2019年宏观经济分析9页word文档
2019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共19页word资料
![2019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共19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51e3a889eb172ded63b7ef.png)
经济稳定回落税改考验政府——2019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天则所•中评网张曙光高辉清牛犁内容提要:2019年的中国经济波澜起伏,有惊无险,一季度过热,二季度紧缩,三季度回落,全年GDP预计增长9.3%,而股市却出现反经济增长的倾向。
随着政策效应的继续,今年的经济运行将呈现稳定回落态势,既有通缩的危险,又有通胀的威胁,也许后者大于前者。
保持政策稳定,加快改革步伐,既非一帆风顺,更非只说不做,统一税制就是对政府治理的一大考验。
一、总量态势1、GDP增速前高后低,工业增长稳步回落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9.8%、9.6%和9.1%,第四季度增速继续稳步回落。
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9.3%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
2019-2019年季度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19年,在投资高速增长、外部需求强劲以及消费需求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911亿元,增长16.8%,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
但是,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不大。
2、物价上涨呈倒U形,通胀在可承受区间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快速增长,特别是7至10月连续5个月超过了5%的增长,使得人们普遍增加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其原因一是粮食及食品涨价,二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
最后两个月涨幅明显回落,11月上涨2.8%,12月上涨2.4%,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全年预计CPI同比增长3.9%左右,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2019年以来月度CPI增长率3、劳动力需求增长较快,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19年二季度以来,城镇就业有所增加,三季末,全国城镇单位有从业人员10944.3万人,比上季末增加48.4万人。
总体来看,解决900万新增就业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是,由于我国每年有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大学扩招后毕业人数明显增加,201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率大约为73%,比上年低10个百分点,可见,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宏观经济分析2019
![宏观经济分析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bc509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6.png)
宏观经济分析2019引言宏观经济分析是一种研究经济体整体表现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本文旨在对2019年的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和各个国家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这主要归因于多个因素的叠加影响。
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导致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给全球供应链和跨国公司带来了困扰,最终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关。
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比如英国的脱欧进程、意大利的债务危机等。
这些事件导致了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的担忧,降低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从而影响了实际的经济活动。
二、主要经济体的表现1.中国经济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
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中高速增长阶段。
这主要归因于国内需求的减弱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比如降低税费负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
2.美国经济2019年,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
美国的GDP增长率保持稳定,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消费者信心高涨。
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减税政策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贸易关税的提高导致了一些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拖累作用。
3.欧洲经济欧洲经济在2019年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英国的脱欧进程给英国和欧洲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谈判和协议的不断延迟中,企业和投资者都感到不安,这造成了投资的延迟和消费的下滑。
此外,欧洲仍然面临着债务危机的压力,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19年的宏观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投资意愿的下降。
一些企业推迟了扩张计划,而一些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加,选择保守策略。
宏观经济2019年分析报告汇总(按季度)
![宏观经济2019年分析报告汇总(按季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f71e55227916888486d77e.png)
宏观经济2019年分析报告汇总(按季度整理)导读:第一季度全球经济:2018年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预计2019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2018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3.7%、贸易增长预期4.2%;2019年分别为3.7%和4.0%。
国内经济: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6%,前11月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9%、9.1%、14.8%。
CPI增速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 6.3%和11.8%。
第二季度全球经济: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各经济体制造业景气程度下降,货币政策趋向宽松。
各个国际机构纷纷下调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较为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世界经济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国内经济: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速6.3%,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为6.4%、6.2%。
CPI增速2.2%,PPI增速0.6%;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8%、8.4%以及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贸易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发达经济体减速,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国际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宽松。
进入三季度,IMF再次下调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韧性较强,预计全年GDP增速在6.2%左右。
前8个月,CPI增速2.4%,PPI增速0.1%;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5%、8.2%以及-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第四季度全球经济:OECD、WB、IMF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分别为2.9%、2.5%、3.0%,增长预期均有所下调。
全球贸易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大。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温和复苏。
国内经济:初步核算,2019年GDP增速为6.1%。
CPI增长2.9%,PPI下降0.3%;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4%、8.0%以及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1911-精选文档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1911-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97eb840b84ae45c3b358c9d.png)
李 健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19年11月
授课人:李 健
副教授
• • •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
先后在大型钢铁企业、外企、基金公司、信托公
司、证券公司、高校工作
•
E-mail:lijian789126
内容
•
外贸乘数
开放经济体系中的外贸乘数
1/(1-b+m)
其中, b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外贸乘数越大,反之则
越小。
m为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越高,外贸乘数越小,反之则越大。
拉弗曲线(La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 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 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
10086.3
15717.7 20341.1 25470.1 28784.9 29968.0 31314.2 32951.5 34842.8 39769.4 45565.0 55963.0
275.6
-679.5 634.1 998.6 1459.2 3549.9 3629.2 2536.6 2390.2 2324.7 3094.1 2986.3
27565.2
36938.1 50217.4 63216.9 74163.6 81658.5 86531.6 91125.0 98749.0 108972.4 120350.3 136398.8
17203.3
21899.9 29242.2 36748.2 43919.5 48140.6 51588.2 55636.9 61516.0 66878.3 71691.2 77449.5
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精品文档25页
![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精品文档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3de7d8ea1c7aa00b52acbe7.png)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我们今年报告的主题就是我们副标题“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复苏”,而这种“复苏”与以往的“复苏”有本质性的差别,同时我们强调在复苏中间中国结构有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以往结构不具备的一些特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个报告里边向大家发出乐观主义的前瞻性预测,我们也希望这种预测能够驱散目前在学界和经营界弥漫悲观主义的环境。
我们落脚点认为2019年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因此我们是乐观的一年。
那么我们报告中间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看逻辑和预测,第二看2019年发生什么、还要发生什么,第三部分是明年可能会怎么样?最后我们会提出我们政策建议。
一、总论对于总论也是我们提出模型构建、预测参数、总体分析框架的核心部分,那么在这个部分里边首先一个我们认为迈向新复苏、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总体逻辑是什么?1、为什么今年二三季度出现超预期的回落,并且这种回落体现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跌破8%,按照以往常识性的分析的话,在中国历史上只要连续两个季度跌破8%都是处于箫条状态,但是我们二三季度里边却发现,在连续跌破8%的同时,我们的失业没有大规模出现、同时也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因此我们在以往的报告里边把这种状态认为叫“次箫条”,为什么产生“次箫条”?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全球超预期的回落,以及我们宏观政策特别是房地产政策持续调控,使我们上一轮经济增长两个火车头出口与房地产被遏制住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到金融困局影响范围要广、持续时间要长。
所以它导致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导致5月份出台稳增长的一揽子措施没有呈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出现跌破5%的现象。
2、复苏重现的逻辑,我们认为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在9月份出现“触底反弹”,同时在十八大换届效应、存活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重返复苏轨道,同时三季度回落超预期,同时四季度反弹也有可能超预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宏观经济预测财经传媒1班第二组组员及分工:111601103李春霞(从消费及政策导向分析)111601106李哲(从消费、进出口贸易方面分析)111601115叶爱华(从CPI角度分析)111601116余飞婷(从就业方面分析)111601123李其敏(从房价方面分析)111601125邹兰(从房价、证券市场方面分析)111601133陈美娟(从GDP方面分析)111601140袁媛哲(图表搜集、文字整合、从汇率、就业、股市方向分析)111601145邹醒军(从消费、政策导向方面分析)总括:从经济周期自身的运行规律来看。
周期性力量对经济拖累的势能,在2013年前后就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从2002年以来,宏观经济大致走完了3轮短周期,第一轮大致从2001年4季度开始至2005年的2季度,约44个月;第二轮自2005年2季度至2008年4季度,约43个月;第三轮从2009年1季度开始,可能在2012年3季度工业增加值最低达到8.9%的时点附近已经结束,持续时间约46个月。
历史规律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征,我国的短周期大致在3至4年的时长。
东方证券大胆的假设,2013年开始,新一轮的经济短周期已经逐步具备周期性向上反弹的动力。
国际——2014年全球经济将跨越2013年谷底,首次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同步复苏,美国增长稳健,欧元区边际改善显著,安倍经济学效果显现,东南亚经济反弹,金砖国家企稳。
但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水平,“宽货币、稳财政”将是促增长的政策组合。
增长差异和美联储量化宽松减量将带来资本流动逆转和强势美元,印度、印尼等经常账户赤字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再次暴露,但韩国和台湾因经济增长较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高盈余、信贷增长有限,预计所受冲击不大。
●消费——由于内需扩张的惯性和全球复苏对出口的帮助,我们将明年GDP增长预测从7.4%上调至7.6%。
预计消费的贡献显著上升,投资的贡献下降;通胀小幅上升,名义GDP增速反弹约1个百分点。
●投资——在经历了近四年的疲弱市场之后,对A股在2014年的走势变得乐观。
预计上证指数有望实现约20%的年度收益。
对于投资标的,许多帮助价值实现的制度性包括周期性催化剂正在悄然发生,它们使得很多蓝筹国企成为价值投资,甚至成长投资的理想标的。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转型继续的背景下,2014年主题投资仍将活跃。
●出口——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是不可持续的,到2014年和2015年很有可能出现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时,外汇储备正增长最多到2015年末很可能结束。
●外汇——国际收支平衡表顺差规模的减小将导致存款准备金率长期结构性的下降,人民币流动性面临紧缩压力,风险资产估值面临长期下降趋势,但也受到经济和货币政策短周期波动的影响;过去十年泡沫化明显的资产受这一货币金融长周期的影响将会较大。
一、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
成长性行业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不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
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
综合上述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略高于7%的水平,这将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
(111601106 李哲)预测明年上半年的增长比较平稳,通胀水平先高后低,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央行的调控可能更为灵活。
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我国消费市场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回升的良好态势。
在国家信息中心周一举行“2014年经济展望”发布会,预计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与今年持平。
(111601103 李春霞)物价温和上涨,农产品、服务与工业品价格分化。
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加上存量货币偏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房价上涨、实施水资源和土壤保护计划等,食品、服务和居住类价格总体仍看涨。
有关要素价格改革在三中全会后若能顺利启动,也会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压力。
但也应看到,受美国QE退出和全球需求温和增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
PPI涨幅有望缓慢变正,但产能过剩会继续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CPI和PPI仍存在一定幅度背离。
明年整体物价上涨压力比今年略高,但仍处相对温和状态。
(111601145邹醒军)二、CPI(111601115 叶爱华)从原材料价格走势看,近两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减弱,但国际投机资本对初级产品价格的炒作依然盛行。
一旦国际经济恢复较快增长,需求增加加上投机炒作,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我国依然面临长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同时,经过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国内已积聚了大量富余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会日益严重。
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大量过剩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最终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
如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有效的严格管控,部分资金有可能流入实体经济流通领域,加大对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的炒作力度,推动实体经济价格上涨。
中国2013年上半年GDP增长将恢复到8.0%,下半年将可能实现同比增长8.5%的潜在水平。随着通胀压力增大,中国央行可能在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开始提高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朝4%方向增长。2013年物价走势,应该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的因素并存。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或者物价上涨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主要是一些发达经济体都在采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一来,可能对中国的物价产生波动和影响。
二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总体上讲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
至于劳动力的价格,我刚才已经讲过。
土地总是稀缺的,大家现在对环境损失的定价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2013年还存在着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包括粮食、肉类、棉花、油料、糖料,2012年是丰收、增长的。
CPI上涨里面,食品价格占比较大的比重,2012年农业的丰收为2013年物价的稳定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有利因素,工业领域、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
2012年四季度,工业制成品的产能利用率80.1%。
只要产能利用率不是特别高,产能有过剩,就一定不会存在着大的物价上涨的压力。
为什么?因为供给有余力,供给有潜力,需求增加一点,供给很快就能上来,现成的生产产能就可以发挥。
所以,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决定了工业制成品2013年总体上的稳定。
第三方面有利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的关系。
综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方面我们确实对于通货膨胀不要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调控得当,2013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或者说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我们可以预测,在2014年我国的CPI指数将保持在稳定小幅增长的的水平,面临比较大的通胀压力。
三、政策导向(111601103 李春霞、111601145 邹醒军)此前中央下达的厉行节约和严控“三公”经费等政策效果在2013年集中释放,政策的强力影响将逐步有所缓解,而且部分餐饮、娱乐企业正在转型求变、创新经营模式,加上2013年低基数的影响,预计2014年餐饮、娱乐、烟酒和化妆品等行业消费将进入正常增长,对消费的下拉作用减弱。
目前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我们可以预测我国明年的经济情况还是很乐观的。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明年的居民消费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参考以下这张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主页)三中全会推出的改革蓝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增加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促进中长期供给能力;(二)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率,降低储蓄率;(三)加速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四、就业情况有喜有忧(111601116 余飞婷、111601103 李春霞、111601140袁媛哲)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略有下降,预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难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据预计,2014年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坦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明年就是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
预计明年就业市场整体形势稳中有降,即明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就广东来说,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少雄介绍,根据预测,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47.2万人,其中研究生2.5万,本科生21.1万,专科生23.6万,比2013年还增加3万人。
“算上未就业、暂缓就业,以及外省来粤求职大学生,明年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很大的压力”。
就业形势稳定推动消费增长我国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如下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源国家统计局主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同时,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将进一步显示出较大潜力。
同时,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增速的影响基本消失,而严格公务消费将会使得餐饮等消费增速的有所缓解。
国家信息中心表示,2013年,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
因此,消费需求基本稳定,预计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与2013年持平。
随着中国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出现,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将面临紧缩局面,同时抑制经济增长,其结果,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急剧下滑。
(“刘易斯拐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没能很快恢复经济,外企招聘岗位需求量下降;国企今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已经大量扩招员工,透支2014年的招聘数额,明年仍然需要消耗这些岗位;海外市场低迷,大量高层次人才从海外回归,增加国内的就业压力。
不断提升的就业竞争力使得更多普通人就业难。
五、房价走向(111601123 李其敏、111601125 邹兰、111601145邹醒军)北京市建委刚发布京7条,自住商品房的相对低价反过来会推高普通商品房,因为土地有限,政府部门寻租空间更大,房价将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