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奥秘》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2. 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并解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变异的原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新课讲解教师活动: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活动:展示具体案例,如“一对双胞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给出答案。
4. 例题讲解教师活动:讲解例题,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思路,学习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教师活动: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物变异知识的掌握。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类型2. 生物变异的原因3.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4.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七、作业设计案例1:某植物在受到辐射后,产生了一种新的花色。
案例2:某动物因长期缺乏锻炼,肌肉逐渐萎缩。
答案:案例1属于可遗传变异,案例2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 课后思考题: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
2024年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十一章“遗传与变异”中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变异的原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形态各异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类变异的图片,讲解各类变异的特点,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2)变异的原因:教师讲解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变异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生物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 变异的原因遗传环境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变异的类型,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2. 答案:(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表观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如点突变、插入突变等;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如多倍体、缺失等;表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不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
(2)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环境因素:温度、光照、营养等。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三部分内容:①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说明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②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③通过实例介绍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且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了解得不多,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难点: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等相结合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大小品种的花生、测量用具附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1、高产奶的培育2、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3、太空椒的培育。
2024年《生物的变异》教案
2024年《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1. 变异的概念与分类2. 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原因;2. 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原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变异原因的理解和运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蝴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新课导入:(1)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原因;(2)通过实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分析解题思路;(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变异概念、分类、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2. 答案:(1)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实例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变异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2)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其变异现象,探讨变异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反馈;4. 作业设计中的实例分析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优化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并掌握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变异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变异的原因解释各种生物现象。
重点: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以及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概念讲解:以生动的语言介绍变异的定义,并细致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 实例剖析:分析具体的实例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异现象,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5. 变异的意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不遗传变异原因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特点可遗传不可遗传实例农作物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例,说明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题目:运用变异的知识,解释一个具体的生物现象,如熊猫的黑眼圈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附近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释。
15.5生物的变异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
第5节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4、尝试一种研究生物的方法-调查法,并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体悟出“我”是唯一,增强自豪感,更加地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手段及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变异的例子,图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件,准备花生,课前挑选调查员一、激趣导课游戏活动:教师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
(学生兴奋地仔细挑选,但无功而返,反思:总有差异。
)引出“变异”课题。
设计思想: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活动一: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
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
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予以展示、比较说明。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自我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要求: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o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o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
•相关的生物变异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o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o详细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意义,以及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复杂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异,为什么会有变异。
2. 新课内容:(1)介绍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分析不同类型的变异。
(2)讲解变异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概念。
(3)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点的掌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变异现象,并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2)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示例:①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突变;②番茄的红色和黄色,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重组;③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染色体变异。
2024年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范例
2024年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九章《遗传与变异》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与分类,遗传变异与环境影响,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变异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品种的番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番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外观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与分类:(1)教师讲解变异的概念,学生记录笔记;(2)通过PPT展示,介绍变异的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3)举例说明各种变异的特点及原因。
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2)分析自然选择与变异的关系;(3)讨论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4. 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介绍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原理;(2)举例说明变异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应用;(3)分析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如何利用变异原理进行基因改良。
5. 随堂练习:布置一组关于生物变异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变异的概念及分类;(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原因;(3)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2)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环境变异的原因有温度、光照、水分等;(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2016-2017-2 八年级生物(科目)教案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再备课一.情境导入
八年级科目生物2016-2017-2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大花生里面有比较小的花生,小花生中有较大的花生
八年级科目生物2016-2017-2
繁殖,再从下一代中选择产奶量多的奶牛,最终可以得到高产奶牛。
出示培育优良植物品种图片
高产抗倒伏(基因重组):通过杂交,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太空椒培育(基因突变)
太空椒是在太空的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
八年级科目生物2016-2017-2。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生物的变异。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能分析不同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3. 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难点: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蝴蝶翅膀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变异的类型,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2)讲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生物变异现象。
4.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为例,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变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 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
(3)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生物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
(2)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例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内某些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3)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较好,但对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课题:生物的变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能够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的能力。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西红柿等实物,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见生物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任务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片得出)2、作出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3、制定计划:【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能不能有意挑选个大和个小的花生?各取一粒可以吗?为什么?(2)测量花生果实时测量长轴还是短轴?(3)选择和设计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4)应当怎样记录和处理数据?(5)一个同学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大约需要20分钟,怎样做能够节约时间?【展示交流,释疑解惑】交流后要注意强调:实验时应该随机取样,并且样本要足够大,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精品教案通用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电子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五章,主要详细讲解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遗传方式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重点分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典型案例,并探讨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原因,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原理分析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遗传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2)详细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变异类型的判断、遗传规律的应用等。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2.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3)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型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适应环境、进化发展的基础。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3.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变异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如植物的不同花色、动物的不同体型等,并记录下来,尝试分析其可能的遗传性质和影响因素。
2.变异类型:教师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变异的特点。
3.变异原因:教师讲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因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变异的意义:教师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变异的重要意义。
(3)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新闻事件,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识:详细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提交形式:以观察日记或观察报告的形式提交,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准确、有深度。
生物的变异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疑问引入新课这是为什么呢?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后,希望冋学们能自己解释这些现象。
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过程探究新知()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
教师:提供菊花、玉米、马及果蝇的图片,指导学生找差异,指出这些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通过实例可以看到植物和动物都存在着变异。
教师给出变异的定义: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的不同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可见,生物变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并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变异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
1•“变色龙在草地上显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是变异吗?为什么?看图,认真比较图片的异同。
1.不是。
因为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及子代与子代的差异,而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不属于变异。
指导学生经历“现象一问题一分析f结论”这一过程,提出差异与变异有关。
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实现的。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生物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也与环境有关。
生物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为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并交流。
人们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为人类造福的呢?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教师出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示意图,提出以下问题:1.培育高产奶牛的方法叫什么?2.选择什么样的性状的奶牛?这种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3.选择的含义是什么?4.选择繁育的局限性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
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重点: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难点: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
2、阅读全文,根据学习目标勾画知识点,再完成下列各题(要求:根据从课本
中学习到的内容完成各题,先独立完成,组内相互检查,再质疑,其他小组回答)10分钟
(1)、不同种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
(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
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其次与有关系。
(3)、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
(4)、生物的变异是指。
各种相对性状是通过产生的。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6分钟)
同学们试着填写46--47页的三个图的内容。
3、知识梳理。
4、学生识记自主学习1、2、3、4题。
二、合作探究:(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展示、质疑)10分钟
1、“南橘北枳”是指的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
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
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你认为你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当堂检测
1、同一品种的菊花,有粉红色的花,有白色的花,有黄色的花非常漂亮,这是生物的()A、遗传 B、变异 C、进化 D、适应
2、玉米的品种很多,有黄色的,有黑色的,有花色的,有白色的,性状差异较大。
这里的性状是指() A、玉米粒的大小 B、玉米粒的形状
C、玉米粒的颜色
D、玉米粒的重量
3、能遗传的变异是下列哪项引起() A、个体生长很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很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4、大花生品种和小花生品种的差异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引起?()
A、遗传物质
B、光照权威
C、水分
D、土壤
5、兄弟二人,弟弟在学校念书,皮肤较白,哥哥在外打工,整天暴露在太阳光底下,皮肤很黑。
这种性状的改变属于()的变异。
A、可遗传
B、不可遗传
C、既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
D、不知道
6、有两个品种的水稻,一种高产不抗虫害,一种低产不抗虫害,为了得到高产抗中害的品种,可采取的方法是(多项选择)()
A、杂交
B、辐射
C、用卫星带太空
D、转基因
7、太空椒个大,普通椒个小,性状态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
A、由于是环境造成的,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B、由于是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是可以遗传的
C、由于是环境造成,所以是可以遗传的
D、由于是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8、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孟德尔
B、钱学森
C、达尔文
D、袁隆平
9、下列属于遗传和变异原理应用的例子是(多项选择)()
A、高产奶牛
B、高产抗倒伏小麦
C、太空椒
D、克隆羊
10、生物之所以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和变异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自然选择的特性
11、水稻的不抗倒伏和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A和、隐性a基因控制,现有两株杂合体杂交,产生一株抗全倒伏的品种,它可能的基因是()
A、AA
B、Aa
C、aa
D、A
12、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生物表现出()
A、显性性状
B、中间性状
C、隐性基因
D、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