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高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思考
3 我国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管理思考 首先,要提升对高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
识。如上所述,科研公共平台集中了人才、技术以及设备等 资源的科研优势,在促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新科 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统一认识,并统筹规 划,重视其建设,千方百计改善科研公共平台环境条件。在基 础设施上,高校方面应以建设统一集中、有序布局、环境一流 的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为目标,在高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上,可以从学校层面开始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对学校各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学科的需求和平台的层 级可跨院系、跨学科组织研究队伍,学校进行统筹管理。
1 国内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现状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面起步较 早,管理水平比较先进,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方面都 具有优良的运作。如著名的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目前 该实验室共有10000余名雇员,在经费上也是十分庞大,每年经 费预算高达21亿美元。除此,该校科研服务平台硬件建设十分 科学合理,无论是建筑物设施还是基础设备,都体现出学校统 筹布局以及精细到位的先进理念。该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实行 分层级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由学校出资统一进行购买与管理, 而一些中小型仪器设备,则放权至实验室自筹经费购置管理, 如此设置一方面保障了学校科研工作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也避免了学校重复购买一些设备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同时也 保证了每个仪器都能物尽其用。可以说,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 的科研平台建设及管理运作值得我国高校科研公共平台管理工 作学习和借鉴。
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等一些关于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研平台建设;问题;建议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中的目标,也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科教兴国的需要。
[1,2]综合型大学不仅仅是教学单位,更是创新性研究机构,多方位的开放与合作,才能激发创新的潜能。
[3]高校学院级科研平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科研平台承担着学院科研的重要任务,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平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平台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其发展、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
从平台经费管理方面来说,院级科研平台一般不是由学校直接管理,设备维修和养护等费用不是由学校经费直接支持,而是交由二级单位自筹经费管理。
尤其是近年来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引进不断增加,其高额的维修和养护费用等使得院级科研平台的运行面临着极大挑战,因此如何能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是院级科研平台遇到的现实而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1管理问题科研平台是教师和研究生等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共享场所,因此必定会出现一些不爱惜实验设备、对实验室不负责任、乱搬仪器设备等现象,这样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行,使得科研老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影响学院和学校的科研产出。
1.2大型仪器的使用问题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平台的实验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4],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越来越多,随之1而来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平台中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只要有实验需要不管是研究生还是老师随时都可以使用,仪器设备的高频率高密度使用后,未能及时维护保养很快出现损坏,导致不能继续服务于科研。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摘要】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资金短缺和与科研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并提升科研平台与需求的匹配度。
展望未来,应注重科研平台的整体建设,提出建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问题,但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措施的实施,可以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问题、策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资金短缺、科研需求、匹配度、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是当前各高校科研实力提升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科研平台作为科研资源整合和科研合作的载体,对于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资源富集、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是广西高校在加强自身科研实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关键举措。
当前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资金短缺、与科研需求不匹配等。
本文旨在对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对策,以期为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广西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以期为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广西高校科研平台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的提升,推动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省内高校纷纷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方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平台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包括科研院所、实验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
一些平台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平台建设的规模不够大,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虽然高校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平台建设缺乏一体化的规划和管理。
不同平台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平台建设对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支持不够充分。
一些平台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支持还不够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要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高校加强平台建设。
要加强平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平台间的协同合作。
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联盟,促进平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要加强对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支持,提高平台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可以建立导师制度,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培养和吸引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平台规划和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提升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一、引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和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山东省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对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现状分析1、建设投入不足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财政预算有限,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平台建设进展缓慢;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参与平台建设和运行,人力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
2、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目前,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整体较低,设施设备陈旧,科研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该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核心技术,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目前大部分平台还存在技术水平不够高、研发成果不够丰硕等问题。
3、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往往是由相关院系或科研机构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协同作用不够明显。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难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
三、对策分析1、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为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健康发展,山东省应该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增加专项资金,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应该鼓励高校引进科研优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改善设施设备,提高科研能力。
鼓励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做大做强。
3、健全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体制山东省应该加强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机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提高平台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4期2019年2月Vol.35 No.4Feb. 2019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梁丽(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针对高校在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临时“拼凑”、交叉重叠、平台数量少等问题,从培养团队意 识、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学术评价中图分类号:G2511高校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的科研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团队)管理、科研项目(平台)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评价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科研团队,重点学科、研 究中心、基地平台等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也 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因此,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
目前,随着国家 “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启动,高校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的争夺愈演愈烈,如南昌大学为打造铁电领域的创 新平台,斥资8000万元引进了熊仁根教授团队等。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技能互补、 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的群体。
科研团队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组 织方式和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需要一定的平台,平台可以是项目、重点学科、创新基地、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等。
由于依托的平台不同, 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也会有差异。
目前,高校科研 团队的组建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是在长期的合作研究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的团队;另一种是为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人为组建的团队。
主要模式有:“师生模式”,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领导 下属模式,领导拥有行政资源,可以将下属团结在 自己的周围以形成科研团队;朋友模式:年轻教师申报课题时往往会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本单位同 事或外单位朋友作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展研究。
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2针对以上情况,学院应采取的措施
2.1实施目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加快院系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使院系科研平台工作有章可循,学院应深入调查校内外以及校内各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及科研基础制定适合本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管理责权。如我院根据科研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将科研平台分为四个部分:动物研究平台、植物研究平台、微生物研究平台和食品科学研究平台,每个平台内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分别放置一些基本的常规仪器,而几个平台都可能用到的其它仪器设备则放在公用的地方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必须准时上班、制定仪器操作规程、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做到精心维护和及时检修,同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及维修记录等。要求所有使用仪器设备的人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学院要加强监督与考核,对于不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人,学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情节的严重性给予一定的经济等处罚。
2.3加强仪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要由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或实验技术人员来使用和开发,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首先,学校和学院应转变观念加大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深入掌握其所管仪器的性能、维护及功能等,并具有对其所管仪器进行熟练操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其次,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待遇,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提高仪器管理人员的低位和工作积极性,鼓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其所管仪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同时,学校应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更优惠的政策吸引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实验技术队伍。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作者:徐娟薛小刚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12期【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创新体系的基础,科研平台对于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以及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广西逐步形成了从厅(局)级、省部级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建设体系。
然而,资源部门所有、建设和运行经费重复投入、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等等,成为科研平台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广西普通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该研究对我区乃至全国各级科研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案。
【关键词】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2-0052-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12.023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迅猛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2]科研平台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在高新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向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的宏伟目标,科研平台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高校具有较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汇聚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人员和学者,并通过创新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有活力和干劲的后备人才队伍,在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或涉及基础研究的应用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适合于原始性创新工作的开展,正成为我国创新体系和科研平台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加强科学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科学平台建设的意见为规范和加强学校科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川科基〔2018〕2号)、《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5月修订)和《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及《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科学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内师院发〔2018〕151号)文件精神,特对学校科学平台运行机制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本指导性意见所指的科学平台是指由学校层面负责管理的省级及其以上平台,包括科学研究平台和科学普及平台。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通过制度激发动力,促进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科学平台建设机制,引导科学平台结合自身及所依托的二级学院,科学定位,发挥优势,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本科教育振兴,培养高质量人才。
(二)基本原则1.坚持五湖四海,重视人才。
扩大视野,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宏观、政策、协调、服务方面进行管理,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2.坚持突出学术,支撑学科。
科学平台的建设必须突出学术性,在平台建设规划上与依托二级学院的学科建设保持基本一致,能够支撑所依托二级学院的学科建设。
3.坚持分类指导,综合考核。
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分类开展指导工作,确定相应的考核体系,统筹所依托二级学院的情况,合并开展考核。
二、平台的人员及职责1.每一个省级平台设置综合管理岗1个,承担平台的日常管理等综合职责。
2.省(部)级及其以上重点实验室设置专职科研岗不超过8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置专职科研岗不超过3个;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省社科普及基地设置传承和普及专职岗不超过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置专职科研岗不超过2个。
所聘科研岗人员必须从事与本平台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工作,传承和普及专职岗必须按照基地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科研机构而言,科研平台的优化建设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强实验管理、提高团队协作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针对科研平台的优化建设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现状分析当前,许多科研机构的平台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平台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科研工作者日益变化的需求;2.科研团队分散,协作不便,难以实现信息共享;3.系统操作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维护成本较高;4.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共享难度大。
因此,为了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加强实验管理,建设一个优化的科研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方案一、平台功能优化首先,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全功能的科研平台,以满足科研工作者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根据需求,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多元化的实验平台:将科研团队所需的实验工具、设备、资源等纳入到平台中,方便员工进行实验操作;2.统一的化学品管理:建立起化学品的标准库,记录化学品使用、存放状态、归还等信息,以保证使用安全性,同时给予提供化学品库存量实时监控功能。
3.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一个科研文献数据库,提供各种自然科学的文献、资料、专家、讨论区等交流渠道,以及项目信息交流平台对科研团队的项目管理,实现科研团队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
二、协作与数据管理其次,建立一个协作良好的平台,使科研团队之间可以便捷、高效地进行信息共享。
具体建议如下:1.团队协作:科研平台应该提供团队协作工具,包括实时聊天、版本控制、分享与权限管理等功能,并与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便于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及文件互传等;2.数据管理: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科研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分类管理、数据共享、数据权限控制等功能,通过对科研数据的认真管理、备份等手段,避免数据丢失及泄漏等风险。
三、系统维护与安全保障最后,一个科研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维护成本的高低也是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点。
建议如下:1.安全防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用户权限控制、数据文件加密存储、防火墙、内容拦截及反病毒扫描等综合手段,加强科研平台的安全性;2.系统备份:建立一套完备的系统备份和修复系统,加强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避免系统出现问题对科研工作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3.维护与管理:建立一支专业且有效的系统管理团队,全面掌握系统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及时排除各种问题及故障。
省属高校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省属高校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作者:王荟琪王宗花李明伦肖江南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1期摘要:一个夯实的技术平台是支撑学校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是学校高峰学科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与高端社会服务的高原,是现阶段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有力保障。
省属高校虽然与部属高校有一定差距,但通过结合自身优势拓宽渠道,在“硬件”“软件”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向“双一流”迈进。
本文从自身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与实验室管理“软件”建设两方面,探讨省属高校校级平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关键词: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1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校级科研共享平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独有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对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探索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大型共享实验平台的运作模式,国内外许多高校在不断摸索适合自身的经验和方式,以便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14]。
崔国印等[5]探讨了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高校争创“双一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周剑锋等[6]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开放与共享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省属高校虽然在年投入资金数、仪器设备数量以及科研创新力上比不上部属高校,但省属高校在借鉴国内部属高校经验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省内的优势,做到地域性的特色建设。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调研与思考,省属校级平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从实验室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做到专业性、务实性、前瞻性与发展性。
本文拟在国内高校多年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学习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双一流”建设规划,立足青岛大学特色,探索省属高校的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及发展方向。
2专业化、开放化的实验室建设校级科研共享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实验室文化示范中心,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秉持专业化、科技化、开放化、灵活化、模块化、人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八个方面,在建设环境、设计思想理念等方面力求达到国内先进。
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省属高校为例
陕西省是教育大省,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居于前列,高等教育是实现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而学科建设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的龙头。
自1978年底原陕西省高教局明确提出重点学科的问题以来,陕西省高等教育紧紧抓住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机遇,按照科教兴陕、人才强省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至1990年全国的三次学位审批中,陕西省均取得了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好成绩;此后在2001年8月,陕西省学位委员会颁布的《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重点学科的条件、申报与评选程序以及管理办法等内容。
至此,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框架已逐步形成。
同时陕西省政府不断扩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1999年至2007年,对省属19所高校的73个重点学科共资助建设经费6370万元。
2008年设立陕西省普通高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连续投入五年,并遴选出152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极大调动了各省属高校的积极性[2]。
随着近几年省重点学科项目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重,在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不能有效地利用学科经费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学科项目进展效率的低下。
为此,认真分析陕西省省属高校学科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从项目预算管理和制度管理及项目负责人等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一、学科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1.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①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首先,高校和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而普遍重视学科项目经费的申报立项;其次。
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预算编制时间短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再次,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性人才而非财务人员,其预算观念不强,认为预算编制主要是为了应对申报项目,没有对项目经费进行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研究,大部分仅凭经验估算,这就导致学科项目经费的预算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项目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等问题,使得项目经费开支未能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降低了经费的整体效益。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作者:孙超来源:《科教导刊》2023年第19期摘要科研基地平台作为承担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支撑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重要作用,同时也肩负着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促进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任务,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实力。
文章针对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面临的缺少宏观发展规划、缺乏跨学科交叉人才、科研管理机制落后、资金来源单一、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实困境,提出好顶层设计、汇聚一流人才、加强组织协调、探索機制创新、整合资源优势等五方面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科研基地;科研平台;现实困境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3.19.010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SUN Chao(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1158)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universities to undertak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plat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academic innovatio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Meanwhile, it also shoulders the task of bui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culti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and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represen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strength 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lack of macro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lack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the backwar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base platform, a single source of funds,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other realistic difficulties, put forward fiv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doing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gathering first-class talents,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explor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ng resource advantages.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realistic dilemma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创新高校的科研组织模式,依托研究基地,开展协同创新[1],要求高校在外延竞争力突破和内涵质量回归的双重压力下,加大高校科研基地平台的建设力度,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着力提升高校科研的原始创新力。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 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山东省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院所,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平台网络。
这些平台涵盖了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有效地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作用。
2. 专业领域丰富多样山东省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专业领域上有较好的分布,涵盖了农业、工程、医学等多个领域。
这有利于全面推动各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3. 科研成果丰硕山东省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科研成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涵盖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1. 存在科技资源分散山东省的高校科技资源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导致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作效率不高。
2. 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保障。
3. 与产业对接不足虽然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与产业对接不足,未能很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 打造综合性科技平台山东省应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各高校间的合作,打造综合性的科技平台,整合和优化科研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2.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山东省应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高校科研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4. 加强人才培养山东省应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工作,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展望随着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不断提升,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将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考
家计 委 启动 了 国家 重点 实 验室 建 设计 划 , 高 等院 校 以此 为 契机 研究 人 员 各自 为 政 , 难 以 体 现团 队优势 , 不利 于平 台 的健 康持续 发展 , 这无 疑 开 了高水 平科 研平 台建设 与 发展 的序 幕 。三十年 来 , 随着 各级 科研 形 成有 效合 力 ,
进 学科发展 , 坚持 正确定位 和优 势特 色, 加 强创新 团队建设 , 提 升科研 创新 能力。 【 关键词 】 高校 ; 学科建 - / t . ; 科研平 台建设 ; 思考
一
、
概述
源、 技术 资源 和设备 资 源 , 在 短期 内发挥 最 大效 能 , 极 大地 改善相 关 学 科 的软 硬件 条 件 , 不 仅 促进 科 研基 地本 身 的发 展 , 更 重要 的 是能 够 调动 人才 的积极 性 , 大大 提高仪 器设 备 的使用 绩 效 , 多 出成果 , 出
2 、 平 台建设
行合理 布局 和定位 。
大 多数 科研 平 台是建 立在 几个 有优势 有特 色 的学科 基础 上 的 , 一 个 学科 的研究 工作 如果 面面 俱 要 组 成部 分 。 1 9 8 4年 , 为加 快我 国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 , 围绕 国家 学科 所涉 及 的知识 领域 非常广 泛 , 无 异 于大海 捞针 。有 些科 研平 台研究 方 向比 发展 战略 目标 , 面 向国际 竞争 , 增 强科技 储备 和原 始创 新能 力 , 原 国 到本 学 科的所 有 内容 ,
1 、 学科 建设
大成果, 较 好 地 推动 学科 的发 展 。 同时 , 在各 级重 点 学 科及 学 位点 等 的申报 过程 中 , 科研 平台 的辅助 和保障 功能也得 到 了充分体 现 。
提升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升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作者:范丽琴来源:《河南科技》2018年第25期摘要:目前,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主要存在科技创新平台总量不足、国家级数量太少、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方面问题,应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水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5-0010-04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撑。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仅是完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建设和提升水平的对策建议。
1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发展概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也进入启动发展阶段。
1987年,福建省高校厦门大学获批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6年,福州大学获批建立1个国家级平台——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高校还建立了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的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1990年)和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
“九五”(1996—2000年)以后,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及对普通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视,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高校共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7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1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3个其他科学研究所,其中,国家级6个,省部级47个[1]。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要求学校给予配套袁 而学校往往难以拿出配套资金遥 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的往往以高水平的学科和科研队伍 的形成为主要标志袁 这一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遥 然而袁 而各级政府对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往往缺乏 连续性的投入机制袁 对于获得资助的平台建设项目袁 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周期渊一般 3-5 年左右冤袁在验收 后往往不再有后续支持遥 这中资金投入和建设的模 式袁 使得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方向往往得不 到有效的建设袁 很多周期长尧 见效慢的科研方向和项 目无法继续研究袁 一些科研平台的建设不得不陷入停 滞甚至半途而废袁导致经费和资源的浪费遥
渊2冤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袁科研平台运转 不够活跃遥 高校与政府尧地方科研院所尧企业以及高校 之间缺乏高效的合作的机制袁 是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 慢的原因之一遥 而缺乏充分的技术合作和转化资金袁 往往会导致高校科研平台越来越不适应政府和行业企 业需求袁 从而使得很多建设中的科研平台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能力降低遥 很多高校对科研平台的内涵尧 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够袁 部分高校片面重视项目研
. Al究l袁 R长i期gh忽t视s科R研es平e台rv的e规d划. 和 建 设 袁 这 导 致 在 新 时
期面向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时袁 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遥
渊3冤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袁科研平台建设缺乏长远 学术规划和学术指导遥 广西高校整体科研水平远远落 后于国家经济发达地区袁 由国家教育部尧 财政部和发 改 委 公 布 的 42 所 野 双 一 流 冶 建 设 高 校 名 单 袁 广 西 没 有 任何一所高校入围袁 全区仅广西大学土木工程进入 野双一流冶建设学科名单遥 缺乏高水平科研人才袁是科 研平台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遥 一方面袁 缺乏高层次领 军人才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袁 或部分科研平台的带头 人综合能力不强尧 国际视野不够宽广袁 必将难以对科 研平台的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形成具有学术远见的规 划和有效的学术领导袁 进而使得科研平台建设缺乏可 预期的目标袁难以产生标志性的原创成果遥 另一方面袁 平台成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袁 则难以形成团队意识和 自我发展意识袁 进而缺乏自我反思尧 改进和提升的主 动性袁 使得平台建设和合作研究难以开展袁 平台运行 效率低下遥 科研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平台建设是一个紧 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袁 科研平台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和系统性袁 反过来也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科研人才和培 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袁 难以形成人才和科研平台的良 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遥
大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的意见》和XX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精神,更好地规范学校科研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打造我校科研体系,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水平,依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科研平台指学校根据需要批准建立和上级主管部门依托我校建设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实验室、院、所、基地)等,包括级、教育部、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
级科研平台包括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科研平台包括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软科学研究基地等;市厅级科研平台包括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包括学校内设独立性科研平台和非独立性科研平台等。
第三条科研平台是学校科研聚集和培育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开展科学研究、彰显我校科研和地方优先发展领域相结合,以服务地方建设为己任,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第四条学校科研平台实行突出创新导向、统筹规划布、鼓励协同创新、强化共享服务、择优重点扶持、实施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其建设与管理原则是:(一)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原则;(二)分步实施,逐级设置的原则;(三)动态管理和层级管理的原则;第二章申报与立项第五条申报与立项条件(一)校级科研平台申报与立项要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需要、研究方向明确,且不与已有的同级别科研平台及其主要研究方向重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省内外领先或者在服务地方政治文化经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团结协作、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敢于创新的核心研究XX,平台团队成员中固定科研骨干不少于3人,且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博士学位。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山东省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的整体规模和水平上。
鉴于此,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提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状分析1.规模不大。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相比于发达地区还算较低。
高校之间的科技资源整合和合作还不够紧密,平台规模相对较小,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2.建设水平不高。
虽然山东省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内其他高水平大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包括硬件设施的改善、软件支持的加强等。
3.科技资源集中度低。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缺乏较大的集中度,各高校之间的科技资源整合较少。
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创新效益有待提高。
二、对策提出1.增加投入力度。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平台的规模和水平。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专项经费,促进平台硬件设施的改善。
2.加强高校合作。
各高校之间应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通过整合各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形成较大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提高平台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对高校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4.加强机制创新。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要注重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范化运行。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绩效评估,形成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是为了促进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提升和发展。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高校合作、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和加强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等一些关于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研平台建设;问题;建议
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中的目标,也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科教兴国的需要。
[1,2]综合型大学不仅仅是教学单位,更是创新性研究机构,多方位的开放与合作,才能激发创新的潜能。
[3]高校学院级科研平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科研平台承担着学院科研的重要任务,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平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平台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其发展、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
从平台经费管理方面来说,院级科研平台一般不是由学校直接管理,设备维修和养护等费用不是由学校经费直接支持,而是交由二级单位自筹经费管理。
尤其是近年来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引进不断增加,其高额的维修和养护费用等使得院级科研平台的运行面临着极大挑战,因此如何能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是院级科研平台遇到的现实而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管理问题科研平台是教师和研究生等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共享场所,因此必定会出现一些不爱惜实验设备、对实验室不负责任、乱搬仪器设备等现象,这样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行,使得科研老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影响学院和学校的科研产出。
1.2大型仪器的使用问题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平台的实验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4],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越来越多,随之1而来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平台中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只要有实验需要不管是研究生还是老师随时都可以使用,仪器设备的高频率高密度使用后,未能及时维护保养很快出现损坏,导致不能继续服务于科研。
并且仪器损坏后得不到专项经费及时维修,有的设备因此甚至放置多年。
在省属高校里由于资金及人员的缺乏,像基因枪、气象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一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并不能像部属高校里那样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人负责管理,那么这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问题也就更为显得突出而急需要解决了。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的利用和使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使它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呢?
1.3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许多省属高校,由于学校对实验室工作的不重视,认为实验室工作不重要甚至歧视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存在,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安心于实验室工作,学历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都
不愿在实验室工作甚至已经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也会想尽办法调出实验室系统去当专任教师甚至走向行政系统。
从而导致实验技术队伍的质量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1.4校内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力度不足在科研平台建设中, 很多高校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一问题上仍做的不够, 学科间的融合和部门间的协作, 重点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和科技资源的共享。
2针对以上情况,学院应采取的措施
2.1实施目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加快院系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使院系科研平台工作有章可循,学院应深入调查校内外以及校内各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及科研基础制定适合本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管理责权。
如我院根据科研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将科研平台分为四个部分:动物研究平台、植物研究平台、微生物研究平台和食品科学研究平台,每个平台内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分别放置一些基本的常规仪器,而几个平台都可能用到的其它仪器设备则放在公用的地方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管理人员必须准时上班、制定仪器操作规程、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做到精心维护和及时检修,同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及维修记录等。
要求所有使用仪器设备的人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学院要加强监督与考核,对于不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人,学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情节的严重性给予一定的经济等处罚。
2.2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网上预约,合理收费大型仪器设备在省属高校里虽然不能像部属高校那样实行专人专管,但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条件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院可以根据科研老师的研究内容及方向聘请一些经常使用或对某些大型仪器设备比较熟悉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实验管理中心负责监管和调配,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公布设备型号及功能等信息,设立预约单实行网上预约制度,进行合理收费。
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成本都很高,适当收费的目的在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能够更认真的投入到每一次实验当中提高实验效率避免浪费,同时适当收费能够补充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修费用,以致于能够维持这些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3加强仪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要由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或实验技术人员来使用和开发,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首先,学校和学院应转变观念加大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深入掌握其所管仪器的性能、维护及功能等,并具有对其所管仪器进行熟练操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其次,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待遇,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提高仪器管理人员的低位和工作积极性,鼓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其所管仪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同时,学校应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更优惠的政策吸引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实验技术队伍。
2.4加强校内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力度学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对科研平台的宣传力度、公布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等加强我院与其他相关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增加合作机会,吸引本院以外的人员来我院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科研平台的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进步的过程,只有在学校和学院管理层面的支持下平台管理者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好的平台管理模式,认真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并取得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不断反馈中给与完善,做到定期评价反馈意见并改进、创新和分享管理经验,最终找到一个满足使用者要求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宁蓬勃,张彦明.高校院级科研平台的开放创新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65-167.
[2]Chen Kun,Martin Kenney.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cases of Beijing and Shenzhen[J].World Development,2007,35(6):1056-1074.
[3]胡亚云,李彦萍.浅谈提高科研平台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5(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