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三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经典国学再现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阅读内容)
经典诵读(阅读篇)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liáo kuò]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⑴重阳: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质课件
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片段或篇目,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并能灵活运用写作中。鼓 励学生主动背诵。本学期重点课文出现全篇或多个片段背诵,学生一定要扎实、熟练 背诵,家长从旁督促。
六、自觉复习
每按一个单元进行词语盘点回顾,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的引导与复习,还有单元的 检测,学生要养成积极主动进行阶段巩固复习,学会分清主次内容进行自我复习。
10
学习生字
zhá
扎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扌 组词:挣扎 扎眼 造句:小虫碰到蜘蛛网就挣扎不开了。
11
学习生字
xī
熄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火 组词:熄灭 熄火 造句:到了半夜,壁炉已熄灭了。
12
学习生字
பைடு நூலகம்yě
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冫 组词:冶炼 陶冶 造句: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一门优雅艺术,它不但可以陶冶人的 情操,还可以预防近视,锻炼手脑的统一。
发洪水
女
娲
求雨灭火
补 经过:女娲拯救 造船救人
天 炼石补天
结果:补天成功
勇敢善良 不怕困难
33
课文主旨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 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 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的精神。
34
03
课文拓展
35
推荐阅读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 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 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 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 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 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 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经典国学再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我是小助手驰车:古代用于攻击的一种战车,重量较轻,所以也叫轻车。
驷:用四匹马架的车。
革车:用于装载运输的车辆,重量较重,所以也叫重车。
举:举兵,出兵。
我是小翻译孙子说:大凡起兵作战的规律,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甲胄装备的士兵十万,还要向粮食运输到千里之外。
四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
题西林壁朝代:宋代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忆江南·江南好(2077人评分) 8.1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注释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语文知识1.1 语文知识点1.字音、字形、字义和字和;2.词语:单词、词组、成语;3.语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代词、数词;4.句子:主谓结构,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
1.2 识字1.学习拼音的读音和书写;2.按不同音节【声母+韵母】【韵母】学习拼音读音和书写;3.讲解部首、笔画、偏旁,举例学习汉字读音和书写;4.平时多读课文和周边环境的标志、店名、文化名胜等。
1.3 写字1.如何排版;2.汉字笔顺;3.使用规范的笔画。
二、阅读知识2.1 阅读理解1.通过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2.提高阅读理解素养;3.增强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阅读技巧1.视觉训练;2.国学启蒙:《三字经》《百家姓》;3.默读训练。
2.3 阅读策略1.良好的阅读习惯;2.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加强文章的理解;3.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暗示等来理解文义。
三、作文知识3.1 写作基础1.如何表达一个人、事、物;2.表达一个事件、一个情境时需要注意什么;3.比喻、象征、描写等基本写作思维技巧。
3.2 作文结构1.文章结构分析;2.尽量完整把握文章的流程。
3.3 作文素材1.如何使用平时见闻心得和生活中的感悟应用于作文中;2.利用科普介绍、社会热点等资料作为作文素材来加深写作情趣。
四、语文知识综合4.1 语文知识综合运用1.如何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培养用语准确、生动的语感。
4.2 语文能力提升1.阅读技巧和策略的综合运用;2.提升写作能力。
4.3 口语表达1.语文知识能力在口语表达中的综合运用;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技巧。
以上就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全部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一)经典国学再现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我是小助手益:好。
武进:持勇冒进。
并:合并。
易:轻易。
我是小翻译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持勇冒进,能够同心协力,准确预料敌军情况,就能够取得胜利了。
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考考你的智慧1.词语解释。
益:武进:易:2.翻译句子“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文章中提到的取胜的重要前提是( )A.兵多B.不冒进C.并力料敌弘扬传统文化长勺之战战争中,虽然同等条件下,人数较多的部队取胜的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是,人数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一个部队目标一致,加上正确的指挥,才是这只部队的真正战斗力。
春秋初期,齐桓公即位不久,就不听主政大夫管仲的意见,执意发兵,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鲁庄公一直注重整修内政,鲁国人们非常信服与他,得知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全国上下都起来支持鲁庄公,万众一心,坚决抵抗齐国的进攻。
梁太祖命大将王景仁率领四万军队讨伐赵王熔,赵王熔向晋王求救,于是晋王亲自前去救援,和梁军在野河对峙,晋王在北岸安营扎寨。
当时晋军人数少,梁军人数多,晋军将领周德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晋军擅长骑兵,合适在平原开阔的地方打仗,因此下令退兵鄗邑,部署了作战的准备。
然后,周德威派出三百骑兵到梁营挑战,王景仁被激怒了,率领全部梁军追击而出,周德威假装不敌,边战边退,成功地将梁军引至鄗邑的南面。
梁军远道而来,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正是人饥马疲,再加上他们并不擅长骑马打仗,在平原地区发挥不出军队的威力,因此,被晋军一举打败。
参考答案(一)1.好持勇冒进轻易2.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3.C.(二)1.危险检查料想科学帮助肋骨2.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
3.辅助作用。
小学四年级国学诵读1-4单元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一、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yào),仁者寿。
”译义有多种。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
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
“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2.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句话出自于《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一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一人教新课标(一)经典国粹再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我是小助手十:十倍。
敌:反抗。
坚:坚定、苦守。
我是小翻译用兵的原则是,军力是敌军的十倍就围歼它们,军力是敌军的五倍就打击它们,军力是敌军的两倍就设法疏散敌军的实力,军力和敌军不相上下就要找准时机和敌军决战,军力不如敌军就要迂回撤退,要是实力太弱就要回避和敌军作战。
因此,要是弱小的军队硬要苦守,那么就会被强盛敌军所抓获。
考考你的智慧1.评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仇人②抵抗③相当A.寡不敌.众()B.势均力敌.()C.克敌.制胜2.形近字组词。
故()倍()避()敌()陪()壁()3.评释句子“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孙子说,“用兵之法,……少则能逃之。
”那么这个逃和逃兵是一个意思吗?说说你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走为上计用兵打仗,并不是一味地逞强好胜,而是应当灵敏运用战略战术,取得最终的胜利。
比如,当我方军力明显弱于敌方的时候,就应该主动撤退,寻找时机举行抨击,不然就只有被击败的终于了。
春秋初期,楚国逐渐强盛起来。
当晋文公霸占依附楚国的曹国时,楚将子玉就率领大兵打击晋国,同时还逼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互助楚军出兵。
楚军离曹国越来越近,晋文公剖析了当下的形势,觉得晋国军力和楚国相差了许多,于是决定先退出曹国,避开楚国的锋芒。
晋文公对外宣告:“当年我被迫避难的时候,楚国的先君帮助过我我。
我与他约定,将来要是我能返回晋国,必将保持两国的友好。
要是两国迫不得已要开战的话,我一定先退避三舍,礼让楚国。
现在,子玉率兵打我,我应该遵守诺言。
”随后,晋文公率兵撤退九十里,抵达晋国的边界城濮,这里面临黄河,依仗太行山,是一个御敌的好地方。
然后他又派人前往秦国和齐国告急,布好防御,守候着楚军的到来。
晋文公早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是陈、蔡两国的士兵作为先前部队。
国学经典诵读素材
国学经典诵读素材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本文将介绍几篇经典文学作品,为大家提供国学经典诵读的素材。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其中的语录,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诵读《论语》可以帮助人们从孔子及其徒弟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接受道德的教育。
课文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二、《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以严谨的史料和优美的文辞,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和大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诵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
课文示例:“夫故曰:‘福孰多矣!’”三、《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诗歌内容涵盖婚姻、家庭、友情和社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诵读《诗经》,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
课文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丰富的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和衰落,对人性和人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诵读《红楼梦》,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文示例:“贾蓉,你怎么舍得我?”五、《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宇宙的起源、人道德伦理和治国理政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通过诵读《道德经》,可以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道路。
课文示例:“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通过诵读以上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充实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无论是在读书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够从中受益。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四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四_人教新课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一)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典国学再现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勤学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曝十寒选文导读“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说选文这段话的时候,孟子正在游历齐国,当时人们对齐王治理国家没有成绩很不满意,甚至怀疑他的天资不够聪明。
孟子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打了一个一曝十寒的比喻:“就算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把它放到太阳下晒它一天,然后又放到寒冷的地方冻十天,也一定生长不好。
”然后说:“齐王身边,像我这样给予温暖的人很少,我一走开,那些给他施加寒冷的人就纷至沓来。
虽然有时齐王萌发做事的念头,但得不到支持也是很难成功的。
”现在我们常用“一曝十寒”来劝学。
一曝十寒孟子曰:“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4]将至,思援弓缴[5]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章句上·九》注解[1]或:同“惑”。
[2]暴:同“曝”,晒。
[3]今夫弈之为数:弈,围棋。
数,技术,技巧。
[4]鸿鹄:天鹅。
[5]缴: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参考译文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办法生长。
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拢上去了,就算我给他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样呢?好比下棋,下棋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讲解。
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用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个人一起学棋,却不如人家学得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我是小助手
益:好。
武进:持勇冒进。
并:合并。
易:轻易。
我是小翻译
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持勇冒进,能够同心协力,准确预料敌军情况,就能够取得胜利了。
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益:武进:易:
2.翻译句子“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
3.文章中提到的取胜的重要前提是( )
A.兵多
B.不冒进
C.并力料敌
弘扬传统文化
长勺之战
战争中,虽然同等条件下,人数较多的部队取胜的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是,人数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一个部队目标一致,加上正确的指挥,才是这只部队的真正战斗力。
春秋初期,齐桓公即位不久,就不听主政大夫管仲的意见,执意发兵,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鲁庄公一直注重整修内政,鲁国人们非常信服与他,得知齐国想要攻打鲁国,
全国上下都起来支持鲁庄公,万众一心,坚决抵抗齐国的进攻。
谋士曹刿自告奋勇,跟随庄公出战迎敌。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局势,选择了在长勺迎击齐军。
两军对垒,鲁庄公想要先发制人,被曹刿劝住了。
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攻击,但由于鲁军防御非常坚固,齐军久攻不下,齐军士兵倍感疲惫,士气非常低落。
这时的鲁军却防守稳固,斗志高昂。
曹刿见战场事态已有“彼竭我盈”的趋势,就建议庄公实施反击。
庄公接受了曹刿的建议,带领鲁军将士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终将齐军逐出鲁境。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我是小助手
助:帮助,辅助。
险厄:险要。
上将:主将。
我是小翻译
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
预料敌军情况,研究地形的的险要程度,计算道路的远近,这是主将作战的原则。
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就必然能够取得胜利,不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必然会失败。
考考你的智慧
1.形近字组词。
险()料()助()
检()科()肋()
2.解释句子“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
3.有利的地形,在作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为一个主将,应该懂得哪些作战原则?
弘扬传统文化
高邑之战
战争中,利用有利的地势,往往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梁太祖命大将王景仁率领四万军队讨伐赵王熔,赵王熔向晋王求救,于是晋王亲自前去救援,和梁军在野河对峙,晋王在北岸安营扎寨。
当时晋军人数少,梁军人数多,晋军将领周德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晋军擅长骑兵,合适在平原开阔的地方打仗,因此下令退兵鄗邑,部署了作战的准备。
然后,周德威派出三百骑兵到梁营挑战,王景仁被激怒了,率领全部梁军追击而出,周德威假装不敌,边战边退,成功地将梁军引至鄗邑的南面。
梁军远道而来,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正是人饥马疲,再加上他们并不擅长骑马打仗,在平原地区发挥不出军队的威力,因此,被晋军一举打败。
参考答案
(一)
1.好持勇冒进轻易
2.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3.C.
(二)
1.危险检查料想科学帮助肋骨
2.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
3.辅助作用。
4.预料敌情,研究地势险恶,计算道路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