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核磁讲解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4
2-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HSQC of Phenylalanine
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 M)
功能: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 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2-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ic acid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
HSQC of 3-Methylhistidine
丙酮酸(Pyruvate)
HSQC of Pyruvate
乳酸(Lactate)
COSY of Lactate
HSQC of Lactate
柠檬酸(Citrate)
HSQC of Citrate
甲胺(Methylamine)
HSQC of Methylamine
二甲胺(DMA, Dimethylamine)
HSQC of DMA
二甲基甘氨酸(DMG, Dimethylglycine)
HSQC of DMG
三甲胺(TMA, Trimethylamine)
COSY of TMA
葡萄糖(Glucose)
HSQC of Glucose
胆碱(Choline)
HSQC of Choline
磷酸胆碱(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Phosphorycholine
甘油磷酸胆碱(Glycero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Glycerophosphorycholine
TOCSY of Tyrosine
HSQC of Tyrosine
丝氨酸(Serine, Ser, S)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解释下列名词(1)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屏蔽效应: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象称为~。
去屏蔽效应:当次级磁场的磁力线与外磁场一致时,使得处于此空间的质子实受外磁场强度增加,这种效应为~。
(不定)(2)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又称为自旋-自旋偶合。
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现象,又称为自旋-自旋分裂。
(3)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当自旋体系存在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由分裂所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称为偶合常数。
(4)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在核磁共振谱中,有相同化学环境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这种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价。
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核。
2、略3、为什么强照射波照射样品,会使NMR信号消失,而UV与IR吸收光谱法则不消失?4、为什么用δ值表示峰位,而不用共振频率的绝对值表示?为什么核的共振频率与仪器的磁场强度有关,而偶合常数与磁场强度无关?由于屏蔽常数很小,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小,要精确测量其绝对值较困难,并且屏蔽作用引起的化学位移的大小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在磁场强度不同的仪器中测量的数据也不同,因此,用共振频率的相差值来表示化学位移,符合为δ。
有两种表达P286。
因为核磁矩在外磁场中产生能级分裂,高能级与低能级的能量差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增大。
根据ν=γ·Ho/2π可知,核磁共振频率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由于原子核间的自旋偶合起源于磁核间的干扰,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所以偶合常数的大小只与偶合核间距离、角度、电子云密度有关,与外磁场强度无关。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13秋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现代NMR技术特点
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300、400…,1000MHz 超导NMR 谱仪;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
δ≈7.3
H
H
H
H
H
H
H
-2.99
H
H
H
H
H
H
H
H H
9.28
H H
双键和叁键的磁各向异性
δ=5.25
δ=2.88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3.氢键的去屏蔽效应
氢键的形成能使羟基或其它基团上的氢 核的δ值明显增大,氢键起到了相当于去屏蔽 的作用。由于影响氢键形成的因素很多,所 以羟基和氨基上的氢核δ值都有一个较大的变 化范围。
n+1规律只适用于I=1/2,且△ν/J >10 的初级谱。 对于其它I≠1/2,该规律可改为2nI+1。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相等
2-溴丙烷的NMR谱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不等
δc
δb
Jac Jbc
Hb Hc
Jab Jbc
Ha
δa
CN
Jac Jab
丙稀腈三个氢的自旋分裂图
偶合常数
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 称为偶合常数,单位为赫兹。对简单偶合
(Δ /J>10),峰裂距 即偶合常数。高级偶 合 (Δ /J<10),n+1律不再适合,偶合常
14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小结
二级图
相等。
效 应 存 在 时 的 Larmor 方 程 式 : ν = (1- σ ) H 0
2
( 3) 化 学 位 移 : 固 定 磁 场 强 度 H0 , 扫 ,则: ( 14-12 ) 率。
δ (ppm)
式中 ν
样
ν
样
-ν 标准
ν 标准
标准
Δν 10 6 = 10 6 ν 标准
测
与 ν
分别为
样及标准品的共振
自旋系统:分子中几个核相互发生自旋偶合作用的独立体系称 为自旋系统。
2. 基 本 理
( 1) 共 振 吸 收 条 件 ① ν0=ν ② Δ m=± 1 原子或基团的电 屏 性
( 2) 影 响 化 学 位 移 的 因 素 :① 氢 核 大 , δ 值 增 大 。② 磁 各 向 异 性 效 应 使 处 于 于正屏 区 的 氢 核 δ 值 小 。③ 氢 中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 本章小结
法
1. 基 本 概 念 屏 局 效应: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 屏 效应:核外成 电子云在外加磁场的 。
导下,产生与 低的现
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氢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 。 磁各向异性效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化学 场使在分子中所处的空 历程:激发核 程。 化学位移: 的共振 率。 的相互干扰。 的现 位置不同的核屏 射
产生的感应磁 。
作用不同的现
径损失能
而恢复至基态的
子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有不同
自旋偶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 自旋分 旋分 。 偶合常数:由自旋分 产生的峰 :由自旋 偶合引
核磁共振峰分
称 为 自 旋 -自
,反映偶合作用的强弱。
《分析化学》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经典习题1.试对照结构指出图14-1上各个峰的归属。
解:δ1.2 三重峰3H-CH2-CH3δ2.0 单峰3H-CO-CH3δ4.0 四重峰2H-O-CH2-CH3δ6.8~7.6 4H-C6H4-δ9.8 单峰1H-NH-图14-1 例题1的1H-NMR谱2.由下述1H-NMR图谱,进行波谱解析,给出未知物的分子结构及自旋系统。
(1)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O,1H-NMR谱如图14-2所示。
图14-2 C4H10O的1H-NMR谱解:u=(2+2×4-10)/2=0δ1.13 三重峰6H -CH2-CH3(2个)δ3.38 四重峰4H -O-CH2-CH3(2个)可能结构式为:CH3-CH2-O-CH2-CH3自旋系统:2个A2X3(2)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2,1H-NMR谱如图14-3所示。
图14-3 C9H12的1H-NMR谱解:u=(2+2×9-12)/2=4δ1.22 二重峰3H -CH-CH3δ2.83 七重峰1H -CH-(CH3)2δ7.09 单峰5H C6H5-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6X,A5(3)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Br2O,1H-NMR谱如图14-4所示。
图14-4 C10H10Br2O的1H-NMR谱解:u=(2+2×10-12)/2=5δa 2.42 单峰3H -CO-CH3δb 4.88 双峰1Hδc 5.33 双峰1Hδd 7.35 单峰5H C6H5-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5、AB、A3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2O4,NMR图谱如图14-6所示,δa=1.31(三重峰,)δb=4.19(四重峰),δc=6.71(单峰),Jab=7Hz,峰面积积分值比a:b:c=3:2:1,试推断其结构式。
图14-6 C8H12O4的氢核磁共振谱解:(1)计算不饱和度u=(2+2×8-1)/2=3(2)由积分值比计算氢分布:a:b:c=3:2:1分子式有12个H,可知分子具有对称结构为a:b:c=6H:4H:2H(3)偶合系统(ab)为一级偶合A2X3系统(二个质子的四重峰与三个质子的二重峰)(4)根据δa=1.31,δb=4.19及偶合系统可以推测有-CH2CH3存在,并均向低场移动,故为-OCH2CH3型结构。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3)炔H
炔氢 H = 2.88
3. 氢键的影响
形成氢键,↑。
形成氢键后,核外电子云密度↓ 屏蔽效应减弱
—OH —NH2 —COOH
能形成H键,高,且变化范围较宽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芳H(78)﹥烯H(5)﹥炔H(3)﹥烷H ) C
2C—C—H﹥C—CH2—C﹥C—CH3 C
3 RCOOH(1012)﹥RCHO(9-10)﹥ArOH﹥ ROH≈RNH2
对同一核,在H0不同时,不同,不便于比较; 采用相对值, 与H无关,便于比较。
例:
将CH3Br放在H0 1.4902T,CH3 60MHz 162Hz, TMS 60MHz
(60MHz 162106 60MHz) 106 2.70( ppm)
60MHz
再将CH3Br放在H0 2.3487T,CH3 100MHz 270Hz, TMS 100MHz
(100MHz 270106 100MHz) 106 2.70( ppm)
100MHz
3. 标准物(=0)
四甲基硅烷
CH3 H3C Si CH3
选择TMS作为内标物的原因
CH3
(TMS)
a. 12个H核的化学环境相同,产生单峰;
b. 该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谱图的最右端;
c. 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惰性。
NMR谱图:右端低频(高场),左端高频(低场)。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1. 化学位移 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 H核的共振频率不同,此现象称为化 学位移。
2. 化学位移表示
样 标 106( ppm) 标
或
H标
H样 106( ppm)
H标
用相对值表示化学位移的原因
14核磁共振
例:指出下列分子的自旋体系
(1)Cl2CHCHCl2 (2) Cl2CHCH2Cl (3) CH3OCHClCH2Cl (4) Cl2CHCHClCHO (5) CH2=CF2 (6) CH2=CFCl
A2 AX2 A3和AX2 AMX AAXX
ABX
常见官能团的氢谱
(1)烷基链
烷基链很短时,常呈现为一级图谱; 正构长链烷基-(CH2)nCH3,高位数的CH2化学位移很 接近,形成强偶合,峰形复杂,只因谱线集中,粗看为 一单峰。
美籍奥地利人I.I.Rabi因应用共 振方法测定了原子核的磁矩和光 谱的超精细结构获得了1944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Isidor Isaac Rabi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The Noble Prize in Physics 1952
美籍科学家Bloch和Purcell首次观测到宏观物 质核磁共振信号,他们二人为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核磁图谱的分类
(1)一级图谱:由一级偶合产生的图谱 特点:服从n+1律;多重峰的峰高比为二项式的各项
系数比;核间干扰弱, ν/J > 10;多重峰的中间位置 时该组质子的化学位移;多重峰的裂矩是偶合常数
如,AX、AMX、A2X3等自旋系统 (2)二级图谱:由高级偶合形成的图谱
不服从一级图谱的规律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3
彼得·曼斯菲尔德
保罗·劳特布尔(美) 彼得·曼斯菲尔德(英)
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 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 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 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 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法
标准物
~ 有机溶剂时常用四13甲C 基m硅g烷(TMS)
重水时 4,4-二甲基-4硅代戊磺酸钠(DSS)
扫描范围 足够的谱带宽度
19
➢ 当电磁辐射的 0= 时, 产生共振吸收
H
02
0
E
无磁场
1
m =-
2
1
m =+
外加磁场
2
I=1/2核的能级分裂
1 2
H0
❖ 屏蔽效应 ❖ 屏蔽常数 ❖ 化学位移
20
环内 =-2.99 环外 =9.28
十八碳环壬烯C18H18
1 2
H0
27
苯环
正屏蔽区
负屏蔽区
=7.27
负屏蔽 (向左,低场)
H0
正屏蔽 (向右,高场)
1 2
H0
28
双键
负屏蔽区
负屏蔽 峰左移
H0
正屏蔽区
烯氢的质子处于负屏蔽区, 左移(4.5-5.7)
乙烯氢 5.25
29
叁键
正屏蔽 峰右移
炔氢的质子处于正屏蔽区, 右移 例如:乙炔氢 2.88,乙烯氢 5.25
n
2 3.1 4 1.3 8 10 300
1.0000099
低能态的核仅比高能态核多十万分之一 强射频波照射,吸收饱和,NMR信号消失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14
三、自旋弛豫
非辐射途径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T-半衰期(驰豫过程所需时间)
两种形式: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驰豫) T1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驰豫) T2
自旋感应产生核磁矩( µ)
µ= P ❖磁旋比 是原子核的特征常数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
一、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可以看作是带电荷的粒子。 它若有自旋现象,就可以产生磁矩。各 种核的结构不同,具有的表征核自旋情 况的自旋量子数(I)不同,因而自旋情 况也不同。
ʾý ÖÁÊ »ý ÅÊ »ý ÅÊ äý ÆÊ Óòý Ô ¬Ð Ê »ý ÅÊ äý ÆÊ Ôý¾Óý¨¦ ¬Ð Á ¬Ê £ I£ 0 ÜñúÉËŲñ Ä «² ú ¹ ´ ¸ Õ ÞÔýÖó¬ºÜúú Î ¬Ð Ï Ï £ ² Ä ² É ËŲñ ¹´¸Õ úí§× ´ ªÔ Ë
12
C£ 32S£ 16O£ 28Si ¬ ¬ ¬ ûÂí »Ïª
ûý ÕÊ à¦»ÉÔúúËŲ Õж¾Ò²É¹´¸ 1/2£ 3/2£ 5/2£ ¬ ¬ ¬ ñÖó£ ÕÏÏ¡ äýò»ý ÆʺÅÊ ¡¡
5
原子核的自旋(续)
§× ÔË
2 11 35
Ôý¾Óý ¬Ð Á ¬Ê (I) 1
81
ÏÏ Öó
H¡ N ¢
79
14
B¡ Cl¡ Br¡ Br ¢ ¢ ¢
17
3/2 5/2
à¦ËÄåÉÖ»ºùȬÊÖòã¬ûÇ Õ Ð ¹ µ µ ¹ «² ² ½ Ô £ ³ Í Ç Ì £ Ë Ã Ä Ë Å ² ñ û Õ Ï ´ Ó ¬ ¾ ©É ý Ð ¾ £ µ¹´¸ÕÎʼ·Ô£ÄÇдѽ¡
扫场式:磁铁上装有扫描线圈,并能以从 小到大线性变化的直流电,产生连续变化的 附加磁场强度,以便记录各种信号。这种固 定射频振荡器的频率而改变磁场强度的方法 称为扫场式。 为获得更高强度,最新仪器采用了超导磁 体,现已研制出600MHz仪器。
17
射频振荡器
作用:供给固定频率的射频波部件,垂直 于磁场位臵。当发出电磁波v0与磁场强度H0 满足式(14-3)时,便会产生核磁共振。 扫频式:若将 v0 从小到大连续变化而固定 磁场,也可以进行扫描,这种工作方式被称 为扫频式。 检测器与记录器 检测器线圈要垂直于磁场扫描线圈和射频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0 = H0 / (2 )
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 加磁场的现象称为屏蔽效应
H =(1- )H0
σ称为屏蔽常数
2
(1 )H0
23
讨论
①在H0一定时(扫频),屏蔽常数σ大的氢核,进 动频率ν小,共振峰(共振吸收峰)出现在核磁共 振谱的低频端(右端);反之,出现在高频端(左 端)。
在氢核附近有电负性(吸电子作用)较大的原子 成基团时,则氢核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抗磁屏蔽 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O-H,
大
低场
-C-H,
小
高场
26
2.磁各向异性或称远程屏蔽效 是化学键,尤其是π 键产生的感应磁场,
其强度及正负具有方向性,使在分子中所 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质子,所受的屏蔽作 用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 和低场的现象。
12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组成:磁铁、探头、射频发生器、射频接收器、
扫描发生器、信号放大及记录仪 磁铁:产生一个恒定的、均匀的磁场。磁场强度
增加,灵敏度增加。
永久磁铁:提供0.7046T(30MHz)或1.4092T(60MHz)
的场强。特点是稳定,耗电少,不需冷却,但对室 温的变化敏感,因此必须将其置于恒温槽内,再置 于金属箱内进行磁屏蔽。恒温槽不能断电,否则要 将温度升到规定指标要2~3天。
(2)双键(C=O及C=C): 双键的π电子形成结面, 结面电子在外加磁场诱导 下形成电子环流,从而产 生感应磁场。双键上下为 两个锥形的屏蔽区,双键 平面上为去屏蔽区
29
(3)叁键:碳—碳叁键的π电子 以键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共四 块电子云),在外磁场诱导下, π电子可以形成绕键轴的电子环 流,从而产生感应磁场。在键轴 方向上下为正屏蔽区;与键轴垂 直方向为负屏蔽区,与双键的磁 各向异性的方向相差90。。炔氢 有一定的酸性,其外围电子云密 度较低,但它处于三键的正屏蔽 区。故其化学位移δ值小于烯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表示方法
样 标 106 106, = H样 H标 106
标
标
H标
试样 : 试样的共振吸收频率
标准 : 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
采用相对值的原因:
•绝对值不易测得;
•对于同一核,H0不同时,ν不同,不便于比较,采 用相对值δ与H0无关。
二、化学位移
(一)核自旋能级分裂
m=-1/2
m=1/2
核磁矩的能量与μz和外磁场强度H0有关:
高能自旋态与低能自旋态的能量之差
E
E2
E1
h 2
H0
高低自旋态能量的差值(△ E ) 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二)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1. 进动
z
Larmor方程:
θ
2
H0
0
陀螺的进动
①外加磁场H0↑, ↑ ② ↑, ↑
共振,共振峰出现在高场(右端)
例:C6H5CH2CH3
(高频)
H0=1.4092T
2
(1 )H0
(低频)
C6H5 60000438Hz
CH2
CH3
60000216Hz 60000126Hz
TMS 60MHz
10 9.0
(低场)
8.0 7.0
6.0 5.0
ν0 固定
4.0 3.0 2.0
100106 Hz
横座标用δ表示,TMS的δ=0 (最右端), 向左增大
二、化学位移
3. 常用标准物:TMS —— (CH3)4Si ① 12个H化学环境相同,单峰
②最大(屏蔽大,δ=0),出现在最低频
端 ③不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 ④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
4. H谱常用溶剂:D2O, CDCl3
2
(1
)H0
HN: 质子真正感受到的场强 H0:外加磁场的强度 σ: 屏蔽常数,与被研究核的核外电子云密度有
关。
电子云密度↑,σ↑,屏蔽效应↑
2
(1
)H0
①扫频(H0一定): σ↑ 的核, ↓ , 低频端(右端) ②扫场( 一定):σ ↑的核,需H0较大才能
原子核有自旋现象,因而有自旋角动量:
P h I (I 1) P :自旋角动量 2π
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自旋产生核磁矩(μ ),核
磁矩的方向服从右手法则,其大小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
μ P h I(I 1)
2π
μ : 核磁矩; : 磁旋比
是原子核的特征常数
若将原子核置于磁场中,核磁矩 可有不同的排列,共有 2I+1 个 取向;
无外磁场
每一种取向用磁量子数m表示,则m=I, I-1, I2,…, -I+1, -I。
当置于外磁场H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有(2I+1)种取向。
例:I=1/2时,
即:
无外磁场 H0 在外磁场中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m=-1/2;
CH3X CH3F CH3OH CH3Cl CH3Br CH3I CH4 (CH3)Si
X
F O Cl Br I H Si
电负性 4.0 3.5 3.1 2.8 2.5 2.1 1.8
δ 4.26 3.40 3.05 2.68 2.16 0.23 0
2、磁各向异性效应
感应磁场在空间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方向 或加强外磁场或对抗外磁场,这种现象叫磁 各向异性效应。
1.0 0ppm (δ)
(高场)
左端为低场高频,右端为高场低频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1.定义: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 学环境 H核共振频率不同的现象就叫做 化学位移。
不同质子间化学位移的差值约在1~15/百万, 用磁场强度(H)或电磁波频率(ν)表示都不 方便,因而规定用一个相对的量δ来表示, 单位ppm(百万分之一)。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分子结构因素):局部屏蔽效 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和杂化效应等
外部因素:分子间氢键和溶剂效应等。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局部屏蔽效应 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
离质子,质子外围的电荷密度降低,产生的感应磁场较弱,对质 子的屏蔽作用减小,使共振吸收移向低场,增大。
构像、互变异构) 2.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疗诊断) 3.生化:生物大分子、酶结构测定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核的自旋 二、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三、自旋弛豫
一、核的自旋
原子核与电子类似,也有自旋现象。 核的自旋可以用自旋量子数 (I) 来描述。 自旋量子数 (I) 的取值取决于原子序数和原子的质量数。
感应磁场方向
核
H0
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 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 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 磁场(次级磁场、抗 磁场)
屏蔽效应: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 场强度稍有降低
分子中的质子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是:
HN = H0- H’ = H0 - σH0 = H0(1 - σ)
H’ ∝H0
H’ = σH0
0.9 1.3
C = CH 2
1.5 - C ≡ CH
RCH2F 4 RCH2CI 3~4
Ar _ H
_H
RCH2Br 3.5 RCH2I 3.2
RO CH3
δ (ppm)
4.5 __ 5.9 2—3
6.5 __ 8.5
7.3
3.5 ~ 4
== ==
质子类型
Ar-CH3
C=C-CH3
R-OH
O R-C-CH3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 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 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 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 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 信号。
4.样品管:外径5mm的 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均匀。
0
2
H0
扫场:固定v 0 ,改变磁场强度H 0 扫频:固定H 0,改变照射频率v 0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不是通过扫场或扫 频产生共振;
恒定磁场,施加全 频脉冲,产生共振,采 集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 经过傅立叶变换获得一 般核磁共振谱图。 (类似于一台多道仪)
三、溶剂和试样测定
氘代溶剂:氯仿,丙酮、苯、二甲基亚砜的氘代物; 试样:>98%;需要纯样品1-10 mg; 标准物:四甲基硅烷 TMS,以重水溶解。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关系
原子序数
NMR
质量数
自旋量子数I
(电荷数)
信号
例如
偶数 奇数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1/2 3/2,5/2,… 1,2,3…
无
12 6
C
,186
O,1362
S
有
1 1
H
,199
F
,
15 7
N
有
17 8
O,1363
S ,163
C
有
2 1
D,174
N
1H γ=2.67519×108T-1s-1 13C γ=6.72615×107T-1s-1
原子核
原子核的进动
2、共振吸收条件
电磁波的能量: E h 0
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
E
h
2
H0
拉莫尔方程:
2
H0
E h
当电磁波的能量与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相等时,
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磁矩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目前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为I=1/2的核, 如 1 H1 、 13 C6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 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 似一个小磁铁。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一) 核自旋能级分裂
在无外加磁场时,自旋核磁矩的 取向是任意的;
3)叁键 分子中的π电子绕轴形成电流产生感应磁场。 键轴方向上下方位正屏蔽区 与键轴垂直的方向为负屏蔽区
乙炔氢δ=2.88 → 正屏蔽区
+
乙烯氢δ=5.25 →负屏蔽区
H0
+
3.氢键影响
氢键属于去屏蔽效应。 形成氢键后,使得价电子对质子的屏蔽作用减弱, H核屏蔽作用减少,共振吸收移向低场;
无氢键缔合的质子则在高场发生共振吸收。
O R-C-OCH3
O R-C-H
O R-C-OH
δ (ppm)
2_3 1.7 — 1.8 0.5—5.5
2—2.7
3.7— 4
9 —10
10 —12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0
2
H0
三、自旋弛豫
驰豫历程: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 的过程,是维持连续NMR信号必不可少的过程。
低能态核和高能态核的比例符合Boltzmann分布
Boltzmann分布:
n
ΔE
e kT
rhH0
e 2πkT
n
例:I=1/2核,T=300K,H0=1.4092T: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概述
一、概念
1.核磁共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具有磁矩的原子 核存在着不同能级,当用一定频率的射频照射分子时, 可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
2.核磁共振波谱: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 (或磁场强度)作图。
3.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 (包括构型和构象)测定、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