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直流电法-激发极化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岩矿石极化率对比表
(三)激发极化法测定的参数
2.视极化率ηs和视频散率Ρs
s
V2 V
100 %
Ps
V f1 V f 2 V f2
100 %
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岩矿石极化率或频散率 的综合影响值——视极化率或视频散率。
(三)激发极化法测定的参数
3.视极化率ηs和视频散率Ρs的影响因素
c)
1.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的成因
在外电场作用下,“致密 块状”的电子导体与溶液 接触时,其激发极化效应 产生在导体与溶液的接触 面上——称为”面极化“; 对于”侵染状“的电子导 体或矿化岩石与溶液接触 时,其激发极化效应产生 在每一个电子导体颗粒与 溶液的接触面上称为” 体 极化“
尽管每个小颗粒与围岩的接触面很小,但它们的
(T , t )
V 2 (t ) V (T ) 100 %
(二)岩矿石激发极化的时间及极化率
在交流激发极化法中, 用频散率Ρ来表示岩、 矿石的激发极化特性, 即
P V f1 V f 2 V f2 100 %
(三)激发极化法测定的参数
1. 极化率和频散率
接触面积的总和却相当大。所以,尽管侵染状矿体
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很小,仍然可产生明显的激发 极化效应
2.岩矿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原因
“薄膜极化”假说
a) 未加电场前的孔隙通道;
b) 加电场的孔隙通道 1——离子堆积带,2——离子不足带
(二)岩矿石激发极化的时间及极化率
在直流激发极化法中, 用极化率η来表示岩、 矿石的激发极化特性, 即
电法勘探-直流电法 激发极化法
第三节 激发极化法
什么是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下岩、矿石在人工 电场下发生的物理和电化学效应(激发极化效应)差 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激发极化分类: ① 直流电——直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② 低频交流电——交流(频率域)激发极化法
与其他电法勘探方法相比: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三)偶极剖面装置的激电异常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四)测深装置的激电异常
12 1 1
注意与直流电测深曲线对比
四、激发极化法的应用(一)
四、激发极化法的应用(二)
高电阻率高极化率 判断矿体倾向采用中梯 装置电剖面法激发极化 法
(1)装置类型 (2)极化体的导电性 (3)装置相对于极化体的位置 (4)充放电时间
注意与电阻 率和视电阻 率对比
二、激发极化法的仪器装备和工作方法
装置类型与电阻率法相同。联合剖面、中间梯度和电 测深装置;交流激电法常用偶极装置。常用中间梯度 和偶极装置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一)中间梯度装置的激电异常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一)中间梯度装置的激电异常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一)中间梯度装置的激电异常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一)中间梯度装置的激电异常
注意两侧剖面 极大值在地面 上的投影并不 在铜板正上方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二)联合剖面装置的激电异常
三、极化体的激电异常
(二)联合剖面装置的激电异常
间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
(一)岩矿石激发极化效应的成因 1.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的成因
a) b)
导体表面为均匀双电层,在周围不形成电场; 当有电流流过上述电子导体—溶液系统时,导体内 部的电荷将重新分布,自然双电层发生变化,导体 受到极化作用,为充电过程; 断去供电电流,为放电过程
激发极化法(IP)的优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① 能寻找侵染状矿体。 ② 能区分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产生的异常。
③ 地形起伏不会产生假异常。
激发极化法(IP)的缺点:
① 矿化(黄铁矿化、石墨化的岩层)岩层产生 强激电异常
② 电磁耦合干扰给交流激电法资料的解释带来 困难。
岩矿石的激发极化现象
激发极化法的理论基础
通常将供电时,地下电场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充 电过程,断电后,电场随时间衰减的过程称为放电 过程。 这种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产生随时
(T , 极化率ηt )
V 2 (t ) V (T ) 100 %
100 %
频散率P P
V f1 V f 2 V f2

岩矿石的η和P 除了与观测是的充放电时间有关外, 还与岩矿的成分、含量、结构及含水性有关。
② 金属矿、石墨化和碳化地层的η和P都较高,可达n~ n×10%;岩石(不含电子导体)η和P通常很低,一 般为2 ~ 3%,少数能达4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