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评课纪录

合集下载

《找规律》评课稿(优秀5篇)

《找规律》评课稿(优秀5篇)

《找规律》评课稿(优秀5篇)找规律评课稿篇一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

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

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堂课活动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领略数学之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1、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学生在教学中发现并运用规则。

为什么不增加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创造规则,让他们展示学到的规则?3、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课

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课

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课
找规律听课记录:
1. 观察数字的变化趋势,是否呈现规律性重复或递增递减。

2. 查看关键字或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和位置,是否有规律。

3. 分析文章或问题的结构组成,是否有规律可循。

4. 比较不同数据的差异或相似性,寻找规律。

5. 求解方程或公式,找出规律。

评课:
1. 教师是否主动掌控课堂节奏和课程进度,让学生全程参与。

2. 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是否得到提升。

5. 教师是否及时反馈学生错误和不足,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找规律》评课稿十五篇

《找规律》评课稿十五篇

《找规律》评课稿十五篇《找规律》评课稿1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堂课陈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以游戏情境带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陈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

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以活泼语言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陈老师能关注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节课组织教学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动听,例如陈教师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真棒!”“你很聪明”等等,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教师恰当利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明确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热情。

三.把握好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动手操作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找规律听课和评课案例

找规律听课和评课案例

《找规律》听课和评课案例2007年11月23日一、《找规律》听课记录: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听课时间:2007年10月17日教者:吴老师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师谈话后,出示两幅图片:图A的三种物品无规律摆放;图B的三种物品按书上的摆放规律出现。

提问:如果你是公园设计师,你准备选择哪一幅呢?为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

(2分钟)(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题目后读题(2)学生猜测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①画图:生有画圆的、有画三角形的……②列举: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师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③计算:15÷2=7(组)……1(盆),提问:15、2、7、1,各表示什么?要想知道第8组第一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只要看第一组的第一盆花,每组都是一样的。

(4)比较:你比较喜欢什么方法呢?(20分钟)(三)独立尝试,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1、试一试第1题(出示彩灯图)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起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1)学生做后展示不同的想法。

(2)计算方法的思考:17÷3=5(组)……2(个),每几个彩灯可看作一组?余数2是什么意思?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18÷3=6,没有余数说明什么?(3)比较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4)师又提出: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用什么方法较快?(5)如果彩灯的顺序是紫、绿、红,那么余数是1是哪种颜色的灯?2、做书上试一试第2题。

(1)生独立解答。

(2)评讲:为什么用4作余数?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彩旗的颜色?(3)对列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总结。

(12分钟)(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做书上第60页练一练第1、2题。

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5篇)

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5篇)

找规律评课稿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评课稿1《找规律》这节数学课,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

周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刚开始出示彩旗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旗、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周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周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5、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

范文找规律评课稿15篇

范文找规律评课稿15篇

(精品)找规律评课稿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规律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评课稿1找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规律本身的内容,并能初步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更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运用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对规律的体验,提高发现和概括数学规律的能力。

王老师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有简单到复杂有层次的进行教学。

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

出示了例题之后,放手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逐一汇报,课堂上得到了“列举”、“计算”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老师先让学生用有序列举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导学生研究了框2个数,接着马上研究如果框3个数结果又会怎样?在这两次操作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规律已经有所感悟了,于是,在第三个问题“如果每次框4个数时,不少学生根据规律已经能直接想到答案了。

之后,老师把活动中“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作为表格栏目,引导学生结合每一次操作的过程和得到的具体数据进行填表和思考。

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数据,便于简明地反映“每次框几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这几组数据的关系。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各次活动得到的感性认识加以适当提升。

提出“平移的次数和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和交流。

并通过老师启发性的提问,帮学生理清了思路,这样便能引导学生顺利发现并概括相应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是自主探究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掌握图形覆盖问题的规律。

最后,老师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直接用找到的规律计算进行解答;我想是不是还可以介绍直接框出最后一组数,直接得到答案。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6篇)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6篇)

《找规律》评课稿《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6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评课稿篇111月7号上午听了崔老师的《找规律》这节课。

崔老师年轻又充满活力,整节课的思路清晰,课堂讲解透彻,教态自然。

虽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师,但丝毫没有“青涩”的感觉。

课后,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九个人聚在工作室对这节课进行评课,大家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节课我感觉崔老师在这节课是下足了功夫的,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重点的突破,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整节课上得流畅,自然。

也能完成他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最后,高红妹老师给我们做了点晴之笔的点评,肯定了崔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了老师的教学思路,肯定了本节课的难点攻克得比较好。

但也提出了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难点的处理还可以再深化,再把它消化得更彻底,才能更好的照顾中下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并且给出了修改意见:1. 给的任务要明确。

2. 给的合作时间要明确。

3. 小组每人的分工要明确。

4. 汇报时学生的语言要规范,要让全班同学都参与。

5. 对本节课的余数:0.1. 2. 分别代表那个颜色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才能类推和应用。

高老师不愧是名师,一下子就点出问题的关键,每个人心里一下子都豁然开朗,也能更好的体会到这节课的精采。

真的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要好好的珍惜啊!《找规律》评课稿篇2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

本次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其共同点有:1、注重创设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5篇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5篇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5篇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5篇找规律评课稿1本学期在教务处的组织下,我共听了20节课。

在这20节课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刘**老师的课。

刘老师主讲的是《找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特点:1、动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了课件,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生动形象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随即提出要求,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这些图形的规律。

教师讲明要求,学生马上主动并且迅速拿出手中图片在桌子上摆。

随后教师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使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循环排列规律”马上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

以“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刘老师通过让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出示的三组水果图的规律,找出第四组水果摆放的规律以及找出地面砖的规律等练习。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例子,活动中愉快发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遗憾也是一种美。

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1、本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充足的教学用具,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在巩固练习第一题,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猜猜第二组图形会是什么?出示的学具是红色正方形、红色圆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

我认为图片过小,不利用后面同学观察,教师用胶带把一组图形连接,不利用学生动手操作。

找规律的评课稿(优秀7篇)

找规律的评课稿(优秀7篇)

找规律的评课稿(优秀7篇)《找规律》评课稿篇一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堂课陈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以游戏情境带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陈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

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以活泼语言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陈老师能关注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节课组织教学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动听,例如陈教师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真棒!”“你很聪明”等等,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三、把握好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动手操作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0篇)

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0篇)

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通用10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篇1《找规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毛老师从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巩固规律到欣赏规律,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

听了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感想:1、毛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本节课毛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美,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2、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

我们知道“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动手了,才会有深刻体验,对规律才会有深刻认知。

本节课中,林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同时让学生利用材料创造规律充分体现了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

3、毛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点,每个教学环节以闯关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毛老师的教学板书简单明了,还特别美观,教师的语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师通过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引入,直奔主题,不拖拉,目的性强。

在新授课部分节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组以及每组重复出现的次数要多强调,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由于这里强调的比较少,以至于老师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规律”时,学生答不上来。

6、毛老师一边课件播放拍手歌,一边让学生跟着做动作,这一环节学生的兴趣特别高,但后来让学生找规律时,就会发现好多学生根本找不出来,因为动作比较多,歌曲也稍长了点,学生有点乱,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设计拍拍手游戏,这样比较容易找出规律。

《找规律》评课稿(通用21篇)

《找规律》评课稿(通用21篇)

《找规律》评课稿《找规律》评课稿(通用2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规律》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评课稿篇1今天下午参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学研讨会,可惜只有一节王旭晓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找规律》,感觉少一些。

先说说本课中个人感觉的几点亮点:(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其中复习铺垫环节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行规律。

分别以文字、图片、数学三种形式呈现,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此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来完成,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课展开学习中,让学生分别选择二个字母,三个字母,或者五个数学来创造规律中,教者也比较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2)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生上来操作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如在比一比动物排队与图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吗?在学习总结环节中让学生比较新旧与旧知的联系。

对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应该是有帮助的。

(4)教学设计合理,看得起来比较花心思,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分层目标要求明确。

同时,力求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意图。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在本课时的教学有没有必要?个人感觉必要性不强的情况下,因为这一课时的找规律与一年级的规律没有学生最近学习发展区的关联,关系不大,属于规律两种的.不同类型,一种是简单排列,一种是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评课《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评课《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评课《找规律》评课稿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刚开始出示彩灯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找规律评课稿 1《找规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吴老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一、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重过程体验,同时在过程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能力。

所以吴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过程。

吴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再过一个多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高兴吗?到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可是我们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来也没有亲手布置过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布置的?(出示主题图)感觉怎么样?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2、这些彩旗、彩花、灯笼是不是随随便便、乱七八糟放的?让学生去看、去说,当时学生特别兴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虽然话语不够标准,但是他们感悟到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

接着去找找彩旗的规律:(出示课件: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请大家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看看对不对(课件:最后一面变成黄色)?。

你们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规律的划分线说说彩旗的规律是什么?再采用2人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彩花、灯笼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

二、蕴涵情感和数学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装饰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所以就用“六一庆祝图”作为课的开头,让学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规律,在课堂中其实也要蕴涵数学美,因为美就在我们身边。

三、增强运用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生活”。

加强运用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因此吴老师在课中设计了“说一说生活和学习中的规律”这一坏节,有学生说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有规律的,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找规律》观评课活动记录

《找规律》观评课活动记录
(完成后逐一展示学生作品)
评析:用画、摆、拼、跳等形式诠释自己创造的规律,给学生多素材宽环境的自由创造时空,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七、拓展中提升规律
红—兰—红—兰—红—兰—红—兰。。。
思考:1、第9颗,第11颗珠子是()色。
2、第99颗珠子是()色。
说说你的想法
生1:红色,第9颗是红色,那第11颗也是红色
2、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能清晰的阐明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发展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受规律
(出示“百变箱”,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排列的红黄色气球、两红两绿彩旗、红黄兰灯笼、兰兰紫绿珠子等分别让学生猜接下来串的会是什么?)
从“百变箱”中慢慢拉出物品,猜规律:
审核
意见
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姓名:柳中平日期:2014.4.3
我们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有规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这儿有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出示有规律的实物
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规律的东西,想一想,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小组同学互相说)
1、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规律的东西。
2、欣赏相关图片。
生1:钟是从12走到12,然后又走到12
评析:把有规律的气球、彩旗、灯笼等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学生眼前一亮,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感受“规律”的存在,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其规律,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观察中寻找规律
课件逐一出示一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画。

生:圆柱,它们是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所以正方体后面就是圆柱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找规律》听课记录——网片教研活动体会上午,受网片学校的邀请,带领四位老师前去下坊中心小学学习。

我参加了数学听课活动,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五数《找规律》,一节是二数《7的乘法口诀》。

因为自己曾教过五数,所以对《找规律》这节课体会较为深刻,现就执教老师教学中有关教学细节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段1]出示挂图,师:图美不美?为什么?师:猜一猜,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生交流,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生选择计算方法。

[想法]生交流时,分别采取了数,画,算三种策略,对于简单的15盆花来说,生采取哪一种策略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此时让学生选择用哪种方法有些过早,一方面有些学生未经历过烦琐的操作,体会不出哪种方法好,另一方面过早地告知,也不易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

况且下面在练习的环节中还有“摆”的策略。

如果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把数,画,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让生自己去体验,在经历中去发现、去体会“算”的方法更容易,这样既彰显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片段2]请你说出第32位是什么图形?1、△○□△○□……()2、△△△○○△△△○○……()3、○○○□□○○○□□……()4、△○□△□○△……()生练习后交流。

前3题意见一致,第4小题意见不一。

生1:每3个1组,是○;生2:每6个1组,是○;生3:每7个1组,是△;师作简要提示,生发现此题没有规律。

师小结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想法]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师在练习中故意安排形似神不似的第4小题,果然在练习中学生掉入了陷阱,全班无一人做对。

师提醒后,生恍然大悟,此处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警示作用。

实际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题就是错题,但错题也是一种资源,师如果能很好利用,也会生成一种美丽。

此处可以这样安排:“第4小题没有规律,同学们能不能在题目上作适当的调整,让它变得有规律?”这是一个既开放而又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教学进一步拓展延伸,而且在丰富多彩的呈现背后,更能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张显学生的数学灵性。

《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精选16篇)

《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精选16篇)

《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精选16篇)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 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找规律》的优秀评课稿篇1庞晓丹: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因此,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基础。

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因此我从一开始就设计了比手势等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但是这节课我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最大的问题就是练习的设计没有递进性,过多的重复而浪费了一些时间。

使我认识到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

黄凤:庞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整堂课庞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比较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活泼设计。

就这堂课个人有点小小的看法:1、整堂课下来没有板书。

2、练习题重复的太多。

丁鹏:庞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富有童趣,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如:引入的时候用到了猜手势的活动,感觉十分的不错,如果这时候把图形也给结合进去的话,那对接下来的学习应该比较有帮组的。

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设计不是很合理。

如:在教学中没有涉及到有关图形变化的规律。

而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则让学生会说出图形和颜色的规律。

第二点就是没有课堂小结,因为学生本身就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点的了解了,而我们则是让学生学会说,把它变为学生的知识。

《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评课稿听了谢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受益匪浅。

谢老师的课语言精炼朴实而又不枯燥,讲课内容丰富而让学生容易接受,讲课梯度比较清晰,由易而难,由浅入深,活动设计新颖、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是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活动课。

1、导入新颖,激发学生思考谢老师用动画人物-光头强、小猪佩奇引出游戏,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记一记自主总结,女生出示一组有规律的数,男生出示一组没规律的数,女生很快记住了,男生却没有记住,让学生们明白了规律的重要性,然后展示本节课的课题-找规律,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新课讲解详细,面面俱到谢老师以布置教室为主线贯穿始终,首先用男女间隔出场引出学生找规律的三种方法:一读二找三圈。

并把重要知识点写在配有鲜艳颜色的不同形状卡片上,然后张贴到黑板上,如此设计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让学生很快掌握并记忆。

然后出示有规律的彩旗、花儿、灯笼、小朋友图片让学生用语句“以()为一组,在重复出现”反复说。

并强调要重复出现三次及三次以上才叫做规律。

最后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重复排列的规律。

3、活动设计多样,激发学生兴趣整堂课谢老师设计了多个活动,分别是男女分组记忆、小组合作找规律、闯关游戏,这几个活动完成形式各不一样:男女分组记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知的欲望;小组合作找规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让所有孩子们知道通过读、找、圈三步很快找出规律;闯关的过程既让孩子们体验了闯关的乐趣,闯关成功就能获得小猪佩奇的礼物,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闯关设计了五关,分别是说规律、摆规律、找规律、画规律、做规律,这一环节让整堂课进入了高潮,孩子们的参与度最高。

几个活动各有千秋,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度过了一节课,也达到了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目的。

4、知识拓展设计巧妙最后谢老师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以孩子们熟悉的四季、声音让孩子们去寻找并说出生活中的规律,紧扣课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复习了整堂课的知识,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评课纪录
彭湘辉: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了一点浮躁,少了一点花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应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学校常规模式下的教学。

刘芳老师做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并且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学习,在活动中乐于思考,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原则。

颜思湘:刘芳老师本节课为学生选取了“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定位非常准确,可见刘芳老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很到位的。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刘芳老师在课堂伊始时设计了互动游戏——猜一猜老师从百宝箱中抽出的花朵的颜色。

这就是需要学生探索的规律。

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开始的随意猜测转变为遵循花朵颜色的规律进行推断。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

刘芳老师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与她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

王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是教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当学生对什么是“有
规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刘芳老师出示了教学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花朵、彩旗、灯笼、小朋友”四种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图上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学生从同桌互说到全班交流、汇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共同交流中分享学习成果。

刘琼英:对于规律的探讨,刘芳老师采用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我们看到,刘芳老师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概括、描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交,。

刘芳老师选择让学生互说自己用学具摆出来的规律、互检对方用彩笔涂出来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人的合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数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黄燕玉: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一堂课上下来常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刘芳老师只让学生推断有规律事物的后边的一个图形、颜色等,我认为在这里可以扩展到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在这些事物的前面加一个该是什么图形或颜色,能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有多个角度和方向。

其次我认为“倾听”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之一,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可以洞悉学生的内心感受。

刘芳老师在本节课中有几次听得不够认真,没能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希望她今后不断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纪录
罗红: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肖湘: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2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

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刘琼英: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

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徐梅香: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虞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段伟平: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

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第一层次练习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第二层次练习组织学生将部分可以改写和部分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分层练习,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彭湘辉: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

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

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平均分评课纪录
王进: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四种分竹笋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竹笋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黄燕玉: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

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彭湘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段伟平: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罗红: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

肖湘: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题意就更好了。

刘琼英:感觉整课堂一开始气氛比较活跃,教师也很有激情,但到了后十分钟,这种激情似乎有些回落了。

如果教师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使课堂再推进又一个高潮
颜思湘:老师创设游戏“分奖品”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怎么分公平,也就是同样多,无形中渗透了新知,为后面的探究积累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