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汉乐府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特点、分类、代表作等。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如“自缢”“徘徊”“葳蕤”“纨素”等,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全诗。
∙学习诗歌中通过人物对话、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情节结构。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古朴韵味和情感力量,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梳理诗歌的情节,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受封建礼教对青年爱情的压抑和摧残,培养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意识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如刘兰芝的美丽聪慧、勤劳善良、坚贞不屈,焦仲卿的忠于爱情、懦弱但又有反抗精神,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对话描写中体现。
∙梳理诗歌的情节结构,包括刘兰芝被遣归、离别焦仲卿、拒婚太守子、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等情节,分析每个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体会诗歌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如刘兰芝的临别话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的誓言“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分析这些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1.教学难点∙深入探究封建礼教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封建家长制、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观念等方面,理解诗歌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如古代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地位、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以及人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等,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些古代民间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出《孔雀东南飞》,激发学生的兴趣。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教学设计 教案
6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并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2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3 主题探讨学生探讨作品的中心主题,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主题。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表达手法。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4.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和主题。
4.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作者。
5.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辅导翻译难点句子。
5.3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4 主题探讨学生探讨作品的中心主题,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熟读课文,巩固翻译记忆。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作品中某个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6.2 作业要求预习内容要全面,对课文中的难点要有初步理解。
第七章:评价方式7.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7.2 评价方法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40%比重。
课堂表现:占30%比重。
小组讨论参与度:占20%比重。
个人表达能力:占10%比重。
7.3 评价标准课后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表达流畅。
课堂表现要求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准确。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把握诗中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诗人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提出疑问。
三、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
四、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悲壮、豪放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等。
2.分析句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三、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讲解,自主分析诗歌中的其他重点句子。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问题,指导学生改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如悲壮、豪放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来源,如家国情怀、个人遭遇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讲解,自主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问题,指导学生改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效果,如生动、形象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讲解,自主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问题,指导学生改进。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孔雀东南飞》( 并序) 教课设计【教课目标】一、学习叙事诗经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残害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认识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色,掌握“相”、“迎”在不一样语境里的用法。
【教课假想】一、本文语言靠近口语,并且说明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讲堂内串讲。
所以,教课本文可从语境下手,剖析人物形象,揭露主题思想 ; 以“预习提示”为打破口,组织讲堂教课。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课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课时数】 2 教时第一教时教课要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课过程一、部署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说明,打扫诗中文字阻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
明确: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联合与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指引学生读“预习提示”。
1.增补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收集整理的诗歌,后代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以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虑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一样?( 《诗经》、《涉江》是抒怀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见“预习提示” ) 作者如何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经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波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怀诗的主要差别在于:抒怀诗,作者直接借景 ( 或物 ) 抒怀。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生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梦想成真。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②诗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③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⑤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2. 词、句等:
①诗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②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③诗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提供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文化内涵。
- 文学创作技巧分析: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为学生提供文学创作的指导和灵感。
- 诗歌朗诵视频:寻找一些专业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其次,诗歌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联系。最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挑战。
-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作、绘画、摄影等作品上传至平台,进行交流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诗词库、文学论坛等,自主查阅《孔雀东南飞(并序)》的相关资料,深入探究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词作品,对比《孔雀东南飞(并序)》的风格和主题,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高中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2)学会对比分析,将《孔雀东南飞并序》与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3)培养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2)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了解作品的背景,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生僻字词理解;(2)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历史背景;(3)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理解诗意;(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解析诗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3)讲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历史背景。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2. 分析比较《孔雀东南飞并序》与同类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比较教学:选取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艺术特色。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歌进行赏析;(3)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2)体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如何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欣赏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2.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3.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4.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掌握情况;2. 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4. 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体会和价值观的树立。
高一语文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旨意义。
2. 理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文学阅读中。
3. 了解辩证法的思想,能够用这种思想来反思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
2. 辩证思想的认识与应用。
【教学难点】1.将生活中的问题与辩证法相结合,并用案例去解释。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性的扭曲等等,了解这些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辩证法的思想: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才能形成完整的事物。
辩证法的思想能够让我们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更好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阅读文学作品(10分钟)让学生阅读《孔雀东南飞并序》,老师通过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想,并引导学生去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
三.辩证法的思想认知(10分钟)1. 了解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辩证法思想是对立面相互作用和统一的理论分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立和统一是普遍涵盖所有事物的规律。
2. 通过案例讲解辩证法的思想:老师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通过辩证法的思想找到两个问题的矛盾点,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辩证法的思想。
四.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10分钟)1. 通过学生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出文学作品的主旨。
2. 让学生在思考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两个矛盾点,以及如何达到矛盾的解决。
五.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沉淀,思考辩证法如何反映在生活中,和如何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教学思想是将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将辩证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辩证法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讲解辩证法的思想时,要让学生理解到辩证法思想中矛盾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1. 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进行古文阅读训练和文学鉴赏指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 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3.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和文学鉴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进行案例分析。
4. 布置作业,进行古文阅读训练和文学鉴赏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反馈。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3. 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和相关学术资料。
2. 网络资源和相关视频资料。
3. 参考书籍和文学鉴赏工具。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朗诵比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写作。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计划6.1 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诗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案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重点】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的特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用法。
3、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4、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公姥.()伶.俜.()腰襦.()哽咽.()葳.自缢.()箜篌..蕤.()()遗.施()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仕宦.()蹑.履()玳.()()瑁.()()明月珰.()纤.纤()窈窕..便.言()婀娜()()鹄.舫()幡.()骢.马()鲑.()..2、通假字:3、古今异义:课文例句古义今义为仲卿母所遣.派,派遣入机织鸡叫鸡鸣..便可白.公姥一种颜色共事..两三年在一起工作东.家.有贤女主人体无比值得同情与怜悯可怜..汝岂得自由不受拘束、不受限制..槌床.便大怒(媒人下床.去)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卿但.暂还家连词,表转折失败的经验本自无教训..世无双指女性窈窕..太监、宦官承籍有宦官..今不用举手长劳劳..处.兮.适兄意处罚逆.以煎我怀与“顺”相对渠.会永无缘人工开凿的河道此月内方便便利..奉承,拍马蹑履相逢迎..感君区区..怀(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叶叶相交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多.谢.后世人表示感激)便可作婚姻..恐此事非奇.奇怪既欲结大.义.自可断来.信.寄来或送来的信件汝是大家子代词,指一定X围内所有的人...好自相扶.将.搀扶守.节.情不移妇女不改变节操千万不复全数词..奄奄..黄昏后气息将绝何意.出此言料想却.与小姑别转折连词4、词类活用:(1)孔雀东.南.飞(2)手巾掩口啼..(3)卿当日.胜贵(4)自名.秦罗敷(5)谢家事.夫婿(6)交广市.鲑珍(7)千万不复全.(8)足以荣.汝身(9)便利.此月内(10)逆以煎.我怀(11)以此下.心意(12)戒.之慎勿忘(13)留待作遗.施.(14)勤心.养公姥:5、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叫偏义复词。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李白生平介绍等。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僻词语,查阅字典,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诗文中遇到的难题。
(2)分享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
(2)解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文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强调诗文中的美好品质和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醒学生注意诗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字词的正确书写等。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文。
(2)选取一首李白的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问世间情为何物——《孔雀东南飞》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培育同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力量。
2.培育同学依据详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力量。
3.把握诗歌的悲剧内容,解读人物悲剧命运。
二、教学重难点解读仆人公悲剧命运,探究悲剧的根源。
三、教学创意《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进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在教学中让同学理清故事基本情节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传统篇目不妨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情节梳理,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考虑用回目的形式进行。
此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故事本身的悲剧颜色占了很大的比重,读过此诗的读者,无不为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难过叹惋,乃至痛恨焦母与刘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同学解读仆人公的悲剧命运,探究悲剧根源是教学的重点。
在详细的操作中,以鲁迅先生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句作为鉴赏诗歌的钥匙,力求课堂不蔓不枝,紧凑高效。
《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打动人心,不仅仅由于它是悲剧,更由于焦刘二人为爱情,为尊严所做出的抗争,熟悉他们抗争的意义和悲剧的必定性必将引领同学深化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动情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际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非常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概括故事,梳理情节1.为故事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要求仿照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根据情节进展的基本结构概括故事内容。
2.小组上台板书沟通。
示例:刘兰芝自请遣归焦仲卿温言相劝俏兰芝严妆作别恶焦母怒气不止分手时夫妻盟誓回家后被迫改嫁痴情女清池明志薄命郎南枝殉情(三)鉴赏人物,理解主题1..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中,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2.沟通:A.毁灭了两个美妙的人。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案
16.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标: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二、释题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
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三、自读全诗,感知把握要求:1.落实字音、词义,特别是一词多义(“相”、“谢”、“适”)及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
2.理清情节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阶段,拟定四字小标题。
3.鉴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四、学习、探究(一)字、词落实1.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始适还家门:出嫁谢阿母谢.媒人:谢绝适处分适兄意:依照多谢.后世人:告诉适得府君书:刚才相见常日稀:互相何乃太区区:愚拙及时相遣归:我区区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相会不相从许:你君既若见录:我好自相扶将:她见 (例:见笑、见谅)登即相许和:他见愁煎迫:被2.古今异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主题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领略诗人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关注人性、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3. 诗人的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及翻译;2. 作品背景的了解及分析;3.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难点句子,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诗歌,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诗歌中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利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3)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2)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的背诵与理解;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3.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孔雀东南飞(并序)》,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理解诗意;(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5. 字词讲解(1)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学生记录,巩固知识点。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1)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讲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部编版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及教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篇一孔雀东南飞并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正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1.借助参考书及课下注释,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把握其发展及特点。
2.通过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3.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本文的写作手法。
4.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的罪恶,把握主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
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孔雀东南飞》就是基于民间流传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而来的。
相比同样写爱情婚姻悲剧的《氓》,《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更为纯粹的叙事诗,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任务一:知人论世1.了解乐府诗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2.相关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意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诗歌。
(2)欣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
2. 结合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
3. 深入研究诗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4. 推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歌,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短文写作和文化知识研究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分析、艺术特色和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烈推荐】《孔雀东南飞并序》优秀教案4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4篇《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基本情节,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
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如叙事性、通俗性、音乐性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
学习诗歌的叙事技巧,如情节的起承转合、详略得当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知和尊重。
体会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增强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诗歌的情节脉络,明确故事的发展过程,从离别、抗婚到殉情等关键情节深入理解。
剖析焦仲卿、刘兰芝、焦母、刘兄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相”“见”等特殊用法,“何……为”等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爱情自由之间的深刻矛盾,体会这种矛盾在人物命运中的体现。
领悟诗歌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设置所传达的社会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爱情观、家庭观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古代爱情故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引起学生对古代爱情故事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古代爱情故事的了解,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并序》,介绍这是我国古代汉乐府诗中的经典爱情悲剧。
(二)背景介绍与文体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述《孔雀东南飞并序》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封建礼教森严,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青年男女缺乏婚姻自主权。
讲解汉乐府诗的特点,汉乐府是汉代的音乐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便在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
汉乐府诗具有叙事性强、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富有音乐性等特点,本诗就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五言为主。
(三)初读诗歌(15 分钟)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问世间情为何物
——《孔雀东南飞》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3.把握诗歌的悲剧内容,解读人物悲剧命运。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主人公悲剧命运,探究悲剧的根源。
三、教学创意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清故事基本情节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传统篇目不妨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情节梳理,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考虑用回目的
形式进行。
此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占了很大的比重,读过此诗的读者,无不为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伤心叹惋,乃至痛恨焦母与刘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探究悲剧根源是教学的重点。
在具体的操作中,以鲁迅先生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句作为鉴赏诗歌的钥匙,力求课堂不蔓不枝,紧凑高效。
《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打动人心,不仅仅因为它是悲剧,更因为焦刘二人为爱情,为尊严所做出的抗争,认识他们抗争的意义和悲剧的必然性必将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动情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概括故事,梳理情节
1.为故事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要求模仿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按照情节发展的基本
结构概括故事内容。
2.小组上台板书交流。
示例:
刘兰芝自请遣归焦仲卿温言相劝
俏兰芝严妆作别恶焦母怒气不止
分手时夫妻盟誓回家后被迫改嫁
痴情女清池明志薄命郎南枝殉情
(三)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1..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中,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
2.交流:
A.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
B.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3.刘兰芝(焦仲卿)的价值何在?
(1)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
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
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
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刘兰芝的形象特点,鉴赏铺排手法、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焦仲卿: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
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
4.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真、至纯
(1)仲卿为兰芝求情。
(第3节、第5节)
(2)夫妻对话。
(第7节,第8节)
(3)夫妻誓别。
(第11节,第12节)
(4)生离死别。
(第24、25、26节)
(5)兰芝投水(第30节)
(6)仲卿自缢。
(第31节)
5.是谁毁灭了这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四)深入探究,个性解读
1.过渡: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一对美好的人,就这样就这样被粗暴的毁灭了,读完这首诗后,老师还有一些疑惑,现在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2.PPT展示拓展探讨的话题:
(1)焦母为何态度异常坚决的要将刘兰芝遣归?
(2)刘兰芝注定要有被毁灭的命运吗?她有没有不死的可能性?
(3)结尾的“两家求合葬”,你认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虚构?为什么?
3.结束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徘徊中,我们感动于一对爱侣为爱与尊严所做
出的抗争;徘徊中,我们震撼于他们生与死的抉择!正如元好问的那句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我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对对双双,终成眷属!
五、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民族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357句,共1785个字。
这首诗叙事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诗歌极富张力;刻画人物手法多样,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
除此之外,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典型用法和意义也是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
所以,这样一首诗要鉴赏的点特别多,在一节课中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执教者必须忍痛割爱,大胆而巧妙的取舍。
究其根本,《孔雀东南飞》之所以打动人,还是源自于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所以我决定以“悲剧”二字作为解读诗歌、探究诗歌的出发点,以“毁灭”作为切入点,在理清悲剧情节的基础上,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
在梳理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章回小说回目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概括,这对于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动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较高思维品质的训练,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是怀着较大兴趣参与了学习过程的。
在进入文本的鉴赏和解读中,我的教学设计力图抓住悲剧美的特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简化教学的头绪,以有驱动能力的主问题和探究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创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诗歌教学重视朗读应该是题中之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读还不敢给予更多的时间,担心不能形成完整的课堂,这是“长诗短教”的一个比较不好处理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实践,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