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文言文点击单课配套10 愚公移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愚公移山
(一)加点字解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
..()相许.()。其妻献.()..(),可乎?”杂然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三)填空。
1、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2.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目的是。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何苦而不平?(2)甚矣,汝之不惠。(3)帝感其诚(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3.本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下面哪种说法比较准确()
A、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强毅力。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C、反映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一体"的思想。
D、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
4.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本文是以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显示愚公的坚毅和执著。
C、本文写操蛇之神的恐惧与元帝的被感动,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
D、本文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下列对第2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段主要写了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决定。
B.“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很有号召力。
C.“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困难之大。
D.“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
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
8.下列四个熟知的神话故事中,表述的意义和本文最相似的一项是()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