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文言文点击单课配套10 愚公移山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愚公移山》《题破山寺后禅院》小测(上海专用)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愚公移山》《题破山寺后禅院》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10)---《愚公移山》《题破山寺后禅院》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解释词语。

①方.七百里②聚室而谋.曰③遂率子孙荷.担者④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⑥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⑦年且.九十⑧且焉..置土石(二)句子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且焉置土石?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三)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

1.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2.本文记叙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也说明了的道理。

3.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 __________4.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点明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B、第二段写出了愚公移山的实际行动。

C、第三段揭示了愚公移山的最初目的。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1. 中考二十四篇文言文有哪些伤仲永王安石孙权劝学司马光湖心亭看雪张岱满井游记袁宏道公输墨子口技林嗣环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朱元思书吴均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马说韩愈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论语19则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出师表诸葛亮2. 中考必背文言文24首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十则》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9.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1.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2.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4《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4《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一、作者作品本文选自。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

列子,名,又名 ,战国前期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章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

它的特点是:。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句句都与下面的情节有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中“方”和“高”,极言移之不易;“本在”这一句为后文山被移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这一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智叟“笑而止之”,自作聪明之态。

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愚公闻智叟之言“长息”,说明他早已是胸有成竹。

他在批驳智叟的话里说得十分清楚。

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最后用“无穷匮也”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

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第四段:神话的结尾。

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说明了移山的结果。

四、字音字形万仞( ) 冀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雍南( ) 陇断( ) 惩山北之塞(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相许.杂然: 许: (7)妻献疑..曰献疑: (8)以君..之力以: 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损: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11)且焉..置土石且: 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夫: (14)叩.石垦壤叩: (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仆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秀课件(共18张PPT)【完美版】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秀课件(共18张PPT)【完美版】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 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七、重点问题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坚 持不懈,努力奋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 以恒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了的。
首页
目录
尾页
亡:通“无”,没有
知识梳理
虚词及用法举例
(29)操蛇金题演之练 神闻之 操: 持、拿
(30)惧其不已也
已: 停止
(31)帝感其诚
感: 被感动
诚: 诚心
(32)一厝朔东
厝: 放置、安放
(33)无陇断焉
陇:“陇”通“垄”,高地 断: 阻隔
首页
目录
尾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 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 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 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列__子___》,这部书中保 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 列御寇,__战__国____(朝代)_道____ 家代表人物之一。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10.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解析】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文言文解题技巧及思路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状语后臵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中考语文文言文点击1-10课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点击1-10课归纳

语文复习一、为学1.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2.本文的目的是教育他的子孙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本文形象的阐明了难易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告诉读者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主观因素对事业成败的作用子何恃而往------怀疑,嘲讽----------富和尚面对困难强调客观条件而缺乏勇气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4.用反诘的语气,议论---叙事---议论二、天时不如地利1.选自《孟子》,作者孟子,战国思想家2.本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主张施仁政统一天下,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治国之道3.大量运用排比句,气势宏大论证思路结构------层进式-----逐层论证,不可颠倒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并用三、橘逾淮为枳1.选自《晏子春秋》,作者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2.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从容镇定楚王----自以为是、自不量力,尚有自知之明3.本文记述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4.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比喻,以反问语气指出“楚国水土使民善盗”楚王----洋洋自得尴尬自嘲四、伤仲永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本文以“方仲永”为反面事例,点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的学习,第一段------仲永幼时显露异才,表明他天赋之高,天赋不断被挥霍,没有接受后天教育作为补充,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3.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的惋惜之情五、周处1.选自《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编辑2.本文写的是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终为忠臣3.“杀虎斩蛟”“寻访二陆”鲜明地展示周处的个性特点4.本文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周处击蛟的恶斗场面、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改励”的复杂心理描写笔笔转,层层转,回环往复曲折陡峭的特点六、小石潭记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2.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充满探奇的情趣潭水之清、石头之奇、景致之幽,表现出小石潭的美妙和作者的淡淡喜悦第二段----潭中游鱼,鱼的静态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再转为动态,游鱼的怡然自得带给作者一丝欢乐,不同角度------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第三段---小石潭曲折的岸势,运用比喻,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第四段---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作者突出“静”环境的寂静心神,情景相融,写出了凄苦孤寂的心境,反映了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第五段---同游者3.如鸣佩环心乐之短暂的快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匆匆离去内心深处的抑郁凄苦似与游者相乐4.全文按作者的游踪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氛围--离开小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有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七、卖油翁1.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2.第一段---陈尧咨射箭,通过两件事的记叙,说明“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第二段---卖油翁酌油3.本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陈尧咨---“忿然”“尔安敢轻吾射”自高自大、自矜傲慢卖油翁---连贯熟练的动作朴实、沉稳、平静坦然、从容八、核舟记1.选自《虞初新志》,编辑张潮,作者魏学洢,明末时期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以及舟上的人和物,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3.总—分—总第一部分(1):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第二部分(2-5):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先总后分,从右到左,由上至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3):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赞美“技艺灵怪异哉”与开头呼应4.说明与描写相结合,使文章内容平时生动,准确形象,两种方法的结合,显示出雕刻艺术的精湛和诗意美九、口技1.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2.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第一部分(1):开演前肃静而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精彩表演做铺垫,“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创造了演出前静谧的氛围,表现了宾客的向往之情第二部分(2-4):口技艺人精彩逼真的表演第一层(2):声音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第二层:(3)宾客情绪:松弛---紧张,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为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是全文的高潮第三层(4):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心理。

(完整word)中考文言文之《愚公移山》(含),文档

(完整word)中考文言文之《愚公移山》(含),文档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愚公移山?班级姓名一、阅读下文,答复文后问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够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能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后辈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须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讲解以下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子后辈孙,无量匮也〔〕〔4〕何须而不平〔〕2.指出以下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2〕河曲智叟亡以应3.说明以下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曾不能够毁山之一毛(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与“何须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5.翻译。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够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二、中考题〔一〕 2021 广西省桂林市阅读?愚公移山?一文( 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够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后辈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街坊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够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能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后辈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须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讲解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2 分〕①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④汝之不惠()....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满相同一 2 分〕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愚公移山(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愚公移山(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愚公移山(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和全部答案)愚公移山第一部分:课文理解填空1.本文是一篇带有的故事。

通过记叙的故事,反映了的精神,也说明了的道理。

2.全文依自然段分为四段。

第一段,,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初步表现。

第二段,写,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

名实相反的两个任务冲突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道理,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段,写,二山终于被移走,与文章首段相照应,这是故事的和结局3.本文以和衬托愚公;以与相对比,显示;以跟对比,进一步表现了。

写借问题,是为了表现,与XXX、拜神而仰赖于神的迷信者,有本质不同。

第二部分:基础演练一、词语解释1.出入之迂也().2.聚室而谋曰()()..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7.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9.河曲智叟亡以应().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0.告之于帝().二、句子翻译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

4.帝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XXX,一厝XXX。

3、内容理解1.本文记叙的故事,反映了现代劳动听民2.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1)其妻的态度:;(2)邻人的态度:;(3)智叟的态度:。

3.XXX遇到的困难有(1)(2)(3)(4)(5)4.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三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1)(2)(3)5.文章的结尾说“帝感其诚”,这里的“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和;文章结尾用神话结尾,其作用是6.下列关于“智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

B.智叟说话轻蔑、尖刻、夸张C.智叟以发展的观点劝阻XXX。

沪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电子版

沪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电子版

附录
(一)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1 5 0 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
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
志致质众专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实词简表
(二)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 6 个文言虚词
之其而以何于
虚词简表
(三)文言文常用通假字简表(以考试篇目为范围)
(四)文言文常用词类活用简表(以考试篇目为范围)
(五)文言文常用句式简表(以考试篇目为范围)。

2020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 教师版

2020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  教师版

2020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

主旨:阐明难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告诉大家: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2.《天时不如地利》选自《孟子》,作者:孟子,朝代:战国。

朝代我们还学过选自这本书的文章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春秋(朝代)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晏子的形象:晏子是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人,他凭着机智善变,挫败楚王诡计,维护了祖国尊严。

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意思是:为...感到哀伤。

主旨: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晋朝义兴人。

主旨: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

他的多篇山水游记合称为《永州八记》,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寓言是《黔之驴》。

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借山水解脱而又最终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还学过他的文章《醉翁亭记》。

主旨: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朝(朝代)嘉善人,选自清朝(朝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9.《口技》作者:林嗣环,清朝(朝代)人,选自清朝(朝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10.《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作者:列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12.《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主旨: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3.《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本文纪录的是我国战国(朝代)儒家学派大师孟子(人名)的言行,有“亚圣”之称,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10愚公移山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

10愚公移山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

【原文呈现】愚公移山(战国: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诵读点拨】愚公移山(战国: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专题20《愚公移山》(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原卷版)最新模拟一、(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乙】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①子也。

孝武皇帝②时,以武为癷中③监④使匈奴。

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

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

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又当盛暑,以旃⑤厚衣并束之日暴⑥,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

称曰:“臣事君,由⑦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⑧汤镬⑨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匈奴亦由此重之。

武留十余岁,竟⑩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苏武之谓也。

匈奴绐⑪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慕义归武。

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注】①苏建:苏武之父。

②孝武皇帝:汉武帝。

③癷(yí)中:厩名,厩为养马场。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 《愚公移山》(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 《愚公移山》(原卷版+解析版)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本文的体裁是一篇寓言。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⑴[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⑵[且〕将近。

⑶[惩]苦于。

⑷[塞(sè)]阻塞。

⑸[迂(yū)曲折,绕远。

⑹[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⑺[室]家。

⑻[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⑼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⑽[毕]尽、全。

⑾[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⑿[指],直。

⒀[汉阴〕汉水南岸。

⒁[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⒂[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⒃[杂然],纷纷地。

⒄[许],赞同。

⒅[献疑〕提出疑问。

⒆[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⒇[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21)[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22)[如…何],把……怎么样。

(23)[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24)[且],况且。

(25)[焉]哪里。

(26)[置]放置、安放。

(27)[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28)[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29)[荷]肩负、扛。

(30)[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

(31)[叩]敲、打。

(32)[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3)[京城]复姓。

(34)[孀妻]寡妇。

(35)[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36)[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37)[始]才、刚。

(38)[龀]换牙。

(3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0)[易]更替。

(41)[节]季节。

(42)[反]同“返”,往返。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第5篇《愚公移山》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第5篇《愚公移山》课件

第14篇 愚公移山
原文呈现
译文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头、土块)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有个男孩,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始一反焉。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干这件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 凭你老迈的年纪
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 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公的诚心所感动,(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陇断焉。
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 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地烘托了愚公的形象。
第14篇 愚公移山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3)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第14篇 愚公移山
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去回来(都得)绕远,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就)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
第14篇 愚公移山
原文呈现
译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全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
代词,他,指愚公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助词,的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这件事 代词,代指愚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愚公移山
(一)加点字解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
..()相许.()。

其妻献.()..(),可乎?”杂然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
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三)填空。

1、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2.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目的是。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何苦而不平?(2)甚矣,汝之不惠。

(3)帝感其诚(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3.本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下面哪种说法比较准确()
A、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强毅力。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C、反映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一体"的思想。

D、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

4.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本文是以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显示愚公的坚毅和执著。

C、本文写操蛇之神的恐惧与元帝的被感动,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

D、本文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下列对第2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段主要写了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决定。

B.“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很有号召力。

C.“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困难之大。

D.“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

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

8.下列四个熟知的神话故事中,表述的意义和本文最相似的一项是()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后羿射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