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例题 分类全面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8讲曲线与方程
第八讲曲线与方程知识梳理·双基自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曲线与方程的定义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曲线__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__方程__的曲线.知识点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重要结论1.“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求轨迹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1)函数与方程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就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y的方程及函数关系.(2)数形结合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3)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双基自测题组一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方程x 2+xy =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2)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 × ) (3)y =kx 与x =1ky 表示同一直线.( × )(4)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 × ) 题组二 走进教材2.(必修2P 37T3)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D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解析] 由已知|MF|=|MB|,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3.(选修2-1P 37T1改编)已知A(-2,0),B(1,0)两点,动点P 不在x 轴上,且满足∠APO =∠BPO ,其中O 为原点,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x 2+y 2-4x =0(y≠0)__.[解析] 设P(x ,y),∵∠APO =∠BPO , ∴|PA||PB|=|OA||OB|=2, 即|PA|=2|PB|,∴(x +2)2+y 2=4[(x -1)2+y 2],(y≠0)化简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x =0(y≠0). 题组三 走向高考4.(多选题)(2020·山东)已知曲线C :mx 2+ny 2=1.( ACD ) A .若m >n >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 B .若m =n >0,则C 是圆,其半径为nC .若mn <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m nx D .若m =0,n >0,则C 是两条直线[解析] A .若m >n >0,则1m <1n ,则根据椭圆定义,知x 21m +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故A 正确;B .若m =n >0,则方程为x 2+y 2=1n ,表示半径为1n的圆,故B 错误;C .若m <0,n >0,则方程为x21m+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 n x ,若m >0,n <0,则方程为x 21m +y 21n=1,表示焦点在x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nx ,故C 正确;D .当m =0,n >0时,则方程为y =±1n表示两条直线,故D 正确;故选ACD . 5.(2019·北京卷)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 :x 2+y 2=1+|x|y 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曲线C 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②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 ③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C ) A .① B .② C .①②D .①②③[解析] 将x 换成-x 方程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 轴对称, 当x =0时,代入得y 2=1,∴y =±1,即曲线经过(0,1),(0,-1); 当x >0时,方程变为y 2-xy +x 2-1=0,所以Δ=x 2-4(x 2-1)≥0,解得x ∈⎝⎛⎦⎥⎤0,233,所以x 只能取整数1,当x =1时,y 2-y =0, 解得y =0或y =1,即曲线经过(1,0),(1,1), 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还经过(-1,0),(-1,1), 故曲线一共经过6个整点,故①正确. 当x >0时,由x 2+y 2=1+xy 得x 2+y 2-1=xy≤x 2+y22,(当x =y 时取等),∴x 2+y 2≤2,∴x 2+y 2≤2,即曲线C 上y 轴右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不超过2,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故②正确.在x 轴上图形面积大于矩形面积=1×2=2,x 轴下方的面积大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2×1=1,因此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2+1=3,故③错误.故选C .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 曲线与方程——自主练透例1 (多选题)关于x ,y 的方程x 2m 2+2+y 23m 2-2=1,⎝⎛⎭⎪⎫其中m 2≠23对应的曲线可能是( ABCD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 .圆[解析] 由题,若m 2+2>3m 2-2,解得-2<m <2,3m 2-2>0,解得m <-63或m >63,则当x ∈⎝ ⎛⎭⎪⎫-2,-63∪⎝ ⎛⎭⎪⎫63,2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A 正确;若3m 2-2>m 2+2,解得m <-2或m >2,此时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B 正确;若3m 2-2<0,解得-63<m <63,此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正确;当m 2=2时,方程为x 2+y 2=4,所以D 正确.故选ABCD .〔变式训练1〕(多选题)(2021·山东青岛一中期末)已知点F(1,0)为曲线C 的焦点,则曲线C 的方程可能为( AD )A .y 2=4x B .x 2=4yC .x 2cos 2θ+y 2sin 2θ=1⎝ ⎛⎭⎪⎫0<θ<π2 D .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 [解析] 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x 2=4y 的焦点坐标为(0,1);当θ=π4时,sin 2θ=cos 2θ=12,x 2cos 2θ+y 2sin 2θ=1表示圆;双曲线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的焦点在x 轴上,且c =cos 2θ+sin 2θ=1,其焦点坐标为(1,0),(-1,0),故选AD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自主练透例2 (1)(2021·长春模拟)如图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点E ,则点E 的轨迹是( B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2)(2021·福州模拟)已知圆M :(x +5)2+y 2=36,定点N(5,0),点P 为圆M 上的动点,点Q 在NP 上,点G 在线段MP 上,且满足NP →=2NQ →,GQ →·NP →=0,则点G 的轨迹方程是( A )A .x 29+y24=1B .x 236+y231=1 C .x 29-y24=1D .x 236-y231=1 (3)(2021·江苏南京二十九中调研)已知两圆C 1:(x +3)2+y 2=1,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和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D )A .x 2-y28=1B .x 28-y 2=1C .x 2-y28=1(x≥1)D .x 2-y28=1(x≤-1)[解析] (1)由题意知,|EA|+|EO|=|EB|+|EO|=r(r 为圆的半径)且r >|OA|,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 .(2)由NP →=2NQ →,GQ →·NP →=0知GQ 所在直线是线段NP 的垂直平分线,连接GN ,∴|GN|=|GP|,∴|GM|+|GN|=|MP|=6>25,∴点G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 =6,2c =25,∴b 2=4,∴点G 的轨迹方程为x 29+y24=1,故选A .(3)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C 1M|=r +1,|C 2M|=3+r ,∴|C 2M|-|C 1M|=2<6=|C 1C 2|.∴动圆圆心M 的轨迹是以C 1、C 2为焦点的双曲线左支,且c =3,a =1,∴b 2=c 2-a 2=8,∴其轨迹方程为x 2-y28=1(x≤-1).故选D .[引申1]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内切,与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2]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外切,与圆C 2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3]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都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y28=1(x≥1)__.[引申4]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中一个内切一个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__.名师点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及其注意点(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变式训练2〕(1)动圆M 经过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B )A .y 2=8x B .y 2=-8x C .y 2=4xD .y 2=-4x(2)(多选题)(2021·湖南娄底质检)在水平地面上的不同两点处竖有两根笔直的电线杆,假设它们都垂直于地面,则在水平地面上视它们上端仰角相等的点P 的轨迹可能是( AB )A .直线B .圆C .椭圆D .抛物线[解析] (1)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为F(-2,0),由题意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原点为顶点、对称轴为x 轴的抛物线,故其方程为y 2=-8x .故选B .(2)如图两根电杆AB ,CD ,①当|AB|=|CD|时,∵∠BPA =∠DPC ,∴|PA|=|PC|, ∴P 的轨迹是AC 的中垂线,②当|AB|=λ|CD|(λ≠1,λ>0)时, 由∠BPA =∠DPC 知Rt △ABP ∽Rt △CDP , ∴|AP||CP|=|AB||CD|=λ, 以AC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A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记A(-1,0),C(1,0),P(x ,y), 则x +12+y 2x -12+y2=λ,即⎝ ⎛⎭⎪⎫x -λ2+1λ2-12+y 2=⎝ ⎛⎭⎪⎫2λλ2-12, 轨迹为圆,故选AB .考点三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3 (1)(2021·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四校联考)已知圆C 过点A(0,2)且与直线y =-2相切,则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 B )A .x 2=4y B .x 2=8y C .x 2=-4yD .x 2=-8y(2)(2021·山东菏泽模拟)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MN 的长为8. ①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②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解析] (1)设圆心C(x ,y), 由题意知x 2+y -22=|y +2|,化简得x 2=8y ,故选B .(2)①设动圆圆心P(x ,y),线段MN 的中点为E , 则|PA|2=|PE|2+42,即(x -4)2+y 2=x 2+16,化简得y 2=8x ,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 ②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联立⎩⎪⎨⎪⎧y 2=8x ,y =kx +b ,得k 2x 2+2kbx +b 2=8x ,k 2x 2-(8-2kb)x +b 2=0(其中Δ>0), 设P(x 1,kx 1+b),Q(x 2,kx 2+b), 则x 1+x 2=8-2kb k 2,x 1x 2=b 2k 2,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 则k PB +k QB =kx 1+b x 1+1+kx 2+bx 2+1=kx 1+b x 2+1+kx 2+b x 1+1x 1+1x 2+1=2kx 1x 2+k +b x 1+x 2+2bx 1+1x 2+1=8k +bk2x 1+1x 2+1=0,即k =-b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直线l 过定点(1,0).名师点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设出所求曲线上点的坐标,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用坐标表示为代数方程.(3)化简整理这个方程,检验并说明所求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4)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 〔变式训练3〕(1)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动点P 的轨迹是( B ) A .直线 B .圆 C .椭圆D .双曲线(2)(2021·湖南湘潭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Q(1,0),直线l :x =2.若动点P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R ,且|PR →|=2|PQ →|,设点P 的轨迹为C .①求C 的轨迹方程;②设直线y =x +n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试探究曲线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P(x ,y), 则x +22+y 2=2x -12+y 2,化简得x 2+y 2-4x =0,即(x -2)2+y 2=4, 其表示以(2,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故选B . (2)①设P(x ,y),由|PR →|=2|PQ →|, 得|2-x|=2·x -12+y 2,平方化简得C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1.②设A(x 1,y 1),B(x 2,y 2),M(x 3,y 3), 联立⎩⎪⎨⎪⎧y =x +n x 22+y 2=1,得x 2+2(x +n)2-2=0,即3x 2+4nx +2n 2-2=0,所以x 1+x 2=-4n 3,y 1+y 2=x 1+x 2+2n =2n3.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则OM →=OA →+OB →,所以(x 3,y 3)=(x 1,y 1)+(x 2,y 2), 所以x 3=x 1+x 2=-4n 3,y 3=y 1+y 2=2n3.由点M 在曲线C 上得x 232+y 23=1,代入得8n 29+4n29=1,解得n 2=34,n =±32.所以当n =±32时,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点M 的坐标为⎝ ⎛⎭⎪⎫-233,33或者M ⎝ ⎛⎭⎪⎫233,-33,当n≠±32,曲线C 上不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四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4 (2021·河南新乡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2,0),N 是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动点C 满足MC →+NC →=0.(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经过点P(1,0)的动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D(异于点P),使得∠ADP =∠BDP ?若存在,求出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C(x ,y),N(x 0,y 0), 则MC →=(x +2,y),NC →=(x -x 0,y -y 0), MC →+NC →=(2x -x 0+2,2y -y 0).又MC →+NC →=0,则⎩⎪⎨⎪⎧2x -x 0+2=0,2y -y 0=0,即⎩⎪⎨⎪⎧x 0=2x +2,y 0=2y.因为点N 为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所以x 0=14y 20+2,所以2x +2=14(2y)2+2,整理得y 2=2x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2x . (2)设存在点D(t,0),使得∠ADP =∠BDP , 所以k DA +k DB =0.由题易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不可能为0°, 故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1,将x =my +1代入y 2=2x ,得y 2-2my -2=0. 设A(x 1,y 1),B(x 2,y 2),则y 1+y 2=2m ,y 1y 2=-2. 因为k DA +k DB =y 1x 1-t +y 2x 2-t =y 1my 1+1-t +y 2my 2+1-t =0,所以2my 1y 2+(1-t)(y 1+y 2)=0, 即-4m +2m·(1-t)=0,所以t =-1. 故存在点D(-1,0),使得∠ADP =∠BDP .名师点拨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1)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相关点法求其轨迹方程: ①某个动点P 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 ②另一个动点M 随P 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变化过程中P 和M 满足一定的规律.(2)代入法(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①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主动点坐标为(x 1,y 1);②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x 1=f x ,y ,y 1=g x ,y ;③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④检验:注意检验所求方程是否符合题意.〔变式训练4〕(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已知点Q 在椭圆C :x 216+y 210=1上,点P 满足OQ →=12(OF 1→+OP →)(其中O 为坐标原点,F 1为椭圆C 的左焦点),则点P 的轨迹为( D )A .圆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 [解析] 设P(x ,y),Q(x 0,y 0),椭圆C 的左焦点F 1(-2,0),由题意知⎩⎪⎨⎪⎧ x 0=x -22,y 0=y 2 又x 2016+y 2010=1,∴x -2264+y 240=1,故选D . 考点五,参数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5 (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已知圆C 1:x 2+y 2=2,圆C 2:x 2+y 2=4,如图,C 1,C 2分别交x 轴正半轴于点E ,A .射线OD 分别交C 1,C 2于点B ,D ,动点P 满足直线BP 与y 轴垂直,直线DP 与x 轴垂直.(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E 作直线l 交曲线C 与点M ,N ,射线OH ⊥l 于点H ,且交曲线C 于点Q .问:1|MN|+1|OQ|2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分析] 显然点P(x ,y)的变动由∠AOD 的大小α(或k OD )决定,故可通过α(或k OD )建立x ,y 间的关系,即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 (1)解法一:如图设∠BOE =α,则B(2cos α,2sin α),D(2cos α,2sin α),所以x P =2cos α,y P =2sin α.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解法二:当射线OD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OD 方程为y =kx ,由⎩⎪⎨⎪⎧ y =kx x 2+y 2=2得y 2P =2k 21+k 2, 同理得x 2P =41+k 2, 所以x 2P +2y 2P=4即有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当射线OD 的斜率不存在时,点(0,±2)也满足.(2)由(1)可知E 为C 的焦点,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2(斜率不为0时)且设点M(x 1,y 1),N(x 2,y 2),由⎩⎨⎧x =my +2x 2+2y 2=4,得(m 2+2)y 2+22my -2=0, 所以⎩⎪⎨⎪⎧y 1+y 2=-22m m 2+2y 1y 2=-2m 2+2, 所以1|MN|=11+m 2|y 1-y 2|=m 2+24m 2+1, 又射线OQ 方程为y =-mx ,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x 2+2(mx)2=4, 即x 2Q =41+2m 2,y 2Q =4m 21+2m 2,1|OQ|2=1+2m 24m 2+1, 所以1|MN|+1|OQ|2=m 2+24m 2+1+1+2m 24m 2+1=34, 又当直线l 的斜率为0时,也符合条件.综上,1|MN|+1|OQ|2为定值,且为34.名师点拨(1)在选择参数时,参数可以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但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2)参数法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得出或不易转化为等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过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与某一个量或某两个变量(角、斜率、比值、截距等)有关.〔变式训练5〕若过点P(1,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x +y -1=0__.[解析] 当直线l 1的斜率存在时,l 2的斜率也存在,设直线l 1的方程是y -1=k(x -1),则直线l 2的方程是y -1=-1k (x -1),所以直线l 1与x 轴的交点为A ⎝ ⎛⎭⎪⎫1-1k ,0,l 2与y 轴的交点为B ⎝⎛⎭⎪⎫0,1+1k ,设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则有⎩⎪⎨⎪⎧ x =12⎝ ⎛⎭⎪⎫1-1k ,y =12⎝ ⎛⎭⎪⎫1+1k ,两式相加消去k ,得x +y =1⎝ ⎛⎭⎪⎫x ≠12,即x +y -1=0(x≠12),所以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 ⎛⎭⎪⎫x ≠12. 当直线l 1(或l 2)的斜率不存在时,点M 的坐标为⎝ ⎛⎭⎪⎫12,12,此点在直线x +y -1=0上. 综上,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另解:由题意易知|MP|=|MO|,∴M 的轨迹为线段OP 的中垂线,其方程为y -12=-⎝ ⎛⎭⎪⎫x -12, 即x +y -1=0.名师讲坛·素养提升高考中的轨迹问题例6 (2019·课标Ⅱ)已知点A(-2,0),B(2,0),动点M(x ,y)满足直线AM 与BM 的斜率之积为-12.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并说明C 是什么曲线;(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接QE 并延长交C 于点G .①证明:△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PQG 面积的最大值.[解题思路] (1)由题直译得关系→化简,观察方程形式得结论(2)①设直线PQ :y =kx →与C 的方程联立得P ,Q 两点坐标→得直线QG 的方程→与C 的方程联立得G 的坐标→求PG 的斜率→得结论 ②利用公式求面积→得关于k 的函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得结论 [解析] (1)由题设得y x +2·y x -2=-12, 化简得x 24+y 22=1(|x|≠2), 所以C 为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不含左右顶点.(2)①证明:设直线PQ 的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kx(k >0),由⎩⎪⎨⎪⎧ y =kx ,x 24+y 22=1得x =±21+2k 2. 记u =21+2k 2,则P(u ,uk),Q(-u ,-uk),E(u,0).于是直线QG 的斜率为k 2,方程为y =k 2(x -u). 由⎩⎪⎨⎪⎧ y =k 2x -u x 24+y 22=1, 得(2+k 2)x 2-2uk 2x +k 2u 2-8=0.①设G(x G ,y G ),则-u 和x G 是方程①的解,故x G =u 3k 2+22+k 2,由此得y G =uk 32+k 2.从而直线PG 的斜率为uk 32+k 2-uk u 3k 2+22+k 2-u =-1k . 所以PQ ⊥PG ,即△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由①得|PQ|=2u 1+k 2,|PG|=2uk k 2+12+k 2, 所以△PQG 的面积S =12|PQ||PG|= 8k 1+k21+2k 22+k 2=8⎝ ⎛⎭⎪⎫1k +k 1+2⎝ ⎛⎭⎪⎫1k +k 2. 设t =k +1k,则由k >0得t≥2,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 因为S =8t 1+2t2在[2,+∞)单调递减,所以当t =2, 即k =1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9. 因此,△PQG 面积的最大值为169. [解题关键] ①利用方程思想得出点P 、Q 的坐标,进而利用换元法及整体代换法简化运算过程是顺利解决本题的关键;②正确利用基本不等式及函数单调性是求解△PQG 面积最值的关键.〔变式训练6〕(2020·新课标Ⅲ)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OC →·BC →=1,则点C 的轨迹为( A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直线[解析] 不妨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x ,y),A(-c,0),B(c,0),c >0,则AC →=(x +c ,y),BC →=(x -c ,y),由AC →·BC →=1,得(x +c)(x -c)+y·y=1,即x 2+y 2=c 2+1>0,∴点C 的轨迹为圆.故选A .。
曲线及其方程知识点总结
曲线及其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方程1. 斜率和截距法直线的方程可以用斜率和截距来表示。
直线的斜率是指直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变化率,截距是指直线和y轴或x轴相交的坐标。
若直线的斜率为m,截距为b,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mx+b或者x=my+b。
2. 两点式直线的两点式表示了通过两个已知点的直线方程。
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x1, y1)和B(x2,y2),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y1)/(x-x1)=(y2-y1)/(x2-x1)。
3. 截距式直线的截距式表示了直线和坐标轴的截距关系。
若已知直线的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a+y/b=1。
二、曲线的方程1. 二次曲线二次曲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Ax^2+Bxy+Cy^2+Dx+Ey+F=0。
其中A、B、C、D、E、F为常数。
二次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
- 圆的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y-k)^2=r^2。
其中(h,k)表示圆心的坐标,r表示圆的半径。
-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a^2+(y-k)^2/b^2=1。
其中(h,k)表示椭圆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椭圆在x轴和y轴的半轴长。
- 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a^2-(y-k)^2/b^2=1。
或者(x-h)^2/a^2-(y-k)^2/b^2=-1。
其中(h,k)表示双曲线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双曲线在x轴和y轴的半轴长。
- 抛物线的方程抛物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y=ax^2+bx+c或者x=ay^2+by+c。
其中a不等于0。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系数a的正负性。
2. 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是一种表示曲线的方程,它使用极坐标系下的极径r和极角θ来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极坐标方程可以表示为r=f(θ),其中f(θ)为极坐标方程的极坐标函数。
三、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一种用参数的形式表示曲线的方程。
圆锥曲线方程-抛物线(知识点、典型例题、考点、练习)
抛物线 典例剖析知识点一 抛物线概念的应用已知抛物线y 2=2x 的焦点是F ,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又有点A (3,2),求|P A |+|PF |的最小值,并求出取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解将x=3代入抛物线方程 y 2=2x ,得y=〒6.6>2,∴点A 在抛物线内部.设抛物线上点P 到准线l : x=21的距离为d ,由定义知|PA|+|PF|=|PA|+d , 当PA ⊥l 时,|PA|+d 最小, 最小值为27,即|PA|+|PF|的最小值为27, 此时P 点纵坐标为2,代入y 2=2x ,得x=2, ∴点P 坐标为(2,2).知识点二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过点(-3,2);(2)焦点在直线x -2y -4=0上.分析 设出抛物线的标准形式,依据条件求出p 的值.解 (1)设抛物线标准方程为y 2=-2px 或x 2=2py (p >0),则将点(-3,2)代入方程得2p =43,或2p =92,故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3x ,或x 2=92y .(2)①令x =0,由方程x -2y -4=0,得y =-2. ∴抛物线的焦点为F (0,-2).设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则由p2=2,得2p =8.∴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x 2=-8y .②令y =0,由x -2y -4=0,得x =4. ∴抛物线的焦点为F (4,0).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由p2=4,得2p =16.∴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16x .知识点三 抛物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汽车前灯反射镜与轴截面的交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灯口所在的圆面与反射镜的轴垂直,灯泡位于抛物线焦点处,已知灯口的直径是24 cm ,灯深10 cm ,那么灯泡与反射镜的顶点(即截得抛物线顶点)距离是多少?分析 确定抛物线方程,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到其顶点的距离解 取反射镜的轴即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轴,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所示.因灯口直径|AB|=24.灯深|OP|=10, 所以点A 的坐标是(10,12).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p>0).由点A(10,12)在抛物线上,得122=2p ×10, ∴p=7.2.抛物线的焦点F 的坐标为(3.6,0).因此灯泡与反射镜顶点的距离是3.6 cm.知识点四 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重合于椭圆9x 2+4y 2=36短轴所在的直线,抛物线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求抛物线的方程.分析 先确定抛物线方程的形式,再依条件求待定参数.解 椭圆9x 2+4y 2=36可化为x 24+y 29=1,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轴.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ax (a ≠0), 又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则有|a4|=3,∴|a |=12,即a =±1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12x ,或y 2=-12x .知识点五 直线与抛物线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且|AB |=52p ,求AB 所在的直线方程.解 焦点F (p2,0),设A (x 1,y 1)、B (x 2,y 2),若AB ⊥Ox ,则|AB |=2p <52p ,不合题意.所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为k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p2),k ≠0.由⎩⎪⎨⎪⎧y =k (x -p 2),y 2=2px ,消去x ,整理得ky 2-2py -kp 2=0.韦达定理得,y 1+y 2=2pk,y 1y 2=-p 2.∴|AB |=(x 1-x 2)2+(y 1-y 2)2=(1+1k 2)·(y 1-y 2)2=1+1k2·(y 1+y 2)2-4y 1y 2=2p (1+1k 2)=52p .解得k =±2.∴AB 所在直线方程为y =2(x -p 2),或y =-2(x -p 2).知识点六 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AB 是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弦,M 是AB 的中点,l 是抛物线的准线,MN ⊥l ,N 为垂足.求证:(1)AN ⊥BN ; (2)FN ⊥AB ;(3)若MN 交抛物线于Q ,则Q 平分MN .证明 (1)作AC ⊥l ,垂足为C ,作BD ⊥l ,垂足为D ,在直角梯形ABDC 中, ∵|AF|=|AC|,|BF|=|BD|, ∴|MN|=21(|AC|+|BD|) =21(|AF|+|BF|) =21|AB|,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ANB 是直角三角形,即AN ⊥BN. (2)∵|AM|=|NM|, ∴∠MAN=∠MNA , ∵AC ∥MN ,∴∠CAN=∠MNA ,∴∠MAN=∠CAN.在△ACN 和△AFN 中,|AN|=|AN|,|AC|=|AF|, 且∠CAN=∠FAN ,∴△ACN ≌△AFN , ∴∠NFA=∠NCA=90°, 即FN ⊥AB.(3)在Rt △MNF 中,连结QF , 由抛物线的定义及(2)的结论得 |QN|=|QF|⇒∠QNF=∠QFN ,且∠QFN=90°-∠QFM ,∠QMF=90°-∠QNF , ∴∠QFM=∠QMF ,∴|QF|=|QM|, ∴|QN|=|QM|,即Q 平分MN.知识点七 抛物线的综合问题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设△AOB 的面积为S (O 为原点).(1)用θ、p 表示S ;(2)求S 的最小值;当最小值为4时,求抛物线的方程.解 (1)设直线y =k ⎝⎛⎭⎫x -p2,代入y 2=2px , 得y 2=2p ⎝⎛⎭⎫y k +p 2,即y 2-2pk y -p 2=0,∴y 1+y 2=2pk,y 1y 2=-p 2.∴|AB |= 1+1k2·(y 1+y 2)2-4y 1y 2= k 2+1k 2·4p 2k2+4p 2=(1+1k 2)2p =(1+1tan 2θ)2p=2p sin 2θ.① 当直线AB ⊥x 轴时,①也成立.∴S =12|OF ||AF |sin θ+12|OF ||BF |sin(π-θ)=12|OF ||AB |sin θ =12·p 22p sin 2θsin θ=p 22sin θ. (2)当θ=90°时,S min =12p 2.若S min =4,则12p 2=4.∴p =2 2.∴此时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2x .考题赏析1.(辽宁高考)已知点P 是抛物线y 2=2x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点(0,2)的距离与点P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A.172 B .3 C. 5 D.92解析 如图所示,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 到准线x =-12的距离d 等于点P 到焦点的距离|PF |.因此点P 到点(0,2)的距离与点P 到准线的距离之和可转化为点P 到点(0,2)的距离与点P到点F 的距离之和,其最小值为点M (0,2)到点F ⎝⎛⎭⎫12,0的距离,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4+14=172.答案 A2.(全国Ⅰ高考)已知抛物线y =ax 2-1的焦点是坐标原点,则以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解析 ∵y =ax 2-1,∴y +1=ax 2.令y +1=y ′,x =x ′,则y ′=ax ′2,∴x ′2=2×12ay ′,∴x ′2=1a y ′的焦点坐标为⎝⎛⎭⎫0,14a ,即y +1=14a , ∴y =ax 2-1的焦点坐标为⎝⎛⎭⎫0,14a -1. 又y =ax 2-1的焦点是原点,∴14a =1,∴a =14.∴y =14x 2-1.令x =0,得y =-1,令y =0,得x =±2.故y =14x 2-1与两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0,-1),(2,0),(-2,0),∴围成三角形面积为S =12×4×1=2.答案 23.(全国Ⅱ高考)已知F 是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A 、B 是抛物线C 上的两个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2,2),则△ABF 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 设A (x 1,y 1),B (x 2,y 2),则y 21=4x 1,y 22=4x 2. ∴(y 1+y 2)(y 1-y 2)=4(x 1-x 2).∵x 1≠x 2,∴y 1-y 2x 1-x 2=4y 1+y 2=1.∴直线AB 的方程为y -2=x -2,即y =x . 将其代入y 2=4x ,得A (0,0)、B (4,4).∴|AB |=4 2.又F (1,0)到y =x 的距离为22,∴S △ABF =12×22×42=2.答案 21.抛物线y 2=ax (a ≠0)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是( ) A.|a |4 B.|a |2C .|a |D .-a2答案 B解析 因为y 2=ax ,所以p =|a |2,即该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a |2,故选B.2.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是a (a >p2),则点M 的横坐标是( )A .a +p 2B .a -p2C .a +pD .a -p 答案 B解析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到焦点的距离a 等于点M 到抛物线的准线x =-p2的距离,所以点M 的横坐标即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a -p2.3.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其上点P (-3,m )到焦点F 的距离为5,则抛物线方程为( )A .y 2=8xB .y 2=-8xC .y 2=4xD .y 2=-4x 答案 B解析 点P (-3,m )在抛物线上,焦点在x 轴上,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设为y 2=-2px (p >0).由抛物线定义知|PF |=3+p2=5.所以p =4,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 2=-8x .应选B.4.抛物线y 2=ax 的焦点与双曲线x 23-y 2=1的左焦点重合,则这条抛物线的方程是( )A .y 2=4xB .y 2=-4xC .y 2=-42xD .y 2=-8x 答案 D解析 因为x 23-y 2=1的左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左,所以a <0,且p =|a |2=4,所以a =-8,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8x ,故选D.5.已知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F 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设|F A |>|FB |,则|F A |与|FB |的比值等于________.答案 3+2 2解析 ∵y 2=4x 的焦点坐标为 F (1,0),准线方程为x =-1,∴过F 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y = x - 1.将其代入y 2= 4x 得 x 2 - 6x + 1=0.∴x 1, 2 =62± = 3〒22.∵|FA|>|FB|,∴x A =3+22,x B =3-22.又|FA|= x +1,|FB|= x B +1,∴|FA||FB|== 3+22. 答案 -36. 过抛物线y 2 = 4x 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当直线过焦点且垂直于x 轴时,直线方程为x =1,代入y 2=4x ,y 1,2=±2.A 、B 点的坐标分别为(1,2),(1,-2).∴·OB →=1-4=-3.当直线过焦点不垂直x 轴时,则直线的方程可设为y =k (x -1),设A ,B 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y 21·y 22=16x 1x 2.由⎩⎪⎨⎪⎧y 2=4x ,y =k (x -1),得k 2x 2-(2k +4)x +k 2=0, ·OB →=x 1x 2+y 1y 2=1-4=-3. 7.已知圆A :(x +2)2+y 2=1与定直线l :x =1,若动圆C 与圆A 相外切,且与直线l 相切,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解 设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由题意知|CA |=d +1从而可知圆心C 到点(-2,0)的距离和到定直线x =2的距离相等.所以动圆圆心C 的轨迹是抛物线,其焦点为(-2,0),准线为x =2,故设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y 2=-2px (p >0),由p2=2,得p =4.因此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y 2=-8x .8.已知点M (-2,4)及焦点为F 的抛物线y =18x 2,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P 使|PM |+|PF |的值最小.分析 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由定义知,抛物线上的点P 到焦点F 的距离等于P 到准线l 的距离d ,所以求|PM |+|PF |的最小值问题可转化为求|PM |+d 的最小值问题,让点P 在抛物线上运动,容易发现当点P 运动到过点M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处时,|PM |+d 最小.解 如图,设MN ⊥x 轴,与准线交于N ,与抛物线交于点P ,在抛物线上任取一点P ′,连P ′M ,P ′F ,作P ′N 垂直于准线,垂足为N ′.由抛物线的定义,|PN|=|PF|,|P ′N ′|=|P ′F||P ′M|+|P ′N ′|=|P ′M|+|P ′F| |PN|+|PM|=|PM|+|PF|∵|P ′M|+|P ′N ′|≥|PN|+|PM| ∴|P ′M|+|P ′F|≥|PM|+|PF|这就是说,当P ′与P 重合时,|PM|+|PF|的值最小解方程组22,1,8x y x =-⎧⎪⎨=⎪⎩得P(-2,12). 9.已知抛物线y 2=2x ,过点Q (2,1)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试求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设弦AB 的中点M (x ,y ),A (x 1,y 1),B (x 2,y 2),则有y 21=2x 1,y 22=2x 2, ∴y 1-y 2x 1-x 2=2y 1+y 2,又y 1+y 2=2y ,∴y 1-y 2x 1-x 2=1y,即k AB =1y .又k MQ =y -1x -2,由题意知k MQ =k AB .∴y -1x -2=1y,整理, 得y 2-x -y +2=0.所以,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y 2-x -y +2=0.10.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x 轴为对称轴,经过焦点且倾斜角为135°的直线,被抛物线所截得的弦长为8,试求抛物线方程.解 如右图所示,依题意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p>0),则直线方程为y=-x+12p. 设直线交抛物线于A(x 1,y 1), B(x 2,y 2),则由抛物线定义得|AB|=|AF|+|FB|=|AC|+|BD| =x 1+2P + x 2 + 2P , 即x 1+x 2 +p=8.①又A (x 1,y 1)、B (x 2,y 2)是抛物线和直线的交点.由⎩⎪⎨⎪⎧y =-x +12p ,y 2=2px ,消去y 得x 2-3px +p 24=0,∴x 1+x 2=3p ,将其代入①得p =2. ∴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4x .当抛物线方程设为y 2=-2px (p >0)时,同理可求得抛物线方程为y 2=-4x . 故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或y 2=-4x .讲练学案部分2.4.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过点(3,-4).(2)焦点在直线x +3y +15=0上. 解 (1)∵点(3,-4)在第四象限,∴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px (p >0)或x 2=-2p 1y (p 1>0),把点(3,-4)的坐标分别代入得(-4)2=2p ×3,32=-2p 1×(-4)即2p =163,2p 1=94∴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 2=163x 或x 2=-94y .(2)令x =0得y =-5;令y =0得x =-15 ∴抛物线的焦点为(0,-5)或(-15,0)∴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60x 或x 2=-20y .【反思感悟】 求抛物线方程应首先确定焦点的位置,进而确定方程的形式,然后利用已知条件求p 的值.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方程.(1)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过点A (2,3);(2)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52.解 (1)由题意,方程可设为y 2=mx 或x 2=ny , 将点A (2,3)的坐标代入,得32=m ·2或22=n ·3,∴m =92或n =43.∴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 2=92x 或x 2=43y .(2)由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52,可知p =52.∴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5x 或y 2=-5x 或x 2=5y 或x 2=-5y .知识点二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 轴,抛物线上的点M (-3,m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m 的值.解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p >0),则准线方程为x =p2.∵点M (-3,m )是抛物线上的点,根据抛物线定义,M 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M 点到准线的距离∴|-3|+p2=5 ∴p =4.∴抛物线方程为y 2=-8x .又点M (-3,m )在抛物线上故m 2=-8×(-3) ∴m =±2 6.【反思感悟】 涉及抛物线上一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要注意用定义转化为该点到准线的距离,可简化计算.若动圆与圆(x -2)2+y 2=1相外切,又与直线x +1=0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A .椭圆B .双曲线C .双曲线的一支D .抛物线答案 D解析 设动圆的圆心为M ,半径为r ,动圆与圆(x -2)2+y 2=1相外切,则M 到定点(2,0)的距离为r +1,动圆与直线x =-1相切,则点M 到定直线x =-1的距离为r ,所以M 到定点(2,0)和到定直线x =-2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定义知,答案选D.知识点三 抛物线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喷灌的喷头装在直立管柱OA 的顶点A 处,喷出水流的最高点B 高5 m ,且与OA 所在的直线相距4 m ,水流落在以O 为圆心,半径为9 m 的圆上,则管柱OA 的长是多少?解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水流所形成的抛物线的方程为x 2= -2py(p>0),点C(5, -5)在抛物线上,所以25= -2p ·(-5),2p=5,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x 2= -5y ,点A(-4,y 0)在抛物线上,所以16= -5y 0,y 0 = -165,所以OA 的长为5 - 165=1.8 (m).∴管柱OA 的长是1.8 m.【反思感悟】 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方程,再利用抛物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抛物线型拱桥顶距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当水下降1米后,水面宽________米.答案 2 6解析 可设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则点(-2,-2)在抛物线上,则有:4=4p . ∴p =1,抛物线方程为x 2=-2y ,当y =-3时,x =±6. ∴水面宽为2 6. 课堂小结:1.四个标准方程的区分:焦点在一次项字母对应的坐标轴上,开口方向由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确定.当系数为正时,开口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系数为负时,开口方向为坐标轴的负方向.2.焦点在y 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x 2=2py 通常又可以写成y=ax 2,这与以前学习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完全一致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方程y=ax 2来求其焦点和准线时,必须先化成标准形式.3.经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弦,它有以下特性:设焦点弦AB 的端点坐标分别为A (x 1 , y 1),B(x 2,y 2),则y 1y 2= - p 2, x 1x 2 = 24p ,|AB|= x 1 + x 2 + p.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 轴,焦点在曲线x 24-y 22=1上,则抛物线方程为( )A .y 2=8xB .y 2=4xC .y 2=2xD .y 2=±8x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双曲线x 24-y 22=1的顶点,即(-2,0)、(2,0),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或y 2=-8x .2.抛物线y =mx 2(m <0)的焦点坐标是( )A .(0,m 4)B .(0,14m )C .(0,-m 4)D .(0,-14m)答案 B解析 由于抛物线方程可化为x 2=1my (m <0),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2p =-1m ,所以p 2=-14m ,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0,14m),答案选B.3.过点M (2,4)作与抛物线y 2=8x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l 有(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 答案 C解析 容易发现点M (2,4)在抛物线y 2=8x 上,这样l 过M 点且与x 轴平行时,l 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或者l 在M 点上与抛物线相切,故选C.4.已知P 1(x 1,y 1),P 2(x 2,y 2)是抛物线y 2=2px (p >0)上不同的两点,则y 1·y 2=-p 2是直线P 1P 2通过抛物线焦点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解析 设直线P 1P 2的斜率为k ,在x 轴上的截距为x 0,则P 1P 2的方程为y =k (x -x 0), x =1ky +x 0(k =0时只有一个交点不合题意), 所以y 2=2p ⎝⎛⎭⎫1k y +x 0,即y 2-2pky -2px 0=0. 当直线P 1P 2过焦点时,x 0=p2,则y 1y 2=-p 2.当y 1y 2=-p 2时,即-2px 0=-p 2,则x 0=p2,直线过焦点.当斜率不存在时也可验证是充要条件.5.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如果x 1+x 2=6,那么|AB |等于( )A .10B .8C .6D .4 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由已知得抛物线焦点为(1,0),过焦点的直线设为y =k (x -1)(由x 1+x 2=6知,此直线不平行于y 轴,因而k 存在).由⎩⎪⎨⎪⎧y =k (x -1),y 2=4x ,消去y 得k 2x 2-2(k 2+2)x +k 2=0. 由⎩⎪⎨⎪⎧x 1+x 2=2(k 2+2)k 2=6,x 1·x 2=1得k =±1.所以|AB |2=(1+k 2)(x 1-x 2)2=2(x 1-x 2)2=64,故|AB |=8.方法二 由焦半径公式|AB |=|AF |+|BF |=x 1+p 2+x 2+p2=8.二、填空题6.抛物线2y 2+5x =0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准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答案 ⎝⎛⎭⎫-58,0 x =58解析 化抛物线2y 2+5x =0为标准方程y 2=-52x,2p =52,p 2=58,所以焦点坐标为(-58,0),准线方程为x =58.7.设点M ⎝⎛⎭⎫3,103与抛物线y 2=2x 上的点P 之间的距离为d 1,P 到抛物线准线l 的距离为d 2,则当d 1+d 2取最小值时,P 点坐标为____________.答案 (2,2)解析 当P 点是M 与焦点F ⎝⎛⎭⎫12,0连线与抛物线交点时,d 1+d 2最小,MF 的方程为y =43x -23,与抛物线y 2=2x 联立得P (2,2). 三、解答题8.过点Q (4,1)作抛物线y 2=8x 的弦AB ,若弦恰被Q 平分,求AB 所在直线方程. 解 设A (x 1,y 1),B (x 2,y 2),因点Q (4,1)为A ,B 的中点则有⎩⎪⎨⎪⎧x 1+x 2=8y 1+y 2=2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y 2=8x .则有⎩⎪⎨⎪⎧y 21=8x 1 ①y 22=8x 2 ②①-②得:(y 1-y 2)(y 1+y 2)=8(x 1-x 2),由y 1+y 2=2,则有y 1-y 2x 1-x 2=4,∴k AB =4.∴所求直线方程为y -1=4(x -4),即4x -y -15=0.9.一抛物线拱桥跨度为52米,拱顶离水面6.5米,一竹排上有一宽4米、高6米的矩形大木箱,问能否安全通过?解建立坐标系如图,设抛物线方程为 x 2= -2py ,则点(26, -6.5)在抛物线上, ∴262= -2p ·(-6.5),∴p=52,抛物线的方程为x 2= -104y ,当y=-0.5时,x=〒213,则有413>4, 所以木箱能安全通过.10.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 求证:(1)x 1x 2为定值;(2)1|F A |+1|FB |为定值. 证明 (1)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为F ⎝⎛⎭⎫p 2,0,当AB 不垂直于x 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p2 (k ≠0). 由⎩⎪⎨⎪⎧y =k ⎝⎛⎭⎫x -p 2y 2=2px消去y , 得k 2x 2-p (k 2+2)x +k 2p 24=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p 24(定值).当AB ⊥x 轴时,x 1=x 2=p2,x 1x 2=p24也成立.(2)由抛物线的定义知,|F A |=x 1+p 2,|FB |=x 2+p2.又由(1)得x 1x 2=p24,所以1|F A |+1|FB |=1x 1+p 2+1x 2+p2=x 1+x 2+pp 2(x 1+x 2)+x 1x 2+p 24 =x 1+x 2+p p 2(x 1+x 2)+p 22=x 1+x 2+p p 2(x 1+x 2+p )=2p(定值). 2.4.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由性质求方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 轴,且与圆x 2+y 2=4相交的公共弦长等于23,求这条抛物线的方程.解 设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或y 2=-2px (p >0),设交点A (x 1,y 1),B (x 2,y 2),(y 1>0,y 2<0),则|y 1|+|y 2|=23,即y 1-y 2=23,由对称性知,y 2=-y 1,代入上式得y 1=3,把y 1=3代入x 2+y 2=4得x =±1.所以点(1,3)在抛物线y 2=2px 上,点(-1,3)在抛物线y 2=-2px 上,所以3=2p 或3=-2p ×(-1).所以p =32,所以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3x 或y 2=-3x .【反思感悟】 (1)由已知的几何条件求抛物线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2)由于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与对称轴垂直的弦一定被对称轴平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 轴上,直线y =2x +1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为15,求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解 ∵抛物线的焦点在x 轴上,∴设它的标准方程为y 2=2px由方程组⎩⎪⎨⎪⎧y 2=2pxy =2x +1得4x 2+(4-2p )x +1=0.∴|x 1-x 2|=(4-2p )2-164=p 2-4p2.∴1+22|x 1-x 2|=52p 2-4p .∴52p 2-4p =15.∴p =6或p =-2. ∴抛物线的方程为y 2=12x 或y 2=-4x .知识点二 与抛物线有关的证明问题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通过点A 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D ,求证:直线DB 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证明如图所示,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轴,它的顶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①点A 的坐标为⎝⎛⎭⎫y 202p ,y 0,则直线OA 的方程为 y =2py 0x (y 0≠0),②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x =-p2.③联立②③,可得点D 的纵坐标为y =-p 2y 0④因为点F 的坐标是⎝⎛⎭⎫p 2,0,当AB ⊥x 轴时,|y 0|=p 此时,|OA |=|OD |,∴DB ∥x 轴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即y 20≠p 2时,直线AF 的方程为y =2py 0y 20-p 2⎝⎛⎭⎫x -p 2,⑤ 联立①⑤,可得点B 的纵坐标为y =-p 2y 0.⑥由④⑥可知,DB ∥x 轴.【反思感悟】 因抛物线方程的独特形式,较之椭圆与双曲线,它上面的点便于用一个变量表示出来,如y 2=2px 上任一点,可表示为⎝ ⎛⎭⎪⎫y 22p ,y ,注意恰当运用.设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Q 是抛物线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直线QO 交准线于P 点,过Q 且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的直线交准线于R 点,求证:PF ⊥RF .证明如图所示,设点Q ⎝⎛⎭⎫y 202p ,y 0,则R.(-2p,y 0 ) 直线OQ 的方程为y=02y p x , 当x=-2p 时,解得y=-02y p,∴P =2,20p p y ⎛⎫-- ⎪⎝⎭,又F (2p ,0),∴RF →=⎝⎛⎭⎫p ,p 2y 0,RF →=(p ,-y 0) ∴RF →·RF →=0,∴PF ⊥RF .知识点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直线l 过定点P (-2,1),斜率为k .k 为何值时,直线l 与抛物线y 2=4x :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解 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由方程组⎩⎪⎨⎪⎧y -1=k (x +2)y 2=4x ,可得:ky 2-4y +4(2k +1)=0.① (1)当k =0时,由方程①得y =1.把y =1代入y 2=4x ,得x =14.这时,直线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4,1. (2)当k ≠0时,方程①的判别式为 Δ=-16(2k 2+k -1). 1°由Δ=0,即2k 2+k -1=0,解得k =-1,或k =12.于是,当k =-1,或k =12时,方程①只有一个解,从而方程组(*)只有一个解.这时,直线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由Δ>0,即2k 2+k -1<0,解得-1<k <12.于是,当-1<k <12,且k ≠0时,方程①有两个解,从而方程组有两个解.这时,直线l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3°由Δ<0,即2k 2+k -1>0,解得k <-1,或k >12.于是,当k <-1,或k >12时,方程①没有实数解,从而方程组(*)没有解.这时,直线l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综上,我们可得当k =-1,或k =12,或k =0时,直线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当-1<k <12,且k ≠0时,直线l 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当k <-1,或k >12时,直线l 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反思感悟】 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抛物线和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解决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问题时,不要忽视这一点,否则容易漏解.直线l :y =kx +1,抛物线C :y 2=4x ,当k 为何值时,l 与C 分别相切、相交、相离?解 将l 和C 的方程联立⎩⎪⎨⎪⎧y =kx +1, ①y 2=4x , ②①式代入②式,并整理,得 k 2x 2+(2k -4)x +1=0.当k ≠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Δ=(2k -4)2-4k 2=16(1-k ).(1)当Δ=0时,即k =1时,l 与C 相切. (2)当Δ>0时,即k <1时,l 与C 相交. (3)当Δ<0时,即k >1时,l 与C 相离.当k =0时,直线l :y =1与曲线C :y 2=4x 相交.综上所述,当k =0或k <1时,l 与C 相交,当k =1时,l 与C 相切,当k >1时,l 与C 相离.课堂小结:1.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 轴,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为避免讨论张口的方向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ax (a ≠0).此时,不论a>0或a<0,焦点坐标都是(2a,0),准线方程都为x=-2a . 2.抛物线y 2= 2px (p>0)上任一点的坐标可用一个量y 1表示为21(1),2y y p;x 2 = 2py (p>0)上任一点坐标可设为(x 1 , 212x p).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y=kx+m ,抛物线:y 2=2px(p>0),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整理成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1)若a ≠0,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两个交点; 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有一个交点; 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离,无公共点.(2)若a=0,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此时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或与对称轴重合,因此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是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一、选择题1.P (x 0,y 0)是抛物线y 2=2px (p ≠0)上任一点,则P 到焦点的距离是( )A .|x 0-p 2|B .|x 0+p2|C .|x 0-p |D .|x 0+p | 答案 B解析 当p >0时,由抛物线定义得点P (x 0,y 0)到焦点的距离为x 0+p2,当p <0时由抛物线定义知P (x 0,y 0)到焦点的距离为-p 2-x 0,综上得所求距离为|x 0+p2|,故选B.2.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4,则|AB |等于( )A .10B .8C .6D .4 答案 A解析 设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A 、x B ,则有x A +x B =8,|AB |=|AF |+|BF |=x A +p 2+x B +p2=8+p =8+2=10.3.抛物线y 2=2px 与直线ax +y -4=0的一个交点是(1,2),则抛物线的焦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A.32 3B.25 5C.710 5D.172 答案 B解析 由已知得抛物线方程为y 2=4x ,直线方程为2x +y -4=0,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是F (1,0),到直线2x +y -4=0的距离d =|2+0-4|22+1=255.4.若抛物线y 2=2px (p >0)上三个点的纵坐标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这三个点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的关系是( )A .成等差数列B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C .成等比数列D .既不成等比数列也不成等差数列 答案 A解析 设三点为P 1(x 1,y 1),P 2(x 2,y 2),P 3(x 3,y 3),则y 21=2px 1,y 22=2px 2,y 23=2px 3,因为2y 22=y 21+y 23, 所以x 1+x 3=2x 2,即|P 1F |-p 2+|P 3F |-p2=2⎝⎛⎭⎫|P 2F |-p 2, 所以|P 1F |+|P 3F |=2|P 2F |. 二、填空题5.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垂直于x 轴,且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4,则其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y 2=16x 或y 2=-16x解析 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即p2=4,p =8.6.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2x -y -4=0的距离最短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答案 (1,1)解析 设点A (x ,y )是符合题设条件的点,则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55|2x -y -4|=55|2x -x 2-4| =55|-(x -1)2-3|≥355. 当且仅当x =1时,d 取得最小值,故所求点为(1,1).7.设抛物线y 2=8x 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 [-1,1]解析 Q 点坐标为(-2,0),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题意,所以可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方程为y =k (x +2).当k =0时满足.当k ≠0时,x =1ky -2,代入y 2=8x ,得y 2-8k y +16=0.Δ=64k2-64≥0,k 2≤1,即-1≤k ≤1(k ≠0).综上,-1≤k ≤1.三、解答题8.过点(-3,2)的直线与抛物线y 2=4x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此直线方程. 解 显然,直线存在斜率k , 设其方程为y -2=k (x +3), 由⎩⎪⎨⎪⎧y -2=k (x +3)y 2=4x 消去x ,整理得ky 2-4y +8+12k =0①(1)当k =0时,方程①化为-4y +8=0,即y =2, 此时过(-3,2)的直线方程为y =2,满足条件. (2)当k ≠0时,方程①应有两个相等实根. 由⎩⎪⎨⎪⎧ k ≠0Δ=0即⎩⎪⎨⎪⎧k ≠016-4k (8+12k )=0,得k =13或k =-1.∴直线方程为y -2=13(x +3)或y -2=-(x +3),即x -3y +9=0或x +y +1=0.故所求直线有三条,其方程分别为: y =2,x -3y +9=0或x +y +1=0.9.A ,B 是抛物线y 2=2px (p >0)上两点,满足OA ⊥OB ,其中O 为抛物线顶点.求证: (1)A ,B 两点的纵坐标乘积为定值; (2)直线AB 恒过一定点. 证明(1)设A(x 1,y 1),B(x 2,y 2),x 1≠0,x 2≠0,则y 12=2px 1, y 22=2px 2. ∵OA ⊥OB ,∴x 1x 2 + y 1y 2=0.∴y 12y 22、= 4p 2 x 1x 2 = 24p -y 1y 2.∴y 1y 2 =24p -为定值, x 1x 2=-y 1y 2=4p 2也为定值.∴A 、B 两点的纵坐标乘积为定值.(2)若AB ⊥x 轴,则易知直线AB 方程为x = 2p , 过点(2p,0);若AB 与x 轴不垂直,则x 1≠x 2,y 1+y 2≠0.由y 12-y 22=2p(x 1-x 2),得1212122y y px x y y -++=. ∴直线AB 的方程是y= 122py y + (x -x 1)+y 1,即y = 211121222px px y y y y y ++-+。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2)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是某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完备性)(2)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纯粹性)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
事实上,曲线可以看作一个点集C ,以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作为坐标的点也组成一个点集F ,上诉定义中C F ⇔⊆⎧⇔=⎨⇔⊆⎩条件(1)C F 条件(2)F C二、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如下:(1) 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 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3) 列式-----列出有限制关系的几何等式(4) 代换-----将轨迹所满足的条件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如选用距离和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 y 的方程式化简 (5) 证明(一般省略)-----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对某些特殊值应另外补充检验)。
简记为:建设现代化,补充说明。
注:若求动点的轨迹,则不但要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还要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提示:动点的运动轨迹所给出的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求轨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应理解,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即为其上动点的横纵坐标,x y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通常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
一、直译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些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所以被称为直译法。
例10.3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3-,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双曲线与方程_知识点总结_例题习题精讲_详细答案
一、双曲线的定义1、第一定义:到两个定点F 1与F 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F 1F 2|)的点的轨迹(21212F F a PF PF <=-(a 为常数))。
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要注意两点:(1)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2)2a <|F 1F 2|。
当|MF 1|-|MF 2|=2a 时,曲线仅表示焦点F 2所对应的一支; 当|MF 1|-|MF 2|=-2a 时,曲线仅表示焦点F 1所对应的一支; 当2a =|F 1F 2|时,轨迹是一直线上以F 1、F 2为端点向外的两条射线;当2a >|F 1F 2|时,动点轨迹不存在。
2、第二定义:动点到一定点F 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e >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双曲线的准线。
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2a c b -=,其中|1F 2F |=2c )焦点在x 轴上:12222=-b y a x (a >0,b >0)焦点在y 轴上:12222=-bx a y (a >0,b >0)(1)如果2x 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x 轴上;如果2y 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y 轴上。
a 不一定大于b 。
(2)与双曲线12222=-by a x 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是12222=--+k b y k a x (3)双曲线方程也可设为:221(0)x y mn m n-=> 需要更多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请在淘.宝.上.搜.索.宝.贝.: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与方法技巧总结 例题精讲(详细解答)或者搜.店.铺..: 龙奇迹学习资料网 三、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1、点与双曲线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上220022-=1x y a b ⇔2、直线与双曲线 代数法:设直线:l y kx m =+,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联立解得02)(222222222=----b a m a mkx a x k a b (1)0m =时,b bk a a-<<,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左支一个点右支一个点); b k a ≥,bk a≤-,或k 不存在时,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2)0m ≠时,k 存在时,若0222=-k a b ,abk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若2220b a k -≠,222222222(2)4()()a mk b a k a m a b ∆=-----2222224()a b m b a k =+-0∆>时,22220m b a k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 0∆<时,22220m b a k +-<,直线与双曲线相离,没有交点;0∆=时22220m b a k +-=,2222m b k a +=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k 不存在,a m a -<<时,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m a m a ><-或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3、过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y kx m =+过定点00(,)P x y ,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1)当点00(,)P x y 在双曲线内部时:b bk a a-<<,直线与双曲线两支各有一个交点; a bk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b k a >或bk a <-或k 不存在时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支有两个交点;(2)当点00(,)P x y 在双曲线上时:bk a =±或2020b x k a y =,直线与双曲线只交于点00(,)P x y ;b bk a a-<<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左支一个点右支一个点); 2020b x k a y >(00y ≠)或2020b x bk a a y <<(00y ≠)或b k a <-或k 不存在,直线与双曲线在一支上有两个交点;当00y ≠时,bk a =±或k 不存在,直线与双曲线只交于点00(,)P x y ; b k a >或bk a <-时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支有两个交点;b bk a a-<<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左支一个点右支一个点); (3)当点00(,)P x y 在双曲线外部时:当()0,0P 时,b bk a a -<<,直线与双曲线两支各有一个交点; b k a ≥或bk a ≤或k 不存在,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当点0m ≠时,k =00(,)P x y 的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bk a=±时,直线与双曲线只交于一点; 需要更多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请在淘.宝.上.搜.索.宝.贝.: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与方法技巧总结 例题精讲(详细解答)或者搜.店.铺..: 龙奇迹学习资料网 四、双曲线与渐近线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2、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x a y (a >0,b >0)⇒渐近线方程:22220y x a b -= ay x b =±3、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 0λ≠。
(完整版)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知识点及习题
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知识点及习题1. 双曲线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F 1F 2|叫焦距。
2.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e>1)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 叫双曲线的离心率。
当曲线上一点沿曲线无限远离原点时,如果到一条直线的距离无限趋近于零,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这条曲线的渐近线。
无限接近,但不可以相交。
例1. 方程11122=-++ky k x 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k B .0>k C .0≥k D .1>k 或1-<k3.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的:x a y b a b 2222100-=>>(),(2)焦点在y 轴上的:y a x ba b 2222100-=>>(),(3)当a =b 时,x 2-y 2=a 2或y 2-x 2=a 2叫等轴双曲线。
注:c 2=a 2+b 2【例2】求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54双曲线标准方程。
【例3】求焦距为26,且经过点M (0,12)双曲线标准方程。
练习。
焦点为()6,0,且与双曲线1222=-y x 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A .1241222=-y xB .1241222=-x yC .1122422=-x yD .1122422=-y x【例4】与双曲线221916x y -=有公共渐进线,且经过点(3,A -练习。
求一条渐近线方程是043=+y x ,一个焦点是()0,4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并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解决双曲线的性质问题,关键是找好等量关系,特别是e 、a 、b 、c 四者的关系,构造出ce a=和222c a b =+的关系式。
曲线和方程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典型例题二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典型例题三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典型例题四例4 曲线4)1(22=-+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别有两个解、一个解和无解,也就是由两个方程整理出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别满足0>∆、0=∆、0<∆.解:由⎩⎨⎧=-++-=.4)1(,4)2(22y x x k y 得04)23()23(2)1(222=--+-++k x k k x k∴]4)23)[(1(4)23(42222--+--=∆k k k k )5124(42+--=k k)52)(12(4---=k k∴当0>∆即0)52)(12(<--k k ,即2521<<k 时,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当0=∆即0)52)(12(=--k k ,即21=k 或25=k 时,直线与曲线有一个交点. 当0<∆即0)52)(12(>--k k ,即21<k 或25>k 时,直线与曲线没有公共点. 说明:在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时,由于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两方程联立所整理出的关于x (或y )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所以如果上述一元方程是二次的,便可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但如果是两个二次曲线相遇,两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方程组所整理出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要盲目套用上例方法,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典型例题五例5 若曲线x a y =与)0(>+=a a x y 有两个公共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将“曲线有两个公共点”转化为“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从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问题.若将两条曲线的大致形状现出来,也许可能得到一些启发. 解法一:由⎩⎨⎧+==ax y x a y 得:a y a y -=∵0≥y ,∴222)(a y a y -=,即02)1(4322=+--a y a y a .要使上述方程有两个相异的非负实根. 则有:⎪⎪⎪⎩⎪⎪⎪⎨⎧>->->--=∆010120)1(442423246a a a a a a a 又∵0>a∴解之得:1>a .∴所求实数a 的范围是),1(∞+. 解法二:x a y =的曲线是关于y 轴对称且顶点在原点的折线,而ax y +=表示斜率为1且过点),0(a 的直线,由下图可知,当1≤a 时,折线的右支与直线不相交.所以两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当1>a 时,直线与折线的两支都相交,所以两条直线有两个相异的交点.说明:这类题较好的解法是解法二,即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探求.若题设条件中“0>a ”改为R a ∈呢,请自己探求.典型例题六例 6 已知AOB ∆,其中)0,6(A ,)0,0(O ,)3,0(B ,则角AOB 平分线的方程是x y =(如下图),对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曲线方程概念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关键是理解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解:不对,因为AOB ∆内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OC ,而方程x y =的图形是一条直线.如点)8,8(P 坐标适合方程x y =,但点P 不在AOB ∆内角AOB 的平分线上.综合上述内角AOB 平分线为:)20(≤≤=x x y .说明:判断曲线的方程或方程的曲线,要紧扣定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关键是要搞清楚曲线的范围.典型例题七例7 判断方程122+--=x x y 所表示的曲线.分析:根据方程的表面形式,很难判断方程的曲线的形状,因此必需先将方程进行等价变形. 解:由原方程122+--=x x y 可得:1--=x y ,即⎩⎨⎧<-≥+-=),1(1),1(1x x x x y ∴方程122+--=x x y 的曲线是两条射线,如图所示:说明:判断方程表示的曲线,在化简变形方程时要注意等价变形.如方程21-=-y x 等价于2)1(2-=-y x 且1≥x ,即)1(2)1(2≥+-=x x y ,原方程的曲线是抛物线一部分.典型例题八例8 如图所示,已知A 、B 是两个定点,且2=AB ,动点M 到定点A 的距离是4,线段M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线段MA 于点P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分析:本题首先要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动点P 满足的条件(等量关系)题设中没有明显给出,要从题意中分析找出等量关系.连结PB ,则PB PM =,由此4==+=+AM PM PA PB PA ,即动点P 到两定点A ,B 距离之和为常数.解: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x 轴,A ,B 两点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2=AB ,∴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0,1(-,)0,1(.连结PB .∵l 垂直平分线段BM , ∴PB PM =,4==+=+AM PM PA PB PA .设点),(y x P ,由两点距离公式得4)1()1(2222=+-+++y x y x ,化简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移项)x y x -=+-4)1(222.两边再平方移项得:13422=+y x ,即为所求点P 轨迹方程. 说明:通过分析题意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找出P 点与两定点A ,B 距离之和为常数4,是解本题的关键.方程化简过程也是很重要的,且化简过程也保证了等价性.典型例题九例9 过()42,P 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2l ,若1l 交1l 轴于A ,2l 交y 轴于B ,求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连接PM ,设()y x M ,,则()02,x A ,()y B 20,. ∵ 21l l ⊥∴ PAB ∆为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性质知 AB PM 21=即 ()()2222442142y x y x +=-+- 化简得M 的轨迹方程为052=-+y x 说明:本题也可以用勾股定理求解,还可以用斜率关系求解,因此本题可有三种解法.用斜率求解的过程要麻烦一些.典型例题十图2例10 求与两定点A 、B 满足222k PB PA =-(k 是常数)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分析: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步骤求解.解法一:如图甲,取两定点A 和B 的连线为x 轴,过AB 的中点且与AB 垂直的直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0,(a A -,)0,(a B ,),(y x P ,则:222)(y a x PA ++=,222)(y a x PB +-=. 据题意,222k PB PA =-,有[][]22222)()(k y a x y a x =+--++得24k ax =. 由于k 是常数,且0≠a ,所以ak x 42=为动点的轨迹方程,即动点P 的轨迹是一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解法二:如图乙,取A 与B 两点连线为x 轴,过A 点且与AB 垂直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0,0(A ,)0,(a B ,),(y x P ,则:222y x PA +=,222)(y a x PB +-=. 据题意,222k PB PA =-,有()[]22222)(k y a x y x =+--+, 得a k a x 222+=,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ak a x 222+=,它是平行于y 轴的一条直线.解法三:如图丙建立坐标系,设),(11y x A ,),(22y x B ,),(y x P ,则21212)()(y y x x PA -+-=,22222)()(y y x x PB -+-=. 据题意,222k PB PA =-,有 [][]222222121)()()()(k y y x x y y x x =-+---+-, 整理后得到点P 的轨迹方程为:0)(2)(22222221211212=---++-+-k y x y x y y y x x x ,它是一条直线.说明:由上面介绍的三种解法,可以看到对于同一条直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方程不同,适当建立坐标系如解法一、解法二,得到的方程形式简单、特性明显,一看便知是直线.而解法三得到的方程烦琐、冗长,若以此为基础研究其他问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求曲线方程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取坐标系十分重要.另外,也要注意到本题所求的是轨迹的方程,在作解答表述时应强调曲线的方程,而不是曲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两直线分别绕着定点A 和B (a AB 2=)在平面内转动,且转动时保持相互垂直,求两直线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分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出动点所满足的等式.解:取直线AB 为x 轴,取线段AB 的中点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0,(a A -,)0,(a B ,P 属于集合{}222ABPB PA P C =+=. 设),(y x P ,则22222)2()()(a y a x y a x =+-+++,化简得222a y x =+.这就是两直线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说明:本题易出现如下解答错误:取直线AB 为x 轴,取线段AB 的中点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0,(a A -,)0,(a B ,交点P 属于集合{}{}1-=⋅=⊥=PB PA k k P PB PA P C .设),(y x P ,则a x y k PA +=)(a x -≠,a x y k PB -=)(a x ≠, 故1-=-⋅+ax y a x y ,即222a y x =+(a x ±≠). 要知道,当x PA ⊥轴且另一直线与x 轴重合时,仍有两直线互相垂直,此时两直线交点为A .同样x PB ⊥轴重合时,且另一直线与x 轴仍有两直线互相垂直,此时两直线交点为B .因而,)0,(a A -与)0,(a B 应为所求方程的解.纠正的方法是:当PA 或PB 的斜率不存在时,即a x ±=时,)0,(a A -和)0,(a B 也在曲线上,故所求的点P 的轨迹方程是222a y x =+.求出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方程后,只是形式上的曲线方程,还必须对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作考察,既要剔除不适合的部分,也不要遗漏满足条件的部分.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ABC Rt ∆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和b )(b a >,A 与B 两点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求直角顶点C 的轨迹方程.分析:由已知ACB ∠是直角,A 和B 两点在坐标轴上滑动时,AOB ∠也是直角,由平面几何知识,A 、C 、B 、O 四点共圆,则有AOC ABC ∠=∠,这就是点C 满足的几何条件.由此列出顶点C 的坐标适合的方程.解:设点C 的坐标为),(y x ,连结CO ,由︒=∠=∠90AOB ACB ,所以A 、O 、B 、C 四点共圆.从而ABC AOC ∠=∠.由a b ABC =∠tan ,x y AOC =∠tan ,有a b x y =,即x a b y =. 注意到方程表示的是过原点、斜率为ab 的一条直线,而题目中的A 与B 均在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由于a 、b 为常数,故C 点的轨迹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直线的一部分.我们可考察A 与B 两点在坐标轴上的极端位置,确定C 点坐标的范围.如下图,当点A 与原点重合时,x b a x AB S ABC ⋅+=⋅=∆222121,所以22b a ab x +=.如下图,当点B 与原点重合时,C 点的横坐标BD x =由射影定理,AB BD BC ⋅=2,即222b a x a +⋅=,有222b a a x +=.由已知b a >,所以22222b a a b a ab +<+.故C 点的轨迹方程为:x a b y =(22222ba a xb a ab +≤≤+). 说明:求出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方程后,只是形式上的曲线方程,还必须对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作考察,剔除不适合的部分.典型例题十三例13 过点)2,3(P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2l ,若1l 交x 轴于A ,2l 交y 轴于B ,M 在线段AB 上,且3:1:=BM AM ,求M 点的轨迹方程.分析:如图,设),(y x M ,题中几何条件是21l l ⊥,在解析几何中要表示垂直关系的代数关系式就是斜率乘积为-1,所以要求M 的轨迹方程即x 、y 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把1l 、2l 的斜率用x 、y 表示出来,而表示斜率的关键是用x 、y 表示A 、B 两点的坐标,由题可知M 是A 、B 的定比分点,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便可找出A 、B 、M 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而表示出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出M 点的轨迹方程.解:设),(y x M ,)0,(a A ,),0(b B∵M 在线段AB 上,且3:1:=BM AM .∴M 分AB 所成的比是31, 由⎪⎪⎪⎪⎩⎪⎪⎪⎪⎨⎧+=+=31131311b y a x ,得⎪⎩⎪⎨⎧==y b x a 434, ∴)0,34(x A 、)4,0(y B又∵)2,3(P ,∴1l 的斜率x k 34321-=,2l 的斜率3242--=y k .∵21l l ⊥,∴13243432-=--⋅-y x . 化简得:01384=-+y x .说明:本题的上述解题过程并不严密,因为1k 需在49≠x 时才能成立,而当49=x 时,)0,3(A ,1l 的方程为3=x .所以2l 的方程是2=y .故)2,0(B ,可求得)21,49(M ,而)21,49(也满足方程01384=-+y x .故所求轨迹的方程是01384=-+y x .这类题在解答时应注意考虑完备性和纯粹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已知两点)2,2(-P ,)2,0(Q 以及一直线x y l =:,设长为2的线段AB 在直线l 上移动.求直线PA 和QB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1:设),(y x M ,题中的几何条件是2=AB ,所以只需用),(y x 表示出A 、B 两点的坐标,便可求出曲线的方程,而要表示A 点坐标可先找出A 、M 两点坐标的关系,显然P 、A 、M 三点共线.这样便可找出A 、M 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而表示出A 的坐标,同理便可表示出B 的坐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解法一:设),(y x M 、),(a a A 、),(b b B )(a b >.由P 、A 、M 三点共线可得:2222+-=+-x y a a (利用PA 与MP 斜率相等得到) ∴422+-+=y x y x a . 由Q 、B 、M 三点共线可得x y b b 22-=-. ∴22+-=y x x b . 又由2=AB 得2)(22=-b a .∴1=-a b ,∴142222=+-+-+-y x y x y x x . 化简和所求轨迹方程为:082222=+-+-y x y x .分析2:此题也可以先用P 、A 、M 三点共线表示出A 点坐标,再根据2=AB 表示出B 点坐标,然后利用Q 、B 、M 三点共线也可求得轨迹方程.解法二:设),(y x M ,),(a a A 由2=AB 且B 在直线x y =上且B 在A 的上方可得:)1,1(++a a B 由解法一知422+-+=y x y x a , ∴)443,443(+-+++-++y x y x y x y x B 又由Q 、B 、M 三点共线可得:xy y x y x y x y x 24432443-=+-++-+-++. 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082222=+-+-y x y x . 解法三:由于2=AB 且AB 在直线x y =上所以可设),(a a A ,)1,1(++a a B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2)(2()2)(2(+-=-+x a y a直线BQ 的方程为:x a y a )1()2)(1(-=-+ 由上述两式解得)0(1212≠⎪⎪⎩⎪⎪⎨⎧-+=--=a a a y a a x ∴⎪⎪⎩⎪⎪⎨⎧++=+-+=+44)1(44)1(222222a a y a a x ∴8)1()1(22-=+-+y x ,即082222=+-+-y x y x .而当0=a 时,直线AP 与BQ 平行,没有交点.∴所求轨迹方程为082222=+-+-y x y x .说明:本题的前两种方法属于直接法,相对较繁,而后一种方法,事实上它涉及到参数的思想(a 为参数),利用交点求轨迹方程.一般先把交点表示为关于参数的坐标,然后消去参数,这也反映出运动的观点.1.下列各组方程中,表示相同曲线的一对方程是A .2,y x x y ==B 。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方程1. 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率k为非零常数,截距b为任意实数,直线方程可表示为:y = kx + b2. 截距式方程过点A(a,b)且与x轴、y轴交点分别为A,B的直线方程为:\frac{x}{a} + \frac{y}{b} = 13. 两点式方程经过两点A(x1,y1)和B(x2,y2)的直线方程为:\frac{y-y1}{y2-y1} = \frac{x-x1}{x2-x1}4. 四个参数式方程经过点A(x1,y1)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为:(y-y1) = k(x-x1)5. 我国教科书通常在中学阶段只讲解前三种方程的形式,但四个参数式方程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中非常常见。
6. 平面直角直线方程通常可写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截距。
二、曲线的方程1. 平面曲线方程:对于任一平面曲线,通常可以写成y=f(x)的形式。
其中,f(x)是x的函数,描述了y与x 的关系。
2. 参数式方程:有时,平面曲线不方便用y=f(x)的形式描述,而可以使用参数式方程。
参数式方程是一对函数x(t),y(t)关于参数t的表达式。
3. 极坐标方程:在极坐标系中,平面曲线可以写成r=f(θ)的形式。
其中,r是极径,θ是极角。
三、曲线的性质1. 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原点对称、关于直线y=x对称等。
2. 曲线的周期性:函数f(x)具有周期T的性质,如果满足f(x+T) = f(x)。
曲线在点(x,f(x))和点(x+T,f(x))上有相同的函数值。
3. 曲线的单调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4. 曲线的凹凸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凹函数或凸函数。
5. 曲线的渐近线:直线y=kx+b与曲线f(x)有以下情形:a)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趋近同一数值。
b)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趋近无穷大。
c)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有交点但同时趋于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
曲线与方程的知识点
第八节曲线与方程[备考方向要明了]考什么怎么考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轨迹方程的有关问题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向,通常以解答题形式出现,一般是第一问求轨迹方程,第二问考查直线与所求轨迹的位置关系,难度较大,如2012年辽宁T20,湖南T21等.[归纳·知识整合]1.曲线与方程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曲线可以看作是符合某条件的点的集合,也可看作是满足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因此,此类问题也叫轨迹问题.[探究] 1.若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中只满足(2)会怎样?提示:若只满足“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则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形成的曲线可能是已知曲线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整条曲线.2.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有什么区别?提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和“求动点的轨迹”是不同的,前者只需求出轨迹的方程,标出变量x,y的范围;后者除求出方程外,还应指出方程表示的曲线的图形,并说明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有关数据.2.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3.两曲线的交点(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2)两条曲线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可见,求曲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问题.[自测·牛刀小试]1.已知M (-2,0),N (2,0),|PM |-|PN |=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左支 C .一条射线D .双曲线右支解析:选C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动点P 的轨迹类似双曲线,但不满足2c >2a >0的条件,故动点P 的轨迹是一条射线.2.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PF 1|+|PF 2|=a +9a (a >0),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B .线段C .不存在D .椭圆或线段解析:选D 当a =3时,点P 的轨迹是线段,当a ≠3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 3.一条线段AB 的长为2,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则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双曲线的一分支C .圆D .椭圆解析:选C 法一:设A (a,0),B (0,b ),AB 中点为M (x ,y )则a =2x ,b =2y ,由AB =2,得(2x -0)2+(0-2y )2=2,即x 2+y 2=1.法二:当A ,B 分别在x ,y 轴上时,由△AOB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中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当点A 或B 与原点重合时,中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1,故中点轨迹为单位圆.4. 已知点O (0,0),A (1,-2),动点P 满足|P A |=3|PO |,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P 点的坐标为(x ,y ),则(x -1)2+(y +2)2=3x 2+y 2,整理得8x 2+8y 2+2x-4y -5=0.答案:8x 2+8y 2+2x -4y -5=05.已知两定点A (1,1),B (-1,-1),动点P 满足PA ·PB =x 22,则点P 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解析:设点P (x ,y ),则PA =(1-x,1-y ),PB =(-1-x ,-1-y ),所以PA ·PB =(1-x )(-1-x )+(1-y )·(-1-y )=x 2+y 2-2.由已知x 2+y 2-2=x 22, 即x 24+y 22=1,所以点P 的轨迹为椭圆. 答案:椭圆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 已知动点P (x ,y )与两定点M (-1,0),N (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试根据λ的取值情况讨论轨迹C 的形状.[自主解答] (1)由题设知直线PM 与PN 的斜率存在且均不为零,所以k PM ·k PN =y x +1·yx -1=λ, 整理得x 2-y 2λ=1(λ≠0,x ≠±1). 即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λ=1(λ≠0,x ≠±1). (2)①当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除去顶点);②当-1<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除去长轴两个端点); ③当λ=-1时,轨迹C 为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除去点(-1,0),(1,0)); ④当λ<-1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除去短轴的两个端点).保持例题条件不变,若λ=-2,过定点F (0,1)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A ,B 两点,求△AOB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由例1(2)知,当λ=-2时,轨迹C 为椭圆,其方程为x 2+y 22=1(x ≠±1). 由题意知,l 的斜率存在.设l 的方程为y =kx +1,代入椭圆方程中整理得 (k 2+2)x 2+2kx -1=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则x 1+x 2=-2k k 2+2,x 1x 2=-1k 2+2.设d 为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 则S △OAB =12|AB |·d =121+k 2|x 1-x 2|·1k 2+1=12|x 1-x 2|=12(x 1+x 2)2-4x 1x 2=124k 2(k 2+2)2+4k 2+2=2·k 2+1(k 2+2)2=2·1(k 2+1)+1k 2+1+2≤ 22, 当且仅当k =0,上式取等号. 故当k =0时,△OAB 的面积取最大值为22.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一些与定点、定直线有关的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而该等量关系又易于表达成含x ,y 的等式,从而可直接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称为直接法.1.已知点A (-2,0),B (3,0),若动点P 满足PA ·PB =2,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P 的坐标为(x ,y )则PA =(-2-x ,-y ,)PB =(3-x ,-y ).由PA ·PB =2,得(-2-x )(3-x )+y 2=2,即x 2+y 2-x -8=0.答案:x 2+y 2-x -8=0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2] 已知定点A (0,-1),点B 在圆F :x 2+(y -1)2=16上运动,F 为圆心,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F 于P .(1)求动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2)若曲线Q :x 2-2ax +y 2+a 2=1被轨迹E 包围着,求实数a 的最小值. [自主解答] (1)由题意得|P A |=|PB |. 则|P A |+|PF |=|PB |+|PF |=4>|AF |=2,所以动点P 的轨迹E 是以A 、F 为焦点的椭圆. 设该椭圆的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则2a =4,2c =2,即a =2,c =1,故b 2=a 2-c 2=3. 所以动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23=1.(2)x 2-2ax +y 2+a 2=1即(x -a )2+y 2=1, 则曲线Q 是圆心为(a,0),半径为1的圆.而轨迹E 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其左、右顶点分别为(-3,0),(3,0). 若曲线Q 被轨迹E 包围着,则-3+1≤a ≤3-1, 故a 的最小值为-3+1. ———————————————————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及其注意点(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2.已知A (0,7),B (0,-7),C (12,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A ,B 的椭圆,则椭圆的另一个焦点F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解:由题意知|AC |=13,|BC |=15,|AB |=14,又∵|AF |+|AC |=|BF |+|BC |,∴|AF |-|BF |=|BC |-|AC |=2,故点F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下支.又c =7,a =1,b 2=48,故点F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48=1(y ≤-1).3.点P (-3,0)是圆C :x 2+y 2-6x -55=0内一定点,动圆M 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 点,求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已知圆为(x -3)2+y 2=64,其圆心C (3,0),半径为8,由于动圆M 过P 点, 所以|MP |等于动圆的半径r ,即|MP |=r .又圆M 与已知圆C 相内切,所以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差即|MC |=8-r . 从而有|MC |=8-|MP |,即|MC |+|MP |=8.根据椭圆的定义,动点M 到两定点C ,P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8>6=|CP |,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椭圆,并且2a =8,a =4;2c =6,c =3;b 2=16-9=7, 因此M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16+y 27=1.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 (2012·辽宁高考)如图所示,椭圆C 0:x 2a 2+y 2b 2=1(a >b >0,a ,b 为常数),动圆C 1:x 2+y 2=t 21,b <t 1<a .点A 1,A 2分别为C 0的左,右顶点.C 1与C 0相交于A ,B ,C ,D 四点.(1)求直线AA 1与直线A 2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2)设动圆C 2:x 2+y 2=t 22与C 0相交于A ′,B ′,C ′,D ′四点,其中b <t 2<a ,t 1≠t 2.若矩形ABCD 与矩形A ′B ′C ′D ′的面积相等.证明:t 21+t 22为定值.[自主解答] (1)设A (x 1,y 1),B (x 1,-y 1),又知A 1(-a,0),A 2(a,0),则直线A 1A 的方程为y =y 1x 1+a(x +a ),① 直线A 2B 的方程为y =-y 1x 1-a (x -a ),②由①②得y 2=-y 21x 21-a2(x 2-a 2).③由点A (x 1,y 1)在椭圆C 0上,故x 21a 2+y 21b2=1.从而y 21=b2⎝⎛⎭⎫1-x 21a 2,代入③得x 2a 2-y 2b 2=1(x <-a ,y <0).(2)证明:设A ′(x 2,y 2),由矩形ABCD 与矩形A ′B ′C ′D ′的面积相等,得4|x 1||y 1|=4|x 2||y 2|,故x 21y 21=x 22y 22.因为点A ,A ′均在椭圆上,所以 b 2x 21⎝⎛⎭⎫1-x 21a 2=b 2x 22⎝⎛⎭⎫1-x 22a 2. 由t 1≠t 2,知x 1≠x 2,所以x 21+x 22=a 2. 从而y 21+y 22=b 2,因此t 21+t 22=a 2+b 2为定值.———————————————————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得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 (x ,y )却随另一动点Q (x ′,y ′)的运动而有规律地运动,而且动点Q 的轨迹方程为给定的或容易求得的,则可先将x ′,y ′表示成x ,y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整理化简即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4.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1)直线l 过点P (1,2),且与圆C 交于A ,B 两点,若|AB |=23,求直线l 的方程; (2)过圆C 上一动点M (不在x 轴上)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m ,设m 与y 轴的交点为N ,若向量OQ =OM +ON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此轨迹是什么曲线.解:(1)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直线方程为x =1,l 与圆的两个交点坐标为(1,3)和(1,-3),两交点距离为23,满足题意.若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设其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k +2=0.设圆心到此直线的距离为d ,则23=24-d 2,得d =1.所以|-k +2|k 2+1=1,解得k =3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5=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5=0或x =1.(2)设点M 的坐标为(x 0,y 0)(y 0≠0),Q 点坐标为(x ,y ),则N 点坐标是(0,y 0). 因为OQ =OM +ON ,所以(x ,y )=(x 0,2y 0)即x 0=x ,y 0=y2.又因为M 是圆C 上一点,所以x 20+y 20=4,即x 2+y 24=4(y ≠0). 所以Q 点的轨迹方程是x 24+y 216=1(y ≠0),这说明轨迹是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长轴为8、短轴为4且除去短轴端点的椭圆.1个主题——坐标法求轨迹方程通过坐标法,由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明确曲线的位置、形状以及性质是解析几何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是解析几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3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三种常用方法 明确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是求轨迹方程的关键.(1)直接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是一些几何量(如距离与角等)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就可运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在运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化简方程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要补上遗漏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可忽视的.(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应尽量利用几何条件探求轨迹的类型,应用定义法,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3)代入法(相关点法):当所求动点M 是随着另一动点P (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且相关点P 满足一曲线方程时,就可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此时应注意:代入法求轨迹方程是将x ′,y ′表示成x ,y 的式子,同时要注意x ′,y ′的限制条件.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判断方程表示曲线类型中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解析几何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分类讨论,如轨迹方程中轨迹类型的确定、最值问题、参数范围问题等都可能遇到因变量范围不同而结果就不同的情形,因此要对变量进行讨论,才能确定最后的结果.分类讨论题的一般步骤:确定分类的标准及对象→进行合理地分类→逐类进行讨论→归纳各类结果.[典例] (2011·湖北高考)平面内与两定点A 1(-a,0)、A 2(a,0)(a >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 的点的轨迹,加上A 1、A 2两点所成的曲线C 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1)求曲线C 的方程,并讨论C 的形状与m 值的关系;(2)当m =-1时,对应的曲线为C 1;对给定的m ∈(-1,0)∪(0,+∞),对应的曲线为C 2.设F 1,F 2是C 2的两个焦点,试问:在C 1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F 1NF 2的面积S =|m |a 2.若存在,求tan ∠F 1NF 2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设动点为M ,其坐标为(x ,y ),当x ≠±a 时,由条件可得kMA 1·kMA 2=y x +a ·y x -a =y 2x 2-a 2=m ,即mx 2-y 2=ma 2(x ≠±a ).又A 1(-a,0),A 2(a,0)的坐标满足mx 2-y 2=ma 2, 故依题意,曲线C 的方程为mx 2-y 2=ma 2.当m <-1时,曲线C 的方程为x 2a 2+y 2-ma 2=1,C 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当m =-1时,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a 2,C 是圆心在原点的圆;当-1 <m <0时,曲线C 的方程为x 2a 2+y 2-ma 2=1,C 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当m >0时,曲线C 的方程为x 2a 2-y 2ma 2=1,C 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2)由(1)知,当m =-1时,C 1的方程为x 2+y 2=a 2; 当m ∈(-1,0)∪(0,+∞)时,C 2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a 1+m ,0),F 2(a 1+m ,0).对于给定的m ∈(-1,0)∪(0,+∞),C 1上存在点N (x 0,y 0)(y 0≠0)使得△F 1NF 2的面积S=|m |a 2的充要条件是⎩⎪⎨⎪⎧x 20+y 20=a 2,y 0≠0, ①12·2a 1+m |y 0|=|m |a 2. ②由①得0<|y 0|≤a ,由②得|y 0|=|m |a 1+m.当0<|m |a 1+m≤a ,即1-52≤m <0或0<m ≤1+52时,存在点N ,使S =|m |a 2; 当|m |a1+m>a ,即-1<m <1-52或m >1+52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 当m ∈⎣⎢⎡⎭⎪⎫1-52,0∪⎝ ⎛⎦⎥⎤0,1+52时,由NF 1=(-a 1+m -x 0,-y 0),NF 2=(a 1+m -x 0,-y 0),可得NF 1·NF 2=x 20-(1+m )a 2+y 20=-ma 2,设|NF 1|=r 1,|NF 2|=r 2,∠F 1NF 2=θ,则由NF 1·NF 2=r 1r 2cos θ=-ma 2,可得r 1r 2=-ma 2cos θ,从而S =12r 1r 2sin θ=-ma 2sin θ2cos θ=-12ma 2tan θ,于是由S =|m |a 2,可得-12ma 2tan θ=|m |a 2,即tan θ=-2|m |m .综上可得, 当m ∈⎣⎢⎡⎭⎪⎫1-52,0时,在C 1上,存在点N ,使得S =|m |a 2,且tan ∠F 1NF 2=2;当m ∈⎝⎛⎦⎥⎤0,1+52时,在C 1上,存在点N ,使得S =|m |a 2,且tan ∠F 1NF 2=-2;当m ∈⎝ ⎛⎭⎪⎫-1,1-52∪⎝ ⎛⎭⎪⎫1+52,+∞时,在C 1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题后悟道]1.对参数m 的分类讨论是本题的一个特色,同时本题的求解思维需要考生回归课本,真正理解和体会解析几何中运动变化的参数的存在价值.2.解析几何中对几何图形的探究,对轨迹方程的探究,其实就是对方程问题中涉及的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与整合归纳,要求对参数讨论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变式训练]设A 是单位圆x 2+y 2=1上的任意一点,l 是过点A 与x 轴垂直的直线,D 是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点M 在直线l 上,且满足|DM |=m |DA |(m >0,且m ≠1).当点A 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求曲线C 的方程,判断曲线C 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解:设M (x ,y ),A (x 0,y 0),则由|DM |=m |DA |(m >0,且m ≠1), 可得x =x 0,|y |=m |y 0|,所以x 0=x ,|y 0|=1m|y |.①因为点A 在单位圆上运动,所以x 20+y 20=1.②将①式代入②式即得所求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m 2=1(m >0,且m ≠1). 因为m ∈(0,1)∪(1,+∞),所以当0<m <1时,曲线C 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两焦点坐标分别为(-1-m 2,0),(1-m 2,0);当m >1时,曲线C 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两焦点坐标分别为(0,-m 2-1),(0,m 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方程(x -y )2+(xy -1)2=0的曲线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 .两条双曲线 C .两个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选C(x -y )2+(xy -1)2=0⇔⎩⎪⎨⎪⎧x -y =0,xy -1=0.故⎩⎪⎨⎪⎧ x =1,y =1,或⎩⎪⎨⎪⎧x =-1,y =-1.2.已知点O (0,0),A (1,2),动点P 满足|OP +AP |=2,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4x 2+4y 2-4x -8y +1=0 B .4x 2+4y 2-4x -8y -1=0 C .8x 2+8y 2+2x +4y -5=0 D .8x 2+8y 2-2x +4y -5=0解析:选A 设P 点的坐标为(x ,y ),则OP =(x ,y ),AP =(x -1,y -2),OP +AP=(2x -1,2y -2).所以(2x -1)2+(2y -2)2=4,整理得4x 2+4y 2-4x -8y +1=0.3.下列各点在方程x 2-xy +2y +1=0表示的曲线上的是( ) A .(0,0) B .(1,1) C .(1,-1)D .(1,-2)解析:选D 验证法,点(0,0)显然不满足方程x 2-xy +2y +1=0,当x =1时,方程变为1-y +2y +1=0,解得y =-2,则(1,-2)点在曲线上.4.(2013·长春模拟)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A.4x 221-4y 225=1 B.4x 221+4y 225=1 C.4x 225-4y 221=1 D.4x 225+4y 221=1 解析:选D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a =52,c =1,则b 2=a 2-c 2=214,∴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 221=1.5.已知A ⎝⎛⎭⎫x -2,y 2,B ⎝⎛⎭⎫0,y2,C (x ,y ),若AC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 ) A .y 2=8x B .y 2=-8x C .y 2=8(x -2)D .y 2=-8(x -2)解析:选B AC =⎝⎛⎭⎫2,y 2,BC =⎝⎛⎭⎫x ,y 2,则AC ⊥BC 得2x +y24=0,即y 2=-8x . 6.(2013·洛阳模拟)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A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32x 2+3y 2=1(x >0,y >0) B.32x 2-3y 2=1(x >0,y >0) C .3x 2-32y 2=1(x >0,y >0)D .3x 2+32y 2=1(x >0,y >0)解析:选A 设A (a,0),B (0,b ),a >0,b >0.由BP =2PA ,得(x ,y -b )=2(a -x ,-y ),即a =32x >0,b =3y >0.点Q (-x ,y ),故由OQ ·AB =1,得(-x ,y )·(-a ,b )=1,即ax+by =1.将a ,b 代入上式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2x 2+3y 2=1(x >0,y >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2013·佛山模拟)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a 2,0,C ⎝⎛⎭⎫a2,0(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1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AB |2R -|AC |2R =12×|BC |2R ,即|AB |-|AC |=12|BC |,且为双曲线右支.答案:16x 2a 2-16y 23a2=1(x >0且y ≠0)8.直线x a +y2-a=1与x ,y 轴交点的中点的轨迹方程__________.解析:设直线x a +y2-a =1与x ,y 轴交点为A (a,0),B (0,2-a ),A ,B 中点为M (x ,y ),则x =a 2,y =1-a2,消去a ,得x +y =1,∵a ≠0,a ≠2,∴x ≠0,x ≠1.答案:x +y =1(x ≠0,x ≠1)9.设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且AB 中点为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F (1,0),设A (x 1,y 1),B (x 2,y 2),M (x ,y ),则x 1+x 2=2x ,y 1+y 2=2y ,y 21=4x 1,y 22=4x 2,后两式相减并将前两式代入得(y 1-y 2)y =2(x 1-x 2),当x 1≠x 2时,y 1-y 2x 1-x 2×y =2.又A 、B 、M 、F 四点共线,y 1-y 2x 1-x 2=yx -1,代入得y 2=2(x -1),当x 1=x 2时,M (1,0)也适合这个方程,即y 2=2(x -1)是所求的轨迹方程.答案:y 2=2(x -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0.过双曲线x 2-y 2=1上一点M 作直线x +y =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M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点M 的坐标为(x 0,y 0), 则N (2x -x 0,2y -y 0).由N 在直线x +y =2上,得2x -x 0+2y -y 0=2.① 由PM 垂直于直线x +y =2,得y -y 0x -x 0=1,即x -y -x 0+y 0=0.②由①②得x 0=32x +12y -1,y 0=12x +32y -1,代入双曲线方程得⎝⎛⎭⎫32x +12y -12-⎝⎛⎭⎫12x +32y -12=1,整理得2x 2-2y 2-2x +2y -1=0.即点P 的轨迹方程2x 2-2y 2-2x +2y -1=0. 11.已知动圆P 过点F ⎝⎛⎭⎫0,14且与直线y =-14相切. (1)求圆心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F 作一条直线交轨迹C 于A ,B 两点,轨迹C 在A ,B 两点处的切线相交于N ,M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证:MN ⊥x 轴.解:(1)由已知,点P 到点F ⎝⎛⎭⎫0,14的距离等于到直线y =-14的距离,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动圆圆心P 的轨迹C 为抛物线,其方程为x 2=y .(2)证明:设A (x 1,x 21),B (x 2,x 22).∵y =x 2,∴y ′=2x .∴AN ,BN 的斜率分别为2x 1,2x 2. 故AN 的方程为y -x 21=2x 1(x -x 1), BN 的方程为y -x 22=2x 2(x -x 2),即⎩⎪⎨⎪⎧y =2x 1x -x 21,y =2x 2x -x 22.两式相减,得x N =x 1+x 22,又x M =x 1+x 22,所以M ,N 的横坐标相等,于是MN ⊥x 轴.12.(2012·湖南高考)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上的点均在圆C 2:(x -5)2+y 2=9外,且对C 1上任意一点M ,M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该点与圆C 2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1)求曲线C 1的方程;(2)设P (x 0,y 0)(y 0≠±3)为圆C 2外一点,过P 作圆C 2的两条切线,分别与曲线C 1相交于点A ,B 和C ,D .证明:当P 在直线x =-4上运动时,四点A ,B ,C ,D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解:(1)法一:设M 的坐标为(x ,y ),由已知得|x +2|=(x -5)2+y 2-3.易知圆C 2上的点位于直线x =-2的右侧,于是x +2>0,所以(x -5)2+y 2=x +5.化简得曲线C 1的方程为y 2=20x .法二:由题设知,曲线C 1上任意一点M 到圆心C 2(5,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 =-5的距离.因此,曲线C 1是以(5,0)为焦点,直线x =-5为准线的抛物线.故其方程为y 2=20x .(2)证明:当点P 在直线x =-4上运动时,P 的坐标为(-4,y 0),又y 0≠±3,则过P 且与圆C 2相切的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不为0,每条切线都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切线方程为y -y 0=k (x +4),即kx -y +y 0+4k =0.于是|5k +y 0+4k |k 2+1=3.整理得72k 2+18y 0k +y 20-9=0.①设过P 所作的两条切线P A ,PC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k 1,k 2是方程①的两个实根,故k 1+k 2=-18y 072=-y 04.②由⎩⎪⎨⎪⎧k 1x -y +y 0+4k 1=0,y 2=20x得k 1y 2-20y +20(y 0+4k 1)=0.③设四点A ,B ,C ,D 的纵坐标分别为y 1,y 2,y 3,y 4,则y 1,y 2是方程③的两个实根, 所以y 1y 2=20(y 0+4k 1)k 1.④同理可得y 3y 4=20(y 0+4k 2)k 2.⑤于是由②,④,⑤三式得 y 1y 2y 3y 4=400(y 0+4k 1)(y 0+4k 2)k 1k 2=400[y 20+4(k 1+k 2)y 0+16k 1k 2]k 1k 2=400(y 20-y 20+16k 1k 2)k 1k 2=6 400.所以,当P 在直线x =-4上运动时,四点A ,B ,C ,D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6 400.1.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点Q 是圆内异于O 的一个定点,点A 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Q 重合,然后展开纸片,折痕CD 与OA 交于点P ,当点A 运动时,点P 的轨迹为(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圆解析:选A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AQ 的垂直平分线, ∴|P A |=|PQ |.又∵|P A |+|OP |=r , ∴|PQ |+|OP |=r >|OQ |.由椭圆的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椭圆. 2.已知A ,B 分别是直线y =33x 和y =-33x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 的长为23,D 是AB 的中点.(1)求动点D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N (1,0)作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l ,交曲线C 于P ,Q 两点,若在线段ON 上存在点M (m,0),使得以MP ,M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试求m 的取值范围.解:(1)设D (x ,y ),A ⎝⎛⎭⎫x 1,33x 1,B ⎝⎛⎭⎫x 2,-33x 2. 因为D 是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x =x 1+x 22,y =33·x 1-x 22.因为|AB |=23,所以(x 1-x 2)2+⎝⎛⎭⎫33x 1+33x 22=12.所以(23y )2+⎝⎛⎭⎫33×2x 2=12,即x 29+y 2=1.故点D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9+y 2=1.(2)设l :y =k (x -1)(k ≠0),代入椭圆方程x 29+y 2=1,得(1+9k 2)x 2-18k 2x +9k 2-9=0, 所以x 1+x 2=18k 21+9k 2.所以y 1+y 2=k (x 1+x 2)-2k =-2k1+9k 2. 所以PQ 中点H 的坐标为⎝ ⎛⎭⎪⎫9k 21+9k 2,-k 1+9k 2. 因为以MP ,M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k MH ·k =-1.所以-k1+9k 29k 21+9k 2-m·k =-1,即m =8k 21+9k 2. 因为k ≠0,所以0<m <89.又点M (m,0)在线段ON 上,所以0<m <1.综上,0<m <89.3.(2012·江西高考)已知三点O (0,0),A (-2,1),B (2,1),曲线C 上任意一点M (x ,y )满足|MA +MB |=OM ·(OA +OB )+2.(1)求曲线C 的方程;(2)点Q (x 0,y 0)(-2<x 0<2)是曲线C 上的动点,曲线C 在点Q 处的切线为l ,点P 的坐标是(0,-1),l 与P A ,PB 分别交于点D ,E ,求△QAB 与△PDE 的面积之比.解:(1)由MA =(-2-x,1-y ),MB =(2-x,1-y ),得 |MA +MB |=(-2x )2+(2-2y )2,OM ·(OA +OB )=(x ,y )·(0,2)=2y ,由已知得(-2x )2+(2-2y )2=2y +2,化简得曲线C 的方程是x 2=4y .(2)直线P A ,PB 的方程分别是y =-x -1,y =x -1,曲线C 在Q 处的切线l 的方程是y =x 02x -x 204,且与y 轴的交点为F ⎝⎛⎭⎫0,-x 24, 分别联立方程,得⎩⎪⎨⎪⎧y =-x -1,y =x 02x -x 24,⎩⎪⎨⎪⎧y =x -1,y =x 02x -x 204,解得D ,E 的横坐标分别是x D =x 0-22,x E =x 0+22,则x E -x D =2,|FP |=1-x 204,故S △PDE =12|FP |·|x E -x D |=12·⎝⎛⎭⎫1-x 204·2=4-x 204, 而S △QAB =12·4·⎝⎛⎭⎫1-x 204=4-x 202,则S △QAB S △PDE=2. 即△QAB 与△PDE 的面积之比为2.。
高考数学(理科)总复习 9.6 曲线与方程
PF =3+3m-tn,O P =(m,n), PQ =(-3-m,t-n).
由 OP · PQ =1得-3m-m2+tn-n2=1,
又由(1)知m2+n2=2,故3+3m-tn=0.所以 OQ · PF =0,即O Q ⊥ PF .
谢谢
例 (2017课标Ⅱ,20,12分)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 x2 +y2=1上, 2
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NP = 2 NM .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 OP
· PQ
=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
C的左焦点F. 解题导引
(1)分析题目:与动点M(x,y)相关的点P(x0,y0)在已知曲线上运动; (2)寻求关系式x0=f(x,y),y0=g(x,y); (3)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 (4)整理关于x,y的关系式得M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有时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得出,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 却较易发现(或经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角 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时间等)的制约,即动点坐标(x,y)中的x、y分别 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称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 方程,这种方法叫参数法,如果需要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只要消去参数 即可.在选择参数时,选用的参变量可以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性质,如时
知识拓展 (1)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检验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不是一一对应 的关系,若不是,则应对方程加上一定的限制条件,检验可以从以下两个 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不是同解变形;二是是否符合题目的实际 意义. (2)求点的轨迹与求轨迹方程是不同的要求,求轨迹时,应先求轨迹方程, 然后根据方程说明轨迹的形状、位置、大小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九节 曲线与方程)
第九节 曲线与方程一、基础知识1.曲线与方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化方程f (x ,y )=0为最简形式;(5)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1)如果曲线C 的方程是f (x ,y )=0, 那么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f (x 0,y 0)=0.(2)“曲线C 是方程f (x ,y )=0的曲线”是“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 (x ,y )=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坐标系建立的不同,同一曲线在不同坐标系中的方程也不同,但它们始终表示同一曲线. 有时此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直接列出曲线方程.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1.已知点F (0,1),直线l :y =-1,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Q ,且Q P ―→·Q F ―→=FP ―→·F Q ―→,则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 )A .x 2=4yB .y 2=3xC .x 2=2yD .y 2=4x解析:选A 设点P (x ,y ),则Q(x ,-1). ∵Q P ―→·Q F ―→=FP ―→·F Q ―→,∴(0,y +1)·(-x,2)=(x ,y -1)·(x ,-2), 即2(y +1)=x 2-2(y -1),整理得x 2=4y ,∴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A (-1,1)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3.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点B 与点A (-1,1)关于原点O 对称, 所以点B 的坐标为(1,-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y -1x +1·y +1x -1=-13,化简得x 2+3y 2=4(x ≠±1).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3y 2=4(x ≠±1). 答案:x 2+3y 2=4(x ≠±1)3.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A (x ,y ),由题意可知D ⎝⎛⎭⎫x 2,y 2. ∵|CD |=3,∴⎝⎛⎭⎫x 2-52+⎝⎛⎭⎫y22=9, 即(x -10)2+y 2=36, 由于A ,B ,C 三点不共线, ∴点A 不能落在x 轴上,即y ≠0,∴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10)2+y 2=36(y ≠0). 答案:(x -10)2+y 2=36(y ≠0)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典例精析]已知圆M :(x +1)2+y 2=1,圆N :(x -1)2+y 2=9,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解] 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M (-1,0),半径r 1=1;圆N 的圆心为N (1,0),半径r 2=3.设圆P 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 .因为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所以|PM |+|PN |=(R +r 1)+(r 2-R )=r 1+r 2=4>|MN |=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3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x 24+y 23=1(x ≠-2).[解题技法]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2种策略(1)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方程.(2)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适用于已知曲线的轨迹类型,利用条件把待定系数求出来,使问题得解.[题组训练]如图,已知△ABC 的两顶点坐标A (-1,0),B (1,0),圆E 是△ABC 的内切圆,在边AC ,BC ,AB 上的切点分别为P ,Q ,R ,|CP |=1(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段长相等),动点C 的轨迹为曲线M ,求曲线M 的方程.解:由题知|CA |+|CB |=|CP |+|C Q|+|AP |+|B Q|=2|CP |+|AB |=4>|AB |, 所以曲线M 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挖去与x 轴的交点). 设曲线M :x 2a 2+y 2b 2=1(a >b >0,y ≠0),则a 2=4,b 2=a 2-⎝⎛⎭⎫|AB |22=3, 所以曲线M 的方程为x 24+y 23=1(y ≠0).考点三 代入法(相关点)求轨迹方程[典例精析]如图所示,抛物线E :y 2=2px (p >0)与圆O :x 2+y 2=8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 上动点P (x 0,y 0)作圆O 的切线交抛物线E 于C ,D 两点,分别以C ,D 为切点作抛物线E 的切线l 1,l 2,l 1与l 2相交于点M .(1)求p 的值;(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解] (1)由点A 的横坐标为2,可得点A 的坐标为(2,2),代入y 2=2px ,解得p =1. (2)由(1)知抛物线E :y 2=2x ,设C ⎝⎛⎭⎫y 212,y 1,D ⎝⎛⎭⎫y 222,y 2,y 1≠0,y 2≠0.切线l 1的斜率为k ,则切线l 1:y -y 1=k ⎝⎛⎭⎫x -y 212, 代入y 2=2x ,得ky 2-2y +2y 1-ky 21=0, 由Δ=0,解得k =1y 1,∴l 1的方程为y =1y 1x +y 12,同理l 2的方程为y =1y 2x +y 22.联立⎩⎨⎧y =1y 1x +y 12,y =1y 2x +y22,解得⎩⎨⎧x =y 1y 22,y =y 1+y22.易知CD 的方程为x 0x +y 0y =8,其中x 0,y 0满足x 20+y 20=8,x 0∈[2,2 2 ], 由⎩⎪⎨⎪⎧y 2=2x ,x 0x +y 0y =8,得x 0y 2+2y 0y -16=0, 则⎩⎨⎧y 1+y 2=-2y 0x 0,y 1·y 2=-16x.代入⎩⎨⎧x =y 1y 22,y =y 1+y22,可得M (x ,y )满足⎩⎨⎧x =-8x 0,y =-y0x 0,可得⎩⎨⎧x 0=-8x,y 0=8yx ,代入x 20+y 20=8,并化简,得x 28-y 2=1. 考虑到x 0∈[2,22],知x ∈[-4,-22],∴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8-y 2=1,x ∈[-4,-22].[解题技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 ),主动点坐标为(x 1,y 1);(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x 1=f x ,y ,y 1=g x ,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题组训练]已知曲线E :ax 2+by 2=1(a >0,b >0),经过点M ⎝⎛⎭⎫33,0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点A ,B ,且MB ―→=-2MA ―→.若点B 的坐标为(0,2),求曲线E 的方程.解:设A (x 0,y 0),∵B (0,2),M ⎝⎛⎭⎫33,0,故MB ―→=⎝⎛⎭⎫-33,2,MA ―→=⎝⎛⎭⎫x 0-33,y 0.由于MB ―→=-2MA ―→,∴⎝⎛⎭⎫-33,2=-2⎝⎛⎭⎫x 0-33,y 0.∴x 0=32,y 0=-1,即A ⎝⎛⎭⎫32,-1. ∵A ,B 都在曲线E 上, ∴⎩⎪⎨⎪⎧ a ·02+b ·22=1,a ·⎝⎛⎭⎫322+b ·-12=1,解得⎩⎪⎨⎪⎧a =1,b =14. ∴曲线E 的方程为x 2+y 24=1. [课时跟踪检测]A 级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椭圆C .圆D .双曲线解析:选A 设C (x ,y ),因为OC ―→=λ1OA ―→+λ2OB ―→, 所以(x ,y )=λ1(3,1)+λ2(-1,3),即⎩⎪⎨⎪⎧x =3λ1-λ2,y =λ1+3λ2,解得⎩⎨⎧λ1=y +3x10,λ2=3y -x10,又λ1+λ2=1,所以y +3x 10+3y -x10=1,即x +2y =5,所以点C 的轨迹是直线,故选A.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1,1),C (0,1),映射f 将xOy 平面上的点P (x ,y )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uO ′v 上的点P ′(2xy ,x 2-y 2),则当点P 沿着折线A B C 运动时,在映射f 的作用下,动点P ′的轨迹是( )解析:选D 当P 沿AB 运动时,x =1,设P ′(x ′,y ′),则⎩⎪⎨⎪⎧x ′=2y ,y ′=1-y 2(0≤y ≤1),故y ′=1-x ′24(0≤x ′≤2,0≤y ′≤1).当P 沿BC 运动时,y =1,则⎩⎪⎨⎪⎧x ′=2x ,y ′=x 2-1(0≤x ≤1),所以y ′=x ′24-1(0≤x ′≤2,-1≤y ′≤0),由此可知P ′的轨迹如D 所示,故选D.3.设点A 为圆(x -1)2+y 2=1上的动点,P A 是圆的切线,且|P A |=1,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A .y 2=2x B.(x -1)2+y 2=4 C .y 2=-2xD .(x -1)2+y 2=2解析:选D 如图,设P (x ,y ), 圆心为M (1,0).连接MA ,PM , 则MA ⊥P A ,且|MA |=1, 又因为|P A |=1,所以|PM |=|MA |2+|P A |2=2, 即|PM |2=2,所以(x -1)2+y 2=2.4.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且O 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32x 2+3y 2=1(x >0,y >0) B.32x 2-3y 2=1(x >0,y >0) C .3x 2-32y 2=1(x >0,y >0)D .3x 2+32y 2=1(x >0,y >0)解析:选A 设A (a,0),B (0,b ),a >0,b >0.由BP ―→=2P A ―→,得(x ,y -b )=2(a -x ,-y ),即a =32x >0,b =3y >0.点Q(-x ,y ),故由O Q ―→·AB ―→=1,得(-x ,y )·(-a ,b )=1,即ax +by =1.将a =32x ,b =3y 代入ax +by =1,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2x 2+3y 2=1(x >0,y >0).5.如图所示,已知F 1,F 2是椭圆Γ: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P 是椭圆Γ上任意一点,过F 2作∠F 1PF 2的外角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 ,则点Q 的轨迹为( )A .直线 B.圆 C .椭圆D .双曲线解析:选B 延长F 2Q ,与F 1P 的延长线交于点M ,连接O Q.因为P Q 是∠F 1PF 2的外角的角平分线,且P Q ⊥F 2M ,所以在△PF 2M 中,|PF 2|=|PM |,且Q 为线段F 2M 的中点.又O 为线段F 1F 2的中点,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O Q|=12|F 1M |=12(|PF 1|+|PF 2|).根据椭圆的定义,得|PF 1|+|PF 2|=2a ,所以|O Q|=a ,所以点Q 的轨迹为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a 的圆,故选B.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0),B (2,2),若点C 满足OC ―→=OA ―→+t (OB ―→-OA ―→),其中t ∈R ,则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C (x ,y ),则OC ―→=(x ,y ),OA ―→+t (OB ―→-OA ―→)=(1+t,2t ),所以⎩⎪⎨⎪⎧x =t +1,y =2t 消去参数t 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答案:y =2x -27.设F 1,F 2为椭圆x 24+y 23=1的左、右焦点,A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过焦点F 1向∠F 1AF 2的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D ,则点D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延长F 1D ,F 2A 并交于点B ,易证Rt △ABD ≌Rt △AF 1D ,则|F 1D |=|BD |,|F 1A |=|AB |,又O 为F 1F 2的中点,连接OD ,则OD ∥F 2B ,从而可知|DO |=12|F 2B |=12(|AF 1|+|AF 2|)=2,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则x 2+y 2=4.答案:x 2+y 2=48.(2019·福州质检)已知A (-2,0),B (2,0),斜率为k 的直线l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N 满足|MA |-|MB |=23,|NA |-|NB |=23,且线段MN 的中点为(6,1),则k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MA |-|MB |=23,|NA |-|NB |=23,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M ,N 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且c =2,a =3,所以b =1,所以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3-y 2=1.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12,y 1+y 2=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消去y ,得(1-3k 2)x 2-6mkx -3m 2-3=0,所以x 1+x 2=6mk1-3k 2=12,①y 1+y 2=k (x 1+x 2)+2m =12k +2m =2,② 由①②解得k =2. 答案:29.如图,动圆C 1:x 2+y 2=t 2(1<t <3)与椭圆C 2:x 29+y 2=1相交于A ,B ,C ,D 四点.点A 1,A 2分别为C 2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A 1与直线A 2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由椭圆C 2:x 29+y 2=1,知A 1(-3,0),A 2(3,0).设点A 的坐标为(x 0,y 0), 由曲线的对称性,得B (x 0,-y 0),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直线AA 1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①直线A 2B 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②由①②相乘得y 2=-y 20x 20-9(x 2-9).③ 又点A (x 0,y 0)在椭圆C 2上,故y 20=1-x 209.④将④代入③得x 29-y 2=1(x <-3,y <0).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1(x <-3,y <0).10.(2019·武汉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两个定点A 1(-6,0),A 2(6,0),再取两个动点N 1(0,m ),N 2(0,n ),且mn =2.(1)求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R (3,0)的直线与轨迹C 交于P ,Q 两点,过点P 作PN ⊥x 轴且与轨迹C 交于另一点N ,F 为轨迹C 的右焦点,若RP ―→=λR Q ―→ (λ>1),求证:NF ―→=λF Q ―→.解:(1)依题意知,直线A 1N 1的方程为y =m6(x +6),① 直线A 2N 2的方程为y =-n6(x -6),② 设M (x ,y )是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 ①×②得y 2=-mn6(x 2-6),又mn =2,整理得x 26+y 22=1.故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6+y 22=1.(2)证明:设过点R 的直线l :x =ty +3,P (x 1,y 1),Q(x 2,y 2),则N (x 1,-y 1), 由⎩⎪⎨⎪⎧x =ty +3,x 26+y 22=1,消去x ,得(t 2+3)y 2+6ty +3=0,(*)所以y 1+y 2=-6t t 2+3,y 1y 2=3t 2+3.由RP ―→=λR Q ―→,得(x 1-3,y 1)=λ(x 2-3,y 2),故x 1-3=λ(x 2-3),y 1=λy 2, 由(1)得F (2,0),要证NF ―→=λF Q ―→, 即证(2-x 1,y 1)=λ(x 2-2,y 2),只需证2-x 1=λ(x 2-2),只需x 1-3x 2-3=-x 1-2x 2-2,即证2x 1x 2-5(x 1+x 2)+12=0,又x 1x 2=(ty 1+3)(ty 2+3)=t 2y 1y 2+3t (y 1+y 2)+9,x 1+x 2=ty 1+3+ty 2+3=t (y 1+y 2)+6,所以2t 2y 1y 2+6t (y 1+y 2)+18-5t (y 1+y 2)-30+12=0,即2t 2y 1y 2+t (y 1+y 2)=0,而2t 2y 1y 2+t (y 1+y 2)=2t 2·3t 2+3-t ·6t t 2+3=0成立,即NF ―→=λF Q ―→成立.B 级1.方程(2x +3y -1)(x -3-1)=0表示的曲线是( ) A .两条直线 B.两条射线C .两条线段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解析:选D 原方程可化为⎩⎪⎨⎪⎧2x +3y -1=0,x -3≥0,或x -3-1=0,即2x +3y -1=0(x ≥3)或x =4,故原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2.动点P 为椭圆x 2a 2+y 2b 2=1(a >b >0)上异于椭圆顶点A (a,0),B (-a,0)的一点,F 1,F 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动圆M 与线段F 1P ,F 1F 2的延长线及线段PF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为除去坐标轴上的点的( )A .抛物线 B.椭圆 C .双曲线的右支D .一条直线解析:选D 如图,设切点分别为E ,D ,G ,由切线长相等可得|F 1E |=|F 1G |,|F 2D |=|F 2G |,|PD |=|PE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F 1P |+|PF 2|=|F 1P |+|PD |+|DF 2|=|F 1E |+|DF 2|=2a ,即|F 1E |+|GF 2|=2a ,也即|F 1G |+|GF 2|=2a ,故点G 与点A 重合,所以点M 的横坐标是x =a ,即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除去A 点),故选D.3.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4,若抛物线过点A (-1,0),B (1,0)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的焦点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抛物线焦点为F ,过A ,B ,O 作准线的垂线AA 1,BB 1,OO 1,则|AA 1|+|BB 1|=2|OO 1|=4,由抛物线定义得|AA 1|+|BB 1|=|F A |+|FB |,所以|F A |+|FB |=4,故F 点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去掉长轴两端点).所以抛物线的焦点轨迹方程为x 24+y 23=1(y ≠0).答案:x 24+y 23=1(y ≠0)4.如图,P 是圆x 2+y 2=4上的动点,P 点在x 轴上的射影是D ,点M 满足DM ―→=12DP ―→.(1)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2)过点N (3,0)的直线l 与动点M 的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求以OA ,O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EB 的顶点E 的轨迹方程.解:(1)设M (x ,y ),则D (x,0), 由DM ―→=12DP ―→,知P (x,2y ),∵点P 在圆x 2+y 2=4上, ∴x 2+4y 2=4,故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1,且轨迹C 是以(-3,0),(3,0)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2)设E (x ,y ),由题意知l 的斜率存在, 设l :y =k (x -3),代入x 24+y 2=1,得(1+4k 2)x 2-24k 2x +36k 2-4=0,Δ=(-24k 2)2-4(1+4k 2)(36k 2-4)>0,得k 2<15,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4k 21+4k 2,∴y 1+y 2=k (x 1-3)+k (x 2-3)=k (x 1+x 2)-6k =24k 31+4k 2-6k =-6k 1+4k 2. ∵四边形OAEB 为平行四边形,∴OE ―→=OA ―→+OB ―→=(x 1+x 2,y 1+y 2)=⎝ ⎛⎭⎪⎫24k 21+4k 2,-6k 1+4k 2, 又OE ―→=(x ,y ),∴⎩⎪⎨⎪⎧x =24k 21+4k 2,y =-6k1+4k 2,消去k 得,x 2+4y 2-6x =0, ∵k 2<15,∴0<x <83.11∴顶点E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6x =0⎝⎛⎭⎫0<x <83. 5.如图,斜线段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B 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 满足∠P AB =30°,则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抛物线 C .椭圆 D .双曲线的一支解析:选C 母线与中轴线夹角为30°,然后用平面α去截,使直线AB与平面α的夹角为60°,则截口为P 的轨迹图形,由圆锥曲线的定义可知,P的轨迹为椭圆.故选C.6.若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则称曲线C 为“好曲线”.以下曲线不是“好曲线”的是( )A .x +y =5B.x 2+y 2=9C.x 225+y 29=1 D .x 2=16y解析:选B ∵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M 的轨迹是以A (-5,0),B (5,0)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x 216-y 29=1. A 项,直线x +y =5过点(5,0),故直线与M 的轨迹有交点,满足题意;B 项,x 2+y 2=9的圆心为(0,0),半径为3,与M 的轨迹没有交点,不满足题意;C 项,x 225+y 29=1的右顶点为(5,0),故椭圆x 225+y 29=1与M 的轨迹有交点,满足题意; D 项,把x 2=16y 代入x 216-y 29=1,可得y -y 29=1, 即y 2-9y +9=0,∴Δ>0,满足题意.7.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sin B +sin A =54sin C ,则C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sin B +sin A =54sin C 可知b +a =54c =10, 则|AC |+|BC |=10>8=|AB |,∴满足椭圆定义.令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则a ′=5,c ′=4,b ′=3, 则轨迹方程为x 225+y 29=1(x ≠±5). 答案:x 225+y 29=1(x ≠±5)。
圆锥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及例题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 知识梳理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大于|1F 2F |这个条件不可忽视.若这个距离之和小于|1F 2F |,则这样的点不存在;若距离之和等于|1F 2F |,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1F 2F .(2).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12222=+bx a y (a >b >0)(3).椭圆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判别焦点在哪个轴只要看分母的大小:如果2x 项的分母大于2y 项的分母,则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反之,焦点在y 轴上.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a >b >0).(1).椭圆的几何性质:设椭圆方程12222=+by a x , 线段1A 2A 、1B 2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 和2b ,(2).离心率: ace == 0<e <1.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反之,e 越接近于0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3)椭圆的焦半径: ex a MF +=1,ex a MF -=2.2a =2b +2c(4).椭圆的的内外部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5).焦点三角形21F PF ∆经常利用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将有关线段1PF 、2PF 、2c ,有关角21PF F ∠结合起来,建立12PF PF +、12PF PF ⋅等关系.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典例剖析题型一 椭圆的定义应用例1题型二 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例2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2,0),(2,0)且过点53(,)2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1.2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典例剖析题型一 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等.例 1 已知椭圆22(3)(0)x m y m m ++=>的离心率2e =,求m 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例2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2 B .12C .21 例3 已知椭圆C 的焦点F 1(-22,0)和F 2(22,0),长轴长6,设直线2+=x y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中点坐标.§2.2双曲线 知识梳理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小于|1F 2F |)的动点M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条件2a <|1F 2F |,这一条件可以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加以理解.若2a=|1F 2F |,则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2a >|1F 2F |,则无轨迹.若1MF <2MF 时,动点M 的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又若1MF >2MF 时,轨迹为双曲线的另一支.而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故在定义中应为“差的绝对值”.(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是:如果2x 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x 轴上;如果2y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y 轴上.对于双曲线,a 不一定大于b ,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条坐标轴上.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双曲线12222=-b y a x 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离心率ac e ==e 越大,开口越大.(2).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或表示为02222=-by a x .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x nmy ±=,即0=±ny mx ,那么双曲线的方程具有以下形式:k y n x m =-2222,其中k 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3)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①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②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③若双曲线与12222=-b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④双曲线22221(,0)x y a b a b -=>焦点三角形面积:12F PF S ∆=2cot 2b θ,高h =2cot 2b cθ。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 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曲线与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2.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直接法),了解求曲线方程的其他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转化法、参数法等)【学习策略】借助于实例去体会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意义;理解求曲线方程的实质,求曲线方程的关键在于把曲线上任一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或其坐标满足的条件)转化为任一点坐标满足的等量关系,要注意方程中量x (或y )的取值范围.【要点梳理】要点一、曲线与方程概念的理解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C 上所有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f x y =()的解; (2)以方程,0f x y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那么,方程,0f x y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 要点诠释:(1)如果曲线C 的方程为,0f x y =(),那么点00(,)P x y 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为00,0f x y =();(2)曲线C 可看成是平面上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而,0f x y =()正是这一定条件的解析表示.因此我们可以用集合的符号表示曲线C :{(,)|,0}C x y f x y ==(). (3)曲线C 也称为满足条件,0f x y =()的点的轨迹.定义中的条件(1)叫轨迹纯粹性,即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解的点不在曲线C 上;条件(2)叫做轨迹的完备性,即符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纯粹性”和“完备性”是针对曲线C 是否为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的轨迹而言.(4)区别轨迹和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是“形”,轨迹方程是“数”.要点二、坐标法与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可知,曲线与方程是同一关系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曲线的性质完全反映在它的方程上,而方程的的性质也完全反映在它的曲线上,这正好说明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也就是数形结合,形与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们把这种借助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又称解析法.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0f x y=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就是坐标法.要点三、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设动点P(x,y).②写出动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③把几何条件坐标化,得方程F(x, y)=0.④化方程F(x, y)=0为最简形式,特殊情况,予以补充说明,删去增加的或者补上丢失的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曲线ABCD的方程;
(2)曲线ABCD和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
[巩固]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1
2
2=
+y
x经过伸缩变换
⎩
⎨
⎧
='
='
y
y
x
x
2
3
后,变为曲线.
C'
(1)求曲线C'的方程;
(2)在曲线C'上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0
8
2=
-
+y
x的距离最小,求出最小值并写出此时点P的直角坐标.
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对于曲线0
)
,
(
1
1
=
y
x
f
C:和曲线0
)
,
(
2
2
=
y
x
f
C:,
由于)
,
(
y
x
P是
1
C与
2
C的公共点
⎩
⎨
⎧
=
=
⇔
)
,
(
)
,
(
2
1
y
x
f
y
x
f
,
所以,求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求方程组
⎩
⎨
⎧
=
=
)
,
(
)
,
(
2
1
y
x
f
y
x
f
的实数解.
方程组有几组不同的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公共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没有公共点.
[例1] 曲线2
2
1
x
y=与直线
2
3
+
=x
y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
1
,1
(),
2
9
,3(-
知识模块3曲线的交点
精典例题透析
[巩固]设椭圆M :x 2a 2+y 2b 2=1 (a >b >0)的离心率为2
2,长轴长为62,设过右焦点F 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椭圆M 于A ,
B 两点.
(1)求椭圆M 的方程; (2)求证:|AB |=
62
1+sin 2θ
;
(3)设过右焦点F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交椭圆M 于C ,D ,求|AB |+|CD |的最小值. (1)解 ⎩⎪⎨⎪⎧
2a =62,c a =2
2,
b 2
=a 2
-c 2
,
⇒⎩⎪⎨⎪
⎧
a =32,
c =3,b =3,
所求椭圆M 的方程为x 218+y 2
9
=1.
(2)证明 当θ≠π
2时,设直线AB 的斜率为k =tan θ,焦点F (3,0),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3),
由⎩⎪⎨⎪
⎧
y =kx -3k x 218+y 29=1⇒(1+2k 2)x 2-12k 2x +18(k 2-1)=0. 设点A (x 1,y 1),B (x 2,y 2),
有x 1+x 2=12k 21+2k 2,x 1x 2=18(k 2-1)1+2k 2,
|AB |=
(1+k 2)[(
12k 21+2k 2)2
-4×18(k 2-1)1+2k 2
] =62(1+k 2)
1+2k 2
.(**)
又因为k =tan θ=sin θ
cos θ,代入(**)式得
|AB |=62cos 2θ+2sin 2
θ=62
1-sin 2θ+2sin 2θ =62
1+sin 2θ
.
故椭圆E 的方程为x 218+y 2
9
=1. 10.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OAB 的边长为83,且其三个顶点均在抛物线E :x 2=2py (p >0)上.
(1)求抛物线E 的方程;
(2)设动直线l 与抛物线E 相切于点P ,与直线y =-1相交于点Q ,求证: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某定点.
(1)解 依题意,得|OB |=83,∠BOy =30°.
设B (x ,y ),则x =|OB |sin 30°=43,y =|OB |cos 30°=12.
因为点B (43,12)在x 2=2py 上,
所以(43)2=2p ×12,
解得p =2.故抛物线E 的方程为x 2=4y .
(2)证明 方法一 由(1)知y =14x 2,y ′=12
x . 设P (x 0,y 0),则x 0≠0,且l 的方程为
y -y 0=12x 0(x -x 0),即y =12x 0x -14x 20
. 由⎩⎪⎨⎪⎧ y =12x 0x -14x 20,y =-1,得⎩⎪⎨⎪⎧
x =x 20-42x 0,y =-1.
所以Q ⎝⎛⎭
⎫x 20-42x 0,-1. 设M (0,y 1),令MP →·MQ →=0对满足y 0=14x 20(x 0
≠0)的点(x 0,y 0)恒成立. 由于MP →=(x 0,y 0-y 1),MQ →=⎝⎛⎭⎫x 2
0-42x 0,-1-y 1, 由MP →·MQ →=0,得x 20-42
-y 0-y 0y 1+y 1+y 21=0, 即(y 21+y 1-2)+(1-y 1)y 0
=0.(*) 由于(*)式对满足y 0=14x 20(x 0
≠0)的y 0恒成立, 所以⎩⎪⎨⎪⎧
1-y 1=0,y 21+y 1-2=0,解得y 1=1. 故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的定点M (0,1).
方法二 由(1)知y =14x 2,y ′=12
x . 设P (x 0,y 0),则x 0≠0,
且l 的方程为y -y 0=12
x 0(x -x 0), 即y =12x 0x -14
x 20. 由⎩⎪⎨⎪⎧ y =12x 0x -14x 20,y =-1,得⎩⎪⎨⎪⎧
x =x 20-42x 0,y =-1.
所以Q ⎝⎛⎭
⎫x 20-42x 0,-1. 取x 0=2,此时P (2,1),Q (0,-1),以PQ 为直径的圆为(x -1)2+y 2=2,交y 轴于点M 1(0,1),M 2(0,-1);取x 0=1,
此时P ⎝⎛⎭⎫1,14,Q ⎝⎛⎭⎫-32,-1,以PQ 为直径的圆为⎝⎛⎭⎫x +142+(y +38)2=12564
,交y 轴于M 3(0,1),M 4⎝⎛⎭⎫0,-74. 故若满足条件的点M 存在,只能是M (0,1).
以下证明点M (0,1)就是所要求的点.
因为MP →=(x 0,y 0-1),MQ →=⎝⎛⎭
⎫x 20-42x 0,-2,MP →·MQ →=x 20-42-2y 0+2=2y 0-2-2y 0+2=0, 故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的定点M (0,1).
11.(2014·四川)已知F 为抛物线y 2=x 的焦点,点A ,B 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 轴的两侧,OA →·OB →=2(其中O 为坐标原
点),则△ABO 与△AFO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B .3
解析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ny +m (如图),
A (x 1,y 1),
B (x 2,y 2),
∵OA →·OB →=2,
∴x 1x 2+y 1y 2=2.
又y 21=x 1,y 22=x 2,∴y 1y 2=-2.
联立⎩⎪⎨⎪⎧
y 2=x ,x =ny +m ,得y 2-ny -m =0, ∴y 1y 2=-m =-2,
∴m =2,即点M (2,0).
又S △ABO =S △AMO +S △BMO
=12|OM ||y 1|+12
|OM ||y 2|=y 1-y 2, S △AFO =12|OF |·|y 1|=18
y 1, ∴S △ABO +S △AFO =y 1-y 2+18
y 1 =98y 1+2y 1≥298y 1·2y 1
=3, 当且仅当y 1=43
时,等号成立. 12.设抛物线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为抛物线上一点,P A ⊥l ,A 为垂足.如果直线AF 的斜率为-3,那么|PF |=________.
答案 8
解析 直线AF 的方程为y =-3(x -2),联立⎩⎨⎧
y =-3x +23,x =-2,
得y =43,所以P (6,43). 由抛物线的性质可知|PF |=6+2=8.
能力提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