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的考课制度

黄惠贤:5中国政治制度通史6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7页"

杜士铎:5北魏史6,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304页"

[参考文献]

[1]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曹志.各国公职人员考试任用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廖泉文.人力资源考评系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席庆义)

105第6期刘晓峰: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的沿革及其启示

¹《晋书·杜预传》

一、绪论

(一)考课制度的内涵

对于考课,以往学界多将其等同于“考绩”。如黄惠贤先生认为,“所谓考课或考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政绩优劣之考核,大致可分为内官外官两类,至于国子学或太学生员,实为尚待通过考试进入仕途者,虽有称之为考课者,但不应该归之于官员考课之范围”。杜士铎先生认为,所谓考绩,又称考课或考功,特指考核行政官吏功过的方式和制度"。二位先生均将考课等同于考绩"实际上,考课与考绩有别,考绩仅为考课的内涵之一。所谓“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总的说,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所以考课制度又与官吏的铨选任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封建社会里,考课制度各个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或详或略,或严或驰。本文所主要

介绍的唐代考课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了。

(二)考课制度的历史沿革

考课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天子巡狩,诸侯朝觐,方伯行国,诸侯行邑。据《尚书·尧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意思是指每三年考核一次职官的政绩,三次考核后(九年)根据考核结果决定职官罢免或提升。西周采取述职和巡狩的形式对诸侯进行考核,对于一般官员,则采用小宰以六计课群吏等具体方法。这种做法还很简单,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的发端。

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国古代考课制度的雏形阶段,各国相继从世卿世禄制过渡到官僚等级制,这种“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人身依附和等级雇佣关系,必然要求对原有的职官管理制度进行变革,逐步建立和健全考课制度。

秦汉时期为中国古代考课制度确立阶段。秦统一六国后,为全国官吏考课制度的制定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考课制度以“上计”为主,有时还由中央直接派员案行考课,并制定了考核职官的法律《为吏之道》。西汉把上计制度具体化,并把考课制度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隋唐五代宋时期为考课制度的发展阶段。隋朝在考课制度上并无建树,乏善可陈。到了唐代,考课制度有了很大发展,“考课令”作为《唐令》的第一编颁布执行,尚书省吏部是负责考课的中央机关,在唐代考课制度中,取得最大成就之处是对职官考课制定了统一的内

容、标准和相应的赏罚规定,基本内容为“四善”、“二十七最”,补之以“拾遗“,既有对官吏品德的统一标准,又有按不同执掌规定的具体考课要求,一方面促使各级官吏加深对考核标准的认识,争取上进,获得升迁和奖励;另一方面通过考课内容和标准的系统化,对整肃职官队伍有积极作用,可以说唐代是考课制度非常完备的一个朝代,自唐以后,在考课方式上逐步变繁为简。宋代称考课为“磨勘”,考课的方式是建立考状,即“历纸”,审官院和考课院根据上报的考核材料进行审定,叫“磨勘”。

明清时期为考课的制度完善阶段。明代是我国古代职官考课较为完备的时期。明代的官吏考课制度与前代相比,具有更详细完善、政治效力突出的特点。明代考课分文武两个系统进行,吏部负责文官考课,主要方式是“考察、考满两者相辅而行”,武官考课称“军政”,由兵部负责。考课制度到明万历以后,江河日下,名存实亡。到了明朝,清承明制,略有变化,在考课标准上实行“四格八法”制度,“四格”即守、政、才、年,“八法”在内容上等同于明代的“八项”,实际上是八项淘汰官吏的标准。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封建王朝之一。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文明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举目建树是前朝历代所无法企及的,而且对当时的亚洲地区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诸多成果

和建树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对唐代法律、政治、文化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唐代作为我国封建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朝代,不但其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而且唐代的先进的官员管理体制、完备的奖惩办法也为以后朝代争相效仿,尤其是唐代的官员考课制度,不但为推动唐代的历史进步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且为后代乃至当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官员考核管理上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正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唐代官员的考课制度的机构,主体与客体,考课标准,程序,考课结果的评定与审核。作一系统的归纳与概括,然后就其每一部分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唐代官员考课制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科学性,最后就唐代官员考课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予以分析、总结,希望能给现代公务员考核一些启示。

二、唐代考课制度概况

(一)唐代考课机构

唐代对官吏进行考课的部门是吏部的考功司。唐代的中央机构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由尚书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官员考课事宜,是管理官吏的部门。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郎中二人,正五品;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其主要职责是“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法天下之;以声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上,以名上而听制授;

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②。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是:“掌天下官吏之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③。吏部下辖四司,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分别掌管内外官员的铨选、封爵、勋赏与考课。考功司直接负责官吏的考课,“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录赐。司封郎中一人,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司勋郎中一人,掌官吏勋级。功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死,而传于史官,溢于太常,则以其行状质其当不。皆属考功”④。其中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此外,还有主事三人、令史十三人、书令史二十五人、掌故四人分管考课的具体事宜。唐代一般三品以上的职官由皇帝亲自任命,五品以上的官员由宰相提名,六品以下官则由吏部根据资历、功劳、才能来注拟。一般来讲,六品、七品官应由吏部尚书掌选,八品、九品由侍郎掌选,并报请门下省覆后颁授,称为敕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唐代由中央尚书省吏部考功郎中和员外郎负责百官考核事宜,其上有监考使、校考使,其下是各部门本司、本州长官。地方上,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及诸都督、督护府都设有功曹参军掌管官吏考课的具体事宜。下州不设司功,由司仓参军兼掌司功事。京、畿县有司功佐,诸州各县不设司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