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大纲(十八讲)

合集下载

详细大纲内容

详细大纲内容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82098)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西方文论(当代)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课之一。

这门课程系统地介绍西方二十世纪文艺理论的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理论,而且可以从中掌握观察、研究文学的方法,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概念范畴。

2、开拓知识视野,更新文艺观念。

3、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

4、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文学评论能力。

三、主要内容(一)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1、两大主潮2、两次转移3、两个转向(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1、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2、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3、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三)表现主义1、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2、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四)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1、诗学探索的理论特征2、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3、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4、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五)精神分析批评1、精神分析批评的一般概念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3、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4、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5、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六)直觉主义与意识流1、柏格森与直觉主义2、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七)语义学与新批评派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八)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1、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3、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4、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5、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九)原型批评1、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2、荣格的原型理论3、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4、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观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4、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十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3、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4、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5、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6、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7、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十二)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2、法国结构主义文论3、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文论4、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5、文学符号学概况6、文学叙事学简述7、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化诗学8、当代俄罗斯文论的最新发展(十三)解释学与接受理论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2、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3、姚斯的接受美学4、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十四)解构主义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2、德里达的解构理论3、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理论4、文学解构主义5、艾伯拉姆斯对解构主义的质疑6、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十五)女权主义批评1、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2、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3、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4、其他女权主义批评(十六)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发展概况2、贝尔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的揭示3、哈贝马斯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对抗4、利奥塔德对后现代知识状况的研究5、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研究6、哈桑对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的透视7、斯潘诺斯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8、布希亚德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十七)新历史主义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2、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3、海登·怀特的元历史构架4、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和走向(十八)后殖民主义1、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发展概况2、赛义德对东方主义的透视3、斯皮瓦克对殖民地权力话语的批判4、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十九)文化研究1、理论背景和主要特点2、文化主义3、结构主义与意识形态4、霸权理论及其反思5、电视与大众文化6、赛义德与文化批评7、米勒论文学和文化研究(二十)空间理论1、福柯论空间2、列斐伏尔与《空间的生产》3、索雅论第三空间4、第三空间与《阿莱夫》5、重读文学空间五、制订本大纲的说明主要参考书: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文艺理论史》讲授提纲

《西方文艺理论史》讲授提纲

《西方文艺理论史》讲授纲目安徽师大文学院陈文忠(2009、8、30)绪论:西方文论史的性质和意义一、西方文论史的性质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三、西方文论史的意义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文论概况一、古希腊文化概况二、古希腊文论概况第二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柏拉图美学的挑战性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三、诗与哲学之争的文化意义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一、《诗学》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二、《诗学》的理论体系三、《诗学》的理论贡献四、《诗学》与现代文艺学第四节古罗马文论概况一、古罗马文论的特点二、古罗马文论两大家第二章中世纪文艺理论第一节中世纪文论概况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意义二、中世纪的文艺思想第二节《圣经》与基督教哲学一、《圣经》与基督信仰二、基督教哲学及其发展三、基督教哲学的精神价值第三节基督教对西方文艺的影响一、基督教对西方艺术活动的影响二、《忏悔录》与中西两大文学主题第三章新古典主义文论第一节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论概况一、文艺复兴文论概况二、新古典主义文论概况第二节达芬奇的《画论》一、本质论:“画家的心应像一面镜子”二、创作论:“绘画是一门科学”三、诗画比较论:“绘画是最高贵的艺术”第三节布瓦洛的《诗的艺术》一、《诗的艺术》的理论框架二、布瓦洛的古典主义美学三、古典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反思第四章西方近代文艺理论第一节近代文论的概况一、近代文论的分期二、近代文论的特点第二节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一、《抒情歌谣集序言》的理论思路二、华兹华斯的抒情美学第三节黑格尔的《美学》一、黑格尔《美学》的价值和意义二、《美学》的艺术理论体系三、黑格尔《美学》的理论贡献第四节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丹纳与历史文化批评二、《艺术哲学》的理论结构三、丹纳的艺术史哲学体系。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3B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3B

具有保守倾向的一派以明屠尔 诺、斯卡里格为代表,具有革 新倾向的一派以卡斯特尔维屈 罗为代表。但即使革新派在许 多问题上往往也仍旧行走在古 典权威画定的轨迹上。
1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 论
意大利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明屠尔诺(Antonio Sebastian Minturno)在其《诗的艺术》中,坚信古人创造的史 诗的经典性和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权威性,对当时诗人们在诗的体裁、形式等方面的新 的探索则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在他看来,试图突破古代诗学的古典规范而探索“新的诗艺” 的作家们的努力全是徒劳的,尽管他们为着要显示自己才力和学问都很强,也努力向世界 介绍一种新的诗艺。
文艺复兴时期 的理论
意大利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卡斯特尔维屈罗(Lodovico Castelvetro)于1570年用意大利 语翻译了亚里士多德《诗学》,并写下自己的提要与注疏。
他抛弃了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诗的发明原是专为娱乐和消遣的。”(只要“甜 美”)诗的对象主要是听不懂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抽象理论与说教的“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 大众” 。既如此,诗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民众能懂且懂了就感到快乐的事物 。
达·芬奇的诗 画比较
从绘画中产生的谐调的比例能同时间射进眼 帘。诗在表现十全的美时,不得不把构成整 个画面谐调的各部分分别叙述,从而使我们 不能形成谐调的比例印象。
在绘画中,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匀 称使感官愉快。诗则借助较逊色的感官传达 同样的主题,然后将事物的形态传与心灵, 较之物和心之间的真正媒介——眼睛的作 用模糊得多,迟钝得多。”
○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
意大利的亚里 士多德主义
斯卡里格(Julius Caesar Scaliger)对 于古典诗学传统的维护,更多地体现为对贺 01 拉斯“寓教于乐”说的坚守:“诗的目的在 于以娱乐的方式给人以教育,因为诗要教诲, 并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只是娱乐。”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课程英文名称: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学分: 2 总学时: 36课程性质: 学位专业基础课适用研究生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它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艺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各流派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内在联系,总结西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和研究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俄国形式主义1.了解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俄国形式主义二、英美新批评1.了解英美新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3.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英美新批评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其在20世纪的新发展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四.精神分析批评理论1.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五.原型批评1.了解原型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原型批评。

六.结构主义1.了解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结构主义。

七.解构主义1.了解解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解构主义。

八.读者反应批评1.了解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读者反应批评。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责任教师:应悦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西方文论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表现。

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

它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更深入的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按时间顺序分为“古典的上古时代、信仰的中古时代、发现的近古时代、理性的17世纪、启蒙的18世纪、思想体系的19世纪、分析的20世纪”七个部分。

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对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和思潮流派的探讨分析,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西方文论代表性人物和思潮流派的艺术特色。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更宽阔的视野总结文学的普遍规律,概括更丰富的文学现象。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简明西方文论史》(李思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直播课堂根据教学情况安排2次直播课堂。

直播课堂主要是理清课程脉络, 讲授重点难点,明确考试要求。

具体的时间安排详见省电大教务处的有关文件。

(不看后悔一生)课件:西方文艺理论讲义

(不看后悔一生)课件:西方文艺理论讲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红色经典全新解读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十个 观点 :
1马克思主义终结了 2 2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但 是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4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梦想 5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 因素 6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 面毫无兴趣 7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最无用过时 的 8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 9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 10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 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二)文艺理论基本问题:五个系统 文艺理论基本问题 五个系统
特里·伊格尔顿(1943- ),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应威廉斯 的邀请,留在剑桥担任他的助手,作助理研究员。1969年转到牛 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 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被英国查尔斯王子 称为“最可怕的人”。他说: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 代表作:《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马 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 《文学理论引论》、《批评的作用:从观察家到后结构主义》和 《审美意识形态》等等。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归纳了十 条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抨击,然后逐条分析批驳。 五个系统:1、作家系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生命直觉主义、 精神分析;2、作品系统: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 3、读者系统:文学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4、文化— —社会系统: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学、存在主义、社会批评 理论;5、后现代系统: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 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理论与意义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第一篇:西方文论教学大纲西方文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内容绪论(一)西方文论的概念界定及关系处理。

(二)西方文论关于文学本质论的发展。

(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态度与方法。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历史概况二、古希腊文论发展概况三、古罗马历史及文论发展概况第二节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论评析第三节亚里斯多德一、生平与著作二、文艺思想第四节贺拉斯一、生平与著作二、古典主义原则三、“寓交于乐”说第五节朗吉努斯一、《论崇高》及作者二、《论崇高》的方法论三、崇高的本质四、崇高风格的构成因素第二章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二、文学理论概况第二节奥古斯丁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艺思想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一、文艺复兴概况二、文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三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古典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三、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第二节布瓦洛一、生平和著作二、文艺思想第四章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启蒙运动的特征及意义三、启蒙运动时期文论发展概况第二节狄德罗一、生平与著作二、关于艺术“天才”的思想三、戏剧理论第三节康德一、生平与著作二、审美判断论三、艺术创造论第五章 19世纪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概况二、文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二节黑格尔一、生平和著作二、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三、美学及文艺思想第三节别林斯基一、生平和著作二、文学真实论三、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20世纪文学理论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想和哲学基础第二节精神分析批评与原型批评一、精神分析批评二、原型批评第三节形式主义一、俄国形式主义二、英美新批评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第四节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一、现象学二、存在主义第五节文学阐释学与接受理论一、伽达默尔与文学阐释学二、尧斯的接受美学二、训练设计方案采用课堂提问、答疑、讨论、辩论、小论文撰写等形式。

外国美术史第十八讲(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趋势)

外国美术史第十八讲(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趋势)

• 爱德华· 维亚尔出生于古依索,是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作为内景主义画派 领袖之一,画家维亚尔运用印象派技法来描绘亲戚朋友在室内、巴黎花园里 和街道上的日常生活。在《艺术家的母亲和妹妹》、《花园聚餐》和《画家 凯尔· 泽维尔· 罗塞尔和他的女儿》等作品中,维亚尔着力于小型的重复图案, 将人物融合在背景之中。维亚尔也绘制大型装饰画板和屏风,设计舞台布景 并发表了一系列平版画,如《室内景色》(1899年)。维亚尔在巴黎茱丽安学院 求学期间结识了皮耶· 勃纳尔、保罗· 塞律西埃和莫里斯· 丹尼斯,与他们组成称 为“纳比派”的象征主义画派团体。 • 维亚尔15岁父亲过世,靠母亲扶育。维亚尔的母亲出身织绣设计家庭,在灯 光下织绣彩色绢布的女工们工作的光景,让维亚尔感受深刻,因此他画下许 多以织绣女人为主题的油画。1886年维亚尔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与勃纳尔 相识,第二年在塞律西埃与丹尼斯的劝说下加入纳比派集团,并在巴黎美术 学院的杰罗姆画室作画。 • 但后来维亚尔反对学院派艺术,发表造型单纯化与装饰性色面结合的作品, 画面中对光线的游移描绘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取材喜好身边妇女的家 庭生活,描绘平静、平凡的爱情生活光景,被称为亲和主义(intimisme)的代表 画家。日内瓦联合国大厦陈列有维亚尔的巨幅装饰画,巴黎夏乐宫、香榭丽 台剧院也收藏有维亚尔的代表性作品。维亚尔写过很多谈画的文章。他说: “艺术应该是精神的创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艺术家应该从主观上重 新安排它们。这种重新安排自然界,要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
• 政治背景:1914-1918一战 1940-1945二战——悲观、逃避、反 抗、无政府、避世、孤独、精神反抗(达达、超现实)
• 经济:大工业、经济、贫富分化、节奏加快、“安乐椅”“为艺 术而艺术”(艺术多样化) • 科学技术:宇宙空间、微观生命、材料(立体、未来) • 现代哲学、社会思想:康德先验唯心主义、克罗齐直觉主义表现 论、柏格森反理性主义“心里时间”(表现、 现代雕塑时空观 念拓展)和神秘主义、尼采唯意志论艺术至上主义、弗洛伊德精 神分析学说(超现实)、萨特存在主义 • 文化交融:原始土著(非洲、大洋、美洲、北极)、东方异域 (中国、印度、日本、伊斯兰、波斯)、传统异端 (中世纪、 包西怪诞、格列柯变形、布莱克梦幻、杜米爱夸张) • 儿童美术、音乐、舞蹈、影视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
西方文艺理论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概述
• 基督教带来的审视事物的新眼光
• 1. 严格区分“世俗”与“神圣”,把世俗(包括自 然和社会)中“美、大、圣、神”之物当作超验世 界的反映。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超验的,基 督教则以超验世界为反映“唯一者”上帝的属性 。 • 2. 虽厌弃世俗,但又能敏感地感受到世俗之美。
• cf.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区别
中世纪文学理论
普洛丁“美的阶梯论”
• 感性美和理念美 • “感性美”为有形的物质世界的美。物体之所以美 ,是因其分有理念即“太一”之光,此光使原来杂 乱的物质获得了形式。无形式的物质注定要受“太 一”之光的照耀,也注定要取得一种形式和理念, 但在此之前它们相对于“神圣的理性”(Divine Thought)就是丑的,异己的。 • 理念是一种统一性。当理念-形式(Idea-Form)进 入一物时,会将其各部分加以组织和安排,化为一 种凝聚的整体,从而创造出此物的统一性。美即是 由于这种统一性。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概述
• 基督教涵容了北欧的哥特文化,很多在中 世纪才具备了文本形态的北欧各民族史诗 ,都出自修道士之手。11世纪以降,法兰 西、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民族语言的文 学已初具形态。民族文学的理论成分甚少 ,但民族文学的实践中包含着一系列反教 会理论的准理论因素。中世纪文学理论的 黄金时期为中世纪早期,其时巴黎尚未成 为文化中心,许多文学理论家都出自北非 。
中世纪文学理论
• • • •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中世纪概述
• 3. 在仰望上帝时,关注自身的精神与灵魂 。由于基督教禁止“偶像崇拜”(idolatry )的禁令,这种眼光对雕塑的审美不那么 敏锐,却善于寻找神圣的词语和上帝进行 交流。如果说古典时代的崇高是以理性为 基础(然至Longinus已发现理性/语言无法 完全表现崇高)的话,那么信仰时代里的 崇高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这是一种神性 的崇高,也是中世纪前期文学实践和理论 方面的普遍特征。

西方文论整理篇

西方文论整理篇

西方文论选讲(古希腊至十九世纪)目录绪论西方文论的性质、形态和分期第一讲早期古希腊文论第二讲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第三讲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四讲罗马古典主义第五讲中世纪文论第六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第七讲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第八讲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论第九讲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上)第十讲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下)第十一讲英国浪漫主义第十二讲法国浪漫主义第十三讲法国现实主义第十四讲俄国现实主义第十五讲英美现实主义第十六讲法国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第十七讲唯美主义第十八讲唯意志主义文论结束语西方文论的发展轨迹绪论一、课程的学科性质西方文论即“西方文艺理论”的简称。

文艺理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是美学的分支,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二、西方文论的形态:三种方式两大体系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及美学家等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一般来说,英语国家的文论多表现为文学批评;德语国家的文论多体现在美学或艺术哲学中。

三、西方文论的分期:四大阶段七个时期第一阶段:古代文论(从古希腊文论到新古典主义)1、古典的希腊罗马文论2、信仰的中世纪文论3、发现的文艺复兴文论4、理性的十七世纪文论第二阶段:近代文论(从启蒙主义到自然主义)5、启蒙的十八世纪文论6、思想体系的十九世纪文论第三阶段:现代文论(从象征主义到结构主义)7-1、分析的二十世纪文论(60年代以前)第四阶段:后现代文论(从解构主义到后殖民主义)7-2、分析的二十世纪文论(60年代以后)第一讲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从数的和谐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

1、美是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这一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赤峰学院王升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西方文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讲的是西方文学理论历史发展,是文艺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属于文学理论的分支之一,既具有理论性质,也具有历史性质。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观点及其它们对于我们当今文学理论建设的借鉴意义。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总论及古希腊文论概述
教学要求:把握文艺理论的基本思路,宏观讲述文艺理论的原则方法,引入西方文艺理论的内容。

教学重点:古希腊文艺理论概述。

教学内容:1.总论
2.古希腊文论概述
第二讲柏拉图
教学要求:从其哲学思想入手,辩证讲述其文论思想。

教学重点:柏拉图文论思想的本质论、功用论、创作论
教学内容:1.柏拉图简介
2.柏拉图哲学及文论思想
第三讲亚里士多德
教学要求: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入手,讲述其文艺理论。

教学重点: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悲剧创作论。

教学内容:1.亚里士多德简介
2.文艺本质论
3.文艺创作论
4.文艺功用论
5.悲剧创作论
第四讲古罗马文艺理论(上)
教学要求:以古罗马文化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文论的特点及内涵。

教学重点:古罗马文论的特点、贺拉斯文论思想
教学内容:1.古罗马文化
2.古罗马文论的特点
3.贺拉斯的文论思想
第五讲古罗马文艺理论(下)
教学要求:从美学角度讲述崇高的意蕴,引导学生理解《论崇高》中的文论思想。

教学重点:崇高的根源、崇高与文艺的关系
教学内容:1.崇高的本质及功用
2.崇高风格与文艺创作
3.崇高作品的批评标准
第六讲中世纪文艺理论(上)
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引导学生理解中世纪的文论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普罗提诺的文论思想
教学内容: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基本观念
2.普罗提诺的文论思想
第七讲中世纪文艺理论(下)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分析理解中世纪文艺理论思想。

教学重点: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论思想
教学内容:1.经院神学到经院神学
2.破坏偶像运动与图像复兴
3.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
第八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
教学要求: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入手,揭示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型。

教学重点:神秘主义到理性主义,逻各斯的三个层次、讽刺的流变
教学内容:1.文艺复兴概述
2.文艺复兴时代的文论综述
3.两位文论家
第九讲十七世纪文艺理论
教学要求:以古典主义的理性为基础,把握古典主义文理论关于古典即人性的论述及三一律的论述。

教学重点:布瓦洛的文艺观自然≈理性≈古典
教学内容:1.综述
2.布瓦洛的文艺理论
第十讲十八世纪启蒙时代文艺理论(上)
教学要求:以十八世纪西文社会文化精神为背景,引入启蒙时代的文艺理论。

教学重点:狄德罗的文艺美学观。

教学内容:1.综述
2.狄德罗的文艺美学观
第十一讲第十二讲十八世纪启蒙时代文艺理论(下)
教学要求:以文化为背景,以作品实践为例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莱辛的文艺美学观。

教学内容:1.莱辛简介
2.《拉奥孔》中的文艺美学观。

3.《汉堡剧评》中的戏剧理论。

4.歌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第十三讲、十四讲十八世纪末德国古典美学及康德
教学要求:介绍德国古典美学背景下,重点讲解康德的文艺理论观。

教学重点:康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教学内容:1.德国古典美学简介。

2.康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第十五讲、十六讲黑格尔的文艺理论
教学要求:以黑格尔哲学为背景,以其文艺理论为正宗,不可偏颇。

教学重点:黑格尔美学原理、黑格尔艺术美
教学内容:1.生平简介
2.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
3.美学基本原理
4.艺术美的实现
第十七讲十九世纪文论简述
教学要求:简述西方十九世纪文论概况,以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为主。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论思潮
教学内容:1.概况
2. 浪漫主义文论思潮
3.自然主义文论
第十八讲二十世纪文论简述
教学要求:主要简介二十世纪文论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形式。

教学重点:二十世纪文论的转向及特征
教学内容:1. 二十世纪文论的转向
2. 二十世纪文论的特征
3. 二十世纪文论的主要流派
参考书目:《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版陆扬主编:《文化研究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
Terry Eagleton, After Theory, New York: Basic,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