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巷道三级支护理论与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冲击地压巷道三级支护理论与技术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下,我国煤炭开发

利用工作进一步发展。作为煤炭开采和消耗大国,我国应不断提升开采水平,保

证开采作业安全性、稳定性。在采矿过程中,可以科学应用掘进技术和支护技术,实现安全生产和稳定生产,提高煤矿的采煤效率。其中,应用高强支护技术,可

以降低复杂地质环境下开采难度,有效确保巷道安全性,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对其该技术要有科学认知和高效应用,以推动采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三级支护;理论与技术

引言

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系统储存的弹性能瞬间释放,造成支护设备毁坏、采掘空间变形

及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据统计,90%以上的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在巷道中,特别是近几年,

山西担水沟煤矿、辽宁红阳三矿、山东龙郓煤业、河北唐山矿、吉林龙家堡矿先后发生严重

冲击地压事故,使得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成为焦点问题。目前,对于冲击地压防治的

研究成果已有很多,齐庆新等提出了以应力控制为中心,以单位应力梯度为表征的冲击地压

应力控制理论,并从应力控制角度对冲击地压进行了防治研究。深部应变型冲击地压、深部

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深部断层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

1当前高强支护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

(1)支护初期裂缝和滑动问题。高强支护技术具有隐蔽性特征,因此难以制定有效的

施工流程,在持续的采煤作业之下,会不断增强低压,也就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容

易导致初期支护产生裂缝和滑动等问题。(2)开采过程中问题。在煤炭开采中会遇到各种

恶劣的开采条件,具体如应力巷道和大倾角巷道高帮等,在高强度应力下,容易导致顶部变形、巷道被破坏,在此过程中高强支护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问题。(3)施工队伍存在问题。具体在高强支护技术应用和施工中,如果施工队伍素质不足,对

实际工作流程不够明确,就无法有效制定施工方案,实际施工监管不到位,高强支护技术的

应用成效降低,不利于保证掘进作业的安全、高质进行。

2巷道三级支护的防冲要求

冲击地压巷道的支护-近场围岩系统存在远场能量动力输入。因此,在冲击地压巷道支

护时,不但要考虑巷道静载变形稳定的基本问题,还应考虑能量输入造成的动载扰动及输入

能量有效吸收问题。由于远场输入能量的大小及其与巷道距离不同,对支护方式、支护强度

及支护吸能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矿井可能释放的最大能量,实现支护分级设计,实现不同矿井、不同静动载、不同输入能量防冲要求。一级支护采用锚杆或吸能锚杆,设防

目标是低能量冲击条件下,对于释放能量在104~105J的冲击,设计在巷道顶板和两帮布设

不同间排距锚杆,把释放的能量都吸收了,实现巷道的防冲。二级支护采用“锚杆+O型棚”联

合支护,设防目标较高能量冲击时,对于释放能量在105~106J的冲击利用锚杆索与O型棚

联合作用实现了功能互补,锚杆索充分发挥了围岩性能,吸收消耗冲击能,同时有效弥补O

型棚支护强度不足问题,而O型棚对围岩在整个断面上均具有控制作用,不但弥补了吸能锚

杆索无法维护巷道浅部破碎围岩,冲击护表能力不足问题,而且将围岩径向冲击转化为自身

环向均匀收缩消耗冲击能,维持巷道环向均部变形。三级支护采用“锚杆+O型棚+液压支架”

联合支护方式,三级支护设防目标高能量冲击时,对于释放能量大于106J的冲击地压,利用

液压支架具有强力支撑作用,在巷道轴向间隔布置后形成强稳定结构,可有效避免强冲击条

件下,锚杆索与O型棚的整体失稳,保障巷道整体稳定性。锚杆索、O型棚或液压支架,通

过径向让位、环向可缩以及轴向稳定控制对巷道进行三维立体支护,充分利用巷内支护体与

锚固岩体,共同抵抗吸收冲击能,实现不同能量级别的冲击地压吸能防冲,能够有效避免冲

击造成巷道顶板下沉、底板底臌、两帮收敛。

3优化跨采条件下的煤矿采煤巷道支护技术策略

3.1对不同技术进行结合应用

在对煤矿采煤巷道支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加固技术得以应用。对于上述的

实例中,锚网索喷联合支护加固技术是主要应用的方式。在对该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相关的

工作人员会实时检测松动圈的数据,对其中可能影响的因素增加相应的方法处理,从而对安

全隐患进行有效避免,对围岩的稳定性有效保证。具体方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结合松动圈的实际情况,加固松散围岩,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对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以

及避免,提高围岩的强度,从而保证围岩的目标有效实现。所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其二,

处于松动圈外部的围岩,一般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对围岩的变形有效抵抗,因此相关的工

作人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岩体进行有效应用,对围岩变形情况有效控制,对围岩的内部供应

力有效控制,降低围岩的变形情况。将注锚支护技术有效应用到巷道支护中,能够对整体围

岩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提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围岩的承载能力有效提高。将预

应力锚索应用到围岩的外侧,能够对位移以及应力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约束,保证围岩的

强度。深度围岩的强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岩体的变形有效控制。

3.2优化现场测试工作

在跨采条件下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加强

现场检测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结合测试的结果,对出现问题的巷道采取相

应的措施,提升巷道的稳定性,对巷道变形的情况有效避免,对巷道护理成本有效降低。受

到跨采的应用,松动圈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从而进一步导致围岩的膨胀压力增加,所以需

要对锚索支护技术进行应用,强化支护结构,对膨胀压力有效抵抗。对围岩自重进行有效抵抗,能够对拱顶锚索结构进行应用,对围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提升,保证采煤安全性。

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检测分析巷道变形的原因,对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

提升采煤安全性有效提升,保证正常的煤炭开采工作,提升煤矿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

人们的需求。

3.3微震信号分析

矿井冲击地压动力灾害监测技术体系主要分为前期宏观评价、早期区域预测、中期局部

预测及后期逐点检验等阶段。统计回采期间的微震数据,进而分析采场微震能量释放规律,

确定微震日释放能量及单位推进度能量预警指标临界值,从而建立郓城煤矿实体工作面回采

期间微震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统计时间区间为2014年11月14日~2015年12月8日,共统计其间生产天数329天。可以看出,统计的329天中,日释放能量区间(0 2000]共有237天,所占百分比为72%,日释放能量区间(18000 20000]、(20000 22000]、(22000 54000)分别发生51天、0天、3天、4天,所占百分比分别为0、0.9%、1.2%;可见,日释放能量

18000J是一临界点,将其对应的百分比98%作为限产预警指标,将98.9%的上限作为停产预

警指标,对应的累积能量区间为(0 20000],对应的日释放能量为20000J。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采条件下应用煤矿采煤巷道技术,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对不同

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巷道变形情况的检测,并结合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围

岩松动变形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对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对企业效益

有效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