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如何入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易经如何入门
易经是我国春秋以前解释“易”的经典书籍,是华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人们所知道的《易经》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前2部已经失传,真正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周易。社会上不断有人声称已经发掘出了连山易和归藏易,并整理出版了相关书籍,但这些书籍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抄作,并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和社会的承认。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张成。转载请说明出处。不过,人们通过古代易学文献的描述,已经确定了连山易是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而周易是以“乾”卦为首。诸如南怀瑾这样的专家认为,堪舆、医药等方面有关易的运用,这与连山易、归藏易是分不开的。
几千年来,易经一直被人们誉为“群经之首”,这是因为易经包罗了宇宙万物产生、变化的的根本规律,其原理被无数的智者所证实并广泛得到应用,甚至所有的哲学思想,在易经里面都能找到踪迹,然而人们却无法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地证明。这样,易经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的人来学习研究,也无可避免地染上了迷信的内容。
易经有如此的魅力,那么易经是如何产生的呢?因年代的久远,再加上远古的人们缺乏文字,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准确考证,但通过有限的资料,以及一些远古的传说,我们大致理清了易经产生的脉络。孔子所写的《易传》告诉我们,远古人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取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易经易经并非天外之物,它是人们效法天地而来,用一种简单易懂的符号来揭示自然的一些法则,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什么是易经因此,易经是非常健康的思想,其本源并不神秘,而是极其简单,所以称之为“易”。小雅甚至认为,八卦虽然是伏羲所作,但却并非他所创。这是由以往诸如有巢氏、燧人氏等长期观察所总结传承而来,伏羲将这些思想进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八卦符号,使许多人们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从而得以传播,因此后人便有此误传。
易经的发展《左传》中记载,楚文王的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在《尚书?序》里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三皇五帝之书”即三坟、五典,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是《河图》、《洛书》的理数,由此可见,易经并非上天所赐,而是和万物一样逐渐发展而来.
伏羲用八卦符号来演示易的原理,使易文化得到了飞跃发展,到了神农时代,什么是易经易
的应用进一步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人们不象现在一样交通发达,人们最大的麻烦是困于大山甚至猛兽,因此,代表大山的“艮”便成了首卦。到了黄帝时代,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人们有了相对温暖的家,也开始有了积蓄,所以有了“归藏”的思想雏形。以后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变更和补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连山易》和《归藏易》,这本经典以及后来的周易被后人并称为“三易”,至今仍以这三易为主导。
由于古代没有印刷技术,春秋战国又是兵荒马乱,人们为生存而疲于奔命,再加上秦始皇焚书,诸多原因导致《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正本已经失传,但其思想及应用仍然被广泛流传。秦前的易经大多本着法天象地的原则,广泛用于祭祀、决策等国家大事。因此当时的儒者比较精通易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所下的围棋,也是易经应用的工具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周易》便成了秦朝以后大多数人学习研究易经的唯一宝典。什么是易经周易是文王研究易经的应用体系,说所谓“文王演易、周公祖述”,也就是说,周易是由周公记录整理并形成文字传承下来的。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便是文王和周公对“卦”和“爻”的解释。由于周易原文深奥难懂,孔子晚年作《十翼》系统地对周易作了解释和说明,有人说《十翼》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孔子的学生所作。
孔子所作《十翼》对后世学习研究易经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至今仍是解释易经的最高权威,其内容已经被加到了周易原文中去,一起成为经文的一部分。《十翼》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因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继伏羲、文王之后的“易更三圣”之一。
孔子将《易》列为六艺之一并以此教育学生,而孔子的学生中,专门传授易经的主要有两人即卜子夏和商瞿(qú),他们的二人为易经的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世上留传子夏水平没有商瞿高等传言概不可信。除了孔门弟子外,世上还有许多易经研究传播者,并非只有卜商两宗。《易》者,不外乎义理、象数两途,义理是《易》的内容,象数是《易》的形式。先民们有了太极的概念,然后产生了太极图;有了阴阳的概念,然后产生了两仪;有了四时的概念,然后产生四象;上观天象,下看地理,又观察大地万物,近取法于人体的解剖图形,远取法于万物的各种形象,然后造作了八卦,又交叉重迭衍生六十四卦;又造作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所以说,以六十四卦为内容的卦象系统,以五行九宫为基础的河图洛书,都是易学文化的图象形式。卦画的最小单位是爻:“—”为阳爻,“--”为阴爻,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交合,正是阴阳对立统一、消长
流行、互根互动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混沌之气——太极,于旋转中生出阴阳——两仪,阴阳于互动中生出四时——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五行于相生相克之中,演化出十分逼真的河图;九宫于循环往复之中衍生出洛书。易经八卦入门正是这种无穷变化,才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造。我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就是从这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太极图、无穷变化的阴阳爻、相生相克的河图、循环往复的洛书中,激发了灵感,产生了奇思妙想,于是就有了寓意深刻的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了美不胜收的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有了精妙绝伦的中国民间艺术。看了汉代张衡设计制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有谁不认为这两件科学仪器是两件堪称世界之绝的艺术设计作品,又有谁不认为其中蕴涵了中国易学文化的精髓。所以古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说:太极图本身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秘籍。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到道观的标识物;从道教的服饰到游方术士的招摇旗;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古典书籍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的爵士勋章等,太极图无不跃然其上。太极图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等。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
想学会易经八卦首先要从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学起那么历来说法不一,有原始时代说,有太古洪荒说,有生殖器崇拜说,不一而足。宋朝的朱震认为,太极图是由五代末宋初的道教鼻祖之一陈抟传下,他在《汉上易传·进易说表》中说:“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但是陈抟的太极图是谁传的,他没说,但恐怕也不会是陈抟自己创造的,因为有无数的出土文物证明。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易经八卦入门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陈立夫所称“双龙太极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陈立夫的说法比较科学,远古先民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手段,借助图象来推演天文地理、宇宙万物,那是十分自然的。至于陈抟,也许只是把太极图当成道教的标识物而已。
还有人认为太极图出于道教徒之手,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据说有人利用EF扫描技术,给进入气功功能态下的气功师作脑电图,并结合中医学和气功学有关记载,对气功师的脑电图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太极结构,以此证明太极图最早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