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求中国旅游地理概论1.1 旅游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旅游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1.3 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1.4 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1.5 中国重要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1.6 中国主要旅游线路及其特点2能力要求2.1 能够熟练运用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2.2 能够设计各类专题旅游线路,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2.3 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设计,包括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等2.4 能够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制作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并具备讲解技能2.5 能够搜集、整理、提炼电子资料和纸质介质上的旅游地理知识3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3.2 实地考察3.3 多媒体教学3.4 研讨和讨论3.5 课外阅读和作业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地考察报告等。
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主要考核指标。
旅游地理学认知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科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旅游地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旅游流、旅游区划等内容。
研究旅游地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教学情景,研究技能内容和要求,以及制定教学设备。
运用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人地关系等理论分析问题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包括地域分异和人地关系等方面,可以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旅游问题。
例如,可以分析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旅游资源认知及调查评价研究旅游地理学需要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同时,也需要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能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例如能够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导游讲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1、前言《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
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
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
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地位《中国旅游地理》是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其实,普通人都至少要懂得些基础的地理知识。
二、前导和后续课程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世界旅游地理。
三、课程对象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2)掌握旅游地理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3)明白学习旅游地理的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旅游地理知识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能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无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五、学分及课时数1. 学分:1002.参考学时:72六、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72】七、(一)课程进度表(二)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53】第一章中国地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疆域、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第二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第四节自然资源第四节交通【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教学难点】中国行政区划分布的记忆【建议课时】12学时【学习指南】(一)学习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学习的方法1.深读教材2.多加强记忆训练【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建议使用PPT、运用相关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
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彭淑清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彭淑清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及学分4适用专业(群)导游与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执笔人王红玲课程组审核院(部)审核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系统地把各项要求做为训练的目标来完成,在达到技能鉴定水平的同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与实践结合,以实训项目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背记和讲解能力本课程采用教、辅、练一体化教学,边教边练,边练习边辅导,以教学带动练习,以练习主导教学,相辅相承,在定向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实操教学,在提高学生背记和讲解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水平。
3.采用目标教学与目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共设计了五十四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采取基础知识掌握及定向题型目标训练,以目标训练为实训内容,以鉴定要求为教学要求,对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学习到掌握再到熟练,到达到相应景点讲解要求,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力突破。
4.坚持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开发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与技能鉴定考核机构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共同开发设计课程。
三、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四、四、实施建议1.教学条件本课程中景观图片内容居多,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教室,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观看。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国旅游地理2、英文名称:二、课程简介该课程分四大部分。
首先,揭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叙述了旅游的产生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阐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及与旅游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和主要的旅游区,分析了各旅游经济区中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旅游线路的布局特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第四,旅游交通地理,论述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旅游交通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等。
三、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任意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中起辅修作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1、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旅游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2、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史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熟悉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二)旅游资源概述1、内容: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原则和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特性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弄清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1、内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
地貌、水域、气候天象、生物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对旅游的作用,掌握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各类型资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各类型资源在我著名景区景点中的分布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学时数:6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导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根据院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文化基础,使其能够宣传好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引导游客欣赏美景,感受文化,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直接和具体满足游客的需要。
在课程结业时,学生应当能够做到:1、熟悉中国旅游资源;2、掌握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旅游交通的情况;3、掌握旅游路线设计的相关知识;4、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旅游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征与主要旅游路线;5、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内旅游亚区和游览地;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2、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概述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3、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教学重点:旅游与地理的关系、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教学建议:在介绍该学科时,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作业建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2、熟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概述2、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教学重点: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中国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旅游与地理相结合的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习的方法,对旅游中的人地关系熟悉,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旅游地景观进行描述,得出其分布、形成的规律;2、能对旅游资源作出评价、并对其开发和规划提出参考意见;3、能有一定的旅游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第一单元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1)绪论:中国旅游地理学角度阐述旅游资源方面的几个问题。
(2)自然旅游资源(3)人文旅游资源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和分布等等(2)理解旅游与地理之间的关系(3)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代表性景区景点重点难点:中国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代表性景区景点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逐步培养同学们的全面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单元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1)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和旅游地理分区(2)在各旅游区内,以省、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为单位,介绍各地的概况以及旅游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征(3)区划案例分析与旅游路线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及原则(2)理解旅游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旅游区划的程序与方法(3)掌握某一种中国旅游区划方案重点难点:旅游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旅游区划的程序与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助旅游的设计与出游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的设计旅游路线能力。
三、课内实训项目四、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建议表五、说明1、本课程2学分;2、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学制为三年的专科学生。
完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讲课34 学时,课内实训0 学时;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分工与课程有联系的课程有: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地质学、考古学、生物学、气象学、建筑学、园林学、历史学、美学、文学、经济学、环境学、城市规划、艺术市场营销等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了解中国旅游交通网络的分布;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
第4章中国文化区域与旅游资源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2.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了解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
第5章中国旅游景点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旅游景点概况2.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教学要求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课内实践、独立实践、小组讨论等。
其中,课内实践和独立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本课程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针对大北京旅游圈,设计一条多功能、多主题的旅游线路。
设计东北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以突出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景观。
制作山西、河南和陕西三省的旅游线路图,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设计巴楚文化旅游区的景点分布图,为游客提供更方便的游览路线。
寻找家乡的美丽,设计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精心策划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及其活动内容,让游客领略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的魅力。
探讨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独立实践项目:广东省旅游资源的调查,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征,掌握开发和规划旅游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空间分布观念,提高旅游鉴赏能力。
建议使用教材《中国旅游地理》,并参考其他相关教材。
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包括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独立实践项目成绩单独评定。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螂U:专业必修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其它(放假):6学时独立实践学时: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一)性质与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主要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自然概况2.中国人文概况3.中国旅游资源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课程(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以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提高管理素质;以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坚持“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构建以提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编排。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内容编排,实现能力的递进。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及地理成因,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旅游区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等。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针对高职高专旅游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1.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
2. 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去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相关的重要旅游线路。
(二)社会能力1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方法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理论深度以能被学生掌握为准,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内容编排上,将地理知识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实际紧密结合,简明实用。
在结构安排上,针对各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以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为线索编写,逻辑严谨、清晰明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三、课程目标
1
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96学时,6学分
4.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二、课程定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是服务于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过程的综合基础课,对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认知,是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过程必备的知识准备。它的前修课程是《旅游概论》,它的后续课程是《导游服务》、《计调业务》、《外联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本课程按照服务于导游讲解、计调踩线、外联旅游线路设计等工作任务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并结合山东导游考证与山东导游讲解、计调、外联需求,以各个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5项子情境(任务),通过完成由单一到复杂的15个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旅游资源认知能力、旅游客源地理分析能力、区域旅游产品(线路)开发能力。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方法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旅游市场拓展能力、导游讲解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意识、创造能力、社会道德能力)。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奠基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融化,为后续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180制订人:审定人: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主要旅游地的分区知识;能简介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掌握国内著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介绍技能,能够为游客推荐跨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的教育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对接岗位需求的旅游工作人员预备员。
2.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①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②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③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④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⑤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⑥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⑦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⑧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
(2)能力目标①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②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③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素质目标①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②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五、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按照50人的标准班级计算,本课程模块教学1名教师为宜,教师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能播放展示幻灯片、图片、视频、音乐等。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修订稿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
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英文)
Tourism Geography of China
课程代码
开课分院 (部)
城建商学院
总学时/学
其中实训学
72/2
36
分
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旅游与酒店管
适用专业
必修/选修
理
必修
2、 课程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 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 旅游文化、导游业务、领队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 容及教学体现了我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教材知识架构合理,具有较好的权威性。 项目1:主要采用刘振礼与王兵编写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 编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并参考了石高俊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的《中国旅游资源》。 项目2:主要参考了王瑜 王勇主编的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的《中国旅游地理》。 项目3-14:主要采用杨宇主编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旅游地理》。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有关的电子书籍、电 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学校和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相关网 站等信息资源,使本课程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 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 转变。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项目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 总评 = 过程评价60 % + 期终评价40% 其中过程评价包括:平时考勤20% + 项目完成态度10% + 项目成果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旅游地理
课程名称
(英文)
Tourism Geography of China
课程代码开课分院(部)城建商学院
总学时/学分72/2 其中实训学时36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必修/选修必修
二、课程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领队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我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与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空间分布规律;
2)学习与掌握我国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3)学习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及旅游人地关系等。
2.能力目标:
1)学会对中国各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能力;
2)学会各类专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技能;
3)学会区域旅游设计(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
4)各地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及讲解技能。
5)搜集、整理、提炼电子资料(互联网、视频)及纸质(书本、报刊)介质上旅游地理知识的技巧。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旅游欣赏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以适应“新旅游”时代需要和应用为目的,突出旅游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特色,以必须够用为主,讲清中国旅游资源和各分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注意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实践环节
1.实践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2)旅游线路设计
3)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
2.实践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
本课程常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开放在本课程网站),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有关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学校和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相关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本课程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项目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
总评 = 过程评价60 % + 期终评价40%
其中过程评价包括:平时考勤20% + 项目完成态度10% + 项目成果3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教材知识架构合理,具有较好的权威性。
项目1:主要采用刘振礼与王兵编写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并参考了石高俊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中国旅游资源》。
项目2:主要参考了王瑜王勇主编的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旅游地理》。
项目3-14:主要采用杨宇主编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
此外还编制了技能训练项目指导书及评分标准。
参考资料:网络课程资料、图书馆及学院资料室资料
八、课程改革思路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和练习相结合,将旅游地理知识与旅游线路设计、区域旅游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熟悉不同区域旅游特色及主要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区域旅游设计。
在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保证基础,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基本方法的导入上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方法的学习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模拟练习、案例分析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区域旅游设计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