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有利于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降水量小的地区出现干旱气候,物理风化作用显著;以降雪为主的寒冷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地形的影响: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高的地段,一般来说水位低,生物稀少,以机械风化为主;地形低的地段水分充足,生物繁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为主。

岩性的影响:岩石的成分不同,风化速度不同,比如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而基性的橄榄石最易风化;岩浆岩比变质岩、沉积岩易风化;非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易化学风化,难物理风化;不等粒或粗粒的晶质岩石易物理风化,而难于化学风化;节理或裂隙发育的岩石比块状的岩石更容易风化。

4、简述河漫滩形成过程。

答:在弯曲河段,流水由于惯性力的作用首先直接冲向凹岸,凹岸受到流水的冲刷和磨蚀,下部岩石被掏空,上部岩石因失去支撑而跨塌,于是凹岸便逐渐向下游方向后退;表层河水受到的摩擦力小、运动速度快,不断涌向凹岸,使凹岸水位升高,底部水流因受到摩擦力作用,流速低于表层,与此同时凸岸水位相对较低;在重力作用下,凹岸底部的水便携带着凹岸破坏的物质向凸岸运动,在凸岸的下游侧积起来,使凸岸不断前伸,从而形成边滩沉积。

边滩上在平水期无水,洪水期河水越过天然堤,在边滩上形成沉积,沉积物以细粒的粉沙、泥质物质为主。

由于其下部为粗粒的边滩沉积,因而纵向剖面上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5、简述河流的侵蚀作用。

答: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下蚀作用又分为地壳稳定期的地质作用和地壳抬升期的地质作用两种情况。

地壳稳定期河流的下蚀作用形成V字形峡谷、瀑布,向源侵蚀作用造成河流的袭夺,形成断头河和袭夺湾;地壳活动期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增强,形成河流阶地、深切河谷、夷平面。

侧蚀作用使河流变得弯曲,河谷加宽,曲流河高度发展形成蛇曲河,并最终导致河流截湾取直现象的发生,形成牛轭湖。

第十一、十四、十五章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作业

日本为什么多地震作为有名的“地震国”,日本公元6世纪就有地震记录。

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5级以上的大地震在近百年中发生过100多次。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列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

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等现象。

日本成为地震多发地的原因是该国地表下方有好几个板块在这里交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这一全长4万公里的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

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反观同样是岛国的英国,因其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最重要的是其地壳比较稳定,所以火山和地震很少。

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日本人为何不怕大地震?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

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1、镇定面对灾难灾民谈笑风生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大多数老百姓却一点都不怕。

新潟地震发生后,很快,日本NHK电视台就播放了架设在东京闹市区街头的多架摄像机拍下的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

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

次日早晨,记者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异常镇定的新潟人:由于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成群结队的受灾者在寒风中只是静静等待,默默地采取着自救措施;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刚刚从脱轨的“新干线”列车上被救下来、还困在附近一座车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许多人面带微笑,向记者描述地震时的遇险场面。

地球科学概论课后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课后作业

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性质:必修地球科学概论课后作业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 —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本次作业,周五那次课给我交上来,所有同学。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科学部分第一次作业徐旺达1300012606 1.我国历史上观测到的极光事件?我国对极光的观测历史悠久,从传说的黄帝时代开始,我国历代对极光这一壮丽景象,都进行记录,记录详尽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出灭状况、颜色、明亮程度、运动情景等等。

《占微书·河图握矩纪》中记载,《左氏春秋传》亦记载,黄帝诞生前一年,约公元前2700年,“大电绕枢斗星,大霓绕北斗枢星”,这可能是中国古代对极光现象最早的记录(由于是神话传说,准确性不大)。

《绎史》中记载“周武王东伐纣,夜济河时,云明如昼”,据今也有3100年的历史了。

公元前950 年左右,《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卷102记载道:“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

其年,王南巡不返。

”疑为世界上最早较可靠的北极光记录。

世界上比较早的最精确的极光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朝《汉书•天文志》描述:“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光烛地,长约四丈,大一围,动摇如龙地形,过了一会儿,长约五六丈,大约四围左右,曲折逶迤,贯穿在紫宫西,在斗西北子亥之间。

此后又曲折如环形,北方不合,停留约一刻左右。

”我国古代有关极光的记录十分丰富,大量史料记载均比较可靠。

据统计,从传说时代到18世纪中叶为止,总共有294 次。

史书中对极光色彩的描述,常用的词汇有火、红、白、青、黄、紫、青气、黄气、赤气、赤云、苍云、青龙、黄龙、赤龙等。

在古代,没有极光一词,极光大多是在史书中的星象、妖星、异星、符瑞、祥气、流星等条目中加以记述(西汉之前人们普遍把极光认为是祥云、祥气等,但是到了西汉之后,人们越来越把极光的出现看成是灾害祸乱发生的前兆)。

常用的名称有蚩尤旗、枉矢、长庚、天冲、狱汉、天狗、濛星、含誉等十几种。

清朝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黄鼎编纂的《管窥辑要》十六卷《祥异》中,绘画了各类极光形态的草图。

以下摘录一些我国古代史书对极光现象的记录:①汉成帝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黄白气,长十余丈,明照地,或曰天裂,或曰天剑。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011.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2.0分)A、自然环境B、生态系统C、动植物D、生物圈正确答案:D2.以下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是( )(2.0分)A、生命的起源和演化B、地核的形成与演化C、古生物学D、地壳运动正确答案:B3.下面哪一个理论的确立,标志着现代地球学的建立。

( )(2.0分)A、水成论B、板块构造理论C、均变论D、生物进化论正确答案:C4.下面哪位学者与地球科学早期发展无关。

()(2.0分)A、亚里士多德B、祖冲之C、达·芬奇D、沈括正确答案:B5.“将今论古”的原理不能用来解释下列哪种现象或科学问题( )(2.0分)A、地壳的形成B、沧海桑田C、化石的形成D、太阳系的演化正确答案:D1.科学方法一般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及(检验假说)等方面。

2.“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所提出,并由(赫顿)发展和确立。

3.写出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候风地动仪(张衡);《梦溪笔谈》(沈括);《天工开物》(宋应星);《地质学原理》(莱伊尔);《水成论》(魏尔纳);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1.地球上存在孤立的系统。

(×)2.理论或定律的提出一般是基于某位科学家的工作成果。

(×)3.现代地质学是在地球演化的渐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深地”、“深空”、“深海”及“深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历史上“灾变论”与“渐变论”、“水成论”与“火成论”、“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6.如果建立一个科学模型能合理解释某种地质现象,则这种模型可以称为理论。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地球科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历史、结构和演化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地球科学的过程中,习题与答案的练习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科学概论的习题与答案,以便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地球科学的知识。

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两个自转周期是多少?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答:地球的两个自转周期分别是星周日和恒星日。

星周日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恒星日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钟。

2.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分别为多少?答: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千米。

3.为什么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不同?答:地球自转产生了离心力和阿贝尔效应,使得地球赤道周围的物体离地球中心更远,因此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大。

第二章:地球的磁场1.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形成的?答: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中液态外核的対流运动所形成的大电流所产生的。

2.地球的磁场有什么作用?答:地球的磁场对宇宙射线的影响很大,它可以抵御太阳风及粒子辐射,并将它们引导到地球两极区域形成极光。

此外,地球磁场还对导航、地质方向勘探和航空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地球磁极的位置和方向有变化吗?答:是的,地球磁极的位置和方向是会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称为地磁极漂移。

在过去几千年中,地磁极已经移动了很多,有时甚至会翻转其方向。

第三章:地球的大气1.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答:地球的大气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1%的稀有气体(如氩、氦、氖等)以及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2.地球大气的结构如何?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变化和成分的变化,地球大气被分为五个层次。

从地表起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是什么?答: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上向外散发的红外辐射,使其在大气中产生所谓的“温室效应”,增加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

武汉地大_地球科学概论作业答案

武汉地大_地球科学概论作业答案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错误正确
10.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错误正确
四、填空题
1.正断层通常是由于_(1)_所引起;逆断层通常是由于丄2)_
力所引起;走滑断层通常是由于」3)_力所引起。(5分)
(1).参考答案:张力
(2).参考答案:挤压
⑶.参考答案:剪切
2.以平行的正断层为边界,中央下降呈现为长的槽形构造者称
(B)辉石、沥青、石油、金刚石
(C)人造水晶、矿泉水、长石、方解石
(D)雪花、高岭石、石英晶簇、花岗斑岩中的长石斑晶
二、多选题
1.下列可共生在同一类火成岩中的矿物是。(6分)
(A)石英、橄榄石、辉石、白云母;
(B)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
(C)钾长石;
(D)橄榄、钙长石、辉石、角闪石。
2.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6分)
(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正确正确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裸蕨植物。(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正确正确
7.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于三叠纪初期。(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错误正确
8.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正确正确
9.半衰期愈长的同位素,在测定地质年代时作用也愈大。(5分)
(A)钾-氩法;
(B)14C法;
(C)铀-铅法;
(D)铷-锶法
您的回答:B正确
3.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
的年龄是。(6分)
(A)4.5Ga;
(B)3.8Ga;
(C)3.5Ga;
(D)3.0Ga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011.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圈、⼤⽓圈、⽔圈和()相互作⽤⽽组成的统⼀(分)A、⾃然环境B、⽣态系统C、动植物D、⽣物圈正确答案: D2.以下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是( )(分)A、⽣命的起源和演化B、地核的形成与演化C、古⽣物学D、地壳运动正确答案: B3.下⾯哪⼀个理论的确⽴,标志着现代地球学的建⽴。

( )(分)A、⽔成论B、板块构造理论C、均变论D、⽣物进化论正确答案: C4.下⾯哪位学者与地球科学早期发展⽆关。

()(分)A、亚⾥⼠多德B、祖冲之C、达·芬奇D、沈括正确答案: B5.“将今论古”的原理不能⽤来解释下列哪种现象或科学问题( )(分)A、地壳的形成B、沧海桑⽥C、化⽯的形成D、太阳系的演化正确答案: D1.科学⽅法⼀般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及(检验假说)等⽅⾯。

2.“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的(将今论古)的思维⽅法。

这⼀思维⽅法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所提出,并由(赫顿)发展和确⽴。

3.写出科技成就或科技着作的创作者:候风地动仪(张衡);《梦溪笔谈》(沈括);《天⼯开物》(宋应星);《地质学原理》(莱伊尔);《⽔成论》(魏尔纳);⼤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天体运⾏论》(哥⽩尼)。

1.地球上存在孤⽴的系统。

(×)2.理论或定律的提出⼀般是基于某位科学家的⼯作成果。

(×)3.现代地质学是在地球演化的渐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深地”、“深空”、“深海”及“深时”计划的主要⽬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历史上“灾变论”与“渐变论”、“⽔成论”与“⽕成论”、“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极⼤地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6.如果建⽴⼀个科学模型能合理解释某种地质现象,则这种模型可以称为理论。

地球科学概论平时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平时作业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①岩浆岩是指由地壳深处的岩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

②岩浆岩的矿物成份主要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角闪石、辉石、黑云母、橄石等;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岩浆出岩的构造有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四种类型。

③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

它们都是等粒状结构(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区别是主要矿物成份不同。

花岗岩以石英和正长石为主;正长石以正长石和角闪石为主;闪长岩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辉长岩则以辉石和斜长石为主。

④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为: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排列无次序,无方向。

斑杂构造:不同部位矿物组合和颜色有很大差异,杂乱无章。

条带构造:不同构造,矿物成分的条带相间排列。

流纹构造: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的气孔平行排列。

气孔和杏仁构造:喷出岩中,挥发份逃逸留下的空洞称气孔构造。

当气孔被宠天后形成行人构造。

枕状构造:海底基性熔岩中常见。

岩浆岩类型:主要分为侵入岩、喷出岩。

①按化学成分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②按矿物成分分为:石英、长石、似长石、暗色矿物的含量及种类,来划分岩浆岩大类中的岩石系列;③按岩石的产状、结构构造分为: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玢岩、斑岩;沉积岩的主要特征:①沉积岩是指由岩石破屑,溶液析出物或有机质以及某些火山物质,在陆地或海洋中堆积而成的次生岩石。

②沉积岩的矿物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和粘土矿物。

沉积岩的结构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以及化学结构和生物化学结构。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③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和主要特征是结构,砾岩——砾状结构;砂岩——砂状结构;粉砂岩——粉砂状结构;页岩——泥质结构。

石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加衡盐酸起泡剧烈。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三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三

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物理部分第三次作业徐旺达13000126061.为什么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磁纬地区?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

带电粒子撞击高层大气的分子或原子而激发的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称为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磁纬地区,70至1000km的范围内。

地球的极光,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

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1万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也只有在极区或高(磁)纬地区,带电粒子才能运动到较低的高度,与大气分子相撞,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2.辐射带是怎样形成的?地磁场将高能的带电粒子(MeV)约束在地球空间确定的区域内,形成带电粒子比较集中的地区,称为辐射带。

辐射带分为内辐射带和外辐射带。

内辐射带:在赤道面上离地心1.1到3.3个地球半径,主要是高能质子。

外辐射带:在赤道面上离地心4.5到 6.0个地球半径,主要由电子组成。

辐射带主要由地磁场中捕获的高达几兆电子伏的电子以及高达几百兆电子伏的质子组成,其中只有很少百分比像O+这样的重粒子。

一旦带电粒子被捕获,洛伦兹力便控制它们在地磁层中的运动。

辐射带粒子的主要来源是被地球磁场俘获之太阳风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辐射带两转折点间来回运动。

当太阳发生磁暴时,地球磁层受扰动变形,而局限在范艾伦带的高能带电粒子大量洩出,并随磁力线于地球的极区进入大气层,激发空气分子产生美丽的极光。

3.什么叫磁暴?什么叫亚暴?磁暴是由太阳耀斑引起的地球高层大气的扰动,全球范围内的地磁场的急骤无规则扰动,地球的磁场的水平分量在一到几个小时内急剧下降而在随后的几天内恢复。

此现象发生突然,在1小时或更短时间内磁场经历显著变化。

全球范围内地磁场的剧烈扰动,扰动时间持续十几小时到几天。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概论
试述地球有哪些基本的物理性质。

答:
①密度。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516g/cm³,而从地表岩石实测的平均密度仅为 2.7~2.8g/cm³。

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的密度由表层的2.7~2.8g/cm³向下逐渐增加到地心处的12.51g/cm³,并且在一些不连续面处有明显的跳跃,其中以古登堡面(核-幔界面)处的跳跃幅度最大,从5.56g/cm³剧增到9.98g/cm³;在莫霍面(壳-幔界面)处密度从2.9g/cm³左右突然增至3.32g/cm³。

②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不同深度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实质上是压强。

在地内深处某点,来自其周围各个方向的压力大致相等,其值与该点上方覆盖的物质的重量成正比。

地内压力总是随深度连续而逐渐地增加的。

地壳的平均密度的2.75g/cm³,那么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将增加约27.5MPa(1MPa=106N/m²)。

计算证明,压力值在莫霍面处约1200MPa、古登堡面处约135200MPa、地心处达361700MPa。

③重力。

地球的离心力相对吸引力来说是非常微弱的,其最大值不超过引力的1/288,因此重力的方向仍大致指向地心。

地球表面各点的重力值因引力与离心力的不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地球两极的重力值最大,并向赤道减小,减小数值可达1.8Gal左右。

离心力以赤道最大,可达3.4Gal,并全部用来抵消引力;向两极离心力逐渐减小为零,所以,在引力与离心力的共同引响下,重力值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规律,赤道处重力值为978.0318Gal,两极为983.2177Gal,两极比赤道增加5.1859Gal。

在地球内部,重力因深度而不同。

地球大体上是一个由均质同心球层组成的球体,在这样的球体内部,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地球的总质量,而只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如质点位于地下2885km深处的核-幔界面上时,对质点具有引力的只是地核,而地壳与地幔对质点的引力因其呈圈层状而正好相互抵消。

根据上述原理,利用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规律,便可求出地球内部不同深部的重力值。

从地表到地下2885km的核-幔界面,重力值大体上随深度而增加,但变化不大,在2885km处达到极大值(约1069Gal)。

这是因为地壳、地幔的密度低,而地核的密度高,以致质量减小对重力的影响比距离减小的影响要小一些。

从2885km 到地心处,由于质量逐渐减小为零,故重力也从极大值迅速减小为零。

④温度。

在地壳表层,由于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其温度常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变化,这一层称为外热层。

外热层受地表温差变化的影响由表部向下逐渐减弱,外热层的平均深度约15m,最多不过几十米。

在外热层的下界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年平均气温,这一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在常温层以下,由于受地球内部热源的影响,温度开始随深度逐渐增高。

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温度每增加1℃所增加的深度则称为地热增温级)。

世界上不同地区地温梯度并不相同。

据实测,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约为3℃;海底的平均地温梯度为4~8℃,大陆为0.9~
5℃,海底的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大陆。

地温梯度是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

根据目前最新的推算资料,在莫霍面处的地温大约为400~1000℃,在岩石圈底部大约为1100℃,在上、下地幔界面附近(约650km深处)大约为1900℃,在古登堡面(核幔界面)附近大约为3700℃,地心处的温度大约为4300~4500℃。

目前全球实测的平均地热流值为 1.47×41.686mW/m2,大陆地表热流的平均值(1.46×41.686mW/m2)与海底的平均值(1.47×41.686mW/m2)基本相等。

地表的不同地区地热流值并不相同,一般在一些构造活动的地区(如年青山脉、大洋中脊、火山、岛弧等)热流值偏高,而在一些构造稳定的地区热流值偏低。

⑤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

地磁场近似于一个放置地心的磁棒所产生的磁偶极子磁场,它有两个磁极,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两个磁极与地理两极位置相近,但并不重合,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约为15°。

以地磁极和地磁轴为参考系定出的南北极、赤道及子午线被称为磁南极、磁北极、磁赤道及磁子午线。

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置为北纬78.2°、西经102.9°(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置为南纬65.5°、东经139.4°(南极洲)。

长期观测证实,地磁极围绕地理极附近进行着缓慢的迁移。

地磁场的磁场强度是一个具有方向(即磁力线的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为了确定地球上某点的磁场强度,通常采用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

a. 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即磁子午线与
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如果磁场强度矢量的指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西偏。

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多为东偏。

b. 磁倾角是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场强度矢量指向下为正值,
指向上则为负值。

磁倾角在磁赤道上为0°;由磁赤道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磁赤道到磁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

c. 磁场强度大小是指磁场强度矢量的绝对值。

地磁场的强度很弱,平均为50μ
T;在磁力线较密的地磁极附近强度最大,为6OμT左右;由磁极向磁赤道强度逐渐减弱;在磁赤道附近最小。

近代对地磁场的研究指出,地磁场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三个部分组成。

Ⅰ基本磁场:基本磁场占地磁场的99%以上,是构成地磁场主体的稳定磁场。

它决定了地磁场相似于偶极场的特征,其强度在近地表时较强,远离地表时则逐渐减弱。

Ⅱ变化磁场: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

它只占地磁场的很小部分(<1%)。

这种磁场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的黑子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

因此,它常包含有日变化、年变化及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即较剧烈的变化)等成分。

Ⅲ磁异常:磁异常(magnetic anomaly)是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一个地区或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通过将实测地磁场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之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而求得。

⑥弹塑性。

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

日、月的吸引力能使海水发生涨落即潮汐现象,用精密仪器对地表的观测发现,地表的固体表面在日、月引力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 7~15 cm,这种现
象称为固体潮,这也说明固体地球具有弹性。

同时,地球也表现出塑性。

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能使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体,表明地球具有塑性;在野外常观察到一些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却未破碎或断裂,这也表明固体地球具有塑性。

地球的弹、塑性这两种性质并不矛盾,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

如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力(如地震作用力)的条件下,地球常表现为弹性体;在作用力缓慢且持续时间长(如地球旋转离心力、构造运动作用力)或在地下深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则可表现出较强的塑性。

物理参数
平均半径:6,372.797 km
赤道半径:6,378.137 km
极半径:6,356.752 km
表面积:510,065,600 km²
体积:1.083 207 3×1012 km³
质量: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5,515.3 kg/m³
表面重力:9.780 1 m/s² (0.997 32 g)
逃逸速度:11.186 km/s(≅39,600 km/h)
自转周期:0.997 258 d(23.934 h)
赤道自转速度:465.11 m/s
转轴倾角:23.439 281°
北极赤经未定义
北极赤纬+90°
反照率0.367
表面温度1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