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 王爱民 郑霞 主编 12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模块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4页PPT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模块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4页PPT

2 了解网络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应用的广泛、规模的增大,通信变得复杂。各大公司纷纷
制定了自己的网络技术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只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 为了统一标准,1977年,ISO组织开始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的出现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和线路由功
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

的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即:


3.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距离分为



4.局域网是指
,英文简称

5.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分为两种角色,即:


6.从网络架构方法看,局域网有3种类型:



7.目前网络中经常接触到的3个团体是



8.TCP/IP协议中,TCP是指
如应用于一些小型企业、办公室以及网吧等。 这样组网使用户间的资料能快速、方便地传递,而且不受资料大
小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工作效率。 它不需要服务器,所以成本低,但是它不具备网络的管理功能。
4 认识局域网
二、对等式、工作站/服务器方式
3.工作站/服务器网络
3.1工作站/服务器网络: ①Sever服务器; ②WS (work station)工作站 ; ③至少有一台计算机作为专用服务器为其他工作站提供资源; ④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 ⑤工作站彼此之间不能直接传输文件和资料,所有的文件传输 和消息传送都必须通过服务器。
三、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3)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

2. 辅助资料:网络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等。

3.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网线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比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 第5-8课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 第9-12课时: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 第13-16课时: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 第17-20课时: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 第21-24课时: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7. 剩余课时:实验教学、课堂讨论、复习与考试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续)6.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网络安全问题,讲解加密技术、认证协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措施。

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常用工具。

七、实验教学计划1. 实验一:网络搭建与配置目的:熟悉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掌握基本的网络搭建。

内容: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搭建小型局域网,配置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一.填空题1.通信2.实现资源共享3.局域网广域网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二.选择题DDBBCCA三.简答题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电缆长度短。

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

6.1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6.1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机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实验操作成果:教师将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能力。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成果,并解释网络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成绩和实验操作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指导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
1.在讲解网络设备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展示和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网络设备的实物形象和功能。
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问,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对计算机和网络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生将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将发展计算思维,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效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此外,学生还将理解并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A5.C二、填空题1.资源,通信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3.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4.金税金桥金关5.服务器三、思考题1.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别,如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为星型网,环型网等,根据网络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等。

在这些分类标准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

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有星型,总线,环状,树状和网状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是星型,总线,环状3种。

星型结构存在一个中心结点,每台计算机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来转接。

总线型结构中,LAN的节点均连接到一个单一连续的物理链路上,所有节点均在同一线路中通信。

环形结构是工作站,共享设备通过通信线路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节点间有唯一的通路,可靠性高。

习题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A,E4.B5.A二、思考题1.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方式,它要求形成适当的波形,使数据信号在带宽受限的信通上通过时不会由于波形失真而产生码间干扰。

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宽带。

使用这种宽频带进行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

它可以容纳全部广播,并可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一般通信线路在远距离传输时,只适合传输一定的频带信号,不适于基带信号。

由于电话网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通信方式,因此,利用模拟通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也是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件第一章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件第一章
3)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其信 息资源涉及各个领域,内容极为丰富。每个接入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 式去搜索、访问、浏览及获取这些信息资源。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某些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 机系统的可靠性。当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由另一台计算机代替其 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这种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铁路、工业控制、空中交通、 电力供应等。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以下一代Internet为中心的新一代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当时局域网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 熟,光纤、高速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智能网络等技术相继出现,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 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技术、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有 力的支持。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有 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从资源共享的角度看,通常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将地理位置不同 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或由计算机控制的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 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定义、功能、 组成、分类、应用以及常见拓扑结构,还涉 及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完整版)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完整版)

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
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非归零编码、曼 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移键控、 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等。
编码与调制的关系
编码和调制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需要通过调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 而接收端则需要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进行解码。
分段和重组。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 会话,以及同步活动。
表示层
负责数据的表示、转换 和加密等操作。
应用层
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
远程登录等。
TCP/IP协议族及其层次结构
01
02
03
04
网络接口层
对应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网络层
实现IP协议,负责路由选择和 分组转发。
防范措施
为了应对网络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 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备份重要数据等。
安全意识和培训
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关键,因此需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用户 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拨号接入
通过拨打电话线的方式, 将计算机连接到广域网 中。这种方式成本较低, 但传输速率较慢且不稳
定。Leabharlann 宽带接入利用宽带技术(如DSL、 Cable Modem等)将 计算机连接到广域网中。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传 输速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接入
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指导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丛书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电子教学参考资料范铭慧主编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北京·BEIJING前言为了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好地体现技能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了此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内容有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等。

第二部分是电子资料,包含了上课所用到的视频,PowerPoint课件,课堂练习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限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10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指南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材采用学习单元与工作活动的编排方式,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认知与技能形成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支撑行动导向的教学。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网络技术基础概念,具备网络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初步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

本教材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教学法,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适宜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或机房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时间分配注: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安排再做调整。

3. 教学提要、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学习单元一初探网络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功能、分类、基本组成。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及了解网络安全措施✧具备安装无线网卡配置家庭无线网络的能力。

✧具备搭建小型家庭网络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局域网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分类●掌握利用IP地址划分子网●具备安装无线网卡配置家庭无线网络的能力工作任务1 体验电脑上网通过对“拨号上网”和“ADSL上网”两种上网方式的观摩体验,学习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MB010003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时:48 学分:2.5课程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或局域网的组建、企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内涵,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学院所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起着引导作用,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可看出本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有“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课程,其专业地位十分重要。

(三)前导、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技术》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该课程以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中小型局域网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习局域网的规划、制作网线及测试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及学生的课堂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多个教学任务,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承担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架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一个功能全面、综合性强大型企业局域网组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组建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能够对企业局域网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二)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实际操作技能。

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贵州XXX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的基础实践技能而设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簇、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Internet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和技能。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OSI、TCP/IP、UDP核心关键知识,明确这些核心技术在实际网络通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深入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软件,提高网络设计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逐步积累网络行业的经验,为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与网络技术岗位的无缝连接。

本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二)课程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计算机网路基础》课程将系统讲授网络的基本概念、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UDP协议、分布式文件系统、Java EE框架技术、虚拟技术与应用等。

通过学习大数据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以及具体应用场景,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企业实际开发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1章认识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在区域上分散的单个计算机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以此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表现在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实时的集中处理、提高可靠性、均衡负荷和分布式处理及增加服务项目等6个方面。

3.通常根据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4.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5.信号可以双向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双向传送,只能交替进行。

在任何时刻,通道中只有在某一方向传输的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做半双工通信。

6.OSI的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7.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 协议和UDP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任务。

8.在传输一个字符时,有一个起始位,一个停止位,中间由5~8位组成,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异步传输。

9.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的传送方式。

二、选择题:1.公用电话网属于(C )。

A.局域网B.城域网C.广域网D.因特网2.Internet采用的是(A )拓扑结构。

A.网状B.树型C.星型D.环型3.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B )。

A.PAN B.LAN C.MAN D.W AN 4.一所大学拥有一个跨校园中许多办公楼的网络,其中几座办公楼分布在各个城区,它们组成网络教育中心,这种网络属于(C )。

A.有线网B.广域网C.校园网D.城域网5. 计算机网络中负责节点间通信任务的那一部份称为( D )。

A.节点交换网B.节点通信网C.用户子网D.通信子网6. 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C )。

A.模拟信号的放大B.数字信号的整形C.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D.数字信号的编码7.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远程通信中,通常采用的传输技术是(C )。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专业核心素养1.知识结构(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3)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搭建校园网能力;(2)具有处理基本网络故障的能力;(3)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结构(1)具有网络安全、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2)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4)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课程目标(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3)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4)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5)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2、网络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3、交换机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4、路由器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1、敏锐的观察能力网络管理员必须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调试程序或发生软硬件故障时。

出错信息、计算机的鸣叫、指示灯的闪烁状态和显示颜色等,都会从一个侧面提示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

对故障现象观察得越细致。

越全面,排除故障的机会也就越大。

另外,通过及时观察,还可以及时排除潜在的网络隐患。

2、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教案(第3章)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教案(第3章)PPT课件
6
第3章 网络传输媒介与综合布线系统
抗电磁干扰能力:它直接影响了媒介在一定的条 件下保证信号可靠性传输的性能。传输媒介可以约束 或者引导电压脉冲以及电磁波,但是,没有任何一种 媒介可以完全覆盖整个频谱,总会有其它的电磁波夹 杂于所期望的信号内,这种电磁干扰(EMI)必然对正 常信号造成伤害,影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2
第3章 网络传输媒介与综合布线系统
其在实一,个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媒网介络的采选用用有,线并媒没介有还一是个无绝线对 媒而介简的单一的个原基则本可原依则,是需:要实与用其与运可行靠的。环如境果加所以架通构盘的 网考络虑为。一究个竟局决域定网选,用则哪有一线种媒媒介介是,最需适要合考的虑传的输因媒素介; 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有: 若所①架价构格的网络是一个把多个远程的站点连接起来, 则采②用安无装线电缆也不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其实在实 际的③网容络量工程实践中,常把有线和无线媒介组合应用。 特别④是衰对减于具有移动站点的网络,采用无线媒介常常 必不⑤可抗线系统
价格:媒介的价格包括媒介的传输介质以及媒 介的连接器件和设备。有线媒介的价格不仅包含电缆, 还有电缆的连接器;而无线电缆一般认为没有传输介 质费用,仅包含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费用。但无 线媒介并不绝对没有介质方面的费用,当进行远程专 用无线计算机网络通信时,申请专用“频点”是需要 费用的。在很多情况下价格决定一切,但对于计算机 网络,价格因素应退让于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因为传输媒介的费用在整个网络的建设中所占比例是 很小的一部分,价格不应作为影响选用传输媒介的主 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3章 网络传输媒介 与综合布线系统
28.09.2020
1
第3章 网络传输媒介与综合布线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