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下)总结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服务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三)服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第三节 服务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三、服务商品的价值构成 (一)服务产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2.经济学概念 (二)服务商品的特征 1.服务产品是无形的 2.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消费者的同时性 3.服务质量差别大 4.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5.服务价格差别大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和贸易基础的解释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 影响。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 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管理贸易政策的内容是:国家对内指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 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 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二、自由的服务贸易政策
可逆转。
5.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且要素密集度不
6.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
7.自由贸易而且各国贸易平衡。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
(一)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禀赋说的 补充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一)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2生产要素密集度.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即国家应该专业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优势来自于它们在某些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家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的特长,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产业,以获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重心移动理论是由甘特尔·奥林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重心(即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会随着成本和收入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重心移动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国家在生产和贸易中的相互关系。
国际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现象和竞争策略。
其中,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是国际竞争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模式会受到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影响。
战略贸易理论则着眼于贸易中的竞争策略,认为国家间的贸易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来获取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旨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研究贸易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和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不是一国之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要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可以稳定的地获得极大高于国内市场的超额利润。
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实现也不同于国内商品。
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绝对成本理论:由亚当·斯密在1776念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
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
他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分工。
用生产成本来判断一国的某种商品是否便宜。
每一国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而产生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地低于他国。
其中绝对成本优势,一方面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总之,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利益。
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进步性。
绝对成本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证论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局限性。
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证论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比较成本理论18____年大卫·____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以“比较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
积极性。
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____图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原理是“两优则其重,两劣取其轻”。
科学性:1.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的劣势的国家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
2.全要素生产力理论:由贝克尔和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相对丰富性不同,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3.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由莱昂傅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通过消除生产要素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通过计算产出中各要素的投入量和价值,研究国际贸易的效益和成本。
4.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理论: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
这些壁垒的存在会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和效益。
5.汇率理论: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汇率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降低汇率会提高出口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部分:1.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
了解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于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2.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的法律依据,包括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
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和跟单托运等。
3.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交流和交易的工具,如FOB、CIF、DDU等。
了解和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操作十分重要。
4.贸易风险管理:贸易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输风险等。
通过风险管理和保险可有效降低贸易风险。
5.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双边贸易协定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利益与分配
各利益主体的利得
? 政府的利益 ? 企业的利益 ? 消费者的利益 ? 国际贸易的代价
政府的利益
? 提高现有要素的利用率 ? 引入高生产率的新要素 ?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 政府收入
企业的利益
? 静态的贸易利益 ? 动态的贸易利益 改善经营观念,调整产业结
构,获得规模经济
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品种的增加 消费价格的下降
? 根据美国商务部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对美 中货物贸易逆差结构的统计 ,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主 要表现为美国对中国的制成品贸易逆差 , 2007年 这一逆差额高达 2 688·09亿美元,占双边货物贸 易逆差总额的 104·89%;美国对中国的初级产品 贸易则呈顺差 125·40亿美元。
? 其中,美中制成品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第7类机 械及运输设备商品(1 172·12亿美元)与第8类 杂项制成品(1 132·34亿美元);初级产品贸易 顺差则主要集中在第2类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 材料上,即美国对中国主要出口原材料,而中国 对美国出口以机械及运输设备制成品、纺织品 和皮革为代表的杂项制成品。
化,引起了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价格变动所带 来的利益被称为来自贸易或交换的利益。
二是国际分工效应。 国际分工使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
优势,引起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专业化生产本 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被称为来自分工或专 业化的利益。 这两种效应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进而社会无差异曲 线得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
2.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 的条件
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
? 出口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小与否,取决于 出口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 和市场交换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这就要求 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作为联系的渠道, 这样,出口的增长才能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向 各个部门传递经济和技术的信息,通过出口 的扩大而牵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带动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
2.2.2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
(1)基本内容: 李嘉图认为,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优势的 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而两种 产品生产上均有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 势较小的产品,即两国按照“两利取重、两劣 取轻”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这样形成的国 际分工,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总量将增 加,对两国都有利。
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3.1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 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40) 是美国第一届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于1791年向国会递交 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的报告。在这份报告 中,他力主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 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为主要
2.4 资源赋予理论
4、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 要素丰裕程度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 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
2.4
资源赋予理论
资源赋予理论的类型
资源赋予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含义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 论;广义的含义还包括要素价格均 等化原理。
2.4
2.2.1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说的基本内容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一种天然的倾向,是 人们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 活动。人们为了追求私利,通过市场这只“看 不见的手”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政府管制 是不必要的,对经济应放任自由,让人们在自 由的天地里进行交换。
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托马斯· 孟 (Thomas Mun, 1571-1641)是英国晚 期重商主义者的突出代表和贸易差额论 的典型代表,其主要著作有1664出版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等。马克 思指出,《财富》这部书“在100多年之 内,一直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2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4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5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6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7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国际分工名词解释: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学说介评: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这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交换各自擅长的商品来获得利益。
这一理论表明,贸易可以使所有参与方受益。
2、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John Stuart Mill发展,他认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贸易应该基于各自国家的绝对优势进行。
3、规模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Robertson提出,他认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规模增加,生产成本会降低,那么国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该产品获得利益。
4、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被认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公司都是价格接受者。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竞争的,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影响价格。
这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 Vernon提出,他认为产品有其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设计、技术和其他特性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这解释了为什么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方向性的改变。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壁垒:指阻碍贸易进行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国内补贴等。
这些壁垒可能阻碍比较优势的发挥,导致资源浪费和福利损失。
2、关税: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它通过对进口商品的提高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高的关税会阻碍贸易并降低经济效率。
3、出口补贴:指政府对出口商品的直接补贴,这可以促进出口,但过度的补贴可能导致过量出口和国际贸易冲突。
4、进口配额:指限制进口数量的政策,它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度的配额可能导致黑市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5、原产地规则:指规定某种产品必须在哪里制造或组装才能被认为是该产品的原产地的规则。
这可以用于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贸易扭曲和资源浪费。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总结
若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 RCA说明一国在某些服务方面实际的对外贸易地 位或竞争地位。
2009,7
15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二、迪尔道夫(A.Deardoff)模型 三、萨格瑞(Sagari)模型 四、伯格斯(Burgess)模型 五、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六、梅尔文(Melvin)生产者服务的贸易模型
2009,7
17
萨格瑞模型
H-O-S定理 ,将技术差异引入传统的要素禀 赋模型, 主要论证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 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克 服了原有的局限性,使之更为符合国际服 务贸易特征。
2009,7
18
伯格斯模型
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上的差别是如 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在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技术 相同的两国商品可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 易),即使无一种要素能在国际上流动, 两国的要素价格和国内服务价格的差异出 也会缩小或完全消失(在运输成本忽略为 零的情况下),从而降低市场参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及价值形成过程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一是重复型服务产品。因服务劳动过程中主客观 条件的差别,生产同种服务产品需要各不相同的 个别劳动时间,故其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产品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二是创新型服务产品。它的非重复生产性和共享 性使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的个 别劳动时间和风险系数决定
2009,7
19
即使由于技术先进服务相对低廉,也可能造成服 务密集部门相对于其它部门规模上的扩张,以及 那些大量使用服务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部门 也将扩大规模。可见,即使服务部门的产品不可 贸易,服务技术的国际扩散也会对收入分配和贸 易条件产生影响。 服务技术的国外转让对本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应视 服务技术优势在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以及服务技术 转让是加强了还是消弱了其它方面的比较优势 (如要素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1.需求相异理论在同一价格下,各国消费者即使具有同等购买能力,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也会不同,这就是需求的相异性。
2.需求相似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各国有自己的需求结构,需求的基本决定因素的人均收入水平。
3.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商品。
4.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
5.要素禀赋理论(又称h-o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那些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改过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第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理论6-13属于当代国际分工理论)____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要素禀赋理论预测相悖7.劳动熟练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一种解释)____人力资本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二种解释)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自然破解。
9.技术差距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三种解释)(波斯纳提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进一步论证)指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
10.生命周期理论(雷蒙德·弗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新产品、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是指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投入的技术知识、熟练劳动多)产品成熟阶段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达到了定型的阶段。
11.产业内贸易说(格鲁贝尔)当代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大致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产业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这些贸易活动的规律、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说体系。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10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5 个工时。
那么,A 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其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6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4 个工时。
虽然 B 国在布匹和粮食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生产布匹的劣势相对较小。
因此,B 国可以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进口粮食。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普遍存在提供了更有力的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国家如果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如果一个国家资本丰富,劳动力稀缺,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第一节
•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第二节
•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三节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 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 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 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例题2.1】名词解释:绝对利益
绝对利益是指贸易双方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 生产,然后交换产品而取得的贸易利益。绝对利益是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用于解释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亚当·斯密认为,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 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说,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生产的 产品成本比外国低。如果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 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 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绝对利益理论是 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经典传统理论,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理论第一次从分工协作和交换 的角度阐明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源及其利益,有力地 否定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开创了自由贸易的新时代。
【例题2.2】论述与计算 产品用1天,1单位 产 品用2天;B国生产1单位 产品用2天,1单位 产品用1 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第二章际贸易理论
2、供给 、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 生产者以比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价 格更高的市场价格销售商品所获得 的经济福利。 的经济福利。 在数量为40000辆时:摩托车的价 辆时: 在数量为 辆时 值为e+z,生产者的成本为z,生产 值为 ,生产者的成本为 , 者剩余为e 者剩余为
3600 S=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c
2000
E h
400
g
40
D=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数量 (1000辆) 辆
o
三、两国市场与开放贸易
价格
贸易效应 福利
美国市场
c
价格
世界市场
价格
(美元/辆) 美元 辆
(美元/辆) 美元 辆 Sus=美国供给曲线 美国供给曲线 A 2000 贸易前美国价格
世界其他 美元/辆 (美元 辆) 国家市场
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
美 国
集团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集团
世界其他国家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消费者
a+b+ c c+d e a+e
a+b+ d -a
消费者
m
m+j+k -(j+k) j+k+n
生产者
生产者
j+k+w w+v +v+n
作为整 体的美 国
a+b+ a+c+ b+d c+d+ e e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2、Adam Smith及其经典之作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 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 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 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 个经济学家”。
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 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 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
13
第二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14
1、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 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 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三,14岁时被他 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 “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 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9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生产模式
1单位鞋 1单位酒
A国
2小时 4小时
B国
12小时 6小时
20
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
鞋
酒
A国
3单位
B国
3单位
21
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技术差距理论图形分析
创新国生产/出口 创新国出口
仿制国进口
创新国生产
O
TO
T1
T2
T3
时间
创新国进口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
模仿滞后
模仿国生产/出口
图5-1 技术差距理论图形分析
三、时滞
– (一)消费者需求时滞(Consumers’ Demand Lag)
从技术创新国出现新商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 从对它尚无需求到需要消费该商品之间的时间 间隔。
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判断
假定F商品的生产函数为1F = 8K + 4L, C商品的生产函数为1C = 6K + 2L,则
(K/L)F < (K/L)C
表明,相互比较而言,F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 C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H–O原理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 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 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Y 小麦
日 本
Y 小麦 澳大利亚
E
E
棉布 X
棉布 X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律:自由贸易不 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 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 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 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 式如何。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这一结论实际上是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反证。萨缪尔逊在推导 这一定律时指出政府的政策可能会阻止生产要 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但是如果能够证明保护 贸易政策阻止了本国较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的 降低,那实际上就从反面证明了生产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理。斯托尔帕——萨缪逊定理实际上 是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最完整的表达形式。
第二节 里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
里昂惕夫发现美国作为资本要素禀 赋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进口(进口替代)资本密集型产 品,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相矛
盾。国际经济学家们对这一矛盾现象提出了很多 种解释,但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理论 界就把里昂惕夫的这一发现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些在生产中密集的使用该国最丰裕的生产 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 的使用了该国最为短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 产品。
• 下面在H-O模型下,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 会无差异曲线对两国的生产和交换做简要的分析。
• 所谓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以两种产品的产量为坐标所描绘 的一条曲线,其上每一点,均表示在给定的生产要素 (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和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可能 生产出来的两种产品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对商品的不同偏好的 一种数学描述方式,亦即在坐标系下表现消费者需求的 一簇曲线。在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 不同的商品组合,但在这同一曲线上的任何组合都给消 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及享受水平。而在同意坐标系 下,不同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不同的满足程度 及享受水平。
(四)生产者模仿时滞(Producers’ Imitation Lag) – 生产者模仿时滞也称模仿滞后,是指从技术创 新国到其他国家接受该技术仿制该项新商品的 时间间隔。模仿时滞由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构 成。 • 波斯纳的结论:由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需求时滞 短于生产者反应时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带规律性 的经济现象,所以,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必然存 在着对技术创新国新技术产品的现实需求,这就 产生了建立在技术差距基础上的国际贸易。而且 这种国际贸易的规模同非技术创新国的消费者需 求时滞和生产者反应时滞在延续时间上的差距以 及整个模仿时滞的延续时间成正比。
——【瑞典】伯蒂尔·俄林
重要概念
要素禀赋
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 与拥有的绝对量无关。
丰裕
稀缺
指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存量的比率之间的相互 对比关系。
(K/L)A < (K/L)B
(式中L和K分别代表A、B两国的劳动存量和资本存量)
则A国劳动要素相对丰裕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 B国与之相反。
一般说来,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对新商品有一个逐渐 了解熟悉的过程,加之受到进口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需求弹性和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的时期内, 进口的新商品还不能取代进口国生产的同类老商品。
(二)生产者反应时滞(Producers’ Response Lag)
– 从技术创新国新商品问世到进口国的生产者决 定自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生产者反应时 滞,也称为反应滞后。 – 反应时滞取决于进口国的企业家精神、冒险精 神,以及规模经济、价格、市场、关税等因素。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里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技术要素与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1、资源禀赋理论的提出 •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 民收入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资源禀赋理 论的基本观点。 • 1933年,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秉承师意, 在其《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创 立了资源禀赋论。 • 因此,资源禀赋论又称为“H—O理论”,或 • “H—O定理”。
第三节
技术要素与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又称技术间隔理论或创新与模仿理论,是指各 国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科学技术领先的国家 发明出一种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时,由 于其他国家尚未掌握这项技术,因而就产生了 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 的扩散,其他国家逐渐会掌握这种技术,从而 使国际间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代表人物: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Michael V.Posner )在1959年为了修正 赫——俄理论而提出来的。格鲁伯(W.Gruber) 等人又进行了补充论证。
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价值
1.在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中首次引进了实证 的数量分析方法。 2.里昂惕夫之谜拓宽了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问 题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 的一个新时代。
由里昂惕夫引起的对H-O贸易模型的检验是非 常有启发性的。要说明现实中的贸易模式,仅仅依 靠各国的要素储备不同或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观点 是不够的。H-O模型强调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 的重要性仍然是正确的,但如果把生产要素仅仅归 并为劳动或者劳动和土地的做法,则很可能会产生 误解。
四、对技术差距论的评价
– 从整个技术差距看,两国之间的贸易区在T1T3 的区域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两国之间存 在的技术差距。其基础是技术差距、技术模仿 与技术掌握。该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时已经从静态向动态过渡,富有独创性。同 时,它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先驱性成果。 – 但是,技术差距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它没有解 释技术差距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也没有探讨技 术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技术差距是如何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并且,该理论是建立在两 个假设的基础上的,即技术成果的国际传递受 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顺利进行。
(三)生产者掌握时滞(Producers’ Mastery Lag) 进口国的消费者先于生产者对某项进口新 商品作出反应,而且,消费者反应只是一种 相对简单的市场行为,而生产者反应却是一 种相对复杂的研制并形成生产能力的行为。 新商品进口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技术创新国 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 的时间间隔,称为生产者掌握时滞,也称为掌 握滞后。 掌握滞后取决于进口国企业取得技术的渠道、 消化技术的能力等。
• 一、技术差距理论基本内容 – 技术差距是指一个国家以技术创新和 控制技术外流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技 术领先格局。各国的技术水平一致, 是赫克歇尔和俄林在建立要素禀赋理 论时所作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假定。实 际上是不同的。 – 格鲁伯等人对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 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
结果得出其中5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 产业(运输、电器、工具、化学、机器 制造)的科研和发展经费占19个产业全 部科研和发展经费总额的89.4%,技术 人员占19个产业总数的85.3%,销售额 占19个产业总销售额的39.1%,出口量 占19个产业总出口量的72%。这表明美 国在这5个技术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和出 口方面,处于比较优势。因此,从要素 角度上说,技术差距理论可以与H—O 模型相衔接。
• 所谓生产要素禀赋,是指生产要素在一个 国家中的天然供给情况,及各国生产要素 的拥有情况,包括要素丰富与要素稀缺两 种情况。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贸易中各国竞争力的 差异归于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故人 们又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成为要素禀赋理 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又由于 该理论强调不同国家的产品生产拥有不同 的生产要素比例配置,故人们又将其称为 要素比例理论(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丰富和发 展了传统的贸易理论,形成了当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主题。 教材主要介绍了贸易壁垒解释、要 素密集逆转解释,人力资本解释、自然 资源因素等观点。
(3)贸易壁垒论
该观点认为之所以产生“里昂惕夫悖论”是美国 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的结果。因为他鼓励劳 动密集产品的出口,而限制其进口;相反确鼓励 资本密集产品的进口。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思想
• 由斯密和李嘉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古典贸易理论 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只用单一要素的生产率差 异来说明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行为,以 及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通过国际分工 与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收入与福利。 • 但是为什么要素生产率会有不同?最初回答是自 然条件不同。后来有人认为是技术水平的差异。 • 俄林和赫克歇尔的解释是,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 源于各国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存量。这些不同的 要素供给会影响到特定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奠 定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