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题型(开放性试题)训练+答案
历史小论文题型(开放性试题)训练+答案
历史小论文题型(开放性试题)训练+答案历史小论文题型(开放性试题)训练1.(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XXX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XXX所论,XXX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XXX《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XXX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史料二XXX时XXX为廷尉,“善候司。
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XXX:“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据《贞观政要》卷二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经由过程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3.(12分)浏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订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材料二(在XXX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
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的反映“事实”.——XXX《罗马法之歌—XXX与XXX的一场“对话”》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关于XXX的观点进行探讨。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历史小论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历史小论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历史小论文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5~6分。
2.观点基本明确,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误,或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得3~4分。
3.认识片面,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不密切,得1~2分。
4.完全离题或观点不正确,不得分;只有题目,没有内容,不得分;只抄写题干中的材料不得分。
注意:无与正文相匹配的题目或无题目,扣1分;若字数少于200字,最多得2分。
补充: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卷面条理、规范,书写工整,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反之,可酌情扣分。
高分历史小论文具备哪些要素?1.题目:符合要求,突出主题;2.主题:明确;3.史实:符合题意,有典型性,无知识性错误,不只是简单罗列。
4.论述:没有照搬试卷原文,契合主题,对应史实,语言精炼、通顺。
5.总结:有概括性,有高度。
6.字:(1)字数符合要求;(2)字迹工整,书写认真。
历史小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1)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
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
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
(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1)字数限制,一般在200字以内。
专题11 历史小论文【修改、补充类】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大题答题模板
2015·四川·高考真题
结合所学: 1.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美国政治文明建设特征; 2.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特征; 3.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 “史论结合”
见解:A.民主政治都呈现渐进性发展之特点; B.都注重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建设和人民层面基本权利的保障; C.都体现不断发展完善、适时创新; D.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践行民主政治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善 (即1982年宪法)、当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诸如工人、农民 人大代表名额比重扩大等)、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等。
提取信息: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 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 1.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
(2)整理和陈述: 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 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 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 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 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提取信息: 1.人与自然 2.文明与文明碰撞 结合所学:1.鸦片战争
2.一战 3.二战
参考答案
见解:赞成学者认为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存在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 两条线索的观点。 理由:19世纪全球人口剧增,人与自然的互动日趋活跃,煤炭和蒸汽动力 的运用使食物生产实现了工业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们 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恶化,世界范围 内的饥荒、干旱、全球变暖、大肆毁林等问题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为 解决粮食问题,转基因作物也随之出现。 与此同时,人文进程也得到了发展,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也在日益加强,19世纪40-6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鸦片战争、19世纪 60年代至1910年的大规模移民、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6-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小论文专题(精品)(含知识点、技巧、全真试题)
小论文专练一、答题规范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标文综卷中常常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这种题型设计极大的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研究近几年真题并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训练,非常必要。
典型例题1(2010年全国卷40题第3问)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的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典型例题2(2011年全国卷41题)西方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已经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办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3-11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成,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曰:‘吾闻帝贤者有也,虽有舜、禹,不如吾自宽。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时,为什么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3)根据材料三,分析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二、论述题(1)论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论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1)你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是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2)你认为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请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唐朝三省六部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诸侯割据的局面,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守、尉、监等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陈胜吴广起义时,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因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他们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陈胜吴广起义时,利用他们的名义,可以吸引更多的支持者,扩大起义的影响力。
(3)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安抚各地的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在中央设立郡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对一些有功的诸侯封王,给予一定的自治权,以稳定地方局势。
(4)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地方诸侯,稳定了地方局势,但也为后来的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
七下历史期末考试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解析版)
1.什么是历史小论文?历史短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画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时代环境等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能力。
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2.历史小论文有什么特点?(1)形式多样(形式开放):命题形式和材料呈现形式多变,如地图、图片、目录、公式、表格等等,始终处于探索与创新之中。
(2)重大主题(内容开放):命题内容往往涉及历史的核心素养和重大学科理论问题,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抗日战争相关学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3)立意高远(立意开放):史学立意和社会立意、价值立意相结合,立意开放而高远,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学科功能。
3.历史小论文如何解题?历史短文试题应注意:(1)注意看是否是自命题目。
历史短文的写作应该和作文一样,不管是不是自命题目,在写作中一定要把题目写上,如果材料设问没有给出题目,要总体把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自己确定题目。
提炼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没有题目,就没有主题,就不是完整的作文结构。
(2)细读材料,明确短文主题。
明确主题内涵,从整体上审题看设问及要求。
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时间范围。
(3)思考如何写作。
从哪些角度进行组织,举哪些例子等,注重逻辑(侧重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
因题而定宗旨的组合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4)总结升华(必不可少)。
结合短文主题立意和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对文章进行升华。
可以用1-2句话进行表述。
(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等)(5)组织答案、表述成文。
一般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这里要注意利用历史事件的背景或时间、人物或是影响等来连接历史事件,史论结合,完整表述。
高二历史开放性小论文
bodog怎么上不去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哪项不属于食品污染物范畴()。A.微生物B.重金属C.寄生虫D.食品添加剂E.河豚毒素 [单选,A1型题]儿童生活安排基本原则中,错误是()A.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儿童制定作息制度B.根据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特点及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安排日常生活C.既能满足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满足生活需要D.学校、托幼机构与家庭作息时间一致E.学校和家长可根据孩子个体的 [单选]某企业本年息前税前利润10000元,测定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预计明年销售增长率为5%,则预计明年的息前税前利润为()元。A.10000B.10500C.20000D.11000 [单选]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NPH或长效胰岛素也可以用于静脉滴注B.目前可以使用的胰岛素制品需要冷藏C.NPH的作用时间16~24小时D.皮下注射的常规胰岛素其作用高峰在注射后2~3小时E.胰岛素的血浆半衰期是7~10分钟 [判断题]旅客可以携带一只伴侣动物出人境,进境时向海关申报,并持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及相关证明,出境时持当地检疫部门出具的有关证书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A.正确B.错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错误的是()。A.发绀见于缺氧,缺氧一定有发绀B.发绀是皮肤、黏膜呈青紫色C.发绀常见的部位为口唇、指(趾)、甲床D.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的绝对量也可出现发绀E.发绀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单选]ISDN可以何一个用户号码提供()业务.A.1种B.2种C.多种 [单选,A1型题]201Tl所表示的核素()A.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B.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C.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D.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E.中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单选]感染邪毒型产后痉病的病因病机为()A.阴血亏虚,又产后失血伤津,营阴耗损阴虚风动B.邪毒乘虚入侵,直窜筋脉,以致发痉C.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阻滞经络,扰动生风D.肝肾阴虚,无以固阳,阳亢生风E.以上都不是 [单选,A1型题]胎盘附着面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需在产后何时()A.1~2周B.2~4周C.4~5周D.6周E.8~lO周 [单选]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A.1kg/m3B.2kg/m3C.3kg/m3 [问答题,简答题]何为地基极限承载力(或称地基极限荷载)? [单选]以下有关变更控制方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任何变更都要得到三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的书面确认,严禁擅自变更B.承建单位或建设单位是变更的申请者,监理方不能提出变更申请C.承建单位提出变更申请,一般应首先递交监理初审,同意后再与业主协商确定变更 [单选]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A.爱滋病B.鼠疫C.乙型肝炎D.疟疾E.麻风病 [问答题,简答题]母亲节、父亲节分别是哪一天? [单选]将某个证据与本案其他证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加以认证,这种证据的审查方法是()。A.整合认证法B.资格确认法C.对照分析法D.比较取舍法 [单选]既能化火,又能遏伤阳气的温邪是:().A.湿热B.温毒C.风热D.燥热 [单选]催吐适用于哪种情况()。A.昏迷患儿B.惊厥患儿C.婴儿D.强酸中毒E.神清能合作的患儿 [单选]涉烟案件调查取证方案制定的主体是()。A.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办案人员C.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办案人员D.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办案人员、公安、工商部门 [判断题]境内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内外汇汇出境外当日累计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凭经常项目项下有交易额的真实性凭证办理。A.正确B.错误 [单选]国家一标准型号探测器40s内报警,其型号是()。A.JW系列B.FJ—2704型C.JTY—Lz型D.JTQB一2700/683型 [单选]合金钢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为低合金钢。A.3%B.6%C.9%D.12% [单选]关于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B.可发生包括幼女在内的任何年龄妇女C.主要症状为病损区皮肤发痒D.最后诊断的唯一方法是病理检查E.常采用外科疗法治疗 [单选]交流母线A.B.C相的相色漆规定为()。A.黄、红、绿B.红、绿、黄C.绿、黄、红D.黄、绿、红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面部色泽的变化可反映脏腑气血的变化,若面色白多为()A.心血不足B.肾虚C.气虚D.气血两虚E.以上均不是 [单选]VCO电路中,通过改变回路电抗元件参数改变频率,此可变器件为()。A.电感B.电容C.变容二极管 [单选]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正确的是()。A.早期应用快作用抗风湿病药B.大部分患者用一种慢作用药就可以阻止关节破坏C.可以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D.非甾体抗炎药是改善关节症状的一线药物E.不能使用中枢性镇痛药 [填空题]ZLQ20电缆型号的含义是()。 [单选]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条件为()A.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中级以上技术职称B.药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中级以上技术职称C.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高级以上技术职称D.药学专业硕士并具中级以上技术职称E.药学专业博士并具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单选,A1型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尿液变化是()A.尿多,以白天尿多为主B.尿多,以夜尿多为主C.尿量无变化D.尿量减少E.尿少,以夜尿少为主 [单选,A1型题]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胃热所致的呕吐均可选用的药物是()A.黄芩B.黄连C.黄柏D.大黄E.龙胆草 [名词解释]秩边 [填空题]根据卵黄的多少与分布不同,可将动物的卵细胞分为()、()、()、()。 [单选]()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A.经济规律B.经济交替C.经济周期D.经济变动 [问答题,简答题]国库单一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可获得哪些财政和宏观经济利益? [问答题,简答题]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 [单选]某压力容器按承受压力为1MPa,则属于()容器。A.低压B.中压C.高压D.超高压 [名词解释]投标备用信用证 [单选]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除了要分析研究了解工程施工图外,还要分析研究了解()。A.工程项目清单B.施工方案C.施工方法D.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单选]下列卵巢皮样囊肿声像图的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A.脂液分层征B.面团征C.瀑布征D.杂乱结构征E.实性团块征
历史小论文专项训练
历史小论文专项训练例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例题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
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
例题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
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
初中小论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小论文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1. 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唐朝盛世的原因,并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盛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唐朝初期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融合。
其次,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各阶层都有上升的机会,激发了社会活力。
再次,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强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后,唐朝文化开放包容,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盛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唐朝的开明政策为后世提供了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二是科举制度为后世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三是唐朝的经济繁荣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四是唐朝的文化成就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南方地区适合种植水稻,而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答案:中国南方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长;二是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三是南方地区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
而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雨量较少,适宜小麦生长;二是北方地区土壤较为贫瘠,小麦对土壤要求不高;三是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小麦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材料二:《孟子》中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材料一中,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要经常复习和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材料二中,他强调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培养人的意志和能力。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小论文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小论文1.(2019•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己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史学理论一一史学思想【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答案】略2.(2019・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从1800年起从1850年起1870〜1900年自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80全球人口食物生产世界范围的全球气温年代中期剧增工业化饥荒和干早变暖艾滋病泛淡自然进程____®®-----®>-----&------fl_______•____________fi______fi约从1800年起约1850年自1905年、自20世纪自20世纪煤炭和蒸汽电力1918年、1930年60年代90年代动力相对论一量子物理学大肆毁林转基因作物1800〜1880年19世纪60年代1885年19291945自20世纪奴隶制〜19】0年柏林会议~1939年〜1989年90年代中期衰落大规模移民一瓜分非洲经济大毒条冷战,互联网人文进程-”冷点邳。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2024/10/23
2024/10/23
考点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制度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多元化 教育、军事、外交……
思想
2024/10/23
反对: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
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 生并壮大发展;
2.思想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出 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尚书·禹贡》
九关内州(分山别海关是) 冀河南州(、黄徐河)州 兖淮南州(、淮青河)州 扬梁江岭陇南南右州州(((、、长五陇荆雍江岭山)))州州 和山南豫(州终。南太
华)
2、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
理形势。
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划分行政区域。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行政区划面积小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衡
1.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考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最新高中历史小论文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历史小论文试题及答案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运转: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必须以法治国;公民人人参政,轮番而治;城邦的疆域和人口必须适中,不可过量;重视公民教育,启导理性,培养公而忘私的美德。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1)材料一中哪些原则被现代民主政治所实践?哪些原则存在着局限性?(8分) 材料二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热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朱熹(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背景。
这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怎样的愿望?(6分)材料三我们知道,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
……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交相辉映。
一摘编自马克壶《世界文明史》(3)结合17、18世纪“双元革命”的史实,谈谈你对“科学化、工业化与民主化关系”的认识。
(6分)(1)原则:以法治国;人民主权;强调公民道德素养。
(6分)局限性:轮番而治。
(2分)(2)思想主张:反对君主独裁。
(1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科举制发展,崇尚重文国策。
(3分)愿望: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要求参与国家政治。
(2分)(3)认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分)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接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政体,推动了科学化和工业记的进程。
(4分)24((16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试题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制度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特点:1. 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度采取了举人、进士两个层次的选拔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
2. 以文为主:科举考试侧重文学才能,通过考察文化修养、文笔水平等来评判人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社会等级观念:科举制度在选拔上将士人分为三甲九品,形成了尊崇士人的社会等级观念。
4. 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科举选拔的是肩负重任的官员,因而科举考试成为时代精英追求的目标,激发了负责任和使命感。
影响:1. 社会稳定: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有序,将人才引入政府机构,保障了政府稳定和运行的持续性。
2. 文化传承: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士人往往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社会流动:科举制度打破了人口的边界,使得农村士人有机会进入城市,促进了社会流动和阶层的变革。
4. 教育兴盛: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唐宋以后教育繁荣的基础。
二、试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对各国以及全球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政治影响:1. 新的世界秩序: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世界两极,形成了冷战格局。
2. 联合国的成立:为了避免战争重演,联合国应运而生,成为了重要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合作。
经济影响:1. 美元霸权:美国在战后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经济国家,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要媒介。
2. 世界经济一体化:战后,各国开始进行经济重建,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日益频繁。
社会影响:1. 大规模移民: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难民潮,影响了各国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类型汇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
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
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
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8%、硫8%、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清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硫10%、炭10%。
——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举例: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
(2分)16-19世纪,科技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中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
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专制集权政治的空前强化,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方式的落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科技难以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过渡。
16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都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社会各领域的落后制约了科技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伍,成为近代中国灾难的根源。
(10分)2.(2019·成都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高考备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历史小论文)分类解析与专项训练
历史复课备考——开放性试题分类解析与训练一、观点论证题例1:(2011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小论文题型(开放性试题)训练1.(2017山西名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
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据《贞观政要》卷二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材料二(在马克思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
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的反映“事实”.——李静《罗马法之歌—马克思与维柯的一场“对话”》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关于罗马法的观点进行探讨。
(12分)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
1835年,《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
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又被称为《郡议会法》.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
1889年,颁布了《苏格兰地方政府法》,1894年又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
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导致地方官员和地方行政开支的大量增长,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英国与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阐述钱穆观点的合理性。
(12分)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
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
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
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
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
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
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
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材料反映出政治斗争的若干因素,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探讨。
(12分)(说明:可以就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
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
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
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
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7.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归纳材料主要观点,结合中国或英国史实再拟一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历史小论文答案简析1.答: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面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很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9 分)示例二: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 3 分)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
庸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 9 分)2.答:史料一、史料二。
(4分)论证:史料一表明国家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作出决定,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具体执行。
可见,自秦朝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时起,君主的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
(4分)史料二充分反映了一个根本事实人主意指”是凌驾一切的,过去一切制度、律令,都必须依据在位君主承认与否,而决定是否继续生效。
(4分)3.答:材料二认为,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
(2分)罗马法在共和国早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帝国时期则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纠纷。
(4分)但在奴隶社会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这些“法”只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不能反映所有人的状况,由此甚至会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
(4分)罗马法即便能反映奴隶社会的剥削实情,也不过是“歪曲”地间接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4分)4.答:(1)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2)论证:①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基于国情,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继承了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法律解决政治矛盾.1835年,《市镇法》、1888年,《地方政府法》、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既保住了地方自治的传统,同时又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地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完善了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繁荣。
②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是专制制度,没有民主的传统.1840年后,中国也没有出现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宗法制仍是维持当时中国农村稳定的重要制度.19世纪中期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力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先后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3)结论: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5.答:6.答:(示例1)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
因为:(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
(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
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
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示例2)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加强。
(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
(4)按照以往科考结果和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7.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