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案

陈某,女,25岁,于2015年4月5日就诊。主诉:面部痤疮1年余。1年前患者面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皮肤油腻,兼有脓疱、结节,后发展为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曾采用内服、外用药物治疗,见效甚微,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患者面部炎性红色丘疹,可见脓包,伴便秘,小便黄赤,月经量少,睡眠欠佳,舌红,苔微黄,脉滑数。诊断:面部痤疮(湿热蕴结型)。治则:疏肝解郁,健脾理气。取穴:心俞、膈俞、肺俞、肝俞、胃俞、曲池、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操作方法:用棉球蘸75%乙醇局部消毒,选用直径0.35mm毫针,刺足三里、阴陵泉40mm,刺曲池、三阴交25mm,刺心俞、膈俞、肺俞、肝俞、胃俞、太冲15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次日复诊,病人失眠、便秘症状减轻,面部炎性红色丘疹减退;用此法治疗5次,炎性红色丘疹颜色变淡,消退部分见遗留色素沉着;治疗10次后,面部皮疹症状基本消失,皮肤色素沉着颜色变浅;3周后,患者面部红疹基本消失,皮肤色暗红,饮食、睡眠、二便正常。

按: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肺风粉刺"等,其特点是颜面、胸背等处出现黑白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常伴有皮脂溢出。《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为痤疫病机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在《宣明论方·水湿门》中提出:“湿本土气,火热能生土湿……湿病本不自生,因为

火热拂郁,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滞而生水湿,故凡病湿者,多自热生,而热气尚多以为兼证,当云湿热”。

中医认为痤疮多由嗜食辛辣油腻,肺胃积热,上熏于头面而发;病情迁延不愈,日久化疲,肺胃化湿生痰,痰疲互结。盖湿热之由来,乃木旺土衰,木气乘于土败而贼邪之所致者也。是以湿重则热增,湿蒸于中,热淫于内,湿愈重而愈生热,热愈重而湿愈生,湿热蒸腾,则邪为湿固矣。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理气。选足太阴经穴健脾化湿清热,足厥阴经穴疏肝理气,足太阳经调理脏腑。取脾经合穴阴陵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三阴交益阴液、调冲任;足三里扶正健脾;曲池清热和血;太冲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支沟清热通便;心俞、膈俞、肺俞、肝俞、胃俞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本方有胃经、脾经、大肠经合穴,肝经原穴,膀胱经五脏背俞穴,肝脾肾经交会穴等组成,共奏疏肝清热、健脾化湿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