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做观察记录
科学区域幼儿观察记录
![科学区域幼儿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525e10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0.png)
科学区域幼儿观察记录我在一所幼儿园的科学区域观察了一组幼儿进行科学活动。
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是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墙上贴满了与科学有关的图片和实验报告,还有一些展示幼儿们做过的实验的展板。
第一个观察对象是一个男孩,他正在用显微镜观察一片鲜花的花瓣。
他将花瓣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然后用显微镜放大镜头,仔细观察花瓣上的细节。
他的脸上满是兴奋和好奇的表情。
在观察的过程中,他用手指指着显微镜上的花瓣和细胞,向旁边的小朋友们解释着他看到的东西。
我注意到,这个男孩在观察的过程中非常专注,不时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他还从一本科学书中查询了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观察结果。
观察完后,他拿起一块玻璃片,将花瓣放回到花盆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显微镜放回原位,整理好实验器材。
第二个观察对象是一个女孩,她正在进行一个关于水的实验。
她把一些水放在一个小桶里,然后往里面倒了一些不同的颜色的墨水。
她用手指搅拌水,观察不同颜色墨水的扩散情况。
她发现颜色浓的墨水扩散得更快,而颜色淡的墨水扩散得更慢。
她从墙上的图片上找到了分子扩散的插图,解释了扩散现象的原理。
随后,她换了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例如酒精和牛奶,观察它们的扩散速度和效果有何不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她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勇于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解释。
第三个观察对象是一个小男孩,他正用塑料瓶和一些醋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他先往瓶中倒入一些醋,然后加入小苏打粉。
他观察到瓶子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并听到了“嘶嘶”的声音。
他欢呼着,拍手称赞自己的实验成功。
然后,他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将醋和小苏打粉的比例换成其他比例,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老师鼓励他进行尝试,他继续实验,不断变换醋和小苏打粉的比例,比较不同比例下产生的气泡和声音的差别。
在实验结束后,他仔细清理实验器材,将废弃物分类放置。
通过观察这几个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我发现他们在科学区域里非常自主和积极。
他们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勇于尝试和冒险。
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探索
![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c9ff6caaa00b52acfc7ca5b.png)
记录作 为科学活动的一种有效 的辅助手段 ,能够 帮 助幼儿带着明确的探究目的 , 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 ,从而
长颈鹿 》、 《 亲爱的小鱼 》等体现亲子之爱 ,适合亲子阅 读 的图画书 ,让家长在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 中,不仅能 体会阅读的快乐 ,同时也享受浓浓的亲子之情。
2 . 家庭 自制 图画书 比赛 。
亲子阅读的热情 ,优化亲子阅读的成效 ,幼儿园组织了多 项亲子阅读活动。
1 . 亲子 阅读 。
亲子 阅读是通过小手拉 大手 ,带领家长们走进图画
书、学 习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 。每学期 的家长开放 日,我 i f ]  ̄ B 会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活动时 ,教师会
选择如 《 逃家小兔 》、 《 猜猜我有多爱你 》、 《 鳄鱼爱上
《 好饿的毛毛虫 》续编图画书 ,获得 了最具创意奖。
3 . 童话 剧表 演 。
、
记录 的意义
1 .记录帮助幼儿确立任务意识 促使 幼儿更关注科
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 2 .对实验过程的记录 ,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 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实验操作使幼儿的学 习变成主动建构 的过程 ,记录则帮助幼儿顺理成章地得 出合理的结论 。
录分为三种 :
感动了在场的每—位观众,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然 ,提高孩 子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 习惯 、优化 阅读效果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摸索。相信通过幼 儿园的主动出击、牵线搭桥 ,定能让家长与孩子感受图画
书的魅力 ,积极 、快乐地 阅读 。
2 2 J 保育 g 教育
朗读比赛是阅读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孩子们进行古诗 文、 弟子规、三字经等的诵读。家长与孩子边朗诵 , 边表演,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f6510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5.png)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引言:在大班科学活动区中,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
以下是我在大班科学活动区中观察到的一些记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观察记录一:蚕的生长变化实验材料:蚕的幼虫、蚕的蛹、蚕的蛹壳、蚕的卵观察目的:探索蚕的生长变化,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观察过程:1.每天观察蚕的幼虫,记录幼虫的长度和颜色变化。
2.观察幼虫缠绕在一起,形成蚕的蛹壳的过程。
3.观察蚕的蛹,记录蛹的颜色和形状。
4.等待蛹破茧成蝶,观察并记录蝶的外形和翅膀的颜色。
观察结果:1.幼虫在观察期间经历了多次蜕皮,颜色也逐渐变深,身体也变长。
2.幼虫形成蛹的过程很神奇,缠绕在一起的幼虫在几天后变成了蛹壳。
3.蚕的蛹呈半透明的棕色,形状呈长卵圆形。
4.蛹在观察期间没有出现破茧的情况,无法观察到蝶的形态和颜色。
启发:通过这次观察,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还学会了观察记录的方法,并培养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二、观察记录二:水的状态变化实验材料:水、冰块、水蒸气观察目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观察过程:1.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观察水的颜色和形态。
2.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观察水的冰冻过程以及冰块的形态。
3.将冰块放在温室中,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后水的形态。
4.将容器中的水加热,观察水的沸腾和水蒸气的产生,记录水蒸气的形态。
观察结果:1.水呈无色透明的液态,具有流动性和变形性。
2.冰块呈固态,形状规则且不可塑性。
3.冰块融化后形成水,呈液态,形态与初始水相同。
4.加热后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呈无色气态,舒展自如。
启发:孩子们通过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了解了物质的三态特性。
并加深了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意识。
三、观察记录三:植物的营养需求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肥料、光照观察目的: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观察过程:1.在不同的盆中分别种植不同的种子,提供相同的土壤和光照条件。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d593b5458fafab069dc0284.png)
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区中,重在幼儿能动手操作,感知事物的不同变化,对于大班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记录,也可要求孩子们在一起讨论探究,共同分享积极参与科学试验的快乐。开展记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不断看到同伴记录中的观点和经验的价值,避免做完记录后就束之高阁。可以在孩子们相互交换材料时看看别人的记录是否和自己的想象一样,为自己进行试验做一个假设。如在同样的瓶中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的声音会怎样?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他们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同时要鼓励每位幼儿都要积极参与,可以分享大家的成功方法,对没有参与的孩子也能调动他们想去作的愿望,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分享记录的成果。同时,可将记录结果布置到科学活动区,既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又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教师也可根据记录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情况,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及时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使教师的回应和推动能建立在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上。
一、活动区中应提供丰富地物质材料,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作为大班的科学活动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如用硬纸板回形针自制地天平,用来搭桥地塑料材质纸条,还有不同的花布,各种量杯,各种汽车模型等,看着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科学的王国,孩子们不知不觉中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如,我们选取的《我是变色小高手》活动中,幼儿使用滴管把不同的颜料滴入水中,在片刻间幼儿惊奇地发现杯中的水变了颜色,而且不同的颜色混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记录兴趣;在《搭桥放积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将纸条插放在塑料插板中,搭乘了一座座不同地桥,当教师有意将鲜艳的雪花片放不同的桥面时,结果有的桥倒了,有的非常好的放在桥面上,孩子们你言我语地议论开了,为什么天天地桥面结实?莉莉的桥就倒了呢?充满趣味性的挑战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发现桥越短,承重力越好。塑料插板越宽,上面的承重力也要好一些。教师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同样的塑料插板怎样拼制才能放更多的积木,幼儿很感兴趣,不停的动手实验,我鼓励他们将自己发现的差别用铅笔绘画出来,当一个“小小的搭桥专家”他们十分高兴,从而使记录成为幼儿自发的需要,调动了幼儿记录的积极性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1062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3.png)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与分析在大班科学活动中,观察记录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和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从中探索和理解科学的奥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大班科学活动的观察记录与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一、观察记录的重要性观察记录是指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等详细写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理解。
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观察力:通过反复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
2. 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记录需要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科学实验中,观察记录是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的重要依据。
只有准确记录,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进行观察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对象与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的目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记录方式:可以使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文字应该简洁明了,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图表和图片可以更直观地展现观察结果。
3. 时间和频率:记录观察时的时间和频率,以便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情况。
4. 注意细节:观察时要注意细节,尽量不遗漏任何观察到的信息,这对于后续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观察结果的分析是观察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数据整理:将观察记录中的数据整理一下,分类归纳,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2. 比较与对比:对不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与对比,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得出有关观察对象的结论。
3. 归纳总结: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和规则,并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科学现象。
4. 进一步思考:基于观察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d51e0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4.png)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在大班的教室里,有一个专门用来进行科学活动的区域。
这个区域摆放着各种实验器材和科学工具,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观察和实验。
今天,我们来记录一下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第一次观察:观察春天的植物我们在科学活动区里放置了几盆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盆嫩绿的小草,另一盆是一朵刚刚开放的百合花。
孩子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根叶子和花瓣,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小明注意到小草上有一些小小的虫子在爬动,他观察到虫子的身体有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他兴奋地告诉同伴,这可能是因为虫子在吃小草的汁液,而被染上了草的颜色。
小红则发现了百合花的花瓣上有一些黄色的花粉。
她好奇地用手指轻轻触摸了一下,发现花粉会粘在手上。
小红告诉大家,这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花粉会粘在昆虫身上,然后被带到其他花朵上。
第二次观察:观察季节的变化在科学活动区的墙上,我们贴了四张不同季节的图片,分别是春夏秋冬。
孩子们被要求观察每张图片上的细节变化,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李发现春天的图片中,树上的花朵正在盛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夏天的图片中,树上长出了很多绿叶,阳光普照。
秋天的图片中,树叶变成了橙黄色,有些树上的果实成熟了。
而冬天的图片中,树上的叶子全都落光了,地面上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
大家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季节变迁对植物生长和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他们明白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繁盛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冬天则是休眠的季节。
第三次观察:观察不同材料的浮沉现象本次观察是针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我们在科学活动区里准备了几种常见的材料,如木块、石头、塑料球和橡皮泥。
孩子们被要求将这些材料依次投入到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小刘注意到,木块和橡皮泥都漂浮在水的表面,而石头和塑料球却沉入水中。
她猜测,可能是因为木块和橡皮泥比较轻,而石头和塑料球比较重,所以它们的浮沉现象不同。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4811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b.png)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科学活动在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幼儿们能够培养出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进行科学活动观察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幼儿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几个科学活动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1. 气体实验观察记录与分析在一次气体实验中,我准备了小瓶子、小蜡烛和一些小废纸。
我让幼儿们将小蜡烛放在瓶口上方,然后点燃小蜡烛,看看会发生什么。
观察记录:- 瓶子里存在一些空气,蜡烛在点燃后,产生火焰和烟雾。
- 瓶子内的火焰迅速熄灭,烟雾逐渐弥漫整个瓶子。
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观察到了燃烧需要氧气的事实。
当蜡烛燃烧时,它消耗了瓶子里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降低,火焰熄灭。
烟雾则是由燃烧产生的副产品。
2. 水的状态变化观察记录与分析我提供了一些容器和水,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们思考水的状态变化,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观察记录:- 将水放在冰箱里,观察水变成冰的过程。
- 将冰放在室温环境中,观察冰变成水的过程。
- 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分析: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观察到了水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出现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冷却过程中,水的分子变得更加有序,形成冰。
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活动能增加,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3.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与分析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颗种子和一些土壤,鼓励他们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观察记录:- 种子开始发芽,出现嫩绿的幼苗。
- 幼苗逐渐生长,出现叶子和茎。
- 幼苗的根系也在逐渐发展。
分析:通过这个观察记录,幼儿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子在得到水分和光线的刺激后,开始发芽。
幼苗通过叶子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不断生长。
在进行这些科学活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现象。
同时,他们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假设。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4f0ed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b.png)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观察记录【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观察记录一、引言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爱护环境意识非常重要。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植物观察记录的方式,引导大班幼儿体验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二、目标1. 学习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3.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或幼苗;2. 透明盆或花盆;3. 浇水壶;4. 黑板或白板;5. 绘画纸、彩色铅笔或蜡笔;6.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教师准备);7. 记录植物生长的图片或图表(可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约15分钟)给幼儿带来一株小植物或可发芽的种子,引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把植物放在明显的地方,与幼儿一起仔细观察植物的部分特征,例如根、茎、叶等。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的?”、“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等。
2. 植物观察记录(约30分钟)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份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表格中包括日期、观察项目(如根、茎、叶的形态、颜色及数量等)、幼儿的观察反馈(如看到了什么、觉得有趣的地方等)等项目。
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用示范的方式给出一个例子,然后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填写一段时间后的观察记录。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绘制植物的图片或制作一份图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分享观察记录(约15分钟)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同伴分享。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幼儿上前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引导其他幼儿提问或发表评论。
这样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使用记录内容进行讨论(约20分钟)基于幼儿的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例如:“植物为什么需要根?”、“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植物?”等。
通过讨论,加深幼儿对植物的理解,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延伸活动1. 制作植物模型:幼儿可以用纸张、彩泥或其他材料制作植物模型,进一步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124c2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8.png)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法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在这里,幼儿接触到的不仅有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还有科学知识。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幼儿养成科学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在享受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一、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技能,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发现事物的外观、特征和变化,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要求幼儿具备以下能力:1. 观察的耐心和专注力: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要在活动前提醒幼儿保持专注力,耐心地观察对象。
2. 观察的客观性:幼儿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的外在表现,而不是随意猜测或臆想。
3. 观察的准确性:幼儿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对观察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后期回顾和总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通常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每种领域都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法1. 生物领域。
a. 动物:观察动物时,可以记录动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等。
比如观察小狗,可以记录小狗的毛色、爪子大小、耳朵形态等。
同时,也可以观察小狗的行为,比如是否乖巧、友善等。
b. 植物:观察植物时,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叶子形态、花朵数量等。
比如观察玫瑰花,可以记录玫瑰花的颜色、形状、花瓣数量等。
同时,也可以关注植物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等信息。
2. 物理领域。
a. 物体运动:观察物体运动时,可以记录物体的速度、方向、轨迹等。
比如观察汽车行驶,可以记录汽车的速度、方向等。
同时,也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运动的规律。
b. 物体变形:观察物体变形时,可以记录物体的变形情况、变形原因等。
比如观察气球被压扁后的形状,可以记录气球的形态变化情况,并探究变形的原因。
3. 化学领域。
化学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条件,遵循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
在科学实验中,观察比重要,记录更为重要。
大班科学区(光和影子)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区(光和影子)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68eb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b.png)
观察三 :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游戏水平是否提高。
观察 实录
行为 1:区域时间,心心和桐桐来到了科学区,拿出光影材料,在架子上开始拼 起来,桐桐说:“我拼一个小车车。”心心说:“我要拼一个小兔子。”两人一边 说着,一边动起手拼。突然,心心说:“我想拼两个高楼大厦。”桐桐说:“可以 啊,我也觉得好。”
行为 2:心心和桐桐将小车车拆下,两人重新拼了起来,一边搭一个,心心一边 搭着一边调整位置。然后心心和桐桐拿出了塑封膜、记号笔,在上面画了起来,桐 桐看了一下心心,问心心:“我画一个女孩子,你画什么。”“我也画一个小女孩, 再给她涂上颜色。”两人画完之后,将画夹在房子前面,心心说:“再放上小花。” 桐桐开心的跟我说:“老师,你看。等一会我画下来,何心心讲。”心心说:“有 一天,经过个草坪,小蝴蝶看见草评上有一朵小花朵,小蝴蝶想要把花拔下来,带回 朋友家种起来,小兔子也经过草坪,也看到那朵小花,小兔兔想:“让给小蝴蝶吧, 它先过来的。”
分析 评价
行为 1: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操作材料,并且根据自己的探 究需要,有充足的空间展开自己的材料进行探究。过程中友好拼搭,说出自己的想 法,并有商有量的分配拼搭,且肯定对方的意见,达到指南中:5~6 岁幼儿能主动 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行为 2:心心和桐桐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能力,能安静的对一种游戏材 料进行长时间的探索,能创造性的探索材料,并且能关注到细节,开拓新玩法,记 录并说出自己创编的故事。
支持 策略
针对行为 1 的策略: 1.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光的折射和镜面成像的动画小视频。 2.幼儿对影子很感兴趣,并且有了一定的探究经验,多给幼儿提供关于彩色玻 璃类、光影类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了解更多光影的秘密。 针对行为 2 的策略: 1.请幼儿拿着他的观察记录纸和拍摄的照片向小朋友们介绍他的作品,请小朋 友们开动脑筋发现拼摆“小狗”积木哪一个颜色多。 2.幼儿有了一定的探究经验,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及时地增加游戏材料引发 幼儿新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将不同结构程度的游戏材料组合在一起。
如何使幼儿学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的记录
![如何使幼儿学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3c4960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3.png)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120学法教法研究有些篇幅稍长的文言文,我提前请不同程度的几位同学翻译文章的不同段落,然后我把典型的错误翻译打到课件上,然后课上请同学们挑错并订正。
比如《马说》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有学生翻译为“况且跟普通的马等同还不可能,又安心能要求它跑千里?”学生会发现“安”在这里不应该翻译为“安心”,联系以往学过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就理解了“安”在这里应是“怎么”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里“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有学生翻译为“抄写完毕,走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学生会发现“走”翻译错了,再联系“走马观花”,《口技》里的“几欲先走”,“走”在这里应该翻译为“跑”。
这样的方法,易错点非常清楚,学生都会的就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不会的、错误的,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印象深刻。
四、文白互译趣味多“语言之间互译,学习者逗留在语言上的时间拉长了,尤其是‘白译文’,会促使学生更多地浸淫文言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言表达的特点。
不仅如此,‘文白互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
”我在讲《记承天夜游》时,先请学生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达成共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然后,再请同学看着课件上的翻译,写成文言文。
拿类似“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的句子与原文比较,学生很快就感觉到自己的句子不如原文精妙,原文有沉浸其中,恍然大悟的情感变化,更能体现出物我两忘,澄澈静谧的美感。
文言文活动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不再是灌输式地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情境,给出任务,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适当地帮助学生,让每一堂课对学生来说都新鲜,有吸引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享受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快乐。
这些课堂活动是文言文教学手段的优化,符合学习金字塔的高效学习规律,对课堂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筒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筒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17c01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筒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大班科学有趣的纸筒游戏活动纸筒游戏是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参与。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记录并分享一次大班幼儿参与纸筒游戏活动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观察记录1:纸筒制作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幼儿展示了如何制作纸筒。
幼儿们跃跃欲试地拿起纸和胶水,按照老师的示范,将纸卷成一个筒状,并用胶水固定。
他们发现纸筒可以自由伸缩,这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观察记录2:纸筒的颜色混合在纸筒制作完毕后,老师递给每个幼儿一只彩色油画笔。
幼儿们开始尝试用油画笔涂抹在纸筒上。
他们很快发现,当不同颜色的油画笔混合在一起时,纸筒上出现了新的颜色。
他们兴奋地聚在一起,纷纷尝试不同颜色的混合,通过观察纸筒颜色的变化,他们亲身体验到了颜色的混合原理。
观察记录3:纸筒的声音变化接下来,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纸筒的一端封住,然后用手指敲击另一端,发出了“咚咚”的声音。
随后,他们尝试着在纸筒上贴上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纸张、毛绒玩具等。
幼儿们惊奇地发现,纸筒上的声音变化了。
这引发了他们对声音传播的好奇,他们纷纷猜测材质的不同会对声音有什么样的影响。
观察记录4:纸筒的重量承受力在纸筒的一端固定一根彩色绳子,并将绳子的另一端用胶水粘在桌子上。
幼儿们围坐在桌子旁,用力将纸筒拉伸。
刚开始时,纸筒还能够承受住拉力,但当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筒突然断裂,幼儿们纷纷惊呼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注意到纸筒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这引发了他们对材料的特性和力的概念的思考。
观察记录5:纸筒的光线穿透在教室里打开灯光,幼儿们一起进一步观察纸筒的特性。
他们将纸筒向阳光方向对准,发现在筒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光斑。
随着旋转纸筒的方向,光斑的位置也不断变化。
通过这一观察,幼儿们认识到纸筒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作用,并体验到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和投射的原理。
大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神奇的镜子
![大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神奇的镜子](https://img.taocdn.com/s3/m/7ead229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png)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班级:大二班观察者:
观察对象小家、申由
小博、小刘
观察
时间
观察
内容
科学区
观察情况记录
来到科学区,幼儿分批自主选择想要玩的区域。
有2个幼儿坐到了“神奇的镜子”区域,我看她们拿着镜子在看互相看对方。
于是我走过去,拿着镜子对着桌上的字,分别向展示,她们立即就能发现,一面镜子可以放大,一面镜子是缩小。
于是我就让她们看看这2面镜子有什么不同。
她们研究了好一会说:“一面镜子有条边,另一面没有。
”我再请她们看看镜子的中间有什么不同,并让她们摸摸看。
她们很快就发现,有一块镜子是凸的,我告诉她们:“一块镜子的中间厚一点,而另一块薄一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们看东西时,一个会放大,一个会缩小,既然你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也请你对面的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于是四个幼儿忙开了。
评价与分析1、到科学区,对幼儿来说又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一切都很新鲜,所以一开始肯定都是凭自己感觉乱玩,也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什么是科学常识。
2、对于某些明显的现象,幼儿能马上分辨出,但是对于一些特征不是很明显的区别,是需要老师提醒的。
教师介入及策略
在刚开始时提醒一下幼儿这些镜子大概的作用,然后再让她们去找发生的变化,有可能比先让幼儿自己玩会更有成效。
改进措施及目标
科学区中,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幼儿,帮助她们来发现某些现象并能以幼儿的语言告之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
效果
幼儿对本区角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2)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2)](https://img.taocdn.com/s3/m/fc5905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5.png)
观察班级
大X班
观察对象
所在区域
科学区
记录人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与记录
在科学区中,我观察到幼儿正在进行“纸牌建筑师”实验,这个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纸牌高楼来探索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平衡。
每位幼儿选择一些纸牌,我向他们展示了如何将纸牌放置,以创建一个稳定的结构。幼儿们热切地跟随教师的示范,充满好奇地准备着。
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原理,并通过亲身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策略
1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2.鼓励幼儿在失败中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如改进。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结果和发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实验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和发现,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们相互观察和交流。幼儿C看到幼儿B的成功后,决定尝试一下自己的方法。她搭建了一个三层的结构,然后跟幼儿A分享她的成就。幼儿A鼓励她继续尝试更高的楼层。
评价与分
析
幼儿们不仅探索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平衡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观察力和合作精神。幼儿们在实验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力,不仅学会了将纸牌放置在正确的位置,还学会了调整和改进他们的方法,以实现更稳定的结构。
幼儿A首先尝试,他小心地将一张纸牌平放在桌上,然后在上面叠加了另一张纸牌。他仔细观察每一层的位置,笑着对我说:“看,我已经有两层了!”幼儿B也开始搭建,她试了几次,纸牌倒塌了。不过她并没有灰心,她重新开始,用小手稳稳地放置每张纸牌。终于,她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小塔楼,她兴奋地跳了起来,说:“我做到了!”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e8d89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f.png)
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本文旨在记录大班科学活动区中的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以下是对不同实验室观察的记录。
实验室一:植物的生长观察日期:2022年3月1日观察内容:在实验室一中,我们观察了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首先,我们注意到有些植物的茎变得更高了,叶子也更多了;而有些植物的茎还很短,只有几片叶子。
我们还观察到有些植物的叶子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而有些植物的叶子颜色比较黯淡。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如阳光的充足程度、土壤的质量等。
实验室二:水的变态观察日期:2022年3月5日观察内容:在实验室二中,我们观察了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我们首先将一碗水放在室温下进行观察,发现水处于液态,没有呈现出任何变化。
然后,我们将水放在冰箱中冷冻,发现水变成了冰,呈现出固态;再将冰放在室温下解冻,发现水又变回了液态。
最后,我们将一小瓶水用加热器加热,观察到水瓶中逐渐产生蒸汽,水变成了气态。
实验室三:生物角色扮演观察日期:2022年3月10日观察内容:在实验室三中,我们进行了生物角色扮演的活动。
幼儿们分别扮演植物、昆虫、动物等不同的生物角色,并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
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我们发现植物角色的幼儿们模拟了植物的生长、开花等动作;昆虫角色的幼儿们模拟了昆虫的飞行、觅食等动作;动物角色的幼儿们则模拟了动物的奔跑、跳跃等动作。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室四:物质的溶解观察日期:2022年3月15日观察内容:在实验室四中,我们观察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我们先将一小段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不溶解;然后将一小块糖放入水中,观察到糖迅速溶解于水中;最后,我们将少量盐加入水中,发现盐也能够溶解于水中,但速度比糖慢一些。
通过这些观察,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了物质的溶解特性。
实验室五:机械力的应用观察日期:2022年3月20日观察内容:在实验室五中,我们探索了机械力的应用。
大班(科学区)观察记录. docx
![大班(科学区)观察记录. 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1f5f6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2.png)
第二次,辰辰用乒乓球实验,乒乓球顺利的滑落下来,但是没有能滚到篮子里,卡在了篮子的上面,下不来。萱萱用手把篮子往里面推了推,乒乓球终于落了下来。
第三次,萱萱用乒乓球实验,乒乓球依然卡在篮子上面,没下来。
第三次探索:
大班科学区观察记录(六)
观察日期
2024.1.31
观察时间
起始时间:9:30
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10:10
观察者
任老师
儿童姓名
阳阳、睿睿、涵涵
儿童年龄
6
成人数目
1
儿童数目
3
环 境
幼儿园科学区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情况
观察
记录
科学区中,几名幼儿正在拿着颜料滴管和色卡,进行“变色”的小实验,美美将红色的颜料滴在了装满水的杯子里,乐乐看见了说:“美美你做的是不是西瓜汁?”,美美开心的点了点头。乐乐自己也拿了一个杯子,滴了一些黄色的颜料进去并对美美说“我的是菠萝汁,喝起来有点酸,你要尝一尝吗?”他们开心的相互“品尝”着果汁。大约三分钟过去了,两位小朋友渐渐失去了对品尝“果汁”的新鲜感。我说“请问我可以点一杯猕猴桃汁吗?”,对于我这个突如其来的点单,美美显得既开心又紧张。“但是我们没有绿色的怎么办。”美美有些着急的对乐乐说。乐乐拿来了色卡翻看起来并说:“看!蓝色加黄色不就是绿色了吗?”于是两个小朋友开始尝试起来,几次尝试后,水真的变成了绿色,一杯“猕猴桃汁”就做好了。“看来我们还是要多尝试,这个猕猴桃汁可真好喝”!我的评价吸引了科学区里的其它小朋友,他们也纷纷拿起色卡尝试起来,科学区里一下子有了很多口味的“饮料”,“可是,我今天已经喝了很多(说着我就打了个饱嗝)”,轩轩说:“那我可以给饮料卖给别人吗?”我说:“当然可以”。只见他端着“饮料”走到了美术区“我的橘子汁很好喝的,你们要来一杯的吗?”看见桃桃肯定的答复,轩轩递过“饮料”后就赶忙跑回科学区向大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乐乐问轩轩:“你的饮料多少钱一杯?”轩轩一摸脑门,又折回美术区害羞的对桃桃说“对了,我的饮料要一块钱一杯”,桃桃笑了笑,挑选了一张漂亮的折纸递给轩轩说“这是一块钱,你的饮料真好喝,谢谢你!”美美和乐乐看见了开心收获“一块钱”的轩轩,于是也叫卖起自己的“饮料”,这时的科学区成了几位小朋友的“饮料店”,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加入游戏,一个与科学有关的角色游戏就这样悄然的开展起来。
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篇)
![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cc61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9.png)
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篇)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篇1)1. 活动内容与目标本次大班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探索太空奥秘”。
活动的目标在于激发幼儿对太空的兴趣,通过互动游戏、故事讲述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太空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2. 师生互动情况活动中,教师以亲切的态度和富有激情的讲解,引导幼儿进入太空的世界。
孩子们积极提问,教师耐心解答,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同时,教师还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表现与参与度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资源使用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太空主题图书、太空探索视频、手工制作材料等,丰富了活动内容,使孩子们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太空知识。
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5. 课堂环境与氛围课堂环境整洁美观,太空主题的装饰和布置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6. 活动创新与亮点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太空知识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太空知识的理解。
此外,活动中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太空知识问答、太空探险游戏等,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7. 观察结论与建议通过观察本次大班教学活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孩子们对太空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教师在活动组织和互动指导方面表现出色,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活动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布置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
针对本次活动,建议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具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如何使幼儿学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的记录
![如何使幼儿学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9a36c5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a.png)
如何使幼儿学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的记录摘要:幼儿园在教育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因为幼儿教育不但需要培育幼儿自主学习,也要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从而使的幼儿们能够得到更全面、更多层次地进行活动。
而在大班科学区域进行记录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进一步的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最终达到促进他们思维提升以及个人能力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大班;科学区域;记录引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如今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首先要确定教育目标,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智力、能力和思维水平组织区域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丰富、健康的活动环境,提高他们的手脑知识,不断增加自我探索和同行讨论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高自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而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区域活动就是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毕竟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观念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观念,因此为了培育幼儿的科学观念,幼师可以多利用科学区域的道具去进行教学,并多教幼儿如何在科学区域中进行观察记录。
一、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主要途径(一)为课堂和区域的科学观测创造条件。
科学区域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使得大班的幼儿可以积极地与环境互动,并自发地产生问题,因此,科学观察的条件必须建立在识别幼儿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如今很多有关幼儿的问题,以及对他们的档案的研究,都可以藉此机会,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一些有用的现象,而在科学区内,教师可以为幼儿保留一个自发性观察区,让儿童在区内感到有趣和奇怪的观察物品。
(二)天气预报活动。
《天气预报》活动是幼儿园科学区典型的一种科学活动,通过看展天气预报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了如何通过每天观察、测量和固定天气来感受天气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根据天气的变化去进行教学,然后教导学生如何挑选合适的衣服,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又或者教师可以把天气预报张贴在班门口,值班员轮流记录,此外,科学活动亦以这些知识和学习元素为重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天气观测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天气变化和常见的自然现象,还能培养出幼儿对科学和科学的积极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做观察记录
摘要:引导幼儿尝试做观察记录,是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他们在主动观察、记录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丰富表象,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为孩子们今后深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活动区记录幼儿探索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8)10-0198-02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他们对周围很多的事物的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探究事物发展的秘密。
喜欢说出自己发现的不同结果,有时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还要亲身试一试才肯相信。
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尝试做观察记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年我们班是科学活动试验班,在孩子们与活动区中各种材料进行互动地小实验中,有一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探索结果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简单的观察记录,班级为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展示平台又促进了幼儿尽一步积极快乐参与其他的科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探究的氛围。
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活动区中应提供丰富地物质材料,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作为大班的科学活动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如用硬纸板回形针自制地天平,用来搭桥地塑料材质纸条,还有不同的花布,各种量杯,各种汽车模型等,看着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科学的王国,孩子们不知不觉中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
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
如,我们选取的《多变的颜色》活动中,幼儿使用滴管把不同的颜料滴入水中,在片刻间幼儿惊奇地发现杯中的水变了颜色,而且不同的颜色混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记录兴趣;在《搭桥》活动中,孩子们将纸条插放在塑料插板中,搭乘了一座座不同地桥,当教师有意将鲜艳的雪花片放不同的桥面时,结果有的桥倒了,有的非常好的放在桥面上,孩子们你言我语地议论开了,为什么明明的桥面结实?朵朵的桥就倒了呢?充满趣味性的挑战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孩子们发现桥越短,承重力越好。
塑料插板越宽,上面的承重力也要好一些。
教师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同样的塑料插板怎样拼制才能放更多的积木,幼儿很感兴趣,不停的动手实验,我鼓励他们将自己发现的差别用铅笔绘画出来,当一个“小小的搭桥专家”他们十分高兴,从而使记录成为幼儿自发的需要,调动了幼儿记录的积极性
二、注重幼儿记录的整个过程、力求尝试科学化的记录方法
有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有轻松愉悦的自由探索过程,孩子们才乐于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幼儿的记录活动不应只追求记录的结果,即幼儿究竟记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探究记录的方法和过程。
如我班幼儿小实验“看看谁落的慢”
中,我们准备了绳子纸片橡皮棉花,将它们抛向天空,看看谁落得最慢,并将落
下来的不同形态记录下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孩子们在物体后面给上相
应的名次,玩了几次以后,他们纷纷将记录送给我看,我点头表示赞许。
一个星
期后,我更换了活动材料,发现有的孩子面对材料很会玩,但是在记录时比较茫然,原来第一个实验是我们大家一起做的,有的幼儿带头先记录,后面的孩子就
会跟着来,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小脑进行思考,活动区的活动时间比较短暂,教师
要巡回辅导,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孩子人云亦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耐心引导幼
儿学会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手记录,把自己想说给大家听的用数字,用图画,用多种形式表述出来,感受科学探究记录带给自己的快乐成功感,努力作孩子活
动的支持者和欣赏者。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其实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
于让幼儿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探
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的操作结果与活动前的猜想记录一致时,就能给幼儿
带来成功的愉悦,如果不一致也能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和调适,培养幼儿尊重
科学的科学态度。
如在《融化》的探究活动中,幼儿根据他们的经验,事先猜想
的记录是盐,白糖,果汁能融化在水中,而固体状的物体一般不能融化,我拿来
了一快冰糖,请孩子们猜猜会怎样?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当他们观察记录
到实际结果时,一部分孩子发现原先的猜测是错误的,孩子们惊奇于意想不到的
现象,激发了持续探究的欲望。
三、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采用多种方式记录
科学活动区我们会跟据主题活动,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材料。
各种操作材
料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因而记录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
对一些现象变化明显、记录操作时间不太久的科学活动,
幼儿的记录多采用绘画形式,如我班种植区的“黄豆宝宝发芽了”,王维嘉小朋友
还给宝宝画上了小鼻子,小眼睛,可爱极了。
有的采用纸工图片粘贴及实物呈现
等方式,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和表格。
如在“天气预报”中,有的孩子绘画,有
的孩子用简单的汉字表示,彭敏小朋友还从家中带来了药棉布置成了多云的画面,伟伟小朋友用半个乒乓球涂上红色表示太阳,多种方式体现,了孩子们想像力的
丰富,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的个性表现,大胆发觉
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说不定小小发明家就会从中诞生。
在我班活动区还有一些孩
子们的系列观察记录本,如一些主题范围涉及较广的科学活动的记录。
如《我看
见的大树》需要孩子们看看九月到十二月中大树的变化,并用自己的形式进行记录,幼儿有的请爸爸妈妈帮自己记录自己看见了树叶的变化,幼儿有的用图画的
形式表现,还有的家长帮忙用树叶的标本形式展示,由于这些现象的变化都不是
即时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整记录下来,孩子们观察的事物不一样就显得比
较零碎。
我们将幼儿作品收集在一起,整合起来的观察记录就像一本我班幼儿自
制的图书,主题一样,内容丰富,是孩子们眼中的宝贝,每当有别人老师来参观时,他们纷纷就是讲解员。
尊重了他们的意愿,也带给了他们成功的自豪感,变
化多样的记录形式也促使了班级科学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
四、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幼儿记录过程的价值
科学活动区的活动丰富有趣,对于喜欢动手的孩子来说如鱼得水,但是孩子
们是不一样的,胆小被动的孩子就显得弱一些了,往往是他看着你的眼神行动。
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幼儿的记录活动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幼儿善于观察对易
于活动得物体比较敏感,我们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多鼓励、肯定、接纳
幼儿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记录方式和发现,如我请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电动玩具,
本想孩子认识电池并学会实际操作,结果他们对玩具玩法更感兴趣,看着接通电池后闪闪发光的十五的花灯,看着会前后翻动的翻斗车,以及可以遥控的跑车,会爬上楼梯的企鹅,他们玩的不亦乐乎。
我临时决定请一名幼儿绘画上一个电池宝宝,下面有许多的小房间,看看电池宝宝会给那些玩具加加油,马上就有很多的小朋友积极参与进去。
我有及时鼓励孩子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上电池,你今后还要发明怎样的电池,使整个活动沿着孩子们的兴趣向上延伸发展。
并及时在活动区为他们的记录提供一个大的展板。
重在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幼儿记录的主动性,肯定幼儿创造性的记录方式。
在指导过程中使幼儿感到:老师关注的不是活动的成败,而是记录过程的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喜欢观察记录,主动观察记录。
五、善于运用幼儿记录的结果,分享经验,丰富认知
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区中,重在幼儿能动手操作,感知事物的不同变化,对于大班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记录,也可要求孩子们在一起讨论探究,共同分享积极参与科学试验的快乐。
开展记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不断看到同伴记录中的观点和经验的价值,避免做完记录后就束之高阁。
可以在孩子们相互交换材料时看看别人的记录是否和自己的想象一样,为自己进行试验做一个假设。
如在同样的瓶中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的声音会怎样?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他们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同时要鼓励每位幼儿都要积极参与,可以分享大家的成功方法,对没有参与的孩子也能调动他们想去作的愿望,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分享记录的成果。
其实很多的科学活动就在于我们平时生活中,这次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德国场馆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热捧,是因为他们可以参与“我是快乐小厨师”“花园的秘密”“神奇的动力之源”“自行车安全帽”等很多的互相游戏之中,如果我们的活动区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幼儿们能自由玩耍,探究,并能快乐的将发现的过程,结果较为真实的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成功自豪感,还会极大的调动孩子们对的各种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让我们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孩子们搭造出科学的成长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