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草原》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草原》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草原》教学案例(精选13篇)《草原》教学案例篇1案例: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2 《草原》《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的。
文章记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老中求新。
关于本课的教学,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把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课内课外紧密联系,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我是这样授课的。
开始我播放了歌曲《草原赞歌》,让同学们聆听美妙的歌声,想像草原的美景。
此时同学们的心已经飞进了美丽的大草原,学习课文的热情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时我放低了音乐让学生自读课文,走进课文,去领略草原独特的风光。
本篇文章,语言简练、流畅、生动,特别是第一段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在教学时,我力求通过生动语言描述,抓住动情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抓住第一句这次,我看到草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次看到盼望之物的心情,并以此来领会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激动、兴奋、惊喜的心情。
学生兴趣高涨,畅所欲言。
因为这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厚、文字优美的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练习读课文。
如(1)想像感受示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
(2)聚精会神生默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公开课教学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公开课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生:草原!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十二课《草原》(板书课题)请问你们的家有在内蒙古草原的吗?生:(相互看)没有!师:想了解草原吗?生:想!(高兴地说)师:在学习课文以前,请听蒙古族歌手给我们带来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请大家结合图画欣赏。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
如此迷人的草原风光,课文哪一部分作了详细描绘?生:第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学内容)二、研究学习师:请听第一部分的课文录音,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录音)(学生微闭双眼)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爱。
(板书:天空、明朗、可爱)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板书:地、一碧千里)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
(板书:小丘)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骏马。
(板书:马、牛、羊)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听的时候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翻开书,认真读这一部分,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生1:“勾勒”和“渲染”这两个词语我不理解?(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生2:“勾勒”就是用线勾边,“渲染”就是用颜色直接涂抹。
师: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笔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生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生4:一望无际都是碧绿的颜色。
生5:“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生6:翠绿的颜色很浓,像是快要流下来。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发现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通过查找工具书相互作了解答,扫清了阅读中的“拦路虎”,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最新统编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PPT1.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他们的心愿
都是什么呢?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 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
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蒙汉情深
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时 候的情景?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 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 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人多
节日盛装
心情急切
蒙古族同胞和我们是怎样握手的?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
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
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
歌曲欣赏《赛马》
说说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
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 景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5自然段,用 你的朗读再现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 写了哪几个场面吗?
远迎
相见
款待
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学习第2~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 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 快要流淌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读句子,想象一下这“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读书方法归纳
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 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 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隐 含的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但本文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草原是遥远、陌生的。
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将是孩子们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草原教案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语文《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草原风光》二、引出新课老舍先生去草原第一次参观访问时,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今天我们同老舍共同走进草原。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草原”。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字词勾勒骏马鞭子无限举杯迂回摔跤马蹄渲染拘束礼貌低吟天涯羞涩襟飘带舞找四组学生读词语,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多音字,并强调个别词语读音。
内蒙古好客同行似乎蒙méng(蒙蒙细雨)蒙mēng(发蒙)蒙měng(内蒙古)同行xíng:同路。
例如:携手同行同行háng: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我和妈妈同行,都是教师。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把草原的美写出来的呢?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2)没错,这是老舍先生生平第一次看到草原,草原一直是他很向往的地方,怪不得他想(高歌一曲)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很愉快)(4)一个清字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5)初到草原,心胸为之开阔,视野为之大开,一股豪情放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引吭高歌,一吐为快。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统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
作者简介读准字音。
绿毯 羞涩 柔美 蒙古包 襟飘带舞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渲染 拘束 勾勒迂回 陈巴尔虎旗蒙古包měng 蒙古族měng蒙骗m ēng 欺骗。
启蒙m éng 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蒙上一层纸m éng覆盖。
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草原风光图互动课堂“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大草原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绿毯草原大花羊群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
渲染 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
勾勒 草原多像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呀!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动态绿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
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思考:第1自然段除了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呢?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写作者感受的词语。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作者会唱些什么呢?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朗读指导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指的是由明朗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地,清新的空气,线条优美的小丘,移动的白色的牛羊群所构成的画面。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名称1.《草原》总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23.09课程目标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引导学生一是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及其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感悟草原的“景美、人亲、情浓"。
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及表达上的作用,感受蒙汉民族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含义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学案,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导入首课负责思政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新课导入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课中实施学习任务一:品读文本,感悟情深(一)预习交流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预习(安排具体的学生预习内容,体现学案设计或PPT上预习任务)交流展示(组织形式)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1)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公开课教案
《草原》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分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一一蒙古包外—一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第1自然段。
2.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老舍、草原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图片导入1.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你知道: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想象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2.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大家想不想听一听?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认读新字、生词:绿毯、渲染、勾勒、回味、洒脱、迂回、疾驰、羞涩、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如:“蒙古”的“蒙”读měng;“裳”读shang。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涩”不要少写一点。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路。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访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板书)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通过课文的描述,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风光美草原美人情美五、朗读品析,领略草原风光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PPT公开课课件
chén
shɑnɡ
hón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t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fǔ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xi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s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wēi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草原 》PPT公 开课课 件
谢谢观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以下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的教案设计,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辽阔、美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 细读课文:通过默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4. 精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再次阅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一段描写草原风光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草原》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草原》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分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2.学生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板书:草原)3.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张自忠》等。
设计意图: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1)随文识字。
①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大自然是神奇的,当你感到迷茫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散你心中的尘埃,洗净你的心灵;当你感到孤独时,大自然会送你一位忠诚的朋友,守候在你的身边,倾听你的烦恼;当你感到自卑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道美丽的彩虹,点燃你心中五彩缤纷的希望,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山水,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到迷蒙的细雨中去欣赏妩媚芬芳的丁香,到古诗词中去感受融于奇山异水中的返璞归真,到花之歌中去领悟花的崇高理想。
大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它的律动。
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
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草原 2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丁香结 2学习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并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古诗词三首 2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花之歌 1 理解课文内容,与“阅读链接”中的材1草原文本分析:《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这些作品大多语言通俗浅显,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境界陈旧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稍有羞涩摔跤洒脱飞驰会心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需注意的字音:“陈”是前鼻音,“稍”是翘舌音,“裳”要读轻音。
注意多音字“勒”“的”“蒙”“好”,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需注意的字形:“陈”的右部是“东”,不要写成“”或“车”;“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微”的偏旁是“彳”,不是“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关键词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与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概括: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接着又展示了人们欢迎远方客人和草原联欢的隆重场面,最后写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用简洁的话可概括为:初见草原——喜迎远客——热情会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
过渡:课文第1自然段可谓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学生选择、比较词语: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清鲜”更突出“鲜”,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②学生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含义,感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悦心情。
③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板书“一碧千里”,解释词语:“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辽阔无边,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②出示草原“一碧千里”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示“绿”(如: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引出“翠色欲流”。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重点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渲染”和“勾勒”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富有生机。
老舍先生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②写法提示:“那些小丘的线条……云际”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则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常常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上面讲解的“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也是类似的写法。
预设:“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象“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是怎样的画面,指名说一说。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
草原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这里风光如诗如画,因此连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拟人句。
) 小结:同学们,通过品读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我们可反复地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同时,还要学习其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感受文字表达的优美。
如果同学们没有去过大草原,可以多看看草原的图片,结合本课文字,展开想象,你一定能感受到草原美丽而独特的风光。
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从草原的天空写到天底下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从远处的小丘写到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同学们在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按照写作顺序来背:(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预设:可采用师生共背、同学互背等方式。
若有学生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并加以点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碧绿与美丽。
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又生活着怎样的人呢?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又会怎样迎接与招待老舍先生与他的朋友们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一看。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重点学习了第1自然段,掌握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方法。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示例:去过大草原的和我们分享了他眼中的草原美景,描述得相当生动;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看来课前预习的时候一定在朗读上下了一番功夫;的发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能开动脑筋想办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1.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