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设计问题及其优化措施_1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设计问题及其优化措施_1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设计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发布时间:2022-10-11T05:17:57.71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7期作者:沈欢[导读] 水利工程是现代化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沈欢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摘要:水利工程是现代化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自身不仅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性设施,也是我国能源行业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水闸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既是挡水建筑物,也是排水建筑物,其主要作用为控制水流。

文章重点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设计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水闸设计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闸设计问题;优化措施引言水闸的建设位置大多数位于平原河网地区交叉河口附近,为了保证水闸的稳定性,行进闸基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在地形简单、地基结构稳定且地下水位低的地点。

进行水闸设计时,根据水闸建设位置的选择,需要对水闸结构的稳定性、渗透问题、沉陷问题、冲刷问题进行特殊考虑,确定水闸的地基承载力、渗透压力以及消能防冲计算,从设计方面增强水闸结构的自身稳定性。

1水闸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供电需求,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水闸质量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认真对待,水闸的设计水准直接决定整个水电工程的质量与后期使用效果。

水闸建造在水中,主要通过控制闸门的开关来达到控制水流量、流速及水位的目的,多建于河道当中。

水闸在排洪工作中的作用重大,是保障下游正常供水的重要设施。

水闸类型多样,按照用途可分为防洪闸、进水闸和排水闸等。

按照结构可分为开敞式、胸墙式、涵洞式等。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设计问题2.1测绘精度低在水利水电工程水闸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测绘技术方法得到河道及周边建筑的全方位准确坐标信息,测绘精度决定了设计的合理性。

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

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
龚庆澄蒋希利
房玉英裴金明
周伟
中国电信高速传输环网WDM/SDH系统工程可研报告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程立勋于好浦
王光全张旭
卢海忠
亚太光缆2号国际海底光缆系统工程可研报告
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
高军诗刘涛
王文成刘家琪
宁波港25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工程可研报告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李树国徐明洪
张士秀林少鸿
苏桂军李慧芳
吕富春庄剑英
盛晓宁
沙特B区块天然气工程可研报告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生根汪时成
吕雪雁吴亚丽
接维强张连华
王永新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乙烯工程可研报告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王玉翠王子宗
李昌彀孙丽丽
李长珍张显林
霍宏伟
广东液化天然气(LNG)试点工程一期工程接收站和输气干线工程可研报告
2004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
获奖工程名单
一等奖(25项)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徐州阚山电厂工程机组选型论证报告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孙锐谢秋野
赵敏秦丰
杨建祥唐飞
雷雪琴
南方电网2015年目标网架规划
*国电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国电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佟明东金小明
吴宝英康义
王渝红陈旭
盛学良戴明忠
戴祥刘海滨
董雅文窦贻俭
潘铁山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氧化铝二期工程可研报告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高振文安德军
欧阳武汉陈德吴展光丁祖华
张光勃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建设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总体规划

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四届委员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四届委员会议
需 要结 合 实 际对该 条例 进 一步 细化 和 明确 , 过制 定法 通
塘 、 水 窖 等 小 微 型 工 程 建 设 , 面 提 升 蓄 水 保 水 能 节 全
力 ; 实 加 强 灌 区 续 建 配 套 和 节 水 改 造 , 展 节 水 灌 切 发
溉 , 步 改 变 传 统 的 灌溉 方 式 , 高 用 水 效 率 ; 强 城 逐 提 加
行 科学 发展 观 , 分 发 挥 专 委 会在 本 行 业联 系广 泛 、 充 知
会 议选 举 产 生 了专 委 会第 四届领 导 成 员 。 张志 彤再
次 当 选 为 主 任 委 员 , 震 字 ( 委 防 汛 抗 旱 办 公 室 主 王 黄
任 ) 史光 前 ( 、 长委 防 汛抗 旱 办 公 室 主任 ) 束庆 鹏 ( 家 、 国 防办 室副 主 任 ) 胡 军 ( 江 水 利 集 团 公 司 副 总 经理 ) 、 汉 、 赵 木 森 ( 江 三 峡枢 纽 局 副 局 长 ) 贾 金生 ( 国水 科 院 长 、 中
识 密集 和 人才 荟萃 的 优势 , 团结动 员广 大 会 员和 防汛 抗 旱 减 灾科 技 工 作 者 , 切 联 系各 界 人 士 , 密 围绕 防 汛 抗旱 减 灾 中心 工 作 , 科 技 工 作者 和广 大 会 员 单 位服 务 , 为 为
3 中 国防 汛深 入 研究 , 面夯 实 干旱 管理 基 础 . 全
当 务 之 急 是 要 强 化 五 个 方 面 的 研 究 。 是 要 加 强 干 一
以及墒 情 等监 测 为主 体 的预 警系 统 , 面提升 监 测 预警 全 能 力水 平 , 提高 干 旱管 理 指挥 决策 水 平 。
旱 评 估 体 系 的研 究 。 南 气 候 多 样 , 形 地 貌 复 杂 , 湖 地 水 工 程 星罗 棋布 , 确科 学 评 价 旱情 难度 很 大 , 根 据 水 正 要

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及策略选择

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及策略选择

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及策略选择中国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水污染日益严重,中国的水利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和策略选择,以期为我们今后的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1.中国水利史的发展脉络中国水利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水利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事业不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水利事业的关注,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断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2.中国当代水利事业的主要成就对于中国当代水利史的研究,需要从近现代开始。

在20 世纪初,清政府开办了水利学堂,但是后来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中国的水利事业一度陷入停滞。

直到1950 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水利事业才真正得到了发展。

中国当代水利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黄河治理、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

黄河治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建设工程之一,它的建设过程历经了2000 多年。

该工程改变了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貌,增加了农田的灌溉水源,保护了黄河沿岸的山洪地区。

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当代水利工程的代表性项目,它的成功建设既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也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将长江、汉江、黄河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进行调配,保证了北方地区的水源供应。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水文生态工程,它通过建设各种生态系统,改善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环境的质量。

以上成就是中国当代水利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它们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实力和水平。

二、策略选择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中国的水利问题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立现代化水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选择。

1.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中国的水资源十分宝贵,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也日益紧缺。

【公务员】申论:政府公开

【公务员】申论:政府公开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政府公开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国务院第492号令公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确立的主要制度有这样几项:条例共5章38条,分总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附则。

条例明确,制定这一条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这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政府公开的提出的必要性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全面贯彻实施该条例,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实施,将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

3.条例包含的三项重要制度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依法归开政府信息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义务。

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治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机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上述要求,确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

基于知识图谱的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杨耀红孙瑞聪孙小虎韩宇平朱梦娟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11期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知识图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国家水网的骨干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和大动脉。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工程平稳运行,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中线调蓄工程和引江补汉工程、西线干线工程的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涉及水利、地质、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支撑。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关的研究成果,揭示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以期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1.1数据来源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选择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同时鉴于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只选取CNKI中属于“SCI”“EI”“核心期刊”“CSSCI”类型的期刊文章。

数据时段为1992年1月31日至2021年8月20日,时间跨度近30a。

1.2数据处理方法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文献分析。

在主题和关键词中按“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检索,可检索到3620篇文献:若以“南水北调”和“高质量发展”为检索词,或者以“南水北调”和“后续工程”为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都为O;若把文献范围“SCI”“EI”“核心期刊”“CSSCI”类型的限制去掉,可以检索到18篇文献,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都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之后,说明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之前,学者们对南水北调的研究无“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提法。

长江河口段潮位预报及实时校正模型

长江河口段潮位预报及实时校正模型

长江河口段潮位预报及实时校正模型
李国芳;王伟杰;谭亚;吴洁
【期刊名称】《水电能源科学》
【年(卷),期】2009(27)2
【摘要】针对长江河口段潮位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调和分析法建立了潮汐预报模型,根据对分析期若干年潮位推算揭示了误差与上游径流间关系,并建立了以上游大通水文站实测流量为输入的实时校正模型。

潮汐预报模型与实时校正模型相结合,既可提前预知长江河口段的水情,又能根据动态掌握的大通流量信息对前期预报结果实时校正以提高预报精度,对类似河段的潮位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49-51)
【关键词】潮位预报;调和分析;误差;实时校正
【作者】李国芳;王伟杰;谭亚;吴洁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苏州市水利局;河海大学交通与海洋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4;P338
【相关文献】
1.SARIMA模型在长江三江营潮位预报中的应用 [J], 王亚宾;赵智;许仁康
2.长江下游镇江至吴淞段潮位相关途径预报方法 [J], 朱琰;水艳;林刚毅;程文辉
3.基于B/S架构的实时校正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J], 樊青松;肖晨旦
4.基于B/S架构的实时校正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J], 樊青松;肖晨旦;
5.汾河中游段洪水预报与实时校正 [J], 张新建;左晋中;李文广;梁承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思路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思路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思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利部工作人员作为水利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水利事业创新和发展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理念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水利部工作人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供水安全和灌溉效果,并兼顾洪涝调控和生态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技术创新: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涉及众多的技术领域,水利部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动态,并及时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例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精度测算和评估;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水利工程的结构和水流状态,提高设计的精度和可行性。

通过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益。

三、参与创新:加强协同合作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的协同配合,水利部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创新,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

与环保部门合作,推动环境影响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与建筑设计院所合作,探索水利工程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通过加强协同合作,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四、管理创新: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应积极探索管理创新的思路,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引入项目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同时,加强对设计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管理创新,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为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水文模型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水文模型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2024年1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5卷 第1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4)01-0080-12收稿日期:2023-07-03基金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ZD0113602);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CKCEST-2021-2-12,CKCEST-2022-1-35)作者简介:周逸凡(2000-),硕士生,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研究。

E-mail:1219829152@qq.com通信作者:赵红莉(1973-),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和水资源遥感研究。

E-mail:zhaohl@iwhr.com水文模型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周逸凡1,2,段 浩1,2,赵红莉1,2,赵慧子1,2,李 豪1,2,韩 昆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摘要:针对水利垂直领域缺少知识组织和结构化表达的场景案例,以及通用知识抽取模型在水利垂直领域中难以达到预期精度等问题,本文以水文模型方案推荐为例,提出了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与流程,构建了包含模型继承发展关系、应用流域、模型精度等内容的知识模型,形成基于期刊文献类非结构化数据源的多策略知识抽取方法,以及实体对齐与知识融合的规则与方法等。

对水文模型领域期刊文献进行了知识抽取、融合,构建水文模型知识图谱实例,共包含节点实体14298个,属性实体39133个,关系36254条,实体识别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均在90%以上。

对建立的图谱实例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应用,结果表明:该图谱实现了基于期刊文献的水文模型知识快速采集学习、组织管理,支持模型检索推荐,提高了水文模型知识的发现与使用能力,对相似场景的水利知识图谱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知识图谱;水文模型;知识抽取;知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doi:10.13243?j.cnki.slxb.202303951 研究背景数据急剧增长后,如何高效获取、管理和利用知识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研究_17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研究_17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12-13T03:19:24.253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7卷8月第15期作者:史文浩[导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各项工艺技术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做好施工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水利工程发挥其应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史文浩河南明珠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三门峡 472000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各项工艺技术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做好施工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水利工程发挥其应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现阶段由于管理方法、管理意识,还有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对策研究引言水利工程的基本价值功能体现在保障供水资源充足,运用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用技术手段来促进现有水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使用效益。

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体系结构达到更为完善的程度,水利基础设施的预期使用效益也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由此能够判断得出,水利施工的现有技术方法应当得到合理优化整改,旨在全面促进现有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设施体系结构健全,延长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使用期限。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过程监督为主体驱动施工技术应用各方强化质量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系统开展的重要方面。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高度复杂、系统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每一个影响因素变更均会干扰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全部施工思想以及技术应用成果均通过项目设计、原材料以及各种验收文件体现,上述文件对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安全实用性具有间接的影响[2]。

强加水资源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加水资源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加水资源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顾浩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1997(000)003
【总页数】2页(P4-5)
【作者】顾浩
【作者单位】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J], 张焕林;冯志祥
2.加强沂沭河水资源管理推进直管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 [J], 徐强以;王伟涛;赵言国
3.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J], 张焕林;冯志祥
4.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J], 张焕林;冯志祥
5.河南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关于加快实施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J], 之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实现武进区水利现代化的研究与思考

加快实现武进区水利现代化的研究与思考

加快实现武进区水利现代化的研究与思考摘要:水利现代化是对当今城镇建设、农业发展、水利优化、人民生活的改善等方方面面都有利的一项利好事业,也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文章对江苏省武进区水利实现现代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论证分析,提出了一些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武进区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70-21 武进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

水虽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近年来,我国各地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等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把水利问题提到了突出位置。

2011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应势出台,首次以“1号文件”的形式对水利建设作出全面的部署,给水利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2011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两个1号文件进一步确立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水利在城乡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加快推进实现我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武进区南临太湖,西衔滆湖,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密布,属平原河网地区。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武进区水利、水务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了具有防洪、除涝、供水、灌溉等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建立了城市供排水系统。

我区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务工作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是对照水利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在传统水利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2019年23期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顾越(上海市闵行区防汛管理服务中心,上海201109)1何谓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所谓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是一种管理体系,使水利工程的管理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新时代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

创建先进、科学、国际化的管理体系要体现出软件硬件的现代化,更要体现出管理者行为以及思维的现代化,当然这一切都要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诉求。

管理作为一种意识要满足水利工程的现代化需求,要体现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内涵,所以在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过程之中,不能抛开硬件谈软件,更不能抛开软件谈硬件,要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共同精细化与现代化。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目标(1)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正在朝着工业化奋力迈进,再加上我国独特的地貌地形,使得我国版图河道众多,水网密布,再加上我国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夏季,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当代所爆发的能源危机,一度使全球陷入恐慌,而建设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水源调动、防旱防涝需求,还可以为我国东部地区生产大量清洁的电能,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用电紧张的局势。

所以建设水利工程终极目标是为人民服务的,管理理念的现代化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多年来改革的基本诉求,有助于水利设施发挥出最大的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革新过程,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必须要科学地调配人力资源,让每一位从事水利工作的职工,都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人尽其才。

这就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还要对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实力都要予以提高。

制定相关的行为标准,这样才可以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

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XXXX年工作安排意见

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XXXX年工作安排意见

尊敬的顾浩常务副理事长,张志彤主任委员,各位副主任委员,委员: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召开。

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委员的信任与支持,有幸当选新一届减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我将在这一岗位继续发扬上一届专委会的工作精神,为各成员单位和委员们竭诚服务,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次,我还要感谢上一届专委会的工作班子的同志们,是他们在过去的六年中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专委会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我就专委会2010年的工作计划向大会报告如下,请各位委员审查。

一、发展专委会委员单位。

目前,减灾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以水利防汛抗旱系统为主,行业面比较窄。

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本届专委会在成员组成范围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发展前景还比较广,专委会将本着这一原则,从事业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吸收社会各界热心防汛抗旱减灾事业的单位和专家参加,为更多的仁人志士,热爱和关心防汛抗旱减灾事业,符合专委会工作条例规定,愿意为防汛抗旱减灾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企事业单位吸收进来,提供参与中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机会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安排意见周一敏(2010年3月30日)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体委员会议和条件,通过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专题研讨、专项技术培训等途径为我国的防汛抗旱减灾事业献计献策,为国家防汛抗旱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加强专委会能力建设。

本届专委会增选了部分企事业委员单位负责人为副主任委员,增加1名副秘书长,加强了专委会领导机构的力量,业务面、技术面、代表性更加广泛,这无疑对专委会开展学术交流、科技论坛、技术培训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国家防办的指导下,依靠各委员单位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工作潜能,拓宽活动领域,建立完善更加规范的工作制度,从有利于各委员单位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经验交流,有利于专项政策技术的研究探索,有利于专项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对政府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技术支持等方面拓展业务范围,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

长江科学院赵瑾琼博士入选中国水利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长江科学院赵瑾琼博士入选中国水利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第1期朱秀迪等新型水溶性聚氨酯对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51[12]王其东,高海鹰,梁止水,等.新型亲水性聚氨酯对砒砂岩边坡抗降雨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3) :29-32.[13]梁止水,吴智仁,杨才千,等.基于W-OH的砒砂岩抗蚀促生机理研究[].水利学报,2016, 47(9)1160-1166.[4]祝亚云,曹龙熹,吴智仁,等.新型W-OH材料对崩积体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土壤学报,2017, 54(1):73-80.[5]林大仪.土壤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6]郝春红,潘英华,陈曦,等.坡度、雨强对填土人渗特征的影响研究[].土壤通报,2011,42(5) :1040-1044.[7]刘纪根,雷廷武,夏卫生,等.施加PAM的坡地降雨人渗过程及其模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 :51-54.[8]王其东,高海鹰,梁止水,等.新型亲水性聚氨酯对砒砂岩边坡抗降雨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3)29-32.[19]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0] LIEBENOW A M, ELLIO W J, LAFLEN J M,et al.In-terrill Erodibility: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fromCropland Soils[J].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1990,33(6) : 1882-1888.(编辑:姜小兰)Impact of New Water-soluble Polyuretliane on Runoff andSediment Yield on Purple Soil SlopeZHU Xiu-di1,DING Wen-feng1,ZHANG Guan-hua1,LI Qing-xi1,WANG Qiang2(1 .S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Department,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an430010,China; 2."Tianjin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Tianjin300060,China)Abstract:!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reating soil erosion of purple soil slope by new water-soluble polyurethane (W-OH) ,w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W-OH of5%concentration on the processesof and erosion of purple soil slope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through indoor artificial rainfall experiment. We found that W-OH could remarkably enhance the erosion resistance of soil and reduce sedime suriace.Under test condi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42 ,72 ,and112mm^h) W-OH treated group d eclined by 89.40%-97.43% ,and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by86.67%-97.45% despite that runoff increased by0.12-2.03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U nder heavy rainfall(72 and112 mn^h) ,the erodibility of W-OH treated soil reduced by96.80%-97.41%. The conclusions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guid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urple soil slope.Key words:W-OH;purple soil;infiltration;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artificial simulated rainfall长江科学院赵瑾琼博士入选中国水利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水利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2019年度)人选评审会,长江科 学院河流研究所赵瑾琼博士成功人选。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

作者简介:顾宏,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规划,河道治理,水工建筑物设计。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顾 宏(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00)摘 要: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必然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此,文章基于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现状,对其具体优化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在改善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作业现状;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X52;TV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09-0265-02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周遭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发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给国家的整体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纵观当前环境问题治理过程,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却与预期治理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优化环境治理模式、探讨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现阶段相关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战略手段。

1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作业现状概述水资源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近年来随着环境的过度开采和破坏,河道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化的同时,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做好河道治理对于提高水环境保护作业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当前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过程中,由于如下问题的存在,其作业成效始终未能达到预期作业目标。

1.1 河岸硬化改造作业不规范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河岸硬化改造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工作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从某方面而言不仅对河道治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目前来看,由于相关部门在进行河岸硬化改造过程中,受传统作业治理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河岸硬化改造过程中仍过度地采用水泥、混凝土以及钢材等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河岸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可随着硬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对周遭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江苏水利现代化目标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江苏水利现代化目标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0 引 言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生 产 之 要 、生 态 之 基 。 水 利 是 国 民 经 济 的 基 础 产 业 和 基 础 设 施 ,是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求 , 加 快 推 进 江 苏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 加 强 水 利 现 代 化 研 究 , 构 建 符 合 江 苏 特 点 的 水 利 现 代 化 指 标
体 系 ,不 仅 是 及 时 把 握 江 苏 水 利 现 代 化 发 展 进 程
的 客 观 需 要 ,也 是 科 学 推 进 江 苏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的迫 切要 求 。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支 撑 。水 利 现 代 化 不 仅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求 , 更 是 水 利 自身 发 展 的 内 在 需 要 。 水 利 现 代 化 的建 设 过 程 必 须 遵 循 可 持 续 发 展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的 原 则 , 融 人 到 社 会 、 经 济 、 生 态 与 环 境 发 展 的 大 的 系 统 工 程 中 ,它 既 是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唯 一 试 点 省 份 。 为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现 代 化 发 展 要
化 必 须 包 括 完 善 的 防 洪 体 系 、 可 靠 的水 资 源 供 给 体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1 0 作 者 简介 :喻 君 杰 ( 1 9 6 8 一 ),男 ,江 苏 通 州 人 , 高 级 工 程 师 , 国 家 注 册 土 木 工 程 师 ,规划 办 副 主 任 。
府 根 据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出 台 了 《关 于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推 进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意 见 》, 提 出 力 争 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水利部)1 研究背景我国有几千年的治水历史。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提到突出位置,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全面地阐述了水利工作方针。

全国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进行了现代水利的探索和实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出了水利现代化研究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水是人类的生命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

水利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走上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不仅是客观自然条件和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必将有力地促进和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奠定基础,2000年10月,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两年来,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等工作,并委托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对水利发展与国民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水利现代化内涵与指标体系、国内外水利现代化对比、水管理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

研究中,课题组从水利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入手,借鉴国外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水利发展现状和近几年部分发达省市对水利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系统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构想了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和实践有所促进和参考。

2 主要研究成果2.1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2.1.1国家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可以追溯到16到17世纪的科技革命。

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一般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的全方位的转变过程,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由工业化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并由此产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导致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与观念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它是一个动态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深层次的、多方位的变化过程。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大约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大约经历了200多年(1763-1970年)。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形成,世界经济迅速转型,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开始研究现代化问题,到80年代已有10个国家提出现代化的标准,并成为国际上可借鉴的标准,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化指标又有所增加。

但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行业如何确定相适应的现代化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标准。

在各类对现代化指标的研究中,以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发达国家的调查,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10项指标最具代表性(见表1),并成为国际上广泛得到认可的通用指标,目前国际上对国家现代化评价指标已有所发展,但大都是在英格尔斯10项指标的基础上扩充的。

表1国家现代化指标与部分省市现代化水平对比表注:①资料来源摘自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②现状值是我国的现状水平,综合实现程度1998年的全国平均值为72.6%。

我们根据2001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其中一些经济指标进行了修正,目前综合实现程度为77%。

③标准值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100%,作为迈入现代化的门槛值。

1998年美国已达到这个标准的278%,日本实现260%,新加坡为208%,俄罗斯205%,香港196%。

2.1.2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水利发展也需要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作为支撑。

因此,国家现代化需要水利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利现代化问题是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

为了从定量上反映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系统与数学研究院合作,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若干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根据专题研究成果,1990~1999年期间我国每亿元水利投资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总效应为7.00亿元,其中包括水利建设完成后在防洪、供水、发电、灌溉、水产养殖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前向效应为4.49亿元,由于进行水利投资,产生了对钢材、水泥、电力、劳动力等地需求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即后向效应为2.51亿元。

如果计入水利建设中中间产出的价值,包括各部门当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动力等的那部分产品的价值,即如按国民经济总产值(各部门总产值之和)计算,每亿元水利投资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总拉动效应约为15.02亿元。

此外,专题研究成果还说明,我国每单位工业用水的边际效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的稀缺程度的加剧有逐步上升且速度加快的趋势。

按1999年价格水平计算,1949年每立方米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边际效应为0.93元,1965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年为3.60元,1980年上升为5.38元,1993年上升为7.29元,1999年进一步上升为8.93元。

2.2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和特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普遍实现了国家现代化,水利现代化是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而逐步实现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之中,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调整水利发展思路与战略重点,使水利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水利发展历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演变关系,其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以单目标开发为主的水利建设时期;②以多目标综合开发为主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③以水法规和现代水管理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时期;④以人与水协调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时期。

其发展阶段大致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当。

综合分析,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工程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三是水利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是水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2.3国内外水利现代化水平比较国内外水利现代化水平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2.3.1 防洪减灾保障能力虽然不同国家的自然特点以及在防洪减灾的方略不尽相同,但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其防洪能力较高,经济社会受洪涝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

洪灾损失率较低,如美国洪灾损失值仅占GDP的0.1%左右。

日本近年洪灾损失占全国GDP的比例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10%左右逐渐降低到现在的0.3%左右。

而我国现状防洪能力仍然较低,一是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较低,防洪保护区普遍为20~50年一遇的标准,城市的防洪标准除几座大城市外,许多中小城市只有20~50年一遇标准。

尤其我国堤、坝等防洪工程中的病险隐患较多,滞蓄洪区运用存在不少问题,防洪抢险的压力较大。

二是我国在防洪管理方面差距较大,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应用还不够系统和成熟,没有形成用法律规范的全民防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洪减灾机制。

三是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大,近10年来年平均损失占全国GDP的2.2%左右,约为美国的30倍,日本的10倍。

2.3.2抗旱减灾保障能力发达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减灾的保障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对天然水资源特别是河川径流的调控能力普遍较高,因此其生活、生产、生态的供水保障程度较高。

如美国已建水库的总库容约占年径流总量的40%,水工程系统对天然径流的调控程度较高,供水保障程度也较高。

而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水资源地区分布的巨大反差,决定了中国不仅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而且缺水的危机不断地加剧,经济社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由于干旱造成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公斤。

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制约因素。

2.3.3供水普及与保障能力发达国家的供水普及与保障能力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美国全国的年用水总量已基本得到保障,逐步稳定在5500亿立方米的水平,人均用水量在2000立方米左右。

我国供水能力为5800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530立方米,目前城市供水系统普及率已接近97%,但其中自来水系统供水量只占56%,单位自建供水系统供水量占44%,自建供水系统的水质条件尚缺少保障。

我国农村尚有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还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在饮用水质方面,自1980年以来,我国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980年为50~60%,到1999年达75%。

2.3.4水环境及生态安全建设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其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河流水质达标率70~80%;80年代开始重视水域周边景观建设,城市主要河道基本达到了水清景美;到90年代开始注重水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域生态修复,强调恢复水域的自然景观,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