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资料
珊瑚礁地质环境与风貌
珊瑚礁地质环境与风貌珊瑚礁是海洋中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以其美丽的风貌广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珊瑚礁的地质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其景观特色。
一、地质特征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骨骼堆积形成的,通常生长在温暖海水中。
它们的主要构成物质是富含钙质的珊瑚虫骨架。
珊瑚礁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岩石珊瑚礁和珊瑚沙滩。
1. 岩石珊瑚礁岩石珊瑚礁是由大型珊瑚动物的骨架和其它生物的遗骸所组成。
这些珊瑚礁通常在海床上建立,并可达到巨大的规模。
在珊瑚礁的生长过程中,许多珊瑚动物在同一地点重复生长,形成复杂的岩石结构。
这些岩石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2. 珊瑚沙滩珊瑚沙滩主要由细小的珊瑚碎片和珊瑚沙粒构成。
这些沙滩常常形成在航道或岛屿周围,由海洋潮汐和海浪形成。
珊瑚沙滩因其细腻的质地和美丽的颜色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二、形成过程珊瑚礁的形成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长时间的积累。
以下是珊瑚礁形成的主要过程:1. 珊瑚生长珊瑚生长需要温暖的水温和适量的光照。
它们倾向于生长在浅海区,以获取足够的阳光。
珊瑚动物与内部共生的微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和营养。
2. 复杂地质结构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珊瑚动物骨骼在同一区域内不断堆积形成复杂的岩石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抵御海浪的冲击,并提供庇护给其他海洋生物。
3.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建立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和食物源。
它们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维持了海洋生态平衡。
三、景观特色珊瑚礁以其多样性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
以下是珊瑚礁的风貌特点:1. 珊瑚种类丰富珊瑚礁是珊瑚动物的家园,有着丰富多样的珊瑚种类。
不同种类的珊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构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2. 彩色世界珊瑚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区域之一。
在珊瑚礁附近,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龟、章鱼等。
这些生物以各种色彩斑斓的方式搭配珊瑚礁的底色,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3. 浮潜和潜水珊瑚礁是浮潜和潜水的绝佳地点。
海岸地貌植被特征
海岸地貌植被特征海岸地貌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界处。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潮汐、海风、海水侵蚀等因素有关。
海岸地貌的植被特征也是各异的,这与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岸地貌植被分布范围广泛,包括沙滩、岩石海岸、珊瑚礁海岸、河口海岸、海湾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植被特征也各不相同。
沙滩植被特征沙滩是指海岸线上由水流冲刷而成的沙石质地的地形。
沙滩植被的主要特征是适应强风、强光、高温、低水分的干旱环境。
沙滩植被的物种通常具有抗风、抗沙、抗盐、抗旱等适应性强的特点。
沙滩植被主要有沙地植物、沙丘植物、滨海植物等。
沙地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岸线上的沙地上,它们通常是低矮的、茂密的草本植物,如沙草、沙葱、沙蒿、沙柳等。
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很好地固定沙土,防止沙滩的侵蚀。
沙丘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岸线上的沙丘上,它们通常是高大的、木本的植物,如海棠、海桐、海松等。
这些植物的根系深入沙土,能够很好地固定沙丘,防止沙丘的侵蚀。
滨海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岸线上的沙滩、滩涂、河口等地,它们通常是对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如碱蓬、碱蒿、碱蓬莪、盐茅等。
这些植物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繁殖,成为沙滩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海岸植被特征岩石海岸是指海岸线上由岩石构成的地形。
岩石海岸植被的主要特征是适应强风、强光、高温、低水分的干旱环境。
岩石海岸植被的物种通常具有抗风、抗晒、抗旱等适应性强的特点。
岩石海岸植被主要有海藻、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等。
海藻是岩石海岸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上,如海带、裙带菜、紫菜等。
这些海藻的根系不发达,能够很好地抵御海浪、潮汐的冲击。
地衣是一种复合生物体,由藻类和真菌共生组成。
它们通常生长在岩石表面,如灰地衣、黄地衣等。
地衣能够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条件。
苔藓是一种低矮的、茂密的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岩石缝隙中,如石莲菜、石蒜等。
大洋洲珊瑚礁
大洋洲珊瑚礁大洋洲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大陆,其之所以被誉为地球上的天堂,其中的珊瑚礁是无法忽视的壮丽景观。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洋洲珊瑚礁的独特之处以及保护珊瑚礁所面临的挑战。
一、珊瑚礁的丰富多样性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分布地之一,其丰富多样的珊瑚种类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珊瑚礁以各种形式存在,如大背滩、环礁和珊瑚岛,它们提供了广泛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成为众多海洋物种的家园。
1. 珊瑚的种类大洋洲珊瑚礁拥有众多的珊瑚种类,包括硬珊瑚和软珊瑚。
硬珊瑚通常形成壮观的珊瑚礁枝状结构,这些结构由微观有机物质构成,长期积累形成硬质骨骼。
而软珊瑚则以柔软的身体结构生长,其多样的颜色和形状为海洋生物带来了丰富的生态环境。
2. 珊瑚礁的生态系统珊瑚礁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它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
这些生态系统还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珊瑚礁是海洋鱼类繁殖和成长的理想场所,同时也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养分和庇护所。
二、大洋洲珊瑚礁的威胁珊瑚礁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面临着各种威胁,这些威胁使得许多珊瑚礁正在不断消失。
以下是一些我们需要关注和采取行动的主要威胁: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这对珊瑚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高温会引发珊瑚白化现象,即珊瑚体内共生的微藻离开,使珊瑚变白并最终死亡。
气候变化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和酸化,使得珊瑚礁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2. 过度捕捞大洋洲以其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而闻名,但过度捕捞对珊瑚礁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不合理的捕捞手段和过度捕捞,导致了珊瑚礁附近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链中的各个环节受到影响。
3. 污染海洋污染也是珊瑚礁健康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导致海洋中的营养物质过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这对珊瑚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保护大洋洲珊瑚礁的措施为了保护大洋洲的珊瑚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
珊瑚礁生态系统特点
珊瑚礁生态系统特点珊瑚礁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由珊瑚生物组成,其特点多种多样。
以下是关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特点的一些内容。
1.物种多样性: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它们只占据了海洋面积的不到1%,但是大约25%的海洋物种在珊瑚礁中生活。
这些物种包括珊瑚、鱼类、软体动物、海藻和海参等。
2.相互依存性:珊瑚礁中的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珊瑚提供了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并且作为食物和保护的源泉。
同时,鱼类和其他动物也起到对珊瑚礁的保护作用,帮助清除藻类和其他可能导致珊瑚死亡的有害物质。
3.群体生长:珊瑚通常以大型群体的形式生长。
它们通过无性生殖和性生殖繁殖,形成庞大的珊瑚群体。
这种群体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防止波浪破坏,并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保护。
4.对光照敏感:珊瑚通常生长在浅海区域,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
光照不足会影响珊瑚的生长和繁殖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珊瑚死亡。
因此,珊瑚礁通常形成于温暖、浅水、清澈的海域中。
5.脆弱性:尽管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它们也非常脆弱。
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水温上升、过度捕捞、水污染和人类不当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对珊瑚礁造成严重威胁。
一旦珊瑚受到损害,恢复过程非常漫长并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6.生态系统服务:珊瑚礁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它们是海岸线的自然防护屏障,可以减少海浪的冲击。
这有助于防止海岸侵蚀和减轻风暴造成的破坏。
此外,珊瑚礁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经济资源,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它们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需要全球合作来保护和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
珊瑚礁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珊瑚礁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珊瑚礁是在温暖浅海水域中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充
足的阳光、适当的水温、适度的盐度、清澈的水质和适当的泥沙含量。
阳光是珊瑚的能量来源,适当的水温有利于珊瑚的生长,过高
或过低的水温会影响珊瑚的健康。
盐度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影响珊瑚
的生长。
清澈的水质有利于阳光透过水体到达珊瑚,而适当的泥沙
含量可以提供珊瑚所需的营养物质。
珊瑚礁分布规律主要受到水温、水深、光照和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珊瑚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赤道
附近的海域。
例如,太平洋的大堡礁、印度洋的塞席尔群岛、加勒
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等都是著名的珊瑚礁分布区。
此外,珊瑚礁通常
分布在水深50米以内的浅海区域,因为阳光能够透过浅海到达珊瑚,促进其生长。
水流也是珊瑚礁分布的重要因素,适度的水流可以带
走废物和污染物,保持珊瑚礁的清洁和健康。
总的来说,珊瑚礁形成的条件和分布规律是多方面的,需要综
合考虑水温、水深、光照、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条件和规律对
于珊瑚礁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珊瑚礁海洋中的五彩斑斓
珊瑚礁海洋中的五彩斑斓珊瑚礁是海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其特有的多样性和色彩成为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珊瑚礁海洋中的五彩斑斓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承载着生命的繁衍和生态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珊瑚礁的种类、生态功能以及面临的威胁,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1. 珊瑚礁的分类和多样性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和珊瑚的死亡骨骼堆积而成的。
根据它们形成的方式和特征,珊瑚礁可分为波浪侵蚀礁、风化侵蚀礁、波浪击碎礁和水的动力侵蚀礁等几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珊瑚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而珊瑚动物更是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硬珊瑚和软珊瑚两大类。
硬珊瑚以其坚硬的外骨骼和多彩的颜色闻名,它们能够构建坚固的珊瑚礁结构并提供生态庇护所。
而软珊瑚则以柔软的身体和丰富的颜色使人惊叹,它们为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元素。
2. 珊瑚礁的生态功能珊瑚礁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也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珊瑚礁为众多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等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它们能够躲避天敌、寻找食物并进行繁殖。
许多珊瑚礁地区还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产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经济收入。
其次,珊瑚礁具有保护海岸线和稳定海底的功能。
它们能够缓冲海浪冲击,保护沿岸社区免受风暴和海啸的侵袭。
同时,珊瑚礁的结构可以防止沉积物的淤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此外,珊瑚礁的产生与全球碳循环密切相关。
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碳酸钙,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3. 珊瑚礁的威胁与保护然而,珊瑚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
温度升高、海洋酸化以及海洋污染等因素对珊瑚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温度升高导致珊瑚动物释放共生藻类,从而引发珊瑚白化现象,这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酸化海洋则影响了珊瑚建造骨骼的能力,使珊瑚成长受限,生存空间收缩。
此外,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的特点与分析
4 期
宋朝景等 :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的特点与分析
295
北部的海南岛 ,岸线长 1 618 km ,包括沿岸小岛屿岸 线在内全长 1 740 km ,珊瑚礁海岸长约 200 km ,占 岸线的 11. 5% ,按岸线长度珊瑚礁发育计算 ,海南 岛是华南大陆沿岸的 11. 5倍 。如果按礁体的大小 来比较 ,大陆沿岸也是小得多 。海南岛岸礁长度一 般为 5~10 km ,厚约 10 m ,东岸自文昌市冯家至琼 海市潭门的岸礁 , 绵延 30 km , 宽度一般为 800 ~ 2 000 m[ 16 ] 。海南岛沿岸有珊瑚礁 14 段以上 ,总面 积约 195. 2 km2[ 17 ] ,约为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面积 的 4. 4倍 。琼南牙龙湾东岸岸礁厚度达 15 m[ 18 ] ,约 为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最大厚度的 3倍 。 1. 2 均为岸礁 ,地貌形态单调
宽度 /m
厚度 /m
面积 珊瑚 / km2 长势
广东徐闻县
37. 5
30. 13
1. 迈陈新地港东滩
3. 7 300~700
2. 07 差
2. 迈陈新地港西滩
珊瑚礁的基本介绍
珊瑚礁是一种由珊瑚生物群落形成的海底地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群落之一。
以下是珊瑚礁的基本介绍:
1. 定义: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和其它海洋生物构成的岩石结构,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浅海区域。
2. 成因:珊瑚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通过分泌钙质外骨骼慢慢堆积形成珊瑚石。
年复一年,这些珊瑚石堆积形成了庞大的珊瑚礁体。
3. 多样性: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的热带雨林”。
它们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觅食的理想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4. 特征:珊瑚礁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珊瑚、鱼类、海胆、海葵、海星等。
它们形成了一个生态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5. 生态功能:珊瑚礁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能够减缓海岸侵蚀,吸收风暴波浪的冲击。
6. 威胁与保护:珊瑚礁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为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措施保
护海洋环境,限制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
珊瑚礁的美丽和复杂性使其成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保护和维护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珊瑚礁海洋生物的天堂
珊瑚礁海洋生物的天堂珊瑚礁是海洋中的一个奇妙景象,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更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天堂。
在这片生态系统中,各种绚丽多彩的珊瑚和各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共生共存,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群落。
本文将就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其受到的威胁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珊瑚礁的特点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钙化外骨骼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壳、石以及沉积物形成的。
它们通常生活在浅水的温暖海域中,因此许多珊瑚礁位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珊瑚礁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它们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够自行修复受损的部分。
2. 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是全球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它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生物栖息在这里。
其中包括了各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海绵、海葵等。
这些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相互依存、共同生存。
3. 珊瑚礁的重要性珊瑚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珊瑚礁是重要的捕食者和栖息地,为很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
其次,珊瑚礁对海洋环境的稳定和海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减缓海浪的冲击和侵蚀,保持海滩的稳定。
此外,珊瑚礁还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一些热带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
4. 珊瑚礁的威胁然而,珊瑚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危机。
其中,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上升使得珊瑚动物难以适应,造成大面积珊瑚白化和死亡。
此外,海洋酸化使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降低了珊瑚动物生长和骨骼的形成能力。
此外,过度捕捞、污染、破坏性的旅游活动以及非法捕捞等也给珊瑚礁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5. 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和措施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加强全球气候治理,以遏制珊瑚礁白化和死亡。
其次,加强对珊瑚礁保护区的管理,禁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性的人类活动。
天然的防护盾珊瑚礁对海岸线的保护作用
天然的防护盾珊瑚礁对海岸线的保护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其中的珊瑚礁则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珊瑚礁不仅是美丽的海底景观,还承担着保护海岸线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天然的防护盾珊瑚礁对海岸线的保护作用。
珊瑚礁的形成与特点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和其它微生物共同构成的生物石堆,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珊瑚动物通过吸收海水中的钙离子,形成钙质骨架,逐渐积累形成珊瑚礁。
珊瑚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等特点。
珊瑚礁对海岸线的保护作用1. 减缓波浪冲击珊瑚礁能够减缓波浪冲击,起到缓冲作用。
当波浪来袭时,珊瑚礁能够将波浪的能量分散,减少对海岸线的冲击力。
这种缓冲作用可以有效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潮、风浪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2. 保持沙滩稳定珊瑚礁能够固定沙滩,防止沙滩侵蚀。
珊瑚礁的骨架和栖息在其中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使得沙粒不易被海浪冲刷走。
同时,珊瑚礁还能够吸附和固定沉积物,进一步增加了沙滩的稳定性。
3. 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珊瑚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许多海洋生物依赖于珊瑚礁为生存和繁殖提供条件。
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珊瑚礁面临的威胁尽管珊瑚礁对海岸线的保护作用重要,但目前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威胁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珊瑚动物容易受到热应激而死亡。
此外,气候变化还引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问题,对珊瑚礁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2.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珊瑚礁的生态功能。
捕捞工具可能会损坏珊瑚礁的骨架,导致珊瑚动物死亡。
3. 污染海洋污染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
废水排放、油污泄漏和塑料垃圾等污染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珊瑚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珊瑚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珊瑚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保护区建立珊瑚礁保护区是保护珊瑚礁的重���手段。
你知道海岸带中的珊瑚礁有哪些特点?
你知道海岸带中的珊瑚礁有哪些特点?一、丰富多样的物种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上栖息着众多珊瑚、鱼类、软体动物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其中,珊瑚作为建立珊瑚礁的主要生物,结合微型藻类共生,形成了美丽多彩的珊瑚坪。
海洋中的各类生物因为珊瑚礁提供的繁衍栖息的环境,使得海岸带中的珊瑚礁成为生物的宝库。
二、高效的自我修复能力珊瑚礁能够自行修复受损的情况,这是因为珊瑚的幼虫可以通过自由漂浮的方式传播并在新的位置定居。
一旦定居成功,它们就会开始用自己的分泌物形成骨骼,最终恢复珊瑚礁的原貌。
这种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珊瑚礁能够迅速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三、形成海洋防护屏障珊瑚礁在海岸带的分布形成了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它们同时也承担起保护海岸线的重要使命。
海岸带中的珊瑚礁能够起到减少海洋侵蚀的作用,形成一道防护屏障,化解海浪和风暴潮带来的冲击,保护沿岸的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四、海洋生态平衡的指示器珊瑚礁的存在反映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珊瑚礁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旦珊瑚礁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威胁着整个生态平衡。
因此,保护海岸带中的珊瑚礁就意味着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海岸带中的珊瑚礁具备丰富多样的物种、高效的自我修复能力、形成海洋防护屏障以及海洋生态平衡的指示器等特点。
保护和恢复海岸带中的珊瑚礁不仅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维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我们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破坏,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利用,以保护和传承海洋的瑰丽之美。
珊瑚礁的海洋科学研究和发现
珊瑚礁的海洋科学研究和发现珊瑚礁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
它们形成于温暖的海洋水域,由钙质硬骨骼的珊瑚生物所构成,是无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珊瑚礁的科学研究和发现对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未来的保护至关重要。
1. 珊瑚礁的生态和环境珊瑚礁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它们对海洋温度、光照和水质有着高度敏感。
某些珊瑚物种只能在特定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生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就会受到威胁。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使得珊瑚礁遭受到巨大的压力,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
因此,科学家们对珊瑚礁的生态和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
2. 珊瑚礁的物种多样性珊瑚礁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为无数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科学家们对珊瑚礁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现珊瑚礁生态系统内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例如,一些小型鱼类依赖于珊瑚的庇护,而这些小鱼又是大型掠食者的食物来源。
通过研究珊瑚礁的物种多样性,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 珊瑚的生长和繁殖珊瑚的生长和繁殖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过程。
珊瑚通常是由许多小型珊瑚虫聚集而成,它们通过分泌钙质来形成坚硬的骨骼。
科学家们对珊瑚的生长速度、繁殖方式和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珊瑚礁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此外,研究珊瑚的繁殖也有助于对珊瑚礁进行人工育种和恢复的工作。
4. 珊瑚礁的资源价值除了生态学研究,科学家们还关注珊瑚礁的资源价值。
珊瑚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珊瑚礁的渔业资源管理和旅游开发,致力于平衡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此外,珊瑚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药物研发也具有潜在的价值,这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珊瑚礁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结珊瑚礁的海洋科学研究和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通过对珊瑚礁的生态和环境、物种多样性、生长和繁殖以及资源价值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为珊瑚礁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珊瑚礁分类
珊瑚礁分类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由珊瑚虫和与其共生的藻类共同构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群落。
珊瑚礁的分类主要基于其形态、生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组成珊瑚的种类。
以下是对珊瑚礁分类的详细说明。
一、基于形态的珊瑚礁分类1.岸礁:岸礁是沿着海岸线生长的珊瑚礁,它们通常与陆地紧密相连,形成了天然的防波堤。
岸礁的形态多样,有的呈长条形,有的呈斑块状,其高度和宽度也因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而异。
2.堡礁:堡礁是一种与岸礁相似的珊瑚礁,但它们通常与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了像城堡一样的结构。
堡礁内部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潟湖,这些潟湖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3.环礁:环礁是一种环形或椭圆形的珊瑚礁,它们通常围绕着一个潟湖或浅海区域。
环礁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因此它们通常比较古老。
4.点礁:点礁是一种小型的珊瑚礁,它们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
点礁通常分布在深海或远离陆地的海域,由于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它们的生长速度较慢。
5.二、基于生态特征的珊瑚礁分类6.热带珊瑚礁:热带珊瑚礁是最常见的珊瑚礁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这些区域的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
热带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极高,拥有大量独特的海洋生物种类。
1.温带珊瑚礁:温带珊瑚礁分布在温带海域,这些区域的温度变化较大,光照条件也不如热带地区。
因此,温带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但仍然拥有一些独特的珊瑚种类和海洋生物群落。
2.深海珊瑚礁:深海珊瑚礁分布在深海区域,这些区域的压力巨大,光照不足,营养物质匮乏。
深海珊瑚礁主要由一些适应深海环境的珊瑚种类组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也与浅海珊瑚礁有很大的不同。
三、基于地理位置的珊瑚礁分类大洋型^p一定的联系。
这些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受到陆地和海洋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四、基于组成珊瑚的种类的珊瑚礁分类1.硬珊瑚礁:硬珊瑚礁主要由硬珊瑚组成,这些珊瑚具有坚硬的骨骼结构,能够形成稳定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生物海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海岸类型,在潮间带或者潮下浅水区生长有相当规模的底栖生物群落,其生物过程通常对海滨沉积物质的供应(主要为碳酸盐)、保持、稳定及较小程度上对侵蚀起重要作用[1],还对海岸动力、沉积和地貌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或者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
典型的热带生物海岸是珊瑚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的特点是再大潮低潮线一下的潮下浅海区生长一种与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虫黄藻共生因而能高效分泌碳酸钙骨骼的属腔肠动物门或刺胞动物门的造礁石珊瑚群落,它的原地碳酸盐骨骼堆积和各种生物碎屑填充胶结,形成具有抗浪性的海底隆起地貌结构单元。
生物海岸由于其与生物相关的特殊性,在海岸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互地带,人类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在地球系统功能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而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视。
生物海岸的特殊生物栖息环境往往成为对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有特别价值的各种生物活动高度集中地海岸生态关键区[2],成为对海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资源。
1 珊瑚礁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1 珊瑚礁的性质及形成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构成的。
珊瑚一般是指体型呈辐射对称、有石灰质外骨骼或皮层中含有大量的骨针、底栖固着生活的海洋腔肠动物。
珊瑚按照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两类: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由于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其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
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生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从而形成具有抗浪功能的海底隆起,即珊瑚礁。
珊瑚礁是造礁珊瑚死亡之后,其骨骼和外壳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建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
1.2 珊瑚礁的类别根据珊瑚礁和岸线的关系,可划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1.2.1 岸礁沿大陆或者岛屿边缘生长发育,也可成为裙礁或者边缘礁。
岸礁是由生长在大陆或岛屿周围浅海海底的珊瑚和其他钙质有机物构成,这种礁体的表面与低潮潮位的高度相差不多,粗糙而不平坦,外缘向海洋倾斜。
海洋中的奇观珊瑚礁
海洋中的奇观珊瑚礁珊瑚礁,一个自然界中的奇观,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瑰宝。
它们以其多样性和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珊瑚礁既是海洋生物的家园,也是人类的宝藏。
本文将探讨珊瑚礁的形成、生态系统、保护和对环境的重要性。
一、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建设的,这些微小的生物通过分泌钙质的外骨骼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礁石。
它们富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水中,通常与温暖的海洋流相连。
珊瑚礁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光照和盐度。
二、珊瑚礁的生态系统珊瑚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珊瑚礁是火山岩或石灰岩的基础上生长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居住场所和食物来源。
它们成千上万的空间提供了许多鱼类、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以及琳琅满目的热带鱼。
三、珊瑚礁的保护尽管珊瑚礁对生命和环境来说至关重要,但它们也面临着许多的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珊瑚白化的现象,这使珊瑚虫释放掉与其共生的藻类,并最终导致珊瑚死亡。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海洋酸化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推动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四、珊瑚礁对环境的重要性珊瑚礁的重要性超出了它们作为美丽景观和生态系统的角色。
它们为全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许多鱼类(包括商业鱼类)在珊瑚礁中寻找食物和庇护所。
此外,珊瑚礁还提供了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和波浪侵蚀的屏障,确保了海岸线的稳定。
五、人类与珊瑚礁的关系人类对珊瑚礁的依赖和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数百万人依靠渔业和旅游业从珊瑚礁中获得收入。
珊瑚礁还被用作药物和化妆品的原料。
然而,这些利用必须与保护珊瑚礁的目标保持平衡,以确保这一生态系统能够在未来继续提供人类所需的服务。
结论珊瑚礁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财富,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壮丽的景观,更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
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珊瑚礁的必要性,努力减少对它们的威胁,并推动可持续的利用方式。
珊瑚礁海岸
岸礁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南岸、东岸、西北岸为主,共有岸礁岸线200多km,宽几百米到2000m)和台湾岛(南岸发育好,北岸发育差),形成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其中台湾的珊瑚礁属于高纬度珊瑚礁,由于冬季降温,生长受到限制,主要因为较高纬度和冬季低温影响,华南大陆沿岸从闽南东山湾(23。
45’N)以南,沿海岛屿从钓鱼岛(25。
45’N)以南,到广西涠州岛断续分布潮下浅水区造礁石珊瑚群落,通常尚未发育形成真正的珊瑚礁,仅在澎湖列岛、雷州半岛西南角等地局部发育有珊瑚岸礁礁坪。
环礁广泛分布于南海诸岛,形成数百座通常命名为岛、沙洲、(干出)礁、暗沙、(暗)滩的珊瑚礁岛礁滩地貌。
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从地貌学的角度主要可分为三类;环礁、台礁和水下丘状礁。
其中环礁是主要类型,数量最多。
环礁礁体面积大小相差很大,从数平方公里到几平方公里不等。
发育至低潮面的环礁顶部由礁坪和泻湖组成。
台礁顶部无泻湖,只有低洼水塘,一般认为是由环礁演化而来,礁坪向泻湖生长加之生物碎屑物的充填作用导致泻湖的衰亡。
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由水下礁丘生长至低潮面横向扩展而成。
水下礁丘多发育于上陆坡和大陆架,是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形成的,如曾母暗沙等。
南海诸岛珊瑚礁有重要的国土资源价值。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的各种珊瑚礁地貌,尤其是岛屿和沙洲,成为我国远海渔业活动和其它海事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成为海洋国土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在1996年我国批准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后,南海诸岛又成为国家管辖海域划分的重要依据。
环礁无论其封闭程度如何,都可划分为三大地貌单元:礁前斜坡、礁坪和泻湖。
礁前斜坡较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尽管在不同的部位坡度不同,通常背风坡陡于向风坡。
在很多情况下,礁前斜坡最上部发育数级浅水平台,因此说陡峭的礁前斜坡并不都始于礁外缘。
南沙群岛的礁前斜坡通常北坡缓于南坡,在上部陡坡也发育多级平台,700---900m处为上陡坡和下级坡的分界线。
区前斜坡可分为平直型和切割起伏型,平直型礁前斜坡至少切割和起伏,仅发育多级小平台;切割起伏型礁前斜坡发育有:一、较大型峰谷地貌,多出现在上陡坡和下缓坡交替处,谷口宽可达2.6 km,相对深度可达265m;二、似叠瓦分布的多级小平台和起伏,分布于整个斜坡,在下缓坡更为明显。
珊瑚礁海岸
分类
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和环礁:
1、岸礁通常紧贴岩岸发育,宽几百米至上千米,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它一般紧靠陆地发育分布,构成 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波浪斗不过造礁珊瑚的增长,对有岸礁保护的岩岸当然就更无能 为力了。红海、桑给巴尔岛和中国的台湾、海南岛就有岸礁分布。
3、环礁是出露于海面上、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岛,外形成花环状,中央是个礁湖,湖水浅而平静,平均深度约 为45米,而环礁的外缘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环礁在三大洋的热带海域均有分布,我国南海诸岛中,不少岛屿即 是由环礁组成的。
分布
珊瑚礁海岸的分布很广,最多的地方是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岸和北岸,巴西的东岸以及红海沿 岸,中国的南海诸岛,这种海岸的分布也不少。
2、堡礁分布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中,由堤状珊瑚礁构成,沿海岸线总方向延伸,它像一条长堤一样,环绕 在海岸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瀉湖,瀉湖深度在20~100米以上。按照类型分, 堡礁分为大铲堡礁和小铲堡礁。世界上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国的南海诸岛和澎湖列岛也有堡礁 分布。
珊瑚礁海岸
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 构成的海岸
01 形成
03 分布
目录
02 分类 04 作用
珊瑚礁海岸是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形成
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有口,口的周围长 满有绒毛的触手。珊瑚虫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它一旦碰到海岸边的岩石或礁石时就扎根生长。珊瑚虫以群居为 主。它们纷纷伸出触手,从海水中捕捉食物。食物消化以后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 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骸上繁殖,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海岸。其形态在所有热带海岸中 别具一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生物海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海岸类型,在潮间带或者潮下浅水区生长有相当规模的底栖生物群落,其生物过程通常对海滨沉积物质的供应(主要为碳酸盐)、保持、稳定及较小程度上对侵蚀起重要作用[1],还对海岸动力、沉积和地貌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或者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
典型的热带生物海岸是珊瑚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的特点是再大潮低潮线一下的潮下浅海区生长一种与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虫黄藻共生因而能高效分泌碳酸钙骨骼的属腔肠动物门或刺胞动物门的造礁石珊瑚群落,它的原地碳酸盐骨骼堆积和各种生物碎屑填充胶结,形成具有抗浪性的海底隆起地貌结构单元。
生物海岸由于其与生物相关的特殊性,在海岸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互地带,人类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在地球系统功能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而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视。
生物海岸的特殊生物栖息环境往往成为对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有特别价值的各种生物活动高度集中地海岸生态关键区[2],成为对海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资源。
1 珊瑚礁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1 珊瑚礁的性质及形成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构成的。
珊瑚一般是指体型呈辐射对称、有石灰质外骨骼或皮层中含有大量的骨针、底栖固着生活的海洋腔肠动物。
珊瑚按照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两类: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由于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其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
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生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从而形成具有抗浪功能的海底隆起,即珊瑚礁。
珊瑚礁是造礁珊瑚死亡之后,其骨骼和外壳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建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
1.2 珊瑚礁的类别根据珊瑚礁和岸线的关系,可划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1.2.1 岸礁沿大陆或者岛屿边缘生长发育,也可成为裙礁或者边缘礁。
岸礁是由生长在大陆或岛屿周围浅海海底的珊瑚和其他钙质有机物构成,这种礁体的表面与低潮潮位的高度相差不多,粗糙而不平坦,外缘向海洋倾斜。
由于外缘珊瑚生长起来受约束较小,所以最早露出水面,从而使珊瑚平台和陆地之间出现一条浅水通道或者一片泻湖,海南岛沿岸的许多珊瑚礁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1.2.2 堡礁堡礁是离岸具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外缘和内侧水均较深。
这种珊瑚礁的礁底可能不是由珊瑚构成,或者是由珊瑚构成,但是海水的深度是后来才增大的,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泻湖,例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堡礁。
1.2.3 环礁环礁是一种环形或者马蹄形的珊瑚礁,中间围着一泻湖,有的泻湖与礁体外侧海水想通。
全世界已知的环礁有330个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风带和印度洋的热带海域。
例如马绍尔群岛上得夸贾连环礁和马尔代夫群岛的苏瓦迪瓦环礁,面积都在1800km2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环礁。
此外,根据形态,还可划分为台礁、点礁、塔礁、滩礁四种类型。
1.3 影响珊瑚礁分布的自然因素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自然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4]。
1.3.1 水温造礁珊瑚在平均水温约为23~27℃的水温中生长最为旺盛;在低于18℃的水温中只能生活而无法成礁。
因此,珊瑚礁通常只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及其邻近海域。
此外,在有强大暖流经过的海域,例如中国台湾东北的钓鱼岛和日本琉球群岛,虽然维度较高,但也有珊瑚分布[3]。
与此相反,在属于热带的非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由于存在低温上升流,无珊瑚礁出现。
1.3.2 光照光线的强弱、海水透明度和盐度的大小均会影响到珊瑚礁的分布。
在造礁珊瑚的体内,生有大量的虫黄藻,其只有在充足的光照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虫黄藻一面制造养料,一面为造礁珊瑚清除代谢废气并提供氧气。
高透明度和清澈的海水能加速光合作用。
因此,造礁珊瑚一般在水深10~20m处生长最为旺盛,水深超过50~60m则停止造礁。
只是因为与造礁珊瑚及附礁生物共生的虫黄藻需要足够的辐照度来进行光合作用,这使光照成为限制珊瑚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1.3.3 盐度盐度大约在34‰左右的海区最适合造礁珊瑚的生存,所以在河口区和陆地径流较大输入的海区,由于盐度过低,并无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存在。
1.3.4 其他因素一般波浪和海流有利于造礁珊瑚的生长,大浪会使珊瑚的躯体折断,或将生长珊瑚的砾石翻动,使得珊瑚破碎或被碎屑物覆盖而死亡。
潮汐限制了其生长空间的上限,而具有特殊温盐结构的上升流经常出现的地方对珊瑚的生长一般也有良好的影响。
而在大河的河口,由于其大径流量,使其生长环境不稳定,不利于造礁珊瑚的生长。
2 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过程非生物海岸现代过程研究的对象包括动力、沉积、地貌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常称之为海岸动力地貌学。
生物海岸现代过程研究必须加上生物因素作为必不可少的第四要素,旨于强调研究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可称之为海岸生物地貌学(costal biogemorphology)[5-7]。
海岸生物地貌过程被看成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三项机制之一,促进了我国河口海岸科学界的关注和响应。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研究方面已涉及到生物建造、生物侵蚀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气候事件干扰的影响[8]。
2.1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得框架群落和关键类群,也是生物地貌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珊瑚礁生态系统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所形成的造礁珊瑚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率成为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
珊瑚礁区净初级生产力可达大洋平均生产力平均数的20倍,因此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活珊瑚由于与虫黄藻的共生而能高效地分泌碳酸钙骨骼。
据统计,各种造礁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分泌不断堆积碳酸钙骨骼的速度可达400~2000t/hm2·a[9]。
珊瑚礁骨架支柱生物块状滨珊瑚和蜂巢珊瑚生长速率约为1cm/a,珊瑚礁充填碎屑主要生产者分枝状珊瑚生长速率约为10cm/a,所建造在地球表面的碳酸盐结构厚度可达1300m(如Enewetak环礁),长度可达2000km(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据我国西沙和南沙3个珊瑚礁钻孔岩心测算,全新世中期以来的珊瑚礁净堆积速率为2.06~3.33mm/a[10]。
碳酸盐高生产力不仅与有机碳生产与存储能力有关,还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关,而且是生物地貌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
2.2 珊瑚礁海岸地貌结构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与动力地貌类型的叠加与共存珊瑚礁海岸地貌发育除了生物生长、生物捕获加上潮汐水位先知形成的相关的生物地貌类型外,还受动力地貌过程影响,两种不同的地貌过程形成两种不同形态和成因的地貌类型叠加并共存。
大部分珊瑚礁具有由狭窄的外礁坡环绕宽广潮间礁坪的相似分带地貌结构。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为例,其地貌结构可分为沙滩、礁坪、礁坡和海底,各单元由地形坡折分隔并具有不同的地貌、沉积、动力条件和生物活动。
尽管沙滩的生物沙含量超90%,但是形态塑造动力主要还是波浪和水流,所以属于动力地貌单元。
礁坪和礁坡是真正的生物地貌单元。
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高堆积速率使浅水珊瑚礁不断向上生长,受到潮汐水位的限制后再向海横向扩展,形成礁坪和礁坡的地貌结构单元。
礁坪宽阔平坦,宽度为174~322m,与相邻地貌单元间以坡折线为界,由原生的珊瑚礁骨架填充破碎的珊瑚沙砾组成。
礁坡狭窄而坡陡,坡度为2.77%~5.07%,主要由原生礁块组成,茂密活珊瑚生长和活跃的生物地貌过程是使礁坪向海扩展的主要机制。
礁坪上有显著的巨砾垒,礁坡发育有良好的槽脊构造。
礁坪上代表高海面生物地貌产物的死微环礁因受到暴风浪侵蚀破坏和堆积覆盖而不易辨认。
2.3 潮汐水位对珊瑚礁群落分布和生物地貌界线的控制珊瑚礁是对海洋生长环境具有较高要求的生物群落,其中潮汐浸没因素对其影响显著。
造礁石珊瑚种属不能经受长时间(如1~3h)的低潮暴露,所以潮汐高程也成为礁坪向上生长的控制因素。
礁坪活珊瑚生长上限,也是无活珊瑚生长的内礁坪和有活珊瑚生长的外礁坪之间的生物地貌界限,大致为回归潮平均低潮位。
珊瑚礁群落对这些临界潮汐水位的响应决定了相应海岸地貌的基本格局及其相应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机制,成为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典型表现,这些临界潮汐水位也成为重要的生物地貌界线。
2.4 珊瑚礁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由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生长分布与潮汐水位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对应关系,它一方面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以生物地貌过程在响应海平面的变化。
由于珊瑚礁堆积速率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差异,珊瑚礁生态系统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可分为3种模式:两者相等时,珊瑚礁可始终维持在海面附近生长,可称为保持型;珊瑚礁堆积速率较大时,较深水珊瑚可逐渐进入浅水区生长,成为追赶型;当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大时,浅水珊瑚进入深水,停止生长,成为放弃型。
以南海珊瑚礁岛屿为例,其堆积速率为2.06~3.33mm/a,大于地壳下沉速率(0.1mm/a)和海平面上升速率(1~2mm/a)之和,因此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南海珊瑚礁岛屿被淹没。
当然,前提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不能影响到珊瑚礁的健康生长和正常的生物地貌功能的维持与稳定。
2.5 珊瑚礁海岸地貌对海洋酸化的响应最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表层海水海洋酸化和海洋碳酸盐系统改变,影响某些最基础的海洋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严重影响到珊瑚礁等海洋钙质生物的钙化过程。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珊瑚礁中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清楚。
通过珊瑚礁中型实验生态系研究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抬升到2倍对大藻为主的珊瑚礁群落新陈代谢的影响,认为子安无干扰有限营养条件下,pCO2抬升使得钙化降低,但不影响净得有机生产力。
有人认为pCO2的抬升可促进净生产力的增加,以此抵消碳酸盐矿物过度饱和程度降低和钙化速率降低的影响,但这种假说没有得到中型实验生态系研究数据的证实。
也有学者认为。
海洋酸化不一定那么可怕,沉积物碳酸盐会对海洋酸化起到缓冲作用,但是更多的学者表示怀疑。
3 我国主要的珊瑚礁海岸特点及相关分析3.1 华南大陆珊瑚礁海岸华南大陆广东、广西沿岸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沿岸浅水区不乏造礁珊瑚生长,但成礁的少,只见于雷州半岛西南岸和广西涠洲岛与斜阳岛的海岸,这些礁体都是在8~4kaBP的全新世中期桂州海侵、现代海岸轮廓基本奠定以来发育的。
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范围小,且不连续地出现。
两广大陆岸线长4300km,若包括近岸岛屿则可达6400km。
珊瑚礁发育岸线仅占陆地和岛屿岸线的1%,除涠洲岛礁体较大外,其他都很小,长度一般1~4km,宽度0.5~1km,厚度一般不超过4m。
华南大陆礁体均属于贴岸、背靠陆地或者岩滩,向海敞开的岸礁类型。
在礁体微地貌单元上,岸礁一般分出平缓的少生长或不长珊瑚的礁坪和珊瑚丛生的礁前向海斜坡这两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