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程度。

这种破坏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更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一、生态环境破坏1.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过度的开垦、农业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同时,水资源也被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了当地的水资源匮乏。

这种退化和匮乏不仅限于贫穷落后的地区,而是全球都存在。

2.物种丧失和生态失衡全球范围内许多濒危物种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栖息地被破坏、繁殖受阻、食物链断裂等问题不断出现,物种丧失速度逐年加速。

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水和空气污染人类日常的生活活动导致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和空气。

人们长期暴露在水和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会对其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2.气候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灾难频发。

气候变化不仅会导致极端天气和天灾,还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疾病和死亡。

三、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成本增加由于环境破坏引起了各种问题,例如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环境和生产能源,生产成本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2.社会财富减少环境破坏的效应不仅仅在环境方面表现出来,也会在经济方面表现出来。

由于环境破坏会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限制,社会财富也会减少。

结论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会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产生很多严重的影响。

我们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以便减缓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的生态,维护我们的健康,推动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下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一、健康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如哮喘、支气管炎等;水污染则引发了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肝脏问题等。

此外,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免疫力和生殖系统也具有破坏性影响。

这些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体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卫生保健负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首先,环境污染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下降。

这不仅增加了产业生产的成本,也限制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其次,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这进一步影响了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对食品安全和粮食供应构成了威胁。

此外,环境污染还引发了各种环境灾害,如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社会稳定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环境污染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比如,水资源短缺引发的争夺和纠纷、污染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了威胁。

其次,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系统失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这种生活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认同感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四、解决办法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这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

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度的改革,才能够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的退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更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首先,生态系统退化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

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托,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自然资源正在快速耗竭。

例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了土地土壤贫瘠、水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导致粮食短缺和物价上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其次,生态系统退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而生态平衡是各种物种相互依存的平衡状态。

然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影响了许多产业的发展。

例如,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活动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衰减,使得许多渔民失去了生计。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削弱了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更加脆弱,损失更加严重。

再次,生态系统退化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退化的生态系统无法有效地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导致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据统计,环境污染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患上呼吸道疾病、癌症等,并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态系统的退化也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例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生态系统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这包括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鼓励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等。

其次,需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呼吁人们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排放。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推动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环境责任。

环境破坏的危害及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破坏的危害及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破坏的危害及对人类的影响近年来,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环境破坏不仅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环境破坏的危害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破坏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自然栖息地,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削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

许多药物和食物资源都来自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次,环境破坏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干旱、洪涝、暴风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使得人类面临着严重的食品安全和生存危机。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再次,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到环境的质量,还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上升,水污染导致肠胃疾病和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则使得农产品中的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此外,环境破坏还导致了许多传染病的爆发,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最后,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环境破坏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损耗,加剧了资源的短缺问题。

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问题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环境破坏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减少了自然提供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这些生态服务的丧失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气候变化、健康问题和经济发展受阻等都是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严峻的自然生态破坏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风险?

严峻的自然生态破坏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风险?

严峻的自然生态破坏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风险?一、生态恶化影响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世界各地的水域和土地逐渐受到污染和侵蚀。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繁衍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对人们的食物安全和营养健康带来了风险。

1. 农作物生长受限:生态破坏导致了土壤退化、水质恶化以及气候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贫瘠和水资源匮乏使得许多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粮食产量,给食物供应带来了压力。

2. 水生生物损失: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许多鱼类和海洋生物因此面临灭绝的危险。

这直接威胁到人们的鱼类资源供应,也对人们的营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生态失衡引发自然灾害的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能够减缓和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但一旦生态失衡,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将变得更加严重和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1. 暴雨山洪: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海绵”作用,吸收大量降雨并缓解洪水的冲击力。

然而,当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被过度开发时,暴雨降下的雨水无法被有效地吸收和排水,从而导致山洪的爆发。

2. 干旱灾害:生态破坏引发的干旱事件可能对农业、生活用水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当水资源稀缺,草原退化或者森林大规模消失时,干旱频发,不仅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水源造成威胁,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生物平衡崩溃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的重要基础,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干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物平衡的崩溃,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生态链条断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链条。

当其中某个物种灭绝或者数量骤减时,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更多的物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2. 疾病传播加剧:生态失衡也可能影响到病原体的传播。

当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数量下降时,许多病原体将失去天敌,进而繁殖迅速。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界中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了各种生物、生息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侵蚀和污染日益加剧,生态系统的变化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项沉重的挑战。

1. 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实际上在逐渐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威胁。

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物种灭绝和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引起更加深入的生态危机。

2. 污染和生态系统的互动人类活动的增加具有直接的污染生态系统的作用。

我们的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垃圾。

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这些污染物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

过度开垦土地和森林砍伐也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这些过程都会破坏地球水循环和食物链,并最终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

3. 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很多生物已经在生态系统的变迁中灭绝,其他物种的存续也面临着危险。

人类过度捕猎、优先开发和环境破坏致使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

当一个生物种群消失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这样的事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到维持生态系统活力的生境、食物链和物种多样性。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物种灭绝可能是整个生态系统失衡的开始。

4.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是最令人担忧的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温度上升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了我们的食品供应、水资源和能源。

这些现象将导致生态系统进一步崩溃,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还会增加自然灾害、疾病和战争的风险,从而更加威胁我们的安全和生存。

5. 人类社会可以做些什么人类社会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上已然达到了临界点。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生态环境的兴衰密切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自然界兴旺则人类社会随之兴旺发展,而自然界衰退则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后退。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准则,反映了人类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晶。

对于生态兴衰的重要性,习近平早在2003年就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文明思想。

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快速变迁进程和发展来看,自然生态环境不是直接决定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唯一重要原因,但却直接影响了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选择适宜的自然生态与环境大自然孕育了地球以及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

但同时,环境的快速变迁以及地球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所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始严重威胁着地球以及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争使人类文明的兴衰难以延续。

通过分析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利益关系,力求充分说明当今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保护和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利益为主要代价的人类传统文明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与文明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了人类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于环境的间接影响或人为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环境变化包括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引起的变化例如生物物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退化例如全球海洋酸化,大规模人类灭绝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物理系统危机和自然生态物理系统崩溃。

改变全球生态环境以及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正在逐渐造成环境的严重后果,随着大量的人类活动和人口过多的环境问题发生和继续的存在,这种问题的后果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威胁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威胁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威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自然和人类的生态系统越来越遭受破坏,许多物种正在消失,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给环境应有的重视和保护,这导致地球环境遭受了关键性的威胁,而这个威胁正在迅速向人类社会传播。

1. 气候变化:地球上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

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造成的。

气候变化带来的过多极端气候事件,如酷热天气、干旱、洪水和飓风频率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和恶劣。

其中最影响人类的就是洪水和飓风。

洪水和飓风给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承受的。

它们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并将人民迫使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剧饮水问题和食品荒。

2. 水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用水量的需求急剧上升,而水资源的供应却没有相应地跟上。

到 2050 年,全球会有三分之一人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污染引起多种疾病,如霍乱、肝炎、痢疾和死亡等。

由于水问题引起的间接和直接成本非常巨大,水资源的短缺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是非常严峻的。

3. 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过度利用极大地危害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生态系统。

我们生产和使用大量物品时,往往不关心它们是如何制造的。

生产与消费不当导致许多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如矿物、燃料和水资源等。

当这些资源日益稀缺时,物价上涨,经济不稳定,破坏健康且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充分地表明了资源消耗问题的严重性。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草原,森林和水体等各种自然区域正遭受严重破坏。

许多动植物物种正在消失,这对我们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影响到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和水质调节,土壤养分的回收和水循环等,最终将对人类健康和生存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潜在威胁,提示我们立刻行动起来,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资源,以及调整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同时应该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途径,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境的破坏、片断化与退化

生境的破坏、片断化与退化

第二节 生境的破坏及其片断化
二、生境的破坏及其模式 (一) 生境破坏 1.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境。生境的丧失对现今趋 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是最大的威胁,对于植物、无脊椎动物、真 菌也是如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绝大多数的原始生境都已 毁灭,61个热带国家中有49个国家50%以上的野生生境已遭到破 坏(IUCN/UNEP,1986b,c)。在亚热带国家中,足有65%的野生生 物生境已不再存在,其中孟加拉国高达94%,香港97%,斯里兰卡 83 % , 越 南 和 印 度 均 为 80% 。 保护一个物种的关键因素是它仍然还有多少原始生境存留 (IUCN/UNEP,1986d)。
二、生境片断化
• 生境片断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生境片断化与物种流动性
1. 2. 3. 使物种扩散和建立种群的机会减少 使动物搜寻能力降低 限制了动物的求偶、交配活动
(二)边际效应
生境片断化增加了许多新的边界,具有更大的边缘面积,片断化生境的 各个部分的中心距边缘更近。新边界的小环境明显不同于生境内部,光、 温度、湿度、风和偶发火灾对小气候有着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边际 效应。 边际效应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岛屿化生境物种的生存和组成造成巨大 影响。
一、 人类的冲击和生境干扰 4.生物多样性另一个威胁是生境 的沙漠化
由于人类活动,许多生态环境在季节性干 燥的气候中退化为人为沙漠,被称之为沙漠 化。这些生物群落既包括热带草地、灌丛、 落叶性的森林,也包括地中海地区、澳大利 亚西南部、南非、智利和南加利福尼亚的 温带灌木地。连续耕作,特别是在干旱多风 的年份就会导致土壤侵蚀和失去蓄水能力。 家畜,如牛、羊对牧草的过度取食,砍伐木 本植物作为薪炭材等都会使生物群落进一 步退化,进而失去表土层,直到形成沙漠。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

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

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

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

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境的损害较小。

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然而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

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

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

它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 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破坏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破坏。

这种行为通常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而导致的。

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自然界的平衡,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

而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气候变化、生物灭绝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会造成重大威胁。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过度的开发和环境污染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终损害人类自身的利益。

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使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享受自然的恩赐。

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看法,我认为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少和避免这种行为。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和用电等。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
该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最后,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总之,破坏生态环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少和避免这种行为。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小作文

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小作文

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小作文生态破坏,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严肃,但其实它就是指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吧!
生态破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方便。

你知道吗?因为我们乱砍滥伐,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漠。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食物和水源。

而且,由于空气污染严重,我们现在每天都要戴着口罩才能出门。

这可真是太麻烦了!
生态破坏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以前,我们可以随便吃野果野菜,但现在很多野生植物都是有毒的。

而且,由于水源受到污染,我们现在喝的水也不一定安全。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因此得病。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生态破坏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你知道吗?现在很多动物已经快要灭绝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这些动物真的灭绝了,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到时候,我们人类也会受到牵连。

所以,保护动物和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生态破坏还会让我们的经济受到影响。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经济怎么会和环境有关系呢?其实很简单,如果环境被破坏了,那么我们的资源就会减少。

比如说,没有森林了,我们就没办法造纸;没有水源了,我们就没办法种植农作物。

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一些生态系统已经失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平衡,更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针对生态系统的失衡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农业面积持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单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在长期使用后,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影响了食品安全。

此外,生态系统失衡还可能导致一些有毒植物、有害动物的滋生,也会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不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逐渐短缺,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水污染的程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问题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导致气候变化的加剧。

气候变化将会导致自然灾害、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增多,从而造成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到冲击。

例如:洪灾、旱灾等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因为这些灾害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彻底失衡。

四、全球经济受影响生态系统的失衡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也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随着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持续加剧,全球经济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渔业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的供应链可能遭受破坏,这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就有了深刻的影响。

五、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性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

人类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和监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方式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类和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影响及原因分析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影响及原因分析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影响及原因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包括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是地球上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支持着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正面临着持续的退化。

本文将讨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原因。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影响:1. 水资源不足:随着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水循环遭受破坏,导致水资源供应减少。

湿地的减少和水污染会对地下水和河流的供应造成威胁,进而影响农业和城市发展。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这不仅影响自然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而且可能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造成食物短缺。

3. 空气质量恶化:生态系统退化会导致空气质量变差。

砍伐森林、城市化和工业化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危害人类健康,并加剧气候变化的趋势。

4. 土壤贫瘠: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会导致土壤侵蚀和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土地可持续利用。

此外,土壤退化还会导致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剥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原因:1. 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量的土地开发、森林砍伐和水体污染等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副产品。

人们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需求导致大量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进而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2. 农业实践:农业活动也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农药使用、过度灌溉和过度放牧等做法,导致了环境污染、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农业活动是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大规模建设项目: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许多国家推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水电站和高速公路。

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开垦,破坏自然栖息地和植被覆盖,对野生动植物造成了威胁。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洪水)频发,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损害。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环境的恶化也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更关系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人们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雨,损害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进而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水资源短缺对生活的影响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

水资源短缺不仅会导致饮水困难,更会限制农业发展和工业生产。

此外,干旱和水灾等极端气候事件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道主义危机。

三、土壤退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但随着过度耕种、过度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等农业活动的加剧,全球范围内土壤退化问题日趋严重。

土壤退化不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还会造成食物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从而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此外,土壤退化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物种灭绝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物种灭绝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和生境的丧失,全球范围内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物种灭绝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食物链和种群的数量。

一些生态系统如果丧失了某种特定的物种,将会导致整个生态链的瓦解,进而影响到其他与之相依存的生物。

总结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深远而复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和物种灭绝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唯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保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

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

一.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溶解,使得海平面上升,人的生活空间减小。

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

4、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陆地环境等问题。

5、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

生态破坏知识点总结

生态破坏知识点总结

生态破坏知识点总结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对土地、水、空气和各种生物的破坏。

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原因生态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对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度,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2)工业生产和城市化。

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对空气、水和土地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3)农业活动。

大规模的单一农作物种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过度放牧等农业活动,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片土地被开发,绿地被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2. 影响生态破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破坏导致栖息地破坏、种群消失、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2)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森林减少等问题,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短缺。

(3)气候变化。

生态破坏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森林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降低了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防治措施应对生态破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环境破坏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和监督。

(2)推动可持续发展。

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遵循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加强环境监测和监测。

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了解环境污染的状况,发现并阻止环境污染的事发情况。

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以不同角度探讨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首先,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资源减少和生产力下降,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面临更多的困难,这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恶化的生态环境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这会对经济造成直接的损失。

例如,污染问题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和劳动生产力减弱,同时还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而生态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也会对农业、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给当地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然而,优质的生态环境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发展领域,许多地方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

二、社会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给经济带来困扰,也会对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动植物物种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失去生态平衡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恶化的生态环境会引发健康问题。

空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例如,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水污染问题导致水源匮乏和饮用水质量下降,都会带来健康风险,增加医疗支出。

此外,生态环境的变化还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资源的争夺和环境改变可能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引发人口迁徙等问题。

相应的,这些问题将导致社会治安的恶化,甚至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文化影响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文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许多民族和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形成的背后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

但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当地的文化遗产也将受到威胁。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有何危害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有何危害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有何危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态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为人类提供着各种各样至关重要的服务和资源。

然而,如今生态系统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问题,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难以估量的危害。

首先,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土壤形成、净化空气和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生态系统退化时,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它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从而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比如,热带雨林的砍伐使得大量珍稀的动植物失去了家园,许多物种还未被人类发现和认识就已经消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也使得人类未来在应对疾病、气候变化等挑战时失去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其次,生态系统退化会影响气候调节。

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当森林遭到砍伐和破坏,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此外,湿地能够储存水分,调节河流水量,维持区域的湿度和降水。

然而,湿地的退化和消失会破坏这种调节功能,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

气候的异常变化给人类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水资源管理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增加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成本和生存风险。

再者,生态系统退化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清洁的淡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生态系统的退化却威胁着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森林的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的保水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减少。

同时,农业和工业活动造成的污染,使得许多水体富营养化、酸化或受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无法供人类使用。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生态系统退化还会削弱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带来哪些后果?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带来哪些后果?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带来哪些后果?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不仅会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危害,更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
影响,以下是几种可能出现的后果:
一、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失调
物种的消失是生态环境最为明显的危害,当某些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
种群的数量减少至一定数量以下时,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紊乱,因而
导致更多物种的灭绝。

例如: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来进行农业发
展或城市建设等,就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海报污染等诸多
不良后果,这些后果也会加剧昔日罕见的自然灾害,如暴风雨、干旱、洪水等,使人们处于更加危险的环境中。

三、人类健康受到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

乱砍滥伐导致的空气污染、洪水引起的疾病、土地沙
漠化带来的水荒、饮用水源的污染等,都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四、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带来资源枯竭危机。

例如:暴风雨引起的洪灾带来的农作物减产,土地沙漠化带来的水荒
等都会导致人类生存资源日益枯竭,生产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只有从根本上治理生态
环境问题,才能够保证未来人类、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保护
我们共同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1) 自然环境先天不足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

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降水量地区有效期异和年内、年际变化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中国暴雨强度大、分布广,是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

在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坏,水热优势则立即会转化为强烈的破坏力量。

(2) 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

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

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

经过建国50年来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总体上中国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2.49万km2,只占七大江河水土流失面积的7.76%。

(3) 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生态环境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涉及18个省(区、市)470个县(旗、市),形成万里风沙线。

中国荒漠化不但影响范围大,类型多,而且程度严重。

据综合评价,中国轻度荒漠化为95.1万km2,中度64.1万km2,重度103.0万k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6.3%,24.4%和39.3%。

该程度类型构成比例与全球相应的41.3%、56.5%和2.2%的构成比例相比,重度荒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总体面积仍在扩大,且呈愈演愈劣的趋势,荒漠化扩展速度由50年代的每年1560 km2,增至70年代的2100 km2和80年代的2460 km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据卫星遥感监测,从1983年到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面积扩大了近1倍,共净增17.4万km2。

(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降水资源总量约6亿吨,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中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m3。

按水资源总量考虑,中国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1997年排名中仅列第121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国际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2000 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水资源量1000 m3。

为人类生存起码条件,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有15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7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地起码条件。

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 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

而且中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严重不协调,东南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2 %,西北水量仅占17.7%。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中国将缺水2000亿m3,预计中国最大国发经济需水量约为7600亿m3。

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1993年统计的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个是由于水源缺乏,19个是由于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5)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自然保护区分布图中国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

中国森林面积为134万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只占全国森林面积17.96%,华北和西北地区森林则更少。

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按郁闭度0.3计),为世界平均覆盖率的60.5%,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位于世界120位。

广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片森林退化,覆盖率还不到1%。

虽然中国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由于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乱砍滥伐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从1993年到1996年一直是13.92%,某些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几十年来一直呈降低趋势,占长江流域上游面积56%的四川省,覆盖率有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三峡库区从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

据清查,1975年中国天然林面积为98.17万 km2,到1985年面积降为86.75万km2,平均每年减少1.14万km2。

即使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林业部分)》实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人为活动,到2050年实现宜林地全部绿化,中国森林覆盖率也才达到26%。

(6)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

中国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1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

然而由于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

据有关资料,中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

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1、森林、草地的严重破坏。

我国森林蓄积量虽然名列世界前列,居第8位,但人均只有8.6 m3 ,是世界人均71.8 m3的12%;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6%的一半;人均森林面积0.11hm2,是世界人均水平0.64 hm2的17.2%,居世界119倍。

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相当贫乏,加之滥砍滥伐得不到控制,全国每年仍有44万h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65.4万hm2的林地转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

森林毁坏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小气候条件,蒸发量提高、温度降低、风速增大,大风日数多,不仅使草场失去了抵御风沙的天然屏障,同时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最终导致沙漠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海和沟壑纵横的荒坡。

森林的破坏,使得调节气候、截流吸纳雨水、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的能力减弱,洪涝及干旱灾害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重、水土流失越演越烈,导致大面积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

由于滥垦过牧和不适当的管理,导致我国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草场质量日趋下降。

目前我国北方牧区2.24亿hm2可利用的草地中,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亿hm2,其中有0.133亿hm2已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133.33-200.00 hm2的速度在不断扩大。

我国草地退化率已达56.6%,耕地退化率也超过40%。

毁林、毁草和不合理的耕垦,使得沙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沙尘旱暴及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已经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人力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2、水域、湿地的不适当的开垦。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泥炭地、海岸带、红树林、珊瑚礁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湖泊和湿地是流域来水的"汇"积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调节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灌溉、旅游资源等作用、被美誉为"地球之肾"。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25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6%,不足世界平均6%的一半。

由于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现在已全面退化。

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1/3以上的湖泊被开垦,开垦总面积13000 hm2以上,因开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余个。

开垦湖泊的蓄水容积减少达500亿m3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淮河泾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1.3倍,在建三峡库容的5.8倍。

库容减少的直接后果是调节江河来水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灾害加重和淡水资源的减少;间接后果是,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导致气候异常,雨水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繁等。

由于湿地景观的严重破坏而缩小,还使生物多样性衰退及污染日趋加剧,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与湿地进一步受损。

3、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靠的是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地膜等化学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用量的1 倍多。

1997年全国化肥总量为4637万吨,其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60%-70%的化肥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2005年农药产量1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1/10左右,现阶段我国每年有25万吨以上的化学农药原药被加工成100万吨以上的制剂加以施用,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80%-90%散落在土壤和水里,漂浮在大气中。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农用地膜用量增大,回收甚微,又难于降解,已给农田造成新的"白色"污染。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的腐败之风和农村环境的恶化,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设备技术陈旧落后,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最大污染源。

2004年全国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为37.35亿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9%,但废水中的COD 排放量为407万吨,占整个废水COD的37.93%;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排放量分别为849万吨,880万吨、957万吨,分别占全国同类废气排放总量的26.4%、56.23%、63.59%;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排放量分别为40100万吨、1686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7.889%、9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