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进展
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工业合成方法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工业合成方法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按制备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其中化学方法包括碳化法、乳液法、夹套反应釜法、复分解法。
碳化法是生产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的主要方法。
首先,将精选的石灰石煅烧,得到氧化钙和窖气。
然后,使氧化钙消化,并将生成的氢氧化钙悬浊液在高剪切力作用下粉碎、多级悬液分离除去颗粒及杂质,得到一定浓度的精制氢氧化钙悬浊液。
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加入适当的晶形控制剂,碳化至终点,得到要求晶形的碳酸钙浆液。
再进行脱水、干燥、表面处理,得到纳米碳酸钙产品。
碳化是整个生产工艺的核心,根据碳化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悬浮液接触方式的不同,纳米碳酸钙的工业合成方法可分为间歇鼓泡法、喷雾碳化法、喷射吸收法和超重力碳化法。
间歇鼓泡法
间歇鼓泡碳化法是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的方法。
间歇鼓泡碳化法,也称釜式碳化法,是将石灰乳通过冷冻机降温到25℃以下,泵入碳化塔,通入CO2 混合气,在搅拌下进行碳化反应。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浓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等工艺条件间歇制备纳米碳酸钙。
该法可以生产普通微细碳酸钙,但对于生产纳米级碳酸钙就需要严格控制一些工艺条件,如碳化反应温度、石灰乳浓度等,而且也相应地需对鼓泡塔做一些改进,比如加搅拌器、挡板或通过气体分布器控制等,但也存在着粒度分布不均匀,而且不易控制、粒度不够细化、批次间产品质量重现差、工业放大困难等缺点。
陈先勇等人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通过对碳化反应温度、灰乳密度、添加剂等因素的严格控制,成功制得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0nm 左右的单分散球形纳米碳酸钙产品。
多级喷雾碳化法。
碳化法制备碳酸钙工艺条件的探讨

第4 1卷第 1 6期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用途

一、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碳化法、复分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其中, 碳化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 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具体制备过程包括配料、搅拌、碳化、过 滤、干燥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纳米碳酸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用途
目录
01 一、纳米碳酸钙的制 备
02
二、纳米碳酸钙的用 途
03
三、纳米碳酸钙的市 场现状和前景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纳米 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本次演示将 详细介绍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用途及市场发展情况,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 纳米材料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功能性纳米碳酸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橡胶、塑料、涂料、化 妆品和生物医学等。由于其良好的分散性和高透明度,它可以作为塑料的增强填 料和透明剂。此外,纳米碳酸钙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如抗癌药物和疫苗的载体。
五、结论
功能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其制备方法的改 进和性质的优化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提高其使用性能。对其磁学性质和生 物相容性的进一步研究也将为纳米碳酸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带来新的可能。
摘要纳米碳酸钙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无机纳米材料,在橡胶、塑料、 涂料、油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次演示总结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改性应用 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引言纳米碳酸钙是一种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无机纳米粒子,具有轻 质、高比表面积、吸油性等特性。制备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气 相水解法、界面沉淀法等。纳米碳酸钙经过改性处理后,可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性 能,如表面改性技术、插层改性技术等。
纳米碳酸钙合成-改性一体化工艺研究

钙 干燥 后所 导致 的 团聚体 ,在 以后 的表 面 改性过 程
橡胶等 中的补强效果更好 [ 】 1 。与普通微米级碳酸 钙相比,纳米碳酸钙直接应 用于有机介质 中时,存
ds esv r p r n o s tn ywi r a i mae i fh a o c lim ab n t b sn du s aae r etr h sn t rc cd i ri po t a dc n ie c t o g n c tr l en ・ ac p e e y s h a ot n u c ro ae y u igs im t r t a e t a u igse i a i. o e b e tn a
纳 米碳 酸 钙 ( 钙 ) 有 比一 般碳 酸钙 更 优 良 轻 具 的性 质 ,如 较大 的 比表 面 积 、较小 的粒 径 ,在塑料 、
纳米碳酸钙合成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二)

纳米碳酸钙合成工艺及应用讨论进展(二)1.6微乳液法目前,讨论者尝试各种不同的新方法来合成纳米粒子,重要有微乳液法、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法、溶胶—凝胶法、原位沉积法等。
微乳液法属于Ca2+—R—CO32—反应系统,有机介质R一般为液体油。
通常,微乳液可分为W/O型、O/W型、油水双连续型3种,反相微乳液属于W/O型微乳液。
Niemann等通过在W/O型微乳液系统中制备纳米碳酸钙和硫酸钡试验,建立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工艺条件放大的依据。
Sugih等也在微乳液中用石灰乳碳化制备纳米碳酸钙粒子,讨论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连续相的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搅拌速度等试验条件,得出:纳米粒子粒径随Ca—OT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加添而下降;搅拌速度的加添会使粒径增大、分布变宽;高浓度的石灰乳更有利于碳化过程。
Hu等用亚麻油做表面活性剂,20℃下碳化合成了纳米碳酸钙,亚麻油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产品质量的3%;产品的活化率能达到99.07%,按10︰100比例添加到PVC中,混合PVC材料的机械性能显著改善。
李珍等人讨论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试验采纳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赵睿应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纳米碳酸钙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较少团聚,粒径从30~100nm不等。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装置简单,操作简单;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分散性好,且粒度可调,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对于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微结构掌控、体系组分对颗粒形成动力学、尺寸、形态及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讨论。
该技术需要大量的油和表面活性剂,如何分别回收它们,以降低成本,目前还处于试验室讨论阶段,这也是该技术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一个紧要原因。
有报道,湖南大学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把握了采纳微乳液法生产纳米碳酸钙新工艺,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目前此种方法正处在讨论之中,还需进一步讨论微乳液性质,寻求高效率、低成本、易回收的表面活性剂,建立适合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纳米碳酸钙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及代表性应用综述

纳米碳酸钙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及代表性应用综述吕津辉/文【摘要】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粉体填充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且成本低,生产方法简单,性能比较稳定,被广泛的应用于橡胶、涂料、胶黏剂、造纸、塑料、食品等行业。
按照生产方法的不同,碳酸钙可分为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
而活性碳酸钙,又称改性碳酸钙,是通过加入表面处理剂对重钙或轻钙进行表面改性制得[1]。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改性剂;改性技术;纳米碳酸钙应用;填加纳米碳酸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细固体粉末材料,其粒度介于0.001~0.1um(即1~100nm)之间等。
由于纳米碳酸钙粒子的超细化,其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普通碳酸钙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1]。
为了使具有良好性能的纳米碳酸钙发挥优良性能,使用者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补强填充改性材料。
改性后的碳酸钙表面吸油值明显降低,凝聚粒子的粒径减小,粒子分散性增强,作为填料用于生产后的制品塑化时间缩短,塑化温度下降,溶体流动指数上升,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2]。
1.表面改性的理论1.1 化学键理论偶联剂一方面可以与纳米碳酸钙表面质子形成化学键,另一方面要与高聚物有较强的结合界面,进而提高纳米粒子的力学性能[1]。
1.2 表面浸润理论因为复合材料的性能受高分子物质对纳米填料浸润能力的影响,若填料能完全被浸润,那么树脂对高能表面的物理吸附将提供高于有机树脂内聚强度的粘结强度[1]。
1.3 可变形层理论吸附树脂会优先选择偶联剂改性填料的表面作配合剂,一个范围的固化不均会生成变形层,变形层是一个比偶联剂在聚合物和填料之间的单分子层厚得多的柔树脂层,它能防止界面裂缝的扩图1流化床造粒工艺流程展,松弛界面应力,加强界面的结合强度[1]。
1.4 约束层理论模量在高模量粉体和低模量粉体之间时,传递应该是最均匀的[1]。
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分析

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分析纳米碳酸钙(nano-CaCO3)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材料,可用于陶瓷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涂料等多个行业。
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溶液法、加热碳化法和高压碳酸盐法。
本文将对这些制备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是溶液法。
该方法通过将硝酸钙和碳酸钠等钙源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沉淀出纳米碳酸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控性好,能够得到均一分散度较好的纳米碳酸钙颗粒。
然而,溶液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溶液的酸碱度、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的形貌和颗粒大小具有较大影响,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条件控制。
其次是加热碳化法。
该方法通过将一定质量比的钙源与一定比例的碳源混合,在高温下加热反应,使其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纳米碳酸钙。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高产出等优点,制备出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较好的纯度和形貌。
然而,加热碳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条件的控制较为困难,高温容易引起固相和气相反应的竞争,而且产生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分散性较差。
最后是高压碳酸盐法。
该方法通过将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与钙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纳米碳酸钙。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效果好等优点,制备出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形状规整、分散性好。
然而,高压碳酸盐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较高的压力和温度,设备要求较高。
总的来说,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需要考虑到具体应用的要求以及成本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因素。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改进现有制备工艺,提高纳米碳酸钙的颗粒分散性和控制其形貌的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纳米碳酸钙的需求。
纳米碳酸钙碳化法生产方法研究

t n me h n s o ab nz t n p e a a o to a i u s d i eal t e s m me. ai g o eme h n s tet re c r o z t n meh i c a im fc o ia i r p rt n meh d w gd ss e d ti a a e t o r o i c n t h i B sn n t c a im e ab na i t — h h h i o
维普资讯
纳 米 碳 酸 钙 碳 化 法 生产 方 法 研 究
陈大勇 一3严永新1 , 2 , , 杨小红 , 泉 一 一汪
(. 1池州学院 化 学与食 品科学系 , 安徽 池州 270;. 41 2池州市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研究 院, 0 安徽 池 I 70; 1 4 2 0
osw r i l o ae d ees yc mp rd. mp
Ke 0 d : a o trc c a b n t : rp rt n t h oo y c ro z t n me o s y w r s n n mee a i c r o a pe a a o c l g ; a b n a o t d l u m e i en i i h
Ab ta t P i r rp r t n p o e s so a o t acu c r o aeb ab nz t n t h oo y wA d sr c : r ma y p e a ai rc s e fn n mee c im ab n t y c o i a o e n lg e e it u e r f ti a e . n o r l r i c o il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进展
胡小芳;苏志学;吴成宝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05(33)5
【摘要】简要介绍了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基本工艺、传统的碳化法工艺及其特点,对近些年出现的新型碳化法制备技术的生产工艺条件及其特点做重点讨论.【总页数】4页(P10-12,20)
【作者】胡小芳;苏志学;吴成宝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3
【相关文献】
1.二次碳化法制备疏水链状纳米碳酸钙 [J], 关爽;安冬敏;郑云辉;高小燕;麻越佳;王子忱
2.多级喷雾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 [J], 徐旺生;何秉忠;金士威;宣爱国
3.间歇鼓泡碳化法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工艺条件优化 [J], 童张法;胡超;李立硕;曾美琪;韦藤幼
4.高压碳化法可控制备微纳米分级结构中空棒状碳酸钙及其表征 [J], 史刘宾;唐名德;汤勇;贺路路;童张法;李立硕
5.加压碳化法制备微纳米棒状碳酸钙 [J], 王爽;燕溪溪;苏晴;黎晨欣;申韬艺;肖容慧;王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