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大单元整体备课计划表模板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表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d46a63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7.png)
附件7
小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表
单元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题课时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课型新授教师
一、单元分析(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问题五个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也进一步字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奠定基础。
本单元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注重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性,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从而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按照学习活动的递进性,对学生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于“转化"的思想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不难。
但本单元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实现过程性目标。
二、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每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可分条写也可用思维导图呈现)
四、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
附件1
课例研究活动安排表。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表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b3be40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4.png)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一年级:1. 数字的认识和数的读写;2.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3. 数量的比较和排序;4. 图形的认识和绘制。
二年级:1. 数到100的读写和认识;2.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长度、容量和质量的认识;4.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绘制。
三年级:1. 数到1000的读写和认识;2.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3.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4. 时间和货币的认识。
四年级:1. 数到10000的读写和认识;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3.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 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五年级:1. 整数的认识与四则运算;2.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3. 图表的分析和应用;4. 概率的认识和运用。
六年级:1.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换算和运算;2. 代数式的应用与解释;3.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2.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活动教学: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 成绩评价:通过考试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3.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综合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
备注:以上教学计划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表格式
![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7e6ef4dd36a32d72758192.png)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例1及练习。
第二课时:例2、例3及练习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第五课时:第9页例5以及练习
第六课时: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第二课时:.估算
第三课时:口算练习
第四课时:.笔算除法
第五课时:20页例2
第六课时:练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22页例3
第八课时:第23页练习五1——8题。
第九课时:25页例4
第十课时:26-27页第4—7题
第十一课时:28例5
第十二课时:29页例6
第十三课时:31页例7及做一做
第十四课时: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第十五课时:33页练习八5至8题
第十六课时:11——12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十七课时:复习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第38页例1
第二课时:例2
第三课时:平均数第42页例1
第四课时: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第二课时:练习课
第三课时: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
一年级备课计划安排表
![一年级备课计划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2220a8d0d233d4b14e69d2.png)
练习课
厉毓
16,17
11.19~12.28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李红霞
认识钟表
李红霞
李峰
练习课
李峰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辛举春
9加几
辛举春
任大荣
练习课
任大荣
赵富娟
8、7、6加几(1)
赵富娟
18
12.31~1.4
马娟娟
8、7、6加几(2)
马娟娟
厉毓
练习课
厉毓
李红霞
5、4、3、2加几
李红霞
李峰
用数学(1)
任大荣
赵富娟
练习课
赵富娟
马娟娟
连加连减
马娟娟
厉毓
加减混合
厉毓
13,14
11.5~12.7
李红霞
练习课
李红霞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李峰
11~20各数的认识
李峰
辛举春
11~20各数的写法
辛举春
任大荣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任大荣
赵富娟
用数学
赵富娟
15
12.10~12.14
马娟娟
练习课
马娟娟
数学乐园
厉毓
李红霞
6、7的加减法
李红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峰
练习课
李峰
辛举春
用数学(1)
辛举春
任大荣
用数学(2)
任大荣
9,10
10.22~10.9
赵富娟
8、9的认识
赵富娟
马娟娟
8、9的组成
马娟娟
厉毓
8、9的加减法
厉毓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79723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b.png)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多位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二课时: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分苹果、分糖果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五单元整组备课》(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五单元整组备课》(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e7c32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f.png)
资源
人教数字校园、移动课堂、互动课堂、教学助手、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业、PPT课件、微视频、
课时安排
8.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核心素养
提升点
(打√)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
学情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6~10的书写和各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但是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基本数学思想训练点(打√)
1.符号化思想;√2.化归(转化)思想;√3.模型思想;√4.类比思想;√5.比较思想;√6.归纳思想;√7.数形结合思想;√8.函数思想;√9.分类思想;√10.统计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训练点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主备人年月日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有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表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e50dc27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7.png)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教案
主题单元标题分数乘法
备课教师所属单位教研室
备课科目数学适应年级六年级上课时数10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2022)》要求
学段目标(第三学段):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内容要求(第三学段):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逐步形成模型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要求(第三学段):能进行简单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并说明运算过程。
能在较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1、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小数、分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
单元整体教学课时教学流程。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
![(人教版)二年级 数学科备课表格(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cafec82cc58bd63186bdb4.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名称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实间 4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生特征的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二、分课时教学设计:分课时顺序第1课时课时总计 1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教学流程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流程(2)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分课时顺序第2课时课时总计 2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计划表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16a7111a4b73f242326c5f09.png)
商伟娜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6.18下午
第一节
如何搞好复习
常甜甜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房姗姗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3.12下午
第一节
三、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霍然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3.19下午
第一节
怎样分层次分梯度的布置作业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4.16下午
第一节
浅谈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崔霞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4.30下午
第一节
六、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梁召芹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阜平小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二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安排表
时间
备课内容(单元题目)
主备人
地点
组织形式
参与人员
2.22日下午
第一节
一、有余数的除法
孙然然
教学楼二楼1-5班办公室
集中
史文娜、杨晓琳、梁召芹、崔霞、房姗姗、于东欣、常甜甜、商伟娜、霍然、孙然然
小学数学科集体备课安排表
![小学数学科集体备课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5e0b1dfa915f804d2a16c199.png)
2021年3月1日
11
中心小学
二年级数学教师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例7-8》
12
中心小学
三年级数学教师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3
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教师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
14
中心小学
五年级数学教师
五年级数学《数学广角 找次品》
15
中心小学
六年级数学教师
六年级数学《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6
中心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师
二年级数学教师
二年级数学《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
中心小学
三年级数学教师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连除)》
7
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教师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近似数》
中心小学
五年级数学教师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
9
中心小学
六年级数学教师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比和比例》
10
中心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师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XXX中心小学XXX学年下学期数学科集体备课安排表
周别
地点
参加对象
课题
中心发言人
主持人
1
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教师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2
中心小学
五年级数学教师
五年级数学《2、5、3的倍数特征》
3
中心小学
六年级数学教师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4
中心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师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能穿几串》
5
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大单元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大单元备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59a7e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6.png)
一、教学单元名称(例如:分数的意义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
-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加减乘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 分数加减乘除运算中的运算律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
-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 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和性质。
3. 巩固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评价:- 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实物教具(如:分数卡片、计数器等)3. 习题集4. 课外阅读材料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新课讲授:20分钟3. 巩固练习:15分钟4.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表格单元 (4)2024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表格单元 (4)2024春](https://img.taocdn.com/s3/m/45022e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表格单元 (4)2024春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展开,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1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继续巩固1~20的数的认识;2.认识数0以及0的特殊性质;3.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1以内的加减法计算;4.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1~20的数的认识;2.0的特殊性质;3.1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辅助材料;2.提前准备好数学教具,如计数棒、算盘等;3.备好实际问题的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数0的认识及其性质;2.认识1~20的数;3.数1以内的加法运算。
第二课时1.1以内的减法运算;2.综合练习:加减法计算;3.解决实际问题:购物结账情景。
第三课时1.复习加减法计算;2.继续解决实际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小结本单元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2.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表格单元 (4)2024春,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集体备课表格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集体备课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51155a21e2bd960591c67700.png)
学科集体备课研究表格教材版本2012新版教材年级一年级数学备课单元及内容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备课时间3月7日备课地点成果展览室备课教师任丽红你认为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哪些?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有、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
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不细致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全单元的内容分三部分编排:(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从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觉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三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主要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变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以,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折、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你对本单元教学,尤其是教学重点的突出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何建议?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整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 学科教学计划表格(2014.9)1
![整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 学科教学计划表格(2014.9)1](https://img.taocdn.com/s3/m/406f0db64693daef5ff73d0e.png)
划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的精力”。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
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
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
分析
1、数与代数方面: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表内乘法(第二、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第七单元),有余数除法(第八单元),混和运算(第十单元);2、空间与图形方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方向位置(第六单元);3、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与可能性(第九单元)4、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纵观整册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教材在编排上: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2、由“情景串”引发出“问题串”;3、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6、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恰当地进行评价。5、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6、重视评价方法的改革。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备课表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备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fec25c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0.png)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
备课表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自然数的认识
- 第二课:整数的认识
- 第三课:有理数的认识
- 第四课:实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 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内容
- 自然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整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实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教学重点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难点
- 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
课时安排
- 第五课:分数的认识
- 第六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 第七课:分数的加减运算
- 第八课:小数的认识
- 第九课: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1e34bb25c52cc58ad6be33.png)
第20周
管朝阳、华攸盛
数学广角共4节
第21周
全体六年级数学教华攸盛
四月份
魏晓燕
五月份
严林英
总复习
段小燕:小数乘除法书中练习
钟段秀:比和圆书中的练习
李远华:百分数、扇形统计图及数学广角书中的练习
王荣军:位置与方向、计算题训练
邱桂兰:期末综合试卷
郭东梅:期末综合试卷
第1周
华攸盛
第一单元:
例1、例2、例3新授和练习共6课时。
练习一共4个课时。
第2周
第3周
王荣军
第二单元:
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新授及练习共8课时
例5及练习共2课时
第4周
第5周
严林英
第二单元:
练习二、整理与复习共4课时
第三单元:
第一节例1、例2新授与练习二共4节。
例3新授与练习共2节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13周
第14周
段小燕
段小燕
第四单元:解比例例2,例3新授与练习4节,P43练习八3节。正比例、反比例扇形、整理复习、确定起跑线及相关练习设计共6节
第15周
第六单元:百分数的认识、例1及练习共3节
第16周
李远华
第六单元:例2、例3、例4、整理复习及相关练习共10节
第17周
第18周
邱桂兰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例1、例2、节约用水及相关的练习设计共8节
华攸盛:计算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
温馨提示:
要求每位主备人分别在每周的星期一集体备课时间做为中心发言人组织大家进行教学研讨,主要讨论如何备好课和近期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供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备课内容必须在每周一前备好课,并打印好。导学案每人10课时,共100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圆的面积(二)
2
练习一
2
真实情境实践
作业设计
这里相当于单元综合性作业
3.归纳总结出“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4.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5.尝试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
1.组织学生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的特征。
2.练习画不要求的圆,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于关系。
圆的认识二
1.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会找圆的对称轴
2.会画圆和不同平面图形组合的图形的对称轴
1
1.准备好圆形纸,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2.独立尝试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并发现规律。
微课视频节选
知能、拓展练习题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对称轴
圆的周长
2
圆周率的历史
1
能熟练计算小数乘除法。
小学数学科组单元整体备课表
六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备主备:
单元人文主题
了解有关圆的数学发展历史,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单元数学要素(素养点)
几何直观、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抽象、转化归纳思想
单元学习总任务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想象、验证、讨论、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6.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化、转化等熟悉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7.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
子任务
课时
主要学习活动设计
拓展资料
课后作业
前置学习
圆的认识一
1.认识圆的各部分特征和关系。
2.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进行简单判断、填空等练习巩固和拓展,加深理解。
4.动手实验,通过滚动不同硬纸板车轮,体会圆的圆心的轨迹在一条直线上
5.在具体问题情景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尝试解释和分析圆的应用,能简要表述原理和理由。
圆的有关微课视频和文本材料
知能、拓展题
1.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会测绘出要求的线
2.熟练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