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安徽卷地理(含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23.D
24.C
【解析】
23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25.C
26.A
【解析】
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答案】
27.A
28.B
【解析】
27.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西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28.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

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对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

完成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答案】
29.B
30.D
【解析】
29.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

所以选B。

30.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

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

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

所以选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
31.C
32.A
【解析】
31.此题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

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32.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

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3分)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1)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安徽与广东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

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

(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解析】
(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

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

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

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