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
聚类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划分中的应用_以江苏省作实证研究_魏炜
- 46 -
1、主成分分析 纵观 33 项 评 价 指 标 , 由 于 各 数 据 本 身 具 有 一 定 的 关 联 ,必 然 产 生 严 重 的 相 关 性 ,又 因 为 指 标 (33 个 )远 远 大 于 样本数量(13 个),故先用主成 分分析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 处理。 本文所有程序均采用 SAS9.0 软件。 表 1 主成分结果之一(前三个主分量所解释的方差贡献和累计比率)
始数据,而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都非常小,所以本文
选取了前面 2 个主成分,以便后面的分析。 程序结果给出
了前两个主成分的得分,由于数据过长,在此略去。
2、综合排名
用一个指标对各市的经济作综合排名, 这个指标是以
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表 1 所示)为权数,以各主成分
的得分为变量组成的。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城市
2006 年 苏州市 无锡市 南京市 南通市 常州市 徐州市 盐城市 扬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淮安市 连云港市 宿迁市
2008 年 10 月号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
从表 2 可以看出,苏州的发展是一枝独秀,五年来一 直占据江苏省的首位。 众所周知,苏州的对外开放程度高, 由于投资数额巨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它的优势在于企 业集群形成社会资本优势。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有它发展的特殊性,经济实力也很强。 无 锡、常州近年来 经 济 发 展 得 较 好 ,又 以 无 锡 最 为 突 出 ,2003 年以后赶超南京排名上升至第二。 徐州、南通、盐城地处苏 北,矿产等资源丰富,县市较多,而且政府逐渐加大县市的 发展,促进苏北进步,经济实力居中。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有明显差别。
江苏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中原官话方言区。
江淮官话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
吴语区同属太湖片,细分苏州小片、毗陵小片。
中原官话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淮官话的历史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地区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包括江苏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高邮)、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除海门、启东、通州部分)以及连云港和宿迁两市部分地区;安徽省合肥、安庆(小部分)、芜湖(除繁昌和芜湖县全部、南陵部分地区)、六安、滁州、马鞍山(除博望区)、池州(除部分地区)、淮南(东部上窑、洛河地区)、蚌埠怀远县(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地区);江西省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湖北省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总人口7000多万。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
江淮官话洪巢片,在语言学上是指淮语以中国五大淡水湖(五湖)之洪泽湖和巢湖为两端的大片区域,包括今江苏江淮之间地区:扬州、淮安、盐城等;江苏沿江西部地区:南京(溧水南及高淳除外)、镇江(丹阳除外)、常州市金坛西部;安徽省中部地区:合肥、滁州、六安南部等;安徽南部沿江诸市:马鞍山、芜湖的部分城镇地区等。
洪巢片四面分别与中原官话(北)、淮语通泰片(东)、吴语太湖片(东南)、吴语宣州片(南)、赣语怀岳片(西南)、淮语黄孝片(西)等方言接壤,在方言交接地区与各方言互相影响,呈现出丰富的过渡特征。
以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话为例,以扬州市区(老城区)方言为标准。
江苏扬州方言词汇释例
江苏扬州方言词汇释例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
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
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
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鲍明伟先生在比较了南京、扬州、泰州的方言后说,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代表。
扬州方言语音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切韵》系统的入声,有独立的韵母系统,调值高而短,有喉塞尾,如“剥、药、桌、八、鸭”等字。
同属洪巢片的南京话虽有入声,但入声字在实际语流中塞音韵尾往往消失。
二是扬州话里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都是同部位的清音声母,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不送气。
泰州话全浊声母今读也是清音声母,但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送气,如“病、动、同、坐”等字。
除了语音特征外,扬州方言词汇也较有特色。
扬州方言在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上扬州方言具有鲜明的特征,所以历来语言学家都将扬州方言作为样本。
本文选录一批方言词汇进行考释,考察方言词汇蕴涵的扬州特色,有些词的考释将对照其在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
一、“”是俗字,在各种以扬州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被写作“扛”“刚”等,指争吵、吵闹。
扬州人形容吵架很激烈时会说丧吵死(拟音),在口语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如:(1)他们有钱的人家,总是要点假面子,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吵。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与吵是同义词,二词连用,“”总是放在“吵”的前面,细细推敲,“”的程度要比“吵”深。
“”也可单用,例如:(2)你看那边两个人得就差打起来了。
二、玩“玩”在各种语境中具体意思不相同,但其基本意思是玩耍。
例如:(3)他在隔壁店里玩的,听见家里有很大的声音,跑了家来。
(4)这下子玩出火来了吧。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安徽方言主要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五个语种,大致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淮北地区基本是中原官话,江淮之间则是江淮官话,长江以南主要是徽语、赣语以及吴语。
下面上一安徽方言地图。
安徽地形复杂,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隔一座山隔一条河口音都不同,有的甚至听不懂。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又分为大概13个官话片区。
安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片:徐淮片淮北市的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的砀山县、萧县商阜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信蚌片淮南(北部、西部)、凤台、颍上霍邱、寿县(不含瓦东地区)、蚌埠怀远(不含县城周边)、固镇五河(不含县城及浍河以南部分地区)凤阳、泗县及明光市北部的司巷等地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大体分布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南也有零星的分布。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安庆市区、枞阳、桐城等地就属于黄孝片,黄孝片和赣语怀岳片有几分相似。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如下:洪巢片合肥市:市区、肥西、肥东巢湖、庐江、长丰(大部分)芜湖市:市区、南陵县部分地区、无为马鞍山:市区(除博望区)当涂(除大公圩地区)、和县、含山铜陵市:市区(除义安区)滁州市:市区、来安、全椒、定远明光、天长、凤阳(东部南部)六安市:市区、金寨(西北部除外)霍山、舒城、霍邱(南部)宣城市:旌德部分地区,广德部分地区淮南市:市区(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中部陈家岗等地区)寿县(瓦东地区)蚌埠市:怀远县(限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部分地区)黄孝片分布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赣语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浙江方言
浙江方言目录概述语言介绍吴语徽语闽语官话方言岛概述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境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
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
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浙江春秋时分属吴、越两国。
秦设会稽郡。
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
唐朝时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
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
元代时属江浙行中书省。
明初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
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现设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6个县、22个县级市、32个市属城区,837个镇、562个乡、212个街道。
省会杭州。
2003年底,全省人口为4536万人。
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17万多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都很少。
(本节内容参考了中国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浙江概览栏目的资料)语言介绍浙江省的主要少数民族畲族也使用汉语客家话——畲话,因此,浙江全省通用汉语方言。
除了畲话和其他一些方言岛以外,浙江省的语言包括吴语、客家语、徽语、闽语、官话几种,其中吴语是浙江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也是浙江境内最重要的语言。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头”缀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头”缀作者:陈珂,李桦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头”缀是怀远方言中的重要词缀。
怀远方言的“头”缀与普通话相比,不仅构词位置灵活、词性分布广、组合能力强,所表示的附加意义也更丰富;怀远方言“头”做前缀以及量词后缀的用法在吴语中也有广泛分布,二者在“头”缀用法上的相似,是江淮官话与吴语在历史上有密切联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怀远方言;江淮官话;吴语;“头”缀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其方言分区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
[1]“头”缀是怀远方言中重要的词缀。
怀远方言里“头”既可以做前缀,也可以做后缀,构词能力较强。
文章试图详细描写怀远方言里的“头”缀,并对之进行分析,希望能借此推进人们对怀远方言的了解和关注,同时也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怀远方言里“头”缀的用法1.前缀“头”怀远方言里,“头”可以在数量词前作前缀,表示“大概、大约”的意思。
“头”的组合能力有限,能够组合的数词仅限于“十”,表示“十”的约数。
这种用法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例如:头十个一下来了头十个人。
头十天他搁外地过了头十天。
头十斤他买了头十斤粮食。
头十岁他比他弟大有头十岁。
头十点钟他赶到(“直到”义)头十点钟才来。
2.后缀“头”在怀远方言里,“头”缀更多地是作后缀使用,主要用来辅助构成附加式名词,同时还能构成一定数量的附加式量词。
(1)作名词后缀①表示方位、处所。
如:前头、后头、里头、外头、上头、下头、高头(上面)、后头(后面)表示上述方位的词,怀远方言里普遍带有后缀“头”,比较而言,说“上面(边)、下面(边)、前面(边)、后面(边)”等就少得多。
②表示时间,用于强调。
如:中午头中午头的不睡觉干什么!晌午头晌午头的总(“怎么”义)还不做饭?在怀远方言中,“头”缀时间名词在使用时习惯在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有时还与前缀“大”联合使用,起到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谱聚类在汉语方言辨识中的应用
谱聚类在汉语方言辨识中的应用
张彪;顾明亮;王侠
【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8)003
【摘要】建立一种好的声学模型对汉语方言识别系统的识别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善汉语方言辨识效果,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斯混合模型初始化方法.该方法将谱聚类算法运用到高斯混合模型参数的初始化之中,并与传统的K-Means初始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谱聚类算法能够更好地优化高斯混合模型参数,并且系统辨识率也有了相对提高.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张彪;顾明亮;王侠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在方言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J], 邹上初;罗志强;罗琴;张先锋;艾文彬;肖娟
2.汉语方言自动辨识系统中的语言建模 [J], 杨焕峥
3.浅论实验语音学在汉语方言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音系调查为例 [J], 唐志强
4.论汉语方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J], 王金娥
5.方言重叠形容词在汉语中的应用 [J], 陈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作者真名不明民国三⼗四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民国三⼗七年12⽉,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的肥西县;次年1949年02⽉01⽇再次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
⼴⽟兰原产北美洲,合肥引种栽培有近百年历史,适应合肥⽣态环境,采⽤嫁接和播种繁殖,为合肥绿化基调树种之⼀。
公园、机关、⼯⼚、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兰为“市树”。
市花桂花:常绿⼩乔⽊或灌⽊,中国传统花⽊之⼀。
品种分秋桂(⾦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
⽯榴:落叶⼩乔⽊或灌⽊,枝⼲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耐瘠薄⼲旱、忌⽔涝、宜地栽,在合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泛。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桂花、⽯榴为“市花”。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合肥⼩⽚。
现代合肥话主要通⾏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安区、舒城等地区。
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和发⾳⼒度偏向北⽅,较刚劲;⽽语⾳是偏向南⽅,⾳变⾮常多。
合肥的菜系以庐州菜、江淮菜最为有名。
合肥菜⼜称庐州菜,是徽菜的五⼤代表菜之⼀,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饺、肥西⽼母鸡汤、吴⼭贡鹅等。
合肥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戏”、“祷祭戏”、“⼩倒戏”、“⼩蛮戏”,是安徽省地⽅戏主要剧种之⼀,流⾏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
庐剧是在⼤别⼭⼀带的⼭歌、淮河⼀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书(门歌)、端公戏、嗨⼦戏的唱腔发展⽽成。
桂花酥糖是合肥三⼤特产之⼀。
屑⼦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粉、棉⽩糖、熟纯芝⿇仁、桂花等合制⽽成。
长丰草莓是安徽省特产之⼀。
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国家⽆公害草莓⽣产⽰范基地,所产草莓果实⾊泽鲜艳,体⼤多汁。
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轻声问题研究
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轻声问题研究新浦是连云港市政府所在地,新浦方言有着鲜明的特点,特别在轻声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记音调查,归纳出轻声音变的规律,并通过具体例词列举,并进一步分析新浦方言中轻声音变的性质、主要特征等,从而认识新浦方言中轻声变调应该属于“非自主的调值调类的轻声”,其主要特征为轻声变化非自主、调值轻短、失去原调且发生调类归并。
标签:轻声音变规律性质及主要特征研究意义新浦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市政府所在地,从方言分区来看,应该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
新浦方言轻声现象比较复杂,在阴平(213)、阳平(35)、上声(42)、去声(445)、入声(24)五个声调后面都产生轻声,并且都发生变调。
新浦方言中的变调方式共有九种格式,在变调中前字和后字产生了新的调值55、53、21、33、21。
关于轻声的简明情况见下表。
新浦方言中的轻声应该属于“重轻式语音词中读得较轻的后一音节,以及个别说话时固定读得较弱的语法成分”。
方言中的轻声调值比较轻短,但是仍然存在调域,并没有弱化到完全由前字的调值来决定轻声的高低。
所以在新浦方言中的轻声在记音的时候并没有简单以一个轻声点来处理,而是按照实际调位、调值来记录,以保证方言现象描写的客观准确。
新浦方言轻声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除去前字为上声的情况以外,其他四个调类后的轻声字调值变化一致,都分化为两种情况:一种变为高平调55;另一种变为高降调53。
变为轻声的后字,原调已经不起作用,因为轻声而趋同,由不同调位变化为同一调位,本身失去了辨义的功能。
(二)轻声前字在制约轻声调值的同时,自身的调值也受到“同化”而发生了改变。
除了前字为阴平的情况以外,在其他条件下,前字也都发生变调。
阳平由35变为21;上声由42变为55;去声原声调在新浦方言中比较特殊,由平调44上扬带有拖腔的感觉上升至5,而变调以后失去拖腔的感觉,自然丢失上扬调。
入声在改变后仍然保留入声特色只是在调值上变为低降。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 研究论文
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分布特征与方言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芜湖方言研究综述
芜湖方言研究综述作者:强伟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7期强伟(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芜湖方言研究始于建国后的方言普查时期,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丰富,既有语音语法词汇的专项研究,又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的来说,目前对于芜湖地区的方言研究状况已较为全面。
关键词:芜湖;方言;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7-0179-03收稿日期:20150108作者简介:强伟(1991-),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属于习惯上所称的皖南地区(皖南指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黄山、安庆七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别名鸠兹。
境内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西部和南部多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长江、青弋江、漳河等主要河流流经。
北临合肥市及马鞍山市,南接池州市和宣城市。
总人口约620万(2010年),下辖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等4区4县。
芜湖市位于官话区和吴语区的交界地带,主要通行江淮官话和吴语宣州片,另外还有移民带来的少部分河南话(中原官话)和湖北话(江淮官话黄孝片)。
芜湖地区各方言的分布错综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有双方言甚至多方言分布,小至一个村镇都有可能分布有不同的方言,且官话和吴语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很多地方的方言具有官话和吴语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的方言,对于这些方言的归类也并不完全统一。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芜湖市、无为县和南陵县被划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繁昌县、芜湖县等地则被归为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1]。
明末孙耀、吴思等人所著皖南方言韵书《音韵正讹》是研究皖南方言的最早作品,而直到建国以后,才开始利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芜湖地区的方言进行研究。
由于皖南地区方言被发掘比较晚,所以研究成果并不算很多,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将皖南地区的江淮官话和宣州吴语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针对芜湖地区方言的研究则更少,大多只是对于各地方言的分区作出了划分,并选取一些方言点进行调查。
沭阳(潼阳)方言词语例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3月Mar.,2011沭阳(潼阳)方言词语例释陈年高(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结合古代文献,考察54个常用的沭阳(潼阳)方言词语,如“䑻”、“麻叉”、“待承”、“膯膯”、“相道”等。
重点记录这些方言词语的音义,至于本字,偶作简略考证。
关键词:沭阳;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1)03-0098-05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沭阳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位于江淮官话的北沿,西与中原官话接邻,北、东、南三面则与江淮官话连成一片,语音和词汇都呈现出既不同于中原官话,又不同于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征。
本文选录并考释了沭阳县潼阳镇部分口头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地方色彩鲜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中少见使用,就是当地的年轻人也日渐生疏。
潼阳镇在沭阳县城西北20公里左右,紧邻徐州新沂市,恰处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之间,方言过渡性特征相当明显。
一、两个相关问题的说明1.沭阳(潼阳)方言的声韵调[1](1)声母22个:p pʰm f t tʰn lʦʦʰs tʂtʂʰʂʐʨʨʰɕk kʰx(2)韵母43个:ɿʅi u y a ia ua ai iɪoɛiɛuɛei ueiɔiɔəɯiəɯæiæuæiɪo yoən in aŋiaŋuaŋoŋioŋiʔʊʔiʊʔʌʔiʌʔuʌʔəʔiəʔuəʔyəʔ(3)声调5个:阴平213阳平24上声331去声54入声132.材料安排的次序是:词条、语音、释义、方言例证(古书例证)、个别考释。
其中,方言例证之间,隔以|,方言例证与古书例证用‖隔开。
有多个义项者,标以①②③等。
二、沭阳(潼阳)方言词语1.䑻c pa①使东西朝自己聚拢:生产队小麦你用笆斗直往家里~‖《儒林外史》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_朱蕾
居住可能难以形成如此强势的江淮官话。202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三辑)
2.2 本地人对待江淮官话与其他移民方言的心理不同
仅从泾县来看,“近代移民说”也与本地人心理上对江淮官话
和其他客籍方言地位的区分不相符。
现代泾县方言除了客籍方言岛通行单方言,其余基本都是双方
赣语是皖南的土著方言,河南话、湖北话和零星分布的方言小块是
来源于各地的移民方言。这几类都是比较明确的,而江淮官话的情
况则比较复杂。
皖南的江淮官话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移民方言岛形式分布,
和河南话等一样从北方移植而来的客籍话,如安徽南陵江北移民的
江淮官话方言岛;另一类则是指在皖南通行地域很广、口音较为一
* 本文是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皖南泾县方言音韵研究》的一部分,感谢
《语言学论丛》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本文得以修改和提高。198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三辑)
大城镇呈单方言分布,而在近江地区较为偏远的乡村则和宣州吴语
共存,呈双方言分布。
本文以泾县方言为代表讨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一
因就明确的多,它们都是清同治年间移民带来,从其名称即可知其
大致的来源地,有的使用者自己还可说出其祖先具体来自某乡某
村。由于移民时间不长,移民原因是土著居民因战争和瘟疫死亡殆
尽后的填充,多以方言岛形式存在,还保留鲜明的来源地方言的特
征。且地方志、民间谣谚、口头传说、家谱等也相当丰富,都可作
为验证。而在泾县通行地域最广、势力最大的江淮官话的形成原因
这一观点也认为皖南江淮官话和其他客籍话一样都是移民影响
或带来的,具体来说是永嘉之后的移民、清末的安徽江北移民、抗
盐城地区方言韵母与声调读音的内部差异研究
盐城地区方言韵母与声调读音的内部差异研究摘要: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语音特征不一致,具有明显的差异。
利用实地调查的方言材料,可以分析韵母和声调方面的内部差异。
韵母方面如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部分方言点读舌尖元音韵母,咸山摄阳声韵少数方言点分四套主要元音,臻摄合口端系部分方言点保留合口介音;声调方面如少数方言点有6个声调,古全浊上和浊去部分方言点读阴平调。
每一类研究项目都可以区分不同的读音类型,借助音韵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可以帮助解释演变音理。
关键词:盐城地区方言;韵母;声调;内部差异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12-0070-03(1.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2.安徽大学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其中盐城市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等地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大丰区和东台市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
[1](P75)本文以笔者实地调查的57个方言点材料为基础,选取方言特征差异明显的韵母和声调项目进行研究,描写读音类型,分析差异表现,探讨差异成因,反映盐城地区方言的语音面貌,为江苏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材料,也为江淮官话语音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的读音中古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在不同的声母条件下读音不同,其中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其他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
在现代官话方言里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ɿ][ʅ]韵母,知系以外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i]韵母。
[2](P424-435)盐城地区方言里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的读音基本为[ɿ]韵母,在此不涉及。
知系以外的韵母读音存在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读舌面元音韵母,音值为[i],所含方言点有32个,包括盐城市区的9个方言点,建湖县的7个方言点,大丰区的6个方言点,响水县的响水、双港、黄圩,射阳县的新坍、特庸,东台市的东台、头灶、许河、唐洋、梁垛;第二类部分读舌面元音韵母、部分读舌尖元音韵母,所含方言点有5个,包括响水县的南河,阜宁县的古河,射阳县的长荡、盘湾,东台市的富安;第三类读舌尖元音韵母,音值为[ɿ],所含方言点有20个,包括滨海县的7个方言点,响水县的运河、小尖、大有,阜宁县的阜城、益林、新沟、沟墩、芦蒲、羊寨,射阳县的合德、四明、临海、海河。
江淮官话的分区标准
江淮官话的分区标准吴波【摘要】本文就江淮官话的分区标准提出两点意见.结合以往的分区成果,提出了“去声分阴阳,且阳去调普遍为平调;入声分阴阳,且阳入调普遍高于阴入调”的两项更具普遍性、操作性的标准.并建议安庆、桐城、枞阳三市县仍划归为洪巢片.【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157-160)【关键词】江淮官话;分区标准【作者】吴波【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4江淮官话地处我国南北方言的过渡区域,其所具方言学意义重大。
本文拟对江淮官话分区的标准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所提三项标准可给予一定的修正。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刘祥柏(2007)所提出的新的划分标准。
提出依“去声分阴阳,且阳去调普遍为平调;入声分阴阳,且阳入调普遍高于阴入调”两项标准将江淮官话划分为洪巢、泰如与黄孝三片的意见。
并建议安庆、桐城、枞阳三市县仍划归洪巢片为宜。
1 《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标准《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江淮官话区的方言点共计108个,分属洪巢、泰如、黄孝三片。
《地图集》的分区标准是:根据新的调查材料,这三条标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予以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标准一“入声是否分阴阳”能较系统地反映了泰如片的特征。
但近些年来,在皖中洪巢片的庐江、桐城、枞阳等地也陆续发现了这类现象(周元琳2001,伍巍2006)。
从调值上看,这些地区的阴阳入和泰如片的阴低阳高型并不相同,它们是阴高阳低型,因此,严格来说,标准一改为“入声分阴阳,且阳调类普遍高于阴调类”应该更切合泰如片的特点。
标准二涉及到语音标准的层次问题。
古仄声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在泰如片中普遍有文白两读的现象,文读不送气而白读送气(顾黔2001)。
这种情况的出现,该从文从白呢?我们认为,分区标准在层次上应当做到唯一性,要么是文读标准,要么是白读标准。
连云港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你还会说吗?
连云港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你还会说
吗?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
“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人口加速流动,好多连云港人,已经不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居住,自从普通话的普及,00后说方言的孩子会越来越少。
方言是一个地区历史多年的传承,曾经改不了的乡音,是老乡们交流的纽带,尤其是身处异乡,每当遇到说家乡话的人,那真的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会让人倍感亲切。
连云港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地处苏北鲁南交汇处,各种方言的相互融合,造就了连云港这座城市包容互鉴的特色,主体分布三种方言,分布为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江淮官话(洪巢片)是连云港的主体方言,分布于海州区、连云区、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南部,使用人口约占连云港总人口的70%,中原官话分布于东海县的北部,胶辽官话分布于赣榆县。
当今孩子们在学校都是普通话教学沟通,甚至家长们在家都是使用普通话交流,大街上看到的爷爷奶奶们,有时都会用蹩脚的普通话沟通,方言可能再过几代,就会变成非物质遗产加以保护,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大家都说说自己还能记得的方言吧?可能等我们老去的那天,你就是当地方言的传承人......
作者午时一刻家居声明:此文是出于正面宣传家乡连云港为目的,让本地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觉到骄傲,让外地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心生向往,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若有网络图片来源或者文中表达内容观点,伤害且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合作!。
淮南寿县方言瓦东话音系
2020年4期第22卷(总第122期)No.4,2020General No.122,Vol.22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淮南寿县方言瓦东话音系任声楠(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9)[摘要]淮南寿县方言内部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以东淝河----瓦埠湖一线为界,大致可分为瓦东话和河西话。
通过方言调查,发现瓦东话有声母20个,韵母41个,声调5个,古入声韵为喉塞音韵尾。
通过归纳瓦东话的声韵调系统、音韵特点及同音字汇,可以发现寿县方言瓦东话的音系具有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方言地理的典型特征,接近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
[关键词]瓦东话;音系;同音字汇;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20)04-0029-08寿县隶属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东经116。
27'~117。
04',北纬31°54'~32。
40'。
它东临长丰,西接霍邱,南邻肥西,北靠淮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称寿州、楚都等。
全县辖2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总面积约2986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140万人,常住人口100多万人。
地理位置处在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南高北低,东淝河一瓦埠湖穿县而过,河、湖水面宽阔,限制了两岸人们的交流,这种特殊的地缘对寿县的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瓦东地区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寿县居民对瓦埠湖以东区域的非官方称谓,该区域主要包括四个乡镇:大顺、瓦埠、小甸、双庙。
受地理环境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方言区内部不同区域的音韵系统会存在差异,“正像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样,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血肉相连的关系”⑴。
寿县位于安徽中部,位于我国“秦岭一淮河线”的南北方分界处,由于长期受南北方语言文化的双重影响,寿县的方言既有中原官话的韵味,也有江淮官话的特点。
普通话、广州话、盐城话持续体标记的比较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长江下游沿岸方言体标记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演变研究”(JUSRP2001ZD);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方言体标记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演变研究”(2020SJZDA01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方言高频词缀的形式功能及其地理分布研究”(17YYB00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与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作者简介:1.蔡华祥,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2.赵 怡,女,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普通话、广州话、盐城话持续体标记的比较蔡华祥1,赵 怡2(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体标记不仅仅是语音或者词汇不同,其语法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
普通话的持续体标记“着”、广州话的“住”和盐城话的“著”在存现句、连谓结构、祈使句等句法环境中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对不同方言的体标记进行比较,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可以为汉语体范畴、体标记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关键词:持续体;“着”;“住”;“著”2020年第6期总第696期MODERN CHINESENo.6General No.696现代语文一、引言汉语的体标记“着”所蕴含的体意义很复杂,前辈学者从各自的理论背景出发,将“着”界定为进行体标记、持续体标记、存续体标记、非完整体标记[1](P37-47)。
汉语的体范畴及相应的体标记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将不同方言的体标记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视角,可以为汉语体范畴、体标记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广州话是东南方言的代表;而盐城话是中部方言的代表。
普通话、广州话为人所熟知,这里简介一下盐城话。
江苏盐城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跟南京话、扬州话同属一片[2](P3)。
该方言主要分布在盐城市亭湖区和盐都区,使用人口大约160万。
怀远方言词缀浅析
2 0 1 7年6月第35卷第3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Jun. , 2017Vol.35 No. 3怀远万目词缀浅析陈珂,于景超(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词缀是现代汉语词法中的重要语法单位。
怀远方言词缀丰富,前缀、中缀、后缀齐全,使用频率 高,词性分布广泛,不但可以构成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还可以构成一定数量的代词和量词。
这些词缀的存在和使用,使怀远方言的地方色彩得以充分展现。
[关键词]怀远方言;词缀;语义特点;语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词根与词缀是词法中的重要概念。
一般认为在 词中表达实在意义的部分是词根,而意义虚化、在词 中表示范畴义或起语法作用且结构粘附、位置固定的 部分是词缀[1]。
怀远县位于安徽北部,淮河中游,隶属蚌埠市,在 方言分区上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2],怀远方言的 词缀丰富,前缀、中缀、后缀齐全,词性分布广泛,有不 少意义、用法与普通话相区别,具有地方特色的词缀。
文章希望通过对怀远方言词缀的介绍,引起学界对于 官话地区方言词缀的注意。
二、怀远方言前缀怀远方言中比较常见的前缀有“老”“大”“我”“圪”“日”等,其中词缀“老”“大”的用法与普通话大 致相同,下面主要介绍“我”“圪”“日”三个前缀。
(一)我“我”是怀远方言里常用的名词前缀,加于亲属 称谓词(限于长辈及平辈年长于己者)前,仍构成亲 属称谓词,用以表达一种敬重、亲昵的感情色彩。
如:我爹(祖父)我奶(祖母)我外公(外祖父)我外 外(外祖母)我爷(父亲)我娘(母亲)我大爷(大伯父)我老 □[tu45](最小的叔父)、我大姑我三舅我老姨我表叔我大哥我二哥我小哥(家庭里年纪最小的兄 *[文章编号]1007 -9882(2017)03 -0122 -05长)我大姐我小姐(家庭里年纪最小的姐姐)普通话里的“我”是第一人称代词,很少可以直 接修饰名词,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书面用语(如“我 军、我校、我方”)之外,“我”一般是与“的”构成的字 短语后再来修饰名词,表示一种领属关系,用以和 “你的、他的”等相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王荣波贾桂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北京 100871;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兰州 730000)摘要:传统方言分区多采用同言线束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办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一条标准难以贯彻到底的问题。
聚类分析可以在多条标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方言或语言的客观事实分类,能较大程度地排除人的主观经验的干扰。
在对江淮官话洪巢片进行聚类分析分区工作之后,得到的结果较为符合地理分块和历史传统,也较为符合语言事实和民间认同。
因此本文认为聚类分析可以在方言分区问题上得到一定的推广,并可以确认现有方言分区的合理之处,以及纠正有所偏颇的地方。
关键词:聚类分析方言分区江淮官话洪巢片DOI: 10.14095/ki.jics.2017.01.003一、传统方言分类方法语言学上关于方言分类的传统办法,通常采用所谓的同言线法。
同言线法就是选取特定的语言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的符合与否或者不同类型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区域。
这些区域之间的界限,就是同言线,同言线密集的地方,称之为同言线束,再根据这些同言线束,划分不同的方言或者语言。
这样的做法在19世纪已经奠定,德国青年语法学派的学者们提出“音变规律无例外”的假说,语言地理学者则根据这一假说,在地图上绘制一条条的同言线,从而成为划分语言或者方言的基础。
但是早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学者温克(G. Wenker)就发现了著名的“莱茵扇”现象,也就是说语音演变的规律不是绝对的,他在不同的地* 王荣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方言学。
邮箱:bohemond@。
贾桂云,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
邮箱:44073400@。
国际汉语学报第8卷第1辑区可能有不同的呈现程度。
也就是说,有些地方的语言演变规律可能进行的比较彻底,而有些地方则不那么彻底。
这就发现了语言或者方言之间的过渡区问题。
过渡区的语言或者方言,经常呈现出相邻的两种或者多种语言、方言的特征,同言线在这样的地区呈现扇形分布,并没有汇聚成同言线束。
如何处理过渡区问题,时至今日,语言学界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有些学者主张采用单一标准法。
所谓单一标准法,就是只采取一个被认定为“主要”或者“首要”标准的标准,作为划分语言或者方言的依据。
只要符合这一特征,就属于某种语言或者方言,而对于其他标准不予采纳。
例如《中国语言地图集》就采用古全浊声母字的今读,作为划分汉语方言的标准。
如果全浊声母字,在今天依然保存浊音的读法或者读不送气清音,就是吴语或湘语;而如果读送气清音,就是赣语和客家话;而如果根据声调,平声的全浊声母字读送气清音、仄声的全浊声母字读不送气清音,就是官话方言。
而后又根据中古入声声调的字,在今天方言里的归派,将官话方言分为北京、中原、西南、江淮等次方言。
单一标准法操作较为简单,能快速将众多方言区分开,不失为一个简洁的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是一个主观选定的问题。
虽然多数学者在采用这一办法时,多选用那些能显著将不同方言区分开的标准(比如全浊声母和中古入声的今读)。
但是至于为何选取这些标准本身,并没有很强的理据性。
也就是说,大多数是先有一个不同方言的主观印象,再根据这个主观印象,选用认为合适的方言。
这样的做法,显然陷入了主观性强的境地。
其次,一条标准的操作看似简单易行,但是在较为细致的方言点或者方言小片的操作上,经常遇到问题。
例如,通常认为,西南官话的最主要的语音特征,是中古入声声调字今读阳平,当时灌赤片方言今天中国入声声调字依然读入声,这就违反了西南官话的划分标准。
又如划入江淮官话的通泰片方言,今天无论平声还是仄声,中古的全浊声母字,几乎都读送气清音,与赣语和客家话相同。
单一标准法在这些地方都难以贯彻到底,形成了双重标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
再次,单一标准法依然难以解决过渡区问题。
按照单一标准法的理想状态,方言和方言之间应当不存在过渡,只有有和无、是和否的选择,而不存在可有可无可是可否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出现该标准并没有完全符合或者只符合一部分的情况。
例如晋语从官话方言独立的重要理由是他保存了中古独立的入声声调。
但是晋语的大多数方言点,都存在中古至少是部分入声声调字,今天被读成其他声调,而其他声调的字,今天又被读成入声的情况。
又如老湘语的公认标准是保存了中古的全浊声母字,但是在老湘语的很多方言点,大量的全浊声母字都趋于清化,所谓的全浊音只保存在一些常用字而已。
单一标准法针对以上情况,也难以处理。
鉴于这些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综合标准法。
所谓综合标准法,就是采用多条标准,甚至不但包括语音,还包括词汇、句法等标准,来划分方言。
比如李如龙(2001)提出:“其实,现有多项标准在手,才能有单一特征的选择。
定性是定量的结果。
如果说单一特征是从多项特征中提取出来的,是画龙之后的点睛,为了在地图上划出一条较为明白的线条来,当然也是可行的。
但这一条是代表了许多条而不能用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这一条去代替那许多条,更不能认为只有这条管用,那许多条是羡余的,没用的。
”王福堂(2005)也提出:“也就是说,区分方言常常不能只靠单一标准,而要使用多条标准,例如吴方言古全浊声母保持浊音音值,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毫无困难地把它和周围的江淮官话、赣方言、闽方言等区别开来。
但是这一标准却无法使吴方言和湘方言中的老湘方言相区别,因为老湘语的古全浊声母也保持了浊音的音值,和吴方言相同。
这是两个方言在古全浊声母演变方面平行发展的结果。
则就需要同时再使用其他语音标准。
”但综合标准法,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现实的问题。
例如多条标准中,以哪一条为准,以及不同标准的权重是否相同,还有具体选择哪些多条标准,等等,这些均制约着综合标准法的实施。
此外,采纳综合标准法的学者,通常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如何根据多条标准从而得到最后结论的操作原则,因此综合标准法目前还仅仅在部分学者中试用,尚没有普及整个语言学界。
本文认为,针对综合标准法存在的这些问题,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已经无法妥善加以解决。
因为人的主观印象毕竟是存在偏见和不客观的地方,难以将不同量级的事物客观地加以比较分析。
因此如果要让综合标准法进入可供实施的阶段,应用数学等量化的方法加以比较分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在此思路上,提出了聚类分析的方法,并且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旨在对传统方言分区方法的改进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聚类分析简介所谓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相似的对象类的过程。
簇是数据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而与其他族中的对象相异(Han 等,2007)。
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聚类分析已经被广泛研究了许多年,主要集中在基于距离的聚类分析研究上。
从机器学习领域的角度看,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
它与分类不同,聚类分析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和类标号的训练实例。
因此,聚类分析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学习。
它依赖于数据,聚类结果具有客观性,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聚类算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种:(1)划分方法;(2)层次方法;(3)基于密度的方法;(4)基于网格的方法;(5)基于模型的方法。
下边主要以方言分区为例,说明聚类分析方法在语言学上的应用。
三、江淮官话洪巢片的聚类分析将聚类分析运用在汉语方言研究上,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
郑锦全在1982年就运用汉语方言词汇材料,针对18个汉语方言点,计算了彼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并得出了他们之间的词汇接近程度(陆致极,1986)。
陆致极(1987)在郑锦全工作的基础上,使用了语音标准,也以相关系数为计算基础,对18个汉语方言点进行了聚国际汉语学报第8卷第1辑类分析,从而得到了他们的之间的语音亲疏关系。
但是对于他们基于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争议(王士元、沈钟伟,1992①;陈海伦,1996)。
笔者认为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反映聚类分析方法在方言分区上的使用效果。
因此本文在他们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中的距离分析法,避免了过去的一些缺陷,从而力图得出更为客观和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下文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来介绍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使用。
江淮官话属于官话方言,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之类,使用人口8000多万,是官话方言中使用人口比较多的一个方言片。
过去对于江淮官话,大多是简单地分为洪巢片、通泰片、黄孝片三片,而没有对各片内部再进行进一步的分区。
洪巢片是其中最大的一片,使用人口大约6000多万,尽管他的内部一致性比较高,互通度相对也比较高,但是毕竟由于分布地域广泛,使用人口众多,因而不同的方言点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例如合肥周边的方言,多具有中古止摄字擦音化、中古疑母影母开口呼字读同日母等特征,而这样的特点在洪巢片其他地区较为少见。
再如毗邻通泰片的盐城等地,则具有中古全浊声母仄声字白读很大比例送气、中古阳声韵大面积脱落鼻音韵尾等特征点,也不同于其他地方。
因此对洪巢片再进行进一步的分区,本文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过去的方言分区多从语音特征出发,现时搜集的方言材料也以语音方面为主,因此本文仍然从语音特征角度出发,给江淮官话洪巢片方言做一个初步的分区。
本文尽量搜集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洪巢片各方言点整体和局部的语音特征,力争涵盖洪巢片各个地区。
依据现有材料,本文共搜集了56个县级和市级方言点的28条语音特征。
再根据符合这些语音特征方言点数目的多少,将他们分为两类,即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
所谓全局特征,就是符合该特征的方言点数目超过方言点总数60%以上的特征。
这样的特征理论上反映了洪巢片的总体特征。
共有12条,他们分别是(括号中为符合该特征方言点占总数的百分比):前后鼻尾不分(100%)、尖团合流(98.21%)、臻摄合口一等端组字(如蹲伦)读开口(94.64%)、遇流摄明母字(如母墓茂某)读同果摄(94.64%)、果摄字不分开合口(92.86%)、鱼韵仄声书禅母字(如鼠暑)读塞擦音(87.50%)、蟹摄合口一等止摄合口三等端系字(如对腿)读开口(87.50%)、入声字有喉塞音韵尾(80.36%)、部分心邪母字(如斜随寺祥伺选)读同从母、止摄日母字(如二儿)不卷舌(69.64%)、见系开口二等字(如家街)白读大多不腭化(66.07%)、泥来母字相混(62.50%)。
下边是各方言点符合全局特征的比例的多少(按从高到低排列):①转引自陈海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