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我国小奥德蘑属食用菌研究现状与展望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21,29(2):116~122我国小奥德蘑属食用菌研究现状与展望崔玉进1,2,3荣成博1,2,3秦文韬1,2,3宋忠娟4刘宇1,2,3王守现1,2,3*(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81;2. 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1;3. 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4. 京科智宝(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97)摘要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真菌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真菌。
通过阅览文献评介卵孢小奥德蘑、丝球小奥德蘑、拟粘小奥德蘑、厚褶小奥德蘑、褐褶边小奥德蘑和毛柄长奥德蘑的人工驯化栽培现状,以及在育种、多糖和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奥德蘑属;栽培驯化;育种;多糖;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2-116-07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udemansiella in ChinaCui Yujin1,2,3Rong Chengbo1,2,3Qin Wentao1,2,3Song Zhongjuan4Liu Yu1,2,3Wang Shouxian1,2,3*(1.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dible Mushroom, Beijing 100081, 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North),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 China;4. Jingke-Elite (Bei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97, China)Abstract Oudemansiella is a genus of fungi with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latest literatures of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breeding, polysaccharide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of O. raphanipes, O. apalosarca, O. submucida, O. crassifolia ,O. brunneomarginata and O. caussei.Key words Oudemansiella; cultivation and domestication; breeding; polysaccharide; antioxidant activity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膨瑚菌科(Physalacriceae)[1]。
猪粪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
猪粪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猪粪栽培食用菌是一种利用猪粪废弃物进行食用菌培养的研究领域,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重视,猪粪栽培食用菌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猪粪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研究现状猪粪是农村养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利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猪粪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有机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研究表明,猪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微生物活性,适合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
二、研究进展1. 猪粪培养基的制备猪粪培养基是猪粪栽培食用菌的基础,其制备要求把猪粪加工成适宜菌丝生长的基质。
一般而言,猪粪培养基的制备包括猪粪的脱臭处理、消毒处理和配制添加剂等工艺流程。
研究表明,猪粪培养基经过合理处理后可实现食用菌的高产和良好的品质。
2. 猪粪培养技术猪粪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技术主要包括猪粪堆肥和猪粪平菇袋栽培两种方式。
猪粪堆肥是将猪粪与稻草、木屑等原料混合后进行堆肥发酵,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猪粪平菇袋栽培则是将猪粪与菌棒一起装在密封袋中进行培养,这种方式具有投入少、成本低、产量稳定等特点。
3. 猪粪栽培食用菌的品种选择猪粪栽培食用菌的品种选择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因为不同的品种对猪粪培养基的适应性不同。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选择适合猪粪培养基的香菇、平菇、牛肝菌等品种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其培养条件的优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三、应用前景未来,猪粪栽培食用菌有望成为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的典范,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猪粪栽培食用菌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339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周一诺,李香俊*(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食用菌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的美食,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营养食品。
在长期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经过学者的大量研究与证实,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在当下也受到了广泛认同,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此,本文由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菌、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护肝、抗炎包括缓解疲劳等多个方面来全面分析食用菌多糖生物活性的特点与研究情况进展。
关键词:食用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周一诺,女,生于1999年,汉族,山东高密人,本科,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通讯作者:李香俊。
食用菌的生理活性非常独特,这也是其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食用菌多糖,即由食用菌子实体、菌丝体或者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活性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结构及其复杂,是由超过十个的多糖以糖苷键结合形成的,现有的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在生物体当中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消炎功效,还能够帮助机体缓解疲劳,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作用非常广泛,是一种极具价值的高分子化合物[1]。
1 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效糖类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人类对于糖类的生理功能也有一定的认知,从而也发现糖脂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比如食用菌多糖的功能就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类多糖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消除疲劳,有抗衰老的作用,所以这类多糖在我国保健行业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进行大量研究后足以证明,作为免疫促进剂,食用菌多糖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体调节免疫功能。
同时,因为多糖是一种非细胞、无毒物质,所以,这类物质的副作用也极小,而且即便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也能够很好地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所以,在医药领域,食用菌多糖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很多特殊疾病的治疗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2]。
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近年来,食用菌类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和药材,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除了其美味可口的特点外,食用菌类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活性。
本文将对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食用菌类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是指一种物质抑制或延缓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活性分子的损害。
不少食用菌类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以及多种有机酸等。
这些物质通过捕捉自由基,阻断自由基反应链,减少由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性损害,并能间接地恢复其他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还原力,从而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特别是菌类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电子转移能力,为其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来源。
二、食用菌类的抗肿瘤活性1. 免疫调节活性食用菌类中的多糖类物质被证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
这些多糖类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2.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不少食用菌类中的活性成分被研究发现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例如,香菇中的多糖胞外多糖、草菇中的多糖和人参菇中的多糖等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这些多糖类物质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干扰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3. 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
一些食用菌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鲜蘑菇中的多糖和金针菇中的活性多糖均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减少血管新生,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供血。
三、食用菌类的应用前景食用菌类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被广泛研究并认可。
在以健康为中心的食品消费趋势下,人们对寻找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食材的需求不断增加。
食用菌中活性多糖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食用菌中活性多糖的提取与应用研究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的食品。
其中,活性多糖是食用菌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提取和应用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食用菌中活性多糖的提取方法1、水提法水提法是常用的一种提取方法。
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食用菌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进行浸泡,再进行煮沸、搅拌、离心等处理步骤,最终得到含有活性多糖的水提液。
2、酸碱提法酸碱提法是通过酸碱处理来提取多糖。
其优点是提取效率高,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食用菌粉末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中,进行浸泡,再进行煮沸、搅拌、离心等处理步骤,最终得到含有活性多糖的酸碱提液。
3、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成本低廉。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食用菌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进行浸泡,然后利用微波辐射进行加热处理,最终得到含有活性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液。
二、食用菌中活性多糖的应用研究1、抗肿瘤作用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菌中的多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免疫调节作用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菌中的多糖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3、抗氧化作用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菌中的多糖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并且能够保护细胞膜和DNA等生物分子免受氧化损伤。
三、结论总之,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医学和保健价值。
目前,提取和应用食用菌中的活性多糖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食用菌中活性多糖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学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医学和保健功效。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人们对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也越来越关注。
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食材,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
1. 食用菌种类及其生物活性物质1.1 平菇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平菇中含有多糖、多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1.2 金针菇金针菇是另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它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B族及矿物质等。
研究发现,金针菇中的多糖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活性,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1.3 香菇香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用菌类,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物质。
研究表明,香菇中的多糖物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压、降血脂,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2. 食用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2.1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法。
通过该技术,可以对食用菌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鉴定,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信息。
2.2 细胞实验细胞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机制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将提取的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质加入到人类细胞系中,通过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基因表达等指标,来评估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3. 食用菌类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3.1 抗氧化作用食用菌类中的多糖、多肽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和延缓人体老化过程,降低患疾病的风险。
3.2 免疫调节作用食用菌类中的多糖物质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高人体免疫力。
3.3 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食用菌类中的某些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潜力。
食用菌调研报告
食用菌调研报告食用菌调研报告1某某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国营森工企业。
全县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
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原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9.2%。
气候属中温带湿润温凉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10℃以上活动积温为2473℃,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5 天。
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某某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 1979年曾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
90年代末,根据“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做出了“建设食用菌大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某某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我县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20某某年我县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首届黑木耳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某某年和20某某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分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天桥岭镇被评为“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镇”。
截止到20某某年末,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2亿袋,产量达8000吨,实现产值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56%和64%,从业户数5,198户,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3%,已建设规模在50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黑木耳示范园区8个,食用菌协会发展到1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个,经纪人150多人,黑木耳产业已真正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效益最高、时速最快的支柱产业。
二、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情况多年的产业生产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实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关键,重点是做好产品精深加工,如果基地建设跟不上,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或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必将影响产业发展。
食用菌草灰菇中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食用菌草灰菇中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食用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草灰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中的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研究菇类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对于拓展食用菇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草灰菇提取多糖的方法1.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菌类多糖在水中的稀释溶液中加入足量醇类沉淀剂,沉淀出多糖物质。
此法提取得到的多糖含量较高,但因为水溶液无法稳定,其纯度较低。
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基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多糖提取方法。
选择性接收多糖成分,同时去除其他有机物的混杂物。
此法提取的多糖物质比较纯净,可直接进行生物活性研究。
二、草灰菇多糖的生物活性1. 抗肿瘤活性草灰菇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之一,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增值、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因子等多个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草灰菇多糖能明显抑制人类肝癌细胞、胃癌细胞、结肠癌细胞、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利用。
2. 降血糖活性草灰菇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常用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草灰菇多糖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提高肝酶的活性等方式实现降血糖的作用。
3. 调节免疫活性草灰菇多糖不仅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失调等问题,而且还具有促进生长、增重、抗休克、增加求偶和性多能的细胞繁殖等作用。
其中,FAP-1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Β-Glucan则可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效应,且更能迅速识别病原体并释放相应的免疫物质。
三、总结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尤其是其中的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草灰菇多糖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之一,其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菌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羊肚菌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羊肚菌的背景和 重要性
02
二、羊肚菌的研究现 状分析
03
三、羊肚菌的研究方 法与成果展示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的口感而备受。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羊肚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的逐渐认识,羊肚菌的研究也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重视。本次演示将就羊肚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 参考。
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菌种选育技术不够成熟、 培养基质不够优化、环境因素控制不够精确等。
近年来,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菌种选育方面,通过诱变、 杂交等技术,成功选育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如F3、F6等。在培养基质优 化方面,研究者们不断尝试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在环 境因素控制方面,借助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如智能化温室、滴灌等技术,实现了 对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因子的精确控制。这些成果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提 供了有力支撑,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内容
羊肚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真菌,因其子实体形状类似于羊胃而得名。羊肚菌 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氨基酸组成,是食品和保健品领域的珍贵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羊肚菌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而人工 栽培成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次演示将综述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研究进 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感谢观看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羊肚菌及其生长环境、营养成分等。同时,也 可以考虑将羊肚菌与其他真菌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羊肚菌的独特性质。
3、研究成果展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羊肚菌在分类学上存在多种不同种类,其分布广泛,适 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同时,羊肚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对人体 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我们还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羊肚菌种植技术, 提高了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为羊肚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保健食品中的食用菌类原料
保健食品中的食用菌类原料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活性成分,但由于种属、产地、气候环境、栽培方式、生产加工等因素的差异,其功效成分及含量不同,使食用菌原料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食用菌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身的优质食品原料,在保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显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蕈菌”类真菌的总称,其品种多样,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功效成分包括多糖类、萜类和多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自古便被我国中医广泛引作药用。
如今食用菌类原料在临床医疗、化妆品、药品、保健食品等应用普遍。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在食用菌类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取纯化工艺、药理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食用菌类原料是保健食品中普遍使用的原料,在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食用菌原料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情况1.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真菌类保健食品是指利用可食大型真菌和小型丝状真菌的子实体或菌丝体生产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真菌类保健食品必须安全可靠,即食用安全、无毒无害,生产用菌种的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必须明确和稳定。
原卫生部于2001年发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共计11 种(表1),名单外的真菌菌种不能用于保健食品。
2.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在保健食品原料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用菌只有茯苓(2002年进入名单)和灵芝(2020年1月“国卫食品函〔2019〕311号”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两者均为多孔菌科真菌,前者系茯苓的干燥菌核,后者系灵芝的子实体,均属于我国传统中药,同时也可作为食用菌,在保健食品中应用广泛。
3. 普通食品普通食品原料具有长期食用历史,安全性极高,因此,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
在保健食品中使用的食用菌类普通食品包括列入《中国食物成分表》的食用菌类物品、列入普通食品管理的食用菌类新食品原料、有长期食用历史的食用菌类原料(表1)。
食用菌调研报告
食用菌调研报告
一、引言
食用菌是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真菌类食品,具有
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本文将对
食用菌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探讨相关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食用菌的种类和特点
1. 食用菌的主要种类
食用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常见的种类包括香菇、蘑菇、金
针菇、鸡腿菇等。
其中,香菇是最常见的一种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用于烹饪和药用。
2. 食用菌的特点
食用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高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并且低脂肪、低热量。
- 药用价值:许多食用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 生物活性物质丰富:食用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
1. 市场规模
食用菌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全球食用菌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
尤其是亚洲地区,由于传统饮食习惯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食用菌市场持续增长。
2. 主要消费群体
食用菌的消费群体主要包括都市白领、年轻人和老年人。
都市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常常选择食用菌作为健康的饮食选择;年轻人对养生和健康更加注重,食用菌成为他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而老年人具有消费能力,更注重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1. 绿色有机食用菌的推广。
香菇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香菇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香菇是一种颇受喜爱的食用菌,不但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
除了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之外,香菇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香菇多糖、香菇酸、香菇酶、香菇胜肽等。
这些物质既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又能预防、治疗多种疾病,因此备受关注。
香菇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目前已经分离出来的香菇多糖主要包括α-D-葡聚糖和β-D-葡聚糖两种,其中β-D-葡聚糖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抑制肿瘤生长等。
此外,香菇多糖还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脂、保护肝脏、改善胃肠等功能。
因此,香菇多糖在医学和保健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香菇酸是香菇中的另一类生物活性成分。
目前已经确定的香菇酸主要包括马来酸、肉桂酸、香草酸等。
研究表明,香菇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香菇酸还可以促进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预防老年痴呆、降低血糖、预防癌症等。
因此,香菇酸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香菇酶是一类在香菇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
研究表明,香菇酶是一种非常活跃的酶类物质,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
此外,香菇酶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促进肌肉生长,防止感染等。
因此,香菇酶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而言之,香菇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食用菌,其中所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香菇及其营养成分研究的深入,香菇的医学和保健食品市场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广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食用菌品种改良、疾病防治和功能基因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1.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已对多种食用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基因组数据库。
这些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功能基因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近年来,食用菌蛋白质组学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质谱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鉴定了多种食用菌的蛋白质组成,揭示了其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和环境应激响应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转录组学是研究细胞内转录过程的学科,通过该技术可以全面了解某一时刻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
近年来,食用菌转录组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多种食用菌的转录组数据库,并且发现了多个与食用菌生长发育、产物合成等相关的重要基因。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代谢产物的综合性学科。
食用菌代谢组学研究对于揭示食用菌的风味物质合成、生物活性成分产生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成功鉴定了多种食用菌中的关键代谢产物,为食用菌的品质改良和功能性成分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1.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地筛选出具有抗病、高产和优质等优良性状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并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将目标基因导入到优良品种中,以实现食用菌的功能性基因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以加速育种过程并提高育种效率。
通过构建食用菌的分子遗传图谱和QTL定位,可以精确地鉴定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育种选种提供科学依据。
食用菌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196~201食用菌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马传贵1张志秀1鲍文辉2*(1.北京京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26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在当前代谢综合征病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营养膳食补充剂和无副作用的疗法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而食用菌多糖显示出巨大的功效和前景,已有许多研究从抗氧化、抗炎、抗癌、降糖、抗菌、降脂到免疫调节等方面,评估了其与食用菌多糖的生物学相关性。
将这些研究的关键成果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是体现食用菌多糖功效的重要途径。
全面综述食用菌多糖的结构、提取、纯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结构;生物活性;提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196-06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and bio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from edible mushroomsMa Chuangui1Zhang Zhixiu1Bao Wenhui2*(1.Beijing Jingcheng Bio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Beijing102600,China;2.Lis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Lishui,Zhejiang323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increasing cases of metabolic syndrome,nutritional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therapies without side effects have begu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And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show great efficacy and prospects.Many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ir biological relevance to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aspects of anti-oxidation,anti-inflammatory,anti-cancer,hypoglycemic,antibacterial,lipid-lowering to immune regulation,etc.Sex.Applying the key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and immunomodulato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flect the efficacy of edible mushoom polysaccharide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tructure,extraction,purification,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edible mushrooms.Key words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tructure;biological activity;extraction;research progress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木耳等食用菌经常出现在帝王的宴席上。
食用菌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
食用菌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是由蛋白质水解而成的含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应用。
一、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来源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水解产物,蛋白质水解可以通过酶法、酸法、碱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其中酶法水解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水解产生生物活性肽。
二、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用菌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1. 香菇中的生物活性肽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
研究发现,香菇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香菇肽、香菇多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
2. 松茸中的生物活性肽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
研究表明,松茸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松茸多肽、松茸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3. 灵芝中的生物活性肽灵芝是一种传统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
研究表明,灵芝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灵芝多肽、灵芝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三、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应用由于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因此在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保健品领域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可以作为保健品原料,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含有食用菌生物活性肽的保健品。
2. 化妆品领域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具有美白、保湿、抗皱等功效。
食用菌研究报告
食用菌研究报告引言食用菌是指一类可以供人们食用的真菌,常见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金针菇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食用菌进行研究,包括食用菌的分类、营养价值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根据食用菌的菌盖形态、菌褶的形状等可将其分为伞菌类、杯菌类、牛肝菌类、耳菌类等。
2.按照食用部位:根据人们所食用的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嫩菌类、菌蕈类、菌干类等。
3.按照生长环境:根据其生长的环境不同,可将其分为野生菌和人工栽培菌两类。
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
以下是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1.蛋白质:食用菌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中包括多种必需氨基酸,对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多糖类物质: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等功效。
3.脂肪:食用菌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4.维生素:食用菌中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对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1.选择菌种: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础,根据所需菌种的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选择。
2.选择培养基:培养基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常见的培养基有木质废弃物、秸秆等。
3.控制温湿度:食用菌对栽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30℃,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
4.控制通风:适当的通风有助于保持菌床湿度,排除有害气体,促进菌丝生长。
5.管理病虫害:及时发现并处理菌棒上的病虫害,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质量。
四、食用菌的市场前景食用菌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食用菌的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对高营养、低脂肪的食材有更高的关注度。
我国食用菌研究进展
7.2、超细粉体技术
是将纳米技术应用食用菌加工上,研究表明: 超细粉体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高, 食用菌经超 细化后, 不但在内服上能提高利用率、吸收率 和疗效, 在外用上还可扩大其疗效。张中建利 用该技术研制成了灵芝保健颗粒冲剂, 疗效较 好。
7.3、微胶囊技术
也叫微小粒子技术, 胶囊内部可以是固体、液 体和气体, 灵芝孢子粉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 孟丽君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了金耳胶囊能增加免 疫、抗肿瘤活性、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保护肝 脏提高造血机能。
我国食用菌研究进展
纲要
一、概念及常见种类 二、食用营养价值 三、药用保健价值 四、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五、栽培料的研究进展 六、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 七、产品加工的研究进展 八、发展前景 九、发展趋势
一、食用菌 (edible fungi)
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是指能 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
八、发展前景
因此而言, 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 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 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 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九、发展趋势
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 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
九、发展趋势
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 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 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 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 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 必须向机械化发展.
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
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三、药用保健价值
近年来,以食用菌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保健食品、 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大量用于医疗临床及投入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摘要】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食品和药用资源,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通过对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食用菌分子生物学在遗传、表观遗传和代谢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在食用菌育种和品质改良中的应用,以及食用菌微生物组学研究对食用菌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文还就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对食用菌产业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提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发展前景、未来研究方向、产业推动作用1. 引言1.1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食用菌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用和药用资源,其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食用菌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食用菌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特点,为食用菌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转录组学研究揭示了食用菌在不同生长环境和生长阶段下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食用菌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蛋白质组学研究则为研究食用菌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代谢组学研究则揭示了食用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代谢途径,为食用菌的功能性成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物信息学的应用则使整个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更加高效和系统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入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基因组学研究食用菌基因组学研究是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组的全面解析,可以揭示其遗传信息和基因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食用菌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的基础。
食用菌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食用菌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钟耀广;刘长江;林楠;王淑琴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7(028)010
【摘要】概述了食用菌中蛋白及多肽、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食用菌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作出了展望.
【总页数】3页(P170-172)
【作者】钟耀广;刘长江;林楠;王淑琴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油菜秸秆基料对4种常见食用菌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J], 刘延岭; 刘芳芳; 邓林; 陶瑞霄; 赵志峰
2.食用菌的活性成分及其物理提取技术研究 [J], 马传贵;张志秀;孙思胜;王春燕
3.食用菌活性成分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J], 张相锋
4.食用菌活性成分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J], 张相锋
5.食用菌的活性成分及其安全检测分析研究 [J], 张志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2007.11.28)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包括香菇、黑木耳、草菇、银耳、金针菇、茯苓、竹荪等,它含有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元素、核苷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等特点。
食用菌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含17〜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10.71%〜24.81%,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食用菌中的维生素类有V BI、V B2、烟酸、V V d、V E等。
此外,食用菌还含有少量麦角甾醇等,而麦角甾醇对儿童生长及增强机体抵抗力很重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中糖类、脂类的含量较低,100g 食用菌中仅含碳水化合物 3.8g ,脂肪少于2.0g ,且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多食也不会引起发胖或诱发心血管疾病,是健美减肥者的首选食品。
我国是食用菌良好的繁衍和滋生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食用菌物种资源,因此对食用菌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综合利用及开发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概述了食用菌中蛋白及多肽、多糖、三萜类等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食用菌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作出了展望。
1 蛋白及肽类
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子实体湿重的 1.75%〜3.63%,最高为 5.9%,按干重计算,食用菌通常含有19%〜35%的蛋白质。
食用菌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 种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菌体氨基酸总量的25%〜45%。
研究者们还在一些食用菌中发现了活性蛋白和活性肽,前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后者则有抗氧化功能。
Kino 等和Lin 等采用了相似的提取方法从灵芝菌丝体和金针菇、草菇子实体中提取粗蛋白,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纯化出有生理活性的真菌免疫调节蛋白,氨基酸测序表明这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由 1 10~1 14 个氨基酸组成。
叶波平等同利用凝胶层析法对灵芝子实体和破壁孢子粉的蛋白初提液进行了分离,通过体外免疫反应初步检测了各蛋白质成分的免疫调节活性,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7000,43000和45700的3 种灵芝蛋白具有较强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何慧等比较了发酵灵芝粉水提物中几种组分的抗羟基自由基活性,实验证明采用酶解水浸提法可提高水提物的抗羟基自由基活性和得率,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l 万的化合物活性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 万的化合物,即小肽的活性更好。
2 多糖
食用菌多糖是由10 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存在于食用菌的菌丝、子实体和发酵液中。
目前由于食用菌多糖作为辅助药物毒性极小,且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上显示出特殊的疗效,因此受到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一般采用热水和稀碱进行浸提,将浸提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脱色和脱蛋白处理后,经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纯化即可得到纯多糖。
对于食用菌多糖结构的研究一般采用酸水解、甲基化、高碘酸氧化、Smith 降解并结合GC、HPLC、GC-MS 、NMR 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食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调节免疫机能、降血脂等生物活性。
2.1 抗肿瘤
1969年,Chihara等同从香菇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 B 一
(1 -3)-D-葡聚糖,该多糖的一级结构具有B-(1 -3)-D-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在主链中葡萄糖的c。
位上含有支点(每5个D-葡萄糖有2个支点),其侧链是由p-D-(1 -6)键和p-D-(1 -3)键相连的D-葡萄糖聚合体组成。
此外,云芝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灰树花多糖等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2.2 抗氧化
灵芝多糖、竹荪多糖、杏鲍菇多糖、灰树花多糖等食用菌多糖均具有一定的
抗氧化活性,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或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起到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张珏等睬用超滤浓缩醇沉法提取的发酵灵芝菌丝体粗多糖,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Hui-Na Zhang 嘟等人的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在体内、体外条件下对四氧嘧啶诱导的胰岛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而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
香菇和鸡腿菇分别经热水浸提,浸提物都具有体外抗氧化性能,香菇多糖提取物的抗活性氧自由基能力优于鸡腿菇多糖提取物凹。
2.3 抗病毒
食用菌多糖的抗病毒主要是通过免疫调节机制产生宿主免疫功能,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Yashida等报道香菇多糖经硫酸化后的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HIV活性。
目前的研究认为硫酸根对抗HIV病毒是必须的,并且其抑制HIV的作用同分子中硫酸基含量有关,含量越高,其抗HIV的作用越强。
王顺春等采用Wolfrom 方法并稍作改良对香菇多糖进行了硫酸酯化,所制备的硫酸化香菇多糖,经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初步试验表明具有良好的抗HIV活性,在浓度分别为100mg/L、10mg/L 时,衍生物对乌类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抑制率分别大于90%和70%。
3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是由30 个碳原子构成的萜类化合物,大多数由 6 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
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但有些也存在于食用菌中。
目前,对食用菌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灵芝中所含的三萜类物质。
三萜类化合物一般采用甲醇、乙醇或氯仿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由于有机溶剂提取所需时间长,而且还会有溶剂残留,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其他的提取方法。
张洁等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了三萜类化合物,在压力15 MPa,温度35C,动态萃取时间120mi n, C02流量lml/min,背压阀温度50屯的最佳萃取条件下,超临界COz能够达到与甲醇相近的摹取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具有保持药理活性、速度快、效率高、能耗较少、成本低、安全陛好等优点。
三萜类物质的纯化一般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罗俊等㈣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到A〜F6个赤芝子实体三萜组分,将组分E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一种新的羊毛甾烷型灵芝酸LM2和一种已知灵芝酸£。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和波谱学方法。
化学方法包括水解、甲基化、乙酰化、去乙酰化。
波谱学方法包括UV谱、IR谱、MS谱、NMR 谱。
通过将几种方法结合推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食用菌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保肝、镇痛、抗氧化等功效。
Toth 等首先报道了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得到6 个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ganoderic acid U,V,W,X,Y 和乙体外实验表明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
余素萍等u况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灵芝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的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王明宇等从赤芝子实体中得到粗组分灵芝总三帖GT经硅胶柱后得5个组分(GT1-GT5),实验表明灵芝总三帖GT 和组分
GT2 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4 其它食用菌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须的大量元素,如钙、镁、钾、磷、硫,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铁、锰、镍、铬、硒、锗等,这些矿质元素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切,可以增加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
此外,食用菌中还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这些物质均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
5 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食用菌物种资源,据刘祖同等报道,中国约有食用菌 1.35 万种,其中已记述的871种食用菌仅占总数的6%,对食用菌品种进行普查及鉴定并研究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大的意义。
目前,对食用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要解决,如活性成分的提取率不高,且有部分有机溶剂残留,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基因重组、物种诱变等手段提高目的提取物的含量,采用超临界萃取、微波、超声、酶法提取等方法减少有机物的残留,提高提取率。
对于食用菌中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如多糖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复杂,寻找多糖的活性中心片段及活性片段与多糖之间的关系对揭示多糖的构效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旧。
对食用菌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同时也有助于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 (10):170-172 钟耀广1,2刘长江2,林楠3,王淑琴2 (1.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 2.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
3. 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