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演化

合集下载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它们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维持着宇宙的平衡。

然而,恒星并非永恒存在,它们也经历着不同的演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恒星的演化过程,从恒星的形成到最终的寿命终结。

1. 恒星的形成恒星的形成始于分子云中的巨大气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导致引力开始起作用。

云中的气体开始坍缩,并形成一个密集的核心。

这个核心经过进一步的坍缩和旋转,形成一个星云,也称为原始星团。

2. 主序星当原始星团中心的温度达到几百万摄氏度时,核聚变反应开始发生,氢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热核聚变反应维持了主序星的光和热的持续输出。

主序星是恒星演化的最长阶段,太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主序星。

3. 红巨星主序星在核聚变过程中不断消耗氢燃料,一旦氢燃料耗尽,核心会开始塌缩。

这个过程中,外层氢气层开始膨胀,恒星外观变得更大,亮度更高,成为红巨星。

红巨星是恒星演化的重要阶段之一。

4. 恒星核融合的终结在红巨星的演化过程中,氢的核融合停止,核心逐渐变得不稳定。

当核心质量超过一定限制时,引力将无法支撑住核心,核心开始坍缩,并发生剧烈的核反应。

这一过程被称为超新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5. 超新星爆炸与恒星残骸超新星爆炸将外层物质抛射到宇宙空间,形成美丽的超新星遗迹。

而核心部分则可能演化为一种致密的天体。

如果核心质量大于太阳的大约三倍,它将变成一个中子星。

如果核心质量超过太阳的约五倍,它将演化为一个黑洞。

总结:恒星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形成、主序星、红巨星、超新星爆炸和残骸阶段。

每个恒星的演化过程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较小的恒星可能只演化为白矮星,而质量较大的恒星可能演化为中子星或黑洞。

这些演化过程是宇宙中恒星多样性的原因,也是宇宙中各种有趣天体现象的来源。

对于了解宇宙的演化和恒星的命运,恒星的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恒星演化是指从恒星形成到死亡的过程。

恒星的演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恒星形成阶段:在星云中形成原恒星,通过引力作用将气体和尘埃吸积聚集,温度和密度逐渐升高,最后形成恒星。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几百万年。

2. 主序星阶段:在这个阶段,恒星处于稳定的状态,核心中的氢原子核不断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大量能量,维持其亮度和温度。

这个阶段的长度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大约持续100亿年。

3. 红巨星阶段:当恒星核心中的氢原子核耗尽时,核聚变反应停止,外层物质不断膨胀,恒星体积庞大,表面温度降低,亮度增加,进入红巨星阶段。

这个阶段的长度也与恒星的质量有关,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大约会持续5亿年。

4. 行星状星云阶段:在恒星的外层物质逐渐膨胀的过程中,恒星会逐渐失去大部分物质,外层物质被抛射出去形成行星状星云。

这个阶段通常只持续几万年。

5. 白矮星阶段:在恒星失去大部分物质后,其核心会逐渐冷却并收缩,最终形成一个致密的球状天体,即白矮星。

这个阶段的长度取决
于恒星的质量,太阳的白矮星阶段预计会持续约100亿年。

6. 中子星或黑洞阶段: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在白矮星阶段结束后,其核心会继续收缩,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这个阶段的长度也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和初始构成。

总体来说,恒星演化的主要特征是其质量和演化阶段的变化,不同质量的恒星会有不同的演化轨迹和时间。

同时,随着恒星的演化,其表面温度、亮度、大小和颜色等特征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第三章 恒星的演化

第三章 恒星的演化

(3) He闪 (Helium Flash)
H-R图 恒星攀升到红巨星支的顶 点。
内部 过程
核 心 He 开 始 燃 烧 ( Tc~108 K)
→Tc↑(简并→Rc不变)
→ ε↑ → Tc↑→...
→核心He爆燃 (∆t ~ min, L ~ 1011L⊙)
→电子简并解除
(4) 水平支 (Horizontal Branch)
5M⊙恒星的演化
(3) 高质量(M > ~10M⊙)恒星的演化
观测表现 : O型星→蓝超巨星→黄超巨星→红超巨星→超新星
恒星内部物理过程 :
核心H枯竭→壳层H燃烧 → 核 心 He 燃 烧 → 核 心 He
枯竭
→壳层He和H燃烧 →核心C燃烧→核心C枯

→壳层C、He和H燃烧 →O, Ne, Si燃烧 … →Fe核
胀,表面温度降
τ ≈ 108 y低r 。
(2) 红巨星支 (Red Giant Branch)
H-R图 恒星向右上方攀升成为 红巨星。
内部 过程
He核进一步收缩Rc↓ → Tc↑,核区电子简并 →壳层H 燃烧 L↑ →R↑→T↓ →恒星包层产生对流
→Hayashi Track
τ ≈ 105 yr
Structure of A Red Giant
tn = E/L =η∆Mc2/L
≈ 0.7% 0.1Mc2/L ≈ (1010 yr) (M/M⊙) (L/L⊙)-1
(2) 热时标 (thermal timescale)
恒星辐射自身热能的时间,或光子从恒星内部到 达表面的时间。
tth = (0.5GM2/R)/L ≈ (2×107 yr) (M/M⊙)2 (R/R⊙)−1 (L/L⊙)−1

恒星演化

恒星演化

§2.2 主序星的演化
1. 恒星演化的基本原理
恒星在一生的演化中总是试图处于稳定状态 (流体静力学平衡和热平衡)。当恒星无法产生足 够多的能量时,它们就无法维持热平衡和流体静力 学平衡,于是开始演化。 恒星的一生就是一部和引力斗争的历史!
Russell-Vogt 原理
如果恒星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和热平衡, 而且它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反应,它们的结 构和演化就完全唯一地由初始质量和化学丰 度决定。
部分天体的视星等
绝对星等M (absolute magnitude)

天体位于10 pc 距离处的视星等,它实际上反映了天体 的光度。 对同一颗恒星: F10/Fd = (10/d ) -2 M-m =-2.5 log(F10/Fd) = 5-5 log d (pc) 对不同的恒星: M1-M2 =-2.5 log (L1/L2) M-M⊙=-2.5 log (L/L⊙) 其中L⊙= 3.86×1033 ergs-1, M⊙= 4.75m 距离模数 (distance modulus) :m-M d=10(m-M+5)/5
恒星演化时标
(1) 核时标 (nuclear timescale)
恒星辐射由核心区(约1/10质量)核反应产生的所 有能量的时间。
tn = E/L =η△Mc2/L
≈ 0.7% 0.1Mc2/L
≈ (1010 yr) (M/M⊙) (L/L⊙)-1
(2) 热时标 (thermal timescale)
恒星辐射自身热能的时间,或光子从恒星 内部到达表面的时间。 tth = (0.5GM2/R)/L
≈ (2×107yr) (M/M⊙)2 (R/R⊙)-1 (L/L⊙)-1
(3) 动力学时标 (dynamical timescale)

简述恒星的演化过程四个阶段

简述恒星的演化过程四个阶段

简述恒星的演化过程四个阶段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由于其体积巨大和热量极高的特性,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非常丰富和精彩的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一般被分为四个阶段:原恒星阶段、主序星阶段、巨星阶段和末期演化阶段。

1. 原恒星阶段恒星的演化过程始于原恒星阶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是从气体云中形成的,恒星质量大小、物理性质以及演化阶段的时间都取决于云中原始气体密度和温度条件。

原恒星阶段结束后,恒星核心开始产生能量,并进入下一个阶段:主序星阶段。

2. 主序星阶段主序星阶段是恒星演化过程中最长的阶段,也被称为“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反应会持续进行数十亿年,将氢原子融合成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在恒星内部通过对流、辐射和压缩等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行传输,为恒星提供持续的能量。

在主序星阶段,恒星的物理性质和演化时间主要取决于恒星的质量。

3. 巨星阶段当恒星的核心可燃料燃尽之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不再持续进行,并且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恒星将挥发其外层物质,产生一个大亮度的、物理尺寸增大的、低表面温度的天体,称为巨星。

巨星和主序星的区别在于其外表的气体质量更多,同时表面温度和光度也更低。

在巨星阶段,恒星表面的物质被逐渐消耗,星系中的物质也逐渐流失,恒星的物理性质逐渐变化,直到恒星的物质全部耗尽,进入下一个阶段。

4. 末期演化阶段当恒星物质耗尽后,恒星将进入末期演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的质量、半径和光度将迅速下降,形态变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成为称为“死亡恒星”的一员。

随着恒星物质的不断消耗,死亡恒星最终会彻底消失和消失殆尽,无法为宇宙演化和成长带来更多的能量。

总之,恒星的演化过程从形成开始,包括原恒星阶段、主序星阶段、巨星阶段和末期演化阶段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和恒星的状态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大小和物理特征。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的演化过程之一,也是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奥秘的重要方法。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什么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什么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什么恒星的起源和演化,长久以来一直是天文学中最基本、也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恒星的演化过程,来欣赏一下吧。

恒星的演化过程(一)恒星的形成恒星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星云阶段,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

第二阶段是原恒星阶段,由原恒星逐渐发展成为恒星。

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

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到几千万年。

(二)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1)恒星的“青壮年期”恒星的“青年期”和“壮年期”是一生中最长的黄金阶段,这时的恒星称为主序星。

人们迄今所知的恒星约有90%都属主序星。

在这段时间,恒星以几乎不变的恒定光度发光发热,照亮周围的宇宙空间。

核燃烧使恒星内部物质产生向外的辐射压力,当辐射压力与引力达到平衡时,恒星的体积和温度就不再明显变化。

(2)恒星的“更年期”恒星的“更年期”出现在恒星核心部分的氢完全转变成氦后,例如有7个太阳质量大小的恒星的“更年期”大约在形成的2600万年后出现。

这一阶段恒星核心经历这些不同的核聚变反应,恒星也经历多次收缩膨胀,其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最后产生巨大辐射压力,自恒星内部往外传递,并将恒星的外层物质迅速推向外围空间,形成红巨星、红超巨星。

(3)恒星的“老年期”恒星的“老年期”是从一颗恒星变成红巨星开始进入这一阶段的。

由于恒星的体积急剧增大,导致恒星的表面温度下降,因而颜色变红。

同时,恒星发光表面的面积剧增,致使整个恒星发出的光大大增强,从而大为增亮。

这种又红又亮的恒星就是红巨星。

(三)恒星的归宿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是不会永远进行下去的,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时恒星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由于恒星自身物质之间的巨大引力始终存在,随着恒星内部热核反应的停止,尽管恒星外层部分会出现膨胀、爆发等复杂的变动,核心部分却必定在引力作用下发生急剧的收缩、即所谓引力坍缩。

恒星的演变

恒星的演变

(4) 水平支 (horizontal branch) H-R图:恒星向左下方移动至 水平支 内部过程: 核心He (壳层H)燃烧 →Rc↑ →Tc↓ →R↓ →T↑
(5) 渐进巨星支 (asymptotic giant branch) H-R图:恒星向右上方再次 攀升成为红超巨星 内部过程: 核心He枯竭(CO核) →R c↓ →Tc↑ →壳层He和H燃烧 →L↑ R↑ T↓
A Massive Star at The End of Its Life
核坍缩与超新星爆发
核心核反应停止 R c↓Tc↑ Fe核光致离解 4He光致离解 e- + p → n + νe 能量损失→ Pe↓ R c↓→Tc↑ 星核坍缩 当ρc =ρnu,核坍缩停止 →激波反弹 →壳层抛射 →II型超新星爆发 →中子星
产物:
膨胀气壳(超新星遗迹)+ 致 密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SN 1998aq in the galaxy NGC 3982
历史超新星
爆发时间 (AD) 光度极大星等 185 ? -8 393 -1 837 ? 1006 1054 1181 1572 1604 1680 1987 -8 ? -10 -5 -1 -4 -3 5? +2.9 发现者 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天文学家 中/阿天文学家 中/日天文学家 中/日天文学家 Tycho Brahe Kepler John lamsteed Ian Shelton 遗迹 RCW 86 IC 443 SN 1006 Crab Nebula 3C 58 Tycho Kepler Cas A SN 1987A
第三章 恒星的演化
§3.1 主序星的演化 §3.2 恒星主序后的演化 §3.3 恒星演化的观测证据

恒星的演化阶段

恒星的演化阶段
体和尘埃。 原恒星:星云受到相邻超新星爆发所产生冲击波的影响而收缩,温度上升,但温度还不足以启动热核反应, 因而收缩的气体团不发光。 主序星:原恒星核部温度上升,核部氢燃烧引起热核反应,标志着恒星正式产生,并进入漫长演化时期。 红巨星(超巨星):恒星中心10%氢燃料耗尽,主序星阶段结束,恒星核部收缩,核部密度加大,温度升高, 促使恒星外壳体积膨胀,密度变稀,成为表面温度很低但光度很大的红巨星或超巨星(小质量恒星演变为红 巨星;大质量恒星演变为超巨星)。50亿年后,太阳也将变成红巨星,其直径为现在的250倍,在直径扩张 过程中,太阳的辐射热量将使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这是真正世界末日来临之时。 超新星:恒星从中心开始冷却,由于温度下降,整个星体没有足够的热量抗衡中心引力,使整个星体向中心 坍缩,同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导致恒星外壳发生爆炸,并使光度瞬间剧增上亿倍。超新星爆发后,原有的 恒星顷刻塌缩为体积小而密度极高的致密星。 致密星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小质量恒星(小于1.4个太阳质量)演变为的致密星称为白矮星,白矮星内部的 核能已经枯竭,只能靠辐射热量发光,白矮星有几十亿年寿命,一旦白矮星的热能耗尽,不再辐射可见光, 称为黑矮星。质量较大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后残存的质量如达到太阳质量的1.5—2倍,形成中子星,中子 星靠辐射热量发光,但辐射强度大于白矮星,因而热能消耗经白矮星更快,寿命小于10亿年。质量更大的恒 星经历超新星爆发后残存的质量如达到太阳质量的2—3倍,形成黑洞,黑洞的密度和质量巨大(黑洞中,1 厘米半径球体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全部质量),所有物质和光线只能被吸入,而无法逃逸出去。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主序星的演化1、恒星演化的基本原理:恒星在一生的演化中总是试图处于稳定状态(流体静力学平衡和热平衡)。

当恒星无法产生足够多的能量时,它们就无法维持热平衡和流体静力学平衡,于是开始演化。

引力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恒星从星云中诞生,这个结果是引力造成的,因为引力使得星云中的物质聚集成了恒星。

但是另一方面,引力会使得它在体积上不断收缩,为了使得引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恒星需要在内部产生能量,产生能量的目的是为了抗衡引力,否则它会持续收缩。

在达到平衡的过程里,恒星要付出代价,恒星要不断消耗自身物质,产生新的元素,元素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释放出来,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最终有一天恒星没有任何能源可以供给,它的生命就结束了。

所以说恒星的一生是一部与引力斗争的历史。

2、Russel-Vogt原理如果恒星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和热平衡,而且它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反应,它们的结构和演化就会完全唯一地由初始质量和化学丰度决定。

这个原理在实际上可能不是非常符合,因为恒星的质量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但是初始质量和化学丰度仍然是决定恒星结构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这里我们主要谈质量的影响。

3、恒星演化时标核时标(Nuclear Timescale):恒星内部通过核心区(约占恒星质量的十分之一)核反应的产能时间。

比如太阳,它并不是把所有的质量都烧光了,它其实只有0.1倍太阳质量作为可用的燃料。

我们有下面的结果:t n=EL=ηΔMc2L≈0.7%0.1Mc2L≈(1010yr)(MM⊙)LL⊙E是它总的能量,L是光度,也就是它能量消耗的速率,E可以写成ΔMc2,,其中ΔM是恒星核心区的质量,并不是恒星的总质量,η是能量转换的效率。

上式是以太阳质量和太阳光度作为单位的。

一旦恒星的核燃料烧光了,它会快速地变化,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转变的时标比核反应时标要快得多。

热时标(Thermal Timescale):恒星辐射自身热能的时间,或光子从恒星内部到达表面的时间,是指恒星把自身能量或热量全部辐射光了。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一、恒星的诞生 ............................................................................ 二(一)成年期 .......................................................................... 四(二)中年期 .......................................................................... 四(三)衰退期 .......................................................................... 五二、恒星的演化形态.................................................................... 五①低质量恒星 .......................................................................... 五②中等质量恒星 ...................................................................... 六③大质量恒星 .......................................................................... 七④中子星................................................................................... 八⑤黑洞....................................................................................... 九三、演化的原因 ............................................................................ 十四、演化的结果 ........................................................................ 十二五、巨大质量的恒星列表及恒星形成过程示意图(部分)十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恒星演化的主要过程和结果

恒星演化的主要过程和结果

恒星演化的主要过程和结果
恒星演化是指恒星从形成到灭亡的整个过程。

以下是恒星演化的主要过程和结果:
1. 恒星形成:恒星形成于巨大的分子云中,当分子云内部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和温度时,引力会使得物质坍缩形成原恒星。

2. 主序阶段:一颗恒星进入主序阶段后,核反应将氢转化为氦,释放出能量使恒星保持稳定与平衡。

3. 红巨星阶段:主序阶段结束后,恒星的核心会耗尽氢燃料,核反应减弱,外层气体膨胀形成红巨星。

大部分低质量恒星(比如太阳)将经历这一阶段。

4. 行星状星云阶段:在红巨星阶段结束后,恒星的外层气体会被甩出形成一个亮度较高的行星状星云,恒星内部的核心则变成白矮星。

5. 猎户座餘星:当恒星质量较高时(大约8至20倍太阳质量),在核心氢燃料耗尽后,核心会塌缩并引发更强烈的核反应,形成高温和高能量的恒星,这就是餘星。

6. 超新星爆发:当恒星质量超过20倍太阳质量,核心耗尽核燃料后将发生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爆发过程中,恒星会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和物质,有些物质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7. 白矮星:低质量恒星在红巨星阶段结束后,核心会成为非常密集的物质,形成白矮星。

白矮星的核心由电子形成,没有核反应维持,它们会逐渐冷却变暗。

8. 中子星或黑洞:在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残骸可能会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中子星是极为致密的恒星遗骸,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

黑洞是更极端和更致密的恒星遗骸,具有极强的引力场。

这些过程和结果可能会因恒星质量、旋转速度以及初始成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整个恒星演化过程是宇宙中星系和行星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产生了深远影响。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
1. 恒星形成
恒星的形成通常发生在星际云中,这些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当云中某个区域的密度足够高并且受到某种触发机制时,该区域内的物质会开始收缩。

这种收缩过程持续进行,直到云核形成一个足够热和密集的球体,称为原恒星。

2. 主序星阶段
一旦原恒星的核心温度达到了约1500万度,核聚变反应就会在恒星的核心开始。

这种反应将氢原子融合成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被称为主序星,它是恒星演化中最长的阶段。

3. 巨星和超巨星阶段
当主序星核心的氢燃料耗尽时,核聚变反应会逐渐变弱,导致核心的收缩。

这个过程会使外层的氢层开始核聚变,形成一个更大
的星球,称为巨星。

巨星可能经历几次不同的膨胀和收缩阶段,最终消耗氢和合成更重的元素。

一些巨星会进一步演化成更大的超巨星。

超巨星的质量和亮度远超过巨星,它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经历爆炸性的末期演化,形成超新星。

4. 恒星残骸
当超新星爆炸产生巨大的能量时,它会将恒星的外层物质释放到太空中,并留下一个中子星或黑洞。

中子星是由超新星核心导致的极度致密物质组成的天体,而黑洞则是质量极大、引力极强的区域。

结论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从形成到最终的毁灭,恒星通过不同的阶段展示了它们巨大的能量和质量。

对于人类来说,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中的种种现象。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演化的四个阶段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演化的四个阶段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演化的四个阶段恒星的演化过程1. 恒星的形成在宇宙健康发展到一定时期,宇宙中充满均匀的磁层整体而言原子气体云,大体积气体云由于自身引力而不稳定造成塌缩。

这样恒星便进入形成阶段。

在塌缩开始阶段,气体云内部压力很微小,物质在自引力作用下加速物质向中心坠落。

一方面,气体的密度有亢奋了剧烈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失去的引力位能少部分转化成热能,气体温度密度也有了极大的增加,气体的压力正比于它的密度与温度的乘积,因而在暴胀过程中,压力增长更快,这样,在气体内部很快形成一个足以与自引力相抗衡的压力场,经济风险这压力场最后制止引力塌缩,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力学平衡位形,称之为星坯。

2.恒星的稳定期——主序星主序星阶段在收缩过程中密度增加,收缩气云的一部分又达到新条件下待测,小扰动可以造成新的局部塌缩。

如此下去在一定的条件下让,大块气云收缩为一个形体凝聚体成为原恒星,原恒星吸附周围气云后继续收缩,表面温度不变,中心温度不断升高,引起温度、密度和液态成分的成份各种核反应。

产生热能使气温升的极高,气体压力顽强抵抗抵抗引力使原恒星稳定下来成为恒星,星团恒星的演化是从主序星开始的。

3.恒星的晚年主序后的演化由于恒星形成是它的主要是氢,而氢的点火温度又比其他元素都较高,所以恒星演化的第一阶段总是氢的燃烧,即主序阶段。

在主序阶段,恒星内部维持内部结构着稳衡的舆论压力分布和表面温度分布,所以在整个漫长的阶段,它的光度和表面温度只有很小的变化。

下面我们讨论,当星核区的质子燃烧完毕后,恒星有将怎么进一步演化?中子星燃烧的产物是碳,在氦半透明熄火后恒星将有一个碳中心区氦外壳,由于剩下的质量太小引力收缩已不能达到碳的点火温度,于是他就结束了以氦燃烧的演化,而走向热死亡。

4.恒星的终局抛掉它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质量而变成一个白矮星。

8→10M⊙以上的恒星最终将通过星核的黑洞塌缩而变成中子星或引力。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从人类文明伊始,璀璨的星空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各国美丽的神话传说到天文学,从浑天仪到哈勃望远镜。

在观测星空的过程中,古人发现有一种天体每天观测的位置几乎不变,便把这种天体称做“恒星”。

直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之后,人们才对这种天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恒星”并不“恒”,它们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恒星的观测也越来越系统和全面,发现它们的一生也如同人类一样,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和死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恒星的演化过程。

一、恒星的诞生(新生与婴儿期)在天文学里,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动辄几百几千光年。

这些天体间的空间并不是一片虚无,而是弥漫着极其稀薄的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我们称之为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聚集密集的区域,就形成了一种由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它们就是孕育恒星的摇篮。

当星云的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尘埃和气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挤压形成强大的旋窝。

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星云的密度不断增长,旋窝的直径也不断扩大有的甚至超过了太阳系的直径。

而位于中心体的气体在重力的不断挤压下形成了具有超高密度和温度的球体,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巨大的气柱从中心喷射出来,这行气柱的直径长达几光年,其核心部分便是一颗新生的准恒星。

引力持续作用,更多的气体和灰尘颗粒被不断吸入气柱并产生越来越多的热量,在接下来的50万年的时间里年轻的恒星将逐渐变小,并且变的更亮更热,气体与尘埃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更加清晰的球体,一颗恒星就这样诞生了。

二、主序带恒星的演化(青年与壮年期)当婴儿般的原恒星形成之后,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内部反应加剧,中心温度增加,开始闪烁发光,这时的恒星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儿童,温度、外形包括质量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直到恒星内部压强增大到能够阻止塌缩,质量也不再增加,这时的恒星就处在青年时期——主序前星期。

主序前星内部温度只有约3000-5000K,在引力能的作用下,主序前星一方面向外辐射能量,另一方面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约1000万K左右时,氢核热核聚变反应开始发生。

恒星演化过程

恒星演化过程

恒星演化过程恒星演化是指恒星从形成到熄灭的整个过程。

在宇宙中,恒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以下将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

1. 恒星形成恒星的形成始于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也被称为分子云。

当这些分子云中的某个区域受到扰动,开始塌缩时,就形成了恒星的种子,即原恒星。

原恒星进一步吸收周围的气体和尘埃,逐渐增大质量。

2. 原恒星的主序阶段一旦原恒星质量足够大,它会进入主序阶段。

在主序阶段,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反应开始,将氢转化为氦。

这些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恒星持续地燃烧云气,并保持着稳定的状态。

主序阶段是恒星演化中最长久的阶段,持续时间可能达数十亿年。

3. 主序星到红巨星当恒星的核心耗尽了大部分氢燃料后,核聚变反应减弱,恒星逐渐膨胀并成为红巨星。

红巨星是体积巨大的恒星,其直径可达数十倍至数百倍于太阳,但质量相对较小。

红巨星的外层大气层会演化出星斑和风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 红巨星的结构演化在红巨星阶段,恒星的核心会逐渐收缩,并且开始核聚变更重的元素,如氦和碳。

这些聚变反应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形成了新的力平衡。

然而,随着核心继续收缩,温度和压力增加,核聚变反应会渐渐停止。

5. 恒星核心坍缩当红巨星的核心完全无法进行核聚变时,核心将因自身重力而坍缩。

这一过程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足以引发剧烈的爆炸。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6. 恒星残骸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恒星的外层物质被抛出,形成了类似于星云的物质云。

云中残留下来的核心则可能形成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这取决于恒星初始的质量。

中子星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天体,由中子组成,而黑洞则属于极端的引力场。

总结:恒星的演化过程包括形成、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红巨星的结构演化、核心坍缩和恒星残骸。

每个阶段都经历了不同的物理过程和状态变化,最终影响了恒星的命运和性质。

对于理解宇宙中的恒星和宇宙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恒星演化是至关重要的。

8、恒星演化

8、恒星演化

10
恒星的晚期演化-1 恒星的晚期演化-
主序星 <3M

红巨星 H He
氢耗尽核心收缩外层膨 胀,两层热核反应 T<4000K O-C 核心
核心密度大于 行星状星云
6 × 10 7 g / cm 3 , T 5 万开
电子简并 黑矮星 白矮星 致密核
11
蚂蚁星云
这是一颗恒星死亡的照片,从地面的望远镜看去, 这是一颗恒星死亡的照片,从地面的望远镜看去, 这个星云长得很像一只蚂蚁,所以又称为蚂蚁星云. 这个星云长得很像一只蚂蚁,所以又称为蚂蚁星云. 用哈勃望远镜拍摄, 用哈勃望远镜拍摄,该星云的精细结构变得比地面清 楚十倍,就连两端突出的波瓣也一览无遗. 楚十倍,就连两端突出的波瓣也一览无遗.蚂蚁星云 又被称为Menzal 3是所有已发现的行星状星云中最值 又被称为Menzal 3是所有已发现的行星状星云中最值 得研究的, 得研究的,因为从研究中可以了解我们太阳未来死亡 后的命运,与蚂蚁星云相类似的行星状星云还有M2后的命运,与蚂蚁星云相类似的行星状星云还有M29蝴蝶星云及Eta Carinae星云,这都是恒星迈向死亡 蝴蝶星云及Eta Carinae星云, 星云 的景像,而蚂蚁星云的规模比M2- 要大, 的景像,而蚂蚁星云的规模比M2-9要大,爆发速度 也较快十倍,与位於船底座超重的Eta Carinae星云 也较快十倍,与位於船底座超重的Eta Carinae星云 喷发模式又很类似,是相当特殊的情况. 喷发模式又很类似,是相当特殊的情况.
19
奇异的SS433 奇异的SS433
恒星状特殊天体,位于天鹰座α 牛郎星) 恒星状特殊天体,位于天鹰座α(牛郎星)附近 1978年发现它的( 1978年发现它的(氢,氦)光谱中有"三重现象" 年发现它的 光谱中有"三重现象" (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红移和蓝移 同时存在 ? ?(164天 红移量始终大于蓝移量? 周期性变化 ?(164天)? 红移量始终大于蓝移量? 多普勒效应解释SS4333光谱中的 三重现象" 光谱中的" 多普勒效应解释SS4333光谱中的"三重现象"遇到困 难 不象塞曼效应 ? X射线源 ? 1979年提出两类模型 1979年提出两类模型 喷流模型 黑洞模型 多年来一直不断研究 目前的观点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常见的天体之一,其演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在宇宙的漫长岁月中,恒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从出生到死亡,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物理过程和能量转换。

本文将为您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

1. 恒星的形成恒星的形成始于巨大的分子云中,当分子云中的气体、尘埃等物质开始聚集并且足够密集时,引力会逐渐将这些物质吸引在一起形成原恒星。

恒星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凝聚、加热、主序前段和主序星四个阶段。

2. 主序星阶段一旦恒星的核心温度足够高,核聚变反应开始在核心中发生。

恒星进入主序星阶段,这是它的主要演化阶段,也是最长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的核心通过氢聚变将氢转化成氦,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光辐射。

这种平衡状态能够持续几十亿年。

3. 主序星演化主序星的演化取决于其质量。

质量较小的主序星(类似太阳质量)在耗尽了核心的氢后,核心会缩小并变得炽热,外层会膨胀形成红巨星。

最终,它们会释放掉外层物质形成行星状星云,留下一个稠密的白矮星。

而质量更大的主序星会经历不同的演化。

当核心的氢耗尽后,核心会崩塌并加热,外层会迅速膨胀形成红巨星,并爆发为超新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核心会残留下致密的中子星或黑洞。

4. 中子星和黑洞中子星是一种极其致密的天体,由超新星爆炸后残留下的物质压缩而成。

它们拥有超高的密度和强磁场,旋转速度极快。

中子星可以通过释放射电波、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来被探测到。

黑洞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是宇宙中最为神秘和奇特的天体之一。

它们拥有极强的引力场,吞噬一切接近它们的物质。

由于引力极强,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黑洞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见的。

总结:恒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充满奇迹和壮丽的过程。

从形成、主序星阶段、主序星演化到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物理过程和特征。

通过研究恒星的演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对于恒星的演化过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仍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

恒星的演化资料

恒星的演化资料

一、恒星的诞生 ............................................................................ 一(一)成年期 .......................................................................... 三(二)中年期 .......................................................................... 三(三)衰退期 .......................................................................... 四二、恒星的演化形态.................................................................... 四①低质量恒星 .......................................................................... 四②中等质量恒星 ...................................................................... 五③大质量恒星 .......................................................................... 六④中子星................................................................................... 七⑤黑洞....................................................................................... 八三、演化的原因 ............................................................................ 九四、演化的结果 ........................................................................ 十一五、巨大质量的恒星列表及恒星形成过程示意图(部分)十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恒星演化的过程

恒星演化的过程

恒星演化的过程
恒星演化是指恒星从形成到死亡的整个进程,包括各个阶段和不同的演化路径。

以下是恒星演化的一般过程:
1. 分子云坍缩:恒星的演化始于巨大的分子云坍缩,由于重力作用,分子云逐渐坍缩成一个更加紧凑的气体球。

2. 原恒星形成:当分子云坍缩到足够高的密度时,核心区域变得足够热烈,形成一个新的恒星,称为原恒星。

3. 主序阶段:原恒星进入主序阶段,主要通过核聚变反应将氢转化为氦。

这个阶段是恒星的自主维持阶段,恒星主要依靠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维持自身的平衡。

4. 红巨星阶段:当恒星的核心燃料开始耗尽时,恒星核心会收缩,同时外层气体膨胀,形成一个巨大的红巨星。

红巨星的外围层会逐渐膨胀到超过原来的体积。

5. 气体喷发和行星状星云形成:在红巨星阶段末期,恒星的外层会排出气体,并形成一个行星状星云,这是由于核心释放的能量推动外层气体向外扩散的结果。

6. 白矮星或中子星形成:当红巨星的外层气体排放完毕后,留下一个核心。

对于质量较小的恒星,核心会收缩成一个非常致密的白矮星。

对于质量较大的恒星,核心会由于引力坍缩成为更加致密的中子星。

7. 超新星爆发:对于质量更大的恒星,当核反应终止时,核心无法再维持自身的压力平衡,会突然坍缩或引发爆发,释放大量能量和物质,形成一个巨大的超新星。

8. 黑洞形成:对于质量更大的恒星,其核心坍缩成一个极度致密的天体,无法通过内部力量抵抗重力,形成一个黑洞。

这些是恒星一般的演化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会经历所有的阶段,而是取决于其质量和初始条件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星的演化
宝佳琦
摘要:1.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

当恒星的史瓦希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

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

2. 脉冲星,就是变星的一种。

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

当时,还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贝尔,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

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

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人们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

它对恒星的演化有一定的影响。

3.根据现在的认识,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

对于大质量的恒星,如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20倍的恒星,由于质量的巨大,在它们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壳彻底分离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级规模的大爆炸。

这种爆炸就是超新星爆发。

4. 赫罗图是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及由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分别于1911年和191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

后来的研究发现,这张图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工具,因此把这样一张图以当时两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称为赫罗图。

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之关系图,赫罗图的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而横轴则是光谱类型及恒星的表面温度,从左向右递减。

恒星的光谱型通常可大致分为O.B.A.F.G.K.M 七种。

5.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

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关键词:黑洞脉冲星超新星的爆发赫罗图白矮星
一.恒星具体的演化过程
大约在五十亿年前,一个称为”原始太阳星云”的星际尘云,开始重力溃缩.
体积越缩越小,核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密度也越来越大.当体积缩小百万倍后,成为一颗原始恒星,核心区域温度也升高而趋近於摄氏一千万度左右.当这个原始恒星或胎星的核心区域温度高逹一千万度时,触发了氢融合反应时,也就是氢弹爆炸的反应.此时,一颗叫太阳的恒星便诞生了.
经过一连串的核反应,会消耗掉四个氢核,形成一个氦核,而损失了一点点的质量.依据爱因斯坦质量和能量互换的方程式E=MC^2,损失的质量转化为光和热辐射出去,经过一路的碰撞,吸收再发射的过程,最后光和热传到太阳表面,再辐射到太空中一去不返,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辐射.当太阳中心区域氢融合反应产生的能量传到表面时,大部份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到太空.
在五十忆年前刚形成的太阳并不稳定,体积缩胀不定.收缩的重力遭到热膨胀压力的阻挡,有时热膨胀力扬头,超过了重力,恒星大气因此膨胀.但是一膨胀,温度就跟著下降.膨胀过头,导致温度过低,使热膨胀压力挡不住重力,则恒星大气开始收缩.同样的,一收缩,温度就跟著上升,收缩过头,导致温度过高,又使热膨胀压力超过重力, 恒星大气又开始膨胀.
这种膨胀,收缩的过程反覆发生,加上周围还笼罩在云气中,因此亮度变化很不规则.但是胀缩的程度慢慢缩小,最后热膨胀力和收缩力达到平衡,进入稳定期.此时,太阳是一颗黄色的恒星,差不多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
太阳进入稳定期后,相当稳定的发出光和热,可以持续一百亿年之久.这期间占太阳一生中的90%,天文学家特称为”主序星”时期.太阳成为一颗黄色主序星,至今己有五十亿年,再过五十亿年,太阳度过一生的黄金岁月后,将进入晚年.
二.不同质量的恒星将如何演化
当主序星中心区的氢燃烧完毕时,热核反应的速率立即剧减,中心区的引力与辐射压的平衡被打破,引力占据了上风。

这时中心核开始收缩,并逐渐变热、变稠密,同时外层得到核心收缩释放的能量剧烈膨胀,变成了红巨星。

1:质量小的恒星(小于0.5倍太阳质量)会耗尽燃料形成红矮星,在核心的反应终止之后,红矮星逐渐暗淡下去。

2:质量中等的恒星(0.5到3.4倍太阳质量)会外壳向外膨胀,核心向内压缩变成红巨星,它把外层抛射出去形成行星状星云,中心留下的核心逐渐冷却,成为白矮星,最后渐渐失去光亮,变成一颗黑矮星。

3:质量大的恒星(大于3.4倍太阳质量)会外壳膨胀,核心被引力压缩,成为红超巨星,接着发生超新星爆发,核心灾难性的大坍缩,外壳物质被抛向四面八方,核心最终形成致密星。

(1)坍缩的核心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小于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
演化成中子星;
(2)坍缩的核心质量超过3.2倍太阳倍质量恒星无限坍缩下去演化成黑
洞。

三.大质量恒星和小质量恒星的演化时间
(一)恒星质量和寿命
我们的太阳重2000万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太阳的寿命长达100亿年。

它已走过了50亿年,现在剩下的燃料还足够燃烧50亿年。

对于恒星,是不是恒星越大,燃料越多,寿命就越长呢?不是,而是恰恰相反。

对此,人们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除太阳之外,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该星的直径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亮度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视星等只有11等,表面温度只有太阳的三分之一,仅2000度,但是,它的寿命却达到太阳的7倍,长达700多亿年。

而比比邻星更小的恒星,其寿命还要长。

更小更小的恒星,其寿命还要长得多。

最小的恒星,其寿命最长。

最长的可达到1500亿年。

再来看看质量最巨大的恒星。

在银河系的另一端,有一颗名叫“手枪星”的恒星,直径达到太阳的2000倍,表面温度约65000度,辐射的能量达到太阳的3000万倍。

它的许多物质已经抛洒到了太空之中。

估计该恒星的寿命不过1000万年。

为什么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呢?这是因为,质量大的恒星,其亮度是十分巨大的。

要维持它巨大的亮度,就要消耗它的大量能量。

这样,寿命就必然很短。

而那些质量小的恒星,其亮度小,消耗燃料也就十分缓慢。

这样,寿命也就可以很长。

(二)恒星质量的上、下限
恒星的质量也是有限制的。

据计算,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小于0.07个太阳的质量,它便失去了作为恒星的资格。

但是,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大于160个太阳的质量,那么,这颗恒星在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毁灭了。

据最新消息,目前,世界各国天文台都发现了许多质量大于400个太阳质量的天体。

这些天体也可能是疑似恒星的天体。

这些天体如何演变,尚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三)恒星质量和寿命的对照
恒星质量(以太阳为单位)寿命
0.1 1000亿年
0.5 500亿
1 100亿
2 60亿
5 30亿
10 10亿
20 5亿
60 7000万年
100 400万年
120 270万年
总之,恒星演化论,是天文学中,关于恒星在其生命期内演化的理论。

由于单一恒星之演化通常长达数十亿年,人类不可能完整观测,目前的理论仍有部分是推测的假说。

目前天体物理学家主要利用观
测大量恒星,判断其在生命期的不同阶段,并以计算机模型模拟恒
星的演变。

这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