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认识的主体:意识的主人
婴儿模仿被认为是主体自我产生的重要标志,出 生2~3天的婴儿已能进行面部模仿。
研究表明,婴儿天生具有把自我从“非我”中区分 开的能力。
二、客体自我的发展
认识的客体:被观察者
婴儿期(出生~2岁)
婴儿知道自己的存在后,能否认识自己?
• 实验:婴儿的镜像测验 一旦幼儿出现自我再认,开始 用类别标记自己,分清性别
社会自我
精神自我
对于问卷“你会告诉他们什么”的回答(样 例)
20问回答 1.精明 詹姆斯 精神 20问回答 詹姆斯
11.绿色和平组织成员 12.计划成为一名教师
13.22岁 14.独生女 15.爱笑 16.有责任心
社会 社会(未来)
物质 社会 精神 精神
2.褐色头发
3.友好 4.意大利移民的女儿 5.华盛顿大学三年级学生 6.喜欢心理学 7.天主教徒
我很郁闷。 我很自觉。 心理自我 (即精神自我)
大致年龄: 7~11岁
一般兴趣 运用社会比较 人际特征
大致年龄: 隐藏的、抽象的 12~18岁 “心理”特征
三、自我认同感
(一)自我认同感的含义
指个体对于自己是谁,将要走向何方,在社会中 处于何种地位的一种稳固而连贯的知觉。 包括三个问题的解决: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 尧国靖
本文分享自一生范文网范文
人啊,请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箴言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 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腿最多的时候, 也正是他走路最慢, 体力最弱的时候。 人,一生的身体变化。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性动机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性动机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 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 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追求成功 VS 避免失败
☆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避免失败
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
☆当避免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
缩不前;
☆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 使人焦虑和痛苦。
实验:强制顺从的认知性后果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实 验 程 序
让大学生做 一小时枯 燥乏味的 绕线工作
要求告诉下 一个“被试” 工作很有趣。 报酬为1或20 美元
问卷调查被试 对这项工作的 态度:喜欢- 不喜欢;愿意 -不愿意再参加
结果:只获得1美元者认为工作有趣。
生活中的认知失调 • 我选择,我喜欢 • 既来之,则安之
• 当Ms > Maf,Ps= 0.5,Ta最大。
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避免失败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的力量最强,任务的吸引 力也最大。
• 当Ms < Maf,Ps= 0.5,Ta最小。
对于避免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逃避的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 容易的任务对他的吸引力最大。
(1)只有我做得比别人都好时我才高兴。 (2)成就博得尊敬。 (3)把我所经手的每件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是最重 要的。 (4)成功付出的代价总是大于成功所获得的奖赏。 (5)我相信,成功者往往是孤独的和忧郁的。 (6)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过于强调“成功”。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感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

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

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

每一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一只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刺激物分别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各种感觉信息经神经传人,在人的头脑中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

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气味,感受到冷或热等等。

人的感觉刺激不只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也可来自机体内部,如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与自身的运动、姿势等。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

但对于一个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说,对感觉到的信息都会有所组织,有所划分。

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声音。

人的知识、经验将各种刺激或事物的各种属性联系或整合起来,此时所产生的认识就不是单纯的感觉阶段的认识了。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二、感觉的分类感觉种类可以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来区分。

(1)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

在这里需加以说明的是,人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

例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感觉。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第三章实验的设计概念实验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基本类型需考虑的方面评价标准非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按控制程度)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实验设计(按被试分配)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一、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处理中被试人数的多少:①大样本设计;②小样本设计。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3.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非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真实验设计。

4.根据在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间设计;②被试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二、被试间/内和混和设计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2.优缺点3.解决缺点的方法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2.优缺点3.克服缺点的方法三、混合设计1.含义2.如何计算实验处理数3.优缺点及克服方法两个技能:1.区分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2.在混合设计中,区分被试内因素和被试间因素(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的处理,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也被称为组间设计、独立组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一个处理内和混和设计2.优缺点(1)优点12岁小学生40岁大叔80岁青光眼老爷爷一个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疲劳)(2)缺点1)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2)需要的被试数量比较大。

3.克服缺点的方法缺点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有差异造成的!因此,解决方法就是减小被试间的差异如何减少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1)匹配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把每对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组,使各组之间的被试同质。

步骤:第一步前测,第二步分数配对,第三步随机分组2)匹配法的问题:第一,特征太多,无法完全匹配第二,工作量大第三,在多个特征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可能混淆实验结果第四,可能出现回归假象(2)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过不同处理之前时相等的(差异在统计允许的限度内)(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都会受到所有水平自变量的影响每个被试所有水平2.优缺点(1)优点1)节约被试人数2)排除了个体差异(2)缺点1)接受不同处理时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影响实验结果。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A 高B 低C 中间程度D 难以确定(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控制感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D. 思维(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B.20%C.50%D.100%(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B.生理动机C.社会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原发性动机(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时,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和讨论这些知识点,并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知识点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而知觉则是大脑对这些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感觉阈、注意力、知觉机制等。

知识点二: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技能和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到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等。

学习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动机、注意力等。

记忆则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过程进行。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对于大一学生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知识点三: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则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机制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点四: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格研究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对个人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规律。

了解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总结:大一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第一节自我的性质一、什么事自我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和ego都被翻译为“自我”。

Self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

如果用于人类,它意指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

Ego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是弗洛伊德将它引入心理学的,指的是主动的我。

中文中的自我就是“自己”或“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二、自我的特性(一)自我的独特性自我的独特性是指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

不仅每一个自我的生物基础不同,而且其组成成分和加工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其自我也是不同的。

自我的独特性,是由于每个人的自我图式的不同。

所谓自我图式(self-schemas),是一个人编码、储存盒提取有关自己信息的心里模板。

(二)自我的一致性自我的一致性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我”不会变成其他东西,也不会变成其他人的“我”。

其二,指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思,“我”觉,“我”行动,是整体起作用的。

(三)自我的私密性自我的私密性是指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

(四)自我的主动性自我的主动性是指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观世界能动地起作用。

自我能动性明显地表现在“我”能总结过去,立足现在,设想未来,预测未来,使自己获得成功。

自动的主动性还表现在自我设障上。

所谓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是指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情境。

三、自我的结构1、主题自我和客体自我威廉詹姆斯是最先把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彬我的心理学家。

主我是一个独特的统一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具有持续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行为,也称主体自我(subject self)。

宾我是指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也称为客体自我。

2、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詹姆斯还将经验自我划分为三类: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A 高B 低C 中间程度D 难以确定(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控制感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D. 思维(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B.20%C.50%D.100%(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B.生理动机C.社会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原发性动机(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基础与发展心理学

基础与发展心理学

基础与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我们试图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本质,并探索这些过程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认知、社会、发展、临床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

第二章: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分支。

它关注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在基础心理学中,我们研究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学习等基本心理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揭示这些过程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分支。

从胎儿期到老年期,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的目标是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我们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青少年的身份形成、成年人的情感变化等。

通过了解人类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第四章: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思维过程的分支。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探索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

通过实验和模型建立,我们可以揭示人类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的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决策的模式、注意力的分配和思维的方式。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支。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六章: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分支。

在临床心理学中,我们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学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行为动力讲稿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行为动力讲稿

第三章行为动力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入门知识: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是怎样产生的?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慢慢地走入我们奇妙的心理世界,看看每天伴随我们左右的各种心理现象背后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

学习心理学,必然会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看看我现在在想什么?这个问题,说实话,让人尴尬。

因为我们确实看不到,你的神经纤维这个时候在整个神经系统里面传导着什么信息。

好在,人都藏不住秘密。

不管人们都在想什么,最终,是要付诸实践的。

也就是要行动起来,产生相应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那它就很好奇,人的行为到底是在什么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

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章,行为动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犯罪心理》这部美剧。

Criminal Minds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剧,一班五位精英汇集在一起,分析全国最棘手的罪犯的心理,并在他们再次施暴前预测出他们的下一步的行动。

每个组员将自己负责领域的调查分析结果汇集起来,集思广益,精确分析出罪犯的动机和情感上的触发原因,以及时阻止他们再次行凶。

在看这部美剧的时候,觉得破案的根本是要找准罪犯的犯罪行为背后的行为动机。

也就是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所以了解人的行为动力,我们不得不去研究人的动机。

心理学家已经初步的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所以了解人类的行为的动力,我们先从学习需要入手。

第一节需要一、需要的含义(一)什么是需要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对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我们可以简单的说,需要就是我们主观体验到的缺乏感,并且想要保持平衡。

比如,血液中血糖成分下降,就会产生进食的需要;孤单的时候就有交往的需要。

一旦我们的某种缺乏感或者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之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

也就是我们总是处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状态中。

基础心理学ppt课件

基础心理学ppt课件
冯特
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 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 之父。
16
▪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和卡尔) ▪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 、考夫卡、苛勒 ) ▪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 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 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38
39
(一)躯体神经 1、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共有31对。 2、脑神经
由脑发出,共有12对。其中3对是感觉神经, 5对是运 动神经, 4对是混合神经。 (二)植物性神经 ▪ 功能:控制机体内脏、平滑肌和腺体。 ▪ 分为两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在机能上具有拮 抗性质。
40
(一)脊髓 (二)脑
52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神经活动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皮层上产生的兴奋或抑制,并不停滞在原来发生 的部位,而是要向邻近部位传播,使这些部位出 现同样的过程,这种现象叫扩散。跟扩散相反的 运动叫集中,即扩散开来的神经过程又返回到原 来发生的部位。
53
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
▪ 第二信号指由语言中的词汇组成的刺激物,它是 一种抽象和概括化的信号,由此建立的条件反射 系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
51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 兴奋过程: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
或加强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 抑制过程: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
或减弱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其中S代表感觉量,R代表刺激量, K为常数)
▪ 对数定律表明: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对数的函数, 即当物理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以 算术级数增加。

《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解析

《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解析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徳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小斌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

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徳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基础心理学第1-4章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基础心理学第1-4章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方面。

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的科学。

4.迄今为止,仍影响着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四大学派,分别是()()()和()。

5.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6.认识过程包括()、()、()、()和()。

7.个性倾向性包括()、()、()、()()、和()。

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9. “知”是()的简称,“情”是()的简称,“意”是()的简称。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感觉B.想像C.性格D.思维2.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需要B.兴趣C.信念D.知觉3.下面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理想B.能力C.气质D.性格4.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5.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B.心理活动C.心理规律D.个性心理6.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此话是()说的。

A.巴甫洛夫B.马克思C.恩格斯D.冯特7.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8.对某个或某些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观察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A.谈话法B.作品分析法C.个案法D.经验总结法9.()主要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A.社会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10.()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调查法第二章习题:一、填空题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

2. 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基础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基础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4)人的情绪状态。
二、有意注意 1、概念: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坚强的意志力。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 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 意。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有限时间 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范围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 括以下几方面:
1.知觉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 越能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经验。知觉者的经验越丰富,就越善于把所感知的 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3.知觉者的活动任务。知觉任务越简单,注意范围就越大;知 觉任务越复杂,注意范围就越小。
注意的品质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 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 性是指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学生注意能否长久保持稳定,与以 下因素有关: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组织安排。 3.人的主体状态。
一堂公开课
今天是初一英语的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 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 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 林老师显得镇静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 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 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 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林老师专 心致志的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 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 上课。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林老师从容的走出了教 室。

销售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销售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回目录
第二节 消费者的气质
回目录
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个 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构成人 们各种个性品质的一个基础。它主要指心 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指向性
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回目录
(二)气质的类型
公元前5世纪,希腊著名医生希伯克拉底认为, 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按照每种体液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不同,划分为多 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如 下表所示:
的身心各方面影响的持久程度; (4)主导性心境特征:表现为不同的主导心境在 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稳定程度。
回目录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的表现在感知、记忆、 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分类 1.根据人的心理机能所占优势分类 (1)理智型(2)情绪型(3)意志型 2.根据人的个性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 (1)外向型(2)内向型 (3)独立型(4)依赖型
回目录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及行为中表
现出的情绪倾向及特点。按其活动的情况可分为以下
四个方面:
(1)程度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受情绪的感染和支 配的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 (2)稳定性特征:表现为一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 动的程度。
(3)持久性特征:表现为情绪的持续时间及对人
弱型(抑郁型)
抑郁质
回目录
二、气质与消费行为的内在联系 (一)消费者的气质与消费行为 1.胆汁质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多表现为:精力旺盛,脾气急 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
变换剧烈,面部表情丰富,具有外向性特点。
2.多血质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的注意特征。注意范围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紧张度
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度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事物的注意特征。注意的紧张度是注意在强度上的表现。在注意紧张的情况下,一个人会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对象,二注意不到周围的事情。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能引起人高度紧张的注意。而厌倦、疲劳则会大大消弱注意的紧张度。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人在集中注意某一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人在注意时,有关感觉器官会做出一些适应,血管内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
三、注意和意识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个体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二)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又有区别。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选择与维持的心理特性,而意识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内容的觉知,它所反映的是注意的对象或具体内容。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功能
在人的活动中,注意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二,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注意的转移还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已有的习惯有关。
作业: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识
一、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意识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态。
意识的核心是语言与思维。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还包括情感与意志活动。人的意识是认知和体验的整体统一。
注意的紧张度使人能够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这表明注意具有抗干扰的功能。高度集中的注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但持久的紧张注意也会导致疲劳,因此,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调节注意的紧张度是很重要的。
三、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第三,人的主观状态。活动者的积极态度和对注意事物的兴趣,是保持个体注意稳定的有利条件。
四、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人的注意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与训练的结果,个体能否顺利地把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主要依赖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活动的熟练程度。注意的分配,要求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相当熟练以至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
第二节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意识所呈现的特征。意识状态可以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与异常的意识状态两大类。
正常的意识状态是指在人脑没有发生任何病变,也没有受到任何药物等非正常刺激影响下的意识状态。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意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一)主动的意识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二)随意注意
也叫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注意,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
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引起核保持随意注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观事物,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即注意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对象本身的特点。注意对象如果是内容丰富、特征比较复杂、活动并变化着的,那么个体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和持久。
第二,活动的目的任务。活动的目的任务越明确,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
(三)随意后注意
又称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从它具有预定的目的方面看,它类似于随意注意
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方面看,它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不同于随意注意之处在于随意后注意的保持不需要意志努力。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意识水平
意识有以下三种水平:
1.无意识
个体对某生理、心理活动和行为不能觉知的意识状态。
2.下意识
人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的觉知状态。
3.潜意识
蕴含在意识层面之下的观念、欲望、想法、恐惧等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二、意识的特征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是与人的劳动与语言一起发生、发展的。意识又反作用于客观现实,并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起着特殊作用。意识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自觉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
授课教案设计(3)
课程名称
基础心理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单元
第三讲意识和注意
教学章节
第一节意识
第二节意识状态
第三节注意
第四节注意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注意的基本特点、规律和策略,懂得如何在学习中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注意的定义、注意的规律在学与教中的应用、注意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意识与意识状态
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内在关系。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对注意的分配具有一定影响,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便于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特征。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1.从人的意识来说,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历史的制约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同对体的意识一样,自我意识可以从认知、情感与能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是对自己情绪情感状态的体验;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成分,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状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动的过程。
(三)被动的意识状态
(四)睡眠状态
第三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注意的特征
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中性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出现生理性变化
当注意的紧张性达到高峰时,人的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吸气短促,呼气延长。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视觉注意中,在视觉注意中,眼睛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注视、跳动、追随运动。
五、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一)不随意注意
也叫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性。(2)人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的事物、有机体状态。
(一)意识的自觉性
人对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二)意识的能动性
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环境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进行活动
1.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是全部动物进化的最高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人同一般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本质在于,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样,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指出:“意识一开始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以及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避开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第二,注意具有保持的功能,即将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直至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的为止
第三,注意具有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