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徐再思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①,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②?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殿前欢”是这首古典诗歌的________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以松拟人。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显示出诗人的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3.请赏析末句“枕”字的妙处。

【答案】1.曲牌名(曲牌)2.B3.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题中A项,“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错误,是“古松卧眠”;C项,“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错误,写“松”与清风明月为伴;D项,不是实写,是作者的想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重点在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注意从结构和炼意的角度分析,从结构看,照应题目;从内容看,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的形象特征。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蜀府将①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解析B项,“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错误,应是“蜀府将”。

答案 B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6分) 答: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第二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C.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1~2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解析:选C。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句写战马飞奔,风驰电掣。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从“弯弓”到“插羽”是细节描写,表现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尾联用典,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答案:①侧面烘托。

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

③巧妙用典。

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朝天子薛昂夫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

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

欲铸钟期,黄金无价。

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伯牙,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有高洁之志。

善琴,琴曲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为其知音。

B.“自与松风话”,将松风拟人化,仿佛俞伯牙自己在与松林风涛叙话,暗隐知音稀少。

C.“高山流水”二句表明俞伯牙将自己的心思和琴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显其生活清淡。

D.“欲铸”二句是说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想念他,想用黄金铸造他的像,凸显思而不得之情。

E.作者最后总结,既然没有了知音,那就放飞山林、浪迹江湖,去过逍遥的焚琴煮鹤的日子吧。

【答案】BE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高雅情趣、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韵雅”二字双关,既指琴曲,又指俞伯牙的情志。

②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真挚友谊的肯定: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烧琴煮鹤,终身不复鼓琴。

③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无奈。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

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施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山坡羊”是曲调;“西湖杂咏”是曲牌名;“春”是题目,与曲子内容相关。

B.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C.“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D.“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E.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

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商量”以及“眼”“腮”“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十五从军征[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②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③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④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②窦:洞穴。

③旅:野的。

④持: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生旅葵”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项,“侧面写出”的说法不正确。

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①“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

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乱窜;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③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给谁。

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可以从诗歌的描写入手进行分析。

老兵十五从军,八十始得归,说明久经沙场;回家途中询问路人,得知家破人亡,结局悲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孤苦无依,生活悲凉。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渡黄河范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问题。

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写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给人以美的感受。

B.三四句承题,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

C.五六句写雨天的景象,选取“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这些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

D.尾联转入抒情,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

15.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答案】14.C15.示例: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

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

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

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

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

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

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点睛】分析诗歌的情与理的关系,也就是分析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

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商量”以及“眼”“腮”“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答案】B【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

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

早雁①杜牧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

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5)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5)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名师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注]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注]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故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

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忽隐忽现,江水粼粼碎石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整首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为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D.该诗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用语简洁,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解题演示] A项,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前两句用“桂林风景”与“洛阳春”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悲凉的情怀,不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项,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五、六两句描写了云雾、山峰、碎石、江水,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

C项,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的前六句写桂林秋天之景,抒发悲凉之情;第七句写作者早年的生活,即信奉黄老学说、归隐田园,生活十分幸福;第八句写作者此时的悲凉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写作者希望再次归隐的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D项,考查诗歌的语言特征。

选项阐释了诗歌用语简洁的语言特征,表述正确。

故选A。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答:[解题演示] 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诗句的内容,即诗句描写的对象具有的特征;②诗句使用的手法;③诗句表达的情感;④诗句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上句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桂林的景色,夕阳斜照、江水与天空一色;下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的愁苦,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悲凉于自己的被贬和客居他乡。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2)题。

(9分)感愤王令①⼆⼗男⼉⾯似冰,出门嘘⽓⽟蜺②横。

未⽢⾝世成虚⽼,待见天⼼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万古名。

[注] ①王令:诗⼈短暂的⼀⽣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种。

⽟蜺,指⽩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似冰、俊伟慷慨的⾃我形象,显⽰出⼀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

B.诗⼈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奇,猛吐复⾃吮。

”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兴酣落笔情状的⾃我写照。

C.颈联“过⼈声”不应理解为⽐常⼈美妙的声⾳,⽽是说诗⼈有过⼈才学、过⼈抱负、过⼈识见。

D.“⽂似看⼭不喜平”,此诗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量。

解析:选D D项,错在“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本诗抒情⼿法为直抒胸臆,⽤语劲直。

★(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答:参考答案:①⽣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②不⽢命运、不⽢虚度此⽣,⾃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过⼈才学、过⼈抱负的⾃信;④建功⽴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追求。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2题。

再授连州⾄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年同赴召,渡湘千⾥⼜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师②。

归⽬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到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师:柳下惠。

柳下惠为“⼠师”(狱官),因“直道事⼈”三次遭贬黜。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蓦山溪张中孚①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 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

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解析:选C 不是“直接”,而是化用诗词典故。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③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都大阅①陆游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②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櫜③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④。

[注] ①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

②雪岭蓬婆:泛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峰。

③属櫜(gāo):佩戴箭囊。

④儒冠误此身: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儒冠多误身”指满腹经纶的儒生穷困潦倒。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衹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虚实景物的描写都富含情感。

B.“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去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C.“眉来眼去”的是眼前山水的美好,词人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以乐写哀,表达了浓重的离别愁绪。

D.诗歌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在叙事时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A项,“以动衬静”表达错误,词的上阕没有使用这种手法,有使用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2.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9分)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

薰风飒至清无暑。

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

深杯戏把纹楸[注]赌。

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指围棋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做铺垫。

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2.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1.A 解析 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下阕并非抒发壮志。

2.参考答案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①赏景吟诗,文雅悠闲;②饮酒赌棋,怡然自乐;③胸有丘壑,自负自得。

解析分析词人形象,要结合词句内容:“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

塑造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月夜泛舟刘著①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

②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

③区区:庸庸碌碌。

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阅读下⾯这⾸唐诗,完成下⾯⼩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褒斜不容幰①,之⼦去何之。

鸟道⼀千⾥,猿声⼗⼆时。

官桥祭酒客②,⼭⽊⼥郎祠③。

别后同明⽉,君应听⼦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间⼤道。

因取道褒⽔、斜⽔⼆河⾕得名。

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

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

祭酒:指出⾏的饯别酒。

③⼥郎祠:陕西褒城县⼥郎⼭上有⼥郎祠,此处泛指⼥神祠庙。

1.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A.⾸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艰难,忧思溢于⾔表。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法,从空间和时间的⾓度表明友⼈⾏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句与“海上⽣明⽉,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之妙。

2.尾联“别后同明⽉,君应听⼦规”⼴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这⾸宋词,完成下列⼩题。

⼀剪梅蒋捷⼀⽚春愁待酒浇。

江上⾈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飘飘,⾬⼜萧萧。

何⽇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字⾹烧。

流光容易把⼈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3.下列对这⾸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上阕开篇写诗⼈触景⽣隋,⽆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迹。

C.洗袍、调笙、烧⾹这⼀系列动作,实写诗⼈回家之后宁静⽽⼜闲适的⽣活。

D.上阕⽩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4.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这⾸词,完成问题。

踏莎⾏·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穷,迢迢不断如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送董判官高適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实写。

D.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9分)雨后赠斯远赵蕃[注]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

南宋著名诗人。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宋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

谥文节。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发现新春之难,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4.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6分)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9分)蓦山溪·梅曹组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 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

沈约暮年形体消瘦。

此处指作者自己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直接描写梅花,点明了梅花不事雕琢的天然本色。

B.三、四句描写梅花闲逸的姿态,就像一位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倚靠在修竹旁边。

C.“黄昏院落”五句,词人感慨梅花不喜欢热闹,只喜欢偏僻的黄昏院落、荒寒的环境。

D.“月边疏影”两句写月下梅影是稀疏的,梅花的凄冷消瘦让人为之痛惜。

6.从全词来看,词人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四、(2019高考仿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9分)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注]詹玉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注] 詹玉,湖北人。

元军攻破临安后,鉴于对故国一直怀念,词人之友童瓮天在战后返杭时,词人作了这首送别词。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回忆了三件曾经的趣事,这些游玩乐事与下片的“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形成对比。

B.“吹”“弄”二字用得极妙,作者用拟人和侧面烘托的手法,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表现西湖的勃勃生机。

C.上片写杭州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作者后面无尽的伤感。

D.“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从回忆转到现实,两人刚刚相聚又要分别,接着叮嘱朋友不要忘记自己。

8.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举例分析。

(6分)答: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

“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

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

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

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0.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进行简要分析。

(6分)答: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 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张舍人之江东》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

两者皆为双关意义。

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

“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

C.《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

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

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的深情厚谊。

1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精解精析1.B “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

2.答案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关贡献良策,为祖国奋不顾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解析这首诗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应施展才略,立功边塞。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的意思: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由此概括诗人情感即可。

[原味诗译]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做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3.A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写诗赠友,借自己等待春天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应“为全诗奠定了明朗向上的基调”。

4.答案(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是说,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

(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

解析题干“警策”一词指文句精练而含意深切动人。

赵蕃创作的诗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

春雨绵绵,人们本来会产生莫名的惆怅,但诗人却从中看出希望,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

[原味诗译]已经到了霜凝、下雨的季节,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

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枝头。

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村落,仔细寻觅。

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

5.C “词人感慨梅花不喜欢热闹,只喜欢偏僻的黄昏院落、荒寒的环境”错误,这五句是说梅花处在院落中都无处寄托其清香,难为人察觉,更何况处在江边路上,遭遇风雪,只会更加无人欣赏。

6.答案本词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赞美梅花、怜惜梅花、喜爱梅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愿意像梅花那样,虽然处境不顺,但仍坚守品格,清高自守,不同流俗的态度。

解析托物言志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这是首咏梅词。

上片描写梅花孤芳无赏的命运,下片感叹梅花一生孤高却频遭摧折和弃置。

词人自诩为惜梅、爱梅的多情者,意在以梅之品格、境遇映衬自身,寄寓自己“孤芳一世”的情怀。

[原味诗译]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

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

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

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

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沉入梦境。

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

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

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像沈约暮年那样憔悴消瘦。

7.D “不要忘记自己”错,而是叮嘱朋友回杭州后,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再次体会西湖之美。

8.答案①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如“花天月地”。

②对众朋友的思念之情。

如“何限俊侣”“人被云隔”。

③生活遭遇挫折后的孤独凄苦之情,如“却载苍烟,更招白鹭”。

④对朋友离去的恋恋不舍。

如“一醉修江又别”。

⑤抒发兴亡之叹。

如“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⑥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如“折柳穿鱼,赏梅催雪”的景色描写。

当然整首词的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解析此词上片写杭州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

“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

“却载”由“当时”写眼前。

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白鹭为友的孤独凄苦的隐居生活。

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

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

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几句,推想别后之事,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原味诗译]相逢让我如梦清醒,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的娱乐依然历历在目。

吹香弄碧的西湖,不仅有长堤外的柳树风情,还有那胜过梅花的月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