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平衡中的特殊问题
库仑定律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库仑力作用下得平衡问题库仑力作为一种新得作用力,就是在电场中首次被接触到得。
但它就是一种特殊得电场力,原因就是它仅仅适用于点电荷之间。
对于一个力,首先要会计算大小,会判断方向.但既然就是力,那么与我们之前学习过得重力、摩擦力就没什么区别。
也就就是说:存在我们在力学中都会遇到得平衡问题与动力学问题库仑力作用下得平衡问题有两类:第一类:三电荷得平衡问题结论:三点共线、两同一异、两大一小、近小远大.但就是只能用来定性得分析一些选择题。
如果要具体计算电荷得位置与电荷量大小,只能对其做受力分析了。
第二类:库仑力作用下得三力平衡问题(静态平衡问题与动态平衡问题)静态平衡问题单体得静态平衡问题:单直线上得平衡问题(库仑力方向与重力方向共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得平衡问题(三力平衡问题)。
处理方法:矢量三角形法与正交分解法单体得动态平衡问题:最常见得就是一种漏电问题(相似三角形解)多题得静态平衡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库仑力作用下得动力学问题:对于两个电荷得运动问题一般可以采取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典型例题剖析例1:★★★a、b两个点电荷,相距40cm,电荷量分别为q1与q2,且q1=9q2,都就是正电荷;现引入点电荷c,这时a、b、c三个电荷都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试问:点电荷c得性质就是什么?电荷量多大?它放在什么地方?【分析】:1、引入新得电荷,先分析这个点电荷应该在什么地方,(根据所受库仑力得方向定性判断)c为正、负电荷时分别讨论2、再分析可能受了平衡得位置,(两个位置),定性分析库仑力大小,确定一个位置3、列方程计算(若算c得电荷量,不能以c为研究对象(a或者b均可))【答案】:c带负电;距离a30cm;电荷量大小9/16q2【结论】: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近小远大.从新来瞧上面得问题:c只能在ab得中间,靠近b远离a。
知识点三:库仑定律作用下物体得平衡问题例2:★★如图所示,一个挂在丝线下端得带正电得小球B静止在图示位置。
力学题目的难点剖析
力学题目的难点剖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力学题目,其中不乏一些难点。
本文将对力学题目的一些常见难点进行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难题。
I. 刚体力学问题刚体力学问题是力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涉及刚体的平衡、运动等方面。
其中,关于刚体平衡的问题常常是考察的难点之一。
例如,当系统中的多个力矩相互平衡时,我们需要准确地找出平衡条件,并利用力矩的原理进行计算。
另一个常见的刚体力学问题是刚体的运动学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我们需要确定刚体的速度、加速度等信息。
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灵活运用各种坐标系和运动分解的方法。
II. 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是力学题目中的另一大难点。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力、质量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求解动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准确地判断系统中各个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此外,要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动量守恒、动能定理等原理。
对于复杂的多体系统,我们还需要合理使用运动学和力学的联立方程,并通过合适的代数或数值计算方法得出结果。
III. 弹性力学问题弹性力学问题是力学中的又一类难点。
这类问题常常涉及材料的弹性变形、应力分布等方面。
求解弹性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胡克定律、杨氏模量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另外,考虑到真实材料的非完全弹性特性,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非线性弹性力学的基本知识。
IV. 万有引力问题万有引力是力学中的经典问题,研究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在求解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熟悉牛顿引力定律,能够理解引力场和重力势能的概念。
同时,天体运动问题也需要借助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定律等理论进行分析。
此外,对于三体问题等相对复杂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借助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和研究。
V. 其他难点问题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难点问题外,力学题目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难点。
例如,考虑到空气阻力的运动问题,需要细致地分析并合理估算阻力的大小。
静力学中的平衡问题与解法
静力学中的平衡问题与解法静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力、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内容。
在静力学中,平衡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讨论静力学中的平衡问题以及常见的解法。
静力学中,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力矩为零的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平衡在点和平衡在体。
1. 平衡在点平衡在点指的是物体受力的合力通过一个点,也就是力矩为零。
这要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矢量的代数和为零,并且力矩的代数和也为零。
平衡在点的解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力的大小、方向。
步骤二:通过几何图形或代数方法求出合外力的代数和,判断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三:通过几何图形或代数方法求出力矩的代数和,判断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四:根据力矩为零的条件,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
如果力矩不为零,则说明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在点的解法中,可以利用力矩的性质,如力矩的叠加原理、力矩的向量性质等,来简化计算。
此外,还可以运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的力或力矩。
2. 平衡在体平衡在体指的是物体受力的合外力和合力矩都为零的状态。
这要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矢量的代数和为零,并且力矩的代数和也为零。
平衡在体的解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力的大小、方向。
步骤二:通过几何图形或代数方法求出合外力的代数和,判断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三:通过几何图形或代数方法求出力矩的代数和,判断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四:根据合外力和力矩都为零的条件,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
如果合外力或力矩不为零,则说明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在体的解法中,通常需要考虑物体所受力的叠加效应。
常见的方法有力的分解、力矩的叠加等。
除了上述两种平衡问题的解法,静力学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解法,如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悬挂物体的平衡等。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可以利用相关的几何关系和平衡条件,采取相应的解法进行求解。
总之,静力学中的平衡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合理的求解方法可以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平衡问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物体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物体平衡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在选择题、计算题甚至实验题中都有考查和应用。
由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较为单一,往往为一些老师和同学所忽视。
但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又涵盖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解决好平衡问题是我们解决其他力学问题的一个基石。
物体的平衡是力的平衡。
受力分析就成了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
从研究对象来看,物体的平衡可分为单体平衡和多体平衡;从物体的受力来看,又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一、物体单体平衡问题示例:例一:如图一,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2-b. -1c. /2-1/2d.1- /2解析:将f1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二,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1cos60°=fu竖直方向:fn-f1=mg同理,对f2进行分解,建立方程组,解出结果为a。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用的方法就是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列出两个平衡方程,解出未知问题。
这种方法不光对平衡问题适用,对非平衡问题同样适用。
例二:如图三,光滑小球放在一带有圆槽的物体和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圆槽稍稍向右移动一点,则球对墙的压力和对物体的压力如何变化?解析:这是单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四)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物体所受重力、墙壁的作用力的合力与圆槽的作用力等值反向。
当圆槽稍稍向右移时,θ角变小mg恒定,f墙的方向不变,所以斜槽和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都变小。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墙和斜槽的压力都变小。
在作图时,学生习惯在画平行四边形时,先把箭头打好,这实际上就把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确定了,这样很难画出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力的平衡与运动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衡与运动力的合成和分解力是物体运动和状态改变的原因,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发生平衡或者不平衡的情况,力的平衡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特殊情况。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任何两个力都可以通过合力的方法合成为一个力;2. 平衡力与其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向左的5牛的力和向右的5牛的力,那么这两个力可以互相抵消,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也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来描述,即将力看作大小和方向都有的向量,在空间中用箭头表示。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在物体所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就需要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将几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角形法则适用于平凡的情况,即两个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于复杂的情况,即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代数和,合力的方向从力的起点指向力的终点。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为几个力的过程。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逆过程或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求得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逆过程适用于力的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适用于力的分解为三个力或更多力的情况。
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三角函数关系给出。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如下:1. 合力的应用:在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方法求得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分解力的应用:将一个力进行分解可以将力分解为沿着某一方向和垂直于这个方向的两个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分量的意义。
物理竞赛力学典型题目汇编(含答案)
第一讲 平衡问题典题汇总类型一、物体平衡种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解题,一是根据平衡的条件从物体受力或力矩的特征来解题,二是根据物体发生偏离平衡位置后的能量变化来解题。
1、如图1—4所示,均匀杆长为a ,一端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另一端靠在光滑的固定曲面上,且均处于Oxy 平面内.如果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试求该曲面在Oxy 平面内的曲线方程.分析和解:本题也是一道物体平衡种类的问题,解此题显然也是要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即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须杆子发生偏离时起重力势能不变,即杆子的质心不变,y C 为常量。
又由于AB 杆竖直时12C y a =, 那么B 点的坐标为 sin x a θ=111cos (1cos )222y a a a θθ=-=- 消去参数得222(2)x y a a +-=类型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物体间受力情况、平衡条件互相制约,情况复杂解题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好整体法和隔离法,才能比较容易地处理好这类问题。
例3.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如图1一6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将C 柱放上去之前,A 、B 两柱体之间接触而无任何挤压,假设桌面和柱体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0,柱体与柱体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若系统处于平衡,μ0与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分析和解:这是一个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因为A 、B 、C 之间相互制约着而有单个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所以用隔离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处理此类问题。
设每个圆柱的重力均为G ,首先隔离C 球,受力分析如 图1一7所示,由∑Fc y =0可得111)2N f G += ① 再隔留A 球,受力分析如图1一8所示,由∑F Ay =0得1121022N f N G +-+= ② 由∑F Ax =0得211102f N N -= ③ 由∑E A =0得12f R f R = ④ 由以上四式可得12f f ===112N G =,232N G =而202f N μ≤,11f N μ≤0μ≥2μ≥类型三、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中常常有摩擦力,而摩擦力F f 与弹力F N 的合力凡与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夹角θ不能大于摩擦角,这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在解题中经常用到摩擦角的概念.例4.如图1一8所示,有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的轻绳,长度分别为1l 和2l ,它们的下端在C 点相连接并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上端分别与质量可忽略的小圆环A 、B 相连,圆环套在圆形水平横杆上.A 、B 可在横杆上滑动,它们与横杆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且12l l <。
用非常规方法巧解平衡问题
用非常规方法巧解平衡问题周㊀春(江苏省扬州中学ꎬ江苏扬州225009)摘㊀要:遇到比较复杂的平衡问题ꎬ用常规方法不能直接解决或比较麻烦ꎬ甚至无法解决时ꎬ可以试用一些非常规方法ꎬ譬如三力汇交原理㊁辅助圆㊁微元法㊁虚功原理等ꎬ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关键词:非常规ꎻ巧解ꎻ平衡问题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4-0120-03收稿日期:2023-09-05作者简介:周春(1981.2-)ꎬ男ꎬ江苏省江都人ꎬ硕士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解决平衡问题的常规方法有合成法㊁分解法㊁相似三角形法㊁正交分解法等ꎬ但遇到比较复杂的平衡问题ꎬ如果用以上方法不能直接解决或比较麻烦ꎬ甚至无法解决时ꎬ可以试用一些非常规方法ꎬ譬如用三力汇交原理㊁辅助圆㊁微元法㊁虚功原理等ꎬ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下面列举七种非常规方法巧解平衡问题ꎬ分别举例说明.1用拉密定理巧解平衡问题拉密定理内容为:如果在共点的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ꎬ物体处于平衡状态ꎬ那么各力的大小分别与另两个力夹角的正弦成正比ꎬ如图1ꎬ其表达式为:F1sinα=F2sinβ=F3sinγ.图1㊀拉密定理图示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例1题图例1㊀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ꎬ如图2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45ʎ和60ʎꎬ则绳ac和绳bc中的拉力大小分别为(㊀㊀).A.12mgꎬ32mg㊀B.32-6()2mgꎬ3-1()mgC.34mgꎬ12mgD.32+6()2mgꎬ3+1()mg答案:B.本题也可用正弦定理㊁正交分解法求解ꎬ但显然用拉密定理更为直接[1].2用三力汇交原理巧解平衡问题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ꎬ如果三个力不平行ꎬ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一定交于一点ꎬ通常称为三力汇交原理.遇到三力以上的平衡问题ꎬ有时也可把某几个力先合成ꎬ再用该结论解题[2].例2㊀两平行直杆竖直放置ꎬ间距为dꎬ一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绳子的长度大于dꎬ两端分别系在两杆上ꎬ系结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ꎬ如图3所示.已知系结处绳子与直杆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ꎬ试求绳子重心到两杆的垂直距离.解析㊀绳子受到拉力T1㊁T2(方向均沿该点的切线)及重力G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ꎬ由三力汇交原理可知三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ꎬ记为Oꎬ如021图3㊀例2题图㊀㊀㊀㊀㊀图4㊀例2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所示.设OC=hꎬ则由几何关系有htanθ1+htanθ2=dꎬ得h=dtanθ1+tanθ2ꎬ则绳子重心到左杆的垂直距离为htanθ1=dtanθ1tanθ1+tanθ2ꎬ到右杆的垂直距离为htanθ2=dtanθ2tanθ1+tanθ2.3用摩擦角巧解平衡问题设两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ꎬ则φ=arctanμ叫做摩擦角.如果可近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ꎬ则静摩擦因数近似等于动摩擦因数.如图5ꎬ摩擦角的几何意义是:当两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ꎬ最大静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R和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摩擦角.如图6ꎬ设有物体A置于支撑面B上ꎬB对A的支持力为NꎬB对A的摩擦力为fꎬ显然当N㊁f的合力R与法线的夹角αɤφ时ꎬ静摩擦力不会超过最大静摩擦力ꎬ则A㊁B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图5㊀摩擦角图示1㊀㊀㊀㊀图6㊀摩擦角图示2例3㊀如图7所示ꎬ长为l㊁质量为m的均匀杆一端支撑在竖直墙上ꎬ另一端由轻线吊着ꎬ线长等于杆长ꎬ墙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ꎬ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问:当角α在多大的情况下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解析㊀如图8ꎬ由三力汇交原理可知ꎬ三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ꎬ记为Aꎬ图中BD=l2sinαꎬBC=l2cosαꎬ图7㊀例3题图㊀㊀㊀㊀㊀㊀图8㊀例3受力分析示意图AC=lcosαꎬ故tanφ=l2cosα+lcosαl2sinα=3cotαꎬ要使杆处于平衡状态ꎬ则有tanφɤμꎬ解得αȡarccotμ3=84ʎ.4用辅助圆巧解平衡问题圆是十分对称的数学图形ꎬ它有很多特殊的数学规律ꎬ如果在平衡问题中隐含圆的相关规律ꎬ可以借助辅助圆ꎬ解题可能十分方便.例4㊀如图9所示装置ꎬOQ杆竖直ꎬOP杆水平ꎬAC㊁BC两根轻绳拉住一球ꎬ其中AC绳水平ꎬ现保持两细绳间的夹角不变ꎬ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过90ʎꎬ则在转动过程中ꎬ设AC绳的拉力为F1ꎬBC绳的图9㊀例4题图拉力为F2ꎬ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㊀㊀).A.F1先减小后增大B.F1先增大后减小C.F2逐渐减小D.F2最终变为零答案:A.5用微元法巧解平衡问题微元法是分析㊁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ꎬ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ꎬ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ꎬ需将整体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小段ꎬ这样ꎬ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微元ꎬ然后再将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ꎬ进而使问题求解.例5㊀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ꎬ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弹性绳圈ꎬ原长1212πaꎬa=R2ꎬ绳圈的弹性系数为k(绳圈伸长s时ꎬ绳中弹性张力为ks).将绳圈从球的正上方轻放到球上ꎬ并用手扶着绳圈使之保持水平并最后停留在某个静力平衡位置ꎬ设此时绳圈的长度为2πbꎬb=2aꎬ考虑重力ꎬ忽略摩擦ꎬ求绳圈的弹性系数k为多少?(用M㊁R㊁g表示ꎬg为重力加速度)答案:k=(2+1)Mg2π2R.6用力矩平衡巧解平衡问题力矩表示力对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ꎬ力与力臂(即转轴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力矩M.我们知道ꎬ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为F合=0ꎬ而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则为F合=0且M合=0.例6㊀如图10所示ꎬ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ꎬ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ꎬA㊁B间由轻绳连接着ꎬ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ꎬ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ꎬA㊁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ꎬ与水平线成30ʎ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mꎬ求A球的质量是多少?㊀图10㊀例6题图㊀㊀㊀㊀㊀图11㊀例6受力分析示意图解析㊀本题用力矩平衡解则更加简便.对小球A㊁B及轻绳整体分析ꎬ受到重力mAg㊁mBg㊁大圆环对两球的支持力NA㊁NBꎬ如图11所示.选圆心O为转轴ꎬ由于NA㊁NB的力臂均为零ꎬ故二者力矩均为零ꎬ根据力矩平衡的条件M合=0ꎬ可得mAgRcos60ʎ=mBgRꎬ很方便地可以解得mA=2mꎬ显然比从F合=0角度解题简便得多.7用虚功原理巧解平衡问题在某给定瞬间ꎬ质点或质点系为约束所允许的无限小的位移称为质点或质点系的虚位移ꎬ力在虚位移上做的功称为虚功.一个原为静止的质点系ꎬ如果约束是理想双面定常约束ꎬ则系统继续保持静止的条件是所有作用于该系统的主动力对作用点的虚位移所作的功的和为零ꎬ这称为虚功原理ꎬ有的参考书上称为 元功法.例7㊀如图12ꎬ质量为m㊁长度为l的均匀柔软图12㊀例7题图粗绳ꎬ穿过半径为R的滑轮ꎬ绳的两端吊在天花板的两个钉子上ꎬ两钉间距离为2R.滑轮轴上挂一重物ꎬ重物与滑轮总质量为Mꎬ且相互间无摩擦.求绳上最低点C处的张力.解析㊀对粗绳㊁滑轮和重物构成的系统的受力分析可知ꎬ悬点A(O)处绳子的张力TA=M+m2gꎻ对绳的一半ABC受力分析ꎬ它受重力ꎬA处钉对绳的拉力TAꎬC处绳的张力TC及BC段滑轮的正压力.现设想在A处以力TA将ABC段绳竖直向上拉过一极小距离Δxꎬ在此微小过程中ꎬTA所做虚功ΔWA=TAΔxꎬTC所做虚功ΔWC=-TCΔxꎬ正压力不做功.绳势能的增加相当于C端长为Δx的一小段绳移至A处ꎬ即为ΔxlmgHꎬ其中H是C到天花板的垂直距离ꎬH=R+l-πR2.由功能关系得M+m2g Δx-TC Δx=Δxlmg(R+l-πR2)ꎬ解得TC=Mg2+(π-2)Rmg2l.总而言之ꎬ虽然以上方法不是很常用ꎬ但在遇到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平衡问题时ꎬ可以灵活选用合适的非常规方法求解ꎬ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㊁拓宽学生的视野㊁加深对物理的理解也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范小辉.新编高中物理奥赛指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9.[2]周春.一道 非常规 动态平衡问题的三种解法[J].中学物理ꎬ2011(19):59.[责任编辑:李㊀璟]221。
一恒力,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
一、引言动态平衡问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平衡问题。
今天我们将讨论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问题,即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和两个方向均在变化的力的作用,我们将探讨在这种复杂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平衡条件。
二、动态平衡问题的背景知识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物体受到的力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仅考虑物体所受的力以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还要考虑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我们还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等因素。
对于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更是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有系统地分析解决。
三、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物体所受的一恒力和另两力的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我们需要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等物理定律,建立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方程组。
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而分析出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关键因素。
四、物体运动规律的推导和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对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详细推导和分析。
我们将以数学的方式建立方程组,求解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我们还将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物体随时间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些推导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这种复杂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平衡条件。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也发现了在这个问题中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并且将这种动态平衡问题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中。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拓展我们的物理学知识。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一恒力和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和有趣的物理问题。
天平问题公式
天平问题公式
在数学中,天平问题是一类经典的平衡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天平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者利用几何原理来求解假设有一个天平,左边放置了若干个物体,右边放置了若干个物体,我们需要确定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解决天平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利用物体的质量和位置之间的乘积关系。
假设左边放置的物体质量之和为M1,右边放置的物体质量之和为M2,而左边物体距离天平中心的距离之和为D1,右边物体距离天平中心的距离之和为D2。
则根据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M1 * D1 = M2 * D2
这个公式表达了左右两边物体质量和位置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未知的物体质量或者位置。
具体的求解步骤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
通常可以利用已知条件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方程求解未知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天平问题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物体的形状不规则或者天平不是完全平衡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到物体的形状、重心等因素,使用几何原理进行求解。
总之,天平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者利用几何原理来求解。
通过找到物体质量和位置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可以求解出未知的物体质量或者位置。
孤立导体球也是静电平衡
孤立导体球也是静电平衡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静电平衡的问题。
而孤立导体球也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孤立导体球指的是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导体球体,它不与其他物体相接触,也没有任何电荷流入或流出。
对于一个孤立导体球来说,当它处于静电平衡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孤立导体球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由于导体球完全与外界隔绝,没有任何电荷流入或流出,所以导体球内部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这意味着导体球内任意一点的电荷密度都相等。
孤立导体球的电场是球对称的。
由于导体球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球外部的电场呈现出球对称性。
也就是说,无论你处于导体球的哪个位置,所感受到的电场强度都是相同的。
孤立导体球的电势是常数。
由于电势是电场的负梯度,而导体球的电场是球对称的,所以导体球内部的电势处处相等,也就是常数。
这意味着在导体球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都是零。
孤立导体球的电荷量与电势之间存在简单的关系。
根据库仑定律,孤立导体球的电荷量与其电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当我们给导体球充入一定量的电荷时,导体球的电势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孤立导体球也是静电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它具有电荷分布均匀、电场球对称、电势常数以及电荷量与电势之间的简单关系等特点。
通过研究孤立导体球的静电平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静电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
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物体保持平衡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状态的一种性质。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观察到物体保持平衡的现象,比如摆钟的摆动、建筑物的稳固等。
那么,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一、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物体保持平衡的首要条件是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而支持力是物体所受支撑物对其施加的力,是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时,物体将保持平衡状态。
二、重心位置稳定重心是物体上所有质点组成的系统的一个特殊点,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平衡位置。
当物体的重心位于物体的支持点上方时,物体将保持稳定状态。
反之,如果重心位于支持点下方,物体将不稳定,容易倾倒。
三、支持面积足够大物体保持平衡还需要支持面积足够大。
支持面积是指物体与支撑物接触的面积。
当支持面积足够大时,物体的支持力分布均匀,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的作用,从而保持平衡。
四、惯性的作用物体保持平衡还涉及到惯性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物体具有足够大的惯性,能够抵抗外力的干扰,从而保持平衡。
五、摩擦的作用摩擦是物体表面间相互接触时的阻力。
摩擦力的存在可以帮助物体保持平衡。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摩擦力可以抵消一部分外力,从而使物体保持平衡。
六、调整重心位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物体保持平衡需要通过调整重心位置来实现。
比如走钢丝的表演者,通过移动身体重心来保持平衡。
这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
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重力与支持力平衡、重心位置稳定、支持面积足够大、惯性的作用、摩擦的作用以及调整重心位置等。
只有当这些条件齐备时,物体才能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依靠这些条件来保持物体的稳定,同时也需要注意物体的平衡问题,以避免可能的危险。
高中物理最常考查的10类难题,解题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最常考查的10类难题,解题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例题: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例题: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例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3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熟练应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合成与分解法等常用方法解决平衡类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点评: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
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之,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 x合=0,F y合=03.判定定理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4.解题方法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1)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3N,4N,8N B.3N,5N,1NC.4N,7N,8N D.7N,9N,6N(2)用手施水平力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在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情况下A.压力加大,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加大B.压力减小,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减小C.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定值,与压力大小无关D.不论物体的压力改变与否,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总等于重力(3)如下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力F1 =10N,F2 =3N而静止,当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受的合力为A.0 B.水平向右,3NC.水平向左,7N D.水平向右,7N解析:(1)CD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引言在物理学中,力的平衡条件是研究物体静止或运动的基本原理之一。
二力平衡条件是一种特殊的力平衡条件,指的是两个力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的结果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本文将介绍二力平衡条件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力平衡条件的定义二力平衡条件是指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对该物体产生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满足特定关系,这样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的原理二力平衡条件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得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二力平衡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合力也必须为零。
对于二力平衡条件来说,合力为零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sum F = 0$$其中,$\\sum F$表示所有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
根据公式可以推导出,当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满足相等且反向的条件。
即:F1=−F2其中,F1和F2分别为两个力的大小。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平衡杆的问题平衡杆是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平衡杆的问题中,通常有一个杆两端分别施加力,求解该杆平衡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长度为L的杆,两端分别施加力F1和F2,则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以下公式成立:$$F_1 \\cdot L_1 = F_2 \\cdot L_2$$其中,L1和L2为力F1和F2的杆臂长度。
几何中的平衡问题除了物理学中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在几何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对于一个平衡的物体,施加在该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特定的关系。
例如,在一个平面中,有一个物体A和B,它们分别施加力F1和F2,两个力的方向分别为$\\vec{A}$和$\\vec{B}$。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以下公式成立:$$F_1 \\cdot \\vec{A} = F_2 \\cdot \\vec{B}$$该公式的含义是,物体A和物体B所施加的力在空间中的投影必须平衡。
高中物理:力平衡中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力平衡中的临界问题1.临界状态:物体由某种物理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中间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通常称之为临界状态。
2.临界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做临界问题。
3.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变化的物理过程,找出临界状态。
(2)寻找变化过程中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3)以临界条件为突破口,列临界方程,求解问题4.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3)存在静摩擦的连接系统,当系统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间不一定有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最大值临界现象是量变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上的生动体现。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物质的运动从一种形式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时,往往存在着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常称为临界点,这种现象也就称为临界现象.如:静力学中的临界平衡;机车运动中的临界速度;振动中的临界脱离;碰撞中的能量临界、速度临界及位移临界;电磁感应中动态问题的临界速度或加速度;光学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边界临界;电路中电学量的临界转折等.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然后再分析、讨论临界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第二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总结提升】所谓极值问题,一般而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最佳结果所需满足的极值条件.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从大的角度可分为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1)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2)利用问题的边界条件求极值;(3)利用矢量图求极值。
数学方法包括(1)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2)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3)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29 运用力的平衡求解力学问题
特殊方法巧练运用力的平衡求解力学问题【解题思路】力学问题的求解,离不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更多的是利用平衡力间的关系建立等量关系求解。
所以,我们说“解决力学问题,就是寻找力的平衡”。
下面主要以三类题型为例,介绍运用力的平衡求解力学问题的思路。
一、二力平衡类问题若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合力为0。
例1. (2019泸州市)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浮沉条件类问题根据力的平衡判断物体的浮沉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自身重力时,处于悬浮状态,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自身重力时,处于漂浮浮状态。
运用这两种情形下的二力平衡(浮力和重力),可以求解一类物理力学问题。
例2.(2019鄂州市)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 A>F B>F CB. 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C.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三、滑轮绳子受力分析在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或拖动重物时,每股绳子承担的力的大小,也可以运用力的平衡来分析。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之力为平衡力。
例3.(2019益阳市)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下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真题再现】1. (2019广安市)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B.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左2.(2019连云港市)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
物体受力平衡的受力分析
力的平衡的注 意事项:分析 受力时要注意 力的方向和大 小,避免出现 错误的分析结
果。
THANK YOU
汇报人:XX
力的合成与分解法
力的合成法:将多 个力合成一个力, 使合力为零,实现 受力平衡。
力的分解法:将一 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使分力互相抵消, 实现受力平衡。
力的平衡条件:物 体所受合力为零, 即加速度为零。
力的平衡方程:根 据力的平衡条件建 立方程,求解未知 量。
牛顿第二定律法
定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 分析步骤:先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分析受力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加速度为零的平衡问题
注意事项:在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区分平衡力和反作用力,避免出现错误。
物体受力平衡的实例分析
静力学中的受力平衡分析
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或静止状态的科学。
受力平衡分析方法: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平衡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从 而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如桌子上的书、悬挂的吊灯等,分析其受力平衡情况。
机械工程:各种机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保证受力来自衡,以减少磨损和延长使用寿命。
物理实验:物体受力平衡的原理在物理实验中广泛应用,如测量重力加速度、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等。
物体受力平衡的注意事项
力的方向判断
判断力的方向时,要明确力的作用点 判断力的方向时,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判断力的方向时,要考虑力的性质 判断力的方向时,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受力平衡时,各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受力平衡是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必要条件。
力的动态平衡7种解题技巧(一)
力的动态平衡7种解题技巧(一)力的动态平衡7种解题引言在物理学中,力的动态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能帮助我们解决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力的动态平衡的七种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技巧1:绘制力的示意图在解题之前,首先应该绘制力的示意图,将物体及其所受的力都清晰地标出来。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确定哪些力是平衡的,哪些力需要计算。
技巧2:分解力为正交分量将受力的向量分解为正交分量可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更容易计算和分析。
技巧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达为F=ma,即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这一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所含未知量的力。
技巧4:使用力矩的概念力矩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力在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果。
通过计算物体各个力矩之和是否为零,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计算未知力矩的大小。
技巧5:利用滑动条件当物体在斜坡或倾斜面上时,滑动条件是解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否滑动以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技巧6:考虑绳子或杆的力当物体通过绳子或杆连接时,这些连接可以施加力如张力或压力。
通过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解决与绳子或杆相关的平衡问题。
技巧7:利用平衡条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力在某一平面上平衡,这可以用于简化解题过程。
通过根据平衡条件计算未知量的力,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求解问题。
结论力的动态平衡是解决物体平衡状态下的力的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运用以上七种解题技巧,我们能更系统和高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巧,并结合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和应用力的动态平衡有所帮助。
注:本文中的技巧仅为概念介绍,具体应用仍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完整)高中物理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五种方法(带答案)
(完整)⾼中物理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五种⽅法(带答案)第03讲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五种⽅法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缓慢地变化,物体在这⼀变化过程中始终处于⼀系列的平衡状态中,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具体有以下三种⽅法:(⼀)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受⼒分析,先画出受⼒⽰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得到因变量与⾃变量的⼀般函数表达式,最后根据⾃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结论法若合⼒不变,两等⼤分⼒夹⾓变⼤,则分⼒变⼤.若分⼒⼤⼩不变,两等⼤分⼒夹⾓变⼤,则合⼒变⼩.1、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 、B 两根电线杆之间。
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较⼤B .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较⼤C .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样⼤D .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较⼤2、如图所⽰,体操吊环运动有⼀个⾼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撑住吊环(图甲),然后⾝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图⼄位置,则在此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F T (两个拉⼒⼤⼩相等)及它们的合⼒F 的⼤⼩变化情况为()A .F T 减⼩,F 不变B .F T 增⼤,F 不变C .F T 增⼤,F 减⼩D .F T 增⼤,F 增⼤3、如图所⽰,硬杆BC ⼀端固定在墙上的B 点,另⼀端装有滑轮C ,重物D⽤绳拴住通过滑轮固定于墙上的A 点。
若杆、滑轮及绳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将绳的固定端从A 点稍向下移,则在移动过程中( ) A.绳的拉⼒、滑轮对绳的作⽤⼒都增⼤ B.绳的拉⼒减⼩,滑轮对绳的作⽤⼒增⼤C.绳的拉⼒不变,滑轮对绳的作⽤⼒增⼤D.绳的拉⼒、滑轮对绳的作⽤⼒都不变A CB(三)图解法此法常⽤于求解三⼒平衡且有⼀个⼒是恒⼒、另有⼀个⼒⽅向不变的问题。
⼀般按照以下流程解题。
1、如图所⽰,⼩球⽤细绳系住放在倾⾓为θ的光滑斜⾯上,当细绳由⽔平⽅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将()A.逐渐增⼤B.逐渐减⼩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平地⾯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个光滑均匀的⼩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是这个装置的截⾯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逐渐减⼩B.P对Q的弹⼒逐渐增⼤C.地⾯对P的摩擦⼒逐渐增⼤D.Q所受的合⼒逐渐增⼤3、如图所⽰,挡板固定在斜⾯上,滑块m在斜⾯上,上表⾯呈弧形且左端最薄,球M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切摩擦均不计,⽤平⾏于斜⾯的拉⼒F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平衡中的特殊问题徐国华一、知识要点1、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从一个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个物理过程的转折状态。
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平衡状态将要变化的状态。
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条件。
2、极值问题极值是指研究平衡问题中某物理量变化情况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中学物理的极值问题可分为简单极值问题和条件极值问题,区分的依据就是是否受附加条件限制。
若受附加条件限制,则为条件极值。
例1、如右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绳子AB和BC吊一重物静止,两根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60°.现保持绳子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将绳子BC逐渐缓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绳子BC的拉力变化情况是()A.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方法一:对力的处理(求合力)采用合成法,应用合力为零求解时采用图解法(画动态平行四边形法).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看出,FBC先减小后增大.方法二:对力的处理(求合力)采用正交分解法,应用合力为零求解时采用解析法.如右图所示,将F AB、F BC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由两方向合力为零分别列出:F AB cos 60°=F BC sinθ,F AB sin 60°+F BC cosθ=F B,联立解得F BC sin(30°+θ)=F B/2,显然,当θ=60°时,FBC最小,故当θ变大时,FBC先变小后变大.故选B.例2、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 、B ,按如图所示叠放,设A 、B 接触的斜面光滑,A 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 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 ,恰好使A 、B 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 、B 保持相对静止。
则A 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B )A .μ=tanθB .μ=tanθ/2C .μ=2tanθD .μ与θ无关解析:根据题意有:对B 分析得tan F mg θ,=整体分析得2F mg μ=。
即可求得。
二、 思维拓展1、研究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一般采用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怎样,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
2、研究平衡问题的极值问题的两种方法(1)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运用数学知识求极值。
通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均分定理、讨论分式、三角函数以及几何法求极值等。
(2)图解法: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如只受三个力,则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矢量三角形,然后根据矢量图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此法简便、直观。
3、研究中学物理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基本观点(1)物理分析: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抓住临界条件(或极值条件)进行求解。
(2)数学讨论: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依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极值。
但一定要依据物理理论对解的合理性及物理意义进行讨论或说明。
4、几何极值原理三角形中一条边a 的大小和方向都确定,另一条边b 只能确定其方向(即a 、b 间的夹角θ确定),欲求第三边c 的最小值,则必有c 垂直于b ,且c=asin θ,如图所示。
例3、一轻杆BO ,其O 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AO 上,B 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 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 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 与杆AO 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及杆BO 所受压力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F N 先减小,后增大B .F N 始终不变C .F 先减小,后增大D .F 始终不变【解析】 取BO 杆的B 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 )、BO 杆的支持力F N 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 )的作用,将F N 与G 合成,其合力与F 等值反向,如图所示,得到一个力的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此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 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如图所示,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 相似,设AO 高为H ,BO 长为L ,绳长AB 为l ,则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N N F G F L l F G F G H L l H H== = = 式中G 、H 、L 均不变,l 逐渐变小,所以可知F N 不变,F 逐渐变小.【答案】 B例4、如图所示,用AO 、BO 两细线悬挂一重物。
若保持AO 线与水平方向间夹角α不变,当BO 线从水平位置缓缓转向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AO 、BO 两线中的拉力F1、F2变化情况( D )A .都变大B .都变小C .F1减小,F2增大D .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G 、绳AO 、BO 的拉力F1、F2.设某位置时BO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β,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当BO 线缓缓转动时,每一瞬间物体都可以看成处于平衡状态。
作用在物体上的三个力一定可以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转动BO 线、β增大至90o 的过程中,AO 线中的拉力F1不断减小,BO 线中的拉力F2先减小,至β=90o -α时达最小值,然后再增大。
所以答案为D 。
例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细绳AB 和AC 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o 的拉力F ,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解析:设AB 的张力为F1,AC 的张力为F2,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 1212sin 60sin 30sin 30,cos60cos30cos30o o o o o o F F mg F F F F +=+ =+ . ①②当F 较小时,绳AC 张力F2=0. ③F 和F1的合力与重力mg 平衡。
联立①②③解得:F = 当F 较大时,绳AB 张力F1=0. ④F 和F2的合力与重力mg平衡。
联立①②④解得:F =故拉力F的范围为N F ≤≤。
例题6.如图所示,重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 1、F 2各如何变化?解析: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
应用三角形定则,G 、F 1、F 2三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 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 1的方向不变;F 2的起点在G 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F1所在的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F 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F 1逐渐变小,F 2先变小后变大。
(当F 2⊥F 1,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 2最小)反思:这类平衡问题是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或可等效为三个力)而平衡,这三个力的特点: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另一个力方向始终不改变,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改变。
运用图解法处理问题,显得直观、简捷,思路明了,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简化解题过程。
三、综合创新斜面与螺旋间关系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慢慢增大斜面的倾角θ,当倾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开始从A 处慢慢滑下。
物体开始滑下时,静摩擦力最大。
根据平衡条件有sin cos ,tan mg mg θμθμθ== 由此可知arctan θμ=,人们称此时的角θ为摩擦角。
显然,当斜面倾角小于θ时,在斜面上无论放多重的物体,由于下滑力始终与静摩擦力平衡,并且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不会滑动。
这就是斜面自锁现象。
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自锁原理制造的。
顶上的螺纹相当于斜面,并且螺纹斜面倾角小于摩擦角。
这样,当用它紧固机件时,螺帽尽管受到很大压力,仍然不会移动。
例7、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原理,如图所示,只要使连杆AB 与滑块m 所在平面间的夹角θ大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这为“自锁”现象。
为使滑块能“自锁”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解析:滑块m 的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F 正交分解,由物体平衡条件可知:在竖直方向上:F N =mg +F sin θ在水平方向上:F cos θ=F f ≤μF N由以上两式解得:F cos θ≤μmg+μF sin θ因为力F 很大,所以上式可以写成:F cos θ≤μF sin θ故应满足的条件为θ≥arccot μ答案:θ≥arccot μ点拨:解决平衡物体中的临界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假设法,其解题步骤是一是明确研究对象,二是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三是假设可发生的临界条件,四是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
例8、如图所示,A 、B 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O 点,A 球固定在O 点正下方,且点O 、A 之间的距离恰为L ,系统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1.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为k 2(k 2>k 1)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2,则F 1与F 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 .F 1>F 2B .F 1=F 2C .F 1<F 2D .无法确定【解析】 两球间放劲度系数为k 1的弹簧静止时,小球B 受力如图所示,弹簧的弹力F N与小球的重力G 的合力与绳的拉力F 1等大反向,根据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得1F G OA OB=,由于OA 、OB 均恒为L ,因此F 1大小恒定,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因此换用劲度系数为k 2的弹簧后绳的拉力F 2=F 1,【答案】 B例9、如图,一根弹性细绳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将其一端穿过一个光滑小孔O (其在 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点为O ′),系在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A 上,A 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孔O 离绳固定端的竖直距离为l ,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 (h <mg /k ),滑块A 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正压力的μ倍.问:(1)当滑块与O ′点距离为r 时,弹性细绳对滑块A 的拉力为多大?(2)滑块处于怎样的区域内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解析】(1) 当滑块与O ′点的距离为r 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为:x ∆=由胡克定律知,弹性绳的拉力:F k x ∆==(2)设OA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分析物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N +F sin α=mg ,F cos α=F f . 而sin h F k α= ,fm N F F μ= 所以有:cos (sin )()sin f fm h kF F mg F mg kh αμαμα.=≤=-=- 其中cos ,sin h r αα.= 故得:()mg kh r k μ-≤例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木块上,两个小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 ,小环保持静止.试求:(1)小环对杆的压力;(2)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大?【解析】 (1)整体法分析有:2F N =(M +2m )g ,即12N F Mg mg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环对杆的压力12NF Mg mg '=+ (2)研究M 得2F T cos 30°=Mg 临界状态,此时小环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则有F T sin 30°=μF ′N解得:动摩擦因数至少为3(2)M m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