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社群模式在中国走不通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社群经济的特点探析——以“罗辑思维”为例

新媒体时代社群经济的特点探析——以“罗辑思维”为例

1022018年第5期 NEW MEDIA RESEARCH作者简介:张梅珍,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段聪慧,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继门户网站时代、博客时代之后,互联网传媒进入了百花齐放的自媒体时代,其平民化、社群化,碎片化的内容生产特点决定了它与传统传媒形式迥异的发展特征。

自媒体时代,社群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且被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媒体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界业界的关注。

“罗辑思维”作为社群经济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多年来的传播策略和经验对于探索自媒体社群经济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近几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是看似和互联网有着天然联系的众多媒体并没有能够搭上这个顺风车,产业链闭环迟迟无法形成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

以社群经济模式为主打的“罗辑思维”栏目的成功无疑为媒体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社群经济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1.1 对于社群经济的研究社群经济其实早就存在,远古时期人类的部落化,以及近代人们的宗族体系,都是社群的最早存在方式。

然而伴随社会现代化、组织化的网络社群是当今时代的产物。

像QQ 空间、知乎、豆瓣、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都蕴含着社群经济的影子。

在学术界,社群经济也是各高校学者和传媒从业者研究的重点,其中的很多核心问题,例如如何组织社群,如何组织活动并成为变现模式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要研究社群经济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群经济?从北京大学胡泳教授的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社群经济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的升级版。

《<罗辑思维>的新尝试》一文提出,社群经济是“组建基于信任关系的又有行动力的社群,组建‘自媒体-社群-产业’的价值链,从而获得经济效益”[1]。

社群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很多新思路。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2]一文中指出,作为粉丝经济的升级版,社群经济在交流层面由原来粉丝经济平台基本没有成员互动的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模式转向了实现成员相互交流的多维度信息传播模式;在运营层面,由粉丝经济中目的性强的专业运营团队转向由社群成员组成的具有高度互动性和自发性的运营团队。

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

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

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原创 2015-08-31 秋叶秋叶PPT8月29号有个微信号转了一篇来自知乎的热门回答,当然没有注明出处。

文章的标题很惊悚——《罗辑思维的骗局》,一天下来,阅读量已超过4万了。

我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想看看我的朋友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没想到好久没说话的罗振宇在朋友圈留言了:“我得罪你了?”。

我赶紧私下解释说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不公平,我做个摸底调查,了解下民意,省得给自己挖坑,好替你写公关文。

老罗一笑,那你好好写。

然后开写了,不知不觉写得好长,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我对罗胖和罗辑思维的观察罗振宇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只比我大三岁,眼界却比我高了一大圈。

2013年他的视频《狭缝中的80后》引发大讨论,他提出“U盘化生存”的理念,列举了一个做PPT的高手靠手艺也活得很好的例子,他说的其实是我,后来很多人看到了问是否是我,我说你猜?他其实帮我打了一把广告。

那时我还不认识他,看了视频,赶紧粉了他,还和他通过微博私聊过对“U盘化生存”的看法,我的建议是他应该强调一下,对职场新人,先要适应组织化生存,练好内功,才能自立门户,适应和各种组织的U盘化插拔生存,我感觉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

后来罗胖回母校华科演讲,全场爆满,我借点团队顾问身份近距离听他分享。

那一场演讲很成功,结束时我和罗胖打招呼,告诉他我就是那个秋叶,他非常认真看着我,眼睛开始放光,说:“秋叶,我就说一句,微信未来变化会很大”。

斩钉截铁,不给你一丝怀疑的余地。

我在猜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暗示我什么?我还没明白这些关键就听说微信公众号要折叠了,然后罗胖世界上最无理的会员招聘方案出来了,罗胖5小时招满了5000会员,日入160万。

这个案子一下子刷新了自媒体的三观,以致玩自媒体的人不谈谈罗振宇,不谈下魅力人格体都显得自己落伍了。

罗胖这事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想了很多微信运营的方向,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做会员制》说明我当时的想法,但是罗胖用自己的行动帮我想清楚一个关键的事实,自媒体人如果有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是可以让一部分粉丝购买的。

为什么中国人的抽象思维不发达

为什么中国人的抽象思维不发达

为什么中国人的抽象思维不发达我极不赞成把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哲学范畴、特别是关于佛学的范畴混同在一起讨论。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中国古代学术中并无西方古典意义的哲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即工具论)与认识论存在。

现代中国学界至今也还很少人真正能够理解西方19世纪以前古典哲学的纯粹形而上概念。

那些搞西哲史的博导、博士别装B。

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有人真地读懂了柏拉图对话(非道德和美学部分)、有人能真正读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以及康德的三大批判,以至读得懂黑格尔的逻辑著作以及《精神现象学》。

(其实就包括那些书的译者本身也是知其文句不知其义理,半懂不懂或者似懂非懂。

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译者他们自己都承认的。

有人不相信,会说翻译岂会不懂原著?——那么只要想想为何电脑机器也能翻译就可以了)。

其实,20世纪以来西方也已无真正的哲学可言。

未来哲学将会死灭。

因为西方大学里也已经没有人读得懂古典哲学名著了。

经典的死亡必然也就是学术的死亡。

也就是说,无论中、外,今后都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哲学思考和体系,只会不断出现一些弱智的、貌似哲学和伪称哲学的赝品——例如20世纪的胡塞尔、罗素、萨特、卡西勒就是这种伪哲学的垃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从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以后,英国、法国特别是现代美国人只崇尚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已经远离古典哲学的形而上研究。

文艺复兴以后兴起的西方近代哲学始于人性论的探讨。

培根、笛卡尔、洛克以后转入方法论和语言逻辑的工具探究,20世纪初叶则追随罗素、哥德尔陷入语言分析的迷障森林(故海德格尔著有“林中之路”Holzwege)——从而日益远离古典哲学。

连续几代人下来,对西方学界来说,古典哲学的诸范畴也已经成为丧失意义而不可理解的事物。

中国古代学术系统中本来就没有纯粹的哲学。

秦汉以前只有《易经系词》、《老子道德经》,以至魏晋王弼、裴頠时代的玄学讨论,唐宋佛学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讨论——略许有所接近于西方古典意义的纯粹哲学思考,涉及了形而上的本体论、实体论和方法论(如名辩、因明)诸问题。

一 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

一  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个人作业一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1 同好罗辑思维社群的形成是基于大家对罗振宇以及他所倡导的理念的认同。

随着社群的壮大与边缘扩展,形成以“有种、有料、有趣”为核心价值观的社群,像一个磁场一样不断地吸引着同类或者想要变成此类的人们,让不少围观的人开始基于三观的认同而加入社群。

罗辑思维社群用户定位于微信的多数用户“85后”,专注于“爱读书的人”,志在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02 结构罗辑思维社群结构里分高级会员和一般会员,设立了进入门槛,在会员招募时,将会员分两档,200元和1200元,以确保人们购买这个会员是认真的。

除了会员群,罗辑思维在全国各地自发建成的群也有不少,但是自组织的社群缺乏有序管理,导致刷屏严重,很多人加入后选择了屏蔽。

所以群结构在明朗度、管控度、规范度上还是欠缺。

03 输出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图书及微刊等平台。

在微博平台上,《罗辑思维》通过“罗辑思维朋友圈”发起如“今日值得读”、“罗胖的365天”等话题与网民进行线上的互动,全方位推广《罗辑思维》网络视频和宣传“罗胖”个人。

在微信平台上,每天早上推送一条60秒语音,选取在人们起床与上班之间,语音结束时一般会提供一个关键词,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推荐文章,旨在培养用户的一种习惯。

在视频网站上,罗振宇分享个人读书心得,谈古论今,点评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每周一集,每集45分钟。

但在输出上,第一,有点单一,基本以罗振宇的语音、视频为主打,稍显单薄;第二,社群整体的输出能量不足,大多成员只是参与,从未输出;第三,罗辑思维转型电商平台后,虽然商业运营非常成功,但是什么都卖的模式让社群定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第四,罗辑思维已经全面和出版社合作,推出知识产品——得到APP,这也是罗辑思维目前最核心的变化,变成标准化内容产品供应商。

04 运营运营客户为中心,全方面提高客户满意度。

八年餐饮老将忠告:情怀、外卖、培训等10个坑埋了无数陪葬者

八年餐饮老将忠告:情怀、外卖、培训等10个坑埋了无数陪葬者

八年餐饮老将忠告:情怀、外卖、培训等10个坑埋了无数陪葬者写这篇文字之前,我莫名其妙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啊!套用到餐饮行业,就是:为你跳进的坑敞开着,为你爬出的路陡着呢!一个声音高叫着,真TM坑爹啊。

一碗羊汤今年是创立第八年。

我对餐饮、对真正的餐饮人,越来越敬畏。

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餐饮没做过10年以上,不要告诉别人你是做餐饮的。

正文过去的两年,我拜访了餐饮行业一些知名企业,拜访了我心中的老大,他们让我由衷的敬佩。

这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沉淀出来的,外面瞬息万变,他们不变的是对产品的执着,对顾客需求的理解。

过去的两年,我也目睹了在万众创业的大潮下,很多自以为餐饮门槛低、很简单、市场无限大的跳水选手,一头扎进这个坑,有的已经牺牲在深坑,有的还在苦苦挣扎。

△餐饮看似门槛低简单,实则暗藏风险好在,我们还是很谨慎,没有被卷入这一波浪潮,依然专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把产品继续做好。

今天想说的坑,有的是我亲身经历的,有的是我亲眼目睹的。

也许有的观点不对,但都是我经过深刻思考的。

期待和每一个真正的餐饮从业者探讨。

坑大小深浅不分先后,写到哪算哪。

1|坑1|情怀的坑▼不否认,当年我开办一碗羊汤,也是带着情怀来开店的。

时到今日,还不断有创业媒体让我讲讲我是如何用情怀开一家小餐厅的。

断然拒绝,不要再坑人了。

很多开餐厅的,都是怀念自己曾经吃过的一个味道,甚至是吃不到了,那就开一个呗。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只有做起来你才知道,情怀和现实隔着十万八千里。

所有的情怀,落地到一个餐厅的时候,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我的产品到底是不是我要的那个味道?不是,为什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顾客冲着什么来的?他们还来么?顾客不会为你的情怀买单,他们来吃,还是看你做的好不好吃。

△不知多少餐饮老板被此忽悠再小的店,把产品解决好,就是一个系统链条,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我有个观点,用情怀开店没错,但不要去想什么连锁等等。

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现象研究——以《罗辑思维》为案例分析之欧阳与创编

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现象研究——以《罗辑思维》为案例分析之欧阳与创编

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现象研究——以《罗辑思维》为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以《晓松奇谈》、《奇葩说》、《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节目的推出,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引发了网络脱口秀发展的热潮。

对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罗辑思维》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之路。

通过对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探寻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该如何提升自我的价值,在自媒体时代下获得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脱口秀;《罗辑思维》;互联网思维目录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究背景与意义0研究现状1一、我国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发展概述2(一)脱口秀节目在自媒体平台传播的优势21.传播的广泛性22.良好的交互特性23.成本费用低3(二)我国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发展历程及现状31.我国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发展历程32.我国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发展现状4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现象分析——以《罗辑思维》为例6(一)脱口秀《罗辑思维》节目概况6(二)《罗辑思维》自媒体传播现象61.节目内容多样化62.传播渠道多元化73.加强互动粘合受众8三、《罗辑思维》对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发展的启示9(一)内容为王,加强创新9(二)加强互联网思维的运用10(三)注重受众的粘度建设11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那个技术被逐渐普及,且与互联网有关的移动智能产品,如手机、平板等也呈现迅猛发展的阶段。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已经跨入信息化时代。

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

在互联不断普及,我国的移动网民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截止到2016年末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已经达到95.1%的高比例,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

有专家预测在预计2017年我国手机规模达7.3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8%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购物行为、咨询浏览、出行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业内人士向i黑马透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

而罗辑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他通过媒体建立了一个社群。

作者:罗振宇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尤其是罗振宇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故事,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老罗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社群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在未来商业中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在PC互联网时代的社群,主要的形态是社区,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到了移动终端时期,互联网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几乎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在线。

而你的朋友圈在移动互联中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

这种关系,就很像村落时代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

在这样一个村落中,有懒汉,有能人,有铁匠,有当铺,有米店,铁匠知道你家的铁钯什么时候该坏,米店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断粮,赊个账、借个东西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信任。

那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社群吗?一定是的。

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社群成员的。

星巴克有3300万粉丝,这些粉丝之间围绕某一个店或某一个具体的纲领可以形成不同的社群,但这3300万人不是一个大的社群。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两句话:以求道的精神做产品,用求爱的方式做传播。

怎么讲?产品不极致,什么都是虚的。

罗振宇要不是他的有料有货有态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星巴克要不是把咖啡做到这么极致,就是妄谈粉丝经济;同样,黄太吉的煎饼、雕爷的牛腩要是产品或体验不极致,就都只是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形成的一场炒作,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要是产品出来后,没有两把刷子也都长不了。

把产品和体验做到极致还不够,你还得学会传播。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种名为“社群经济”的新经济形态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力量的新型经济模式,社群经济在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社群经济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在社群经济中,网络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各种社交媒体、社区论坛、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观点、分享经验、交流想法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社群经济中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

“爆款”现象的涌现:在社群经济中,一种名为“爆款”的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所谓的“爆款”是指某些信息、产品或服务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和喜爱,从而形成了一种类似“爆款”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以极快的速度扩散,进一步推动社群经济的发展。

用户参与的重要性:社群经济强调用户的参与和互动。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接受者,更成为了参与者和创造者。

用户的反馈、建议和评论都会对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互动性也为社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引用户:在社群经济中,吸引用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吸引用户,许多社群经济从业者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包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推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打造独特的社群氛围等。

通过这些策略,社群经济从业者能够吸引大量用户的和参与。

运营社群:社群是社群经济的基础,因此运营社群就成为了社群经济的关键。

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从业者需要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同时策划有趣、有料、有互动的活动,以增强社群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从业者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维护社群的秩序和发展。

变现:变现是社群经济的核心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社群经济从业者采用了多种变现方式,如广告投放、付费会员、电商销售等。

社群营销的成功案例

社群营销的成功案例

社群营销的成功案例【篇一:社群营销的成功案例】社群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营销手段。

但是其方式成千上万,企业该如何做才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呢?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在此为你分析三个成功的,包括星巴克、罗辑思维、小米,相信能给你启发。

罗辑思维据说罗辑思维估值上亿,而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构建了一个顶级的微信社群。

而罗辑思维是如何构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三步。

其一,选人。

罗辑思维的用户主要是85后“爱读书的人”,这群人有共同的价值观、爱好,热爱知识类产品;会员加入要交钱,分200元和1200元,确保会员能真正付出行动。

其二,培养习惯。

培养共同的习惯,可以进一步固化会员“自己人效应”。

比如,罗辑思维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点20发送语音消息,培养用户阅读习惯。

其三,加强线下互动。

线下的互动更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联合,罗辑思维就曾举办过不少线下活动,比如“爱与抱抱”、“霸王餐”游戏等等。

小米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其社群营销。

其在社群营销上的做法,主要包括:聚集粉丝。

小米主要通过三个方式聚集粉丝:利用微博获取新用户;利用论坛维护用户活跃度;利用微信做客服。

增强参与感。

比如说,开发miui时,让米粉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要求,由工程师改进。

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

增加自我认同感。

小米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全民客服。

小米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都与粉丝持续对话,以时刻解决问题。

星巴克星巴克对社群营销的操作,可谓炉火纯青。

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踪影。

星巴克的社群营销玩法包括:比如,借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广新产品。

星巴克曾经为了促销黄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顾客可以从中了解新品资讯、优惠福利等。

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开了宣传,并通过文章引流。

比如,运用贴合热点的广告和主题标签。

罗辑思维社群电商发展模式研究

罗辑思维社群电商发展模式研究

罗辑思维社群电商发展模式研究作者:王媛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34期[摘要]基于共同兴趣和共同价值观的社群,正成为电商平台应对碎片化、细分化消费的重要依托。

社群电商的形成是以社群为基础,依靠优质的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从而提供符合社群受众人群属性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流量变现。

罗辑思维是社群电商方面比较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

文章以基于构成要素视角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理论框架,结合相关数据,从产品创新、消费者价值共创、基础服务能力管理、营利模式四方面,对知识型社群罗辑思维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社群电商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为其他社群电商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群电商;罗辑思维;价值共创[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1441绪论11研究背景互联网从Web 10以提供大量汇聚信息内容为中心,到Web 20信息开始互动交流,发展至Web 30,更彻底地站在用户角度实现产品查询、体验、购买和分享一体化过程,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用户对各类信息传播的影响。

Web 30时代,网络成为用户需求的理解者和提供者,大数据技术使网络对用户了如指掌,网络可以在不同的电子商务业态中进行资源筛选、智能匹配,为用户和企业创造价值。

当下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消费需求也不断细分和个性化,营销中的长尾效应因此更加突出。

基于共同兴趣和共同价值观的社群,正成为电商平台应对碎片化、细分化消费的重要依托。

罗辑思维是社群经济方面比较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

作为一个从自媒体演变而成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短短几年内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创新和成功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12社群电商的概念社群是指相互关联且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成员具有相同的价值观,通过共同的兴趣或价值观而聚集到一起;②有紧密相关的利益连接,拥有合作共赢的基础;③有合理的机制,能很好地协调配合。

社群电商利用社会化媒体充分激活社群沉淀用户,以实现企业的商务活动。

牢牢掌控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主导权

牢牢掌控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主导权

理论探索Theory Research 牢牢掌控白媒体时代舆论传播主导权周薇廖胜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 主战场,网上舆论工作已成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于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的自媒体,是 当前影响舆论和思想认识的强势媒介,做好网上舆论 工作,尤为重要的是要牢牢掌握自媒体传播规律,应 势而动,顺势而为,提高对自媒体的驾驭力。

一、自媒体强化了 “意见市场”的“消费者主 权”,深刻影响意识形态格局借助网络的技术赋权,自媒体让我们进入“全民 信息生产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媒体 人”,其对意识形态的最大影响是深刻改变了思想意 识领域的力量格局,“消费者主权”上升。

意识形态 的供给方和接受方构成了 “意见市场”的生产者和消 费者的关系,两者存在着“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 主权”两种模式。

所谓“消费者主权”,是指生产服 从于消费,生产者服从于消费者,起主导作用的是消 费者主权。

“生产者主权”则表现为生产者对市场的 主导,对消费者行为的控制。

何种模式主导,关键在 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力量的平衡态势。

在传统媒体 时代,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主流媒体掌控信息 来源,提供舆论议题,生产者主权远大于消费者主 权。

但在自媒体时代,公众自我赋权能力的提升强化 了“消费者主权”,原本“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自 己的话语舞台,公众的话语权得到极大释放,从传统 媒介中抢走了部分话语权。

统治精英长期垄断话语权 格局逐渐被打破。

就如有的学者所说,在新媒体时 代,以专业性著称的大众传媒,在历史上第一次发作者简介:周薇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现,其新闻守门人的霸权地位受到新技术推动下的自 己服务对象的威胁。

正是借助消费者主权,自媒体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生产和传播格局。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量通过社群和圈层影响乃至塑造人的思想和认知,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量。

罗辑思维ppt

罗辑思维ppt
• 随着上新图书频繁和素质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卖书模式也越来越乏力,罗胖忽略了电商单品爆款的策略,不应 该以数量取胜,而应该以爆款单品的销量取胜,如同《必然》,但是由于书本身不是罗辑思维写的,所以其实 他很难决定产品的质量,形成爆款,爆款产品仅仅靠营销很难的,这也是个悖论。
• 当粉丝数量庞大时,卖实体商品利润肯定不如买虚拟商品,虚了商品销量增加但成本不增加,很快"得到"将将 成为罗辑思维商业模式的主战场。
营销:时代红利,大咖站台
• 罗辑思维思维的火爆,与互联网,自媒体,创业等时代红利有着很大的关 系,罗胖是营销高手,把所有火爆的要素聚集在一起,赶上了好时候,他 的成功也与他多年积累的人脉及资源分不开,联网大咖的站台,马佳佳等 创业红人的推动,甚至连黄晓明、李冰冰、任泉、黄中磊等娱乐圈大咖也 参与其中,可见粉丝效应的对于罗辑思维的推动作用,虽然罗胖不喜欢用 粉丝一词,所以才称罗友,因为粉丝常常意味着狂热与非理性,但正因为 粉丝效应,才有《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的疯传。
一、商业模式
• 产品致胜,口碑传播
• 罗振宇深谙互联网思维,所以罗辑思维刚出来时,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 先做出最小MVP,持续迭代,死磕产品,罗辑思维第一季是罗胖多年的思 考的沉淀,所以产品过硬,后期多依赖团队,质量略有下降,每天60S语 音,听起来不累,回复关键字参与感强,不仅仅分享文章还有点评,传播 主要以口碑为主,基本没有商业
• 所以,罗辑思维商业收益必然走向多元化,卖书、优酷广告的分成、得到APP、线下活动门票(如跨年演讲)等。
伪社群经济,还是粉丝经济
• 罗辑思维一直号称自己是社群经济,但老实说,作为社群经济,罗辑思维 逐渐走偏和失控,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还不同,粉丝经济是以偶像为主, 社群经济是社群成员为主,社群的主要功能是分享和求援互助,社群之中 还会产生内容,甚至是产品,任务的协作、众包与众筹等等,你可以看出 罗辑思维根本不是社群经济而是粉丝经济。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罗辑思维是一家中国知名的商业媒体公司,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而闻名。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以内容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商业智慧。

本文将探讨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整合优质内容资源罗辑思维通过整合优质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有深度和学习价值的商业知识。

他们与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建立合作关系,汇集了大量的商业智慧。

这些内容不仅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还涵盖了市场营销、创新管理、领导力等实践经验。

罗辑思维通过精心挑选、编辑和呈现这些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商业学习体验。

二、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罗辑思维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他们还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他们推出了线下沙龙、高级训练营、峰会等活动,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罗辑思维还开设了付费会员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内容、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有价值的体验。

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仅扩大了用户群体,还提高了用户粘性。

三、精准的用户定位罗辑思维在商业智慧领域拥有明确而精准的用户定位。

他们针对的是具有一定商业素养和追求个人成长的用户群体。

通过精细化的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罗辑思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为用户提供符合其价值观和兴趣的内容和服务。

这种精准的用户定位使得罗辑思维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罗辑思维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深入的洞察力,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活动、社交媒体和合作伙伴等渠道,将品牌推广给更多的用户。

罗辑思维的品牌影响力不仅使得用户对其内容和服务产生了信任,还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内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了其内容资源和用户体验。

五、多元化的商业收入模式罗辑思维采用了多元化的商业收入模式,降低了单一收入来源的风险。

除了广告和赞助收入外,他们还通过付费会员服务、课程推广、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作者:闵文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6期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2011 年1 月,腾讯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微信正式上线。

微信凭借其强大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功能,迅速成为亚洲地区拥有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微信公众账号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4年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账户已经超过600 万,涵盖了新闻、文化。

娱乐、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

“罗辑思维”是由资深媒体人、前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罗振宇创立的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账号,现阶段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一段60 秒的语音,并回复语音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一篇文章;另一部分是每周五左右更新一个脱口秀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的文章底部链接进来。

自2012 年12 月21 日“罗辑思维”诞生以来,微信用户突破300 万,每天有20 万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其互动。

短短2 年内,“罗辑思维”就积累了超多铁杆粉丝。

因此本文将以“罗辑思维”这个已经成功将流量变现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目前市场上的微信公众号相关衍生品盈利模式做深入探究。

笔者力求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模式框架,为其他自媒体类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2 “罗辑思维”的相关衍生品介绍1)知识产品。

“罗辑思维”的核心产品就是以罗振宇为核心的,甄别、筛选、生产最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并且都是全网独家,这样一来产品的稀缺性和价值性都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有足够的溢价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罗辑思维”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实体化,生产出能够传递给读者的产品,达到知识经济变现的目的。

2)社群经济(会员制度)。

社群经济是以一个组织为基础的传播模式,在网络上把人与人、人与组织相联系而形成的虚拟社群。

社群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有效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社群经济中,并不是商家来主动寻找客户,而是商家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来让客户主动找上门,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足够的用户信息。

罗辑思维的骗局

罗辑思维的骗局

罗辑思维的骗局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正当我们对罗胖的“社群经济”如痴如醉时,猛然回头却发现,罗胖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那回事。

万万没想到,节操不见了,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的轨道,也越来越无爱了。

加入之前,罗振宇天天在微信上鼓吹加入会员多么多么牛逼,会员名额非常紧俏,必须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你必须天天关注他在微信语音上发的东西,才能知道哪天开放报名。

你一天不落地听了,妈蛋,比上学时候听课还用心。

终于有一天,他告诉你,各省的准会员的微信群已经建好了,让你加入。

但是呢,他不告诉你怎么加。

你找不到,他就说,不懂得怎么连接的人,不配和全国最牛逼的互联网思维的社群玩儿。

好吧。

于是你到微博上搜,到QQ上搜,到各种SNS搜——最后,终于搜到了本地一个铁杆会员,加了好友,他把你拉进了“准会员”的微信群。

然后他告诉你,加会员只有一天的时间,你没加进去,这一年都别想再加了——终于,在某个早晨,你激动地点下付款按钮,输入密码,成功给罗振宇交了200块钱。

我们是一个特别牛逼的社群,小伙伴们只有连接才能产生价值BALABALABALA……好吧,连接。

于是,你们城市的会员们计划组织一次线下连接的活动,毕竟只有连接才能产生价值。

然后,在前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城市的罗辑思维会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高逼格”活动:吃饭不叫吃饭,叫霸王餐;聚会不叫聚会,叫思想碰撞;交朋友不叫交朋友,叫建立连接;侃大山不叫侃大山,叫线下High聊会……交了钱,优越感就来了。

铁杆的看不起亲情的,亲情的看不起非会员的,非会员的看不起没听过罗辑思维的……妈蛋,我就想不通,你们跟同城交友、同城吃喝玩乐群有毛线区别?牛逼的人才不跟你们搀和罗辑思维的会员都是很有优越感的。

不得不惭愧地承认,最开始我也有这种优越感——觉得全天下所有人都是没思想没脑子、成天只会吃吃喝喝的蠢蛋,只有我们罗辑思维的人才是有知识有素养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觉得除了罗辑思维的人,全天下都找不到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社群经济浅谈

社群经济浅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对于人个体的赋权以及互联网基础服务设施的有力支撑,不仅让社群概念走进了我们常人的生活,也让社群成为诸多商业活动中必定绕不开的主题词,更让社群经济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热点。

一、定义:1:消费社群是一种无形的新型社群,借由人们的消费模式及所消费的产品而被创造且保留下来。

2:社群营销就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通过某种载体聚集人气,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群体需求而产生的商业形态。

3: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

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孩子们愿意天天在广场上撒野,成年人则希望找到有同类的角落。

这是互联网社群得以存在的理由。

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财经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高尔夫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旅游的人在一个社群,每年有一百万净资产可以投资的人在一个社群。

一个人会有很多爱好、身份和标识,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但在同一个社群里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一定是互为认同的。

社群案例:1、小米的粉丝社群模式:让用户感受到了服务小米的粉丝社群模式,本质上是让用户感受到了服务,社群的定位为屌丝用户,而且用户都是很被动的被小米的宣传和服务所影响的。

小米的粉丝社群在肉体上给用户的满足是打造了用户的参与感,让用户在手机的性价比方面买得起手机,并且手机的配置相对较好;同时让用户感知到小米是尊重他们的,这点体现在小米的快速客服和快速迭代产品方面,让用户的反馈能够真正的成为正能量和加速剂.而在精神上的满足则是打造了用户的优越感,通过发烧友概念,抢F码和跑分的酷炫科技感,让用户真正的感受到了小米手机的优越感.小米的粉丝社群模式在建立之初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毕竟当时的其他手机厂商还属于卖手机给运营商和代理商的模式,根本没有互联网用户的概念,至于小米随后宣传的《参与感》的本质其实是物美价廉有逼格。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的参与感和优越感的门槛太低,我们农村人都会玩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会出问题,因为屌丝从来没有忠诚度可言,毕竟相信概念的都是爱赌博的投资人。

国内众筹模式十大成功经典案例详解

国内众筹模式十大成功经典案例详解

国内众筹模式十大成功经典案例详解众筹从国外引进国内将近2年,截止到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就20家左右,其中发展较快的天使汇为100个创业项目募集了3亿元,原始会成功融资1亿元。

众筹2014持续升温。

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这就使得股权众筹的融资对象有了上限。

此外,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以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行为又属于公开发行证券,《证券法》规定必须通过证监会核准,由证券公司承销。

有限合伙企业介于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一种企业形式,由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所组成,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

众筹在国内还是初期阶段,各种众筹融资的案例很多,但成功运做的项目却是凤毛麟角。

接下来迪蒙众筹系统分享国内众筹的十个经典案例:案例一、美微创投-凭证式众筹朱江决定创业,但是拿不到风投。

2012年10月5日,淘宝出现了一家店铺,名为“美微会员卡在线直营店”。

淘宝店店主是美微传媒的创始人朱江,原来在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

消费者可通过在淘宝店拍下相应金额会员卡,但这不是简单的会员卡,购买者除了能够享有“订阅电子杂志”的权益,还可以拥有美微传媒的原始股份100股。

朱江2012年10月5日开始在淘宝店里上架公司股权,4天之后,网友凑了80万。

美微传媒的众募式试水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有非法集资嫌疑,果然还未等交易全部完成,美微的淘宝店铺就于2月5日被淘宝官方关闭,阿里对外宣称淘宝平台不准许公开募股。

而证监会也约谈了朱江,最后宣布该融资行为不合规,美微传媒不得不像所有购买凭证的投资者全额退款。

按照证券法,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属于公开发行,都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才可。

案例二、3W咖啡-会籍式众筹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这两年风光无限,从分析师转型成为知名创投平台3W咖啡的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一直在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也写了很多文章。

这些文章的出发点其实并不是自媒体,而是信息传播和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

自媒体只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壮大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在之前的时代不太壮大,因为之前的时代媒体渠道是信息传播的核心,而现在得以壮大,是因为人际成为传播的核心,口口相传加粉丝人格背书,实现了低成本深度影响的传播。

而且社交工具实现了自媒体的自传播和直接与粉丝的沟通,于是就形成了闭环。

在之前,是没有闭环的,你必须依赖媒体组织,或者经纪人组织,否则你管理不了粉丝。

罗辑思维是做的非常成功的自媒体,我也非常尊重。

一直在思考罗老师提出的社群概念,也关注了罗辑思维的很多活动。

加上我自身的一些实践,最后,我觉得,社群这个模式,在中国走不通。

社群主义在百度的介绍就是新集体主义,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社群决定的。

用老罗的话说,是希望找到十万个志同道合的人。

这里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我国,人们的信仰非常单纯,只有。

钱。

西方那种为了各种稀奇动物奇怪事件都能组织个群体的氛围实在不存在。

在这么单纯的环境下,除非是政治诉求(这很危险),不以能赚钱或者增加赚钱能力为核心的社群,恐怕都不会有持续的凝聚力。

而如果以赚钱为核心的社群,领袖一定要很懂赚钱,就好像各大商会最大的老板往往就是会长一样。

这和自媒体领袖靠粉丝供养的氛围还是格格不入,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这么一个信仰最单纯的国家内,社群的方向并不是好方向,或者说,因为目标太单一,不复杂,也不太可能存在其他的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社群存在,或者长久存在。

这就像大学社团一样,新社团雨后春笋一波又一波,大都为了做社团领袖而去,长期传承志同道合的,几乎无法实现。

就算是以爱好为凝聚,都会非常松散,志同道也未必和。

最后管理起来,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而政商社群是最好管理的,官最大的,钱最多的天然是领袖。

尽管罗辑思维在会员费上收取的很成功,但这是一个大基数会员下的一个流量转化问题。

110万粉丝大概转化率在3%左右,收入千万。

我自己也做了类似的测试,粉丝收入比基本一致。

不过从成本考虑,我只是一个人写东西,没有团队的成本和视频制作的成本,比较而言,商业模式更轻一些,效率看上去也还不错。

不过在后期的运营中,我发现我做内容的价值还是其次,会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产生了更为巨大的附加值。

这种价值的实现,是基于我的策划和整合能力的,而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一个基础信任问题。

这种信任,基于粉丝对我的信任,然后在沟通中产生了他们彼此的信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沟通和合作,社群的规模非常之小,信息量却非常之大,微信暂时无法承载,只能使用QQ群作为管理和沟通平台。

而以最终实践的结果为参考,KK理论的1000粉丝,还是可以实现的,再多,就很麻烦了。

如果十万人,这些人必定无法充分熟悉和认识,那就要完全基于领袖组织的资源管理和调配,而这对领袖的要求就比较高,要熟知各行各业的各种逻辑,在整合之中,还要注意各种风险和摩擦。

所以,综上现象和实践的结果,我认为社群模式,在中国发展,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兴趣爱好这种东西,在利益面前,是永远被首先牺牲的,基于此的组织,并不严密,无法自我管理,也很容易盲目扩大,中国人自古缺乏自律,素质也良莠不齐,比如K友汇和之前的另一个v5推推都是这样被做烂的典型。

总体说来,罗辑思维还是一个知识偶像的概念,类似易中天这样的学术明星,在影响传播和变现上,都更类似明星,而在价值观的传递上,则有很大的书生意气式的不足。

精英粉
丝,是否会文人相轻,无利不起早,而脑残粉丝,价值层次水平又无法符合预期,组织必然松散,最后可能还是会成为一个泛媒体化的渠道。

对于大多数自媒体来说,无法复制,就说一点,写文章容易,你能天天跑到优酷上头条么?
那么提出一个现阶段可执行,未来也可能更有效的模式还是领袖圈子模式,有一个强力领袖提供资源、方法及信誉背书,有1000个以内的精英粉丝,基于事业互相壮大的目的,通过降低信誉成本来达成更高效的合作,从信誉成本这一点来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保证整个圈子的利益驱动生生不息。

要注意的是,这和大部分类似的圈子模式有很大不同,一般的圈子模式,是没有领袖的,名义上的领袖影响力其实很小,更多只是荣誉称号,做的也只能是掮客模式(中介),其本质,是弱关系的信息交易。

而领袖圈子模式中的领袖,是信用集中承担人,是领导者,用个人品牌做了会员的信誉背书,从而降低了其他人的信用成本,是中关系交易模式。

区别于强关系交易模式的高成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建立感情),和弱关系交易模式的不安全性。

以我自身遇到的案例来看,通过群友做生意月流水几十万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张的还是不少。

而在生意的一开始,大家相信他的产品,无非是看在群主的推荐上的,这让他们可以低成本挖取第一桶金,获得第一批客户。

对于很多媒体人来说,做知名度传播什么的还有些章法,做商业价值差不多就一窍不通了,这也是很多自媒体难以通过粉丝商业化的原因,最终的走向还是影响力变现,成为媒体的另外一种形式,价值建立在公关之上,这其实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目前是红利期,红利期过后,公关需求就会开始大幅下滑,现在自媒体后来者的商业化也并不好,领先者也越来越集中,就越来越不好玩了。

最后请罗老师不要生气。

Ps:这篇文章自己感觉比较晦涩,提炼一下要点,第一,要是小团体。

第二,情感沟通要深入。

第三,要有核心领袖说话算数和背书。

第四,要有价值利益为核心驱动力。

(三种类型:1交易型,比如买录音资料培训。

2互助型:圈子。

3联盟型:一起接广告,或者广告费分成。

比如有个哥们建了一百个100人的群,然后做转发下载渠道,转发有钱分,效果也还好,有点意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