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动态 国内外大学教育的差异
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4e1bc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4.png)
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人才流动还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都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现状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教育体系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都是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位。
有些国家在教育体系上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英国的本科只有三年,而澳大利亚的本科则有四年。
此外,有些国家在本科阶段就开始专业领域的研究,比如美国的本科生可以选择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加入科研项目。
2. 申请方法国外高等教育的申请方法也有很大不同,但大多数国家都需要申请人先提交一份申请表,然后提交成绩单、推荐信、语言成绩等材料,有些国家还需要申请人进行面试。
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人需要针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进行细致的考虑和申请。
3. 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自主、开放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所学的专业领域、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自主学习和研究。
此外,国外大学的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趋势国外高等教育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国外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国外高等教育的精英化也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合作互相获益。
2. 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外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国外大学采取了在线授课、远程学习等方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业不受到影响。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
数字化趋势对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专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和形态。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2475207581b6bd97f19eab9.png)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
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一引言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
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
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
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
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
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
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
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
大学教师境外访学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境外访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2a2e7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d.png)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境外访学项目。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感受到了不同教育体系的魅力,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境外访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在访学期间,我参观了许多国外知名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
我发现,国外高等教育在理念上与我们国家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国外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国外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例如,英国牛津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术之余,锻炼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不同在访学过程中,我发现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与我们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国外教师更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例如,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而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学术氛围的宽松在国外大学,学术氛围相对宽松。
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们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我国,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学术氛围仍然相对紧张,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较大。
四、师资力量的提升在访学期间,我了解到国外大学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非常重视。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国外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通过这次境外访学,我深刻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在理念、方法、氛围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我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澳大利亚与中国大学教育之比较
![澳大利亚与中国大学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6d3ed85ff00bed5b9f31da2.png)
澳大利亚与中国大学教育之比较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教育对外交流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于我国推行教育体制、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国内外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我们发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与教育制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必须做出及时反应,促进国内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与国外诸多优秀大学相比仍然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
澳大利亚大学教育历来就享有全球性美誉,不仅教育制度相对完善,教学管理也有许多值得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借鉴的方面。
一中澳大学教育现状1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我国大学教育工作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教育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不仅取得了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大学教育水平与质量决定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升,只有全面掌握了我国大学教育现状,才能对其提升与发展提出有效的调整方案与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课程设置结构缺乏科学性,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不足。
大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关注,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了大学学业之后就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如果学生接受的实践教育比例不足,势必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学生就业、工作。
同时大学教育课程设计的科学性缺乏是由于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所需的能力存在偏差,大部分专业学习的课程都无法满足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
第二,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
根据2014年度我国大学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我国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有的专业教师比例高于我国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标准,而有的专业则远远低于其标准。
部分高校师生比例为1:20~30,有的学校在个别专业上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1:40~50,这种师生比例状态必然造成有些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无力在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完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全面努力。
国内外大学对比英语作文
![国内外大学对比英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9030d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e.png)
国内外大学教育对比:环境、文化与学术差异In the realm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globe vary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environments, cultures, and academic approaches. While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share certain fundamental similarities, there exist profound differences that shape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experience.**Environments**Chinese universities often boast large campuses, often with impressive architectural designs that blendtraditional and modern elements. The campuses are oftenwell-organized, with clearly defined academic zones, residential areas,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By contrast,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ften have a more spread-out campus layout, with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scattered across a wide area.**Cultures**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universities are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n China, the emphasis is often on collective harmony and respect for authority.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conform to strict disciplinary standards and adhere to a hierarchy that is clearly defined. By contrast, Western universities promote a more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wher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critically, challenge authority, and pursue their passions.**Academic Approach**The academic approaches taken b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West also differ significantly. Chineseuniversities often follow a more traditional, rote-learning approach, with a heavy emphasis on textbooks and memorization. By contrast, Western universities place a stronger focus on critical thinking, analytical skills,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xplore diverse perspectives, engage in debates, and question established knowledge.**Conclusion**In summary, while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West share certain fundamental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their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y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environments, cultures, and academic approaches. These differences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kills and capabilities.**国内外大学教育对比:环境、文化与学术差异** 在高等教育领域,全球各地的大学在环境、文化和学术方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812d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7.png)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研究一、概述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加强,跨国比较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本文将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研究,为教育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提供一定参考。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规模的比较高等教育规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一。
但是,根据OECD发布的报告,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5年为43%左右,相比于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仍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面,中国的高校排名和国际声誉还有待提高。
三、国内外高等教育生源质量的比较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OECD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虽然远超美国和欧洲国家,但在阅读方面却稍逊一筹,整体表现还有待提高。
此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控的不断强化,也让一些考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与此相比,美国一直有较高的海外学生比例。
他们可以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贡献力量,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文化障碍、语言障碍等。
四、国内外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比较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核心。
根据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地区仅有两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名,即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位列第25位,北京大学位列第38位,其他高校排名都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在质量、声誉、教学匹配、世界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国内外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比较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
在这方面,中国近年来进展迅速。
根据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高校在AI、机器学习、智能交通、3D打印等前沿科技领域表现突出。
此外,在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方面,中国的科研成果也有了不小的进展。
高等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1ac0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f.png)
高等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增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优势和弱点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学生发展等多个维度探讨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并对比分析其优劣势。
一、教育质量比较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国外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较之下,国内高等教育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国外高校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而国内高校教师大多忙于教学任务,导致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
二、课程设置比较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国内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偏向传统学科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强调基础课程的学习。
然而,社会对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导致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实习机会。
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三、学生发展比较学生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国内高校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考试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度较低。
这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参与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国外高等教育在一些方面比国内高等教育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费用高昂、文化差异等。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b5cf5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8.png)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教育体制首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家主导的,并且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是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运营。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美国拥有许多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独立管理,并且享有相对的自主权。
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有丰富多样的学术课程和专业选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学科专业。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灌输。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开展独立思考。
此外,美国高校还重视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尤其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技术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美国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和学术探索精神。
此外,美国高校与企业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术研究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以国家主导为特点,鼓励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分散和多元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术自由,更加重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特点。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c117b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5.png)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就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比较展开讨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一、发展模式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以大学为主导,采用学历教育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国高校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学科专业的分化和细化。
而国外的高等教育模式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们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国外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二、学术环境国内高等教育的学术环境相对封闭,秉承着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学生往往被视为被教育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会注重讲述知识,鲜有讨论和互动。
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外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平等,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
三、教育资源国内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设施和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和扩充,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一些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源方面,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与此相反,国外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方面。
学生能够通过各类资源和平台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
四、国际化程度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限。
虽然在一些优秀高校中也有国际学生的招收和教师的交流,但整体上国内高校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相对而言,国外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国际化程度,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和教师。
学生可以在国外高校获得更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五、就业前景国内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剩,就业竞争激烈。
就业市场对于一些专业的需求量有限,导致就业难度较大。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内外比较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内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ae7cd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内外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国内外各个国家重视的焦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一、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与过去注重数量的教育相比,如今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国内高等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还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内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学校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国内外教师,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相比之下,国外高等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国外,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国外高校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并提供较多的选修课程和跨学科学习机会。
国外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和实践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许多国外高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此外,国外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留学机会。
三、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国内外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学生培养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优势。
国内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国外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国内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国内教师资源,而国外高校则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国内外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
此外,国外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与全球多个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然而,国内外高等教育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
中西方教育区别
![中西方教育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acc73f0975f46526d3e108.png)
中西方教育区别1、中国教育是被动学习,西方教育则是主动学习走教制 VS 走课制走教制---即学生和教室是固定的,老师根据学校安排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走课制---刚好相反,即老师和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中国采用的是“走教制”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西方的教育体系则是采用“走课制”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因此教育体制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的差异。
在国外,六月份考试,四月份学校就已经放假,学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自主复习,复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主动通过邮件或者电话预约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解决。
但是在中国,“班主任”三个字一直陪伴着学生渡过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班主任主宰学生,学生成绩的好坏一部分取决于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取决于班主任。
2、中国学生的弱点,在国外却是优势普及教育 VS 精英教育在中国,小学六年级有三门主课:数学、语文和英语。
初一变成七门功课,到了初二变为八门功课,功课越来越多,学习的课程也越来越泛。
但是国外的孩子,9 岁就要学习 15 门功课,这 15 门功课除了数学、物理、化学之外,还包括:舞台戏剧、摄影、音乐、体育等。
国外的教育是从小让孩子广泛的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优势。
然后再从 15 门功课逐渐减少到 13 门、9 门、7 门、6 门、4 门、3 门,最后到了大学就只剩一门功课。
因此,国外的教育理念是越学越精。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及能力,或许在音乐方面也或许在体育方面。
但是在中国,老师、家长看重的仅仅是分数,似乎学习成绩的好坏就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尺。
中国教育不断地将各种知识以“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高考看重的就是成绩,学生被“灌”的好,高考成绩自然就会不错,假如被“灌”的不好,或许就只能勉强进一所较差的专科学校,甚至被大学拒之门外。
3、中国教育模式是培养高考状元,国外教育模式则是培养未来精英学习成绩 VS 综合素质中国教育重视分数,90%的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10%的精力放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8053b234b73f242336c5f86.png)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国内外教育政策比较分析
![国内外教育政策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0bf1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5.png)
国内外教育政策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化教育的推进,教育政策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师发展等角度对国内外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育体制比较国内的教育体制分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均为公立学校,由政府负责管理运营。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民办学校,但其并不具备完全的自主经营权。
与此不同,美国的教育体系采取联邦制,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各州政府。
每个州政府会为其州内的公立学校制定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并将经费支持学校的运营。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还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大学和四年制大学教育等多个层次。
二、教育经费比较教育经费是一个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内的教育财政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中央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支持义务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教育支出。
2019年,国内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25%。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相较于国内要少得多。
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联邦性质的教育项目等。
而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则是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占总教育经费的90%以上。
美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较低,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
三、课程设置比较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国内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
而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复杂,包括通用科目和专业选修科目。
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课程则主要面向专业领域。
在美国,每个州的课程设置都不一样,根据学习目标和地区需求进行调整。
基本课程科目包括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体育、音乐和美术等。
此外,美国的高中课程可分为通用科目和选修科目两类,每个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
四、教师发展比较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5fb47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9.png)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中美大学教育的差异
![中美大学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b4b9d05650e52ea55189823.png)
中美大学教育的差异一、要求学生对课堂有贡献“学生要对课堂有贡献”,这是美国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普遍要求。
相对于中国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做笔记,美国学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发言,参与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要对课堂有贡献。
如果美国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老师那里是找不到存在感的。
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贡献出有价值的话题、想法等等,美国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和研究老师布置的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一周每门课阅读上百页的阅读材料是很常见的。
因为要对课堂有贡献,所以美国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比中国学生要活跃很多,对很多中国大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你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讲就可以了,还是相对轻松的。
所以未来如果你们要到美国去读大学,需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吃苦的准备,美国读大学相当苦,很多人形容为脱胎换骨,不经过一番脱胎换骨,你是不可能从美国学校毕业的,美国大学本科四年毕业率是56%,中国的毕业率是97%以上,美国教授要求之严可见一斑;二是要培养积极发言的习惯,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要有自己的见解并大胆表达。
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中,师生关系式平等的。
教师不是权威,是可以挑战的,教师在很多时候鼓励学生挑战教师。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设想。
在中国的课堂上,教师是权威,学生需要举手并经过教师的允许才能发言;而在美国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话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提问和打断,而教师也毫不介意——在美国的课堂上,师生对威廉•亚瑟•沃德的这句话达成了共识:“平庸的老师说教,合格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激发”。
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重在引导激发的课堂氛围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考核方式多样,注重成果的考核和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美国的考核平时成绩占很大比重,期末很多时候是以有成果的项目的形式来进行,需要展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b7c5a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7.png)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近几年来,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改革。
同处社会转型期,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精英、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孔夫子开始,我们就有着辉煌的教育传统,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种力量控制的。
建国以后,在继承原有大学制度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以政策为导向、经验为辅建立了初级的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以往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探索学科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角度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史,使整个研究活动有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框架在不断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借鉴苏联、美国的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高等教育。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育部是中国教育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
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打破了政府包揽的旧模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将以往由中央行政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地方共建管理、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地方政府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逐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2)高等教育规模扩大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da96c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c.png)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中外教育差异浅析:一、教育理念不同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国外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外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外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二、培养目标不同外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答题能力,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三、激励措施不同中国的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
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四、考核标准不同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
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
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
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
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英文)
![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d4848a7cd184254a35354d.png)
毕业论文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AbstractH 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it not only puts forward the contrast analysis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tradition, education system and graduates ‘a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ut also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ce; America; China中文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体制的高等教育。
本文旨在讨论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它不仅提出了中、美两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教育制度和毕业生能力的对比分析,还分析了这两个国家教育改革措施的差异。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同; 美国;中国Contents:I. IntroductionII. Chinese-American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differences2.1 Differences of attitudes on cultureIII. Chinese-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differences3.1 Different establishments of curricula and specialty3.2 Different choices of specialty curricula3.3 Different styles of inspecting students’ result3.4 Different styles of students’ management3.5 Different methods of teaching lessons3.6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IV. Chinese-American graduates’ ability differences4.1 Differences of actual talents fosteredV. Chinese-American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differences 5.1 American reform measures5.2 Chinese reform measuresVI. Conclusion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I. IntroductionIt is well known that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science, culture, military i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day by day. This mutual relation especially shows in aspec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vigorous and upward, and it not only simply shows the growth of quantity, but especially has had the huge change in the nature. China and America sh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is paper has mainly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two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in four significant aspects: (1)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2)education system (3)graduates ’ability (4)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II. Comparis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2.1 contrast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merica is the biggest immigrant country. American economy emphasize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as well as individual value realization with fast development, rich material life, strong material idea and etc. The American advocates the independent way of life and work. The American owns full creative humanities spirit, the innovation is the forever subject in their brains. They pursue the hi-tech and prefer to compete.C ontrast with young USA, China is the great nation with glorious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excellent moral of modesty, but also have been over cautious and conservative. Though Chines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s quite backward, it has very strong potential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students worked hard since they were small. Therefore China implements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abundantly absorbs the benefit and enriches itself.The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s extremely different. American education aims at building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 USA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rain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to utilize the knowledge, cultivatingthe students to ask the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and building the ability to extend the knowledge system. That fact that 1/3 of numbers among all Nobel Prize winners in the world are the American is a very good illustration.Compared with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ims at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thought; Chinese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nstill and accumulate knowledge,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respect to the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and building the ability to inherit the knowledge system.III. Contras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3.1 different establishments of curricula and specialtyA nation’s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economic system. American education aims at adapting for society demand, they explicitly stipulate three big functions: education’s servi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manifest of serv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i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 and set up special curriculum or specialty which the society needs.In China's universities, during quite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lacks the change and could not follow social demand. In the latest few years, the majority of Chineseuniversities all starte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of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so as to meet the need of society.3.2 different choices of specialty curriculaIn order to adapt the society,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many specialties and curriculum of choice for students; the students choose or transform specialties and schools according to own interest and hobby. Th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extremely diverse and flexible, which is solo in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In China, the student may choose the specialty according to own interest and hobby, but change of specialty in the school is not easy,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then is more difficult.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e compulsory courses are few, and elective courses are rich. Whil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compulsory subjects occupy the major part, and many schools(especially for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ve the phenomenon of more emphasizing on the Science subjects, little on the liberal arts.3.3 different styles of inspecting students’ resultWhen American school inspects the result of student, they emphasize more on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question but not the ability of memory or description. The American student need the mechanical memorizing, but displays creative thought as far aspossible .This can cultivate students’study interest, raise the ability of doing it by self and make the study be one kind of creative activity.However, many teachers still adopted old teaching way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us takes a test which needs mechanical memorizing. Such an inspection method has seriously attack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study, caused the student to one-sidedl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and neglect the ability of practice.3.4 different styles of students’ managementIn the United States, many students at the school could conveniently take the IC card with a photo; the cards can be used to enter libraries and computer rooms and other facilities such as gymnasiums and other coliseum throughout the academy. Experienced consultants equipped by the school would help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ir main direction (major, a bit like our domestic professional) and guide students to choose specific classes. After selecting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hool timetable, the septic time, place, classroom and course is entirely controlled by individual who means that everyone has the right of their own curriculum.Unlike American students, Chinese students also need arrangements of classes and dormitories. Compared with the USA’s IC card, our domestic student card and library card is similar to it. Except these, Chinese school has no experienced consultants to help students todetermine their main direction. As for the accommodation of students, some schools have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ent dormitories, each school has a restaurant and fast-food shops, but most of them are always operated by outside operators where management are independent of schools. Most of students prefer to share a flat and live outside. So their dinner and lodging almost have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hool.3.5 different methods of teaching lessonsIn the United States inspiring students is great important for teaching. In classroom teachers will specially put forward some inspiring questions for students. In such a teaching mode,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freedom, and they can be ready to make their own doubt for teachers which made the teaching atmosphere lively and vivid. This method of teaching helps 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olving problem, however, this approach has a high demand for teachers which easily lead to a decrease in teaching quality and depth.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ystematic study. When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should follow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teaching programs. Students have certain interactive questions, but this question tends to be discussed after the class, rather than in the classroom. It is the main mode that class is taught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just listen to the records. This approachis conducive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systematic knowledge. The class content is quite rich, but they have less sense of innovation.3.6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There are more than 1500 public school of higher learning and more than 1600 private institutions in America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have a good reputation and high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Very few Americans judge the quality n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but from their teachers, courses and history.However, many Chinese believe that private schools can be unmatched with the public schools, and they are belittling or making an exclusion of private schools in heart. In private schools, Chinese people indeed should learn from the Americans, abandon the prejudice and make a correct and fair assessment for private schools.IV. Differences of quality and ability of graduates between China and US4.1 differences of actual talents fosteredIn actual talent fostered, 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o society from American students was stronger than the Chinese Student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Almost all the students have 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outside. At the same time, civic education,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ivities in America increase the students’ability to adapt to thecommunity. While the Chinese Students stay under the closed campus for a long period,they have little direct ties to society and poorly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therefore Chinese students have to adapt to working atmosphere later than American’s students for two to three years.V.Difference of reform measures5.1 American reform measuresCurrently, American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occupies about 80 percent. The data is higher than on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make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such a data.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since the mid-1990s, the United States accelerates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which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and economy.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social func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has become the power sou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refor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set off a new round of the 21st century-oriented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ational goal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s.In the 21st century, the key point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s to achieve universal highereducation and make all over 18-year-old American youth hav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The overall idea of American Education reform is to build a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adapt to times’ demands.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is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aim of idea is to meet the demand of adapting to the multiple reforms in future. To implement a strategic goal of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ted States took a number of very innovative reform measures based o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for education. These reform measures include: (1) implement small class teaching; (2) strengthen bilingual teaching, make college graduates more competitive and more adaptable; (3)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the system of employing teachers, schools take measures to employ formal teacher and informal teacher. In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ers must adopt the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with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modern media together for teaching.5.2 Chinese reform measuresRegard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area of knowledge bas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and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society.Such a style aims at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a strong sense ofpioneering spirit, self-confidence, originality and boldly challenging the authority. China has been adhering to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most notable effect from the college merger i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The College merger resolves some problems from the current teaching system uncoordin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socialization and market and enabl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The second measure is to set up the college courses in a market-oriented direction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Now in many school curricula’s is diverse, the initia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life are set up. The third initiative measure is based on the target of student-oriented.Since the 20th centur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mphasized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ability,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creating and certain organizational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which emphasiz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cultural qu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As a main part, students are not only the educated ones, but also participants of education.VI. ConclusionAll in all ,America’s higher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China’s, it mainly performs through four points (1)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2)education system (3)graduates ‘ability (4)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se differences, we should take some appropriate measures.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distance betwee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and absorb the advantages to profit from th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First of all,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change from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What is mor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people-oriented”education concepts. Besides,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fully prominent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ak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ethods,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widely apply the scienc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free discussion", "self-study",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change their ideas free,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promote students’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Moreover, teaching management should achieve the reunification of system and flexibility.References[2] 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 李泽同,透视美国[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3] 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 吴明熹,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J],高教研究参考,2006[5] 谢安邦,七方教育丛书[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 袁衍喜,现代教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7] 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教育动态国内外大学教育的差异
宋倩摘编全球青少年能力排行榜出炉综合xx年12月3日和12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和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在评比青少年知识水平方面全球最负盛誉的xx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排行榜新鲜出炉。
PISAxx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策划,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目的是评估15岁学生的科学、数学和以母语阅读的能力。
在xx年的评估研究中,学生们需要参加一个长达2小时的测试,其中以科学能力测试为主。
科学能力测试结果
在科学能力测试中,芬兰再次高居榜首,中国香港位列第二。
__排名第三,取代日本,成为七国集团(G7)中排名最高的国家。
中国台湾排名第四。
美国依然稍稍落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英国青少年的排名已经下降10位,跌至第14位。
这将会令英国政府感到失望。
近年来,英国政府增加了数十亿英镑的教育预算,并且把教育列为政府工作的关键议程之一。
英国主管学校事务的官员吉姆?奈特(JimKnight)表示:“我们远在平均水平之上,
但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世界级水平。
”由于技术性的统计问题,英国xx年上报的数据没有得到处理,因此,只能拿2000年的数据与xx年对比。
但是,作为英国最大的经济对手之一,德国学生的排名在2000年曾远远落后于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他们此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和xx年一样,意大利继续在七国集团中垫底。
意大利 __称,
过去两次调查中的糟糕成绩促使该国中左翼联合政府去年成立了一
个专门的委员会。
根据新的规定,意大利学校必须为那些在数学和科学课程方面不及格的学生提供复读课程。
意大利 __门的一位发言人称:“意大利面临丧失这方面能力的风险。
”意大利 __长朱塞佩?
菲奥里诺(GiuseppeFiorino)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学校的科学教育方面,“我们看到了现实的紧迫性”。
一些东欧国家表现不俗,其中,爱沙尼亚排名第五,但其他多
数较贫穷国家在此项调查中表现很糟糕。
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多数国家相对富裕)中,排名情况与长期
经济表现没有多少相关性。
例如,日本的经济增长依然缓慢,但该国的教育水平却很高。
数学能力测试结果
在数学能力的排行榜上,中国台湾(549分)学生力拔头筹,
超越了很多更富有的国家和地区,芬兰(548分)位列第二,中国香港与韩国(547分)并列第三。
中国台湾在测试中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它作为一个高科技“亚洲小龙”的声誉。
阅读能力测试结果
阅读测试中,韩国、芬兰和中国香港夺得三甲。
在PISAxx调查中,一个最明显的主题就是亚太地区的强劲表现。
在数学和科学排行榜的前10名中,该地区占据了5席,在阅读前10名中也占了4席――这得益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优异表现。
韩国小学生职业观:因父母收入高低存差异
据xx年11月15日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近来,随着父母的收入水平高低,小学生的职业观也呈现出了差异。
收入高的家庭子女
普遍看好专家或艺术家职业,相反,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则普遍对公务员呈现出了好感。
这是根据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在今年7月对全国179所小学的4565名小学生实行的对“期望职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
对收入阶层的划分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帮助来划分。
如果答案是“有帮助”则划分到了高收入层,如果答案是“普通”则划分到中等收入层,如果答案是“没有帮助”则划分到了低收入层。
父母收入越高越偏好专业职位
低收入家庭子女对专门职业或技术职业等的偏好,比中层或高收入家庭子女少得多。
代表性专业职位“法人”在上层收入层中排在了第六位,但随着收入层下降到中层、低层偏爱度也越来越低,分别排在第八位、第九位。
教授也在上、中收入层中排在第五位,但低收入层中只排在了第七位。
相反对公务员或中间管理层、白领的受欢迎度,则在低收入家庭子女中比较多。
公共教育上的出路教育很必要
专家们解释说,随着父母收入水平高低或信息量的多少,子女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会发生差异。
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员金基宪谈到:“因父母的聘用状况不稳定,低收入家庭子女普遍追求着职
业上的稳定,相反高收入家庭子女则希望像父母那样在专门领域里取得成就。
”成均馆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杨正浩表示:“中产阶级以上、有高学历父母的孩子,因为有较多的文化恩惠和体验机会,因此期望的职业也比较具体。
他们回答不是‘教授’而是‘计算机工学教授’、不是‘外交官’而是‘中国或 __外交官’。
”对此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副研究委员吴昊英这样提醒:“为了让孩子跨越自己所处环境上的局限选择将来,学校应提供职业情报,进行体验式的、充实的步入社会教育。
”
英国:初中一二年级班级人数减少
据xx年11月20日英国广播公司消息,苏格兰初一、初二学年的英语和数学课班级人数成功地减少至最多20人。
据苏格兰地方政府数据显示,在318所中学里,数学和英语这两门主课的班级平均人数都减少至20人。
而在xx年,这一数字为每班35人。
目前,虽然有些学校中的数学或者英语课班级人数最多可能达到29人,但这些学校中这两门主课的班级平均人数仍然没有超过20
人。
目前,苏格兰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班级平均人数为18.5人,xx 年这一数字为25.6人。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班级平均人数为18.7人,而在xx年这一数字为25.3人。
苏格兰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课班级平均人数也减少至18.4人,而在xx年这一数字为26.2人。
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课班级平均人数减少至18.6人,而在xx年为25.7人。
针对无心向学者的新型学校
大家可能都知道什么是艺术家的工作室(studios),它们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小型的工作间,让艺术家可以从事创作、进行生产的地方。
但据xx年11月19日英国广播公司消息,英国教育当局也在考虑引用这个概念,计划推出所谓的“工作室学校”(studio schools),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无心向学的14到19岁青年继续接受教育。
英国教育当局多年来都希望可以鼓励那些对学业没有兴趣,但是也无意投身工作的年轻人继续接受教育,或者接受职业培训。
可是,工党政府上台已有10年,在对付这方面问题被认为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就。
未来路向
现在,在进行了大型的21世纪英国儿童所需的有关研究之后,英国政府即将发表未来10年的发展路向图,说明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英国媒体报道说,计划的其中一个部分就是推出所谓的“工作室学校”。
据悉,这是一种比较小型的学校,学生人数可能不超过300人。
据有关方面的介绍,这些学校就好像小型的企业一样,与个别的工业有密切的关系。
实习经验
这些学校会结合工作经验和学习于一身,让学生有实习的机会,自我经营自己的企业。
因此,在这些学校内的学生犹如工人,也像学生。
“工作室学校”内的教职员其实也包括了教员与富有经商经验的非教学人员。
除了学习和实习之外,学校的学生也将参与一些企业项目,甚至自行开拓自己的生意。
越洋而来
有关方面希望透过这种新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取得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并且培养商业经营的技能。
“工作室学校”的概念源于美国,在xx年9月开始,英国卢顿(Luton)地区开始试办这样的学校,据说让政府官员印象深刻。
这种学校无疑将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勒令退学的学生提供一个出路,而且,由于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校有天壤之别,所以也可能让无心向学的学生更容易投入,但是,仍有待实行后才能看到其效果。
为了准备这种新学校的推出,英国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宣传及推广这种办学模式。
摘编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栏目责编王永康)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