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和培养环境创造
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从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
一、培养环境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首先,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组织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和创新竞赛,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例如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
此外,学校还需与社会、企业等紧密合作,开展项目合作或实习,使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侧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因此,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导航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疑和挑战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评价机制正确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成果。
此外,要注重对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的关键所在。
在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创新,可以大大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并为社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
关键词 :创新人才;素质特征;成长氛围;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4 . 6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2 1) .140 0 1 0 (0 0 0 7 。5 4 o4
在 我们 的文 化 中 “ 循规 蹈矩 ” 的价值 观是 我们
孩 提 时 代 最 早 学 到 的 东 西 之 一 。我 们 的 教 育 更 多 的 是规 驯 教育 。 生死 记硬 背 为考试 获 高分 往往 比琢 学
这 种 价 值 观 深深 地 植 根 于大 多 数 学 校 的奖 励 制 度 中 。由此 , 们 学 会 了 尽 可 能 地 正 确 行 事 , 错 误 我 把 控 制 在最 小 范 围 内。 句话 说 , 们 学 会 了 “ 换 我 不要 犯错 误 ” 有 了这 种 观 念 , 们 就 不 太 愿 意 去 冒险 。 我 了 , 敢 尝试 新 事物 了 , 不 我们 学 会 了不 让 自己置身
才 能 , 重 抑制 了学生 的创新 能力 。 严
答 ” 而不 是 “ 问” 学 校 以一 种 较 为保 守 的方 式 , 学 。 对 学 生进 行思 维 培训 。 儿 童时 期 开始 , 从 我们 接 受
的教 育 就 是 : 确 答 案 是 好 的 , 误 答 案 是 不 好 的 。 正 错
后 仍 然 保 持 艺 术 家 的 思 维 。“ 规 矩 办 事 ” 味着 “ 按 意 按 照 事 物 的 现 有 模 式 进 行 思 考 ” 而 不 向规 则 提 出挑 战 。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育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育,以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特点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能够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
创新型人才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潜在机会;2.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的解决方案;3.具备敢于尝试的勇气,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勇于探索和创新;4.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二、创新型人才的选拔选拔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或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选拔过程中,企业或组织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考察候选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面试、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候选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与时代同步。
3.考察候选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个人能力,还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共同成长。
4.注重候选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或组织创造价值。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选拔出创新型人才后,如何培育他们成为推动企业或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
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育创新型人才:1.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
组织可以为创新型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也可以组织内部交流活动,让创新型人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2.鼓励尝试和探索。
创新型人才需要勇于尝试和探索,企业或组织应该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企业或组织应该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同时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创造性人格,二是具有创新性思维。
我们说的创新素质,就是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
一、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有崇高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进取心。
③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
1.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事总想问个为什么.比如:爱迪生--人吃了发泡剂能否像气球一样飘起来?爱因斯坦--人跟着光一起跑会发生什么情况?王懿荣--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画到底是什么?瓦特--壶盖为什么会跳动?2.崇高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进取心。
对家庭、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感都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比如:东汉时期,瘟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张仲景同族人大量死于伤寒,他立志要攻克伤寒病,因此克服重重困难,著成了《伤寒杂病论》。
一个小学生的外公是个盲人,自己倒热水时经常烫手,小学生感觉自己应该帮助外公,但又不能整天时候在外公的左右,因此他发明了一个盲人水杯,保证外公再不被热水烫伤。
北京有个8岁的小孩,跟随母亲到街上游玩,吃完东西后想找一个水龙头洗洗手,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想,如果能有一个水龙头该有多好。
可是水龙头由谁来付水费呢?假如没有专人管理,人们开完水龙头不关怎么办?他想来想去,自己发明了投币水龙头,申请了专利。
3.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
创新就要冒风险,就免不了要失败。
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是要不怕冒风险,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敢试敢闯;二是要不怕失败,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统一。
通常人们把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
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式。
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观察行星的运动规律达30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他的思维不发散,总是按照当时已经问世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去考虑问题,所以没有得出行星运行规律的最终结果。
开普勒成了他的学生后,分析了第谷的资料,进行了发散思维,按照当时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假设火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然后进行集中思维,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资料不符。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指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的变革速度非常快,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素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挑战既有的惯性思维和观念,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评估和改进现有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应能够独立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主动提出质疑。
只有不断批判和反思,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创新的发展。
第三,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时,创新也需要在团队中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创新的产生。
第四,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业精神。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他们应具备自我驱动力,能够面对风险和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的目标。
同时,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意识,具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第五,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方法。
创新思维是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开放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概念,具备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和方法。
这些素质要求是互相关联和促进的,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各个领域的迫切需求。
创新型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讨论人才培养规格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新思维方式的敏感度和接受度。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实验、科技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研究课题。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实践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项目,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资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资源。
可以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创新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供必要的设备、技术支持和导师指导。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资源,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五、强化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科技展览等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1.强调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要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征1.个性化定制: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提供合适的培养方案和资源。
2.实践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类型1.创业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领导者。
2.科研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使其成为科研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3.引领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视野,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创新的引领者。
四、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包括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氛围和动力。
创新文化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
4.社会支持: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在当今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石。
那么,要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呢?首先,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创新意识是指对新事物、新问题具有敏锐的感知和探索欲望,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和冒险。
拥有创新意识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总是在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创造。
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潜在的创新机会,并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和实现。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从小抓起,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应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在学校里,老师不应过于强调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在家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尝试。
同时,社会也应该宣传和倡导创新精神,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其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之上。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然而,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广泛的知识面能够为创新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够产生新的创新点。
例如,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催生了生物信息学,物理学与化学的结合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为了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我们需要优化教育体系。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深度,也要关注通识课程的广度。
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仅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还要通过阅读、参加讲座、实践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再者,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对问题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形象思维能力则有助于人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产生新的创意;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人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常规思维所忽略的方面;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使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产生丰富多样的想法。
创新型人才具有的特征
以上特征,我所具有的:
有:
我缺乏的
我准备:
3
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 得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1
5、工作有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6、有丰富的想象力,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 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 专注某个感兴趣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管理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管理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为一种高度理性化、知识化、复杂化的产物,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如何培养和管理创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创新型人才,顾名思义,就是能在各个领域中不断进行创新探索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其他人才相比,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特点:1. 拥有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型人才不仅具有卓越的专业素质,还具备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2. 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自我驱动力创新型人才有明显的动力和自我驱动力,愿意承担重大的责任和挑战。
3.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团队合作中的有力推动者。
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路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经过以下过程:1. 学习和积累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和积累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2. 实践和创新创新型人才需要投入到实践中,进行自我创新和探索。
他们需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用于推动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 反思和总结创新型人才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他们需要吸取经验教训,从成功和失败中获取启示和引导。
三、创新型人才的管理针对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创新型人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出自由、灵活、包容、鼓励创新和尝试的工作氛围。
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2.提供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创新型人才需要提供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包括培训机会、学习机会、实践机会、研究机会等。
这样,创新型人才就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激励和回馈创新型人才需要激励和回馈,以保证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发挥。
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与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与培养郁芳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主要由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简单劳动支撑,向主要由知识、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支撑的转变。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全面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特质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
这些人总是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其所处环境的新变化,把握新趋势,从而不断提出新创意、新设想,创造出新事物。
他们往往一身兼具发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学习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多种内在素质。
创新的实现是这些内在素质在结果上的反映,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这些内在素质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是创新型人才的精髓体现。
与普通的人力资源相比,创新型人才应同时具备六个方面的特质:一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精神。
它是人的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潜在动力,也是人持续创新的根本保证;二是敏锐的洞察力。
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一种突破性的发现。
这要求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和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三是灵动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前瞻的、灵活的、独创的,这能保证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时做到独辟蹊径,从而产生新颖、独特并且有社会价值的思维产品;四是坚韧的创新意志。
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进行破旧立新的过程,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1.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不盲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得出结论。
2. 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擅长于某一领域,还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具备宽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学识背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成果。
3. 敏锐的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新的发展机会。
他们热爱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想法和方法,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1. 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创新型人才独立思考能力强,但是他们也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同事良好合作。
2. 责任心和领导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责任心和领导力,能够为自己的项目和团队负责。
同时,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团队高效运转和事业的成功。
3. 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并随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
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始终保持创新思维。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 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背景方面,需要注重多元化。
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学习各种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2. 自我学习和探究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和质疑来不断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论文、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特征与培养模式构建
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特征与培养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其中创新科技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尝试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行构建。
标签:创新人才;心理素质特征;培养一、创新型人才的概念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品质。
另外一种说法强调创新型人才必须在某个领域做出贡献和研究成果。
如郝克明所说: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拥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二、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特征1.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的是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知识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渊博的学识。
所谓人才就是在某个领域具有渊博知识的人,这样才能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加强提供知识基础。
2.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后,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结构,比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遇到问题后,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
在处理任何事情上都能综合运用自己的能力,加上创新能力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除了创新能力外,还要具备敢于实践的精神,遇到问题不退缩,勇往直前。
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指创新人才在心理层面上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创新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可以表现为在事业上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遇到问题不退缩的勇敢追求精神;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抵抗一切外来因素带来的压力;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促进发展的能力等。
这些强大的心理素质特征都是一个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品质。
三、创新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模式1.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就要加强对创新人才多元化模式的培养。
不同的高校要开设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多方面的培养,面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要做到全面发展,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打造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另外在百花齐放的发展环节中,还应该抓住个性化的发展,突出创新人才的个别领域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精尖领域,比如高科技领域等,在这些领域稀缺创新的人才,因此要加强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1. 创新精神:具有敢于挑战传统、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案。
2. 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3. 学习能力: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前沿知识。
4. 团队协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5. 实践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 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
7. 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高度的关注和追求。
总的来说,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相互交织、相互促
进,共同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研究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在现代社会很重要,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探索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一.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众所周知,创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只有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为公司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思考力:创新型人才通常有独立思考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它们。
2.激情和毅力:创新型人才通常具有激情和毅力,因为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努力和探索。
3.团队合作力:虽然创新型人才通常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同样具有团队合作力。
他们知道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会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提出建议。
4.自我驱动力:创新型人才具有自我驱动力,能够自我激励,不需要外界的压力来推动自己完成工作。
5.很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当然,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拥有很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和上级领导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成果。
二.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由于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企业和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选拔机制来引进这些人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新型人才选拔方式:1.招募:企业和政府可以招募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鼓励他们创新。
创业园区或创新实验室等聚集人才的地方也是很好的选择。
2.评估:企业可以通过面试和有关的考试来评估申请者的创新能力。
政府则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寻找才能。
3.竞赛:企业可以举办有关创新的竞赛,来发掘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样的竞赛还可以激发和鼓励人们的创新精神。
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旦找到有创新潜质的人,企业和政府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支持。
以下是几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1.学院式培训:领导者可以为有潜力的人提供热门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这样的培训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在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为人才提供了全面的培训。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创新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创新素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创新素质呢?首先,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的人,更容易发现问题和产生新的想法。
好奇心驱使人们去追问“为什么”,从而打破常规思维,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培养好奇心需要从小开始,鼓励孩子们多问问题,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和关注。
家长和老师不应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麻烦而敷衍对待,而应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在学校教育中,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也是培养好奇心的重要途径。
其次,开放的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拥有开放思维的人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不受传统观念和固有模式的束缚。
他们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能够融合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培养开放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前沿的科技和文化动态,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再者,敏锐的观察力不可或缺。
创新往往源于对细微之处的洞察。
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变化、细节和潜在的联系,是发现创新点的重要前提。
例如,瓦特观察到水壶盖被蒸汽顶起,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培养观察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细致入微地分析和思考。
通过开展观察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勇敢的冒险精神也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未走之路,必然会面临失败和挫折。
只有具备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才能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
许多伟大的创新成果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的。
培养冒险精神,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尝试和探索。
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
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作者:蒋晓虹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5期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教育体系、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即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
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校园氛围应从树立大学教育理念、创建包容性强的组织文化、营造宽松环境着眼;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机制应从重视个性发展、集约核心课程、推陈教学过程、出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评制度入手。
关键词:创新人才;素质特征;成长氛围;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01-02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三大要素:创新人才、创新体制、创新文化。
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体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创新文化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灵魂。
高等学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主要责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对创新人才的素质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一、我国人才目前的问题我国传统型教育是传习式、授受式的。
从学校教育精神、文化的缺失到教学管理、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规范化、一体化扼杀了许多学生个性特长与才能,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加索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艺术家,问题是如何让他在成年后仍然保持艺术家的思维。
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培养硬思维上做得相当不错,而在发展软思维方面则很欠缺。
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以剔除软思维为方向的。
我们有关智能的许多正统观念都建立在逻辑与分析基础上。
当你寻找和琢磨各种想法的时候,过多的逻辑思维则会使创造过程短路,含糊不清、不相协调和彼此矛盾是人类存在的特征,人类智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套上“那不合逻辑”的思维枷锁,其后果是丢失了大脑最细腻、最珍贵的一项创造:本能的预感。
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培育环境
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培育环境
杨文圣; 李振云
【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论述了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素质的人才。
创新人才具有好奇心、发散思维和自主性等素质特征。
而创新人才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必须为创新人才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杨文圣; 李振云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列部; 河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河北石家庄市 05009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优化学术软环境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工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J], 王秀彦;李娟;陈佳楠;罗琼
2.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 [J], 蒋晓虹
3.营造德育环境培育创新人才 [J], 殷德红
4.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 [J], 蒋晓虹
5.吉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宋微;戴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和培养环境创造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所营造的培养环境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培养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时代,创新的价值更是日益凸现,放眼全球,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学与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的竞争。
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已经成为时代对当今教育的新要求。
这种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来实施,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环境来培养。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促进和阻碍作用,优良的环境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优良品质,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创新实践取得杰出创新成果,为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为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人[2]。
创新型人才具有如下特征: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其中:一是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东西或因素。
2.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创新型人才往往可以轻易地摆脱惯性和原有的思维定式,根据不同的信息阐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经常能够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为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3.智商在中等以上。
很多研究表明,智力测验成绩和创造力测验成绩关系不大,但也不是毫无关系。
一般来说,智商很低的人,创造力也很低。
高创造力必须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力因素水平。
但这仅仅是高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人格特征鲜明。
创新型人才一般有着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期待取得成功;有较强的恒心,对所从事的事情非常专注;有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毫不气馁。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件创新人才的素质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部分。
前者可分为知识和能力两部分,后者主要体现在创新人才个性素质上。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创新知识与技法;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个性素质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感、好奇心和兴趣、求知欲望、耐心和毅力、自信心、胆魄和团队精神。
智力因素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因素,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的导向、催化和动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特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件构成(如下页图1所示)[3]:1.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创新人才必须把创新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并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自身素质的最本质的体现,并以此作为人生价值的新境界、新追求,在创新与社会进步这一层面上找到并实现人生的意义。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的最为本质的内涵。
2.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都已有较为成熟规范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维和新方法,必须要有以现实为基础、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3.充分的知识准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和知识体系的支持。
知识经济就其本质来说,是创新型经济,创新是其灵魂,但知识经济首先是以知识的生产、知识的积聚、知识的分配、知识的应用尤其是知识的更新为基础。
另外,完整的知识及体系构成了创意形成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人们创新能力的大小。
4.科学的创新观念。
创新是一种科学活动,不仅要遵循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地认识、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未来趋势,而且要充分认识和遵循创新过程的客观规律。
对创新规律的认识,是随着人类创新活动的开展逐渐深化的,对创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创新行为的自觉程度、科学程度以及有效程度。
5.厚实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
创新必须得到社会科学的支持,使创新主体具备应有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厚实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有利于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形成独立的人格,有利于创新主体对科学道德的遵循,也有利于创新主体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形成,继而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6.理性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和过程。
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首先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并由此达到对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创新同时必须遵循自身固有的规律即创新规律。
这就决定了人们的创新活动必须遵循认知的规律尤其是思维的规律,使创新思维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只有实现创新思维的科学化,才能使创新成为理性的过程,也才能保证创新的科学化。
7.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创新不仅需要创新人才个性的张扬,而且需要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创新活动中更为重要的内在要素。
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思维状态下,创新型人才素质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活动的有效程度都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程度以及心理品质的状态。
8.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有效的创新活动表现为现实的创业过程。
只有使创新同时成为不间断的创业过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赋予创新以现实意义并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需要创新的支持,同时,创新需要创业精神的内化。
由此,创新精神也就转化为创业的精神,创新能力也就表现为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创造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与个体发生关系、产生影响的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
优良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品格、提升素质和造就成才的重要作用。
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
马克思曾经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进行环境革命,创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创新型环境。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宽松、富有激情的环境。
而环境又可分为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
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型环境的创造应从以下方面努力: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之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加油站。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子系统,不但具有与高校教育整体、和谐的文化品位,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实物景观等文化底蕴。
现代图书馆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场所,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要窗口。
具有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大功能。
”[5]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学生的价值和精神需要,建立宽松、民主氛围,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要不断提高各类文献信息的采访质量,建设一个符合办学目标和特色、馆藏资源丰富的高水准图书馆,为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更新奠定物质基础。
图书馆各类文献是图书馆履行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基础。
2.充分发挥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
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培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所必须的。
现有实验、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概念陈旧,技术手段落后,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等[6]。
高校的实验室应当是与经济、科技结合的纽带,要联系实际,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学科或学科群建立研究基地或科研中心型的实验室,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建立流动编制和淘汰机制是科研性专业实验室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措施,与企业联姻或自办科技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解决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适应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3.促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环境,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反映了教育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是需要人为去创造的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优化的育人环境。
第一,要形成教师群体育人、管理群体育人、服务群体育人的全员育人的大环境,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维护和体现的整体环境、文化品位。
第二,建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用丰富的文化载体感染人。
如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定期举办学术节、学术周活动,到厂矿企业、博物馆等参观学习,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同时要注重引导与渗透,始终把握活动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能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参与意识、科学事业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第三,创造一个民主的、自由的环境。
培育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和自由讨论的风气,在争鸣中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灵感,不断地巩固知识,不断地创新。
第四,创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环境。
尽量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的环境,如为文、理、工、艺术等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互相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和场所,提倡教师在科研实践中帮带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与企业接触,到企业中去实践。
在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文化艺术知识与科学技术知识相互交融、渗透,学风、科研之风相得益彰,营造培养学生创新力的立体式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7]。
4.培育良好的、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创新社会环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我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就要改进和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无论在政策的制定上还是舆论导向上,都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及创新活动的实施要有充分的宽容。
许多科研成果不是短时间内见效的,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有时间作保证。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一直主张,中国的大学要延揽“大师”,更要有“大爱”,即宽容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