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心大屋顶规划设计
从技术到艺术——托马斯·赫尔佐格和伦佐·皮亚诺建筑技术观的比较

从技术到艺术——托马斯赫尔佐格和伦佐皮亚诺建筑技术观的比较傅佳锋;管凯雄【摘要】文章从建筑技术角度入手,分析比较了在技术上颇有造诣的世界级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和伦佐·皮亚诺在结构、材料、设计出发点方面的异同.虽然他们建筑技术现存在差异,但都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The paper tries to contrast and analyze the building technology between Thomas Herzog and Renzo Piano from the technology standpoint. Their design skills are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their different basic ide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However, both of them created the wonderful projects.which could combine the technology and artist together perfectly.【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建筑技术;设计手法;托马斯·赫尔佐格;伦佐·皮亚诺【作者】傅佳锋;管凯雄【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6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建筑发生了巨变。
西方古代建筑从柱式、拱券到穹顶的发展,都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而出现的。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和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撰写的《论建筑》都总结了前人建筑技术的经验。
到了近代,新的建筑技术极大推动了建筑形式的革新。
托马斯赫尔佐格

生态建筑
(1)北向光线的利用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 的太阳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 的作品中被大量使用。其常用手法 是通过反射作用,把北向光线均匀 引入室内。 在汉诺威26号展厅中,为了给高 大展览空间提供质量的均匀照明, 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 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反射 板”而引入更远的公共区域, 从而使光线均匀分布。
霍次大街住宅中庭
生态建筑
(3) “温度洋葱”的措施
就是按照不同的使用温度要求, 把不同使用空间从内向外依 次布置。通过设置具有梯度的空间, 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在Pfalz的小别墅项目中,将 需要保持较高温度的洗澡间置于 建筑最深处,其他空间依次布置, 最外层还设置太阳房作为室内外 缓冲空间,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夏季白天 冬季白天
夏季夜晚
冬季夜晚
雷根斯堡住宅冬夏通风分析图
生态建筑
(2)大厅型空间的通风
大体量的建筑空间仅靠热压通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的促进自然通 风,风压通风常常与热压通风一起发挥作用。在大空间出风口的上部常设有 阻流式封盖板,其作用不仅是遮挡保护出风口,还由于其高出通风口一定距 离,且设计成中间下部凸出的形式,形成文丘里效应(气流从开阔处进入狭 窄渠道后速度骤然增加的现象)而极大促进室内空气流出。另外,在进行通 风设计时,由于大厅规模及使用性质不同,进风口的位置也选用了不同的形 式(一般进风口在建筑下部)。如汉诺威26号展厅项目中,新风从距离底面 4.7m高度吹进,冷空气缓慢下降后逐渐升温后再从高起的屋顶排出。气流缓 慢下降后又上升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室内上升空气的余热,还减少了 对工作区使用者的影响,也使大空间内气流尽量均匀。
生态建筑—— 雷根斯堡住宅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5
汉诺威26号展厅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1、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2、为贸易展览会组DMAG设计; 3、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题。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6
汉
01
诺 威 气 候 条 件
18
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
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秦昕璐/张珂凡
1
01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诺威博览会 OMAG26号展厅
01
ontents
02 03 05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02 03
04
0 5
2
Y O U
C A N
W R I T E
H E R E
KEY WORDS
人·自然·技术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马斯·赫尔佐格 Thomas Herzog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 师和建筑学教授。他以其关注技术、注 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世界。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 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缓冲空间的营造 ; 2、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3、自然通风的组织; 4、应变界面的构造。 协调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格作 品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 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换。 而汉诺威26号展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2
建
03
筑 采 光 设 计
13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 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被大 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 北向光线均匀引入室内。
浅析彼得.卒母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

现代建筑思潮·课程论文·2014年10月浅析彼得.卒母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摘要:彼得·卒姆托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深受关注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以对材料的精选和高质量的手工艺处理,以及规则的几何形体而闻名。
本文试图对卒母的几件作品,从形体、功能、材料、空间和场所等方面,对其超乎寻常的空间设计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唤起人们对建筑本质的思考。
关键词:卒母托;空间;形体;材料;光1引言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文化时代里,仍能偏居于阿尔卑斯山脉,以一种近乎中世纪的步调,一种仍然与土地、大自然发生关系的步调盖着自己的“小”房子,证明着另外一种价值的存在。
而在他的作品里,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缺失已久的永恒价值。
面对国内如此浮躁的一个建筑时代,彼得·卒姆托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他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我们失去的永恒价值。
2卒母托生平介绍1943 年4月26日,Peter Zumthor (图1)出生于瑞士巴塞尔,他的父亲是一位专门制作家具的木匠,1958年,卒母托曾在一位木匠身边以学徒的身份学习木工相关技术,因为有这层关系,一般认为卒母托从他的父亲身上学习到许多事物以及对于材料的了解等,卒母托自己也领悟到那种不畏艰难的心理,认为工匠应该要克服技术上的问题,然后将作品以最完美的形态呈现出来;1963年,卒母托二十岁時进入了巴塞尔艺术工艺学校学习设计,其后到了美国纽约的普瑞特学院学习,在那里,严格的工艺训练使得他清楚的了解到现代主义的想法和感觉。
彼得。
卒母托的作品尺度都不大,但是他的每一栋建筑物对于基地和整体的计划有着很周详的考虑,反应出不同的感受。
每一個作品都反应出人对于建筑物基本元素、位置、材料、空间和光线的感觉。
24 岁的卒姆托回到瑞士在当地历史保护委员会任建筑师,卒姆托于1979年在瑞士的格劳宾登一个偏僻小镇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开办事务所的20年中,卒姆托的作品数量并不多。
展厅案例分析.ppt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 所遵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缓冲空间的营造 2、采光与遮 阳的协调3、自然通风的组织4、应 变界面的构造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 然光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能源,还是 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要求。 伴随着现代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建 筑空间往往忽视了对自然光的利用。 但是,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 随着过多的热量引入。因此,协调 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格作品的 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 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 换。而汉诺威26号展厅就是一个很 好的案例。
4
26号展厅前 POWEPOINT
期设计思路
适用简约可爱及相关类别演示
5
26号展厅为德国贸易展览会组织
DMAG设计的。作为“200年世博会的第
一件展品”,它的设计体现了本次世博会
的主题:“人—自然—技术”。巨大的展
厅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整个
建筑外观是一种独具艺术性的技术,是建
筑结构和对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形式
汉诺威26号展厅案例分析
1
一、案例分析—托马斯·赫尔佐格汉 诺威26号展厅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 教授。他以其关注技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 世界。他的生态建筑思想是人类和所有的人工制造 物达到一个自然和人造自然的亲切和睦的境地。托 马斯说:“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和阳光, 其真正的目标是为了节省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 他始终坚持“从生态到建筑,从技术到自然”的原 则,他已经把生态升华成一种思想和精神,并以此 贯穿他一生的建筑设计过程。托 马斯·赫尔佐格更关 注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基础上自身的节能程度、 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 耗费,来达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国外景观设计案例

国外景观设计案例1、汉诺威康斯柏格(Kronberg)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德国DeignbyAterlierDreieitl康斯柏格居住小区是为2000年汉诺世界威博览会而开发的居民小区,总面积150公顷。
博览会期间用于接待参会人员,会后销售给当地居民,该小区是采用全新概念建设的绿色环保小区。
最具特色的节水设计,整个城区就是一个大的雨水收集站,雨水被收集。
储存,生态净化,被用做绿化灌溉,蓄水池又是小区景观必不可少的亮点。
雨水的收集除采用绿地、入渗沟、洼地等方式外,透水型人行道也被广泛应用,同时,还经过特殊设计,利用贮蓄径流的地下蓄水池与径流进入蓄水池的撞击声模拟海浪的声音,增添了小区的气息。
据数据统计,小区建成后,径流系数几乎没有增加。
节能方面,全部采用太阳能和风能,无外来电力供应;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新型保温、隔热环保材料。
雨水收集系统2、汉诺威德意志银行景观设计德国位于汉诺威市的德意志银行是著名的绿色生态建筑。
其主要特色为:雨水收集转化系统功能性屋顶花园设计雨水收集转化系统屋顶花园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配合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
起到隔热,减少太阳热辐射对建筑内部的升温现象。
屋顶设置的反射镜能根据阳光角度,为底部不见阳光区域采光。
美观效果。
功能性屋顶花园设计3、波特兰西南12大街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美国波特兰市西南12大街被称作“GREENSTREET”,主要利用街道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分散到一系列渗透性种植池中。
该种渗透性种植池约可处理该街区60%的地表径流。
12大街每年约有800立方米的降雨量,面积大约740平米的雨水沿现有道路面流到4个面积约25平米的暴雨种植池中。
当第一个种植池中雨水高度达15cm左右时,通过联通切口流入第二个,依次类推。
通过这些种植池内植栽的吸附和阻流作用,雨水流速可被控制在10cm/h渗透入地表。
通过网络结构体现水体特性,将暴雨水流控制在种植坛内,创作出更多步行、停车、街道景观、照明和标语空间。
科学引领建筑创作_简评托马斯_赫尔佐格的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

建筑师与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了采用 不同木质材料的部位,以便能够做到物尽 其用, 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同时又不会在 一些需要采用性能一般材料的部位,使用 性能优良的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悬挑木托架上弦水平,下弦则呈反向 抛物线状, 整个是用层压木建造, 而抵抗侧 向荷载的稳定支撑构件则是位于下弦面的 “K ”形支撑杆件。 双曲面状的木栅格壳体位于悬挑木托 架之间,本身通过位于下弦面的木栅格体 系承受重量,并传递到木托架的下弦面上。 而木栅格的密度,则是依据荷载分布状况 确定的:承受荷载较多的部位,栅格较密, 反之则较为疏松。 因此, 实际上双曲面木栅 架的形式, 来源于结构承重的需要, 明确地 反映了科学对建筑的影响。
[1]
因此露天平台的使用率很低。而世博会需 要露天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室内展馆的 补充, 另一方面, 很多活动都需要在室外场 地举行。 边长约 4 0 m 见方的独立伞盖结构单 元,构成了这组“大屋顶” 。巨大的、透明 的屋顶, 可以界定和遮蔽设计地段, 这样很 多公众性的活动,能够在露天环境中举行, 不会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而且因为没有 侧墙, 所以这组 “大屋顶” 构筑物特性鲜明, 不会与周围的展馆混淆。 “大屋顶”下的空 间是完全开敞的。 问题 2 :为什么选用木结构? 建筑解答2:因为屋顶结构由通透和闭 合的两个部分组成, 尺度较大, 适合体现木 材建造的新工艺,而且木材是一种可再生 的材料。其次,木材材质的自然性, 可以使 人们很容易地感受到“露天”和“自然” 。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 “人——自然— —技术” ,其中前两方面已经有所体现,而 第三方面 “技术” 的概念则是通过最新的结 构技术和屋顶的膜结构技术体现的。赫尔 佐格教授认为:通过现代制造工艺和手工 艺的结合,可以使“大屋顶” 成为一种用木
会展场馆的规划与建设

• 参观者在礼堂内的流通路线应该在走
廊两侧的展台前面。自由展台展会主
要位于展厅中心位置,以创造活力和
多样性。通往所需行程距离内的紧急
出口的通道必须保留。贯穿于整个展 厅的主要过道通常是3米宽,大型展会 中增加到4米,周边过道至少2米宽, 通常是2.5—3米。
专业设施——充足的交流空间
交流空间主要指的是主体建筑中人员能够 出入的大厅和散布道。参观者可以通过散 布道进入首层和其他各层的展厅,也可以 给大众提供休息的场所,保留大片的绿地 和专门的休息区,以便为展商观众在工作 或参观之余提供休闲场所。人车分流的场 内交通系统一定要完善。货物从专用通道 运,要避免人流物流交织影响内部交通。
会议中心专业设施
会议室面积一般要大、小规模俱全。 会议室的布局主要有礼堂式、剧院式、 教学式、圆桌式等。可固定设置,也可 根据需要随时变换。 会议室内家具主要有桌椅、平台、讲台 等。
会议室应配备射光灯、泛光灯及特效 灯光。还需要配备室内灯光的调光器 。
还需考虑会议室空气流通问题、会议 室高度、墙壁隔音效果、梁柱的设置 等细节。
一体化展览空间指的是将每层展厅之间 在平时采用卷闸分割成独立的部分,在有 较大规模的活动时可以将5个或多个展厅连 续成一体,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大展厅。
展览中心的专业设施
单层大厅的设计通常是标准尺寸的, 适用标准结构体系便于提前制造标准 组合配件和快速的搭建。要求随目标 展会的类型和运作的等级而变化,而 且较小的展厅一般与在会议中心的那 些展厅相似,特别是当他作为多功能 厅使用时。
展厅设计实例
展厅要素规划
展厅外观 会展场馆的建造设计材料要体现功
能性。如慕尼黑展览中心外观并不豪 华,看上去类似一排排的厂房或仓库, 但沾上和观众需要的设施一应俱全, 非常实用。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案例分析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案例分析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案例分析摘要:简要介绍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要规划⽅⾯、以及后续利⽤、对于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影响。
关键词:世博会汉诺威In 2000 Germany hannover world expo case analysis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ld expo 2000 hannover themain planning、and the subsequent use、for the c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ea .Keywords :word expo hannover1.概况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然—技术:⼀个诞⽣中的世界”。
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提出的21实际议程,汉诺威世博会旨在为⼈类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和⽣态⽅⾯已经和未来实施的应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和交流平台。
汉诺威世博会的正式参展⽅包括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突破了世博会的历史记录,还有10个⾮正式参展⽅。
从2000年6~10⽉,世博会历时153天,参观游客总数约为1810万⼈次。
汉诺威世博会的展⽰内容和交流活动⾮常成功地表达了世博会的主题,使世博会从“展⽰”空间⾛向“论坛”场所。
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2.区位选址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每年举办许多⼤型的世界级展会,如汉诺威⼯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信息通讯及⾃动化博览会,位于汉诺威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的展会设施。
汉诺威世博会的相当部分利⽤了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见图1),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次利⽤既有设施,体现了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00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且还显著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从⽽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诺威26号大 厅通风示意图→
(3) 高层建筑的通风
由于具有足够的高度,在贯穿全楼的竖井中很容易形成空气压力 差,即“烟囱效应”。在OBAG管理大楼设计中,房间的空气交换通 过立面自然通风,新鲜空气经过室内使用后加热进入竖井排出室外。 这种措施高效且不消耗能源。但是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并做好防火措 施。
Pfalz小别墅→
2 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仅能够节约大 量能源,还是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 要求。伴随着现代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建筑 空间往往忽视了对自然光的利用。 但是,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随着 过多的热量引入。因此,协调解决采光和遮 阳是赫尔佐格作品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 为两种策略: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 的转换。
霍次大街住宅中庭
(3) “温度洋葱”的措施
就是按照不同的使用温度要求, 把不同使用空间从内向外依 次布置。通过设置具有梯度的空间, 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在Pfalz的小别墅项目中,将 需要保持较高温度的洗澡间置于 建筑最深处,其他空间依次布置, 最外层还设置太阳房作为室内外 缓冲空间,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KaneDesignTM
Study for the Dragon @ Thainland Canada
展览全面回顾托马斯· 赫尔佐格先生 三十余年的建筑创作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对各作品和研究项目都进行了详细的介 绍,内容翔实、图片精美。展览的最后 部分是对赫尔佐格先生在大学指导的博 士研究的介绍。这些横跨建筑学与物理 学、医学、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 究复杂而精密,吸收了不同学科的研究 成果,使建筑产生了远远超出凭感觉设 计所能达到的生态效益。这些研究成果 也向我们展示了建筑学中新的问题和新 的研究方法。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杨婉玉201114040221 王清英201114040222 李亚迪201114040223 洪慕云201114040224
目录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公寓
▐
▐
单身母亲公寓
明纳尔特大楼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设计楼从1997年开始进行策划,按照设计意图 可归纳成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健 康无害策略和整体设计策略。 针对绿色化目标,设计小组在建筑设计和设备 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策略,在遮阳、防晒、隔 热、通风、节电、节水、利用太阳能、楼宇自 动化、绿化引入室内采取大量具体措施。
单身母亲公寓
建筑位于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展览中心附 近,,建筑师为M·布林克曼和康哈迪,委托者为 拉岭镇的圣托马斯教区,是为单身母亲提供的 公益住宅。建筑师提出了每人每天耗电不大于 1.5度的目标。 主要通过太阳能的利用,雨水 和废水的收集利用,屋顶和外墙的隔热来体现 生态建筑的理念。
建筑师的设计出发点是把该公寓建成一座生态 的低能耗的建筑并避免所谓的标准化平面。建 筑为3层,共有10套1~ 4居室、面积从27~ 84 ㎡ 的住宅,便于单身妇女和有不同数目孩子 的单身母亲居住, 其中部分户型为跃层式。 总建筑面积为750㎡为了利于节能和促进社交, 底层部分设计为公共空间,有宽敞的门厅、洗 衣房、会议室和茶水间,贮藏室独筑于主体建 筑之外,为屋顶覆草的单层建筑。汽车实行共 享,故只提供三个停车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 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 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虽然那只是一 个位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 内涵较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 富。其基本概念如图所示:在冬季,该中 庭是一个全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 下,成为大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有 效地改善了办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的能 耗。在过渡季节,它是一个开敞空间,室 内和室外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有效的改 善了工作室的小气候。在夏天,中庭南窗 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有效的遮蔽直射阳光, 使中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凉棚。中庭南侧 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天窗,从而利 用中庭顶部的反射装饰板,保证开敞办公 室的天然光利用。设计小组还认为中间的 “光廊”采用了一部分天空光线,帮助提 高设计室的天光照度。
展厅设计PPT课件

精品课件
25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桁架结构
精品课件
26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桁架结构
上海浦东机场
精品课件
27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桁架结构
关西国际机场 伦佐·皮亚诺
精品课件
28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桁架结构
法国加尔纸桥(Cardboard-bridge)坂茂
精品课件
29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Shigeru ban + Hermès纸房子 roof structure
Shigeru ban + Hermès纸房子 roof structure
Shigeru ban + Hermès纸房子 interior views
Shigeru ban + Hermès纸房子 details
Shigeru ban + Hermès纸房子 architect shigeru ban
建构:建造的诗学。更强调“再现”和“本体”在 “结构理性主义”原则下的统一。
再现和本体:结构具有象征因素和技术因素。基座、 构架和屋顶具有本体性,壁炉和轻质围合表膜具有 再现性和象征性。(森佩尔)
结构理性:建筑形式要忠实于结构体系,忠实于材料 力学性能。
精品课件
4
• 关于建构(Tectonic)和建造教学
精品课件
35
•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
悬索结构
雷诺汽车公司产品配送中心
诺曼 福斯特
精品课件36ຫໍສະໝຸດ 结构体系的表现形式悬索结构
毕尔巴鄂步行桥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精品课件
37
商业楼屋面方案

商业楼屋面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 项目背景介绍 (4)2. 设计目标与原则 (5)二、场地分析 (6)1. 地理位置分析 (8)2. 周边环境评估 (9)3. 气候条件考虑 (10)三、屋面设计规划 (11)1. 屋面类型选择 (12)1.1 传统型屋面设计 (14)1.2 现代型屋面设计 (14)1.3 特色设计构思 (16)2. 屋面布局规划 (17)2.1 功能区域划分 (18)2.2 空间利用策略 (19)2.3 绿化与休闲区域布置 (20)3. 排水系统设计 (21)3.1 传统排水方案 (23)3.2 现代新型排水技术运用 (24)3.3 雨污水处理策略 (25)四、结构与材料选型 (26)1. 结构设计原则与要求 (27)2. 材料选择与比较 (28)2.1 常用材料介绍 (29)2.2 材料性能对比分析 (30)2.3 环保及可持续性考量 (31)3. 结构安全评估与防护措施 (32)3.1 承重结构计算分析 (33)3.2 防护措施设计与实施 (34)五、设备设施配置 (36)1. 给排水系统配置方案 (37)2. 供暖及通风系统规划 (39)3. 电气系统布局 (40)4. 其他配套设施规划 (41)六、节能环保措施 (43)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标准执行 (44)2. 节能措施实施方案 (45)3. 环保技术应用 (46)4. 环境教育与宣传策略实施计划展开讲解介绍步骤 (47)一、项目概述本商业楼屋面方案旨在为新建的商业综合体提供一个结构合理、美观大方、功能完善的屋面解决方案。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环境要求以及经济效益,力求在保证建筑物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屋面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特点以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屋面结构类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连接设计,以确保屋面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国内外世界著名大型会展中心案例研究ppt课件

总结
各会展中心案例概述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大型会展中心的 设计重点: A B C D E 平面和竖向布局模式 展馆规模及展厅单元的设置 配套设施以及功能布局 结构及防火设计 智能化管理系统及生态节能措施的应用
A平面和竖向布局模式
1.平面布局还有一种并行式: 其特点是各个展厅相对独立,并行布置于主要人流通道的两侧, 装卸货口位于展厅外侧或展厅之间,总体布局呈鱼骨状。这种 模式的优点是交通流线简洁明了,便于两侧展厅单独或联合使 用,展厅具有同一性,尤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会展中心。
E智能化管理系统及生态节能措施的应用
1. 利用绿化和水面改善场馆气候环境:建筑周围大面积的 绿地和水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气候环境,节约建 筑能耗。 2. 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3. 注重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展馆设有循环利用再生站,创 新的垃圾分类系统和设备及噪声控制系统雨水收集,会展中心利用太阳能作为部分 能源供应,会展中心利用屋顶雨水渗流系统,提供展览湖和 喷泉的水源。
A平面和竖向布局模式
2.竖向布局模式还有一种 多层式:展厅采用了多 层式。多层展厅需设置 足量的扶梯、疏散楼 梯以疏导大量人流,还 必须设置大型货梯。下 层展厅空间受柱网限制 较大,楼面的承载力受 局限而不经济,且三层 以上参观人流频度也会 大幅降低。这种形式在 德国已经越来越少采用。
B展馆规模及展厅单元的设置
引言: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尤其 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五大会展城市最为活 跃,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 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
引言:
3.在国外,像会展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地区,对会展也有类似的 解释。美国解释说会展就是特殊活动,其包涵的范围较广,所 以产值大,占的比重高。
德国著名的会展中心

德国著名的会展中心德国著名的会展中心一、埃森展览中心埃森展览中心位于德国经济最强劲、人口最密集的埃森市,交通便利,展馆设施一流。
展览中心现拥有设施齐备的19个彼此相连的展馆,展场面积11万平米,室外展出面积2万平米,以及能容纳7000个车位的停车场。
是德国八大展馆之一,目前,正在兴建面积约为2万平米的新展馆。
几十年来,埃森展览中心一直处于稳步的发展之中,现代化的展馆设施,配以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使埃森展览中心每年的展会不断,而且人气骤增。
场地周转率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翻了一倍。
埃森展览中心每年举办展览的天数超过100天。
埃森展览公司是埃森展览中心的经营者,成立于1913年,如今已跻身德国10大展览机构,也是拥有最多参观者的展览机构之一。
粗略统计,埃森展览公司每年主办的展会活动超过40个,其中有13个是国际性展会。
每年大约有11500家参展商参展,其中25%的参展商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
同时,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万参观者到会参观。
在埃森展览中心举办的著名展会有德国国际建筑贸易展,始办于1951年,每两年一届。
在这个盛会,上供应商、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以及贸易商共聚一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产品、技术和服务打开通往德国及全欧洲的业务之门。
参展商数量目前已超过1000多家;观众的数量更是超过了10万人,其中80%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贸易商。
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心杜塞尔多夫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位于欧洲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也是德国乃至全世界主要展览地区之一,特别是欧洲机电产品展览会主要举办地,受到众多中国企业的欢迎。
它是德国经济实录最强的联邦州-北威州首府,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和零售集团,大约8000多个外国公司在该州设立欧洲办事处,贸易额在德国各州中占据榜首,超到24000亿欧元。
该州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德国GDP的1/4,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三位,领先于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瑞士等国家。
课件 汉诺威世博会

被认为是本次世博会上最“酷”的 建筑,由荷兰著名的MVRDV建筑事务 所设计。它的设计主导思想是“荷兰创 造空间”,因此,建筑师们将典型的荷 兰风景竖向叠成一片片“三明治”,建 成为40m高的塔楼,这也是世博会中最 高的国家展馆。这一设计强调了荷兰人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的能力,并以此来说 明该国的土地是荷兰人从大海中挽救出 来的。整个展馆由“屋顶花园”、“雨 林”、“森林”、“根”、“园艺花圃” 和“沼泽沙丘”6层叠加而成,有一个 自给自足的风力发电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荷兰馆以这种全新的自然空间组织形式 和自主的能源系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 运用现代技术,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境界,也为城市空间未来的自然化 问题提出了解答。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 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由于世博会举办时 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是最具影响的大型 综合性国际博览活动之一,因此它被誉为经济、文化 和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作为一种“世博文化”,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为人类 探索未来提供了线索,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 方向。它将先进理念与完美技术巧妙结合,回答 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世界最大的命题。它是人 类发展史的一个创举,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庆典, 必将永远载入史册。同时,我们学习、研究它成 功的经验,对我国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 览会将是个有益的启迪。
荷兰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

荷兰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5页(P63-67)【正文语种】中文MVRDV事务所由 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和 Nathalie de Vries 于1993年在荷兰鹿特丹创立,其设计和研究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领域。
MVRDV的创作过程基于研究与高度协作,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客户及利益相关方。
设计成果包含了大胆直接的建筑单体、城市规划、学术研究及客体研究,带领都市以及其景观走向未来,引领业界风向。
在该设计思路的指导下,MVRDV的成果涵盖了各类型尺度的建筑、规划、出版物及装置物。
已经建成的项目包括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荷兰埃因霍温‘Flight Forum’创新工业园区、阿姆斯特丹Silodam住宅综合体、松代町艺术中心、德国慕尼黑Unterföhring办公园、阿姆斯特丹劳埃德酒店、海牙Ypenburg住宅小区规划、鹿特丹屋顶加建房Didden家园、埃因霍温De Effenaar文化中心、东京Gyre精品购物中心、菲尔德霍芬Maxima医疗中心以及马德里标志性住宅楼Mirador和Celosia。
目前正在施工或设计的项目包括荷兰、西班牙、中国、法国、美国、印度、韩国等位于多国的住宅建筑,以及挪威奥斯陆DNB银行总部大楼、荷兰Spijkenisse公共图书馆、鹿特丹中心市场大楼、中国南京文化广场和杭州动漫博物馆以及丹麦摇滚博物馆。
与此同时,MVRDV也参与多项大规模城市规划项目,例如:挪威奥斯陆城市规划、法国波多尔总体规划以及西班牙洛格罗尼奧生态城设计。
规模更宏远的项目如,大巴黎未来都市构想以及将在旧城基础上双倍扩建的荷兰阿尔梅勒新城市规划项目也同时都在进行之中。
MVRDV最初于1998年发表了作品专辑FARMAX,随后发表了a.o.MetaCity/ Datatown(1999)、Costa Iberica (2000)、Regionmaker(2002)、5 Minutes City (2003)、KM3 (2005)、Spacefighter (2007)和Skycar City (2007)以及最近发表的The Vertical Village (with The Why Factory,2012)(“ 垂直村落”)。
适候性建筑外立面设计理念

适候性建筑外立面设计理念【摘要】:建筑是遮蔽物,但逐渐异化为“时装”。
本文回归建筑本原,倡导“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立面”,从可呼吸的建筑表皮——双层皮玻璃幕墙——THI外墙材料的应用及被动式降温立面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外立面;适候性;通气性;被动降温Abstract: Architecture is shelter, but gradually alienated as “fashion”. This article to return to the building primitive, advocated the building facad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to discuss in terms of building skin can breathe - double skin glass curtain wall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I exterior wall materials, and passive cooling facade.Keywords: building facades; suitable climate; ventilation; passive cooling.中图分类号:TU23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建筑师的视野,近20年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呈现多元化局面,但在这种“繁荣的形式”背后,我们较少看出建筑立面与地域气候的必然联系,建筑的表皮逐渐异化为“时装”。
在寻找城市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操作模式时,我们发现建筑立面设计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1可呼吸的建筑表皮——双层皮玻璃幕墙Mies在上世纪20年代设想的位于柏林friedlich大街的透明玻璃建筑在当时并未实现。
30年后,美国及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大量色彩斑斓的玻璃建筑,10年来,人们发现彩色玻璃逐渐淡出,当代建筑越来越透明。
探析坂茂的纸建筑和他的设计理念

探析坂茂的纸建筑和他的设计理念作者:***来源:《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在建筑材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纸筒材料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临时性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以纸筒作为展馆的内墙、天花板及展示台的主要建筑材料,不仅减少了因展览时间短而造成的材料浪费,而且意外发现了纸管超乎想象的强度,进而孕育了“纸建筑”的创作原点,“纸建筑”的概念就是这样诞生的。
作为纸建筑的代表性人物,日本建筑师坂茂对纸筒材料的探索运用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都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怀。
文章对坂茂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纸建筑和他的设计理念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可以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坂茂;纸筒建筑;人道主义;环保2014年3月24日,日本建筑师坂茂荣获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他是第七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他全部的作品中。
他通过杰出设计,来应对高难挑战。
坂茂拓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以及受灾群众的对话。
他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再加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这位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他的作品类型相当丰富,有教堂、艺术中心、展览馆、住宅楼等,下面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件作品进行分析。
一、纸建筑作品分析(一)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坂茂与弗雷·奥托合作设计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该场馆采用了坂茂使用最娴熟的建筑材料纸筒作为该建筑物的基本结构。
参考傅诚和魏春雨的《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得知展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长73.8m,宽25m,最高处达15.9m。
建筑是由三层结构构成。
第一层是由纸筒纵横交错地形成结构网,每个网格单位尺寸是1m×1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心大屋顶规划设计
规划开发James 2013-10-29 34浏览0评论
建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心位置的是一个巨大的、舒展的屋顶结构,这个极富创意的木结构建筑由10个大木伞组成,如同巨大的雕塑构成了一个水路网络和人工岛屿。
项目名称:世博会大屋顶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项目地点:德国汉诺威
项目时间:2000年
建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心位置的是一个巨大的、舒展的屋顶结构,其造型有力而优雅,由此界定出可容纳大量观众的开敞的户外空间,可以用于音乐演出、各种表演、艺术展示及其他活动,同时也在天气变化时为观众提供蔽护。
这个极富创意的木结构建筑由10个边长40m×40m、高度超过20m的大木伞组成,如同巨大的雕塑构成了一个水路网络和人工岛屿之下的复杂建筑组群的一部分。
该建筑的屋顶展示了木材料建筑物在德国的潜力,以及如何将其用于较大型的建筑项目中。
从这种意义上说,并不需要将树木完全砍伐干净,森林就能恢复活力。
木材在建筑物中使用得越多,森林的未来就越好。
—1 —
—2 —
—3 —
—4 —
—5 —
—6 —
来源:中国建筑报道网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