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晓1,崔建藏2,李高成3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石家庄 050031;2.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3.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对现阶段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种业;现状;问题;发展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年种子总用量约为125亿公斤左右[1],经营量45亿公斤,总销售额在200-300亿元,约占世界销售额的10%-20%,市场经营额位居世界第二(美国46亿美元居第一,而种子市场的潜在价值在5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种子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种业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种子市场蓬勃发展,种子企业遍地开花;但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外资种业的大举进入,如何克服不足,寻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内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种子企业产权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一批育繁销一体化企业,外资企业达到近70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渐突出,涌现出一批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催生了一批种业股票上市公司,中国种业开始呈现产业化雏型。
1.1 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2000年以前,我国种子经营机构63000多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2],其它各种类型种子公司,包括各级科研院所和育种站60000多家。《种子法》的实施,打破了政策的壁垒,丰厚的利润引得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种子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据农业部统
计,到2006年8月,种子经营企业大致在70000家左右,委托销售公司(门市)20万家以上,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80多家,外资企业70多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8500多家。种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明显特征[3],有改制的股份制种子公司,也有新兴的民营种子公司,还有科研院所开办的种子公司等。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
1.2 种子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促进了种业科技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材料明显增多,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也随之增多,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据统计,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全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00多个,专门从事育种科研的专业研究所达450多个;相关单位先后对38万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6000余个,科研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一些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育种方法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3 种子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控制得到加强
自“种子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共建成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及南繁基地175个,果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及马铃薯,甘薯脱毒良种繁育基地127个,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2009年,全国商品种子生产能力达到80亿公斤,种子加工能力达到90亿公斤,种子包衣应用面积达到5亿亩,种子储藏能力可达43亿公斤,种子质量检验能力年44.7 万份,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杂交玉米种子抽样合格率由1996年的47.9%提高到2006年的89.8%,杂交水稻种子抽样合格率由1995年的68.1%提高到2006年的97.3%。
1.4 种子经营初具规模,种子市场空前繁荣
几年来,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大了对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批有实力的种子企业正在形成,农业部评选的50强种子企业的经营份额正在逐渐提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级农业部门宣传、指导、命令的推广模式正逐步转变为政府推
动、企业推广、市场拉动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企业营销和推广在市场竞争中愈来愈显示重要的地位,依靠高产品种、优秀品牌和优质售后服务赢占终端市场。
随着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国内种子经营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1996 年以前,全国很少有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但到2000 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已有18个公司,在 1亿元以上的有7个公司;2002年年销额在5000 万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37个,1亿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14个,2亿元以上的公司有4个。到2005年,全国种子企业规模变大,50强企业资产共有 43 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资产的26%,总经营额53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经营额的20%。其中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有9家,经营额超过亿元的有14家,种子经营逐渐趋向于规模化。
2 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分散,聚集程度不高
作为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中国种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产业相对分散,聚集进程停滞,绝大多数国内种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以产销为主,经营产品同质性强,相互模仿程度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玉米、水稻为例,全国29%的销销售集中在7-8家企业,而超过70%的销售则归属于营销链上的“游击队”。
全国没有一家企业净资产超过10个亿,销售额超过5个亿,我国现有8700多家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不足80家,多数种子企业没有品种权。和国际比较,2006年国内前10强的销售总额48亿元,相当于全球10强销售额的6%,只相当于孟山都销售额的22.0%,份额还是太小。
2.2 企业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