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合集下载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作者:黄煌简介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羣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

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

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紮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着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爲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一、长期低热案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

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

3-38。

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

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

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

胸片无异常。

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

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

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

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後,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後有一天未热。

精神较前好。

原方再进七副。

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後未在反复。

嘱停药观察。

後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癒。

按:小柴胡汤爲《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黄师认爲: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

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

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

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後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汤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爲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整理恩师黄煌教授柴苓汤治“皮肌炎”案有感(李跃海)黄煌教授医案

整理恩师黄煌教授柴苓汤治“皮肌炎”案有感(李跃海)黄煌教授医案

整理恩师黄煌教授柴苓汤治“皮肌炎”案有感(李跃海)黄煌教授医案整理恩师黄煌教授柴苓汤治“皮肌炎”案有感(李跃海)45岁的A女士今天来复诊了,患者服用七剂柴苓汤后判若两人,面目浮肿全消,脸色也变得红润了,双手水泡在一周内全部消退,光滑了许多,精神也明显改善,头晕减轻,食欲增加,感到身体轻松了很多,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黄师嘱其原方继服,并说:“你会越来越漂亮的”。

A女士几月前缘于一场感冒久治不愈,于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皮肌炎,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间质性肺炎,西医予以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患者苦于西药之副作用,而慕名求诊于黄师,其人面目浮肿如满月,脸色暗红,黑斑满布,怕冷,乏力,大便可,经量偏少,胃脘胀满,双手掌及手背散在小水泡,有的己破损脱皮,黄师问其有无口干?答曰:“口干不想喝水,喝了胃难受”。

诊其腹,软而不硬,验其舌,苔白腻而厚,黄师处以柴苓汤。

时医一般将此归于"水肿",或宣肺化湿,或健脾利湿,或温肾利水,常以法统方。

而黄师则具体落实到人,具体落实到方证。

皮肌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迁延不愈,符合小柴胡汤“休作有时”的特点,面目浮肿,胸腔、心包积液均为五苓散之“蓄水”,黄师常教导我们:五苓散不光能治身体水肿,还能治疗脏器内的“水肿”,如胸腔、心包、腹腔,脑部等的积液。

此外,常见证有胃脘胀满的“五苓散水痞”,头晕的“五苓散眩”,渴不欲饮,饮后胃难受的“五苓散消渴”,面部黑斑满布的“五苓散水斑”,苔白腻而厚的“五苓散舌”。

方与证合,故能取效。

何以不用柴归汤呢?黄师认为:柴归汤证患者面色多偏黄,经少而色淡,对于浮肿较重,内脏有积液,舌苔厚腻者不如柴苓汤好。

黄师常以柴苓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化疗后体质较好而不虚羸者。

柴苓汤人易过敏,多困倦,或身浮肿,有内脏积液,面部虚浮,有色素沉着,或汗出恶风,或头痛,头晕,或胃脘胀满,胃内常有“咕噜”的水气声,大便多溏泻,常小便不利。

其口渴而不欲饮,喜热饮,饮多则胃不适。

黄煌治肿瘤的4个经方

黄煌治肿瘤的4个经方

黄煌治肿瘤的4个经方黄煌教授经方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一是调整体质状态,改变肿瘤生存环境;二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三是不着眼肿瘤的大小,而重视生存期的延长,力求达到人癌长期共存。

黄煌教授在临床中针对不同个体特征,常选用下列经方治疗肿瘤。

01炙甘草汤[推荐处方]炙甘草20g,人参10g,麦门冬15g,生地黄20g,阿胶10g,肉桂15g,生姜15g,火麻仁15g,红枣60g。

以水1200mL,加入黄酒或米酒50mL,煮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适用病证]癌症晚期出现恶液质或者肿瘤放化疗后体质极度虚弱者。

临床以羸瘦、贫血、心律不齐、大便干结难解者最为有效。

以食道癌、胃癌、肺癌、血液癌、口腔癌应用较多。

肿瘤化疗过程中导致心脏损害者也可以使用。

[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贫血,无贫血者效果欠佳。

2.本方中有地黄、阿胶,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

3.食欲素差、体质柔弱者,用量宜小,可以一剂服用2~3天。

4.服用本方期间,患者宜食用一些动物蛋白,特别是猪蹄、牛筋、鸭翅、鸭爪等含有胶质的食物。

02小柴胡汤[推荐处方]柴胡20~4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感冒发烧者,柴胡应取大量,并可根据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适用病证]肿瘤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者。

特点:其发热反复持续,伴有怕冷怕风,其人全身状况较好,体重下降不明显,无贫血,有抑郁倾向。

胃癌、肝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应用较多。

[应用参考]1.本方合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用于全身状况较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理。

2.有怕风、身体疼痛、或有过敏史者,加荆芥15g,防风15g;白细胞低下者,加枸杞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及肿瘤转移出现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30~60g;消瘦、食欲不振者,加麦冬30g。

『肺癌』黄煌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

『肺癌』黄煌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

『肺癌』黄煌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有待研究的一些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生物疗法。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致力于调整体质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优点有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小柴胡汤红参6-12g 柴胡6-12g 黄芩6-12g 半夏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大枣10-20g1.适用于肿瘤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

小柴胡汤用于疾病在迁延期或呈慢性化阶段①合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殖症导致的发热,柴胡用量需大达30g,3-5天内可以退热,还可加红参,肉桂桂枝可达20g,亦可各10g。

②加连翘30g以上,治疗胃癌,肝癌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特别是胃癌引起的呕吐,大量的连翘可以止呕。

③加茯苓,猪苓,连翘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配合羟基尿,有稳定病情的效果。

2.本方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整,一般以小剂量服用,常配合麦冬,天冬,桂枝,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

3.加连翘30-60g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肿瘤转移出现的淋巴结肿大。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张锡纯:“疮家圣药”。

4.动物实验提示其抗肿瘤作用。

五苓散白术15-3-30g 茯苓15-30g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桂枝10-20g/肉桂6-12g1.用于肿瘤伴腹泻浮肿或腹水者,肝癌,肠癌,肺癌特别在化疗后多见。

张仲景称其为水逆证,即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泄泻。

①吐:口渴但饮水不多,或喜热水,而且水入即吐②泄泻:腹泻或溏结不调,伴小便量少,浮肿倾向,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

作用:①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感,使大便成形;②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肌肉跳动等。

临床使用:①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见发热多,浮肿;②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黄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是千古良方,活用可以治疗好多病!

黄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是千古良方,活用可以治疗好多病!

黄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是千古良方,活用可以治疗好多病!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如何用活柴胡剂作者/黄煌刚接到演讲通知的时候,我在想讲什么好呢?本来想说麻黄、细辛,我干脆讲调和法,讲柴胡、芍药,这些东西,可能没有像李老先生那样够刺激,但是这个临床用得不少,临床上大症、重症有,但临床上这些小病、小调,我想我们这些后辈、初学者应该从这些比较平淡的方子着手,这些也是张仲景的。

首先,讲讲柴胡,先认识柴胡证。

柴胡证是什么?关键是八个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很多人认为药证是一个症状,认为是对症用药,其实这是误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征、一个症候群,“往来寒热”这个症候群,是张仲景发现的一种疾病,不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而是传统的一种疾病。

这个“往来寒热”,可以出现在很多细菌、病毒的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出现“往来寒热”;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也可以表现“往来寒热”,包括女性的月经病等。

那么,这“往来寒热”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在《黄帝内经》中已详细作了说明,这里我就不详讲了,它有三个意思:“往来寒热”首先,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强调的是比较长的时间。

这种发冷发热,多指体温不正常;许多发热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多日者,不一定是弛张热、疟疾发热,而我们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

第二,指患者的自我感觉。

因为张仲景时代是没有体温计的,不要认为《伤寒论》的发热就一定是37.5°以上,所以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感觉、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往往患者有很多的描述,我们进行临床要善于归纳。

当然,有人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出汗、要脱衣服,这是一种寒热;也有人四肢冰冷,但心胸烦热,就像现代很多女性冬天也穿着特别短的裙子,但手是冰冷、胸口是热的,这也是一种寒热往来;再有表现为上部热而下部寒,大多数人以为这是阳虚,大量进补,其实是柴胡证、神经症,有的人冬天来看病,下面穿着羊毛裤,上面穿着短袖,他感觉上面热、下面冷,这是一种神经症,是不是阳虚证?其实他并不一定是,故可以用点柴胡剂调和就行了;也有人半边身体热、半边身体凉,这都是一种往来寒热。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黄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1.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2.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正常人血压:90~140高血压患者:95~160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2. 临床效果:(1) 有降压作用(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3) 减缓心律(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3.具体的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二、三黄泻心汤(金匮)原方: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治疗些体格壮实的效果很好3. 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千金方→加减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可以走逐奔马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4.长期使用此方要注意体质壮实、营养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长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5.此方加减成黄连上清丸,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三、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可以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3.此方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治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更好4. 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合用,治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疗虚烦不得眠】合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老年女性四、大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半夏半升枳实4枚芍药3两大黄2两生姜5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满痛加黄连效果更好五、黄耆桂枝五物汤经方:黄耆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黄煌方:生黄耆15~60g 桂枝6~12g/肉桂5~10g 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干姜5~10g/生姜3~6片大枣10~20g1. 本方适用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脊椎体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松软、动则气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2. 此方加【葛根15~60g→项背强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等等3. 此方加丹参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疗心、肾功能障碍,二、三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尤其是有下肢浮肿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四味健步方:芍药、丹参、石斛、牛膝)4. 体质: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好但易疲倦、头痛气短,运动时头更晕、心电图多为心肌缺血、胸闷胸痛、面色黄暗或暗红无光泽、舌质多带红、舌体胖有齿痕、中老年人多见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感冒(伤风),寒流感一、小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人蔘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1. 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往来寒热)2. 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3. 恢复期一般较久4. 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5.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6.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7.加桔梗(6~12g) 利咽,生石膏(10~20g) 清热治扁桃体炎、红肿。

每日一方——“柴归汤

每日一方——“柴归汤

每日一方——“柴归汤方药组成柴胡15g、黄芩5g、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0g、大枣20g、当归10g、芍药20g、川芎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

这是我公众号写的第一张合用的经方,柴归汤的组成就是小柴胡汤和当归芍药散的组成,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命名的,黄教授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医家,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总能把一个方证刻画得特别立体而又形象,有的人把他称之为中国的吉益东洞,因为他一直在致力于经方方证化和规范化得研究,近日聆听了黄教授的视频资料和文献,并结合了一些汉方的经验,总结一下柴归汤的方证状态。

1方1柴归汤有小柴胡汤和当归芍药散组成,所以可以先简单得用1+1=2的思维去揣摩柴归汤的方证,它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的柴胡汤证,又有腹痛、浮肿、贫血貌的当归芍药散证,这个大家肯定都知道,所以不是重点内容。

要正确应用此方的前提就是对患者的体质状态有一个宏观把控。

小柴胡汤在日本被称作是腺病质体质的调理方,所谓腺病质就是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感冒,淋巴结肿大,带有迁延不愈的慢性病这样一种体质状态,而当归芍药散有医家把它称作是太阴病的瘀血证,也就是说两张方证都有虚证在内,什么表现?第一点:乏力。

第二点:恶风恶寒而手足凉。

有的时候患者主诉怕冷,但用了附子黄芪剂无效者,有可能这个恶寒是属于柴胡汤证的一部分,而手足凉根据矢数道明研究,也是当归芍药散的主证,除此之外,当归芍药散还有一个证,就是可能会出现神经症,比如头痛头晕、失眠心悸等。

所以总结来看,柴归汤的方证状态可以简单看做是虚性状态下的小柴胡汤证+当归芍药散证。

1人1根据黄教授使用经验,柴归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女性,这些女人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就是皱着眉头的“肥肥的黄脸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柴胡汤就是专门就是调理情志之方,其所适应人群大部分都有忧思焦虑的性格特征,而当归芍药散中由两组药组成,一组是养血活血,一组是利水,所以反推这个女人是体内血不够,所以皮肤发黄、黄褐斑,水有余,所以肥胖多见,身材呈梨形多见,也就是上腹窄,小肚子很大。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具有和解表里、健脾疏肝、理气行水的功效,可改善肝肾功能、双向调节水负荷状态、调整免疫状态、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证的治疗中,尤以水液代谢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多。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常用此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满意疗效。

1、验案举隅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案张某,男,52岁,初诊日期:2008 年 11 月 22 日。

患者于 2008 年 8 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已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格列卫) 3 个月。

就诊时见: 疲劳,反复感冒迁延难愈,痔疮便血; 指甲发黑,眼眶黑; 舌暗红,脉略缓。

查体: 形体中等,脾脏肿大。

处方: 柴胡12g,黄芩6g,制半夏12g,党参12g,生甘草6g,白术 20g,茯苓 20g,泽泻 20g,猪苓 20g,肉桂 6g,桂枝6g,干姜 6g,大枣 20g。

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12 月 13 日) : 疲乏减,矢气多,大便成形,无便血; 偶有失眠。

续服上方。

中药服至 2009 年 1 月 20日来诊,患者疲劳感明显改善,未再感冒,守方加枸杞子 12g。

2009 年 3 月 23 日当地医院血涂片分析报告示: 白细胞总数与白细胞分类分叶核、淋巴细胞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血小板散在可见。

(按)慢性白血病患者服用格列卫或羟基脲等药常会出现水钠潴留、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此类化疗药物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及水液代谢紊乱状态是选用本方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患者出现脸色暗、眼周暗黑、手臂及指甲色素沉着等水饮、水毒的表现,与瘀血为患有别。

瘀血者肤色虽黑但常干而瘦,水饮者则黑而虚浮。

2)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伴肝功能异常案黄某,男, 64 岁。

初诊日期:2008 年 2 月 6 日。

患者于 1981 年发现乙型肝炎、肝功能轻度损害,近因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谷丙转氨酶 175IU/L,已服用西药保肝药物。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下面我们看看五苓散减肥。

以下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部不适,睡觉时必须侧卧,眠差。

检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接近临界值,心电图提示S-T 段改变,心肌缺血,舌头暗淡胖大,伴有脂肪肝。

家族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病人的要求是调理体质。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都是希望找我们调体质,因为他们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当时我看病人受凉容易腹泻,血脂高,方用五苓散加减,因为他后背不适同时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合用葛根、川芎。

葛根、川芎这2味药合用,能够改善心脑血管血供。

葛根,可以用于治疗项背强,张仲景说过,项背强几几,指的就是项背部强硬,但是这个不可以理解为大椎部疼痛,项背指的是头项腰背这部分不舒服。

强,就是沉重感,无力感,拘急感,僵硬感。

在表述上,有的病人会说,身体重;有的病人会说我拖不动身体;有的病人会讲,身体疲劳。

凡是那些比较粗壮的人,出现这种症状,我必用葛根。

川芎是止痛药,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胸痛。

在《金匮要略》中,白术散下有八个字:“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下出现毒痛,就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疼痛,指的就是心绞痛、真心痛,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把川芎加倍。

加倍的川芎治疗胸痛很有效,所以我就晓得速效救心丸为什么有用了。

速效救心丸里面2味药,一味是冰片,还有一味就是川芎。

川芎也能治疗头痛,散偏汤,川芎一两治疗偏头痛;川芎也能治疗肚子痛,当归、白芍、川芎,张仲景经常用来治疗妇人肚子痛的三姐妹药。

现在看来,川芎就是止痛药,它有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管供血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我经常使用葛根、川芎再配上五苓散,芍药也可以用赤芍,也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这个方什么作用最明显呢?没想到它的减肥作用好得不得了,有一位病人是2008年10月份来看病,他后来在2009年2月份第四诊的时候告诉我,吃了这个药,他全身都很舒服,胸闷、心慌、心痛的感觉没有了,而且腰也不痛了。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前天门诊上有两位复诊的患者,均用柴苓汤取效。

一位是W女士,47岁,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已经服用格列卫治疗,依然经常全身感染,她的主诉中有一种奇特的不适,即皮肤与骨头之间有灼热感,但表皮又觉得冷,不过体温正常,疲劳感明显,带下量多,水样,口渴喜饮,口淡欲食重口味食物,每月腹泻2-3次,其人面部轻度浮肿,面部蓝斑,舌质暗舌体胖。

白细胞2.3,血红蛋白100左右。

服用柴苓汤3月余,不仅白细胞正常,而且"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可打半小时羽毛球",面部色斑也明显变淡。

另一位是X女士,55岁,干燥综合征确诊2年。

主诉口干,越喝水越难受,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汗出,食欲不振,食后欲吐,大便不成形,吃水果后易腹泻,其人眼泡稍肿,舌红苔中剥,脉弦。

服柴苓汤三月,口腔干燥明显改善,口水增多,疲劳感减轻,体重增加,面色转红润,数月未来的月经居然又来少许。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宋代以来医家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本人则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见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或肢体水肿,皮肤缺乏光泽,胸水、腹水,有轻度抑郁或焦虑,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或饮水即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舌暗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

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

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透热散风、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许多人认为经方有限,不能适用当今复杂多变的临床,岂不知经方相合,便可演变出无数新方。

柴苓汤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柴苓汤的用量,各家不一,本人常用剂量为: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一、五苓散的经典方证是什么?答:五苓散是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归纳其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四条》);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三十一条》)。

从上可见,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

二、如何理解五苓散证的口渴与小便不利?答:口渴是五苓散证的主要特征。

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而烦躁,口渴而动悸,这都是五苓散证的指征。

这种口渴,是口渴而不喜欢饮水,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

口渴,但无舌焦干燥。

其次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

在慢性病症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

如下肢浮肿,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等。

除口渴而小便不利外,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

三、五苓散治疗口渴,白虎加人参汤也治疗口渴,其区别在那里?答:五苓散证可以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衡的标志。

其中的渴欲饮水非常重要。

有渴感,但不喜多饮,或水入即吐,这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欲饮水数升”的大烦渴是有区别的。

同时,此类患者多见齿痕舌。

四、哪种人使用五苓散比较有效?答: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

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心下振水音。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010-02-15 20:45:21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一、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五条》)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异物感,这是本方证最关键的指证。

咽喉异物感包括咽痛、咽痒、咽干燥、咽中有粘痰,咽中有鱼骨梗阻感等;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感、经常嗳气等也可认为是咽喉异物感的延伸。

此外,各种感觉异常均可以看作是咽喉异物感的全身表现。

除咽喉异物感以外,以药测证,本方证还应具有如下指证:1、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2、或然证:或咳嗽气喘,或痰多,或胸闷,或眩晕,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身体痛。

经验用量: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

水煎,日分2-4次,空腹服用。

主治疾病谱1、各类神经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3、食道痉挛;4、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腹胀者;5、肠道易激综合症;6、小儿厌食症;7、夏秋季的感冒。

体质要求:此方证多见敏感的半夏体质,也就是痰体。

并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区间为咽—食管—胃。

上腹部的胀满,为鉴别要点之一。

说明1、本方证常见齿痕舌。

这与患者心情低落,不大讲话有关。

也与咽喉部的炎症充血等因素有关。

2、方中苏叶通常用苏梗,取其理气宽中的功效,且煎出的汤液比苏叶清淡些,患者容易接受。

3、症状明显的患者,本方服法应遵循仲景“日三夜一”的经验,以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作为维持量,也可改为每天服两次或一次。

避免心理依赖。

4、八味解郁汤:本人经验方,是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的合方,有理气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8肿瘤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8肿瘤

腫瘤特點:細胞過度增殖西醫治療:非早期(不能切除者)便使用綜合治療中醫介入的腫瘤患者,通常為受不了化療或兼有其他慢性重症不適用化療者。

基本思路:調整體質、緩解症狀、提高生存質量(保持三不:1.精神不乏,2.體重不減,3.胃口不倒;留人治病)、延長生命(消、托、補法兼用)優點:1.副作用小;2.患者易接受;3.治療成本低一般民間常用偏方:山豆根、附子、蟾酥…肝癌: 使用活血化瘀的思路並不正確一、小柴胡湯1.本方適用於腫瘤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疾病處於遷延期、慢性化階段)→常見血液系統、胃癌、肝癌、肺癌,發燒不愈(往來寒熱)為主症黃煌老師臨床醫案:(1)本方合桂枝湯(柴胡桂枝湯),治療骨髓異常增生病所致發熱,能迅速退熱(柴胡可至30g、用紅參代人參、肉桂及桂枝各10g)(2)本方加連翹30g以上,可治療胃癌、肝癌轉移後的腹痛、嘔吐→延長生命期(3)本方加連翹、茯苓、豬苓,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配合西藥(羥ㄑㄧㄤˇ基脲ㄋㄧㄠˋ),可穩定病情2.本方適用於全身狀況較好,無貧血之腫瘤患者的體質調養→小劑量(小於8兩,因為要長期食用),可配合【麥門冬、天門冬(贏瘦;癌症可胖不可瘦)】、枸杞(多醣、防貧血)、【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建脾利水)】、肉桂3.加連翹30g(本草:主寒熱、鼠痿瘰癘、廱腫惡瘡、癭ㄧㄥˇ瘤、結熱、蠱毒;張錫純:瘡家聖藥;副作用→量大可致腹瀉),可治療淋巴瘤轉移致淋巴結腫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4.動物實驗:小柴胡湯的動物實驗有一堆,提示抑制/ 誘導癌細胞、調節二、五苓散豬苓15~30g澤瀉20~40g白朮15~30g茯苓15~30g桂枝10~20g/肉桂6~12g(古方治療水逆:渴欲飲水,水入則吐)1.本方適用腫瘤伴有腹瀉、浮腫或腹水、胸水者,以肝、腸、肺癌居多(化療後可見水逆諸症)→可緩解軀體症狀、緩解口渴,大便成型→消除精神神經方面症狀–頭昏、暈、水氣上沖、肌動、心悸→本方含黃耆桂枝五物湯,治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熱多(小柴胡證)、多汗浮腫(五苓散證)→本方配合真武湯,治療肝癌、肝硬化2.本方與小柴胡湯合用名柴苓湯,可用於腫瘤化療期後之常規體質調養醫案:用於子宮頸癌患者化療時,緩解腹瀉、白細胞、血小板下降、下肢浮腫,但服藥期較長(3~4週以上)黃煌老師語:本方不限子宮頸癌均可使用以調體質(化療中)三、炙甘草湯(傷寒177條)原方:甘草生薑人參生地桂枝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黃煌方:炙甘草3~15g乾薑5~10g人參或黨參10~20g生地10~20g肉桂6~12g 阿膠6~12g火麻仁6~12g大棗15~30g1.本方是腫瘤患者惡液質,極度消瘦、貧血時之營養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體質極度虛弱、大出血後循環衰竭)→推測用於當時戰爭傷員為古代的止血強方,又稱復脈湯大劑量生地、阿膠→止血人參、桂枝、炙甘草、麥門冬→強心定悸本方含19種胺基酸,9種為人類必須胺基酸2.本方麥門冬(主贏瘦短氣)可重用,並可加入天門冬(養肌膚)3.本方可加入龍骨、牡蠣、山藥龍骨、牡蠣→動悸(動則氣促),貧血者多見山藥→健脾、增加食慾,因為含澱粉,可以增加龍骨、牡蠣有效成分的吸收(礦物類藥物加澱粉,可以增加有效成分的吸收)4.本方宜久煎,並以米酒或黃酒煎服(有利藥方中有效物質釋出)仲景方曰: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內膠烊ㄧㄤ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升地黃得酒良5.本方可做為煎膏劑,以利長期服用(因為含阿膠)(20~30劑加入冰糖、桂圓、蜂蜜等)6.服藥期間配合紅燒豬蹄等富含膠質食物加黃酒、薑、蔥、冰糖、八角、花椒,用小火煮3~4個小時,去浮油,大火收汁(黃煌大師美食講堂)7.本方的效果判定,近期主要看食慾、精神、大便,遠期主要看體重、營養狀況若腹瀉、腹脹→不良反應→湯液過濃(減少劑量,一劑服2~3天)四、附子理中湯(也有附子理中丸)黃煌方:制附子6~12g黨參10~20g/紅參6~12g乾薑10~20g白朮10~20g炙/乾甘草6~20g1.本方適用於腫瘤患者化療後的腹瀉、腹脹面色黃暗、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四肢皮膚色青、脈象沉著無力等,可配合肉桂、茯苓陽虛→膚黑無光澤陰虛→唇紅膚白2.本方可用於胰腺(多陰黃)、肝、腸癌等消化腫瘤出現腹瀉者。

黄煌经方医案

黄煌经方医案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黃煌方:茵陳蒿1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黄煌经方医案选

黄煌经方医案选

1 黄煌经方医案选有趣的“巴纳姆效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王某,男,27岁。

于2005年6月4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

其人体质壮实,因有情绪障碍多年,痛苦不堪。

求治多年,辗转二十余位医生,服中西药无数,然一效难求。

自觉身体有紧缩感,头痛无解时,疲劳乏力,甚则喘不上气,有恐惧心理,时抑郁,焦虑。

舌暗红苔白有齿痕和水线,黄师深知此等病人绝非几付中药能愈,必须辅以心理疗法。

以大剂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且给病者讲解此方的结构和功效,谓此病乃顽痰化火而作祟,所用之方乃千古怪方,寒凉并用,攻补兼施。

古人就是用来治疗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人。

病者听后信心十足,若有所悟。

一周后来自觉首先改善的是胃中的感觉,后一直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睡眠食欲可,情绪好转,疲劳感好转,唯仍身重感依然。

波按: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就是“巴纳姆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

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

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特别是对于那些特别敏感的,或长期为疾病所折磨的人,每每他们有了不良的暗示后则疾病会更加严重。

因为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黄老师善于揣摩此类病人的内心感受,能够理解病人的感受,同时通过给病人分析病情及心理疏导等给病人以一种良性的暗示,则病人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这对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缓解症状大有益处。

2 回复:黄煌经方医案选小儿病用经方效堪夸---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玉屏风散案唐某,女,5岁,于2005年10月22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

该小儿因常年咳嗽,容易感冒而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经方抗疫之柴苓汤

经方抗疫之柴苓汤

经方抗疫之柴苓汤文/ 薄荷中一经方抗疫之柴苓汤新冠恢复期,很多朋友会有疲劳乏力、怕风怕冷、心慌气短、多梦盗汗、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皮肤问题加重等不适症状。

如何调理?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根据历史经验和临床观察,建议采用经方小柴胡汤、五苓散、桂枝汤的合方来干预,用以调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体质,改善后遗的诸多不适症状。

柴苓复元汤柴胡15,黄芩10,姜半夏10,生晒参10,炙甘草5,桂枝15,猪苓15,白术15,茯苓15,泽泻15,白芍15,干姜5,红枣15。

水煎取300-400ml分1-2天服完。

忌冷饮瓜果,可稍饮热开水。

小柴胡汤、五苓散、桂枝汤都是记载在《伤寒论》上的经方,使用的历史至少在1800年以上,古往今来,这些方既能治疗发热性疾病,也用来调理慢性病,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小柴胡汤是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正邪分争、疾病进入迁延期或慢性化时期的基本方。

现代著名经方家刘渡舟先生说:小柴胡汤“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所谓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相合为柴苓汤,流传于宋金元明时期,是治疗发热、腹泻、疟疾、痘疹、黄疸等病的常用方。

明代名医龚廷贤《万病回春》说:“柴苓汤治疟发寒热,病在半表半里,阴阳不分。

虚人患疟者,养正邪自除也。

”明代方书《祖剂》记载:“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治发热、泄泻、里虚。

”柴苓汤在现代临床被广泛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相合,为柴胡桂枝汤,治不明原因的低热或自汗恶风者。

现代伤寒学者陈瑞春教授说柴胡桂枝汤“是一张不用补药的保健良药。

临床运用,高热可治,低热能平,尤其是老年体弱之人,有病可治,无病可防,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却病,益寿延年。

”“尤以治内伤、外感之发热功效见长。

”以上三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分利阴阳、扶正透邪的功效,是外感内伤夹杂、疾病缠绵难愈时的基本配方。

推荐使用于发热性疾病后期,出现低热缠绵、恶风怕冷、食欲不振、腹泻便溏、口干口苦、自汗盗汗、关节酸痛、皮肤痒疹、疲乏无力等症状者。

【黄煌:肿瘤常用经方】

【黄煌:肿瘤常用经方】

【黄煌:肿瘤常用经方】一、炙甘草汤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六)1、甘草疗瘦本经:长肌肉。

《外台秘要》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

《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

甘草有保肝的作用。

2、人参理虚人参主治气液不足。

仲景多用于汗、吐、下之后出现以下四种情况者: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身体疼痛、脉沉迟者;烦渴、舌面干燥者;恶寒、脉微者。

3、麦冬治羸瘦“治赢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

”——《神农本草经》卞师曰:生脉散、炙甘草汤方中的麦门冬专主通脉,不可更易。

麦冬天冬并称二冬,功用相同,每多配合应用,清润滋燥,并主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肺热劳咳等症,而麦冬养心通脉,清心降火,所以每多用于養心安神诸方。

而天冬滋润益肺肾虚热之品,故肾虚遗精方中用天冬、二冬滑肠,脾弱便溏者亦非所宜。

“胃络脉绝”:麦冬、石斛、花粉、知母养胃阴。

饮食增则津液旺,阴分自能恢复,而山药、谷芽之类在当首选。

4、炙甘草是营养方本方营养丰富。

据报道,对本方煎出液中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会计师明显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

大枣三十枚:“主心腹邪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神农本草经》5、炙甘草汤是止血方生地黄一斤,并配阿胶。

《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伤中。

……生者尤良。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

一斤:如换成干地黄,大约在20-30克。

6、炙甘草汤是复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心动悸:心悸、胸闷、短气等。

脉结代:古代释止无定数为结脉,止有定数为代脉,均为心律不齐,间歇脉。

其脉多细,或缓或数。

原因:贫血、消瘦、心脏功能不全、血压过低等。

推测:当年张仲景曾用本方治疗军人的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

患者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吴某某,男,62岁,于2003年7月15日因胃癌进行手术,术后化疗多次,感觉身体不适寻师调养,主要症状为口苦泛酸,纳谷不香,疲劳乏力,大便稀溏,舌体胖大有齿印。

师给与柴苓汤原方:柴胡6克,黄芩6克,制半夏6克,党参10克,炙甘草3克,肉桂5克(后下),白术12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泽泻12克,干姜6克,红枣20克。

15剂药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加,大便正常。

原方续服至今,下肢不肿,面色红润,体重稳中有升。

波按:中药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是不如放化疗的,至少是不如它来的直接,这是事实,我们应当接受。

但中医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中医的优势在扶正。

在放化疗时,如果能配合服用中药进行调理,那会是大有益处的。

肿瘤病人手术或放化疗前后来就诊,黄师大半是会给予柴苓汤的。

那时的病人的症状大多会出现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小柴胡汤证和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五苓散证,将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合方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余姑父,去年年末查出胃癌肺转移,过年看望时见其畏寒怕冷、咳嗽频作、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给予柴苓汤加连翘,服用后感觉甚好,食欲渐佳,畏寒感及浮肿皆有好转,至今健在,此方一直服用着。

如果见其人舌有紫气,便用活血化瘀,滥用攻伐,则必然导致正气愈伤。

因此,从病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出发,把握病中的人,更为现实。

读后解析:应用柴苓汤必须具备有小柴胡证(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和五苓散证(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才能应用。

这类病证以肿瘤经放、化疗以后多见。

用后能恢复饮食,改善体力。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留人治病”的宗旨。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国医论坛FORUMON2007年7月CHINESE第22卷MEDICINE第4期Jul2007,V01.22,No.4・7・TRADITIONAL・老中医经验・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10029)张荣春关键词:肿瘤/中医药疗法;柴苓汤/治疗应用;黄煌;名医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对中医学术研究精深,尤其对经方研究颇多建树,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病症治疗,别具卓识,运用经方常出神人化。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整理介绍于下。

1用方思路肿瘤是临床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西医治疗重在“治病留人”,往往通过扩大根治术、大剂量化疗或放疗,片面追求“肿瘤的消失”,不但没有起到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痛苦加重。

因此,黄师认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应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及疗效标准。

生存质量评定重在患者的自我感觉,中医治疗所改善的也主要集中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和症状等主观感觉指标上。

对中晚期患者而言,生存状态的变化较单纯的瘤体及理化指标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应该更有价值。

黄师指出,中医临床所面对的肿瘤患者群多数为中晚期病人,体质较差,或伴有并发症,未出现或已出现病灶的广泛转移,病情多虚实夹杂,既不能猛攻又不能滥补。

因此,治疗的前提应重在“留人治病”,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

治法宜扶正祛邪,因势利导,标本兼顾。

不仅关注肿瘤的局部病灶,也顾及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平衡。

其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成为维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顺,脾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故当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脾运失职、胆胃失和时则发胃痛。

如《类证治裁・胃脘痛》云:“胃脘当心下,主吸收饮食。

若烦劳冷热,致气血痰食停瘀作痛,或肝气犯胃及胃寒厥逆,皆能致之。

”又如《医家心法・吞酸》日:“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薛蓓云;李小荣;黄煌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45)7
【摘要】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具有和解表里、健脾疏肝、理气行水的功效,可改善肝肾功能、双向调节水负荷状态、调整免疫状态、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证的治疗中,尤以水液代埘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多。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常用此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有幸随黄煌教授侍诊,现整理验案4则,并试总结其运用经验。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薛蓓云;李小荣;黄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省江阴市峭歧医院中医科;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相关文献】
1.林丽珠教授运用桂苓甘味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经验
2.李学武运用柴苓汤联合肠炎清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3.柴苓汤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
4.柴苓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5.刘建忠教授运用柴苓汤治疗失眠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吴某某,男,62岁,于2003年7月15日因胃癌进行手术,术后化疗多次,感觉身体不适寻师调养,主要症状为口苦泛酸,纳谷不香,疲劳乏力,大便稀溏,舌体胖大有齿印。

师给与柴苓汤原方:柴胡6克,黄芩6克,制半夏6克,党参10克,炙甘草3克,肉桂5克(后下),白术12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泽泻12克,干姜6克,红枣20克。

15剂药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加,大便正常。

原方续服至今,下肢不肿,面色红润,体重稳中有升。

波按:中药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是不如放化疗的,至少是不如它来的直接,这是事实,我们应当接受。

但中医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中医的优势在扶正。

在放化疗时,如果能配合服用中药进行调理,那会是大有益处的。

肿瘤病人手术或放化疗前后来就诊,黄师大半是会给予柴苓汤的。

那时的病人的症状大多会出现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小柴胡汤证和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五苓散证,将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合方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余姑父,去年年末查出胃癌肺转移,过年看望时见其畏寒怕冷、咳嗽频作、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给予柴苓汤加连翘,服用后感觉甚好,食欲渐佳,畏寒感及浮肿皆有好转,至今健在,此方一直服用着。

如果
见其人舌有紫气,便用活血化瘀,滥用攻伐,则必然导致正气愈伤。

因此,从病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出发,把握病中的人,更为现实。

读后解析:应用柴苓汤必须具备有小柴胡证(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和五苓散证(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才能应用。

这类病证以肿瘤经放、化疗以后多见。

用后能恢复饮食,改善体力。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留人治病”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