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专题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案幻灯片课件

最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案幻灯片课件
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pergillus)、镰孢霉属 (Fusarium)
假丝酵母属(Candida)、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 毕赤氏酵母菌属(Pichia)等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 石油降解菌一般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水中进行分离并筛 选。但是为了进一步的应用,还要进行驯化。
脂肪酸氧化,分为活化,转移,β-氧化共三个阶段 1. 和葡萄糖一样,脂肪酸参加代谢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
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脂酰CoA 合成酶。 活化后生成的脂酰CoA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分子中有高 能键、性质活泼;是酶的特异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因
脂酰CoA合成酶又称硫激酶,分布在胞浆中、线粒体膜和 内质网膜上。胞浆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链脂肪酸活化;内 质网膜上的酶活化长链脂肪酸,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 内质网用于甘油三酯合成;而线粒体膜上的酶活化的长链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化
• 一种是特异性附着机制微生物通过菌毛或细胞膜的脂类和 蛋白使细胞形成疏水表面而附着于水中的油滴上
• 另外一种是烃类乳化机制微生物通过释放出乳化剂将油滴 乳化成小颗粒,增大油滴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直接 接触和利用
• 石油烃在微生物细胞膜的运输是微生物降解的重要环节之 一,但关于石油烃如何通过细胞膜目前还不很清楚。现在 的跨膜运输理论主要存在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 已知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共有70属200余种。细菌有28个属 ,霉菌30个属,酵母12个属。
细菌
霉菌 酵母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弧菌属(Vibrio)、不动杆 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肠杆 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属 (Coryhe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 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 球菌属(Mic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诺 卡氏菌属(Nocardia)等;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总结PPT课件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总结PPT课件

(1)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采用仪器法和重量 法两大类方法检测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 数量,使用质谱法或色谱标样保留时间法进行 定性分析。但不同学者在研究中所应用的具体 实验方法比较杂乱。建议尽快规范土壤中石油 类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方法。
(2)在对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中, 建议使用仪器分析的检测方法,尽量减少实 验室有毒溶剂用量,避免耗时长、步骤繁琐 且易造成误差的操作过程,并努力满足绿色 化学实验要求。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定性分析流程图
其中溶剂萃取方式有很多种,如前面所述的SE、 MAE、ASE、UAE、SPME、SFE、SPME技术等。
层析分离一般采用“硅胶,氧化铝(2:1)+19无水 Na2s04”层析柱进行。
对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做定性分析可以利用 分离到四种族组成的样品进行,当然利用分离出的更 窄的组分做定性分析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更细致全 面的分析。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分析方法
总的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在进行土壤中石油
类有机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工作中,主要采用仪器 法和重量法这两大类检测方法。在具体研究工作 中,不同学者根据研究要求与实验条件等,选择 了这两大类方法中的具体分析方法;同时也应看 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检测方法比较多、比较杂乱, 例如传统的索氏抽提法不同学者采用的溶剂和抽 提时间差别很大。
例如
在采用二氯甲烷作为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提 取溶剂时,由于石油中所含的非烃和沥青质进入土 壤后与固体颗粒结合紧密而难以提取完全,而且还 有可能造成其中被包裹烃类组分的因损失而无法检 测完全;分析实验中,饱和烃和芳烃总量一般会略 低于原油中的总量且饱和烃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而 芳烃含量略有升高,其原因可能是静置过程中部分 低分子烃发生了挥发损失,饱和烃因在烃类中比例 较大,因此使差异值主要表现在饱和烃的比例上。

石油烃污染土壤(完整版).pptx

石油烃污染土壤(完整版).pptx

加大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石油污染土 壤修复中的应用
优选
45
优选
46
石油向周围环境的迁移::
优选
18
石油在土壤中的光解:
• 对于在土壤环境中的石油类物质来说 ,光解反应 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 :
• ①经过分配作用逸散在大气中的部分 ,由于受到 直接的光照而发生有效的降解。
• ②在土层中的石油类物质 ,只有最表层的一小部
分可以受光照而发生降解。
绝大部分的石油类物质是滞留在土层的,一般不作为微生物的碳
源。(徐玉林,04年)优选
20
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
石油污染土壤的危害:加全,氮、pH速升效高磷,、全速磷效、
氮含量降低,且不同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土层间有机质、pH、 全氮、全磷、速效
磷、速效氮、速效钾
含量有显著差异
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对陆生植物的危害 对陆生动物的危害
优选
29
化学氧化法:
• 通过向石油污染土壤中喷洒或注入化学氧 化剂,使其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实 现净化的目的。化学氧化剂有臭氧、过氧 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及Fenton 试剂 等。
• 一般作为生物修复的预处理。
优选
30
生物修复法: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动物修复
优选
31
微生物修复:
•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 生物或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在优化 的环境条件下,加速分解污染物,修复被 污染的土壤的方法。
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原油的
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
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 含胶质、沥青质的含 量,含的越高颜色越

石油烃污染土壤PPT精选文档

石油烃污染土壤PPT精选文档
石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及修复研究
1
目录
2
石油简介: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能 源之一,被称作“工业的血 液”。石油又称原油,地壳 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3
石油的物理性质:
•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 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 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 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 状液。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 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 质的含 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分是主要的,即吸附等温 即分配作用起主导作用,
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吸 吸附等温线表现线性吸附 附特征,此时,表面吸附 特征(楚伟华,06年)
占主导作用。
15
石油在土壤中的迁移:
存在于水相中随水流可以相对自由

地向土层深处迁移或发生平面的扩
石 迁移态 散运动

逸散于气态环境中可由空气携带漂

移,漂移过程中易于吸附在大气的粉

尘上,随着粉尘的降落而进入远离污
壤 中 的
染源的地表土壤,使污染物发生长距 离的迁移


吸附于颗粒物上的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可
滞留态
能迁移的可能性小,但是在适当的外界条 件下,污染物会部分解吸,进入水相从而
发生迁移。
16
石油在土壤纵向的迁移:
石油烃在向下层迁移时,它的迁移速率以及可到达的深度 与土壤质地和石油性质(尤其是粘滞性)有密切的关系。17
40
假单胞菌属
杆菌
41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与菌株对石 油烃的降解能力:
42

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的吸附与降解PPT课件

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的吸附与降解PPT课件

石油污染物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肥力下降
石油污染物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 低土壤肥力。
石油污染物对黄土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石油污染物对土壤和植物的破坏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平衡失调
石油污染物的存在破坏了生态系 统的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
功能。
人类健康风险
石油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 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降解 和次级降解。初级降解主要是将石油大分子分解为较小的中 间产物,而次级降解则是将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影响降解的因素
01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不同,因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
影响石油污染物降解的重要因素。
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的吸附与降解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研究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 的吸附与降解有助于减少 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
了解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 的行为有助于保障农产品 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
区域经济
研究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 的吸附与降解有助于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减少经济 制约。
石油污染物的来源与
通过实验测定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半衰期等参数 ,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量、残留量等数据 ,为实际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
05
的吸附与降解研究现
状与展望
研究现状
石油污染物在黄土中的吸附研究
01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
及吸附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02

环境生物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共64张PPT)

环境生物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共64张PPT)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 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 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 ▪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 交通运输(三氯乙稀等)
▪ 全球物质循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类型(掌握)
▪ ⑥水分低于50%,或pH高于8.5时会抑制生物降解作用。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1) 链烃的降解方式: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 脱氢。
▪ (2) 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芳香烃的降解特点
▪ (2)单环芳烃的好氧降解
▪ 微生物对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①很多微生物可以降解脂烃类;
▪ ②脂烃的生物降解一般都需要氧; ▪ ③长链脂肪烃(C10-C24)比短链脂肪烃(<C10)易于降解,小于C10的脂
肪烃大部分只能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大于C24则不容易降解; ▪ ④ 链烃比环烃容易降解,直链烷烃比直链烷烃容易降解;
▪ ⑤不饱和脂肪烃比饱和脂肪烃容易降解
土壤污染的特点(重点)
❖ (1)隐蔽性或潜伏性:
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 而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 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 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 公害病——痛痛病60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 基本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 ((33))温温度度;; ▪ (4)营 营养养;; ▪ (55))酸酸碱碱度度;; ▪ (6)氧氧;;

《石油烃污染土壤》课件

《石油烃污染土壤》课件

1
环境取样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检测石油烃的含量。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
3
地球化学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识别石油烃污染的指标。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加速土 壤恢复过程。
热解吸附
利用高温和真空技术挥发和吸附 石油烃,达到去除的目的。
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或事故,导致石壤会导致植物 枯死、土壤贫瘠,破坏生态 平衡。
地下水污染
石油烃可以渗入地下水,污 染水源,对生活和环境造成 威胁。
食物安全
石油烃污染的土壤可能被农 作物吸收,导致食物中含有 有害物质。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检测方法
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吸收、分解或稳定石油 烃,改善土壤质量。
案例研究
石油泄漏事件
介绍一起石油泄漏事件,描述其对土壤和生态系统 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污染源定位
讲解如何使用先进的污染源定位技术查找石油烃污 染土壤的来源,为治理提供指导。
结论和展望
污染土壤的治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改进技术, 保护我们的环境和人类健康。
《石油烃污染土壤》PPT 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了解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重要性和影响,并介绍了检测和治 理方法。欢迎加入这场关于石油烃的旅程!
什么是石油烃?
石油烃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石油和天然气中。
石油烃的来源
1 自然泄漏
石油烃可以通过地壳运动或沉积物侵蚀导致自然泄漏。
2 石油开采和加工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石油 消费,从源头上降低石油 类污染物排放。
提高油品质量
加强油品质量监管,促进 油品升级,减少油品中的 有害物质。
强化车辆尾气治理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 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 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石油泄漏事故,制定 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 环境的危害
• 石油类污染物概述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直接
影响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长期
影响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危害的
防治措施
01
石油类污染物概述
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01
02
03
04
石油泄漏
石油泄漏是石油类污染物的主 要来源之一,包括油轮事故、 输油管道破裂、油井泄漏等。
02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疏水 性,不易被土壤吸附, 容易在土壤中扩散和迁 移。
03
04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低降 解性,在自然环境中难 以被微生物分解。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毒性, 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动 植物和微生物产生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01
02
03
04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可以随 着水分流动而迁移,影响土壤
石油工业排放
石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气、废水和废渣中可能含有石
油类污染物。
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 尾气中包含一定量的石油挥发
物。
农业活动
部分农药和化肥中含有石油类 化合物,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土
壤污染。
石油类污染物的组成和性质
01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由烃 类化合物组成,包括烷 烃、芳香烃和环烷烃等。

《石油烃污染土壤》课件

《石油烃污染土壤》课件
《石油烃污染土壤》ppt课 件
目录
• 石油烃污染土壤概述 •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检测与评估 •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预防措施 • 未来展望
01
石油烃污染土壤概述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定义
01
石油烃污染土壤是指由于人类活 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中石油 烃组分超标,对土壤环境和生态 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02
石油烃是石油中的主要成分,包 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等,具 有较高的毒性。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来源
01
02
03
石油泄漏
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 过程中发生泄漏,导致大 量石油烃进入土壤。
工业排放
石油化工、焦化等企业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含有 大量的石油烃。
车辆尾气
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 有一定量的石油烃。
物理修复技术
通过物理手段,如土壤清洗、热解吸等,将石油烃从土壤 中分离出来。未来研究重点在于提高物理修复技术的效烃污染土壤的来源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污染程度差异大,防治难度较大 。同时,石油烃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迁移规律尚不完全清楚,也给防治工作带来 困难。
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植物吸收和降解石油烃,通过植物提取、植 物挥发和植物固定等技术手段净化土壤。
联合修复技术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综合应 用多种修复手段以提高修复效果。
04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预防措 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土壤污染 防治法律法规,明确 土壤污染防治的标准 和责任。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 测与监管体系,确保 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 效保护。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烃污染土壤防治工作得到了越来 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加大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ISB)
原位处理简单,经济,但处理时间长。在 长期的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可能会扩散到 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中,因而该技术适用的 对象为被污染时间较长且情况已经基本稳 定的土壤或面积广阔的区域。
3.1 原位生物修复(ISB)的特点是:
(1)工艺路线和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 杂的设备; (2)处理费用较低; (3) 被处理土壤不需要搬运,对周围环境影响 小,生态风险小。
3.5 ISB的局限性
(1) 要对污染地点和存在的污染物进行详细的具体 考察,一些土壤中可能不宜使用;
(2) 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3) 特定的微生物只降解特定类型的化合物质,状 态稍有变化的化合物就可能不会被同一微生物 酶所破坏;
(4) 修复的时间相对较长;
(5) 当污染物浓度太低,不足以维持降解细菌的群 落时,残余的污染物就会留在土壤中。
植物修复
原理:
一、植物直接吸收并在组织中积 累非植物毒性的代谢物;
二、植物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的酶。
品种选择:
常选用受污染区内代表性较 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 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棉 花、油菜、茶树及各种果树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 土壤中有机污பைடு நூலகம்物 。大部分植物根上 都有菌根菌生长,菌根菌和植物共生具 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可代谢自生菌不能 降解的有机物。
2.预制床工艺; (Prepared bed)
3. 堆腐修复(composting)工艺; 4.反应器处理工艺(Bioreactor)。
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的差别
在处理位置上: 原位修复强调污染物存在的初始空 间分布; 异位修复则稍作迁移。
在处理过程中: 异位修复比原位修复有更多的人为 调控和优化处理
Riis等(1996)研究结果表明,链烷 烃、单环烷烃及苯能被有效的降解,而环 烷烃和芳烃常常滞留于土壤中,对这类物 质的强化性降解目前尚未取得明显效果。
Krishna(1999)用微分数值模拟生 物降解率,说明仅在初始高浓度状态下有 线性相关。
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污染物从土壤颗 粒上洗脱下来,有利于细菌的降解。
2.2 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
原位生物修复(In Situ Bioremediation)
指受污染的土壤不做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 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其恢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 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 降解条件。
异位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
指将受污染的土壤,搬动或输送到它处进行的生 物修复处理,这里的搬动和输送是有一定限度的, 而且更强调人为控制和创造更加优化的降解环境。
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microganism, GEM)的开发。
Charkrabarty(1998)发现能降解芳烃的 细菌,其降解基因位于质粒上。他利用基因工程 的手段将多种质粒嫁接到一种菌体内,构成一菌 多基因,可以同时降解四种石油组分,能把原油 中约2/3的烃类消耗,突出特点是比自然菌降解速 度快。
数量:9.51×1014(个/g)
真菌菌剂:①小克银汉②棕曲霉③毛霉④B5⑤B6 ⑥B10⑦山大提供的黄孢原毛平革菌
数量:4.39×109(个/g)
联合修复方式
目的:考察不同经济作物(黄豆、玉米、蓖麻、沙打旺) 的修复情况。
处理方法:均投加有机颗粒复合肥1.43kg(0.167%)+细 菌菌剂0.72kg(0.08%)+真菌菌剂0.72kg(0.08%)
活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等; (7) 技术费用必须尽可能低。
3.3 ISB的方法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微生物法
这种方法研究的最多,一般根据土壤污染 状况,富集、驯化土著微生物,或人工接种培 养代表性的土壤微生物,以研究土壤微生物受 土壤污染的影响变化,及土壤的污染物含量变 化。
目前在大多数实际的生物修复中应用的都 是土著微生物,而外来的微生物在环境中难以 保持较高的活性,工程菌的应用受到较严格的 限制。
研究表明,有种类繁多的细菌、
真菌及它们的纯化酶可以代谢石油 烃类,但是由于吸附动力学、可降 解性微生物群落、电子受体竞争能 力等方面的限制,土壤中的石油烃 降解非常缓慢。
2.2.1 处 理 工 艺
原位处理工艺:
1. 泵处理P/T工艺 (Pump/Treatment) ;
2. 生物通气工艺 (Bioventing) ;
3. 渗滤工艺 (Percolation) ;
4.空气扩散工艺(diffusing)
异位处理工艺:
1. 土地耕作工艺 (land-farming);
黄豆根际细菌数量无差别,真菌数处理比 对照低;
沙打旺根际真菌处于同一数量级,细菌则 比对照高一个数量级。
玉米真菌和细菌都较对照高。
3.土壤中总烃含量的数值表明,玉米和沙打 旺对石油降解的能力强。
还需要进一步测定PAHs的含量变化。 ?
又以灌区植物玉米为例,分为三种 处理:
1.营养调节:
2.菌剂调节:在投加0.5%的肥料基 础上,分别施加不同比例的细菌和 真菌菌剂
Luthy等(1996)研究得出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PAHs(多 环芳烃)的溶解最有效。
宋玉芳等(1999)研究了TW-80对 土壤PAHs的降解率可提高约30%。
具有高效降解力的生物选择
具 有 协 同 降 解 作 用 的 同 生 菌 群 (consortia) 。 但目前对于具有协同关系的菌株的筛选和组 合还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其协同作用的机制 有待进一步研究。 Line 等 ( 1996 ) 用 以 黄 杆 菌 (Flavbacterium) 为 主 的 共 生 菌 作 为 强 化 菌 剂,成功地处理了PCP(五氯酚钠)污染的 土壤。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
前言
当今世界,石油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大量的石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石 油污染,给人类乃至整个生物圈带来危害,从而 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对石油污染治理的研 究中,生物修复作为一项潜在的高效、低成本的 清洁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十余年来,国际上 对生物修复的研究更加活跃,有些国家已将此技 术用于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
寻找最佳营养组合,研究表明N、P的配 比以5:1~10:1比较合适,但需结合实际处 理的污染土壤确定。
Audrew(1992)探索用有机N源(如尿素、 谷氨酸等)代替无机N源。污染物氧化分解 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种类和浓度也影响着生物 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最终电子受体的种类和浓度影响着生 物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3.6 研究工作方向:
(1) 实行有效的生物修复计划时需要采取的步骤; (2) 确定生物修复技术彻底降解污染物所需要的运
行周期; (3) 监测生物修复计划的进展和污染物降解的过程; (4) 如何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获得可信的实际应用
数据跟踪和记录; (5) 土壤的生物修复计划是否会造成新的污染或导
致污染物的扩散。
测定方法:微生物数量采用平板计数法,有机物含量用重 量法。
植物菌剂联合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变化
烃含量(mg) 菌数(lg)
300
8
250
7
6
200
5
总烃
150
4
细菌
100
3
真菌
2
50
1
0
0
12345678
样号
植物菌剂联合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数 量变化
烃含量(mg) 菌数(lg)
300
8
250
2.1生物修复的概念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Madsen E.L(1991)将其解释为: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 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 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相同的表达有: 生物再生(Bioreclamation)、 生物恢复(Biorestoration)、 生物消除(Bioelimination)。
石油污染土壤菌剂修复实验报告
概况: 沈抚灌区土壤以石油烃类污染为主,污灌
年限长,流量大,面积广,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PAHs)含量高,这在国内外都非常少见,迫 切需要经济、有效、易于操作的土壤原位生物 修复综合技术。
研 究 意 义:
本部分研究以微生物实验为基础,筛选污灌 土壤中解脂酶活性强的优势微生物,人工接种培 养,配制成固体菌剂,分别接种在田间和网室布 置的微区和盆栽,以不同经济作物进行试验。本 文是2001年的实验布置和研究进程,主要探讨菌 剂施加的方法与条件,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这 在治理大面积污灌土壤上具有重要意义。
3.2 ISB的前提条件
(1) 存在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 (2) 有较大的降解速率,并能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
符合环保标准; (3) 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必须没有毒性; (4) 污染场地必须不含对降解菌种有抑制作用的物
质,否则需要先行稀释或将该抑制剂无害化; (5) 污染物必须能够被微生物利用; (6) 污染场地的条件必须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并保持
Begona等(2001)研究生物通气,证 明氧气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刺激因素。
魏德洲(1997)在石油污染的处理中, 采用添加过氧化氢的方法使去除率增加了 近三倍。
Haiirn(1996)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个污染 地区进行了硝酸盐的内生电子受体的验证, 表明BTEX(苯、乙苯、甲苯、二甲苯)能够 被显著降解。但是在实验设计中无法将以氧 气和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降解效果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