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保护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xx年xx月xx日•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目•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政策及建议录0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和农业活动等。

土壤污染的定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农业活动火山喷发、风沙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03土壤污染的来源02 01工业和城市废物、农药、化肥、油污、废电池等。

土壤污染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污染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导致植物群落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影响土地使用功能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或建设,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2土壤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电池等行业的废水及农业化肥。

镉(Cd)汞(Hg)铅(Pb)铬(Cr)主要来自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电池厂等。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池、制造涂料等。

主要来自皮革制品、油漆、涂料等。

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炭、橡胶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多氯联苯(PCBs):主要来自电力设备、变压器等含油设备。

有机氯农药(OCPs):主要来自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锡化合物(OTCs):主要来自涂料、塑料制品等。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场等。

铀(U)主要来自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钍(Th)主要来自工业废渣、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镭(Ra)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照射。

碳14(C14)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等。

人畜粪便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细菌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病毒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原生动物病原菌污染0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第五章4-3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五章4-3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五章Ⅳ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L/O/G/O 土壤环境学
5.4 微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 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的环境条件下将土壤中有毒污染物转 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起源于有机污染物的治理,近年来也向无 机污染物的治理扩展。
5.4.1微生物修复机理
各种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能否被降解取决于微生物能 否产生相应的酶系,酶的合成直接受基因控制。 有机物降解酶系的编码多在质粒上,携带某种特殊 有机物基因的质粒称为降解质粒,而降解质粒的出 现是适应难降解物质的一种反映。
微生物对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分为细胞内和细胞外两 种方式。 1979年,Yonezawa等研究认为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 降解作用是由其细胞内酶引起的,微生物降解的整个 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 首先是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膜表面的吸附,这是一个 动态平衡; 其次是吸附在细胞表面的化合物进入细胞膜内,在生 物量一定时,化合物对细胞膜的穿透率决定了化合物 穿透细胞膜的量; 最后是化合物进入微生物细胞膜内与降解酶结合发生 酶促反应,这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可以促进吸附的 有机污染物的解离,从而促进降解速度。 降解微生物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土壤的微生物, 也可以是接种的微生物。 要严格控制条件以利于泥浆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处理后的泥浆被脱水,脱出的水要进一步处理以 除去其中的污染物,然后可以被循环使用。
泥浆相处理过程的主要步骤
2.微生物修复的主要技术介绍 1)泥浆相生物反应器 溶解在水相中的有机污染物容易被微生物利用,而 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不容易被利用, 因此将污染土壤制成浆状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微生 物降解。 泥浆相处理在泥浆反应器中进行,泥浆反应器可以 是专用的泥浆反应器,也可以是一般的经过防渗 处理的池塘。 挖出的土壤加水制成泥浆,然后与降解微生物和营 养物质在反应器中混合。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以下是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

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吸收和稳定污 染物
生物吸附
生物体吸附并固定污 染物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 染物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翻耕
通过翻动土壤混合分散 污染物
电渗析
电场作用下淋洗污染 物
气体抽吸
利用气体吸附或抽吸污 染物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氧化法
01 利用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还原修复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放射性元素释放 环境影响
核废物处理
处理方式 防护措施
其他污染物
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污染物, 如塑料微粒、药物残留、煤矿废弃物等。这些污染物对土壤质量和生态 环境都构成潜在威胁,需要综合防控措施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 03
第3章 预防土壤污 染的措施
加强立法和监管
03
城市土壤污染修复
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物质将土壤中 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 或低毒物质
地下水治理
清除重金属等污染物, 确保地下水质量达标
污染源溯源与处置
溯源技术
采样分析 数据比对 源头排查
处置方案
限制污染源排放 非法处置打击 整治治理措施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和场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策 略。从工业园区、农田、城市到污染源溯源与处置,各个方面的土壤污 染问题都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理。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 修复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 02
第2章 土壤污染的 种类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是土壤中常见的一类污染物,包括 石油石化类化合物、农药类污染物和工业有机 废物等。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对土壤及生态 系统有潜在危害,需要引起重视和防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国家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实行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破坏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现状
01
城市地区
由于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区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老工业区和一些重工业城市。
02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03
矿区
矿产开采和冶炼等活动对矿区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尾矿库和采矿区。
荷兰土壤污染治理计划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展望
污染源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壤污染状况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措施
我国已采取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等。
土壤污染防治面临诸多挑战,如污染面积大、治理难度高、技术不成熟等。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汇报时间:2023-12-30
汇报人:可编辑
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国际土壤污染防治经验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展望
土壤污染概述
01
02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垃圾、交通运输等。
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的危害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
城市垃圾填埋、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渗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城市垃圾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
交通运输
01
02
03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讲课稿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讲课稿

2.1 生物修复的概念
相同的表达有
生物恢复(Biorestoration) 生物清除(Bioelimination) 生物再生(Bioreclamation)。
相近的概念是
生物净化(biopurification)
2.2 生物修复的类型
根据生物类型 动物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2.2 生物修复的类型
根据修复的位置
异位修复技术(EX-Situ) 异位修复是指将受
污染土壤、沉积物移离原地,集中起来进行生物 降解。
主要方法包括土地耕作法(land farming)、 堆 肥 法 (Composting) 、 生 物 浆 床 反 应 法 (Bioslurry treatment)和厌氧处理法。
植 物 促 进 技 术 (Phytostimulation) : 植 物 本 身 不 能 吸收重金属,但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如氨基酸、糖、 酶等物质可促进根系周围的土壤的微生物的活性 和生化反应,有利于重金属的释放和微生物的吸 收。
2.4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前沿领域:
1. 寻找更多能降解污染物的植物种类。 2. 优化植物修复方法的过程。比如优质植物种
2.5 微生物修复技术
2.5.2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子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对于农药的代谢至关 重要,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一般对农药有一定的适 应期,产生诱导酶(或降解质粒),进而形成降解 功能,利用该农药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 形成新的生态结构。为缩短驯化期和提高降解率, 在微生物修复技术中所用的微生物一般从连续施 用该农药的污染场地自身分离出来。
2.5 微生物修复技术
2.5.2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子
影响农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因子很多,主 要取决于污染物自身特性、土壤微生物生态结构 以及土壤中的环境因子等。

《土壤污染与防治》资料

《土壤污染与防治》资料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壤污染危害的特点特点:①隐蔽性和滞后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重金属及一些有机物)④治理难和周期长2.土壤污染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土壤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土壤受到污染后,重金属以及可溶性污染物等容易在水力作用下,被淋洗进水体中,引起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另一些悬浮物及其他所吸持的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迁移,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②土壤污染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后,含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环境中,随风吹扬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扩大了污染面,导致大气污染生态问题。

第二章土壤污染1.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类型:①物理净化作用②物理化学净化作用③化学净化作用④生物净化作用2.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重点:土壤组成与污染物毒性,土壤酸碱性与污染物转化,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⑴土壤组成与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毒性和形态的一般关系:土壤中某污染物的水溶态或交换态有效浓度越大,其对生物的毒性较大,而专性吸附态、氧化物态或矿物固定态含量越高,则其毒性越小。

①黏粒矿物吸附与污染物毒性②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⑵土壤酸碱性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土壤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体系,存在着多种有机、无机的氧化、还原态物质。

一般土壤空气中的游离氧、高价金属离子为氧化剂,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其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和低价金属等为还原剂。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Eh)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易氧化和易还原的无机物质的含量、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及土壤pH等。

第三章无机物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1.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①形态多变②易积累③不能被降解而消除2.Tessier定义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提取方法①水溶态,以去离子水提②交换态,以1mol/LMgCl2溶液为提取剂(室温振荡1小时)③碳酸盐结合态,以1mol/L NaAc-HAc(pH5.0)缓冲液为浸提剂④锰铁氧化结合态,以0.04mol/LNH2OH·HCl为浸提剂⑤有机结合态,以0.02mol/LHON3+30%H2O2溶液为浸提剂⑥残留态,以HClO4-HF消化3.汞、镉、铬和砷在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毒性比较⑴汞土壤中的汞按其化学形态可以分为金属汞、无机化合态汞、有机化合态汞。

第五章4-2定稿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五章4-2定稿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植物挥发作用的优点是:污染物可以被转化为毒 性较低的形态,如元素汞和二甲基硒;向大气释 放的污染物或代谢物可能会遇到更有效的降解过 程而进一步降解,如光降解作用。 植物挥发作用的缺点是:污染物或有害代谢物可 能累积在植物体内,随后可能被转移到其他器官 中(如果实);污染物或有害代谢物可能被释放到 大气中。这一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小,并且有一定 的二次污染风险,因此它的应用有一定限制。

(3)腐殖质化作用
有毒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腐殖质化作用转变为惰性物 质而固定下来,达到脱毒的目的。 例如: 根际微生物可加强根际中PAHs与富里酸和胡敏酸之间 的联系,降低了PAHs的生物有效性。 腐殖质化被认为是TPH(总石油烃)最主要的降解机理。
3.植物降解作用 植物降解作用(又称植物转化作用)指被吸收的污 染物通过植物体内代谢过程而降解的过程,或污 染物在植物产生的化合物(如酶)的作用下在植物 体外降解的过程。 主要机理是植物吸收和代谢。 要使植物降解发生在植物体内,化合物首先要被 吸收到植物体内。
可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的有机污染物有除草 剂阿特拉津、含氯溶剂TCE和TNT、杀虫剂DDT、 杀真菌剂HCB和PCP、增塑剂DEHP和PCBs等。 植物体内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理包括羟 基化作用、酶氧化降解过程等。
4.植物稳定化作用
植物稳定化作用指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富集、根系表面的吸附 或植物根圈的沉淀作用而产生的稳定化作用;或利用植物或 植物根系保护污染物,使其不因风蚀、水蚀、淋溶以及土壤 分散而迁移的稳定化作用。 植物稳定化作用通过根际微生物活动、根际化学反应和/或 土壤性质的改变及污染物的化学变化而起作用。 根系分泌物或根系活动产生的CO2会改变土壤pH值 植物固定作用可以改变金属的溶解度和移动性或影响金属与 有机化合物的结合,受植物影响的土壤环境可以将金属从溶 解状态变为不溶解状态。 植物稳定化作用可以通过吸附、沉淀、络合或金属价态的变 化而实现。 结合于植物木质素之上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植物木质化作 用而被植物固定。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 1 -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 5 -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 8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主要植被1.概念: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1)自然植被: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有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自然植被已经很少。

(2)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3.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环境必然影响到植物的各个方面。

(2)植物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都非常紧密地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

2.地理环境对分布植被的影响就某个较小的区域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表面上是植被减少了,而实际上是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

地表失去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植被的分类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光照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ppt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ppt

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
农用地治理修复
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如推广低积累 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施有机肥等,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中的污染 物含量。
建设用地治理修复
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各地采取了原位处理、异位处理、综合利用等 多种治理修复技术,如深圳某工业区采用异位处理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置 和资源化利用。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土壤污染概述 • 土壤污染现状 •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 污染土壤的治理与利用 • 防治措施的实践与效果 • 研究展望与建议
0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 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 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耕地土壤污染问题 突出,影响农产品 质量安全。
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情况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 北老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土壤
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城郊和工矿企业周边土壤污染 问题比较严峻。
部分地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 属超标现象严重。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现象时防治措施的实践与效果
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土壤污染防治法
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土壤污 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框架、政府职责、法律责任等,为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土十条”
我国还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提出了2025年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重点 任务和工程,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等 。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5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2节).

第5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2节).
土壤的功能:具有提供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 件(养分和水分)以及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并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二 土壤污染的概念、特点、种类、来源及后果
• 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土壤自然本底 的含量和土壤的自净能力,因而破坏了土壤系统原 来的平衡,使土壤的作用和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 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 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 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 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气体污染物在气溶胶的溶解;
空气中粒状污染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或粒状污染物表面上的化学物质与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化学 反应;
气体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的光化学反应。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 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 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 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 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 物,其毒性一般比一次 污染物还强。
•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 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 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 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研究表 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 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 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 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 氖 氦
甲烷
浓度 (ppm) 780,900 209,400 9,300 315 18 5.2

2024年土壤课程土壤污染的危害教案

2024年土壤课程土壤污染的危害教案

2024年土壤课程土壤污染的危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污染”,具体内容为第3节“土壤污染的危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土壤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难点: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土壤样本。

2. 学具:笔记本、笔、土壤污染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

教师活动:展示土壤污染案例,提出问题:“什么是土壤污染?它有哪些危害?”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教师活动:讲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污染调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土壤污染问题。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土壤污染调查,填写调查表。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土壤污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类型2. 土壤污染的来源3. 土壤污染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

2. 作业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答案: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包括影响植物生长、降低土壤肥力、破坏生态平衡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影响食品安全、导致疾病发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掌握不够。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调查、监测、评估与规划第三章土壤污染预防第四章土壤污染治理第一节农用地第二节建设用地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措施第六章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安全利用、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负责,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大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五条【污染防治责任制】本省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防止土壤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土壤修复以及损害赔偿的主体责任。

污染责任主体因改制、合并或分立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污染责任主体无法认定或消亡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终止的,由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其使用该地块期间所造成的土壤污染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造成土壤污染有重大过失的,承担被污染土壤修复的连带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 22.6 11.41 20.0 1.66 7.3~55.1
F 478 197.7 440 1.50 191~1012
Hg 0.065 0.080 0.040 2.602 0.006~0.272
Mn 583 362.8 482 1.90 130~1786
Ni 26.9 14.36 23.4 1.74 7.7~71.0
表4.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4.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砂土类 壤土类
表4.4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5 P综>3.0
重污染 土壤、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特点:污染物在地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通过扩散、降 水淋滤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与地下水。
三、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沙 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沙 漠化土地每年还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 扩大,全世界有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直接 受沙漠威胁,2/3的国家和地区饱尝土壤沙化 之苦。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 问题之首。
55~85
0~15
35~45
40~55
0~15
45~100
0~55
15~25
0~30
55~85
15~25
20~45
30~55
15~2545~85来自0~4025~45
0~20
55~75
25~45
0~45
10~55
25~45
45~75
0~30
45~65
0~35
0~55
65~100
0~35
0~35
(二)土壤有机质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撒哈拉大沙漠
2.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气 候变化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
原因:
过渡放牧和不 适当的旱作农业;
大量砍伐森林。
3.沙尘暴:
前苏联的黑风暴事件。十万拓荒者在哈萨 克斯坦北部,俄罗斯东部,开垦了4000万公顷 土地;到了1963年,干旱的春天发生了沙尘暴, 300万公顷的作物由于干旱全部损失掉。
Na 1.02 0.626 0.68 3.186 0.01~2.27
①A层指土壤表层或耕层。
元素
算术 均值 标准差
几何 均值 标准差
95%置信度 范围值
K 1.86 0.463 1.79 1.342 0.94~2.97
Ag 0.132 0.098 0.105 1.973 0.027~0.409
Be 1.95 0.731 1.82 1.466 0.85~3.91
第五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一、土壤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 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由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土壤生物、水分 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土壤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河流 雾
农田灌溉

图5.2 土壤溶液的来源
雨 浅层地下水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等)。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 树最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
1.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1)原生矿物质: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 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2)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 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 改变。
2.土壤化学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 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机械组成 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 含量。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 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 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土壤质地 分类见表5.2。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 吸附性
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 机污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 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Mg 0.78 0.433 0.63 2.080 0.02~1.64
Ca 1.54 1.633 0.71 4.409 0.01~4.8
Ba 469 134.7 450 1.30 251~809
B 47.8 32.55 38.7 1.98 9.9~151.3
Al 6.62 1.626 6.41 1.307 3.37~9.87
美国1934年的黑风暴事件。
我国的实例: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河流域大片丰沃的森林与良田成为风沙迷漫的高 原荒地;著名的丝绸之路等等;
到1993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32.7万平 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我国荒漠化最严重 的地区在西北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宁夏 等省和自治区,尤其是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和 草原上开垦的干旱农业区。
单位:μg/kg

算术
几何
95%置信度
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范围值
As 11.2 7.86 9.2 1.91 2.5~33.5
Cd 0.097 0.079 0.074 2.118 0.017~0.333
Co 12.7 6.40 11.2 1.67 4.0~31.2
Cr 61.0 31.07 53.9 1.67 19.3~150.2
(三)土壤生物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藻类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 对进入 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 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能的主要 贡献者。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4.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物和颗粒物等; 特点: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以大气污染源为
中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
⑶农业污染型
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入土壤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特点: 污染程度与化肥、农药的数量、种类、施用 方式等有关。一般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 潜在的污染物。
⑷固体废物污染型
污染物为工矿企业排出的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 圾;
Ge 1.70 0.30 1.70 1.19 1.20~2.40
Sn 2.60 1.54 2.30 1.71 0.80~6.70
Sb 1.21 0.676 1.06 1.676 0.38~2.98
Bi 0.37 0.211 0.32 1.674 0.12~0.88
Mo 2.0 2.54 1.20 2.86 0.10~9.6
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 pH>5.5~6.0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 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 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 pH>9.5为极强碱性土。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 重黏土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黏粒
粉沙砾
沙砾
(<0.002mm) (0.002~0.02mm) (0.02~2mm)
0~15
0~15
85~100
0~15
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