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doc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活动目的:1、感知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初步懂得保护自己小耳朵的一些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录制噪声、多媒体制作重点:感知声音难点:分辨不同的声音活动流程:(一)听音游戏,感知声音1、多媒体演示: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什么听到的?2、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3、过渡:前两天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会发声音的玩具,今天,老师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来呢?再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二)操作练习,分辨声音1、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摆弄玩具,分辨声音。
2、交流讨论:(1)你玩的是什么玩具?(2)试一试:你是用什办法让玩具发出声音来的?(3)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3、仔细分辨:这两个罐子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4、小结:原来啊,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
(三)经验交流,保护耳朵1、播放噪音:什么声音啊?快来快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2、你们为什么都捂住自己的小耳朵?(幼儿讲述)3、小结:保护自己的小耳朵,所以平时我们小朋友之间要轻轻的说话。
4、除了轻声说话,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耳朵?(平时妈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耳朵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5、小结:我们小朋友和妈妈都有那么多的好办法,以后要好好保护好耳朵,让我们的小耳朵变得灵灵的,能听得更清楚。
教学反思: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有趣的声音》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生活中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分辨不同声音,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铃铛、小鼓、塑料瓶、米粒、沙子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敲击音响、铃铛、小鼓,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铃铛、小鼓等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例题讲解:教师用不同的物体(如塑料瓶、米粒、沙子等)演示不同声音的产生,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让其他幼儿猜测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5. 创意活动:幼儿利用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等)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并展示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的声音》2. 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生活中的声音3. 关键词:振动、音响、铃铛、小鼓、塑料瓶、米粒、沙子、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叫声、流水声等,并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作业题目:制作小乐器答案:请幼儿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小乐器,如纸杯鼓、橡皮泥铃铛等,并试着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种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等科学知识,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3.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桌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中的声音。
2.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气球,提问:“你们听见过气球爆炸的声音吗?这个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教师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木棒敲打气球,让幼儿听气球振动产生的声音。
(3)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木棒敲打不同的物体(如塑料尺、桌子等),让幼儿听到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碗、筷子等)制作声音,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声音博物馆”活动,让幼儿收集各种声音,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进行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的产生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这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实验活动自己去发现声音的产生原理。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实验活动中对物体的振动观察不够仔细,在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实验现象。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他们在实验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有趣的声音作品。
八、教学建议:1.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振动物体(如铃铛、木鱼、鼓等)、实验材料(如尺子、纸杯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振动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活动:a. 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和倾听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b.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尺子、纸杯等材料进行实验,发现振动产生的声音。
c.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3. 实践活动: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分类”游戏,让幼儿分辨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b.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c.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幼儿对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对游戏的规则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3. 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感知和区分声音的特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知和区分声音的特性。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特性的实验材料(如不同音调的乐器、不同响度的声音源等)。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反思
解决方法: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将声音与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其表达欲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趣的声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声音?”(举例:汽车喇叭声、小鸟叫声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声音》活动旨在培养幼儿以下学科核心素养:1.探索与发现:激发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观察、提问、实践的科学探究能力;2.思维与创造:鼓励幼儿运用声音进行创意表达,发展其联想、想象和创新能力;3.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幼儿倾听、表达、沟通的社交技能;4.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尊重。以上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有趣的声音》为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选自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音的产生:通过拍手、摇铃等简单动作,使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利用小鼓、纸杯电话等教具,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辨别:通过听不同物体的声音,如乐器、动物叫声等,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辨识能力;4.声音与情感:让幼儿尝试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幼儿在观察、实践、体验中了解声音的奥秘。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学重点: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小锣、小铃铛、塑料瓶、水、米粒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让他们模仿鼓面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的使用,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教师展示小鼓、小锣、小铃铛等物体,让幼儿分辨它们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小纸杯、棉签、橡皮泥等学具制作小鼓、小锣等发声物体。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小鼓、小锣、小铃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三种物体,模仿它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发声物体。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不同物体的声音,进行声音展览。
(2)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模仿比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让幼儿在家庭中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声音》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种类、声音的运用等。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辨别不同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学会运用声音进行交流和创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种类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音叉、橡皮筋等。
学具:铅笔、尺子、纸张、小鼓、铃铛、音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敲击桌面、拍手、摇铃铛等,感受声音的产生。
(2)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介绍声音的种类,如乐音、噪音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不同声音,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鸣笛声等。
(2)分辨不同声音,如高低音、响度等。
4. 小组讨论(1)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警报、语音交流等。
(2)探讨如何减少噪音污染,保护听力。
(2)拓展延伸:介绍声音的科学研究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 声音的种类:乐音、噪音4. 声音的运用:音乐、警报、语音交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声音,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2. 答案:(1)生活中的三种声音:汽车的鸣笛声、鸟叫声、钢琴声。
特点:汽车的鸣笛声响亮、急促;鸟叫声清脆、悠扬;钢琴声丰富、和谐。
(2)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基本知识。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学会运用声音进行交流和创造。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
《有趣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奇妙声音》中第2节《有趣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探索声音传播,以及声音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纸杯、绳子等。
2. 学具:小鼓、小铃、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敲击小鼓、摇动小铃,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声音。
2. 讲解声音产生通过展示音响、话筒等设备,让幼儿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 探索声音传播用绳子将两个纸杯连接起来,让幼儿分别在两个纸杯上说话,观察声音传播现象。
4. 认识各种声音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具,尝试发出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以小鼓为例,讲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6. 随堂练习每组幼儿用学具发出声音,并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振动传递3. 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声音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更直观认识。
但在讲解声音传播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以尝试用更简单易懂方式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探索声音奥秘。
同时,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声音传播和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是声音产生和传播讲解,以及作业设计。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二册,第5章《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锣、音叉、尺子、橡皮筋、水杯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音响、话筒、鼓、锣、音叉、尺子、橡皮筋、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 讲解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鼓、锣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产生。
3. 探讨声音的传播: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4. 讲解声音的特性:以音叉为例,让学生了解音调;通过调整音响的音量,让学生了解音量;比较不同材料的音色,让学生了解音色。
5.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雷声、汽车喇叭声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声音,并分析其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声音现象,分析其产生、传播和特性。
2. 答案示例:观察汽车喇叭声,分析其产生(振动)、传播(空气)、特性(音调、音量、音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分析具体声音现象时,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更多声音现象的兴趣。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乐器,观察不同材料的音色特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特性的理解与应用4.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声音的产生原理以敲击鼓、锣等为例,让学生感受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特点,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
2.通过探索和操作,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声音,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发声物品(如铃铛、鼓、笛子等),录音机,卡片。
2.环境布置: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二)探索声音1.教师出示各种发声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发出声音。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让其他幼儿猜测发声物品。
(三)实验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发声物品。
2.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操作发声物品,观察声音的变化。
3.邀请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大小、高低与发声物品的关系。
(四)游戏环节1.教师设计一个“猜声音”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听声音猜出发声物品。
2.邀请幼儿参与游戏,增加互动性。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各种声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索和操作。
在实验环节,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声音的大小、高低与发声物品的关系。
在游戏环节,幼儿的互动性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操作发声物品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幼儿操作的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幼:我听到过小鸟的叫声。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和认知;2.能够说出常见的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3.能够体验声音的不同高低、大小和长短;4.培养观察能力,认知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2.声音的来源3.声音的传播4.声音的特点5.声音的认知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先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儿歌、汽车、钟表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这些声音是什么,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确定目标通过了解声音的特点、来源和传播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学习内容(1)什么是声音声音是指物体或者媒介在振动的时候,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将这种振动形式传递给耳朵并产生的声波。
(2)声音的来源声音的来源多种多样,例如声源的振动,风、水等物体的摩擦声等,学生要能够说出常见的声音来源。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的类型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而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还快。
(4)声音的特点声音的特点有响度、音调、音色、音速。
通过听声音并描述这些特点来培养观察能力。
(5)声音的认知学生要通过声音的特点、传播和来源来认识它们的本质。
4. 活动安排(1)声音的夹子老师可以带来不同类型的夹子,例如木质、铁质、塑料等,让学生夹住各种材质的夹子,听声音,说出不同夹子的声音特点。
(2)听到奇怪的声音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说出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例如:蟋蟀、风铃等声音,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3)模仿声音老师通过让学生模仿敲门、吹哨、踩泥巴、三下五除二等声音来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不同高低、大小和长短。
5. 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检查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情况,并强调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上尽可能多地体验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声音的特点和本质。
2.安排的活动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相符。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对周围声音的敏感度。
3.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会用耳朵倾听。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声音的奥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鼓、笛子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声音展览区”,展示各种声音的来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让幼儿放松身心。
2.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邀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二)主题活动1.猜声音游戏(1)教师将盒子里的物品逐一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猜猜是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2)请幼儿模仿展示的物品发出声音,教师进行评价。
2.声音分类(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不同材质的物品。
(2)请幼儿通过触摸、敲击等方式,找出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并将它们分类。
3.制作声音玩具(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声音玩具,如笛子、铃铛等,讲解它们的制作方法。
(2)请幼儿分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声音玩具。
4.声音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声音玩具。
(2)教师和其他幼儿对表演者进行鼓励和评价。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声音的来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辨出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
在声音分类环节,幼儿通过触摸、敲击等方式,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制作声音玩具环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了有趣的声音玩具。
在声音表演环节,幼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了自信心。
1.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2.调整分组策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一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水果照相馆二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魔术师三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科学——有趣的声音(小班)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学准备:回形针、黄豆、白沙、硬币、串珠、海棉球每组各一盘、各种容器每人一个教学过程:1、导入: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演节目,想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2、展开:——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你们看我都准备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要求:a、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
B、注意安全C、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请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最好听?你放了什么东西?你们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探索比较不同的声音: a、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b、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比较:总结: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c、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d、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e、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
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最好听(请两个幼儿上来摇,大家比较不同)——请幼儿用自制乐器为儿歌《哈巴狗》伴奏:请你选一种你认为最好听的材料放进去,准备好乐器:a、按节奏伴奏b、互换乐器,伴奏3、延伸:我们下次创造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水果照相馆二活动目标: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探索活动。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
2. 学习用耳朵倾听,用手势表示所听到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倾听,用手势表示所听到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图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
2. 基本环节:a.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带,让幼儿认真倾听,并尝试分辨出是哪种物体的声音。
b.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幼儿加深对声音的认知。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声音的观察和感受。
d. 教师引导幼儿用耳朵倾听,用手势表示所听到的声音。
3.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环节:教师布置简单的实践任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
5. 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关注幼儿在实践任务中的完成情况,检查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声音博物馆”活动,让幼儿收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声音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声音的魅力。
3. 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篇一」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区角,而需要家长为班级收集一些废旧品,每每这时幼儿总是很自豪的跟同伴说:“今天我给老师带了” 过后,我们让孩子们把这些废旧品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
在过后的几天我们奇怪的发现,超市中的一些瓶罐都被孩子们拿了出来当乐器,(特别是较大的铁瓶罐)他们有的把较硬的瓶罐当小鼓敲;有的拿着瓶盖当;还有的找来一跟木棍及一个瓶盖当锣敲,还有的甚至懂得往瓶内投入东西,细听所发出的声音而且有的孩子甚至将它组成架子鼓。
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空瓶罐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但从中我有发现到,并不是每个瓶罐都受孩子们的欢迎。
因为瓶罐质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它发出声音的不同,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并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声响,努力让孩子去倾听、辨认。
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索的对象。
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有趣的声音”这个活动。
二、教材的分析1、操作性: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是产生于物体的振动。
并在操作中初步的.感知,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艺术性:本活动将多种响声渗透于艺术作品,使原来单调而枯燥的声音变得既有趣又好听,作品有教强的艺术性,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好教材。
3、可接受性:借助幼儿的操作,让幼儿自己感受什么样的声音是受大家欢迎的,为什么?并间接的培养幼儿要轻声说话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并对声音感兴趣,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1)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识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尺子、鼓、铃铛、小汽车等。
学具:纸杯、绳子、铅笔、橡皮、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气球、尺子、鼓等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如在纸杯底部穿绳子,让学生拉绳子感受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分享实验心得。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自带的玩具,让其他同学猜测玩具发出的声音,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介绍声音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3. 声音特点:高低、大小、长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要求: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描述声音的特点,并画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答案示例: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特点:尖锐、大声产生和传播过程:汽车喇叭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区域活动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场教学主要针对3-4岁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有趣的声音”这一主题进行区域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对幼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在声音知识和理解方面掌握得还不够牢固,因此选择了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帮助幼儿更加清晰地理解声音这一概念,并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奇妙之处,增强对声音的兴趣;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在教学开始前,我需要准备如下的物品:1.不同类型的声音来源,如风铃、钟表、拍手等;2.电视机、电脑等设备,用于播放声音;3.各种小型玩具,如小汽车、动物等,可以发出声音;4.小型乐器,如小鼓、小钢琴等。
同时我还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干净的桌椅、毛巾、水杯等,以及备课笔记和幼儿问卷。
2.2 正式教学本次教学分为两个部分进行:2.2.1 理论部分在理论部分,我首先给幼儿们看了一段教育视频,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声音的来源和不同的声音类型,并对声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
我鼓励幼儿们参与讨论,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声音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接着,我通过实物演示和示范,让幼儿们亲身感受到不同声音来源的声音,比如风铃、小动物等。
我教给幼儿们如何用手、嘴巴等方式制造声音,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并感受声音的奇妙之处。
除了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知识,我也提供了一些绘本、手指游戏等形式,加强幼儿对声音的理解和感受。
2.2.2 实践活动部分在实践活动部分,我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探究。
我提供了多种声音来源,让幼儿们自己选择并感受声音。
我也教给幼儿们如何辨别声音,让他们探究出声音的来源,并将不同音源进行分类。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鼓励幼儿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通过反复实践,让幼儿们越来越熟悉和了解声音的奥妙。
我的任务是引导和辅助幼儿进行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拓展对声音的理解空间。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鸣笛声等。
2. 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
3.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物体(如玩具、日常用品等)、音源设备、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听觉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鸣笛声等),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2. 基本环节:a. 教师展示各种物体,让幼儿触摸并发出声音。
b.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
c.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活动,如编排一个小品、合唱等,运用所学知识展示有趣的声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如音乐老师、科学家等)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幼儿对声音的了解。
2.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促进家校合作。
3.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观察交通工具等,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声音。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
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听一听,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设计意图: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
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