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味道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的味道

一、语文课的困惑:语文味的缺失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真正的语文?

1.教学内容的泛化——让语文失去自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语文教学观念日新月

异,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急不可待进入语文课堂,直接导致语文课堂中充斥着许多非语文的成分:声、像、物皆有;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俱全;动即小组合作,静即自主探究;把其他学科老师请进语文课堂也成了综合,把学生带出教室之外即为体验……这些为形式而“新”、为热闹而“新”的语文课实际上是语文

课的一种泛化,至少是理念上、内容上的泛化。

有时我们把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看成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把语文课异化成其他学科的“保姆”。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牵扯进去,一幅天象图挂在黑板上,可以滔滔不绝讲解半天……诚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延伸、综合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游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旁征博引的效果就可谓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了。语文课是以语言和情感为核心的,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这将会导致语文课的变味,从而失去了自我。

2.教学手段的形式化——让语文失去了内涵

以前的课堂太沉闷,一枝粉笔一张嘴,学生听着想睡

觉;现在的课堂太花哨,多媒体、课本剧、合作探究,门目繁多,学生其实在看热闹。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管该不该用、

有没有用,一律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图片、视像,用声像的欣赏代替语言的品味,用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其实这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反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毕竟是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文本中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象的精彩描述,本可以由学生大脑想象出的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虽然直观、快捷,但过程简单、结果凝僵化,怎能强化学生的

想象再现、语言品味和语感训练呢?

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

直观性,将语文课堂变成舞台,让老师或学生扮演教材中的某一角色,进行形式主义的过度表演。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有多少能抓住文本的真情表演到位呢?这不到位的表演对绝大多数学生解读文本又有多少帮助呢?除了笑声我们的课堂又能收获多少呢?

有的教师热衷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但在操作过

程中却变了滋味,不问前提,不问准备,出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调转课桌挤着身子展开合作讨论,要么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要么就学生还未充分讨论合作几分钟,教师就已“鸣金收兵”。讨论已被当成新课程的标签。过度的“小组

讨论”,充斥着学生不着边际的议论,而学生的个人阅读实践却被取代和忽略。

这些“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形式主

义,表面上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但收效又有多少呢?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化过程,强调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语文课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力戒浮华,讲求实效。

3.教学艺术的技术化——让语文失去了自由

朱震国老师的《变色龙》一课,处理文本信手拈来,启

发学生水到渠成,朗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课堂没有浮躁、没有喧哗,找不到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这就是对语文课堂艺术的最好的阐述。我们再看看魏书生、钱梦龙,并没有把一堂课都上成三步骤、五环节;更没有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技术化处理。但我们更多的语文课导入、过渡、穿插、板书、总结、教学后记……都有了一个模式,大家都按一定的既定程序操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就好像是在流水线上“做工”。语文教学与学习已变得枯燥无味,审美皆无,个性全无。

按着既定的模式进行教学,似乎全面而系统,教者备课

有矩,上课有章,一步一个脚印。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语文味:困惑中的思考

◎肖英君

写作中的问题可能是缺乏认识,没有注意到有问题,如上述“发文机关”标署的问题就应属此类,很多教材都有此类问题。三是篇幅的限制造成的问题,如上述例文少就应属于此类,怕编了之后书太厚。教材厚薄应不是问题,问题是教材

是否将问题摆清楚了,教材是用来育人的,是否充分起到作用了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应用写作教材例文编选要注意的原则,一是应当具有典

范性,每一个文种中所编选的例文都要符合这个文种的使用范围,能反映出该文种的写作要求,格式正确。二是例文编选应具有对应性,对每个文种常用类别、重要类别应一一编选相应的例文,使文种理论及写作知识有相应的例文来体现,使学的人有可阅读、依照和临写的范本。三是应具有时代性,选取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文章,语言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而且当代有大量鲜活质美的文章可供选用。四是应具有实用性,应多采用基层单位、小公司、小人物的文章,使学子们见了能参考、可模仿、学得象。

总之,应用写作实践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展

示在我们面前,“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当代应用写作活动的社

会地位提升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应用写作实

践的发展对教材例文编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编写者应在前人的基础上,提供出符合时代与习者要求的应用文教材例文,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实践活动能力的需要。

(周子仪湖南怀化工业学校)教学探索

4

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给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只能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这大概是语文教学没有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却培养出了刻板的老师的原因吧。其实文本的特点、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注定了语文课是不能有模式的,而是开放的、自由的、富有个性的,语文教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4.价值指向的功利化——让语文失去了情趣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太无趣!”这大概是所有的人

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师、学生、专家、民众,“无

趣”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它淹没了语文应当努力

张扬的人文性和文学性,一堂语文课讲什么、学什么,不是依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而定,而是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在教的过程中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正如清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格非教授所说:“应试教育中的功利性,把语文牺牲掉了。”语文的素养在于日积月累,而非一

蹴而就,带着功利目的去背文章,学知识,最后这个知识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