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大纲-园林
植物生理学-大纲-园林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园林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同化CO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植物体内物质转运、转化与分解利用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一植物正常与逆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综合表达。
三、课程目标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为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而且要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发育与调控、逆境代谢等研究的相关实验方法和原理,通过综合开放性实验训练,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及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0章绪论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体系。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植物生理学的应用,植物生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与应用。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水势的概念,细胞水势的组成,细胞和根系吸水的方式与机理,蒸腾作用,气孔运动机理,作物的需水规律。
[掌握]: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其计算方法,细胞相对体积与细胞水势组成的演化关系。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与动力,植物水分管理的合理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三、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二、细胞的吸收作用;三、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第三节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和部位;二、气孔蒸腾;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二、水分运输的速度;三、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二、合理灌溉的指标;三、灌溉的方式;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及各生理过程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植物各生理过程的机理及其研究最新动态;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
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生理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白只有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赋予本学科强大的生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
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物理、生物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物质、生长生理以及开花结实生理等方面。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难点是植物的渗透作用吸水、植物对矿物质的主动吸收、光合作用机理以及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等方面。
〈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
《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102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教学时数:44+26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从理论研究阐明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形态建成的综合反应。
其内容有:细胞生理;光合、呼吸、营养、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
为农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等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3、总体要求:(1)在讲清植物生理功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和地区性特点;注意引进学科新内容,介绍前沿新动向。
(2)在保持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
(3)在对重点章节或实验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配合复习题及作业,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学科涉及的基本知识内容,并能够为农业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注意与有关学科的衔接,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起到专业基础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通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任务。
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3、重点与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园林植物学作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植物观察、认识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内容,以期为园林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目标园林植物学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在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和养护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园林植物学的基础,学生应该掌握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和常见植物的分类特征。
通过学习植物的分类,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种类的特点,为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2. 植物形态学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特征,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为园林植物的鉴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3.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和生长发育等基本过程。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理特性,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为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4.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态特征,学生能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园林植物的配置和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是园林植物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园林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应该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过程和生态习性等。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植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 2)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 3、C 4和CAM 的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3)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4)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课程编码: 06025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 园林本科学时学分: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 写 人: 审 定 人:编写时间: 2012 年7 月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理学课程教学⼤纲《植物⽣理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名称:植物⽣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30024学分: 4.5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向专业:园艺(专升本)先修课程:植物学执笔⼈:⽥伟审定⼈:宋伊真第⼀部分:理论教学部分⼀、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理学是研究植物⽣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命科学主要学科之⼀,也是植物⽣产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等绿⾊植物是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命活动是它研究的核⼼问题和主要内容,在了解植物⽣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后对植物的⽣长发育进⾏有效地控制以满⾜⼈类的需求。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植物⽣理学主要介绍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分代谢、矿质与氮素营养、光合作⽤、呼吸作⽤、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信号转导、植物⽣长物质、光形态建成与运动、⽣长⽣理、成花⽣理、⽣殖和衰⽼及抗逆⽣理等⽅⾯的基本概念、原理、调控及应⽤。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基本理论与⽣产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运⽤多种教学⼿段,注重学⽣实践创新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章绪论(2学时)1.植物⽣理学的定义、任务和内容2.植物⽣理学的产⽣和发展3.植物⽣理学的展望教学重点: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植物⽣理学今后研究的主要⽅向。
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了解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植物⽣理学的发展概况及今后研究的主要⽅向。
第⼆章植物的细胞⽣理(2学时)1.植物细胞概述2.细胞壁3.⽣物膜4.植物亚显微结构教学重点:原⽣质的性质教学难点:原⽣质的性质与抗逆性的关系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原⽣质的特点与植物新陈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第三章植物的⽔分⽣理(7学时)1.植物对⽔分的需要2.植物细胞对⽔分的吸收3.植物根系吸⽔和⽔分向上运输4.蒸腾作⽤5.合理灌溉的⽣理基础教学重点:⽔势、渗透势的概念,⽔存在的⽅式;植物细胞与根系吸⽔的⽅式、⽓孔运动的机理教学难点:⽔势的概念及其组成教学⽅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思考题:1.植物组织⽔势包括哪⼏部分组成?2.从植物⽣理学的⾓度,分析农谚“有收⽆收在于⽔”的道理。
2010年专升本园林专业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培训材料)范文
2010园林专业(专升本)专业科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和本质,以便合理地利用光、温、气、水、土壤资源,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 水分的重要生理意义1.掌握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生理意义。
水是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能保持植物固有的姿态2.掌握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及其对代谢的影响。
(1)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束缚水、自由水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自由移动、不易散失的水分。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吸附力较弱、可自由移动的水分。
(2)自由水/束缚水比率在代谢过程中的意义自由水/束缚水比率越高,原生质溶胶状,植物代谢强,但抗性弱。
自由水/束缚水比率越低,原生质凝胶状,植物代谢弱,但抗性强。
(二) 细胞吸水原理1.掌握水势的概念。
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
水势用ψw表示。
单位是Pa(帕)MPa2.掌握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成分。
(一)细胞水势的组分溶质势(Ψπ)、压力势(ψp)、重力势(ψg)、衬质势(ψm)。
即ψw= Ψπ+ψg+ψp+ψmψw= Ψπ+ψp纯水的水势为0,溶液越浓,水势越低3.掌握细胞吸水的原理及其水分移动的规律。
(1)细胞的吸水形式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主要三种:扩散、集流、渗透吸水渗透吸水---细胞的吸水主要形式质壁分离指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反之原生质体恢复原状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2)水分移动的规律: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移向水势低的向方移动。
植物相邻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的方向,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水分总是顺着水势梯度移动。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转移也是如此。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060255 课程编码: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园林本科 3学分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时学分:编写单位:人:写编人:审定月编写时间:2012 年7一、课程说明、课程简介 1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植物细胞生理 (1)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的( 2)代谢生理 CAM和C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4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代谢途径)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生理(3)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环境生理4(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 1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106适用专业:园林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教学时数:12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
2、地位和任务: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三、实验课主要参考书目1.植物生理实验指导(主要应用教材)自编 1993年2.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1995年四、主要编写人员冯乃杰、贝丽霞、郑桂萍、梁喜龙、鞠世杰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探讨了植物如何生长、发育、适应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框架,以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 掌握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本原理;4.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平衡和营养吸收等方面的知识;5.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5学时)-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植物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0学时)-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胚胎发育;- 植物的幼苗生长和器官发育;- 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种子散布。
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15学时)- 植物对光的反应和光合作用;- 植物对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机制;- 植物对盐分和营养的吸收机制。
4. 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10学时) - 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 植物代谢和能量转化;-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学时)-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 植物的生态适应和生态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生理学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4. 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前预习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课程编号:08100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总学分:3.5,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学科和农学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总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1、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了解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4、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5、理解植物生理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6、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实验教材为:《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邹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教学内容与安排绪论部分(2学时)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四、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掌握与其有联系的学科的知识、注重实验以及结合生产实践本章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学时)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组成一、细胞的概述二、原生质的性质第二节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壁二、胞间连丝第三节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二、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三、生物膜的功能第四节植物细胞亚微结构与功能一、细胞核二、叶绿体和线粒体三、细胞骨架四、细胞内膜系统五、其它细胞器六、细胞质基质第五节植物细胞和基因表达一、细胞的阶段性与全能性二、植物细胞的核基因与核外基因三、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本章重点: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功能,植物细胞亚微结构与功能。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艺、植保、资源环境以及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应在完成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等课程后进行。
植物生理学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以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本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从而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材教参教材:《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教参:《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4年;《植物生理学》,曹仪植、宋占午,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Plant Physiology》, Frank B. Salisbury, 1992年。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实验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践36学时。
课堂讲授部分的基本情况安排具体如下:绪论(1学时,其中讲授1学时)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1.植物的水分生理(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基本内容:水分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重点: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水势,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机理,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农学、园艺、植保、草业)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局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根底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根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根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根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根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根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根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根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别离规律1、性状别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根本概念的根底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别离现象的发觉及合理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园林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同化CO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2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植物体内物质转运、转化与分解利用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正常与逆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综合表达。
三、课程目标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为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而且要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发育与调控、逆境代谢等研究的相关实验方法和原理,通过综合开放性实验训练,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及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0章绪论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体系。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植物生理学的应用,植物生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与应用。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水势的概念,细胞水势的组成,细胞和根系吸水的方式与机理,蒸腾作用,气孔运动机理,作物的需水规律。
[掌握]: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其计算方法,细胞相对体积与细胞水势组成的演化关系。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与动力,植物水分管理的合理措施。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三、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二、细胞的吸收作用;三、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二、根系吸水的动力;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和部位;二、气孔蒸腾;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二、水分运输的速度;三、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二、合理灌溉的指标;三、灌溉的方式;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必需元素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功能、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再利用的规律,作物的需肥规律。
[掌握]: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与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特征。
[了解]:无机养料的同化的特点及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形式和途径,植物养分管理的合理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四、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细胞膜;二、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
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二、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三、根部对被土粒吸附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四、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条件;五、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无机养料的同化一、硝酸盐的代谢还原;二、氨的同化;三、生物固氮;四、硫酸盐同化;五、磷酸盐的同化。
第五节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再利用第六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一、作物的需肥规律;二、合理追肥的指标;三、发挥肥效的措施。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植物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光学特性,不同角度与层面的光合作用机理,光合作用碳同化的各种方式及不同方式间的差别,光呼吸概念及其代谢特点。
[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及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产物的种类及蔗糖和淀粉的合成部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结构与机理的关系,影响光合速率的原因。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二、光合作用的意义;三、光合作用的发现。
第二节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四、叶绿素的形成。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 一、光能吸收;二、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三、光合磷酸化;四、碳同化;五、光呼吸;六、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二、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一、植物的光能利用率;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能荷、巴斯德效应、呼吸商等概念,呼吸代谢多样性的内涵与意义。
[掌握]: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呼吸作用与农业的联系。
[了解]: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呼吸作用的调节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场所一、呼吸作用的概念;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三、呼吸作用的场所。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途径;二、三羧酸循环;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生物氧化 一、呼吸链;二、氧化磷酸化;三、呼吸代谢电子传递的多条途径。
第四节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一、贮存能量;二、利用能量;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第五节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一、巴斯德效应和糖醇解的调节;二、戊糖磷酸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三、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第六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速率和呼吸商;二、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三、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第七节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一、呼吸作用和作物栽培;二、呼吸作用和粮食贮藏;三、呼吸作用和果蔬贮藏。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次级产物的概念、主要次生物质种类及其功能。
[掌握]:有机物代谢与初生代谢的联系。
[了解]:次级产物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各种有机物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植物体内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二、Calvin cycle, EMP pathway , TCA环 ,PPP是有机物代谢的主干(舞台);三、糖、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能够互相转变;四、次级产物(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级的产物)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萜类一、萜类的种类;二、萜类的生物合成;第三节酚类一、酚类的种类;二、酚类的生物合成;三、简单酚类;四、木质素;五、类黄酮类;六、鞣质。
第四节含氮次生化合物一、生物碱;二、含氰苷;三、芥子油苷;四、非蛋白氨基酸。
第五节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一、花卉育种;二、农作物性状改良;三、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与基因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与途径,掌握筛管运输机理;掌握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熟悉韧皮部装载和卸出机理;了解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掌握]:韧皮部装载和卸出机理。
[了解]: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一、运输途径;二、运输速度和溶质的种类。
第二节韧皮部装载 一、韧皮部装载的定义;二、装载途径;三、装载的机理;四、装载的特点。
第三节筛管运输机理 一、压力流动学说;二、胞质泵动学说;三、收缩蛋白学说。
第四节韧皮部卸出一、韧皮部卸出的概念;二、同化产物的卸出途径;三、蔗糖卸出的机理(依赖代谢进入库组织)。
第五节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一、温度;二、矿质元素;三、植物激素;第六节同化产物的命运和分配 一、同化产物的命运;二、分配方向;三、分配规律。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七章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信号、植物信号转导、受体、胞间信号、第二信使、配体、信号转导网络(或交谈)等概念。
[掌握]:主要的第二信使物质,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
[了解]:跨膜信号转换的途径。
教学内容第一节信号与受体结合 一、信号(刺激);二、受体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第二节跨膜信号转换一、跨膜信号转换的概念;二、跨膜信号转换的途径。
/DAG 第三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 一、Ca2+/CaM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二、IP3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三、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一)蛋白激酶;(二)蛋白磷酸酶。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物质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等概念;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掌握]: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的应用。
[了解]:油菜素内酯等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长素类一、生长素的发现;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与降解;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六、人工合成生长素类及其应用;第二节赤霉素类一、赤霉素的结构;二、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五、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一、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结构;二、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五、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第四节乙烯一、乙烯的分布和生物合成;二、乙烯的作用机理;三、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第五节脱落酸一、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和分布;二、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三、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第六节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一、油菜素内酯;二、多胺;三、茉莉酸;四、水杨酸。
第七节生长抑制物质一、生长抑制剂;二、生长延缓剂。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植物光受体的类型、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特点;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
蓝光和紫外光反应特点。
[掌握]: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了解]:蓝光和紫外光反应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一、光敏色素的发现;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第二节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光化学转换一、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二、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三、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二、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三、光敏色素调节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一、膜假说;二、基因调节假说。
第五节蓝光和紫外光反应一、蓝光反应;二、紫外光反应。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生长发育和分化的概念;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生长大周期、相关性、顶端优势、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的运动、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生理钟等概念,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和不同类型植物运动的区别。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和不同类型植物运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