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02 心理学的基石概念
认知心理学
1.A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处理、记忆 和运用知识的科学。
1.B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知觉、思维、记忆、语
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1.C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这些过 程,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内在机制。
1.D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工业、广告和医疗等领
0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 研究等。
心理学的分支与学科领域
临床心理学
关注心理障碍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类从胎儿到老年 的心理发展过程。
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 的行为和思维。
工业/组织心理学
研究在工业和组织环境 中的人类行为。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教育领域中,认知心 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 程,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 展过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家通过纵向研究和实验来研究这些发 展过程,并试图揭示人类发展的内在机制。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发 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组 织管理、市场营销和传播学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 市场营销领域中,社会心理 学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了 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 制定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
03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总结词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驱动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揭示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因果 关系。该理论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认为人的思维和情感也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1.心理学及其分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成为两者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则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中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大类。
4.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而心理特性则包括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
5.心理活动的本质: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活动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还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非产品。
6.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等。
7.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它的发展受到了哲学、神经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对个体差异的认识。
8.心理学的分支:除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还包括其他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关注不同年龄群体、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理现象。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10.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
1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感觉。
12.人类对外部是认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
13.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反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是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或者感觉、运动、联络神经元。
14.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周围,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周围包括12 位脑神经31对脊神经15.大脑分为额顶枕颞,额叶,是意图和动机,顶叶触温动,枕叶是视觉,颞叶是听觉1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二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大二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的科学,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巩固我的学习成果。
一、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以哲学思想为基础。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则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等。
每个学派都对于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二、神经系统和感知神经系统是负责传递信息和协调人体各部分功能的重要系统。
感知是指人类从外界环境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感知的过程中,大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使我们对外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三、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的行为和知识的过程。
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保存和储存,并在需要时能够重新调取出来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四、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而动机是人类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于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情绪和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情感的变化。
五、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人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
六、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行为和思维方面出现的异常状况。
心理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对心理障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们。
七、研究方法与倫理心理学的研究依赖于科学的方法和倫理规范。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造成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六、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包括多个子领域,涵盖广泛的研究内容,如认知、情绪、发展、社会等。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心理学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威廉·旦特进行的。
从最初的结构主义到后来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各种学派相继兴起,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思想和方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
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因果关系,而问卷调查则用于获取被试者主观感受和看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意识、注意、记忆、学习、情绪等。
这些
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探究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心理学应用于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六、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心理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心理
学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跨文化研究,探索心理健康、幸福等议题,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对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基础心理学第一节概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基础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不是心脏的机能。
心理是伴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无神经系统-趋利避害的能力环节动物(蚯蚓)-简单的神经链-感觉和条件反射脊椎动物-脊髓和脑-知觉灵长类动物-脊髓和脑-思维萌芽(事物的外在联系)人类-脊髓和脑-思维(事物的内在联系)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人们常说:经历风雨才能变的更成熟。
人脑:心理的产生经过大脑,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注:心理是大脑活动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重点)1、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1879年,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学派观点:研究意识的组成部分/元素,即意识的结构。
(此处所说的意识即心理现象)研究方法:实验内省(区别于哲学层面的内省)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适应环境的作用);重视心理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学派观点: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
研究行为的任务:查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S-R)S-R之间的关系一旦确定,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来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克勒、科夫卡学派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注: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学派观点:将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心理结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强调潜意识动机的作用和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17-18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2.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20s-1950s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部份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者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27、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2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29、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30、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3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32、1860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33、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34、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预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37、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38、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39、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4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41、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度量4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43、Jnd 是(差别感觉阈限的英文缩写)44、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45、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轮廓和明暗)46、颜色的属性包括(色调、色度和饱和度)47、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为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色)48、颜色混合的种类可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49、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色盲人数)50、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比较高的声音频率是(1000——4000hz)51、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52、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5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54、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55、声音强度太大或者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56、心理的噪音是指(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57、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有气味)58、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59、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嗅觉)60、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61、基本的味觉有(咸、苦、甜、酸)62、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63、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64、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是(两点阈)65、一个人晕车、晕船是因为他的(平衡觉太敏锐了)6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6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是(引不起内脏感觉)6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69、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人(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70、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7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72、外界刺激住手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7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照)74、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它的亮度不一样了,这种现象叫(感觉对照)75、“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颜色对照)76、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7、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78、把事物的各个部份、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79、一幅图画,把白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选择性)80、一个人离我近时他在我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离我远时形成的视像小,但我看这个人却是一样高,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81、一块煤在太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要大不少,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部分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 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
以下是对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或结构。
其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的功能和作用,关注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创者,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的理论。
4、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认为人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6、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二、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如喜怒哀乐;情感则相对稳定和持久,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三、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下面就是为大家汇总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具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要紧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进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受1、啥是感受: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个不属性的反映。
2、感受的种类外部感受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受: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啥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刻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斜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挑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楚地反映。
(2)整体性:(3)明白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时期的明白就叫知觉的明白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别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延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啥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挑选,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眨眼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展开全文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静态的)·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需要就变成了动机。
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三、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点:1.感知和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而知觉是指个体对感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事物的反应。
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记忆是指保存、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智力: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测试(如智力商数)是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一种常用方法。
4.情绪和情感:情绪是短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感则是更持久、更深远的情绪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5.人格: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类型、人格特征、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6.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包括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团体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它探讨了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偏见、人际互动和沟通等社会心理现象。
8.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的学科。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困扰。
9.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思维过程的形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它探讨了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0.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行为的观察和量化,认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以上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含了更多的深入和专业的内容。
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为个体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通过鼻子闻到气味,通过皮肤感受到温度和触觉等。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感觉具有适应性,例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有浓郁花香的房间时,会觉得香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不再那么敏锐地感觉到花香了,这就是嗅觉适应。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整体性指我们会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认知;选择性让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些部分而忽略其他;理解性使我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则保证了我们在知觉条件变化时,对事物的认识保持相对稳定,比如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会因为他离我们远而突然变矮。
二、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只有 025 2 秒,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 1 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 7 ± 2 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很长,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几乎无限。
遗忘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遗忘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时间因素以及识记者的态度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种类繁多。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心理学部分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27、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2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29、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30、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3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32、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33、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34、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37、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38、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39、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4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41、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度量4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43、Jnd是(差别感觉阈限的英文缩写)44、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45、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轮廓和明暗)46、颜色的属性包括(色调、色度和饱和度)47、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色)48、颜色混合的种类可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49、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色盲人数)50、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比较高的声音频率是(1000——4000hz)51、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52、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5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54、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55、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56、心理的噪音是指(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57、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有气味)58、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59、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嗅觉)60、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61、基本的味觉有(咸、苦、甜、酸)62、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63、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64、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是(两点阈)65、一个人晕车、晕船是因为他的(平衡觉太敏锐了)6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6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是(引不起内脏感觉)6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69、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人(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70、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7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72、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7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74、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它的亮度不一样了,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75、“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颜色对比)76、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7、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7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79、一幅图画,把白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选择性)80、一个人离我近时他在我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离我远时形成的视像小,但我看这个人却是一样高,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81、一块煤在太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要大很多,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
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82、“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理解性)83、在用双耳听觉来判断方位的时候,最容易判断的方位是(左右)84、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线条透视)85、对物质世界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叫(时间知觉)86、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生物节律)87、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生物钟)88、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就必然会产生)89、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所有的人都是一致的,没有例外)90、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91、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92、一般认为,记忆广度为(7+-2个项目)93、长时记忆的容量(各类和数量都是无限的)94、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95、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进行的记忆活动叫(回忆)96、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97、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98、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99、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100、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101、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102、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103、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10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是(正迁移)105、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106、瓦特看到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是(原型启发的作用)107、人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108、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两个木盒,掂起来总觉得小的重,这是由于(定势)的作用109、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110、讲课时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独白言语)111、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112、布洛卡中枢又叫(言语运动中枢)113、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114、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115、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接受性失语症)116、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所产生的失语症叫(失读症)117、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118、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119、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20、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再造想象)121、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幻想)12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123、梦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124、从入睡到醒来的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时间(越来越长)125、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126、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127、学生正在专心听讲,门咣当一声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无意注意)128、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129、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广度大约是(7+-2)个项目130、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131、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注意的动摇)132、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133、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134、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135、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13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137、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138、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39、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动机)140、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141、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14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143、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44、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动机145、从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146、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为了(爱好)147、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48、马斯洛把人对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叫(安全需要)149、“衣食足而知荣辱”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150、马斯洛把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15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境界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152、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153、情绪和情感是以(内心体验或感受)为其反映形式的154、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155、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156、增力和减力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从(动力性)上度量的表现157、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58、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15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情绪状态)160、按情绪状态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61、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心境)162、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叫(激情)163、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应激)164、在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属于(双趋式冲突)165、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有值得买的东西时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属于(双避式冲突)166、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属于(趋避式冲突)167、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168、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意志品质叫(自觉性)16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170、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意志品质叫(果断性)171、和意志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虎头蛇尾)172、和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173、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174、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175、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代表智力发展水平,是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因素是(思维力)176、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天才)等几个层次177、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178、环境和教育条件决定了(在遗传的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179、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180、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气质和性格)181、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人的(气质)182、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几种类型183、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184、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强、不平衡)185、黏液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不灵活)186、强、平衡、灵活的神经过程是(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187、弱型的神经过程是(抑郁质)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18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189、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190、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191、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结构的组成部分)192、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93、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194、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GW奥尔波特)195、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196、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属于人格理论的(特质理论)197、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理论的(特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