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劝谏艺术群文阅读共25页

合集下载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汉元帝秋天酎祭宗庙,准备乘车出长安城西便门,再换乘楼船过护城河。

御史大夫薛广德挡在皇帝车前脱帽叩首:“应该乘车从桥上过河。

”皇帝不耐烦:“你先戴上帽子。

”薛广德说:“您不听我的话我就自杀。

如果血弄脏了车轮,您就不能进宗庙祭祀了。

”皇帝很生气。

这时候担任前导的光禄大夫张猛说:“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耿直。

坐船危险,还是走桥安全,圣明天子不涉险地。

薛大夫说得对。

”皇帝的气这才消了,说:“劝谏的话,不是要象这样说才算言辞得体吗?”就改从桥上走了。

这里张猛讨了个便宜。

身为前导,他本应率先阻止皇帝乘船。

他也可能是没有认识到乘船的不合礼节,听薛广德一说才茅塞顿开,紧跟着劝谏。

同样一件事,他说的三句话,水平可就比薛广德高多了:第一句话先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第二句话紧跟着说出了过桥的两个理由;第三句话尤其重要,这个主意是薛大夫出的,我附议(您要是批评就批评他吧,我是从犯)。

结果皇上的口谕是薛广德应该向张猛学习。

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忠言做到顺耳岂不是更好,为什么非要逆耳呢?因为忠言贵直。

进谏忠言的人,心思更多地是放在事情上,而无暇去考虑听者的感受;那些让人听了心旷神怡的话,更多的时候不是忠言。

坐船过河也好,走桥过河也好,就算与礼有关,毕竟是小事。

但是小事不谨,大事不周,小事处处圆滑,大事必不会公允持正。

李靖、李勣(本名徐世勣,字茂公。

赐姓李,避太宗讳单名勣)战功卓著,唐太宗赞誉“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勣用兵“不为大胜,亦不为大败”,谨慎尤为太宗倚重,临终嘱托太子可咨以大事。

后来高宗李治欲立则天为后,和群臣对立势同水火,褚遂良甚至“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

无奈征询李勣意见,李勣的回答很简单:“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意思就是你看着办!估计李治听后心里乐开花了,“上意遂决”。

李勣很圆滑,轻飘飘的一句话,不但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皇帝,还让皇帝发自内心地高兴,而自己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承担责任。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人的劝说艺术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人的劝说艺术

群文阅读《古人的劝说艺术》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默读五篇选文,体会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领略文言文的言语智慧,学会有效地进行劝说。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人的劝说艺术,学会劝说他人。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阅读卡、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一段劝说视频,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揭示群文课题:《古人的劝说艺术》二、随心所读《远公讲论》。

1、借助工具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默读《远公讲论》,借助注释读懂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故事中是谁劝说谁?为什么而劝?怎样劝说?结果怎样?勾画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快速默读选文,思考、批注。

4、学生交流汇报。

5、远公为什么能成功劝说?引导学生回答:巧妙设喻。

6、归纳小结学生方法:读—悟—勾—议三、随心畅读:1、出示阅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可以是默读、浏览、选读、跳读)文章《优旃反语谏秦皇》《少孺子智劝吴王》《孙权劝学》《晏子谏杀烛邹》,然后选取一篇你最感兴趣的文章细细品读,想一想故事中是谁劝说谁?为什么而劝?怎样劝说?结果怎样?勾画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合作完成阅读卡,准备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默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与小组同学作交流,并完成阅读卡:3、各组派代表交流阅读收获。

四、快乐分享:1、这几个故事中主人公能把对方劝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认为如何劝说才有效?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1、列举一个事例:爸爸经常教育小东不要和人攀比,要勤俭节约。

可是有一天,爸爸带小东去餐馆陪客人吃饭,却不打算将剩菜打包带走。

小东发问,爸爸却说这多没面子。

假如你是小东,该如何来劝说爸爸?2、学生练习写一写,再交流。

六、总结谈话、推荐阅读。

浅析古人“谏说“的艺术与技巧

浅析古人“谏说“的艺术与技巧

2∞8年7月浅析古人“谏说"的艺术与技巧刘春水(江苏教育学院宿迁分院,江苏宿迁223800)I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古代大臣谋士成功进谏的范倒,来分析探讨他们进谏的艺术技巧,以便现代入学习和借鉴。

f关键词】谏说;艺术与技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f文章编号l1∞9-5伯9(2∞8)07堋o-02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古代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

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虽然有的帝王设谏官,大多是摆设,装点门面而已。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

自古以来,有许多忠臣良将,他们忠言进谏,辅佐明君,留下千古美谈。

诸如魏征、晏子、邹忌、触龙等。

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仁人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却触怒“龙颜”,招来杀身之祸。

为什么昵?除了受谏者本身的素质和修养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谏说的方式、方法。

笔者就通过一些成功的进谏事例来分析他们谏说的艺术与技巧。

一、以事设喻,微言大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他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

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象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家庭小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古文观止》评价说:“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还有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

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

接着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作者:张黎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烛之武退秦师 古人讽谏的艺术与品格

烛之武退秦师 古人讽谏的艺术与品格
2、面对这个指责学生不让座的 老老年人,你该怎样劝谏老人呢?
谢谢观赏 点击入文 字内容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
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
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
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

文字 内容
文内 容
讽谏者的品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忘死的 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 鲁迅
口赞一绝
罗黔平
护赵殷殷献点字击内美入容文芹, 单刀赴会退强秦。 蛾眉力助英雄业, 板荡疾风显赤心。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学以致用
1、 李明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可父亲不同意,认为献血会影响健 康。如果你是李明,你该怎样劝说 父亲同意你参加献血活动。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5、气氛和谐
樊姬谏楚庄王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 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曰:“何罢晏也? 得无饥倦乎 ?”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 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 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 也。”王曰:“何谓也?” 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 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 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 闻堂上兼女, 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 子塞笑相贤,不楚路亦十。知可余贤乎年不,?”进所王,荐悦是非。不子明忠弟日;则,不族王知昆以其弟姬贤,言,未告是闻虞不进文丘容智贤内子也退,。不丘肖子,避是席蔽妾,君之不而所知 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 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 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群文阅读:《劝谏的艺术》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劝谏的艺术》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课:劝谏是一门艺术执教:宁围小学俞奇娜实录记录:盈丰小学汤晓龙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梳理文本,知晓故事大意。

2.紧扣劝谏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紧扣劝谏内容,探究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四篇文章题目,读,说说共同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四篇文章,出示题目,我们一起读一下。

经过预习,你发现这四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生:这些都是劝谏帝王的师:是的,你预习得很充分。

都是跟劝谏有关的。

(板书:劝谏)2.理解“谏”的意思师:我们看三个题目中中都有这个字——“谏”。

师:字典中是这么解释的——“古代劝君王使改正错误”。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队历史的了解,你们怎么看劝谏君王这事。

生:历史上大部分很勇敢、很正派的帝王手下的大臣们都会劝谏自己的帝王。

生:我认为,劝谏帝王的人都是很忠诚的,所以才会去劝谏。

生:我觉得应该是学富五车的有的知识大臣劝谏帝王做的不对的事。

师:他要有一定的学识才敢劝,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忠言逆耳,伴君如伴虎,劝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胆识、要有学识,历史上因为劝谏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比如说这些人(PPT展示)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借助表格梳理信息师:一不小心触怒龙颜,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几个故事分别是谁劝谁,劝什么,有没有劝成功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师:同学们拿到的文章是有白话文版和文言文版的,建议你们默读白话文版,完成表格。

劝谏结果就填成功或者失败,但是你要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明,文中没有明确结果就用问号表示。

2.逐篇交流生:课文《晏子劝谏》,弦章劝齐景公戒酒结果失败,晏子成功了生:《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邹忌在劝,劝齐王,邹忌劝齐威王让百官能劝谏批评齐威王,让齐威王受的蒙蔽变浅,劝谏结果是成功。

生:课文《七步诗》,是曹植在劝,曹植劝魏文帝曹丕劝他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劝谏结果是成功。

师:哪里看出来是劝他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生:文中有一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说明曹植劝那个曹丕应该珍惜自己兄弟之间的情谊。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人都不是傻子,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其实,正因为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才给劝说提供了可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却。

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风尘仆仆,前往劝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勉强要参战,作为草根一族的曹刿虽不在其位,但坚信“肉食者鄙”,挺身而出,劝谏鲁庄公不要鲁莽行事,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弹丸之地的安陵进入了不怀好意的秦国的视线,贪得无厌的秦王诡计多端,想占领安陵,面对这种局面,唐雎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以死相拼,保住了自己的国家;邹忌从自己和徐公比美中发现了问题,劝说齐威王纳谏;愚公要搬走太行王屋山,智叟前往劝说,结果没有成功,还成了反面教材。

细细研究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我们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劝说要注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方式得当,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就能到达目的。

一、利用正当名义名义总是具有给予希望、刺激功名欲并诱发对新生活的向往的魔力。

它对后悔的人和寻找奋斗目标的人都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颠倒黑白一旦常规性逻辑被弄混,人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失去判断能力,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点。

以打破对方逻辑思维结构为目的的诡辩不应该受到常规逻辑的约束。

三、利用数字提高可信度即使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内容,只要列出“以调查和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具体统计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可信度,因为很多人都十分迷信数据。

记住,最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如“99.9%”。

四、揭其短处虽然是讨论,可一旦升级为近似口角的争论,就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时与其使用正当的语言进行理论,不如直接攻击对方身体、能力、地位上的缺陷。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劝谏君主这事儿,可是有大学问的。

古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

歌功颂德、称赞奉承的话,皇帝们都喜欢听,可批评建议的言语,即便是明君圣主,也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劝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策略、掌握时机,也会有奇迹发生。

直谏法。

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别人接受。

示例:战国时,秦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军屡次战败。

魏王对此十分忧虑,只好派人到赵国请求信陵君回国助战。

信陵君担心魏王追究以前窃符救赵的事,不肯回去,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有谁敢为魏国的使者通信就处死。

”门客无人敢去劝说。

这时,曾受信陵君礼遇的隐士毛公与薛公求见,并对他说:“公子之所以被诸侯看重,只是因为魏国还在,如今魏国局势紧急,你不去救助,一旦秦国攻克大梁,夷平先王的宗庙,你还有什么脸面立足天地之间?”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立即驾起战车赶回魏国。

分析:信陵君性格中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更有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毛公与薛公德高望重、洞明世事,故而敢对信陵君直言其事,虽只寥寥数语,却深刻地分析了魏国兴亡同他的切身利益的关系。

由于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句句直指做人的根本,从根本上揭开了信陵君心里的疙瘩,使他幡然醒悟。

感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运用直谏法劝谏者必须出于至诚。

只有真诚地为对方着想,动之以情,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要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晓之以理,帮助当局者拨开萦绕在眼前的层层迷雾。

同时被劝者要贤明,能够明辨是非,并且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知错能改的气度。

讽喻法。

用含蓄的话语进行暗示或委婉地表露自己的意见。

示例:齐威王即位之初,通宵达旦地宴乐,不理政事。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猜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听懂了,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立即诏令七十县长官来朝奏事,赏杀各半,又迅速发兵御敌,诸侯震惊,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齐国。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
《墨子》与《战国策》均为先秦时期的优秀散文。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文中善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

《墨子》中的《公输》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体现了“说谏”特色的优秀篇章。

墨子和邹忌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在“说谏”过程中均体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
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

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

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

古人劝谏的艺术.docx

古人劝谏的艺术.docx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全国第三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剖析劝谏成功的原因。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一)读过这几篇文章,我们发现他们的劝说都很有妙处,劝谏都非常成功。

《七步诗》教师点拨:用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和现象来比喻兄弟之间应该有骨肉之情。

《晏子劝谏》教师点拨:晏子以历史人物侧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尊重了景公的权威,又达到劝谏的效果《鲁哀公问孔子》教师点拨:孔子首先以历史发展中国家的兴亡,提示鲁哀公应该有惧怕意识——然后以船和水的关系来比喻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少孺子智劝吴王》教师点拨:少孺子以自然界小昆虫小动物的故事来警示吴王,做事不能只顾及眼前和利益,否则会有隐患。

(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是用语言来劝谏的。

其实,这些语言里都藏着一面镜子。

这些被劝谏的人只要面对这面镜子,他们就会从行为上做出改变,从思想上做出改变,从决策上做出改变。

那他们都用什么来作这面神奇的镜子的呢?《七步诗》豆萁与豆——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镜《晏子劝谏》纣王————以历史人物为镜《鲁哀公问孔子》望亡国之虚————以历史事件为镜思水舟关系————以哲理为镜《少孺子智劝吴王》螳螂捕蝉——以故事为镜怎样劝谏才更有效?根据讨论——共识达成: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镜,用豆萁与豆比喻曹氏兄弟之情;以历史人物昏君纣王为镜,衬托出景公有英明;以王朝的变迁为镜,以人尽皆知的哲理为镜,让鲁哀公心底里有了忧患与惧怕;以小动物的故事为镜,告诫吴王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忘记自身的险境。

正是这一面面镜子,让被劝谏者清晰地认此环节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意在通过对四篇文本的研读和挖掘,发现各篇文章中的共同点即为劝谏成功。

这很轻易,所以带过。

不同点则在劝谏成功原因的挖掘。

四篇文章从四个不同侧面,成为构建的支撑。

在比较之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劝谏才有效?学生则可以从四篇文本的不同角度出发去构建共识:针对不同的劝说对象,不同的劝说目的,我们要有适合的路径。

文言文阅读《领会劝谏艺术》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文言文阅读《领会劝谏艺术》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文言文阅读《领会劝谏艺术》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文言文阅读领会劝谏艺术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科二:夏,齐孝公①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候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敞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央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②,大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候,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候之望曰:'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③,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注)①齐孝公:齐桓公之子,“孝”是他的谥号。

②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

③保聚:聚众保城。

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今治强治:治理齐侯未入竟竟:同“境”,边境B.包九夷包:包含使下臣犒执事犒:慰劳C.遂散六国之从散:没有条理大公股肱周室股肱:助手D.功施到今施:延续室如县罄县:同“悬”,悬挂1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两则材料中,进言的一方都遭遇了困境:李斯身为客卿,因秦王的逐客令而面临被驱逐的境遇;展喜所在的鲁国则面临齐国强兵入侵、兵临城下的险境。

高中语文镜鉴历史,智慧治国———古人劝谏的语言艺术群文阅读

高中语文镜鉴历史,智慧治国———古人劝谏的语言艺术群文阅读
3、体会古人高超的劝 说艺术,领略文言文 的言语智慧,学会有 效的进行劝说。
2.能紧扣劝谏内 容(重点是语言 ),进行思考, 分析劝谏成功的 因素,并简单归
添加标题
纳。(重难点)
目C O N T E N T

壹 预习检测 贰 对比探究 叁 集体建构 肆 以史为鉴
目C O N T E N T

伍 拓展延伸 陆 绘制智慧树 柒 学以致用 捌 推荐阅读
失败
曹丕游猎》
王朗(臣) 曹丕(君) 游猎
成功
《螳螂捕蝉,黄雀 少孺子(臣)吴王(君) 伐荆 在后》
成功

比照探究

“异〞中寻“同〞 “同〞中探“异〞
比照阅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相似或相对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比照 其内容、结构、表达方法、情感等,分析相同点或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 法。
找出描写劝谏者语言、动作、 神态等句子。
• 收到鲍勋的奏疏,曹丕气得脸色铁青,当场把 鲍勋的奏疏撕成碎末。
• 而看完王朗的奏疏后,曹丕却马上给王朗回信, 解释为何经常外出游猎的原因,并表示要改掉 半夜才回宫的做法,说:“览表,虽魏绛称虞 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 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 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
群文阅读
“古人劝谏的语言艺术〞
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最利行
——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智慧治国

旧时臣子对君主进言奉劝,谏诤。 后泛指奉劝上级或长辈改正错误。



唐太宗“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 读六篇课文, 借助注释和译 文,能初步理 解文本内容, 知晓故事情节 。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群文阅读劝谏艺术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群文阅读劝谏艺术

劝说的艺术——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群文阅读劝说需要一种正视问题的理性,不是视而不见,不是一触而发,而是思虑后合理的劝解;劝说需要一种正确的方式,不是制止和强行改变,而是疏导和引领;劝说也需要一份胸怀万物的气度,为苍生而忧,为万物而感,所以,劝说也是一门艺术。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戒后辈,扶正气,需要明确的态度与恳切的真情。

【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劝说艺术,并加以品读鉴赏。

2.根据以往所学文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建构劝说的艺术。

3.学以致用,撰写200字左右的短文,真情流露,以理服人。

【学习活动】活动一:深入诵读文本《六国论》《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找出文章当中的劝说艺术,不少于三处,并且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活动二:阅读补充文章,并结合之前所学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分析其劝谏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探究还有哪些劝说艺术?画出思维导图,展示给大家。

活动三:子睿的父亲是个老烟民,同时他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首先,他觉得抽烟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是自己重要的“人生乐趣”,不可剥夺;其次,自己的身体已经适应了抽烟的生活,戒烟反而会让身体因不适应而变差。

可是家里弥漫的“二手烟”又让备战高考的子睿有苦难言。

请你利用所学的劝说技巧,帮子睿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规劝父亲戒烟。

劝说技巧:1.巧妙设喻,语言委婉。

2.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阐述利害。

3.条分缕析,以理服人。

4.真情流露,以情动人。

5.根据对方的身份和性格选择合理的劝谏方法。

【学习小结】1.总结盘点2.文章展示交流+自我评点+修改完善,自己满意为达标底限。

补充文章劝谏成功:1、少孺子智劝吴王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古代巧妙劝诫的事例

古代巧妙劝诫的事例

古代巧妙劝诫的事例你知道吗,古人真是个巧妙的能手,特别是在劝解别人方面。

有些古代的劝诫方法,不仅智慧超群,还常常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带着点心疼的味道。

这些人劝别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急,做得像是在讲个笑话似的,但又让你瞬间就明白了道理。

这种劝人不急不躁的方式,不仅能够化解误会,还能让听的人心服口服,真的是妙极了。

我想说的第一个例子,得从一个名叫“孔明”的人说起。

诸葛亮啊,那可是古代的“智多星”。

你看他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可是有时候劝人的时候,他的方式真的是很有一套。

记得有一回,他的朋友马谡,自己信心十足,竟然要指挥一场关乎生死的战争。

结果呢,马谡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他居然忽略了敌人的进攻路线,结果导致兵败如山倒。

要是你我,可能早就火冒三丈,直骂不值,但孔明没有,他反而没急着指责马谡,而是轻轻地说了句:“将军虽有智谋,然兵法乃是全军的事,马谡不懂,岂能轻敌?”看吧,听上去像是在安慰,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绝妙的劝告。

你看,孔明并不是单纯的批评马谡的失误,而是从大局出发,点到为止,给了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也没让他丢了面子。

再说说那个老百姓经常听到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它的由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传说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书法家,叫王羲之。

那一天,他正在书法上练习,大家都围着他看。

有人看着他写字,心想:这字写得真慢,要是我,肯定早就写完了!于是,他就大声喊道:“羲之,你怎么写得这么慢,能不能快点?”王羲之听了,没有生气,而是微微一笑,指着自己那一笔一画说道:“笔画若不稳,何来行云流水之意?”这话一出口,围观的人顿时哑口无言。

你说,王羲之是不是把话说得又温和又有道理?他没骂人,反而巧妙地给对方上了一课:做事要稳妥,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意思啊。

说到这里,想起了那个民间故事,叫“庖丁解牛”。

你别看这故事说得简单,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道理。

庖丁是个屠夫,技艺高超,每天给人家杀牛,动作利索得很。

有一天,有人看他杀牛,忍不住问他:“你怎么杀牛这么轻松?我看你根本不用费力。

劝荐艺术

劝荐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 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 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五个月后,秦军攻进了楚国国都,楚王在流亡过程中想起庄辛,派人把他找来问计。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进谏的艺术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进谏的艺术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就是魏征的进谏智慧。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用“劳民伤财” 这样的陈词滥调去劝唐太宗,作用几乎等于零,那就讲讲其中的关键利 害,最急于展示的东西恰恰会成为最怕暴露的东西。别说是英明的唐太 宗,就是一个昏君,也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谏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了。
(选自《文史博览》,有删改)
【赏析】唐太宗曾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魏征在唐太宗时期受到推崇、重用,除了因太宗“善纳雅言”外,还得 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魏征进谏没有鲁莽,把握分寸到位,善于把 握太宗的心理,且进谏的意见,能够让太宗接受。
最有创意的进谏 宋传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了自己的帝业后不久,就出台了一项 “只封功臣,不封亲朋”的法规,赢得了民众的好评。关于这项立法的 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画谜故事。
在朱元璋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在朱元璋的许多谋士 中,刘伯温总是默默地在帐下工作,朱元璋对他也挺冷淡的。谁知,变 幻莫测的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一时间地盘日渐缩小,许多官兵都觉 得大事不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去了。朱元璋看着心里很是着急, 但又没办法解决。而且,往日里围着朱元璋高谈阔论的那些谋士也诚惶 诚恐地没了主意,有的还离帐而去。朱元璋看到刘伯温还和往常一样每 天都来帐下看他,且一反常态地为他出谋划策,便不解地问:“你怎么 不走,难道你就不害怕?”刘伯温说:“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为害怕 就自己逃命而放弃了忠诚。”刘伯温的行为和话语让朱元璋感慨万分, 由此也使他精神大振,朱元璋随即重整旗鼓度过了危机,此后,朱元璋 就把刘伯温当成最贴心的谋士。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后,顾念亲情和旧友,除了打算给有功之 臣和自家的亲戚册封嘉奖外,还想大赏那些功臣的亲戚和朋友。刘伯温 觉得给那些大臣的亲戚册封嘉奖没有必要,他深知此事一旦扩大,将会 危及江山社稷。如何能够劝得朱元璋只封功臣不封亲朋,又能不令他难 堪,聪明的刘伯温决定设计进谏。

学古人智慧品劝说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群文阅读

学古人智慧品劝说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群文阅读

学古人智慧品劝说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群文阅读《学古人智慧品劝说之劝》——《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群文阅读徐水区崔庄中学李振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文言文群文学习,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表演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感悟古人劝谏的艺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劝说的技巧,感悟古人劝说的智慧,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学会在生活中恰当巧妙地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1..通过文言文群文学习,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领会古人劝说的艺术,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古人的劝说技巧。

教学准备:1.课前排演《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2.《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和《乐羊子妻》三个文本阅读材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事实上我们更喜欢听顺耳的话,怎么样把话说得顺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古人智慧,品劝说之妙。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文言文群文学习,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习古人劝说的技巧,训练说话能力,感悟古人智慧。

三、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下级劝上级篇)过渡:劝说无非是下级劝上级,上级劝下级,同级之劝。

今天就按照这三个方面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下级劝说上级的文章。

今天我们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来对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做一个回顾。

有请我们班两个小组的同学带领我们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做一个回顾。

1.学生表演邹忌劝谏部分的课本剧。

(此课本剧有直谏和讽谏两个版本,用表演剧本剧的形式,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文本。

而之所以编辑了讽谏版和直谏版两个版本的劝谏,意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讽谏和直谏所导致不同的结果。

直谏劝谏失败,邹忌被齐王下令斩首。

讽谏成功,达到齐国大治。

)2.提问:同学们觉得哪个版本的劝谏方式更妙?妙在何处?齐读直谏,讽谏两个文本,对比思考两个版本劝谏方式,说说讽谏版的邹忌劝谏妙在何处?明确:(1)讽谏(委婉)(2)尊重(不威胁)(3)以小比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