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公司电脑资料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电脑资料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电脑资料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重要信息资产的安全,防止电脑资料泄露、丢失或损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电脑设备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电脑资料分类与分级(1)根据电脑资料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其分为以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2)一级资料:公司核心机密,如商业机密、技术秘密等;(3)二级资料:公司重要信息,如客户资料、财务报表等;(4)三级资料:一般工作资料,如日常办公文件、内部通讯等。

2. 电脑资料存储与备份(1)电脑资料应按照分类分级要求,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确保资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2)重要电脑资料应定期进行备份,备份文件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备份文件的有效性;(3)严禁在公共存储设备上存储重要电脑资料。

3. 电脑资料访问与使用(1)员工应严格按照工作需要,申请相应的电脑资料访问权限;(2)访问重要电脑资料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a. 使用加密文件或加密软件;b. 不得将重要电脑资料传输至非公司内部网络;c. 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重要电脑资料复制、转发或泄露。

4. 电脑设备安全(1)员工应妥善保管个人电脑设备,防止丢失或损坏;(2)不得将个人电脑设备带出公司范围,如需带出,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3)不得在电脑设备上安装非法软件或恶意程序,影响公司电脑设备安全。

5. 网络安全(1)员工应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的网络活动;(2)使用公司内部网络时,应遵守公司网络安全规定,不得擅自修改网络设置,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网络。

四、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电脑资料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2. 员工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进行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司个人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公司个人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公司个人电脑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原则本制度旨在明确公司个人电脑的使用规范,保障公司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所有员工在使用个人电脑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员工以及临时工。

所有员工在使用公司提供的或个人携带至工作场所的电脑设备时,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管理职责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电脑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并提供技术支持。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电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3. 所有员工负责合理使用电脑资源,维护电脑设备的完好,并遵守相关规定。

四、使用规范1. 员工应当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不得长时间占用电脑进行非工作相关的活动。

2. 严禁在工作电脑上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不得私自更改系统设置或网络配置。

3. 不得浏览含有病毒、恶意代码的网站,不得下载和传播非法信息。

4. 对于工作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及时保存至公司指定的服务器或云端,做好数据备份。

5. 员工应对个人电脑的密码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他人,定期更换密码以增强安全性。

6. 下班或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关闭电脑或将其设置为休眠状态,以节约能源。

五、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纪律处分。

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解雇处理。

六、其他事项1. 员工在使用个人电脑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洁电脑及周边设备。

2. 如遇到技术问题,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电脑设备。

3. 公司保留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如有变动,将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七、实施与监督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员工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可随时向信息技术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提出。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设备依照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等级进行合理分级管理,以保障企业财产和信息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养效果。

本制度是依据《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订立的,对设备分级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规范。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设备的分级管理,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打印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设备分级设备分级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

对于需要防止外部入侵或信息泄露的设备,应属于高安全级别。

2. 机密性设备所处理的数据或信息的机密性需要依据企业的保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对于需要严格保密的设备,应属于高机密级别。

3. 紧要性设备对企业运营的紧要性也是设备分级的一个紧要考虑因素,对于能够支撑核心业务运行的设备,应属于高紧要级别。

四、设备分级标准依照上述评估指标,本制度将设备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高级设备(级别一)高级设备属于最高级别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

只有在必要时才能使用,并且需要严格授权和监督。

对于高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必需存放在专用安全区域,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2.高级设备的使用必需遵守相关安全和保密规定,严禁私自解密、复制或外传信息。

3.高级设备必需定期接受安全检查和维护,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中级设备(级别二)中级设备属于一般级别的设备,具有肯定的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

大部分设备属于中级设备。

中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必需存放在安全区域,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2.设备的使用必需遵守安全和保密规定,不得私自将设备用于非正常用途。

3.中级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正常运行。

3. 低级设备(级别三)低级设备属于最低级别的设备,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较低。

一般为日常办公设备。

低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可以存放在一般办公区域,由员工自行保管。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设备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和安全等级,对不同级别的设备进行分类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它旨在实现对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应包含设备分类、安全防护等级划分、设备权限控制、设备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一、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设备划分为以下几类:1.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3.生产设备:如机械设备、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

4.安全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等。

5.储存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根据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将其进行分类,是合理进行设备分级管理的前提。

二、安全防护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涉及的安全风险,可以将设备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高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国家安全、重要设施、重要数据的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的设备。

2.中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部门内部业务数据的保护、公司核心业务的支持等有一定意义的设备。

3.低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一般办公、通信、生产等设备的管理,风险相对较低的设备。

根据安全等级划分设备,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并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性。

三、设备权限控制设备权限控制是指对设备的使用者进行身份验证,并授予相应的权限,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管理。

设备权限控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用户身份认证:对使用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包括用户名、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

2.权限分级管理: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要,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和操作自己需要的设备和数据。

3.访问控制:对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设备被恶意篡改。

四、设备监测与管理设备监测与管理是指通过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和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问题。

1.设备使用监测: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地点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如何分级

设备管理如何分级

设备管理如何分级引言设备管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中各种类型的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监控。

针对不同的设备,正确的分级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掌控和优化资源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本文将探讨设备管理的分级方法以及分级管理的优势。

设备分类在进行设备管理分级之前,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分类。

设备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用途、功能、重要性和价值等方面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分类:根据用途•生产设备:用于生产活动的设备,如机器、设备、工具等。

•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场所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

•通信设备:用于数据和信息传输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机、路由器等。

根据功能•核心设备:对组织的基本运作至关重要的设备,如服务器、主要网络设备等。

•支持设备:对核心设备提供支持和补充功能的设备,如交换机、网络存储设备等。

•辅助设备:用于支持组织工作流程的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根据重要性•关键设备:对组织业务和运营至关重要的设备,如生产线设备、关键服务器等。

•一般设备:对组织正常运营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员工用电脑、企业级路由器等。

•次要设备:对组织正常运营影响较小的设备,如备用电脑、备用打印机等。

根据价值•高价值设备:具有较高价值的设备,如高性能服务器、昂贵的专业设备等。

•中价值设备:具有适中价值的设备,如普通办公电脑、网络设备等。

•低价值设备:价值较低的设备,如一般办公设备、标准工具等。

设备管理分级方法基于上述设备分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设备管理的分级:1. 设备重要性评估根据设备在组织内的关键程度,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一般设备和次要设备。

关键设备需要重点关注,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备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般设备可以采取常规维护措施,而次要设备则可以作为备用设备,备份关键设备的功能。

2. 设备价值评估将设备分为高价值设备、中价值设备和低价值设备。

高价值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如物理锁定、监控以及保险覆盖等。

信息传输与存储中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信息传输与存储中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信息传输与存储中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与存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字化的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传输和存储在网络和服务器中,其中包含了人们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重要信息。

然而,这些数据的安全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被引入并起到了关键作用。

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旨在根据数据的特性和重要性,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为每个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从而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数据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内容和特性进行,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数据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例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应被划分为高等级数据,而订单信息、客户联系方式等则可被划分为低等级数据。

通过分类,可以更加精准地为不同等级的数据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需要建立针对不同等级数据的保护措施。

对于高等级的数据,需要加强安全控制和权限管理。

例如,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限制谁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并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对于低等级的数据,可以采取相对较简单的措施进行保护,如定期备份、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等。

建立起全面的保护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

另外,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标准。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分类正确执行。

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定进行管理,不得擅自更改数据的分类等级,同时要对违规操作进行惩处。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分类分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增强整个保护制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此外,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规定。

本文将探讨这些管理规定,并分析其对我们的影响。

一、信息设备的管理1.注册制度为了确保信息设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各单位和个人在使用信息设备前需完成注册程序。

注册程序包括提供必要的身份信息和设备信息,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认证。

这一制度有助于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并提高信息设备的质量。

2.权限控制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和防止信息泄露,对于使用信息设备的操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责划分权限。

不同级别的人员只能获得相应权限,并严禁越权操作。

权限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安全性,防止内部人员的不当操作。

3.更新升级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更新升级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规定中要求对信息设备进行定期的更新和升级,以保证其功能和性能的符合当前的需求。

信息设备的更新升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缓解设备老化导致的性能下降和故障增多的问题。

二、存储设备的管理1.备份制度为了防止不可预料的信息损失,存储设备的备份制度被引入到管理规定中。

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需要定期对存储设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

备份制度的实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恢复数据,并降低因信息损失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2.安全存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中还有安全存储的要求。

对于重要信息的存储设备,例如服务器和云存储等,需要与外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被未授权的人员访问和篡改。

安全存储规定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3.巡检维护为了确保存储设备的正常运行,规定中提出了巡检维护的要求。

单位和个人需要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巡检维护制度的实施可以降低存储设备故障的概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2、使用范围适用于各车间各岗位。

3、职责3.1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并负责各车间A类设备的检查、监督和考核管理。

3.2车间设备负责人负责A类和B类设备的检查、监督与考核。

3.3班组长负责A类、B类和C类设备的检查、监督与考核。

4、工作内容4.1 设备分级原则根据车间特点,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

4.1.1 A类设备——指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在装置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单一设备,或有备机但设备原值较大的设备。

4.1.2 B类设备——指在工艺路线上起主要作用,若设备出现问题会引起装置局部停车或系统正常运行的设备。

4.1.3 C类设备——除A类、B类设备外的其它设备4.2 设备分级管理要求4.2.1、A类设备:实行全员管理,设备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和考核管理。

4.2.2、B类设备:由车间设备负责人管理为主,设备主管部门协助管理。

4.2.3、C类设备:由班组管理为主,车间设备负责人协助管理。

4.3、检查方法4.3.1、A类设备,设备主管部门每月定期全面检查一次,辅助不定期随机抽查;车间每周全面检查一次,辅助不定期随机抽查;班组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各级检查都要有记录,设备主管部门对各级检查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确保该类设备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行。

4.3.2、B类设备,车间每周全面检查一次,辅助不定期随机抽查;班组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各级检查要有记录,车间设备负责人对班组级检查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4.3.3、C类设备,班组每班至少检查一次,检查要有记录。

4.3.4 设备主管部门、车间两级检查记录在“设备定期检查记录”中体现,班组岗位人员检查记录在“设备运行记录表”中体现。

5、考核内容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管理考核细则的有关要求考核。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办公环境的正常秩序,提高办公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办公设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等。

三、设备分类管理1. 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办公设备分为三个等级:A级设备、B级设备、C级设备。

2. A级设备:使用频率高,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的设备,如主要办公电脑、服务器、高级打印机等。

3. B级设备:使用频率一般,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次要办公电脑、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

4. C级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小的设备,如传真机、办公桌椅、投影仪等。

四、使用权限1. A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公司领导决定,只有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获得使用权限。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根据工作需求适当安排使用。

五、设备使用规范1. 使用任何办公设备都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来操作,不得擅自修改设置。

2. 使用电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不定期做眼保健操。

3. 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时要节约纸张和墨盒,不得打印无关内容。

4. 使用办公桌椅时要正确姿势,长时间工作后要适当休息。

5. 使用投影仪时要注意保护灯泡,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

六、设备存储管理1. A级设备采取封存管理,由专人保管,不得私自移动或更换。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可以由使用部门自行安排存放位置,但要保持整洁,并做好防盗和防水措施。

3. 所有设备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七、设备维护保养1. 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上报,由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八、设备报废处理1. 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要进行统一处理,不得擅自丢弃或私自处理。

2. 报废的设备要交由专人进行拆解、清理和处理,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回收或捐赠。

关于实行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分类分级

关于实行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分类分级

关于实行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分类分级标识管理的通知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为进一步落实计算机注册登记备案工作,规范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保密管理工作。

根据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全市党政机关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实行分类分级标识管理的通知》(昆保局〔2009〕12号)要求,经县委保密委领导同意,全县各机关、单位实行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分类分级标识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计算机标识与登记备案1.各机关、单位应按照县国家保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密计算机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石保局发〔2009〕6号)要求,切实做好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分级管理和建档工作。

2.根据本机关、单位填报的《涉密计算机或内网终端管理使用情况汇总表》、《非密计算机管理使用情况汇总表》,参照统一规范的标识样本(见附件1-1至1-3),- 1 -逐台填写、张贴涉密和非密计算机标签。

3.计算机标签分为主机标识和涉密计算机警示标识、非涉密计算机警示标识(见附件1-1至1-3)3种。

主机标识张贴于计算机主机正面醒目位置,警示标识张贴于显示屏边框左上角醒目位置。

二、移动存储介质标识与登记备案(一)工作内容1.密级确定。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信息的移动介质。

根据介质存储信息情况,确定移动存储介质为涉密或非密。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密级确定,应根据本机关、单位业务工作中保密范围,依据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分别确定为绝密级或机密级、秘密级、工作秘密级。

2.登记备案。

在密级确定的基础上,认真填写《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登记表》和《非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登记表》(见附件2-1至2-2),分别建立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记录档案。

3.张贴标识。

根据本单位《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登记表》和《非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登记表》,按照统一规范- 2 -的标识样本(见附件1-4),逐个填写、张贴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非密移动存储介质标签。

ISO27001:2013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ISO27001:2013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XXXXXX软件有限公司人性化科技提升业绩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目录目标 (2)适用范围 (2)一、设备分类 (2)二、设备分级 (2)1、笔记本电脑分类 (3)2、设备分级 (3)3、人个电脑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4)4、个人电脑的运行配置的更新 (5)6、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 (6)7、日常管理 (6)8、领取流程 (7)9、维护、维修与赔偿 (7)10、归还 (8)11、注意事项 (9)目标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办公的主要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权限,规范各类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公司对这些设备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

一、设备分类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在硬件管理大类里同属于三级硬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移动存储等办公终端或存储设备,标记为H3(见《硬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其上存储的或操作的信息重要性和安全级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了一至五级,标记为M1~M5(当设备没有存放或操作任何信息资产时,标记为M5)。

为了便于识别不同设备的风险,将上述设备分为以下细类并给予相应的标记。

1、台式机和固定存储:指不可移动的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

标记为FX(固定)。

2、移动机:指笔记本、手机移动设备。

标记为MP(移动个人)。

3、可读写的移动存储:指所有可读写的移动存储,包括优盘、移动硬盘、可读写的光盘等。

标记为MW(移动可写)4、只读移动存储:一旦写入即不可擦除的移动设备,如只读光盘等。

标记为MR(移动只读)。

5、其他硬件设备:除H3类硬件设备外,其他固定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H1、H2、H4)等,标记缺省为FX(即可以不作标记)。

二、设备分级1、笔记本电脑分类1) 自备笔记本电脑为了方便员工高效工作,公司允许员工自备笔记本电脑办公。

2) 公司配备笔记本电脑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员工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配备笔记本电脑:●经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

●经常需要在公司办公地点以外使用电脑的员工。

ISO27001:2013设备管理规定

ISO27001:2013设备管理规定

XXXXXX软件有限公司人性化科技提升业绩设备管理规定目录1. 目的和范围 (2)2. 引用文件 (2)3. 职责和权限 (2)4. 设备管理流程 (2)4.1. 设备资产统计 (2)4.2. 设备入网 (3)4.3. 设备安置与保护 (3)4.3.1信息设备安装管理 (3)4.3.2支持性设施安置管理 (3)4.3.3线缆安全 (4)4.4. 设备移动 (4)4.5. 维护、保养 (4)4.6. 设备处置 (4)4.7.无人值守的用户设备 (5)4.8.清空桌面和屏幕 (5)5. 笔记本电脑管理规定 (5)6. 实施策略 (5)7. 相关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是对信息资产分类中物理资产下的硬件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各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效能,同时减少由于设备入网造成的安全风险。

2.引用文件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GB/T 22080-2016/ISO/IEC 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GB/T 22081-2016/ISO/IEC 27002: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3.职责和权限服务部:负责信息设备的使用、维护、处置。

信息设备指IT建设方面所需的硬件设备。

4.设备管理流程4.1. 设备资产统计1)服务部负责IT设备的统计,并更新完善《运营硬件固定资产清单库》。

电脑设备管理办法(未修订版)

电脑设备管理办法(未修订版)

电脑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脑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电脑设备利用效率,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电脑设备使用人员。

第三条:公司办负责电脑设备的归口管理,包括电脑设备的购置、分配、软硬件的维护、建立电脑资产台帐、电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等。

第二章电脑设备的分类第四条电脑设备按资产价值及使用寿命分为电脑、低值耐用品、低值易耗品三类。

1、电脑:A类:计算机整机,含主机(CPU、硬件、主板、)、显示器、键盘、鼠标等;B类:网络设备类,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等;C类:外设类,扫描仪、打印机等。

2、低值耐用品:D类:电脑配件,包含内存、显卡、网卡、光驱等。

电脑配件应用于损坏设备的维修更换及系统升级。

3、低值易耗品:E类:耗材类,包括碳粉、色带、风扇、网线、水晶头、硒鼓、刻录光盘等。

第三章电脑设备管理1、所有的电脑设备须由科技信息部管理人员统一登记、贴固定资产编号后、配发给申请使用部门。

2、计算机按岗位、人员进行配置,所有员工,具有管理岗位编制的人员因工作需要均可申请配置。

计算机配置到个人,使用者拥有计算机的使用权,并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

每人原则上只能使用本部门分配的计算机,非必要是,不能将计算机交由他人操作(特别是非本部门人员)。

未经当事人同意,不能擅自在他人计算机上进行认可操作。

所有计算机设备,未经授权同意,不得擅自改变位置、拆、换任何零件、配件、外设。

不论该行为是否已经对设备、网络数据造成影响,已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如工作实际需要增加或更新设备的,必须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报告,按更新计划进行。

如果需要将系统内的计算机设备搬离办公地点(或借给外部门或单位)使用,必须预先报科技信息部批准,并做登记后,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方可搬离或借出(必要时将相关数据删除)。

3、员工离职办理手续时,需要科技信息部管理人员对所使用电脑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方可离职。

部门因人员离职所空闲的电脑,原则上由本部门新增补人员使用。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公式判定法: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具体评定方法如下: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方案,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机房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

机房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

机房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机房设备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机房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房设备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维护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工作管理等原则。

第四条机房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是公司机房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第五条机房设备管理责任落实要求1.公司每个机房设备都应指定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对机房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运行监控、故障处理等工作,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3.设备管理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第六条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1.设备管理员分为一级设备管理员和二级设备管理员。

一级设备管理员负责本机房设备的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监控。

二级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一级设备管理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协助一级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管理工作。

2.一级设备管理员由公司技术主管任命,二级设备管理员由一级设备管理员任命。

第七条设备管理分级管理制度的监督1.公司技术主管负责对所有机房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技术主管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三章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第八条设备管理工作流程1.设备管理员负责对机房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检工作,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

2.设备管理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3.设备管理员要做好设备的运行监控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设备管理员要做好设备故障处理工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我国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1. 等级划分标准的概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是指按照一定的等级要求,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等级划分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不同等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2. 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规定在我国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中,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物理环境、网络环境、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在网络环境方面,一级和二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物理隔离,而三级和四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实现逻辑隔离;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一级和二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而三级和四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系统都面临着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挑战。

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各单位更好地了解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等级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文章的撰写,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办法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办法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设备定义一、设备分类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将计算机设备按用途分为两大类。

1、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具体包括①计算机。

有服务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②网络设备。

指支撑我局“审计管理系统”运行的除计算机以外的网络设备,包括:核心交换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网络设备等。

③计算机辅助设备。

指跟计算机相连接的办公设备,包括:磁带库、磁盘阵列、打印机、扫描仪、音箱等。

④软件。

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系统软件、办公软件、管理软件、工具软件以及自己开发的各种软件系统。

2、计算机易损耗品:具体包括①易损品。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使用运行所需的低值易损品,包括:计算机键盘、鼠标、手写板、激光打印机硒鼓、存储用优盘、软盘及其他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配件等。

②耗材。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使用运行所需的低值易耗品,包括:激光打印机硒鼓碳粉、喷墨打印机墨盒、CD盘片、DVD盘片、网线等。

第二章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易损耗品管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及易损耗品由计算机审计处统一负责维护、使用发放管理。

一、购买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由计算机审计处两人以上或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验收后入库。

二、购买的计算机易损耗物品,由计算机审计处两人以上共同进行验收后入库。

第二节领用管理一、各处室领用或借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须填写《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领用表》(附表一),经领(借)用处室分管局领导和计算机审计处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计算机审计处按照统一安排,统一配置,并统一编号的原则发放使用。

二、各处室需要更换的易损品或易耗材料,由计算机处检测确认后领用,同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三、因电脑长时间使用后,性能下降,同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对电脑硬件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审计工作特点,我局笔记本电脑按6年折旧期进行折旧。

职工因工作需要领用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满6年的,应交回旧电脑,重新领用笔记本电脑;如不能交回旧电脑,应缴纳经评估后该笔记本电脑残值作为赔偿。

笔记本电脑因个人保管不善丢失的,须缴纳相当于电脑净值赔款后方可重新领用电脑,或在该电脑满6年后重新领用(但需缴纳丢失电脑经评估后残值作为赔款),但不得影响工作。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3篇)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单位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第三条设备分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分级,科学合理;(二)责任明确,责任到人;(三)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四)定期检查,及时维护;(五)奖惩分明,持续改进。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分级第四条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功能、重要性、风险等级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以下类别:(一)关键设备: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效益的设备;(二)重要设备:对生产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生产中断的设备;(三)一般设备:对生产影响较小,可替代性较强的设备;(四)辅助设备:为生产提供辅助服务的设备;(五)办公设备:为办公提供服务的设备。

第五条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技术复杂程度、运行风险、维护难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以下等级:(一)一级设备:技术复杂,运行风险高,维护难度大的设备;(二)二级设备:技术复杂,运行风险较高,维护难度较大的设备;(三)三级设备:技术一般,运行风险一般,维护难度一般的设备;(四)四级设备:技术简单,运行风险低,维护难度小的设备。

第三章设备管理职责第六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分级管理的组织实施,包括设备分类、分级、标识、维护、检查、更新等工作。

第七条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使用部门应设立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维护部门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维护部门应设立维修工,负责具体设备的维修工作。

第九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安全管理部门应设立安全员,负责具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章设备标识与标识管理第十条设备标识设备应按照设备分类和分级进行标识,标识应包括设备名称、类别、等级、使用部门、管理员等信息。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目录目标 (2)适用范围 (2)一、设备分类 (2)二、设备分级 (2)1、笔记本电脑分类 (2)2、设备分级 (3)3、人个电脑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3)4、个人电脑的运行配置的更新 (4)6、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 (5)7、日常管理 (5)8、领取流程 (5)9、维护、维修与赔偿 (5)10、归还 (6)11、注意事项 (7)目标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办公的主要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权限,规范各类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公司对这些设备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

一、设备分类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在硬件管理大类里同属于三级硬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移动存储等办公终端或存储设备,标记为H3(见《硬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其上存储的或操作的信息重要性和安全级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了一至五级,标记为M1~M5(当设备没有存放或操作任何信息资产时,标记为M5)。

为了便于识别不同设备的风险,将上述设备分为以下细类并给予相应的标记。

1、台式机和固定存储:指不可移动的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

标记为FX(固定)。

2、移动机:指笔记本、手机移动设备。

标记为MP(移动个人)。

3、可读写的移动存储:指所有可读写的移动存储,包括优盘、移动硬盘、可读写的光盘等。

标记为MW(移动可写)4、只读移动存储:一旦写入即不可擦除的移动设备,如只读光盘等。

标记为MR(移动只读)。

5、其他硬件设备:除H3类硬件设备外,其他固定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H1、H2、H4)等,标记缺省为FX(即可以不作标记)。

二、设备分级1、笔记本电脑分类1) 自备笔记本电脑为了方便员工高效工作,公司允许员工自备笔记本电脑办公。

2) 公司配备笔记本电脑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员工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配备笔记本电脑:●经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

●经常需要在公司办公地点以外使用电脑的员工。

符合以上条件者,个人递交申请后,公司可为其配备笔记本电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目标 (2)
适用范围 (2)
一、设备分类 (2)
二、设备分级 (2)
1、笔记本电脑分类 (3)
2、设备分级 (3)
3、人个电脑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4)
4、个人电脑的运行配置的更新 (5)
6、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 (6)
7、日常管理 (6)
8、领取流程 (7)
9、维护、维修与赔偿 (7)
10、归还 (8)
11、注意事项 (9)
目标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办公的主要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权限,规范各类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公司对这些设备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

一、设备分类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在硬件管理大类里同属于三级硬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移动存储等办公终端或存储设备,标记为H3(见《硬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其上存储的或操作的信息重要性和安全级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了一至五级,标记为M1~M5(当设备没有存放或操作任何信息资产时,标记为M5)。

为了便于识别不同设备的风险,将上述设备分为以下细类并给予相应的标记。

1、台式机和固定存储:指不可移动的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

标记为FX(固定)。

2、移动机:指笔记本、手机移动设备。

标记为MP(移动个人)。

3、可读写的移动存储:指所有可读写的移动存储,包括优盘、移动硬盘、可读写的光盘等。

标记为MW(移动可写)
4、只读移动存储:一旦写入即不可擦除的移动设备,如只读光盘等。

标记为MR(移动只读)。

5、其他硬件设备:除H3类硬件设备外,其他固定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H1、H2、H4)等,标记缺省为FX(即可以不作标记)。

二、设备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