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论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2、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邓小平
我们的现代化面临两大任务
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工业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1958年中国流行这样一首豪情满怀的大跃进民歌:
五年计划看三年, 苦战三年看头年, 赶上英国用不了十五年, 嗨吼嗨吼嗨吼, 十五年十五年,嘿嘿十五年!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1958年5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同时,计划指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即建设速 度不是一般地超过过去的中国,一般地超过资本主义 国家。建设速度要成倍地、几倍地以至几十倍地超过 过去的中国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 大)
⑴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 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 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⑶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 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⑷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⑸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 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六章新新贸易理论
模型介绍
在需求方面,对部门j的产品消费函数为CES函数, 效用函数和价格函数如下
其中,xj (i)是表示j部门生产的不同类型产品,品之间的不变替代 弹性为1/1-a, 0<a<1。
在生产方面,模型采用带有生产率的柯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且产品生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总部服务h ,一是产品制造m,并且总部服务只能在北国进行,
否
否
是
是
分配效应提高了整
个产业的生产率
贸易和劳动力市场
自由化之后跨产业 是
否
是
否
是
的劳动力净变动
贸易自由化之后产 否
否
否
是
是
业内的同时发生的
净工作创造和破坏
贸易自由化影响相 是
否
是
否
是
对要素收益(收入
分配)
二、梅里兹异质性模型及发展
1.梅里兹异质性模型 梅里兹模型的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
企业生产率、专用性技术、产品质量的 差异, 尤其是企业生产率的差异。梅里 兹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就是探讨异质企 业是如何从事国际贸易, 贸易对企业的 生产率增长和福利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 等问题
梅里兹
2. 模型的理论发展
要 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的; 济存在以及产品差异化 致企业的不同贸
结 论
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的情 扩大了贸易;解释了产 易决策选择;主
况
业间贸易的情况
要解释公司内贸
易和产业间贸易,
也解释了产品间
贸易
二、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一)传统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解释
新贸易理论认为
了不同国家之间依
首先梅里兹模型是考虑企业的国际化策略是选择出口、 FDI、或是只在国内市场销售。各个产业都是由生产率水 平不同的异质性企业组成。其中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会 选择FDI或者出口或者二者结合, 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则会 被挤出市场, 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能选择在国内市场销售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3.现实期(从16-18岁之间开始)
这一阶段是人们正式的职业选择决策阶段。分为 三个小的阶段: (1)试探阶段,根据尝试期的结果,进行各种试 探活动,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2)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经历做进一步 的选择,对一种职业目标有所专注,并努力推进 这一选择,进入具体化阶段; (3)特定化阶段。依据自我选择的目标,做具体 的就业准备。青年人为了特定的职业目的,进入 更高一级学校或接受专业训练。已有工作但不满 意者,想重新进修,再找工作,也属这个阶段。
5.自我处理(self processing),指检视自我并了解影响自我 的因素的能力。 6. 开 放 及 有 弹 性 的 见 解 ( openness and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指知觉并认识到不同的观点与可能的解释方 法,并能用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并接纳与自己看法不相符的观 点。 7.负责任(abilit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指个人愿意接 受自己的决定或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计较一些未知的或不可 抗拒的阻碍等因素。 8.扮演新角色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on roles),指主动寻求 扮演新角色的机会,并能在新角色或新活动的情境中扩展个 人能力与行动的基础。 9.自我冒险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risks with self),其特殊 性在于当一个新的和适当的要求来临时,个人会不顾及“自 尊”地冒险进入。
5.职业生涯后期(55岁-退休) 任务: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成为一名良师, 对他人承担责任,维护自尊,准备引退。
五、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
薛恩职业周Career Anchor 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 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 换言:职业锚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 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 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第六章 增长极理论共25页PPT资料
• ⅰ增长极是由一系列经济多动组成; • ⅱ这些活动通过投入、产出联系被优化地组成一个整体; • ⅲ通常它们围绕着一个先行部门或者是推进性的行业集群成块; • ⅳ在地理上它们有集群性; • ⅴ一个先行部门和一组先行部门,随后是诱导城市活动的整个
• 他着重分析的是最后一种类型,认为这类经济 空间是增长极的出发点,由一些极组成。各种 向心力或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背离这些中心, 每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拥有一定的场; 它们与 其他中心的场相互交汇。亦即,每个 中心的作用范围相互交叉,不受界限的限制。
• 三、经济增长与增长极 •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从作为受力场或增长中心
• 并且佩鲁认为,产生这种推动作用主要在 于创新能力在经济元素之间的差异,具有 创新能力的增长极将成为发展的核心。增 长极一般表现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一个或多 个推进型企业。
• 增长极具有吸收和扩散的作用,具体表现 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产生规 模经济效益;资本的集中和输出;形成聚 集经济效果。
• 支配作用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形式。
• 支配作用可能产生于偶然的原因,也可能产生 于结构性的、制度性的因素。
•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支配单位起主导作用的 不平等的动态过程。
• 增长极是一个纯经济概念,与地理空间无 关。因此,在佩鲁看来,增长极是经济空 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 部门,它不是一个区位,而是位于经济空 间极点上的一个或者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
的经济空间入手,以非总量的方法来按票发展计划, 将国民经济按地理分为不同的部门、行业和项目, 认为,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区域。因为 各方面的不同而按不同的速度不平衡增长的。因为 某些有增长能力的主导部门或行业在一些区域的集 聚和优先发展形成了恰似“极”的多功能的经济活 动中心,这些极不仅促进自身发展,而且在所在的 部门或区域中发挥支配作用,并以其推动效应即吸 引和扩散能力进一步推动所在部门、周边地区甚至 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经济区域和经济网络。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笔记由山西大同大学教科学院13级小教一班柴航整理,版权所有。
这种理论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认为学习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认知派的信息加工理论把研究中心放在认知活动的信息流程上,它看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编码和存储等,但信息加工理论不把学习看作是新旧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互动作用过程,因此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理论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
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本身决定,人以原有的经验为背景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
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教学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出新的经验,而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是建构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假设,一种推论,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需要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这种命题也得到了普遍人的认同,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对此有同样的理解,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知识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中的学习历程。
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教条式的知识掌握,而是不断深化,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灵活迁移。
(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经验。
对于接触过的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认识,对于未接触的事物,他们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推理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产业结构形成理论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 •产业结构效应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理论 •产业结构政策理论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等
Chapter6 - 22/55
Chapter6 - 18/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 发展》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著作。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 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 费) 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二元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隐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 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三阶段,农业中产生剩余,可满 足非农部门消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工业开始 为农业提供装备,二部门共同发展。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 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 —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 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
Chapter6 - 19/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丁伯根(NP19**)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 的产业结构理论。 他把政策分为三种:数量政策、性质政策 和改革,其中性质政策就是要改变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 些元素。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认为先 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 是可替代型的,因资本不足而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而先进 部门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具有固定投入系数的生产函数。主 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 原则、问题与政策》。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 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 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第六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1)
考纲要求 考试⼤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各派政治⼒量在建国问题上的⽃争和⼈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 2."理解⼈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 3.掌握⼈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本章的中⼼任务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历程,阐明实⾏⼈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取得的成果。
学习本章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先,国家政权问题是⾰命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历,各派政治⼒量在建国问题上进⾏了激烈的较量。
⽃争的结果是:国民党⼤地主⼤资产阶级的法西斯*政权覆灭了;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案破产了,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不通;⼈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与⾰命学说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努⼒探索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经历了⼟地⾰命时期的⼯农民主政权,抗⽇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解放战争后期的⼈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发展历程。
再次,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阶级关系决定的。
⽆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对⼈民实⾏民主和对敌⼈实⾏专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问题上有许多独创性的贡献。
如:⼈民代表⼤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的政权组织形式;实⾏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的政党制度。
应试练习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次明确提出建⽴⽆产阶级专政是在(B) A.中共⼆⼤上 B.中共⼀⼤上 C.中共四⼤上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2.⽑泽东第⼀次明确提出建⽴⼯农政权的思想是在(C) A.中共⼋七会议之后 B.⼋⼀南昌起义之后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D.⼴州起义之后 3.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的第⼀个红⾊政权是(B) A.永新县⼯农兵政府 B.茶陵县⼯农兵政府 C.莲花县⼯农兵政府 D.宁冈县⼯农兵政府 4.从1927年11⽉⾄1935年12⽉⽡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B)的⽅案 A.劳农专政 B.⼯农民主专政 C.⼈民民主专政 D.⽆产阶级专政 5.1940年1⽉,⽑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A)⽅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 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 达的社会主义。 • 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 能需要更长时间。
“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 内,建设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6年9月)
• 大跃进,浮夸风 • 1958年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金桥) • 认为共产主义的实 现已经为时不远了。 •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 乡宣布(1958年)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 开始之日。
方法论 提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 提出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 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后来 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二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
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 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四大
•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五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 特征
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⑵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的描绘;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找不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不具有科学的、实践的品格: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他们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各自通过艰苦的探索,在阶级斗争和科学研究的革命实践巾,完成厂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社会科学的三大理论),吸收科学前沿的成果(三大自然科学发现)。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发现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运行方式、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六章产业发展理论
l ③工业的工资水平比农业大约高30%左右。 l ④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利用利润进行投资.
(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
l 3、刘易斯定义的经济发展过程 l 第一阶劳动力,因此,无论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 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的供给。 l 第二阶段: 由于劳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 而 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 因此工资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开始在两个部门之间以及资本家和 工人之间分配。
l 他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第一阶段。
l ②地域上的临近
l 地域上的临近便于实现产业转移和传递,易于实现产业结构 构之间的国际性转移和引起连锁型变化及转移。
l ③区域内各国 (地区) 实施外向的发展战略
l 开放经济体制,不仅便于地区内实现产业循环,而且使本,地 地区的产业循环机制呈开放状态。
(二)雁型模式的局限性
l 1、东亚发展中各经济体在资本、技术市场上对于日本与 美国的过度依赖。
人消费,又可做生产要素投入生产。②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 即劳动力与资本。③资本与产量比率固定不变。④不存在技 技术进步或只有中性技术进步。 l (3)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G=s/V l 式中: G表示收入(或产量)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即本期收 入(或产量)增量与上期收入(或产量) 之比(Δy/y);s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即总储蓄与总收入之比(s/y);V表示加速系数, 即投资与产量之比( I/Δy)。
l (5)贡献: ①为经济增长理论向动态化、长期化、定量化、 实 用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②该模型因为高度抽象、 简化、便于测算, 已成为经济学家及一些国家用以研究测量 经济增长、制定经济计划的便捷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
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 一、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 三个时期:
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了
其特点是: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 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 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 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 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唯物史观-人类发展
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
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 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第六章(四) 生长与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2. 肛门期(1~3岁)----原欲集中在肛门区 健康的发展建立在控制排便所带来的愉快经历上 养成讲卫生、有秩序的习惯和能控制自己
固结---缺乏自我意识或自以为是等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3. 性蕾期(3~6岁) • ----原欲集中在生殖器 最初的性情感是向双亲发展 男孩恋母情结 女孩恋父情结 健康发展在于与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 建立起性别认同感 • 固结—— • 性别认同困难或难以建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
(三)在护理上的应用
(一)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 • • • • • • • 婴儿期:出生~1.5岁 幼儿期:1.5~3岁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期:6~12岁 青春期:12~18岁 成年前期:18~40岁 成年期:40~65岁 老年期:65岁以上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或疑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衍对停滞 完善对失望
第四节
生长与发展理论
我长大了
一、概述
生长
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
量的变化
发育
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成熟
指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获生 理和心理、功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发展
生长
发育
成熟
衰老 的过程
(二)生长与发展的组成部分 • • • • • 生理 认知 情感 道德 社会
(四)生长发育的基本生理规律 • 2、阶段性
• 3、不均衡性
• 4、差异性
(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 五个阶段
1. 口欲期( 1岁以前)----原欲集中在口部 欲望若得到满足 可带来舒适和安全感 未得到满足或过于满足----人格固结 吮手指、咬指甲、吸烟、酗酒等 自恋、依赖、猜疑、退缩
[精选]货币银行学第六章
五、影响定期存款对 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
1.定期存款的利率 该利率上升,则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趋于
上升。 2. 收入和财富 收入或财富增长,一般会带来定期存款对活期
存款比率的上升。
六、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
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
m
D R
(1
D C
)
D R
D C
货币存量M(实际是广义货币M2)由如下三个因素共同
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要存 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四、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1.已调整基础货币 在衡量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时,必 须针对平均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整基础货币。
2.非借入准备金(自有准备金) =总准备金-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3.自由准备金 =非借入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财政部)增发通货(辅币):扩大基础货币 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扩大基础货币 增加税收: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发行新的债券: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但若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政府债券,却会带来基 础货币的增加。 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 这也会扩大基础货币。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其中,rd和rt由中央银行控制,t、k和e分别由 社会公众和存款机构决定,因而货币乘数部分 地属于内生性的。
三、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
1.利 率 市场利率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
利率上升,银行倾向于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 2.贷款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增多,超额准备金比率趋于降低。 3.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 借入资金易,成本小,超额准备金比率会降低。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应根据金融资产 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 要依据。
大纲版第6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它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低梯度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 因此,低梯度地区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扩展 效应”与“回程效应” 的作用力的对比。
劣势
要还本付息 或支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01
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0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评出衰退部门。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重点问题
壹
此处添加小标题
貳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现代生产布局研究,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 。
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节
第二, 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看,是由农业人口 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 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 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次是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指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明确提 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些主要经济特征。
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特征已 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开始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去 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这三次都还没有把这个问题 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
列宁:共产主义是很遥远的事情 ‚……显然,对那些未彻底 战胜资 本主义刚采取最初步骤的人看来, ‘共产主义’的概念是很遥远的 ……如果把采 取‘共产主义’这 个名称解释为现在正在实现共产主 义制度,那就会是极大的歪曲,那 就会带来胡乱吹嘘的实际害处。‛
图例演示
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图例演示 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 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高级阶 段)
(2)前苏联的探索
①列宁时期 (列宁以俄国国情为基础的分析) •列宁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将经 历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有一 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 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 想。 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 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 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 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1.1)--第六章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提高坚持党 的领导的自觉性2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 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5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 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6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7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空想社会主义概述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 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 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 世纪的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 平均共产主义19 世界初期批判 的空想社会主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 义时代背景: 16-17 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资本 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 弱,无产阶级“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4、产业结构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 个人消费结构
C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
A 中观经济理论
B 微观经济理论
C 宏观经济理论
D 古典经济理论
3、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
A “次优论”
B 均衡竞争
C 完全竞争
D 非均衡竞争
4、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 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 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 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 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 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 以上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
A 配弟
B 库兹涅茨
C 刘易斯
D 魁奈
2、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
A 均衡竞争
B 完全竞争
C 资源配置最优
D “次优论”
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 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 以工业为主导的阶段
C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D 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4、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 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 对全部产业投资,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D 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辨析题
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2、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
3、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原材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4、经济学家如克拉克、罗斯托和钱纳里等人对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因素都作过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都表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人均收入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简答题
1、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2、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是什么?
4、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六、论述题
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