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活在百姓心中的“女红军”医生——康沛琦许康在遵义红军山上,我们了解到一个遵义当地特有的习俗:每当亲人患上疾病,当地人都会到红军山上去拜访一位“神医”,他就是红三军团男卫生员龙思泉。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来到遵义。
在深入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得知城南七里远的桑木桠伤寒肆虐,十室九空。
红军立即派出卫生员龙思泉为乡亲们治病。
由于战略需要,当龙思泉回到桑木桠驻地时部队已经离开,他根据留条指示的方向,手提马灯急速追赶部队,行至尹家基层,不幸被地主武装枪杀。
噩耗传开,桑木桠人民悲恸万分,纷纷赶到红军卫生员牺牲的地方,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秘密埋葬了龙思泉,因为不知道龙思泉的姓名便在墓碑上刻上“红军坟”三字,将牺牲的龙思泉亲切地称为“小红”。
在与当地老人交流后我们听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红军离开后的岁月里,人民每每有病无钱医治时,便带着香烛纸钱到红军坟前祈祷,希冀红军卫生员在阴间保佑他们解除病痛,早日康复;人民群众如遇苛捐重税,拉夫征兵等苦难时,也到红军坟前倾诉,希望红军在冥冥之中庇护他们,逢凶化吉……这座“红军坟”,无形之中成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向往光明的象征。
一次,一位老大爷上山砍柴受凉,因年老体弱无钱医治而日趋病重,他躺在柴床上思念着红军的好处,呻吟中不断叨念着红军卫生员的名字,念着念着,神志不清地他便朦胧睡去。
在梦里,他看见红军卫生员身背红十字灰布挎包,急急地来到他的茅草棚里,给他喂药打针,百般安慰,离开时又留下几包药,叮嘱他好好休息,说不几日病情即可好转,老人激动不已。
红军卫生员临走时,老人说附近不远的青冈林里暗藏着有反动派,担心卫生员不认路,怕他有危险,于是老人挣扎着爬起来非要送卫生员不可,卫生员坚持不允,在相互推拉之际,老大爷的头不小心碰到柴门,只听他“啊哟”一声,惊醒过来,浑身大汗,这才发现是一个梦。
适合幼儿园的龙思泉的故事
适合幼儿园的龙思泉的故事遵义红军山有一座以红军坟命名的墓,墓前伫立着一尊红军卫生员铜像,他左手抱着一个婴儿,右手拿着汤匙给婴儿喂药,在铜像前常有成群结队的百姓祭拜他,给他系上一条条红绸带,献上香炉鲜花,当地人认为摸了铜像的脚可以治病消灾,日久天长铜像被摸得锃亮,这尊铜像的原型就是红军卫生员龙思泉。
龙思泉从小就生活在百色的深山老林中,受父亲影响,自幼就对治病行医很感兴趣,随父亲学了不少医伤治病的办法,精通中草药医术。
成年后的龙思泉为人厚道,勤奋钻研,成了当地赫赫有名、受人爱戴的好医生,在家乡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1929年百色起义爆发,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红军处处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
龙思泉在家里坐不住了,他要当红军,他要去革命。
就这样,年轻的壮族青年龙思泉成了红七军的卫生员。
在战斗中,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他背着药箱冒着滚滚硝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穿行,救护伤员,包扎伤口。
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后,龙思泉随队进驻遵义。
当地缺医少药,许多村民疾病缠身,无钱医治。
龙思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白天他上山采集中草药,晚上到病人家里看病情、开药方,走村串寨为村民治病,缓解或解除了许多穷人的病痛。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找他看病,把他称为“红军菩萨”。
一天下午,一个农民从20多里远的地方找到部队驻地,请求红军卫生员为他父亲看病。
经部队首长批准,龙思泉跋山涉水来到病人家中,为其诊病送药,病人服药后病情得到了缓解。
第二天早上龙思泉要归队的时候,开门一看,门前小小的晒谷场上,聚集了很多群众。
有的是来求医问药的,有的是来看“神医”的,龙思泉见此情景,当即给前来求医的人看病,待看完病后已是下午,他立即返回部队。
龙思泉赶回部队驻地后,房东老大伯告诉他:红军今天天没亮就走了,你们长官留下话,让你赶快追赶部队。
龙思泉当即朝着老大伯手指的方向赶去。
不久,从龙思泉跑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
老大伯感到不妙,他和几个村民立刻向枪响的方向跑去。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地方。
该陵园位于
贵州省遵义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在这里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长征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
在遵义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遵义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周边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为了保护革命事业,许多革命烈士在这场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烈士,遵义市政府在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建立了遵义红军
山烈士陵园。
这座陵园占地辽阔,内设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等场所,用于悼念和纪念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陵园里的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和事迹,让人们能够了解这
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的壮丽事迹。
在烈士陵园内,烈士们的遗骸被安放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地中,每年各地来参观的人们都会向烈士默哀致敬,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除了纪念碑和陵园,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还设有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以各种珍
贵的文物和图片展示了革命战斗的历程,介绍了革命烈士的事迹和英勇牺牲的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是不可忘记的一部分,不论是在长
征时期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都应该铭记和珍惜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舍生忘死的英雄们。
这个陵园不仅是纪念革命历史的场所,也是教育後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它可以激励人们继续坚守信念,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红军山烈士陵园。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
山前是碧绿清沏的湘江流水,山的东面系《遵城八景》之一的凤凰山。
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这松柏翠绿的小龙山中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来这里。
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1968年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后,青山中安葬着长征中在遵义牺牲的部分红军烈士的忠骨和骨灰。
红军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组成。
“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
整个碑高35米,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碑的外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这个圆环的外面有28颗星,这28颗星的意思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的纪念,另一个意思是遵义会议永放光芒的意思。
大圆环的里面由四幅汉白玉石的浮雕组成的图画。
整个大圆环是由四个头像托着,这四个头像是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
这个纪念碑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教授设计修建的。
在红军烈士陵园中,有到遵义来考察工作的部分中央领导人种下的树木,像这棵雪松是1985年李先念到遵义时种下的。
“邓萍烈士之墓”修建于1958年,1959年清明节举行迁葬仪式。
墓字铭为张爱萍题写。
邓萍同志,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生。
1927年同黄公略同志一起,由党派到国民党第35军第1师第1团作兵运工作,该军于1928年平江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邓萍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
于1935年2月,红军第2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和三军团十一团团长兰国清、政委张爱萍等人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光荣牺牲。
红军山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漫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贵州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
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红军山,位于境内太公镇,广(元)苍溪公路71公里处,与该镇的红军树相距5公里。
太公寺掩印在红军山巅的翠柏之中。
寺西去剑阁、绵阳,寺南去南充、重庆。
山上苍松林立,古柏参天,风景秀丽。
古老的太公寺使红军山显得格外古朴、高雅、壮观。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北抗日进军广元后,太公寺是乡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31军276团团部所在地。
现尚有团部练兵场地、械所、红军井等遗址,山巅周围迫击炮阵地、机枪、步枪实虞掩体遗迹现在依稀可见。
红军山烈士陵园掩映在古柏从中。
1987年,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缅怀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十二个大字格外耀眼醒目。
太公寺的“红军石刻碑林”记下了当年的历史风云。
红军革命文的陈列室内展示了当年红军发行的布币、铜币,使用过的大刀、长茅、弹壳、马灯、布草鞋、钟线包等军械和生活用品红军山原名小龙山,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来这里,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红军山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组成。
“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
整个碑高35米,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碑的外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四个头像代表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
圆环外面有28颗星,寓意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1921--1949)和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小故事(遵义红军峰)
小故事(遵义红军峰)
> 遵义红军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点,以下是一段关于
遵义红军峰的小故事。
1927年初春,红军在南昌起义后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被蒋介石的国民党追捕。
等领导红军的中共中央决定迁往江西遵义,以重新
组织和整编红军。
红军在艰难的长征中来到了遵义,但面临着严酷的环境和敌人
的追击。
为了保护红军的安全,决定在遵义的一个山峰上设立指挥部。
这个山峰就是后来被称为遵义红军峰的地方。
遵义红军峰位于遵义市区西南部的一个小山丘上,高约600米。
当时,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几乎没有人迹。
红军士兵们怀着
必胜的信念,顶着严寒和饥饿,开始在山上建设指挥部。
在艰苦的条件下,指挥部建成后成为红军的重要战略基地。
等
领导在这里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决定了红军的战略和战术,为
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遵义红军峰见证了红军在极端困难环境下的顽强抗争和斗争精神,也见证了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和领导作用。
而红军在遵义的整
编和重组,为其后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遵义红军峰已成为一处纪念革命历史的地方,吸引着大
批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通过参观遵义红军峰,了解历史,缅怀英雄,继承革命精神。
遵义红军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它见证了红军
的艰苦奋斗和中共中央的坚定领导。
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真理,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3年最新的红军坟的故事
2023年最新的红军坟的故事红军坟的故事在贵州省遵义市红军山,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红军女战士雕塑。
多年来,当地群众成群结队地祭拜她,为她点烛奉花,系上一条条红绸带。
这尊受人敬仰的铜像原形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龙思泉。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龙思泉随部队到达遵义东南的桑木垭一带。
看到当地缺医少药、许多村民疾病缠身却无钱医治,他就走村串寨为他们治病,缓解或治愈了许多穷人的病痛。
村里来了神医,这个消息被村民传开了。
慢慢地,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找他看病,还称他为红军菩萨。
1935年1月18日下午,一名村民的父亲病情危急,奔波10多公里找到红军部队驻地寻求帮助。
部队首长派龙思泉前去诊病。
在龙思泉的医治下,患者病情得以缓解。
1月19日上午,龙思泉要归队时,晒谷场上聚集了许多慕名赶来求医问药的村民,见此情景,他又继续给大家看病。
问诊持续到下午才结束,等他赶回驻地时,房东刘大伯告诉他,红军今天天不亮就走了,你们长官留下话,要你赶快追赶部队。
他又赶紧朝着刘大伯指的方向奔去。
没多久,从龙思泉跑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刘大伯感觉不妙,叫上几名村民循着枪声的方向赶到桑木垭口,发现龙思泉躺在血泊中,胸前中了3枪,没了气息。
村民把龙思泉的遗体葬在桑木垭路边向阳的松树林里。
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大家在立的碑上刻了红军坟 3个字。
清明节时,曾被龙思泉救治过的群众都来祭奠他。
当地国民党官员得知后,下令要铲平红军坟。
群众赶往现场成功阻止。
得知红军坟迟迟未被平掉,原国民党遵义专员高文伯责令县长亲自出马。
没想到,县长带着保警大队官兵刚到红军坟前,骑的马就受了群众的惊吓。
遗憾的是,虽然县长落马撤退,但保警们深夜又偷偷返回平了红军坟。
不久后,当地群众又在桑木垭向阳的坡地新修了一座更高大坚固的红军坟。
多年来,龙思泉为农民治病、群众护坟的事,在当地被人们口口相传。
因墓中的红军卫生员很年轻,大家称他小红。
长征贵州小故事
长征贵州小故事
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贵州作为长征的重要经历之地,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和
激励的小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一提的长征贵州小故事:
1935年,红军在遵义会议中经历过了一次关键性的转折。
为了追求革命事业的胜利,红军领导决定进行长征,开辟新的革命道路。
在入主云贵高原时,党领导人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和思想觉悟,组织了一次红军和当地村民联欢的晚会。
在晚会上,当地村民为红军官兵表演了贵州传统民歌和舞蹈,他们呈现的革命热情和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红军战士们,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
在长征途中,红军不断受到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为了保护红军的后方通讯线,
解放军工程兵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修建了一条长达百公里的地道,被称为“红色地道”。
红色地道不仅提供了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的重要通道,还成为红军的隐藏据点。
由于地道的工程复杂且建设条件艰苦,红色地道的修建者们在贵州的严寒冬天里拼搏工作,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贵州境内的草地坡上,红军部队遭遇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在此期间,一位年
轻的村民将他的一头牛捐献给红军官兵。
这头牛不仅提供了珍贵的肉食,还提供了耕作和运输的劳动力,极大地缓解了红军的物资短缺问题。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和牺牲精神。
这些长征贵州小故事,反映了贵州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和无私奉献精神,展示了长征中红军官兵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毅力。
这些英勇的行动不仅凝聚起红军的力量,也激励着后来的一代革命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进。
贵阳红色旅游景点和故事
贵阳红色旅游景点和故事(实用版2篇)目录(篇1)1.贵阳红色旅游的背景和意义2.贵阳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3.贵阳红色旅游的故事和传说4.贵阳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正文(篇1)贵阳,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贵阳红色旅游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景点、故事和传说以及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贵阳红色旅游。
首先,我们要了解贵阳红色旅游的背景和意义。
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革命史上,贵阳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贵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
在这里,有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因此,贵阳红色旅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还在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贵阳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
贵阳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贵阳革命烈士陵园、贵州省工委旧址、贵阳市革命历史纪念馆、花溪红军山等。
这些景点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贵阳的革命历程,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现场教学场所。
在了解了贵阳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之后,我们来关注一下贵阳红色旅游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或是关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或是关于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奉献。
例如,贵阳革命烈士陵园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历史;贵州省工委旧址的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贵阳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历程。
最后,我们来谈谈贵阳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的重视,贵阳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红军山导游词
红军山导游词篇一:红军山导游词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
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山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去遵义(遵义旅游攻略遵义旅游线路)除了看遵义会议会址,还可去看红军山。
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修建在市内小龙山上,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
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
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红军山20XX-04-0613:20女士们、先生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跨过湘江河就到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山。
红军山的真名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那么为什么又叫红军山呢?一会儿到了之后,等我慢慢为大家道来。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红军山的概况。
这是一座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中小龙山上的陵园,于1953年修建。
当时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烈士坟墓集中迁至山上,还从桑木垭远迁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来此山,刚开始叫“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简介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简介说起遵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家伙儿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红军长征时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而提到遵义,就不得不聊聊那座巍峨耸立的红军山,还有那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
那可是咱们遵义人心里的骄傲,每次走近它,心里头那份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
红军山,坐落在遵义城西北方向,远远看去,就像一位守护神,静静地矗立着。
山不算高,但爬起来也得费点儿劲,可当你站在山顶,看到那座纪念碑时,所有的累都烟消云散了。
那纪念碑啊,可真是个大家伙,高高地立在山头,像一把利剑直指蓝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
这纪念碑啊,可不简单,它可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在遵义取得的伟大胜利而建的。
想当年,红军战士们为了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在遵义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英雄事迹。
这座纪念碑,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走近纪念碑,你会发现它真的是气势恢宏。
碑身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光滑如镜,上面刻着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
每次看到这些浮雕,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纪念碑的基座周围,还环绕着一圈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松鹤延年,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栏杆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微风吹过,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每到清明节或者其他重要的纪念日,遵义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红军山,给纪念碑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红军战士们的缅怀和敬意。
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手里捧着鲜花,步履蹒跚地走上山来,嘴里还念叨着:“红军啊,你们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觉得咱们中国人真的是情深意重,懂得感恩。
除了清明节,平时也有不少人会来红军山散步、锻炼身体。
特别是到了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纪念碑上,金光闪闪,美得让人心醉。
小故事(遵义红军岛)
小故事(遵义红军岛)在贵州遵义市的西南边上,有一座神秘的小岛,它叫做遵义红军岛。
这个岛上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一、红军的休憩地遵义红军岛曾经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休憩地点。
红军战士们在这里歇息、疗伤,准备迎接下一段艰难的行程。
岛上保存着很多红军的遗址和纪念物,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当年红军艰苦的生活。
二、红军的勇敢事迹在遵义红军岛上,有一座红军纪念馆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定地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而战斗。
他们的精神和勇气激励着我们后人继续前行。
三、自然风光的美丽除了红军的故事外,遵义红军岛还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
岛上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和清澈的溪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宁静。
这里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天然宝地,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放松。
四、文化底蕴的瑰宝遵义红军岛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岛上有古老的寺庙和神秘的洞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探索的乐趣。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领略到不同寻常的艺术与哲学。
五、人们的热情与好客遵义红军岛上的居民热情好客,乐于与游客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无论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是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你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笑容和亲切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遵义红军岛是一个充满历史和自然魅力的地方,它的故事和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
无论你是喜爱历史、自然还是文化的人,这里都能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和启发。
让我们一起来踏上这个神秘小岛,感受红军的壮丽与自然的奇妙吧!。
遵义红军山作文150
遵义红军山作文150篇一:遵义红军山导游词遵义红军山导游词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下面是遵义红军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遵义红军山导游词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
甚至:遵义红军山作文150)了火苗上,烧了她一下,她自然放声痛哭,我又从这个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一种后悔,一种觉悟。
以上的三个事例就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看出,这就是不一样的爱。
这三个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让孩子乱玩火,而他们的“手段”却大大不同。
第一个家长所采取的是用和蔼的语气来教育孩子,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第二个家长所采取的是用暴力手段来阻止孩子玩火,给孩子一种惧怕的感觉;而第三个家长则是故意让孩子受到被烧的痛苦,从而在孩子的心中有了一种自我畏惧,以后自己就不会玩火了。
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无论是什么样的爱,我们都要拥有,都要在需要的时候去给予别人。
就拿20XX年的四川地震来说,世界各国人民的爱也是不一样的。
在地震发生时,谭千秋老师张开自己的臂膀,就好似一只展翅的雄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几名学生,把自己用鲜血融成的爱心献了出去。
像这样的老师真是数不胜数。
就连小学生,也在地震发生时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敢。
小林浩当时钻出废墟,又只身一人回去救出了两名同学。
像他这样的小学生也是有很多的,在地震发生时,我们的少年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以自己还不成熟的肩膀,担起了中国的希望。
救援人员也是值得赞扬的,他们在地震后,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第一线去救人,为了救人,为了救更多更多的灾区人民,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救援过程中,有许多救援人员不幸身亡,他们都是英雄。
另外,中国各地的人民虽然大部分不能前往第一线,但是,我们都捐出了钱,捐出了自己的心意,即使不多,但我们也尽力了。
而且不仅是中国,就连外国,也纷纷向中国送来了物资。
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
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以下是 6 条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1. 遵义有个传说,说当年红军在遵义那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啊!你想想,那得有多难呀!就好比在一片荆棘丛中寻找出路。
据说啊,有个小战士为了给大部队探路,那是不顾一切往前冲,最后成功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线。
这小战士可真是勇敢啊,难道不是吗?2. 你们知道吗,遵义有个关于凤凰山的神秘传说!据说那山上曾经有只神鸟,它的羽毛五彩斑斓,漂亮极了!就像那雨后的彩虹一样。
老百姓都觉得这神鸟能带来好运呢。
有一次,村里闹旱灾,好几个月都没下雨,大家就去求神鸟,嘿,你猜怎么着,没过几天还真就下雨了!这神鸟是不是很神奇呢?3. 遵义的海龙屯有个很传奇的故事呢!说以前那里有个很厉害的将军,他带领士兵们守卫着这个地方,那气势,简直就跟猛虎下山一样。
有一回,敌人来攻打,那将军一点都不畏惧,直接就冲上去跟敌人拼了!他的勇气和决心真让人钦佩啊,你说是不是?4. 听说在遵义的老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啊,有个老头在那卖烧饼,他的烧饼那叫一个香啊!就跟那香味能飘到十里外似的。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路过,闻到这香味就走不动道了,直接买了好几个。
这小小的烧饼也有这么大的魅力,多有意思啊!5. 遵义的赤水河可是有故事的哟!据说以前河里有个水怪,经常捣乱。
但是有个勇敢的渔夫,他可不怕那水怪。
有一次水怪又出来兴风作浪,这渔夫直接拿起渔网就去抓它,最后还真把水怪给制服了!这渔夫是不是超级牛啊?6. 讲一个遵义的传说,有个神秘的洞穴在那深山里。
有人说那洞穴里藏着无数的宝藏,闪闪发光,跟那星星一样耀眼。
很多人都想去寻找,可就是找不到入口。
这神秘洞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真让人好奇死了!观点结论:遵义有着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让我们对遵义更加充满向往和好奇。
小故事(遵义红军溪)
小故事(遵义红军溪)遵义红军溪是一段久远而感人的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初,当时红军正在长征途中。
遵义红军溪的名字源于这个故事。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地方停留和休整。
遵义这个地方成为了他们的目的地。
然而,红军到达遵义时,想要休整的地方却没有了。
红军指挥部随即派遣人员去找寻其他的休整地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名为红军溪的地方。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有水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非常适合红军休整和补给。
然而,当红军准备在红军溪停下来休整时,他们却遭到了当地一位老人的反对。
这位老人是当地的村长,他认为红军溪是村民们的重要资源,不能被红军侵占。
红军指挥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并未强行占领红军溪。
相反,他们派遣红军士兵和村民进行了对话和沟通。
红军士兵们解释了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并表示他们不会占用红军溪的所有资源,只是暂时停留。
听到红军士兵的解释后,村长开始改变态度,并试图寻找折衷的办法。
最终,通过双方的努力,红军溪成为了红军休整和补给的地方,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些帮助和支持。
这个故事反映了红军对人民和谐相处的重视。
红军并没有通过武力占领红军溪,而是选择了与村民进行对话和谈判。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解决方案,既满足了红军的需求,也照顾了村民的利益。
遵义红军溪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理解、沟通和合作,人民和红军可以共同迈进,共同抵抗困难和压力。
这个小故事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佳话,激励着人们始终坚持和平、和谐的价值观。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山。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
遵义红色小故事简短
遵义红色小故事简短故事一嗨,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遵义的一个红色小故事。
你知道吗?在遵义有一位特别勇敢的小红军。
那时候,条件可艰苦啦,战士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这个小红军呀,年纪特别小,但是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勇敢。
有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
河水又深又急,大家都有点犯愁怎么过去。
这时候,小红军主动站了出来,说:“我先试试!”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里,努力向着对岸游去。
水流太急了,好几次他都差点被冲走,但是他咬着牙,坚持着,终于游到了对岸。
他在对岸找了根粗绳子,拴在一棵大树上,然后把绳子的另一头扔给了这边的战友们。
大家就这样拉着绳子,一个接一个地过了河。
还有一回,部队在山上休息。
突然,敌人从后面追了上来。
大家赶紧起身准备战斗。
小红军也拿起了他的枪,跟着大部队一起冲锋。
他跑得飞快,边跑边喊:“冲啊,打倒敌人!”别看他个子小,勇气可一点都不小。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人。
这个小红军的勇敢事迹,一直被大家传颂着。
怎么样,这个小红军是不是特别厉害?故事二嘿,亲爱的!我又来给你讲遵义的红色小故事啦。
曾经在遵义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老乡。
他虽然普通,但做的事儿可不普通。
那时候红军在村里休整,老乡看到战士们辛苦,就主动把自己家里不多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们吃。
战士们不肯要,说不能拿老百姓的东西。
可老乡很坚持,他说:“你们为了咱们老百姓打仗,这点粮食算啥!”有一天,红军要转移了。
有个受伤的战士走不了,老乡二话不说,背起战士就跟着队伍走。
一路上,他累得气喘吁吁,但一步都没停下。
到了新的地方,老乡又忙着给战士找草药治伤,还帮忙照顾其他受伤的战士。
有战士问他:“老乡,你为啥对我们这么好?”他笑着说:“你们是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拼命,我做这点事算啥!”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就是因为有像这位老乡一样的老百姓的支持,红军才能一次次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你说,这样的老乡是不是特别让人感动?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呀!。
幼儿园大班教案《遵义红军山》
幼儿园大班教案《遵义红军山》“红军山”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距遵义市区25公里。
红军在这里渡过了两次最艰难最危险的战役之称“遵义会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特开展了这节“遵义会议”专题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光辉历程。
本活动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歌曲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遵循幼儿年龄特点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幼儿用最自然的声音唱出红军山战役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音乐能力,在教学中还可加入多种民族元素。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家长和幼儿理解红军山战斗场面,让幼儿在熟悉歌词基础上理解红军战士和武器性能及武器使用方法,体会歌曲“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壮举;同时增加幼儿对遵义会议和战争历史的了解,让幼儿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领导、英勇斗争及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强决心;最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感。
一、整体感知歌曲《红军山》。
音乐活动开始前,请幼儿听歌词并演唱,引导幼儿唱出歌曲的主题。
1、歌曲的主题:(歌词)红军不怕艰难困苦、不怕困难困苦、雄关漫道真如铁。
2、歌曲的具体旋律:(1)红军战士唱得真好呀!(2)红军战士威武地向敌人冲锋呀!(3)“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多么英武啊!(4)红军战士冲锋陷阵的样子真美呀!(5)是多么顽强呀!二、歌曲理解与演唱。
1、歌曲演唱:幼儿分组进行合唱,每组三人左右,演唱歌曲。
2、歌曲理解:红军战士行军打仗十分辛苦,一路上有山风,有飞沙走石,还有野兽,但红军战士却始终没有退缩,而是一直向前,冲进敌阵,消灭敌人。
在红军战士顽强的战斗作风之下,敌人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3、歌曲学习:先让幼儿演唱歌曲第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
在红军山等你
在红军山等你作者:潘馨雨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8期山窗初曙,透纸黎光,竟感觉每一颗星辰都像极了你。
——题记清晨,屋外正下着小雨,雨丝一缕一缕地向下飘落。
像珍珠串成的帘子,从民宿的青瓦缝间一串串滑落,碎落在长着些许青苔的青石板上。
许是近清明了,最近的雨天格外的多。
民宿靠山而建,窗外的山坡上草丛翠绿,在嫩绿的草丛间立着大簇大簇鲜艳的红花,几乎把绿草都覆盖住了。
那一簇簇的红花如火欲燃,照亮了昏暗的雨天。
“这雨点儿啊!为了滋养万物,从好高好高的天上,纵身跳下……”奶奶从我记事起,就常常喜欢用这样的开头,给我讲红军的故事。
过草地,爬雪山,吃草根,嚼皮带……有时她还会讲爷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
讲到情深处,她枯枝般的手从怀里摸出一条穿着半颗子弹的项链,子弹上的划痕与磨痕交错着。
奶奶说那是在一场激战后从爷爷受伤的手臂中取出来的子弹。
她轻轻地摩挲着子弹,像是抓住了已去世多年爷爷的手一样。
这时候,奶奶仿佛已忘记了我的存在,她会小声而坚定地喃喃低语:“老头子,咱们从来没怕过,对不对?”奶奶叨念得最多的故事,发生在她的故乡——遵义。
1935年1月,也就是奶奶出生的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奶奶的故乡召开了遵义会议。
奶奶每次提到这个会议,总是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孩子,这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啊!”没错,这个在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都是好样的!”奶奶这样坚信着。
她和爷爷都是由遵义走出来的,平凡却不普通的革命老兵。
他们的一生笃行两个信念:一个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另一个是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老兵”,都有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爷爷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最前线,奶奶一直任妇女干部,建设水库、抗洪救灾等轰轰烈烈的“大事”,奶奶都是走在最前头。
“任何时候,我们党员都是吃苦在前,带头在前”,2020年疫情期间,奶奶鼓励爸爸妈妈当社区志愿者,就是这样对他们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红军山之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就犹如镶嵌在这个城市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庇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又如这个城市的灵魂,彰显着老区鱼水情深的情怀。
“今晚我们必须拿下遵义城,并以遵义为据点,一举击溃明天赶到遵义进行支援的国民党中央军。
这场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邓萍站在洗马滩河坎上,指着不远处的遵义城,向战士们传达了彭德怀军团长下达的重要指示。
听到命令,战士们士气高昂,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邓萍下达进攻的命令。
突然,一颗流弹从他颅内穿过。
“参谋长!”邓萍身边的战士急忙扶住他,其他的战士也几乎咬碎钢牙,恨不得将打冷枪的敌人揪出来千刀万剐。
在邓萍倒下的一瞬间,从投身革命开始的记忆片段如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此时,他才27岁。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
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山。
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凤凰山麓湘江河畔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
这里是遵义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各种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名轶名烈士。
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
经省、地、市党政军的共同努力,1958年终于在松子坎找到邓萍原墓,并迁至遵义市小龙山上。
同年,遵义市政府立即报请上级批示兴建“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
经上级部门研究后,同意拨款30万元,在遵义市修建
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1958年9月,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动工兴建并于次年初竣工。
陵园划定范围为103亩,始建盘山车道和289级石阶,由湘江河边的公路直通陵园的纪念活动平场。
陵园正中,用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了一座墓室,并在清明节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安埋在小龙山石砌墓室内,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此地。
自此,市民们便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山”。
迎风奏乐永放光芒
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
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
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
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纪念碑修建于1985年1月15日,恰逢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
当时省、地、市党政军领导云集小龙山,隆重举行建
碑仪式,党中央也委托伍修权、童小鹏专程由京来遵剪彩,参加了落成典礼。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
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据陵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整座纪念碑均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而成,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
正如底座圆环外壁上以石雕头像为界镶嵌着的繁星,每面7颗,共计28颗。
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的28年峥嵘岁月——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解放了全中国,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必将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
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
年投身于革命。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
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
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
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
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
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
卧碑斜置于墓室正前方8米之台阶中央,长4.5米,宽3.1米,在白色水磨石面上,用红、黄、绿三色水泥堆塑,由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组合而成,并装饰素带两根,形如一个巨型花圈,整个卧碑做工精雕细琢,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邓萍墓往左而行,便是青松堂,里面存放着1935年在
遵义战役中牺牲的16位轶名红军烈士的骨灰以及23名已故老红军的骨灰。
“青松堂”三字,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1年2月为陵园题写的。
自陵园建立至1986年,省、地、市为陵园建设投资,共计300万元。
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32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1988年国家民政部拨款25万元,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建筑了烈士骨灰堂和陈列室。
青松堂旁是红军坟和红军卫生员的铜像。
红军坟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
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
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
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
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
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
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
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了。
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
”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
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
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
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
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
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
甚至来自省城和首都大专院校工作、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也都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邀请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讲述当年长征的故事。
这些盛况。
使整个陵园自然形成了教育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红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课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遵义被列入全国二十四个革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继后又被列为全国七十三个中等城市之一。
自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伍修权、薄一波,以及中央一些部、办、委的负责同志来遵视察工作时,都曾前往红军烈士陵园凭吊瞻仰。
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还在陵园中心亲手栽下了纪念树。
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大、政协、顾委参观团,以及全国知名人士等也都登上陵园,瞻仰、缅怀革命先烈。
就连不少来遵的外国朋友,也都
要去陵园进行参观。
┊。